科学家公布最准确测量:银河系质量是太阳2100亿倍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17:21:10
2015-06-09 13:38:01 来源:参考消息网 责任编辑:宋宇
核心提示: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安德烈亚斯·屈佩尔博士带领研究小组找到了一种计算银河系质量的新方法。他们称这是迄今为止最准确的计算方法。银河系的质量是太阳质量的2100亿倍。
参考消息网6月9日报道 英媒称,对银河系质量迄今为止最准确的计算结果有助于人们定义它究竟有多大。
据英国《每日邮报》网站6月5日报道,以前,人们一直通过观察恒星的移动速度来估计银河系的质量,但这种计算方法有很大误差。
最新结果——据说是最准确的且利用了新方法估算——显示,银河系的质量是太阳质量的2100亿倍。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安德烈亚斯·屈佩尔博士带领研究小组找到了一种计算银河系质量的新方法。他们称这是迄今为止最准确的计算方法。
他们观察到,被称为“帕洛马5”的一个球状星团形成了一种恒星的“溪流结构”。该研究小组利用“斯隆数字天空勘测计划”对这个恒星流进行了研究,称他们可以观测到银河系的质量引起恒星流的“摆动”。
然后,他们利用哥伦比亚大学的Yeti超级计算机设计了数以百万计的模型,以计算出怎样的质量能引发他们看到的“摆动”。他们假定银河系的直径为12万光年,由此估算出银河系的质量,即太阳质量的2100亿倍。这个数字的误差率约为20%。
屈佩尔说,以前测算整个银河系是太阳质量的7500亿倍、甚至是1万亿倍,但误差率高达100%。
不过他指出,虽然他得出的数字不到此前数字的1/3,但不能直接比较这两个数字,因为它们测量的是银河系的不同部位。
他说:“这就好比我们非常准确地测算了曼哈顿的人口,而其他人测算的是整个纽约市的人口。”
其他研究试图测算银河系更大范围的质量,直径最高达180万光年。
【延伸阅读】银河系发现新矮星系 暗物质之谜或将解开
新浪科技讯 北京时间3月13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近日,来自剑桥大学的天文学团队一次发现了9个围绕银河系旋转的新矮星系,堪称有史以来一次性个数最多的发现。该发现或许能够帮助我们解开暗物质背后的秘密,正是这些暗物质聚合了整个银河系。
继2005和2006在南半球上空发现数十个矮星系,在之后的十年里,新矮星系首次现身于南半球上空的大小麦哲伦星云(Large and Small Magellanic Cloud)附近,后者是银河系轨道上久负盛名的最大的矮星系。
位于智利阿塔卡玛沙漠的帕瑞塔天文台(Paranal Observatory)的天文望远镜及其上空的麦哲伦星云及新发现的矮星系。图中只展示了其中6个矮星系,另外3个不在视野区域内。内嵌图展示的是其中3个最显眼的矮星系(Eridanus 1, Horologium 1 and Pictoris 1) 来源:Belokurov, S. Koposov(剑桥大学天文学研究所)图片:Y. Beletsky (卡耐基天文台)  
剑桥大学天文研究所联合美国能源局费米国家加速器实验室的另一个名为“暗能量调查”(Dark Energy Survey)的研究团队共同发布了这一发现。他们使用的都是来自暗能量调查收集并对外开放的影像学资料。
这些矮星系要比银河系暗10亿倍,大小只有银河系的百万分之一。最近的一颗距离地球大概95,000光年,最远的在100多万光年开外。
“在这么一小块天空中一下发现这么多卫星是未曾想到的,” 剑桥大学天文学研究所的博士谢尔盖·科波索夫说他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矮星系是观测到的最小星系结构,非常微弱。相较于数千亿颗恒星的银河系,矮星系的恒星数量只有5000颗左右。在标准的宇宙模型预测中,大概有几百个矮星系围绕银河系旋转。即便这些矮星系就在银河系的“后院”里,但是由于亮度太低和尺寸太小,发现它们异乎寻常的困难。
麦哲伦星云和中性氢股流。内嵌图分别是9个矮星系中最大的Eridanus 2和最小的Indus 1 来源:Belokurov, S. Koposov(剑桥大学天文学研究所)图片:M. Putman(哥伦比亚)  
根据剑桥大学研究队伍的研究结果,有3个可以肯定是矮星系,另外6个可能是矮星系也可能是球状星团——一种与矮星系有着类似可见属性的物体,不同的是球状星团并不是依靠暗物质得以形成的。
费米实验室的亚历克斯·多立克·瓦格纳(Alex Drlica-Wagner)是暗能量调查分析的领导人之一,他说“这些围绕银河系的旋转矮星系包含了大量的暗物质,对于天文学家和物理学家来说,这才是最大的亮点。”
它们几乎被暗物质填满了,暗物质含量高达99%,成为验证现有暗物质模型是否正确的理想对象。看不见的暗物质只能依靠其自身的引力证明它们的存在。
“矮星系是验证现有暗物质理论的边疆地带,我们需要通过发现它们来确定现有的宇宙图景是否符合真实的宇宙状态。这次的发现相当意外,在早前的调查中几乎没有出现过这样的情况,我们过去从未奢望过能遇上这么多‘宝藏’。”
“宝藏”中最近的一个在97,000光年之外的网罟座(the Reticulum),它快被银河系巨大的潮汐力撕碎了。
最远最亮的那个看上去像是一个球状恒星团,位于120万光年之外的波江星座(the Eridanus),正好处在银河系边缘地带,快要被拖进来了。
围绕银河系旋转的卫星分布图,底层背景图像经过红外处理。来源:Belokurov, S. Koposov(剑桥大学天文学研究所)底层背景图:2MASS  
合作者之一剑桥大学天文研究所的温·伊万斯(Wyn Evans)说,“这非常奇怪!或许这些矮星系曾经是围绕着麦哲伦星云转的,后来被大小麦哲伦星云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抛了出去。又或者它们与原先的麦哲伦星云构成了一个巨大的星系群,后来又一同掉入了银河系的轨道。”(杜雪)
(2015-03-13 09:45:14)
【延伸阅读】科学家称发现银河系深处暗物质存在证据
新浪科技讯 北京时间11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暗物质在宇宙中占据了相当大的部分,但我们很难观测到它,因为除了引力之外,它几乎不与我们通常所说的物质发生联系。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科学家通过观测其他星系中气体和恒星的自转速度,发现了一些暗物质存在的证据。现在,利用相同的技术,科学家第一次获得了银河系最深处存在暗物质的证据。
通过对气体和恒星自转速度进行测量,天文学家得以了解星系的总质量。这些测量结果显示,可见物质只占了总质量中很小的一部分,而星系质量的绝大部分由暗物质组成。将这一技术应用在银河系上也是可行的,而且科学家已经知道,在银河系外缘部分存在着暗物质。
然而,之前的研究表明,要把这一技术应用于银河系最深处的区域非常困难。银河系深处的核心区域直径约为10万光年。现在,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的科学家已经发现了直接的观测证据,表明银河系最深处——包括地球和周围天体存在的区域——暗物质的存在。
在研究的第一步,他们收集了已发表的银河系气体和恒星运动的观测结果,做了一份最为完整的资料汇编。然后,他们计算了银河系只存在可见物质时气体和恒星的自转速度,并与观测结果进行了比较。比较结果清楚地显示,只有在存在大量暗物质的条件下,这些气体和恒星的自转才能得到合理解释。
慕尼黑工业大学的米格尔·帕托(Miguel Pato)博士说:“我们了解到,银河系中这些恒星和气体如果要以我们所观测到的速度旋转,那暗物质就是必需的。不过,我们仍然不知道暗物质的组成是什么,这是我们这个时代最为重要的科学问题之一。”
科学家称,随着未来天文观测的积累,我们将能以前所未有的精度测量出银河系中暗物质的分布情况。“这一方法将进一步推进对银河系结构和演化的了解,”帕托博士说,“在世界各地对暗物质粒子的众多实验中,它也将激发更多更为完善的预测。”(任天)
(2015-02-11 09:27:00)
【延伸阅读】外媒:银河系中央巨型气泡之谜仍未完全解开
腾讯科学讯 据国外媒体报道,银河系中央附近拥有超大质量黑洞这一情况已经得到科学家的证实,与黑洞行为相关的现象正在被科学家们所调查,美国宇航局的科学家通过费米伽玛射线望远镜观测到银河系中央出现了神秘的“气泡”,如图中所示,巨大的气泡被研究人员称为“费米气泡”,那么问题就来了,这两个对称的气泡为何物?来自斯坦福大学和美国能源部国家加速器实验室的科学家对过去四年的数据进行分析,仍然无法完全解释这一神秘的现象。
四年前,哈佛大学天体物理学家道格拉斯·芬克拜纳所领导的研究团队通过伽玛射线望远镜发现银河系中央存在对称的“气泡”结构,其中大部分为明亮而充满活力的伽玛射线,来自科维里粒子天体物理机构的科学家Dmitry Malyshev提出了最新的解释方案,在其论文中认为该费米气泡轮廓非常明显,气泡本身也发出强烈的伽玛射线,呈现对称分布,跨度达到了3万光年,有趣的是银河系的直径也才10万光年左右,可见这个对称的伽玛射线气泡非常庞大。
伽玛射线气泡除了形成机制仍然不确定外,科学家还发现其中拥有一些能量非常高的伽玛射线,科学家近年来提出了一些形成模型,比如银河系中央超大质量黑洞形成的巨型喷流,黑洞在其两极附近可形成接近光速的物质喷射,还有一种解释为黑洞周围聚集了大量气体,形成了质量庞大而“短命”的恒星,这些天体形成的超新星爆发形成了费米气泡。但这几个模型没有一个是完美的,对于科学家而言,费米气泡是相当神秘的。
为了解释费米气泡的形成机制,科学家还需要对前景伽玛射线辐射进行排除,这样我们才能看清费米气泡的真实模样,此前地球上的陆基伽玛射线望远镜均有观测上的局限性,伽玛射线空间望远镜的加入后这个情况有所缓解,费米空间望远镜的升空使得科学家发现太阳系外存在相当多的伽玛射线源,比如超新星、黑洞都可以被认为是点状伽玛射线源,这使得我们观测费米气泡的较为困难,不过费米气泡的信号较为强烈,要想解决这个问题,还需要继续收集数据。(罗辑/编译)
(2014-08-05 12:16:00)
【延伸阅读】美媒:银河系恒星大多伴有行星 或支持生命存活
参考消息网3月7日报道 一项新研究显示,银河系的绝大多数恒星都拥有行星,这些行星中有很多或许能支持生命存活。
据美国趣味科学网站3月4日报道,天文学家已发现了8颗新的太阳系外行星候选对象,它们围绕红矮星运行。银河系大约1000亿颗恒星中至少有75%是这种红矮星。有3颗系外行星比地球略大,并且在“宜居带”运行。身处“宜居带”意味着行星同其恒星之间的距离适宜,使得行星表面可能存在液态水。
研究人员说,新发现暗示,实际上银河系的所有红矮星都拥有行星,并且与太阳邻近的这类恒星中,有至少25%拥有运行于宜居带的“超级地球”。
英国赫特福德郡大学的米科·图奥米是这一研究报告的主要作者。他说:“我们正在探索大量低质量行星。预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会发现更多这样的行星,在距离太阳最近的恒星系统中也是如此。”
图奥米和同事将两种仪器收集来的数据进行整合,用来寻找系外行星。这两个仪器是高精度径向速度行星搜索器(HARPS)和紫外光及可见光阶梯光栅摄谱仪(UVES),这两种仪器都是欧洲南方天文台运作的。
HARPS和UVES都使用了径向速度技术。这种技术能感受到系外行星让其恒星在运动中出现的细微抖动,从而来探测这些行星。
新发现的8颗候选行星所属的恒星距离地球15至80光年。研究人员说,这些行星与其恒星的距离大概是日地距离的0.05至4倍。
这些新的探测结果支持了美国航天局开普勒太空望远镜的观察结果。该望远镜于2009年升空,以寻找距离地球较远的系外行星。
该研究报告的作者之一休·琼斯说:“开普勒太空望远镜对遥远红矮星的研究显示,存在大量半径较小的行星。如今能对这一结果进行确证,这是令人高兴的事情。”
该研究报告发表在3月3日出版的《皇家天文学会月刊》上。  
(2014-03-07 09:50:52)
【延伸阅读】外电:最新研究称银河系至少有88亿颗类地行星
参考消息网11月6日报道 美媒称,宇宙广阔无垠,但地球也许并不孤单。
据美联社11月4日报道,一项研究发现,银河系中有数十亿颗类地行星,这些行星围绕类太阳恒星运转,存在于既不太冷也不太热、适合生命生存的宜居带上。
天文学家利用美国航天局(NASA)的数据进行计算,首次得出仅在银河系宜居带上就有至少88亿颗类地行星的结论。相关研究报告4日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学报》月刊上。
这对存在外星生命的可能性能说明什么呢?研究报告的作者之一杰夫·马西说,这意味着“仅在银河系就有88亿个存在外星生命的可能性”。马西来自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长期致力于寻找行星。
科学家表示,下一步将是利用尚未发射的功能强大的太空望远镜寻找这些行星的大气层。这将为其中的行星是否存在生命提供进一步线索。
马西说,相关研究也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即如果说人类并不孤独,那为什么“先进文明却在银河系中保持震耳欲聋的沉默呢”?
天文学家根据错综复杂的计算得出结论:在银河系中,大约五分之一的恒星(大小、颜色和年龄与太阳类似)拥有大小与地球相当且位于宜居带上的行星(宜居带上可能存在对生命至关重要的液态水)。相关计算基于NASA现已瘫痪的开普勒望远镜长达4年的观测。
开普勒望远镜曾对4.2万颗恒星进行观测(观测范围只是银河系的很小一部分),以确定那里有多少类地行星。科学家然后通过这一数字来推断银河系其他区域的数字。银河系共有数千亿颗恒星。
科学家首次计算出22%的类太阳恒星拥有类地行星,误差为正负8个百分点。
开普勒项目科学家纳塔莉·巴塔利亚说,在这被视为最终数字之前,仍有其他数据需要研究。
马西说,银河系中约有2000亿颗恒星,其中400亿颗为类太阳恒星。研究报告的另一位作者认为类太阳恒星的数量接近500亿颗,这意味着银河系至少有110亿颗类地行星。
马西说,根据1:5这一比例估计,位于宜居带上、围绕类太阳恒星运行的最近类地行星距离地球大概不到113万亿公里。
得出88亿颗类地行星这个数字只是开始,因为科学家只是在对类太阳恒星进行研究,而类太阳恒星并非最普通的恒星。
早先的一项研究发现,15%的红矮星拥有位于宜居带上的类地行星。
马西说,由此算来银河系中大概有400亿颗类地行星。
(2013-11-06 09:42:00)

http://science.cankaoxiaoxi.com/2015/0609/811196.shtml2015-06-09 13:38:01 来源:参考消息网 责任编辑:宋宇
核心提示: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安德烈亚斯·屈佩尔博士带领研究小组找到了一种计算银河系质量的新方法。他们称这是迄今为止最准确的计算方法。银河系的质量是太阳质量的2100亿倍。
参考消息网6月9日报道 英媒称,对银河系质量迄今为止最准确的计算结果有助于人们定义它究竟有多大。
据英国《每日邮报》网站6月5日报道,以前,人们一直通过观察恒星的移动速度来估计银河系的质量,但这种计算方法有很大误差。
最新结果——据说是最准确的且利用了新方法估算——显示,银河系的质量是太阳质量的2100亿倍。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安德烈亚斯·屈佩尔博士带领研究小组找到了一种计算银河系质量的新方法。他们称这是迄今为止最准确的计算方法。
他们观察到,被称为“帕洛马5”的一个球状星团形成了一种恒星的“溪流结构”。该研究小组利用“斯隆数字天空勘测计划”对这个恒星流进行了研究,称他们可以观测到银河系的质量引起恒星流的“摆动”。
然后,他们利用哥伦比亚大学的Yeti超级计算机设计了数以百万计的模型,以计算出怎样的质量能引发他们看到的“摆动”。他们假定银河系的直径为12万光年,由此估算出银河系的质量,即太阳质量的2100亿倍。这个数字的误差率约为20%。
屈佩尔说,以前测算整个银河系是太阳质量的7500亿倍、甚至是1万亿倍,但误差率高达100%。
不过他指出,虽然他得出的数字不到此前数字的1/3,但不能直接比较这两个数字,因为它们测量的是银河系的不同部位。
他说:“这就好比我们非常准确地测算了曼哈顿的人口,而其他人测算的是整个纽约市的人口。”
其他研究试图测算银河系更大范围的质量,直径最高达180万光年。
【延伸阅读】银河系发现新矮星系 暗物质之谜或将解开
新浪科技讯 北京时间3月13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近日,来自剑桥大学的天文学团队一次发现了9个围绕银河系旋转的新矮星系,堪称有史以来一次性个数最多的发现。该发现或许能够帮助我们解开暗物质背后的秘密,正是这些暗物质聚合了整个银河系。
继2005和2006在南半球上空发现数十个矮星系,在之后的十年里,新矮星系首次现身于南半球上空的大小麦哲伦星云(Large and Small Magellanic Cloud)附近,后者是银河系轨道上久负盛名的最大的矮星系。
位于智利阿塔卡玛沙漠的帕瑞塔天文台(Paranal Observatory)的天文望远镜及其上空的麦哲伦星云及新发现的矮星系。图中只展示了其中6个矮星系,另外3个不在视野区域内。内嵌图展示的是其中3个最显眼的矮星系(Eridanus 1, Horologium 1 and Pictoris 1) 来源:Belokurov, S. Koposov(剑桥大学天文学研究所)图片:Y. Beletsky (卡耐基天文台)  
剑桥大学天文研究所联合美国能源局费米国家加速器实验室的另一个名为“暗能量调查”(Dark Energy Survey)的研究团队共同发布了这一发现。他们使用的都是来自暗能量调查收集并对外开放的影像学资料。
这些矮星系要比银河系暗10亿倍,大小只有银河系的百万分之一。最近的一颗距离地球大概95,000光年,最远的在100多万光年开外。
“在这么一小块天空中一下发现这么多卫星是未曾想到的,” 剑桥大学天文学研究所的博士谢尔盖·科波索夫说他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矮星系是观测到的最小星系结构,非常微弱。相较于数千亿颗恒星的银河系,矮星系的恒星数量只有5000颗左右。在标准的宇宙模型预测中,大概有几百个矮星系围绕银河系旋转。即便这些矮星系就在银河系的“后院”里,但是由于亮度太低和尺寸太小,发现它们异乎寻常的困难。
麦哲伦星云和中性氢股流。内嵌图分别是9个矮星系中最大的Eridanus 2和最小的Indus 1 来源:Belokurov, S. Koposov(剑桥大学天文学研究所)图片:M. Putman(哥伦比亚)  
根据剑桥大学研究队伍的研究结果,有3个可以肯定是矮星系,另外6个可能是矮星系也可能是球状星团——一种与矮星系有着类似可见属性的物体,不同的是球状星团并不是依靠暗物质得以形成的。
费米实验室的亚历克斯·多立克·瓦格纳(Alex Drlica-Wagner)是暗能量调查分析的领导人之一,他说“这些围绕银河系的旋转矮星系包含了大量的暗物质,对于天文学家和物理学家来说,这才是最大的亮点。”
它们几乎被暗物质填满了,暗物质含量高达99%,成为验证现有暗物质模型是否正确的理想对象。看不见的暗物质只能依靠其自身的引力证明它们的存在。
“矮星系是验证现有暗物质理论的边疆地带,我们需要通过发现它们来确定现有的宇宙图景是否符合真实的宇宙状态。这次的发现相当意外,在早前的调查中几乎没有出现过这样的情况,我们过去从未奢望过能遇上这么多‘宝藏’。”
“宝藏”中最近的一个在97,000光年之外的网罟座(the Reticulum),它快被银河系巨大的潮汐力撕碎了。
最远最亮的那个看上去像是一个球状恒星团,位于120万光年之外的波江星座(the Eridanus),正好处在银河系边缘地带,快要被拖进来了。
围绕银河系旋转的卫星分布图,底层背景图像经过红外处理。来源:Belokurov, S. Koposov(剑桥大学天文学研究所)底层背景图:2MASS  
合作者之一剑桥大学天文研究所的温·伊万斯(Wyn Evans)说,“这非常奇怪!或许这些矮星系曾经是围绕着麦哲伦星云转的,后来被大小麦哲伦星云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抛了出去。又或者它们与原先的麦哲伦星云构成了一个巨大的星系群,后来又一同掉入了银河系的轨道。”(杜雪)
(2015-03-13 09:45:14)
【延伸阅读】科学家称发现银河系深处暗物质存在证据
新浪科技讯 北京时间11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暗物质在宇宙中占据了相当大的部分,但我们很难观测到它,因为除了引力之外,它几乎不与我们通常所说的物质发生联系。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科学家通过观测其他星系中气体和恒星的自转速度,发现了一些暗物质存在的证据。现在,利用相同的技术,科学家第一次获得了银河系最深处存在暗物质的证据。
通过对气体和恒星自转速度进行测量,天文学家得以了解星系的总质量。这些测量结果显示,可见物质只占了总质量中很小的一部分,而星系质量的绝大部分由暗物质组成。将这一技术应用在银河系上也是可行的,而且科学家已经知道,在银河系外缘部分存在着暗物质。
然而,之前的研究表明,要把这一技术应用于银河系最深处的区域非常困难。银河系深处的核心区域直径约为10万光年。现在,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的科学家已经发现了直接的观测证据,表明银河系最深处——包括地球和周围天体存在的区域——暗物质的存在。
在研究的第一步,他们收集了已发表的银河系气体和恒星运动的观测结果,做了一份最为完整的资料汇编。然后,他们计算了银河系只存在可见物质时气体和恒星的自转速度,并与观测结果进行了比较。比较结果清楚地显示,只有在存在大量暗物质的条件下,这些气体和恒星的自转才能得到合理解释。
慕尼黑工业大学的米格尔·帕托(Miguel Pato)博士说:“我们了解到,银河系中这些恒星和气体如果要以我们所观测到的速度旋转,那暗物质就是必需的。不过,我们仍然不知道暗物质的组成是什么,这是我们这个时代最为重要的科学问题之一。”
科学家称,随着未来天文观测的积累,我们将能以前所未有的精度测量出银河系中暗物质的分布情况。“这一方法将进一步推进对银河系结构和演化的了解,”帕托博士说,“在世界各地对暗物质粒子的众多实验中,它也将激发更多更为完善的预测。”(任天)
(2015-02-11 09:27:00)
【延伸阅读】外媒:银河系中央巨型气泡之谜仍未完全解开
腾讯科学讯 据国外媒体报道,银河系中央附近拥有超大质量黑洞这一情况已经得到科学家的证实,与黑洞行为相关的现象正在被科学家们所调查,美国宇航局的科学家通过费米伽玛射线望远镜观测到银河系中央出现了神秘的“气泡”,如图中所示,巨大的气泡被研究人员称为“费米气泡”,那么问题就来了,这两个对称的气泡为何物?来自斯坦福大学和美国能源部国家加速器实验室的科学家对过去四年的数据进行分析,仍然无法完全解释这一神秘的现象。
四年前,哈佛大学天体物理学家道格拉斯·芬克拜纳所领导的研究团队通过伽玛射线望远镜发现银河系中央存在对称的“气泡”结构,其中大部分为明亮而充满活力的伽玛射线,来自科维里粒子天体物理机构的科学家Dmitry Malyshev提出了最新的解释方案,在其论文中认为该费米气泡轮廓非常明显,气泡本身也发出强烈的伽玛射线,呈现对称分布,跨度达到了3万光年,有趣的是银河系的直径也才10万光年左右,可见这个对称的伽玛射线气泡非常庞大。
伽玛射线气泡除了形成机制仍然不确定外,科学家还发现其中拥有一些能量非常高的伽玛射线,科学家近年来提出了一些形成模型,比如银河系中央超大质量黑洞形成的巨型喷流,黑洞在其两极附近可形成接近光速的物质喷射,还有一种解释为黑洞周围聚集了大量气体,形成了质量庞大而“短命”的恒星,这些天体形成的超新星爆发形成了费米气泡。但这几个模型没有一个是完美的,对于科学家而言,费米气泡是相当神秘的。
为了解释费米气泡的形成机制,科学家还需要对前景伽玛射线辐射进行排除,这样我们才能看清费米气泡的真实模样,此前地球上的陆基伽玛射线望远镜均有观测上的局限性,伽玛射线空间望远镜的加入后这个情况有所缓解,费米空间望远镜的升空使得科学家发现太阳系外存在相当多的伽玛射线源,比如超新星、黑洞都可以被认为是点状伽玛射线源,这使得我们观测费米气泡的较为困难,不过费米气泡的信号较为强烈,要想解决这个问题,还需要继续收集数据。(罗辑/编译)
(2014-08-05 12:16:00)
【延伸阅读】美媒:银河系恒星大多伴有行星 或支持生命存活
参考消息网3月7日报道 一项新研究显示,银河系的绝大多数恒星都拥有行星,这些行星中有很多或许能支持生命存活。
据美国趣味科学网站3月4日报道,天文学家已发现了8颗新的太阳系外行星候选对象,它们围绕红矮星运行。银河系大约1000亿颗恒星中至少有75%是这种红矮星。有3颗系外行星比地球略大,并且在“宜居带”运行。身处“宜居带”意味着行星同其恒星之间的距离适宜,使得行星表面可能存在液态水。
研究人员说,新发现暗示,实际上银河系的所有红矮星都拥有行星,并且与太阳邻近的这类恒星中,有至少25%拥有运行于宜居带的“超级地球”。
英国赫特福德郡大学的米科·图奥米是这一研究报告的主要作者。他说:“我们正在探索大量低质量行星。预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会发现更多这样的行星,在距离太阳最近的恒星系统中也是如此。”
图奥米和同事将两种仪器收集来的数据进行整合,用来寻找系外行星。这两个仪器是高精度径向速度行星搜索器(HARPS)和紫外光及可见光阶梯光栅摄谱仪(UVES),这两种仪器都是欧洲南方天文台运作的。
HARPS和UVES都使用了径向速度技术。这种技术能感受到系外行星让其恒星在运动中出现的细微抖动,从而来探测这些行星。
新发现的8颗候选行星所属的恒星距离地球15至80光年。研究人员说,这些行星与其恒星的距离大概是日地距离的0.05至4倍。
这些新的探测结果支持了美国航天局开普勒太空望远镜的观察结果。该望远镜于2009年升空,以寻找距离地球较远的系外行星。
该研究报告的作者之一休·琼斯说:“开普勒太空望远镜对遥远红矮星的研究显示,存在大量半径较小的行星。如今能对这一结果进行确证,这是令人高兴的事情。”
该研究报告发表在3月3日出版的《皇家天文学会月刊》上。  
(2014-03-07 09:50:52)
【延伸阅读】外电:最新研究称银河系至少有88亿颗类地行星
参考消息网11月6日报道 美媒称,宇宙广阔无垠,但地球也许并不孤单。
据美联社11月4日报道,一项研究发现,银河系中有数十亿颗类地行星,这些行星围绕类太阳恒星运转,存在于既不太冷也不太热、适合生命生存的宜居带上。
天文学家利用美国航天局(NASA)的数据进行计算,首次得出仅在银河系宜居带上就有至少88亿颗类地行星的结论。相关研究报告4日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学报》月刊上。
这对存在外星生命的可能性能说明什么呢?研究报告的作者之一杰夫·马西说,这意味着“仅在银河系就有88亿个存在外星生命的可能性”。马西来自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长期致力于寻找行星。
科学家表示,下一步将是利用尚未发射的功能强大的太空望远镜寻找这些行星的大气层。这将为其中的行星是否存在生命提供进一步线索。
马西说,相关研究也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即如果说人类并不孤独,那为什么“先进文明却在银河系中保持震耳欲聋的沉默呢”?
天文学家根据错综复杂的计算得出结论:在银河系中,大约五分之一的恒星(大小、颜色和年龄与太阳类似)拥有大小与地球相当且位于宜居带上的行星(宜居带上可能存在对生命至关重要的液态水)。相关计算基于NASA现已瘫痪的开普勒望远镜长达4年的观测。
开普勒望远镜曾对4.2万颗恒星进行观测(观测范围只是银河系的很小一部分),以确定那里有多少类地行星。科学家然后通过这一数字来推断银河系其他区域的数字。银河系共有数千亿颗恒星。
科学家首次计算出22%的类太阳恒星拥有类地行星,误差为正负8个百分点。
开普勒项目科学家纳塔莉·巴塔利亚说,在这被视为最终数字之前,仍有其他数据需要研究。
马西说,银河系中约有2000亿颗恒星,其中400亿颗为类太阳恒星。研究报告的另一位作者认为类太阳恒星的数量接近500亿颗,这意味着银河系至少有110亿颗类地行星。
马西说,根据1:5这一比例估计,位于宜居带上、围绕类太阳恒星运行的最近类地行星距离地球大概不到113万亿公里。
得出88亿颗类地行星这个数字只是开始,因为科学家只是在对类太阳恒星进行研究,而类太阳恒星并非最普通的恒星。
早先的一项研究发现,15%的红矮星拥有位于宜居带上的类地行星。
马西说,由此算来银河系中大概有400亿颗类地行星。
(2013-11-06 09:42:00)

http://science.cankaoxiaoxi.com/2015/0609/811196.shtml
红矮星就算了,它的超级耀斑会毁灭一切生命的。
现在,对国外的研究 充满怀疑........


..........


同楼上,我也表示怀疑。不过如果那些文章是为了迎合国外大众口味而写的,那么我认为至少比中国老是搞那些无聊的娱乐节目有趣得多。

就当他是真的,那么就产生以下问题:
1:银河质量如果真的变小了,那么银河中的暗物质含量就应该更大了,因为银河的质量更不足以拉住恒星们形成星系。那么反过来说暗物质理论也是不够完善的,甚至犯了大错的。
2:我在原文中看到了上下两个哑铃的泡泡图。如果是真的,那么就等于说宇宙是上帝创造的艺术品了,一个球型的形成必定源自于中心点,对称的在远离银河平面上下形成两个中心点,在力学上是不可能的。
3:目前的观测水平只能看到超级行星,应该无法看到类地球大小的行星的。主要是利用红矮星质量低了,超级地球质量大了,才能被观测到摄动。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