芬兰博物馆纪行之五:芬兰堡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06:20:01
芬兰博物馆纪行总目录

芬兰博物馆纪行之一:劳马海事博物馆
展馆特点:小型博物馆 以航海工具为主
http://lt.cjdby.net/thread-1936376-1-1.html


芬兰博物馆纪行之二:图尔库古城堡
展馆特点:中世纪城堡及收藏
http://lt.cjdby.net/thread-1942529-1-1.html


芬兰博物馆纪行之三:图尔库海事博物馆
展馆特点:大型博物馆,大量船模、实船及船只部件
http://lt.cjdby.net/thread-1946810-1-1.html


芬兰博物馆纪行之四:拉彭兰塔要塞及骑兵博物馆
展馆特点:18世纪工事及小型博物馆,以19世纪末展品为主
http://lt.cjdby.net/thread-1995086-1-1.html


芬兰博物馆纪行之五:芬兰堡
展馆特点:经典海上棱堡体系、18世纪船模、19世纪末火炮、绝版IIa级潜艇


芬兰博物馆纪行番外篇:比利时皇家军事历史博物馆(特别推荐)
展馆特点:大型国家博物馆,大量拿战制服胸甲、19世纪下半叶后装枪械、精品盔甲馆芬兰博物馆纪行总目录

芬兰博物馆纪行之一:劳马海事博物馆
展馆特点:小型博物馆 以航海工具为主
http://lt.cjdby.net/thread-1936376-1-1.html


芬兰博物馆纪行之二:图尔库古城堡
展馆特点:中世纪城堡及收藏
http://lt.cjdby.net/thread-1942529-1-1.html


芬兰博物馆纪行之三:图尔库海事博物馆
展馆特点:大型博物馆,大量船模、实船及船只部件
http://lt.cjdby.net/thread-1946810-1-1.html


芬兰博物馆纪行之四:拉彭兰塔要塞及骑兵博物馆
展馆特点:18世纪工事及小型博物馆,以19世纪末展品为主
http://lt.cjdby.net/thread-1995086-1-1.html


芬兰博物馆纪行之五:芬兰堡
展馆特点:经典海上棱堡体系、18世纪船模、19世纪末火炮、绝版IIa级潜艇


芬兰博物馆纪行番外篇:比利时皇家军事历史博物馆(特别推荐)
展馆特点:大型国家博物馆,大量拿战制服胸甲、19世纪下半叶后装枪械、精品盔甲馆
芬兰堡,号称世界上现存最大的海上要塞,位于赫尔辛基外海,乘船大约半小时可到达。

芬兰堡始建于1748年,由瑞典工程师奥古斯丁.艾伦斯瓦德主持修建,完工之初被作为瑞典海军基地,最初命名为瑞典堡,可能是芬兰独立后国内民族主义热情高涨,改名为芬兰堡(Suomenlinna,芬兰语:Suomen芬兰的,linna要塞)。她经历了18世纪俄国与瑞典的争霸,见证了瑞典式微,经历了克里米亚战争,一战,直至1973年才取消军事用途。

开始正题前,先贴一张旅游地图扫描,虽说是旅游地图,但比例尺、指北针一应俱全,而且绘制严谨,足以准确反映地貌。
芬兰堡地图001.jpg

地图所示,整个芬兰堡区域包含四座大岛,分别是北端的PIKKU岛,西端的LANSI,东北的主岛ISO,东南的主岛SUS,另外还有一些岛礁只有一点小工事,便未记录在内。以上四岛中,PIKKU岛几乎全部都纳入了一座沃邦式棱堡中,ISO和SUS也有精心设计的防御体系,其中,SUS岛南方的KUSTAANMIEKKA半岛拥有完整的星形棱堡。从地图上看,整个芬兰堡充斥着典型的沃邦式防御体系,较之之前的拉彭兰塔要塞是更为典型的棱堡。从地图上可以看到,很多棱堡并非城墙,而是依势建成了房屋,这可能要分析是后世利用棱堡基础改建还是原有,这样的房屋是否适用于防御。后面我会对这些棱堡逐一分析,请大家对照这幅地图以便理清位置关系。
PIKKU岛工事.JPG

渡轮上拍摄的PIKKU岛,棱堡高度不算太高,高出海平面大约5-7米,下方设有炮位。很怀疑中间那些密集的建筑战时完全暴露在敌方火力下,或者这些房屋战时本来就要放弃?
登岛码头是在旁边的ISO岛,上岛后第一个景点便是这座教堂,也是这座岛的地标性建筑。教堂建于1854年,为当时的俄国驻军使用。顶端是一座灯塔,直到上世纪20年代都在运转。教堂原本是座拥有5个穹顶的东正教教堂,芬兰独立后的清洗运动中遭到破坏,直至成为今天这个样子。有意思的是,教堂周围的栏杆做成火炮形状(不知是不是真炮),颇有点铸剑为犁的感觉(当然,也可能是相反的意思)。

火炮教堂.JPG
介绍牌可以看到ISO岛的主要部分,也就是标示1的皇冠棱堡。按介绍上说,整座棱堡应该是个玄武岩工事,但现状照片上可以看到完全是房屋形状,两翼堡垒大约是克里米亚战争时期被炮轰了上面两层后改建为房屋,从字面意思看,前方棱堡似乎一开始就被用于海军指挥官办公室等非防御设施,不知这样理解是否正确。总之从这一段设施看,只保留了棱堡的地面走向,却看不到真正的防御工事。这样的现象在岛上还有很多,不知是改建后为之还是这样房屋本身就作为防御设施使用。

另外展板上还有张珍贵的历史照片,右上角即是这座东正教教堂原来的模样。
教堂及凸角堡全图 1可能为在棱堡基础上建造的房屋.JPG
残缺的棱堡一角
工事一角.JPG
现在岛上的某机构,用两枚重炮弹作为门柱。
炮弹门柱.JPG
该建筑位于教堂不远,很可能属于介绍牌上所说皇冠状工事的一部分。从这个建筑看,下半部分明显是石砌结构,上半部分可能是后期重新修建的。这似乎也暗示岛上有在原有防御工事旧址上改建的做法。



门柱所用炮弹
DSC_0325.JPG


芬兰堡上分散着几个中小型博物馆,由于地点分散,全部逛完需要花一些时间,现在先进入第一个——马内基军事博物馆

馆内收藏模型是芬兰海军的Sokol(猎鹰)级鱼雷艇s2号,大家可以对比图尔库展示的C级鱼雷艇模型。该级艇原为俄国Сокол级,s2号于1899年在圣彼得堡的涅瓦船厂完工并加入波罗的海舰队,十月革命和芬兰独立后被芬兰海军接手。该艇命运多舛,从俄国转手后,经历了芬兰内战,最后结局却是在风暴中沉没,53名艇员全部罹难。
该艇长57.9米,宽5.6米,吃水1.7米,排水量290吨,由两具蒸汽引擎推进,航速27节。武备方面,1912年转让给芬兰前,装备50倍径75炮一门,47炮三门,两具381mm鱼雷发射管;1912年后,武备变为75炮两门,MG机枪两挺,两具456mm鱼雷发射管(维基数据,但模型上只有一具,另一具的位置似乎让给舰艉75炮了),同时搭载18枚水雷,模型反映的正是这一时期的状态。
Sokol 俄Сокол级即猎鹰级(s级)鱼雷艇s2号 1899年俄国完工 一战前加入芬兰.JPG

s2号 290吨 27节 1912年后装备2具456mm鱼雷.JPG

模型上可以看到其倾斜的船艏,不知这是不是撞角?

芬兰堡上分散着几个中小型博物馆,由于地点分散,全部逛完需要花一些时间,现在先进入第一个——马内基军事博物馆

馆内收藏模型是芬兰海军的Sokol(猎鹰)级鱼雷艇s2号,大家可以对比图尔库展示的C级鱼雷艇模型。该级艇原为俄国Сокол级,s2号于1899年在圣彼得堡的涅瓦船厂完工并加入波罗的海舰队,十月革命和芬兰独立后被芬兰海军接手。该艇命运多舛,从俄国转手后,经历了芬兰内战,最后结局却是在风暴中沉没,53名艇员全部罹难。
该艇长57.9米,宽5.6米,吃水1.7米,排水量290吨,由两具蒸汽引擎推进,航速27节。武备方面,1912年转让给芬兰前,装备50倍径75炮一门,47炮三门,两具381mm鱼雷发射管;1912年后,武备变为75炮两门,MG机枪两挺,两具456mm鱼雷发射管(维基数据,但模型上只有一具,另一具的位置似乎让给舰艉75炮了),同时搭载18枚水雷,模型反映的正是这一时期的状态。
Sokol 俄Сокол级即猎鹰级(s级)鱼雷艇s2号 1899年俄国完工 一战前加入芬兰.JPG

s2号 290吨 27节 1912年后装备2具456mm鱼雷.JPG

模型上可以看到其倾斜的船艏,不知这是不是撞角?
16世纪瑞典舰炮,口径不详
16世纪瑞典舰炮.JPG
一战时期的野战炊事马车
野战炊事车01.JPG

野战炊事车02.JPG

炊事车实际上是个锅炉,加热上方的两个30升和一个200升食物容器
野战炊事车03 30X2 200升.JPG

下方有锅炉加煤口
野战炊事车04 加煤口.JPG

车顶另一侧
野战炊事车05.JPG
不错,不错,楼主加油。。
DSC_0330.JPG

一辆品相不错的坦克,对坦克不熟,某俄国型号?后面卡车上的4联机枪也很猛。
马内基军事博物馆虽然规模很小(总共就一间展厅),但在有限的空间内,其布置了一个完整的德军迫击炮阵地,很有意思。限于镜头不能摄入全貌,只有逐格拍摄。

首先是阵地入口,放置的s58无后坐力炮有些穿越了
工事01入口.JPG


接着是半地下的阵地通道,右侧是无线电指挥室
工事02无线电室及通道.JPG


左侧的弹药堆放处
工事03入口旁弹药堆放处.JPG


s58无后坐力炮,眼前的型号实际上是60年代产品
工事04 s58无后坐力炮.JPG


从外侧拍摄的无线电室内部
工事05无线电室内部.JPG


无线电室旁边的通道,实际上半埋于地下
工事06侧面通道.JPG


通道外壁,实战中是半埋于地下的
工事07通道外壁(半埋).JPG


无线电室隔壁的炮兵观察哨
工事08炮兵观察哨(右).JPG


迫击炮位
工事09迫击炮阵地.JPG
赶上好帖子的直播了,楼主继续

h__l 发表于 2015-5-17 22:43
一辆品相不错的坦克,对坦克不熟,某俄国型号?后面卡车上的4联机枪也很猛。


这坦克应该是T26,但是这炮塔确实对不上号,欢迎大神解惑
h__l 发表于 2015-5-17 22:43
一辆品相不错的坦克,对坦克不熟,某俄国型号?后面卡车上的4联机枪也很猛。


这坦克应该是T26,但是这炮塔确实对不上号,欢迎大神解惑
x_jia 发表于 2015-5-17 23:46
这坦克应该是T26,但是这炮塔确实对不上号,欢迎大神解惑
会不会后面改了炮塔?苏联人或德国人缴获后干的?甚至是芬兰自己改的?
h__l 发表于 2015-5-22 15:36
会不会后面改了炮塔?苏联人或德国人缴获后干的?甚至是芬兰自己改的?
应该是你说的这种情况
毛制T46瓦斯鱼雷,曾用于芬兰60年代引进的两艘里加级护卫舰(新地号和海门马号),航速34-44节,战斗部重量350kg,弹径530mm
俄制T46瓦斯鱼雷,曾用于60年代里加级护卫舰.JPG


推进部分
俄制T46鱼雷推进装置.JPG
水雷及S2艇(前面的模型)的鱼雷发射管,由于就放在t46鱼雷后面,我开始还以为这俩是一套,展位布置略坑{:soso_e153:}
水雷及s2艇鱼雷管.JPG
我去那天比楼主去的天气好。

不过,这些小博物馆,我几乎没找到啊。
跑那里似乎就是去晒阳光了。



富有“传奇色彩”的S2艇鱼雷发射管,其经历比S2艇更加坎坷,某种意义上简直是不祥的象征:
s2艇456mm鱼雷管图尔库制造,原用于俄鱼雷艇,该艇1917年触雷后打捞并将其安装于s2艇.JPG



这支发射管原用于一艘俄国鱼雷艇上,该艇1917年触雷沉没,艇上50人全部死亡。1919年,芬兰将其打捞后拆下鱼雷管,并于1925年作为火力升级的一部分将其安装在S2艇上,不幸的是,S2艇当年就因风暴沉没,53名艇员全部遇难。当它于次年被再度打捞后,可能损坏严重,也可能芬兰人也觉得这玩意儿有点邪乎,终于把它送进博物馆
s2艇鱼雷管.JPG



发射管正面,有没有感受到上面冤魂的咆哮?
s2艇鱼雷管正.JPG



不瞎扯了,发射管后部,不知发射入水时的动力来自何处,压缩空气?没看见气瓶呀?该发射管使用1912型456mm蒸汽鱼雷,航速30-40节,战斗部约100kg
s2艇鱼雷管后部,使用1912型456mm蒸汽鱼雷.JPG

富有“传奇色彩”的S2艇鱼雷发射管,其经历比S2艇更加坎坷,某种意义上简直是不祥的象征:
s2艇456mm鱼雷管图尔库制造,原用于俄鱼雷艇,该艇1917年触雷后打捞并将其安装于s2艇.JPG



这支发射管原用于一艘俄国鱼雷艇上,该艇1917年触雷沉没,艇上50人全部死亡。1919年,芬兰将其打捞后拆下鱼雷管,并于1925年作为火力升级的一部分将其安装在S2艇上,不幸的是,S2艇当年就因风暴沉没,53名艇员全部遇难。当它于次年被再度打捞后,可能损坏严重,也可能芬兰人也觉得这玩意儿有点邪乎,终于把它送进博物馆
s2艇鱼雷管.JPG



发射管正面,有没有感受到上面冤魂的咆哮?
s2艇鱼雷管正.JPG



不瞎扯了,发射管后部,不知发射入水时的动力来自何处,压缩空气?没看见气瓶呀?该发射管使用1912型456mm蒸汽鱼雷,航速30-40节,战斗部约100kg
s2艇鱼雷管后部,使用1912型456mm蒸汽鱼雷.JPG
芬兰陆军军服,时间段可能在内战到二战之间,可能囊括了陆军各兵种及军官礼服,甚至包括随军牧师
内战及苏芬之间?.JPG
内战期间的芬兰红军,帽子很有特点,使用俄制m1891步枪,但是腰间那个木柄铁盒子是什么,手榴弹?
芬兰红军 使用俄制M1891步枪和手榴弹?.JPG
总体来说,马内基军事博物馆更像一个收集了些私人馆藏的小型博物馆,东西很少,类型比较杂,多以内战至二战间的芬兰军队物品为主,但从那个完整的迫击炮阵地可以看出其实还是蛮用心的。与之相比,接下来的芬兰堡中心更像官办博物馆,规模大得多。

马内基馆外的一门榴弹炮
军事博物馆门前火炮.JPG
军事博物馆门前火炮正面.JPG
下面进入的博物馆是芬兰堡中心,这更像是官方主办的,规模大得多,主要是芬兰堡各个历史时期的物品和照片,其中的建筑模型和全景照片对分析棱堡的布置很有好处。

下面的是瑞典1712型火炮,整个瑞典统治期间最多有近700门在芬兰堡服役,口径不详,射程约800米,看样子是铸铁炮
1712年芬兰堡火炮 瑞典统治期间最多约700门,射程800米.JPG
芬兰堡的缔造者——奥古斯丁.艾伦斯瓦德
芬兰堡建造者 奥古斯丁艾伦斯瓦德.JPG
艾伦斯瓦德主持修建芬兰堡时的测量工具:滚轮、铲子、觇孔尺、图板、测距链
测量工具:滚轮 铲子 觇孔尺 图板 测距链.JPG



这是个人推测的18世纪测量方式:铁链为固定距离,觇孔尺瞄准标杆顶端给定不同距离调整觇孔角度,继而通过角度换算距离
测量方式推测:铁链为固定距离,觇孔尺瞄准标杆顶端给定不同距离调整觇孔角度.JPG

DSC_0373.JPG



英文说明供大家参考
DSC_0374.JPG
芬兰堡上唯一的半月堡:Hyva Omatunto半月堡,大家可以对照一楼的地图,编号36的那个就是。建于1774年,以半月堡而言其体型很大,而且后部为不开放式,实际上应该属于半月堡的变体,也正因如此,它可以作大型独立工事使用。
芬兰堡唯一半月堡Hyva Omatunto 建于1774 大型,可作独立防御工事.JPG



下面就其火力进行点粗略分析,顺便提出自己的疑问。我用红色箭头表示部分炮位可能的射击方向,堡垒内部红箭头的那些炮位有些奇怪,由于其位置比前方三角尖的位置矮,以18世纪火炮而言无法越过前面进行超越射击,因此其射击对象只能是半月堡前方的部分?对此,我个人觉得,像半月堡三角堡之类外围工事,在沃邦体系中有个设计原则,就是向外侧设防而敞开后方,目的是一旦该工事被攻陷,后方的火力能够轻松将其覆盖而使敌人不能将其用作进攻的桥头堡。在这个例子中,由于Hyva Omatunto半月堡规模很大,设计时就被用作能够支持相当强度和时间的独立工事,因此其可能会考虑到工事内发生争夺战和被部分攻占的情况。假如敌人顺攻击方向首先拿下半月堡尖端的部分,位于后面这些炮位就可以向攻占那里的敌人射击。如果反过来设计成前低后高呢,首先可能会使后方炮位缺乏掩护,过早被敌方火力排除;其次可能会影响到后面主堡的整体高度,为了完全覆盖半月堡,主堡可能会建得很高。
芬兰堡唯一半月堡Hyva Omatunto 建于1774 大型,可作独立防御工事(火力分析).JPG
nikhaka舰载3磅短炮,北欧版的卡隆炮
nikhaka舰载3磅短炮(卡隆炮?).JPG



炮口炮箍上刻有缺口,当准星或照门使用
nikhaka短炮 可见炮箍处缺口照门.JPG
俄制m1891步枪(左)1762年瑞典燧发步枪(右)
俄制m1891步枪(左)1762年瑞典燧发步枪(右).JPG



燧发步枪的燧发机和后方钩状的保险,大家可以看看拉彭兰塔那帖里的那支燧发枪,那支是半击发状态保险钩住了击锤,而这支是完全脱开
燧发机及后方保险.JPG

燧发机特写.JPG
我不知道这种保险方式是18世纪中叶通用的方式,还是瑞典制步枪的特色?



刺刀也很有特色,不是卡笋,而是螺栓连接,这意味着可能开战前就要把刺刀拧上去
刺刀安装螺栓01.JPG

刺刀安装螺栓02.JPG



燧发枪弹丸,后面成堆的应该是燧石
燧发枪弹丸.JPG
18世纪的大口径榴弹,直径大如西瓜,可能是臼炮用的
榴弹.JPG



杠弹、榴弹、灼热弹,估计带铁环的是灼热弹,只有用工具夹着铁环才能装填烧得通红的灼热弹,但它是空心的么?
杠弹 榴弹 灼热弹.JPG



线膛炮炮弹的推车,应该是用于kustaanmiekka海岸防线上那些19世纪末的后装线膛炮
炮弹推车 线膛炮弹?.JPG



古三时期的加农炮
古三时期的加农炮.JPG



1870年代的后装线膛炮炮弹及其推车
后装线膛炮炮弹及推车 1870s.JPG

巨大的炮刷,有一人多高,可能是用于24磅炮?
巨大炮刷 可能是24磅炮.JPG


下面涉及的是岛上俄国驻军的,1820-50年代步兵和20世纪早期炮兵服,前方为耶尼切里的乐器杖铃
俄1820-50年代步兵和20世纪早期炮兵服 前方为耶尼切里乐器杖铃.JPG



弗拉基米尔伊万诺夫家族遗物,1906年该家族随俄国驻军迁居芬兰堡
弗拉基米尔伊万诺夫家族遗物 1906年迁居芬兰堡.JPG



佩剑
弗拉基米尔伊万诺夫家族遗物 佩剑.JPG



军官两角帽,尽管已经是20世纪初,双角帽仍作为礼服存在,只是造型比拿破仑时代低调一些
弗拉基米尔伊万诺夫家族遗物 军官帽.JPG

下面涉及的是岛上俄国驻军的,1820-50年代步兵和20世纪早期炮兵服,前方为耶尼切里的乐器杖铃
俄1820-50年代步兵和20世纪早期炮兵服 前方为耶尼切里乐器杖铃.JPG



弗拉基米尔伊万诺夫家族遗物,1906年该家族随俄国驻军迁居芬兰堡
弗拉基米尔伊万诺夫家族遗物 1906年迁居芬兰堡.JPG



佩剑
弗拉基米尔伊万诺夫家族遗物 佩剑.JPG



军官两角帽,尽管已经是20世纪初,双角帽仍作为礼服存在,只是造型比拿破仑时代低调一些
弗拉基米尔伊万诺夫家族遗物 军官帽.JPG
下面涉及到棱堡部分了。模型展示的是SUS岛上的干船坞,大家可以对照1楼的地图,该船坞至今仍在使用,当然模型反映的是1808年建成时的情况。
芬兰堡干船坞 1808 至今仍作修理用.JPG



下面我尝试进行简单的火力分析,当然,由于现在该部分的防御工事基本已经拆除,现场已不可考,我的分析也仅仅是纸上谈兵。
芬兰堡干船坞 1808 至今仍作修理用(火力分析).jpg

我把船坞的防御工事简单用三种颜色的箭头区分:红色为船闸上方,黄色为下方临海区域,绿色为内线。可以看出,船闸两侧突出的棱堡火力互为交叉,而且最内侧的炮位均能通过对侧棱堡的斜角攻击。内线的炮位由于高于外侧,因此可以作超越射击。向右通过坞池的狭长地带,凸出的堡墙上的炮位也可以向前支援。最大的问题是后面画圈的部分,为何堡墙要修成犬牙交错的形式,而不是一条直线?
船坞坞室长180米,宽60米,深3.6米
芬兰堡干船坞 180x60x3.6m大型坞室.JPG



火力分析
芬兰堡干船坞 180x60x3.6m大型坞室(火力分析).jpg

这张可以看到内线绿色部分超越射击,黄色部分和红色部分形成交叉火力,甚至上方陆地通道口都有凸出的火力点守护。
另一侧的码头
芬兰堡干船坞码头.JPG



火力分析
芬兰堡干船坞码头(火力分析).jpg

绿线和黄线表示两侧的火力,问题在于问号部分的建筑遮挡了右侧绿线炮位的射击,18世纪的火炮无法对看不见的目标开火,因此此处存疑,或者说战时这边的房顶要拆掉?另外黄圈部分的褶皱有何必要?
干船坞后部
芬兰堡干船坞外围棱堡结构.JPG



火力分析
芬兰堡干船坞外围棱堡结构(火力分析).jpg

这里就涉及到前两帖的问题,为何这些褶皱不修成如虚线所示的一条直线?个人分析,犬牙状的炮位如图黄线所示,可以为前方提供更多样化的射击角度,直线则可以布置更多炮位,二者如何取舍,可能还要看更大范围的环境。上方较小的褶皱可能是为了前面的炮位能够获得更向港外的射击角度。另一个问题是绿线所示,炮位低矮,其火力只能覆盖港池入口,难道这只是使用轻武器用的?
gun yawl,属于1780年代瑞典群岛舰队,曾是舰队核心,可见波罗的海的小艇舰队是有历史传统的
gun yawl 1780s瑞典群岛舰队炮艇 曾是舰队核心.JPG



艇长14.6米,宽3.3米,吃水0.7米,主炮为一门24磅炮,自卫火力为两门nikhaka短炮,共有7对桨
gun yawl 14.6x3.3x0.7 24磅炮 nikhakax2 7对桨 左为船头.JPG
24磅炮特写
gun yawl 船艉24磅炮.JPG



与第一印象不同,这个颇象16世纪桨帆战舰船头的部分实际上是船艉,这个纺锤形平台是为了站在上面装填24磅炮用的,旁边的舵也证明了这其实是船艉
gun yawl 24磅炮装填平台.JPG
这才是船头,两门nikhaka作为自卫用,船头的带钩支架不知何用,临时加装艏斜桅?供大船拖带?
gun yawl  船头甲板.JPG



船艏正面
gun yawl 船头 .JPG



24磅炮的俯仰装置。看过《1612》的朋友可能还记得主角用锤子敲打木楔降低火炮仰角的情节,可我在想如果增加仰角怎么办?用人力把24磅炮这样的大家伙炮尾抬起来?而且还不能保证一次到位,反复调整可能要把炮组累趴下。注意看木楔其实有两块,我猜想18世纪的火炮瞄准可能没有这么复杂,其射击角度可能只有加上或去除一块木楔这两个选择。
gun yawl 24磅炮俯仰.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