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价暴涨 长江上游产煤区百姓深陷燃“煤”之急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30 00:39:38
  新华社成都8月22日电(记者李舒、丛峰、王丽)煤炭价格一路飚升、煤矿投资一片火热。然而,在地处长江上游乌蒙山区的云南昭通、贵州毕节的一些产煤区,当地百姓却因无力购买价格不断攀升的煤炭而深陷燃“煤”之急,被迫重新拿起斧头,上山砍柴、砍树维持生活。

  这边煤炭外运不断,那边农民上山砍柴

  云南省昭通市镇雄县位于长江上游赤水源,属于长江上游天然林保护区,又是云南煤炭资源最为丰富的县区之一,辖内35个乡镇都分布有煤炭资源。

  近日,记者在川滇两省交界处采访时看到,从四川叙永县经云南省威信县到镇雄县的交通主干道上,每隔两、三分钟就能看见川、云、湘、贵等地牌照的5吨或10吨载重卡车,满载着煤炭,往四川方向运。尖山乡布丈村村民曾道权告诉记者,村子旁边的山上就有五个煤矿,最近平均每天要拉出50多车煤炭。

  然而,当记者来到镇雄县产煤乡镇的农民家中探访时,却发现百姓家里的存煤少得可怜,部分人家已经断煤多时。初夏的滇东北高寒山区依然寒气逼人,农民仍需烤火取暖,而当地的主要作物烤烟、玉米烘烤也需要大量煤炭。但面对节节高涨的煤价,农民守着煤山只有“望煤兴叹”,重又烧起了柴。

  果珠乡鱼洞村委会下石院村民小组组长汪继贵说,一开始大家还是拣小灌木和枯枝桠,可后来碗口大的树也开始有人砍了。他说:“有的人先砍房前屋后的,再砍自留山上的,最后就到离路边远的、看不见的深山老林去砍!”

  70岁的邓声伟老人辛酸地说:“自从20世纪六七年代之后,我们就没烧过柴了,去年实在是买不起煤才开始砍柴。今天一大早儿子就上山了,全家人等着他砍的柴烧饭哩。”

  在一农户屋前,记者看到堆放着不少小桶粗的树桩,有桦树、泡桐等,户主邓成忠说:“这些都是自留山上我自己种的。可自留山上的树木也烧不了多久啊,像这样下去,每天都要砍三、四十公斤,最多只能烧两个月了。”鱼洞村委会副主任龚成林告诉记者,整个鱼洞村委会30个村民小组1300多户,现在至少有800户砍柴烧。他说:“现在树叶、包谷草、灌木都烧光了,照这样下去不消(不到)3年,山头上就只剩下石头了!”

  据镇雄县林业局2004年的一项调查显示,全县35个乡镇中已有21个不同程度地存在砍柴的情况,2004年全年砍伐天然林的数量已达1221.8吨,情况最为严重的干沟乡,有4个村委会的1200多户农民曾砍伐天然林达600吨。

  同时,贵州省毕节地区赫章、纳雍、威宁等县林管站的干部也向记者反映,煤炭价高,农民开始捡柴、砍房前屋后的树木,这些现象给林政管理带来较大压力。

  农业税减免难抵煤价上涨重压

  而对昂贵的煤价,产煤区农民微薄的收入难堪重负,刚刚执行的农业税减免带来的轻松迅速被抵消。

  据镇雄县人民政府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2004年能源趋紧使煤炭价格不断上涨,到2004年5月,镇雄县块煤、面煤每吨井口价由原来的40元、20元分别上涨到80元、30元,8月再度涨到110元、50元,如今已涨到240元、140元,在花朗乡等一些交通不便的边远村寨,块煤每吨到户价已高达350元。

  与暴涨的煤价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镇雄属国家重点扶持县,2004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仅1065元,远低于云南省平均水平,实际现金收入仅有三、四百元。

  果珠乡鱼洞村委会下石院村民小组组长汪继贵说:“煤运到这里每吨要280到300元,普通农村家庭每年不种烤烟也需要4吨生活燃煤,要1000多元,可我们村去年人均现金收入只有200元左右,怎么烧得起?寨子里的50多户已有40多户砍柴烧了,不砍柴这生活没法过!”

  镇雄县煤炭局局长熊昌学算了一笔帐,全县30多万户农民,每户每年按照4吨用煤计算,保守估计2004、2005年每吨烧煤上涨100元,全县仅烧煤一项农民将多支出1.2亿元。2005年这个县全面取消农业税,总数约为2000万元。两相抵消,全县农民负担足足增加1个亿。很大程度上导致当地农民重新返贫,生活水平下降。

  据了解,去年以来煤炭紧缺,不少外地商人到西南产煤区购煤,当地煤价随行就市,翻番上涨。尽管如此,外地收购商还是挖多少就拉走多少。记者暗访了云南和贵州的几个煤矿,发现几乎都没有存煤。一煤矿老板告诉记者,生产一吨块煤的成本价约为100元,但井口价卖到240元,但还是供不应求,因为这一吨煤运到浙江、上海,市场价高达700-800元。

  调控煤价需行政和市场“两手”并用

  有关专家认为,若不及时加强煤炭资源调控力度,保障贫困群众的权益,现实生活将逼着老百姓把斧头对准森林,危及长江生态安全。他们建议,政府应采取“行政”与“市场”两手并用办法,来解决百姓燃“煤” 之急。

  记者了解到,昭通市、镇雄县各级党委、政府认识到煤价过高对当地的不利影响后,对百姓生产生活用煤困难的问题相当重视,先后出台了八项措施解决这一问题。其中核心措施是向村民供应平价煤,一般农户每年每户两吨,贫困农户每年每户3吨,农户凭政府发放的煤票到就近指定的煤矿购买平价煤。

  但措施执行下来仍遇到不少尴尬。镇雄县政府的调研报告中指出,困难来自于煤矿产量不稳定、供煤能力不足。目前镇雄县125对矿井中,可以合法组织生产的只有13对B类矿井,还有112对矿井未具备生产资格;而部分矿井由于矿界纠纷、与周围群众的矛盾等,常处于停产或半停产状态。另一方面,煤炭外销量大,也打破县内煤炭的供需平衡。

  记者通过调查还发现,平价煤供应政策的实惠很少能落到老百姓头上。尖山乡布丈村村民宋元龙说:“拿着煤票也领不到煤,明明看见有拉煤的大车从山上满载而归,而老百姓去买平价煤时,矿老板就说没有煤了,要么就给你最差的煤甚至是煤矸石。”一村民告诉记者,不是每个村子都领得到煤票的,闹得凶的村子就给,凶一点就给的多一点,没人闹事的村子就没有煤票。还有一些急着用钱的农民,甚至以每吨15元的低价卖掉了煤票,反而让那些“二道贩子”赚了钱。

  镇雄县煤炭局局长熊昌学认为,在煤价上涨不可避免的情况下,应采取行政干预和市场调节两手并用的办法调节资源分配,保障当地群众利益。例如,以即时的市场价格为标准,计算出其与平价煤的差价,然后要求煤矿企业用现金将差价直接补贴给农民,农民自由支配随意购买燃料,以此根除发煤票的诸多弊端。在国家尚无明确政策的情况下,这是各地根据当地实际探索出来的较为简单但切实有效的补偿办法。

  一些基层干部表示,最好的办法是尽快研究东西部地区资源分配的调控问题,建立资源补偿机制,平衡贡献与收益的关系,如控制煤炭外运数量,对外运东部沿海的煤炭征收出境调节基金等。贵州省毕节地区纳雍县林业局营林站工程师明建提出,对于天然林保护工程重点县,解决生活用煤与林业管理的矛盾,国家应考虑适当提高薪炭林的采伐指标。也有专家表示,加快农村新的清洁能源的开发与建设,才是解决西部资源掠夺式开发、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根本之策。

来源:新华社新华社成都8月22日电(记者李舒、丛峰、王丽)煤炭价格一路飚升、煤矿投资一片火热。然而,在地处长江上游乌蒙山区的云南昭通、贵州毕节的一些产煤区,当地百姓却因无力购买价格不断攀升的煤炭而深陷燃“煤”之急,被迫重新拿起斧头,上山砍柴、砍树维持生活。

  这边煤炭外运不断,那边农民上山砍柴

  云南省昭通市镇雄县位于长江上游赤水源,属于长江上游天然林保护区,又是云南煤炭资源最为丰富的县区之一,辖内35个乡镇都分布有煤炭资源。

  近日,记者在川滇两省交界处采访时看到,从四川叙永县经云南省威信县到镇雄县的交通主干道上,每隔两、三分钟就能看见川、云、湘、贵等地牌照的5吨或10吨载重卡车,满载着煤炭,往四川方向运。尖山乡布丈村村民曾道权告诉记者,村子旁边的山上就有五个煤矿,最近平均每天要拉出50多车煤炭。

  然而,当记者来到镇雄县产煤乡镇的农民家中探访时,却发现百姓家里的存煤少得可怜,部分人家已经断煤多时。初夏的滇东北高寒山区依然寒气逼人,农民仍需烤火取暖,而当地的主要作物烤烟、玉米烘烤也需要大量煤炭。但面对节节高涨的煤价,农民守着煤山只有“望煤兴叹”,重又烧起了柴。

  果珠乡鱼洞村委会下石院村民小组组长汪继贵说,一开始大家还是拣小灌木和枯枝桠,可后来碗口大的树也开始有人砍了。他说:“有的人先砍房前屋后的,再砍自留山上的,最后就到离路边远的、看不见的深山老林去砍!”

  70岁的邓声伟老人辛酸地说:“自从20世纪六七年代之后,我们就没烧过柴了,去年实在是买不起煤才开始砍柴。今天一大早儿子就上山了,全家人等着他砍的柴烧饭哩。”

  在一农户屋前,记者看到堆放着不少小桶粗的树桩,有桦树、泡桐等,户主邓成忠说:“这些都是自留山上我自己种的。可自留山上的树木也烧不了多久啊,像这样下去,每天都要砍三、四十公斤,最多只能烧两个月了。”鱼洞村委会副主任龚成林告诉记者,整个鱼洞村委会30个村民小组1300多户,现在至少有800户砍柴烧。他说:“现在树叶、包谷草、灌木都烧光了,照这样下去不消(不到)3年,山头上就只剩下石头了!”

  据镇雄县林业局2004年的一项调查显示,全县35个乡镇中已有21个不同程度地存在砍柴的情况,2004年全年砍伐天然林的数量已达1221.8吨,情况最为严重的干沟乡,有4个村委会的1200多户农民曾砍伐天然林达600吨。

  同时,贵州省毕节地区赫章、纳雍、威宁等县林管站的干部也向记者反映,煤炭价高,农民开始捡柴、砍房前屋后的树木,这些现象给林政管理带来较大压力。

  农业税减免难抵煤价上涨重压

  而对昂贵的煤价,产煤区农民微薄的收入难堪重负,刚刚执行的农业税减免带来的轻松迅速被抵消。

  据镇雄县人民政府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2004年能源趋紧使煤炭价格不断上涨,到2004年5月,镇雄县块煤、面煤每吨井口价由原来的40元、20元分别上涨到80元、30元,8月再度涨到110元、50元,如今已涨到240元、140元,在花朗乡等一些交通不便的边远村寨,块煤每吨到户价已高达350元。

  与暴涨的煤价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镇雄属国家重点扶持县,2004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仅1065元,远低于云南省平均水平,实际现金收入仅有三、四百元。

  果珠乡鱼洞村委会下石院村民小组组长汪继贵说:“煤运到这里每吨要280到300元,普通农村家庭每年不种烤烟也需要4吨生活燃煤,要1000多元,可我们村去年人均现金收入只有200元左右,怎么烧得起?寨子里的50多户已有40多户砍柴烧了,不砍柴这生活没法过!”

  镇雄县煤炭局局长熊昌学算了一笔帐,全县30多万户农民,每户每年按照4吨用煤计算,保守估计2004、2005年每吨烧煤上涨100元,全县仅烧煤一项农民将多支出1.2亿元。2005年这个县全面取消农业税,总数约为2000万元。两相抵消,全县农民负担足足增加1个亿。很大程度上导致当地农民重新返贫,生活水平下降。

  据了解,去年以来煤炭紧缺,不少外地商人到西南产煤区购煤,当地煤价随行就市,翻番上涨。尽管如此,外地收购商还是挖多少就拉走多少。记者暗访了云南和贵州的几个煤矿,发现几乎都没有存煤。一煤矿老板告诉记者,生产一吨块煤的成本价约为100元,但井口价卖到240元,但还是供不应求,因为这一吨煤运到浙江、上海,市场价高达700-800元。

  调控煤价需行政和市场“两手”并用

  有关专家认为,若不及时加强煤炭资源调控力度,保障贫困群众的权益,现实生活将逼着老百姓把斧头对准森林,危及长江生态安全。他们建议,政府应采取“行政”与“市场”两手并用办法,来解决百姓燃“煤” 之急。

  记者了解到,昭通市、镇雄县各级党委、政府认识到煤价过高对当地的不利影响后,对百姓生产生活用煤困难的问题相当重视,先后出台了八项措施解决这一问题。其中核心措施是向村民供应平价煤,一般农户每年每户两吨,贫困农户每年每户3吨,农户凭政府发放的煤票到就近指定的煤矿购买平价煤。

  但措施执行下来仍遇到不少尴尬。镇雄县政府的调研报告中指出,困难来自于煤矿产量不稳定、供煤能力不足。目前镇雄县125对矿井中,可以合法组织生产的只有13对B类矿井,还有112对矿井未具备生产资格;而部分矿井由于矿界纠纷、与周围群众的矛盾等,常处于停产或半停产状态。另一方面,煤炭外销量大,也打破县内煤炭的供需平衡。

  记者通过调查还发现,平价煤供应政策的实惠很少能落到老百姓头上。尖山乡布丈村村民宋元龙说:“拿着煤票也领不到煤,明明看见有拉煤的大车从山上满载而归,而老百姓去买平价煤时,矿老板就说没有煤了,要么就给你最差的煤甚至是煤矸石。”一村民告诉记者,不是每个村子都领得到煤票的,闹得凶的村子就给,凶一点就给的多一点,没人闹事的村子就没有煤票。还有一些急着用钱的农民,甚至以每吨15元的低价卖掉了煤票,反而让那些“二道贩子”赚了钱。

  镇雄县煤炭局局长熊昌学认为,在煤价上涨不可避免的情况下,应采取行政干预和市场调节两手并用的办法调节资源分配,保障当地群众利益。例如,以即时的市场价格为标准,计算出其与平价煤的差价,然后要求煤矿企业用现金将差价直接补贴给农民,农民自由支配随意购买燃料,以此根除发煤票的诸多弊端。在国家尚无明确政策的情况下,这是各地根据当地实际探索出来的较为简单但切实有效的补偿办法。

  一些基层干部表示,最好的办法是尽快研究东西部地区资源分配的调控问题,建立资源补偿机制,平衡贡献与收益的关系,如控制煤炭外运数量,对外运东部沿海的煤炭征收出境调节基金等。贵州省毕节地区纳雍县林业局营林站工程师明建提出,对于天然林保护工程重点县,解决生活用煤与林业管理的矛盾,国家应考虑适当提高薪炭林的采伐指标。也有专家表示,加快农村新的清洁能源的开发与建设,才是解决西部资源掠夺式开发、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根本之策。

来源: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