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善烨回忆录读后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21:56:25
断断续续花了几个月的时间,终于在手机上把网上流传的一部白善烨回忆录(前两年在韩国中央日报上连载的,译者未知,应当是热心网友)看完了。这部回忆录的确是太长了,看得很费劲。因为是在手机上利用吃饭、坐车等时间看,也不可能认真地做些摘要札记,现在仅凭记忆中留下的一些东西,稍微谈谈感受。
1、         人物:李承晚,朴正熙,白善烨
大韩民国第一任总统是李承晚,但李承晚代表不了韩国20世纪的历史,与他相比,白善烨、朴正熙的经历才贯穿了韩国20世纪历史的各个阶段,更能够代表韩国。李承晚长期流亡海外,与朝鲜半岛的现实脱节太久,靠着过去积攒下的一些威望,因缘际会被美国人扶上总统之位,却被金日成的北朝鲜打得落荒而逃,除了声泪俱下地发表一些空头言论之外,毫无用处。白善烨提及过去的高丽、朝鲜统治者面对北方来的入侵时,只会丢弃人民,逃亡海岛,根本无法保卫朝鲜人民,而朝鲜战争中的李承晚,其表现也强不到哪里去。在美国全力支持下保住新生的韩国后,李承晚在内政上也毫无出彩之处,反而日益走上独裁之路,最后被学生运动推翻。李承晚真可当得上志大才疏的评价。白善烨和李承晚私交不错,书中多次对李承晚有正面评价,但还是能看出李承晚的专断和冲动,比如白善烨提到了使其前任李忠赞下台的釜山政治风波,这便是李承晚强行更改宪法导致的。李承晚也直截了当地向白善烨表示:陆军总参谋长是要服从总统命令的。这句话,在美国式的军事指挥体制上来说是正确的,但有一个军人不得干预政治的前提。但显然,在李承晚看来,只要他需要,军队可以成为也只能成为他自己干预政治的工具。1953年李承晚擅自释放战俘的行为,更是在以朝鲜战争持续进行的风险绑架美国,这种行为近乎政治流氓,和如今为国内舆论鄙视的朝鲜的某些行为几乎没什么区别。虽然白善烨在书中多次强调李承晚的民族主义情绪之强烈,强调李承晚顽强的意志品质,强调李承晚学历很高,但他提到的李承晚熟读美国宪法,甚至在和美国将领打交道时质问对方有没有读过美国宪法,并不时引用美国宪法条文的行为,读起来却让人发笑。这让我想起中共历史上言必称马列的28个半真正的布尔什维克的杰出代表——马马维奇同志,当然他另外一个名字更为著名:王明。
白善烨回忆录中重点提到的另外一个人物便是现任韩国总统朴槿惠的父亲朴正熙。当然,在朝鲜战争时期,朴正熙只是个中级军官。和白善烨一样,朴正熙也出身于伪满的军校,在伪满洲国军队中开始了军旅生涯,都参与了对抗日游击队的镇压。白善烨详细叙述了朴正熙因涉嫌左翼团体活动被调查,险些丧命,最后在白出手相助之下才得以捡回一条命的经历,也提及朴正熙最喜爱的歌曲是《青年日本之歌》(即《昭和维新之歌》)。1936年的二二六兵变中,日本的少壮派军官唱着这首歌,踏上了军事政变的道路,但最终未能得逞。二十五年后,日本人培养出的优秀青年军官,实现了当初的日本少壮派军官没能完成的梦想,以军事政变推翻了政府,建立了军政府。朴正熙和李承晚,一个真独裁,一个假民主,路线不同,但其实在政治上是一丘之貉,唯一的区别就是朴正熙更有魄力,不管其最后的下场如何,其任内的“汉江奇迹”,已经注定使其成为韩国崛起的象征。
韩国初建时期大批军官和警官,其实都是伪满或日治朝鲜的余孽,白善烨也不例外(PS:白善烨当年的长官王家善也以师长的身份在朝鲜战争中和白善烨对垒),这也是韩国立国初年政治局势不稳的原因之一。在朝鲜战争初期,韩国军队面对朝鲜军队苏式装甲集群突破战术,节节败退,勉强在美国支持下维持住了洛东江战线,随后大举反攻,彻底击垮朝鲜军队,并率先进入平壤。只是随后面对志愿军的凌厉攻势,白善烨再度败退回汉城以南。但凭借着前期的战功,以及后来对智异山的围剿等功劳,白善烨晋升至上将,并担任陆军参谋总长。总的来说,书中白善烨本人的形象较为模糊,毕竟作为叙事者,他也在尽量平铺直叙,叙述当时的事件,重点并不在描写自己。

2、         事大:
朝鲜王朝(1392-1910)自建立以后,数百年间一直坚持所谓的“事大”政策,对大陆上的明、清中央帝国小心谨慎地称臣纳贡(尽管朝鲜长期从内心中视清朝为蛮夷,并不愿意真正尊奉清朝)。这一政策对国力相对弱小,偏处朝鲜半岛的朝鲜王朝来说,不失为明智之举。朝鲜固然损失了面子,但从朝贡贸易中却能够获利颇丰,在安全上也得到了保证。16世纪末,正是明朝军队的支持,朝鲜才得以击退丰臣秀吉入侵,保全了国土。只是到了近代,在强烈的民族主义冲击下,事大主义便成了极力批判的对象。只是,朝鲜的地缘现实导致,没有美苏分别的支持,韩国和朝鲜根本就无法独立建国。没有美国的支持,韩国军队会被朝鲜或中国军队击垮,大韩民国也将不复存在。没有苏联和中国的支持,金日成的朝鲜政权也会在1950年底被彻底赶过鸭绿江。身处强国夹缝中的朝鲜/韩国,尽管都对事大主义口诛笔伐,并不时做出强烈姿态以示与事大主义决裂(如金日成对延安派的清洗,李承晚违背美国意志单方面释放战俘),但还是不得不在事实上实行隐性的事大主义。无非是所事的大,由当初的明清帝国,变成了苏联或美国而已。当已经当选总统但还没正式任命的艾森豪威尔访问韩国时,韩国数十万人在广场预备迎接,李承晚也在景武台和各路大员们恭候艾氏光临,但艾氏根本没打算去见他们。奉命前去打探的外交部长根本连美军驻地都进不去,最后还是白善烨劝说克拉克说服艾氏,才使得后者来到景武台,会见了李承晚。白善烨也不无凄凉地多次在书中指出当时韩国在国际上的卑微地位。美国军队中的一些将领如李奇微,也是首先考虑的是美国的全球战略和美国人的性命,并不真正关心韩国的死活。停战谈判中,朝韩双方都只是美国和中国(苏联)博弈的筹码而已。所以尽管51年金日成便不想再战,朝鲜战争还是持续到了53年,尽管李承晚拒不派代表参加停战签字仪式,朝鲜战争还是在53年停战了。

3、         军事:白善烨眼中的志愿军
朝鲜战争自1950年底之后,美韩军队的主要对手便变成了中国人民志愿军。白善烨在回忆录中多次强调志愿军突出的夜袭、伏击和机动迂回能力,而且志愿军在集中兵力攻击薄弱之处上做得极为果断,一旦突破即全力以赴扩大缺口,迂回包围缺口两侧的敌军。这样一支战术水平高超,又具有坚强作战意志的军队,在整个朝鲜战争中始终是韩国军队的梦魇。美军火力强劲且战术水平较高,志愿军在整个朝鲜战争中都优先攻击相对较弱的韩国军队,往往能一举得手。后来曾任韩国国防部长的刘载兴,先后指挥过第二军和第三军,但先后在第二次和第五次战役中被志愿军彻底击溃,第二军的番号被取消,而第三军被击溃则直接导致美军不再信任韩军的指挥水平,将指挥权收回。不过,让人百思不得其解的是,在韩国拍摄的一些电影如太极旗飘扬中,不仅中国军队(只有一两个镜头),连美国军队的影子都几乎消失了,朝鲜战争似乎单纯变成了朝韩兄弟间的厮杀,而志愿军的迂回包抄、夜袭埋伏也变成了漫山遍野的人海战术,和1953年美国电影Retreat?Hell!中的志愿军作战方式完全不同。

4、         政治:朝韩之间斗争的残酷
白善烨在书中承认志愿军对待朝鲜平民和战俘的态度较好,而朝鲜人民军较为残酷,这一说法和李奇微的回忆录是能对应的上的。说到底,中美参加朝鲜战争都有自己的利益考虑,没有必要和对方以及半岛上的人民过不去。而朝鲜和韩国这对亲兄弟,在不同的意识形态驱使下,对对方的军人和平民的手段之残酷,是外人难以想象的。《太极旗飘扬》中主角的妻子被怀疑通共而被杀,并非艺术的虚构,而是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现实。立国初年的韩国,其统治基础极不牢靠,警察、军队的成员又大多是伪满或日治余孽,和民众的关系本身就较为紧张,韩国境内暴动事件不断,而这些暴动最后也都被武力镇压,受到牵连的无辜群众不计其数,朴正熙这样的青年军官也差点因涉嫌通共而被处死。白善烨军事生涯中的一大战绩是平定了智异山的游击队,他也承认,此前游击队越剿越多的原因正是韩军、警察对当地居民的骚扰和压迫。他在围剿过程中,也可以说是贯彻了三分军事、七分政治的策略,最终基本剿灭了智异山的游击队。朝鲜战争中,战线几度大范围移动,身处战线之间的普通平民,即便没有死于战火,恐怕也难逃朝韩双方的还乡团的肃清行动。朝鲜战争对朝鲜民族来说当然是一场悲剧,但这场悲剧中最悲惨的戏份,却是朝鲜民族自己亲手出演的。断断续续花了几个月的时间,终于在手机上把网上流传的一部白善烨回忆录(前两年在韩国中央日报上连载的,译者未知,应当是热心网友)看完了。这部回忆录的确是太长了,看得很费劲。因为是在手机上利用吃饭、坐车等时间看,也不可能认真地做些摘要札记,现在仅凭记忆中留下的一些东西,稍微谈谈感受。
1、         人物:李承晚,朴正熙,白善烨
大韩民国第一任总统是李承晚,但李承晚代表不了韩国20世纪的历史,与他相比,白善烨、朴正熙的经历才贯穿了韩国20世纪历史的各个阶段,更能够代表韩国。李承晚长期流亡海外,与朝鲜半岛的现实脱节太久,靠着过去积攒下的一些威望,因缘际会被美国人扶上总统之位,却被金日成的北朝鲜打得落荒而逃,除了声泪俱下地发表一些空头言论之外,毫无用处。白善烨提及过去的高丽、朝鲜统治者面对北方来的入侵时,只会丢弃人民,逃亡海岛,根本无法保卫朝鲜人民,而朝鲜战争中的李承晚,其表现也强不到哪里去。在美国全力支持下保住新生的韩国后,李承晚在内政上也毫无出彩之处,反而日益走上独裁之路,最后被学生运动推翻。李承晚真可当得上志大才疏的评价。白善烨和李承晚私交不错,书中多次对李承晚有正面评价,但还是能看出李承晚的专断和冲动,比如白善烨提到了使其前任李忠赞下台的釜山政治风波,这便是李承晚强行更改宪法导致的。李承晚也直截了当地向白善烨表示:陆军总参谋长是要服从总统命令的。这句话,在美国式的军事指挥体制上来说是正确的,但有一个军人不得干预政治的前提。但显然,在李承晚看来,只要他需要,军队可以成为也只能成为他自己干预政治的工具。1953年李承晚擅自释放战俘的行为,更是在以朝鲜战争持续进行的风险绑架美国,这种行为近乎政治流氓,和如今为国内舆论鄙视的朝鲜的某些行为几乎没什么区别。虽然白善烨在书中多次强调李承晚的民族主义情绪之强烈,强调李承晚顽强的意志品质,强调李承晚学历很高,但他提到的李承晚熟读美国宪法,甚至在和美国将领打交道时质问对方有没有读过美国宪法,并不时引用美国宪法条文的行为,读起来却让人发笑。这让我想起中共历史上言必称马列的28个半真正的布尔什维克的杰出代表——马马维奇同志,当然他另外一个名字更为著名:王明。
白善烨回忆录中重点提到的另外一个人物便是现任韩国总统朴槿惠的父亲朴正熙。当然,在朝鲜战争时期,朴正熙只是个中级军官。和白善烨一样,朴正熙也出身于伪满的军校,在伪满洲国军队中开始了军旅生涯,都参与了对抗日游击队的镇压。白善烨详细叙述了朴正熙因涉嫌左翼团体活动被调查,险些丧命,最后在白出手相助之下才得以捡回一条命的经历,也提及朴正熙最喜爱的歌曲是《青年日本之歌》(即《昭和维新之歌》)。1936年的二二六兵变中,日本的少壮派军官唱着这首歌,踏上了军事政变的道路,但最终未能得逞。二十五年后,日本人培养出的优秀青年军官,实现了当初的日本少壮派军官没能完成的梦想,以军事政变推翻了政府,建立了军政府。朴正熙和李承晚,一个真独裁,一个假民主,路线不同,但其实在政治上是一丘之貉,唯一的区别就是朴正熙更有魄力,不管其最后的下场如何,其任内的“汉江奇迹”,已经注定使其成为韩国崛起的象征。
韩国初建时期大批军官和警官,其实都是伪满或日治朝鲜的余孽,白善烨也不例外(PS:白善烨当年的长官王家善也以师长的身份在朝鲜战争中和白善烨对垒),这也是韩国立国初年政治局势不稳的原因之一。在朝鲜战争初期,韩国军队面对朝鲜军队苏式装甲集群突破战术,节节败退,勉强在美国支持下维持住了洛东江战线,随后大举反攻,彻底击垮朝鲜军队,并率先进入平壤。只是随后面对志愿军的凌厉攻势,白善烨再度败退回汉城以南。但凭借着前期的战功,以及后来对智异山的围剿等功劳,白善烨晋升至上将,并担任陆军参谋总长。总的来说,书中白善烨本人的形象较为模糊,毕竟作为叙事者,他也在尽量平铺直叙,叙述当时的事件,重点并不在描写自己。

2、         事大:
朝鲜王朝(1392-1910)自建立以后,数百年间一直坚持所谓的“事大”政策,对大陆上的明、清中央帝国小心谨慎地称臣纳贡(尽管朝鲜长期从内心中视清朝为蛮夷,并不愿意真正尊奉清朝)。这一政策对国力相对弱小,偏处朝鲜半岛的朝鲜王朝来说,不失为明智之举。朝鲜固然损失了面子,但从朝贡贸易中却能够获利颇丰,在安全上也得到了保证。16世纪末,正是明朝军队的支持,朝鲜才得以击退丰臣秀吉入侵,保全了国土。只是到了近代,在强烈的民族主义冲击下,事大主义便成了极力批判的对象。只是,朝鲜的地缘现实导致,没有美苏分别的支持,韩国和朝鲜根本就无法独立建国。没有美国的支持,韩国军队会被朝鲜或中国军队击垮,大韩民国也将不复存在。没有苏联和中国的支持,金日成的朝鲜政权也会在1950年底被彻底赶过鸭绿江。身处强国夹缝中的朝鲜/韩国,尽管都对事大主义口诛笔伐,并不时做出强烈姿态以示与事大主义决裂(如金日成对延安派的清洗,李承晚违背美国意志单方面释放战俘),但还是不得不在事实上实行隐性的事大主义。无非是所事的大,由当初的明清帝国,变成了苏联或美国而已。当已经当选总统但还没正式任命的艾森豪威尔访问韩国时,韩国数十万人在广场预备迎接,李承晚也在景武台和各路大员们恭候艾氏光临,但艾氏根本没打算去见他们。奉命前去打探的外交部长根本连美军驻地都进不去,最后还是白善烨劝说克拉克说服艾氏,才使得后者来到景武台,会见了李承晚。白善烨也不无凄凉地多次在书中指出当时韩国在国际上的卑微地位。美国军队中的一些将领如李奇微,也是首先考虑的是美国的全球战略和美国人的性命,并不真正关心韩国的死活。停战谈判中,朝韩双方都只是美国和中国(苏联)博弈的筹码而已。所以尽管51年金日成便不想再战,朝鲜战争还是持续到了53年,尽管李承晚拒不派代表参加停战签字仪式,朝鲜战争还是在53年停战了。

3、         军事:白善烨眼中的志愿军
朝鲜战争自1950年底之后,美韩军队的主要对手便变成了中国人民志愿军。白善烨在回忆录中多次强调志愿军突出的夜袭、伏击和机动迂回能力,而且志愿军在集中兵力攻击薄弱之处上做得极为果断,一旦突破即全力以赴扩大缺口,迂回包围缺口两侧的敌军。这样一支战术水平高超,又具有坚强作战意志的军队,在整个朝鲜战争中始终是韩国军队的梦魇。美军火力强劲且战术水平较高,志愿军在整个朝鲜战争中都优先攻击相对较弱的韩国军队,往往能一举得手。后来曾任韩国国防部长的刘载兴,先后指挥过第二军和第三军,但先后在第二次和第五次战役中被志愿军彻底击溃,第二军的番号被取消,而第三军被击溃则直接导致美军不再信任韩军的指挥水平,将指挥权收回。不过,让人百思不得其解的是,在韩国拍摄的一些电影如太极旗飘扬中,不仅中国军队(只有一两个镜头),连美国军队的影子都几乎消失了,朝鲜战争似乎单纯变成了朝韩兄弟间的厮杀,而志愿军的迂回包抄、夜袭埋伏也变成了漫山遍野的人海战术,和1953年美国电影Retreat?Hell!中的志愿军作战方式完全不同。

4、         政治:朝韩之间斗争的残酷
白善烨在书中承认志愿军对待朝鲜平民和战俘的态度较好,而朝鲜人民军较为残酷,这一说法和李奇微的回忆录是能对应的上的。说到底,中美参加朝鲜战争都有自己的利益考虑,没有必要和对方以及半岛上的人民过不去。而朝鲜和韩国这对亲兄弟,在不同的意识形态驱使下,对对方的军人和平民的手段之残酷,是外人难以想象的。《太极旗飘扬》中主角的妻子被怀疑通共而被杀,并非艺术的虚构,而是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现实。立国初年的韩国,其统治基础极不牢靠,警察、军队的成员又大多是伪满或日治余孽,和民众的关系本身就较为紧张,韩国境内暴动事件不断,而这些暴动最后也都被武力镇压,受到牵连的无辜群众不计其数,朴正熙这样的青年军官也差点因涉嫌通共而被处死。白善烨军事生涯中的一大战绩是平定了智异山的游击队,他也承认,此前游击队越剿越多的原因正是韩军、警察对当地居民的骚扰和压迫。他在围剿过程中,也可以说是贯彻了三分军事、七分政治的策略,最终基本剿灭了智异山的游击队。朝鲜战争中,战线几度大范围移动,身处战线之间的普通平民,即便没有死于战火,恐怕也难逃朝韩双方的还乡团的肃清行动。朝鲜战争对朝鲜民族来说当然是一场悲剧,但这场悲剧中最悲惨的戏份,却是朝鲜民族自己亲手出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