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光耀的双面中国观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03:33:11
李光耀的双面中国观
http://overseas.caijing.com.cn/20150323/3845537.shtml
【李国璐/文】91岁高龄的李光耀,今天去了。

近半个世纪以来,这位“新加坡之父”在国人心中的形象一直是复杂的。一面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来华访问次数堪比西哈努克,支持两岸统一反对“台独”,对于中国的发展充分肯定;另一面,他又是“中国威胁论”的拥趸,频频号召要警惕中国,在新加坡大力推行去中华化。

作为新加坡的绝对领路人,李光耀为何会同时对中国保留两张相背离的面孔?而在双面表演的背后,又体现出新加坡这个东南亚小国怎样的生存原则和外交手腕呢?

四十年的老朋友 “点赞”中国崛起

李光耀迄今访问过中国大陆二十余次,与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中国几代领导人(注:2011年,时任国家副主席的习近平亦在人民大会堂与其会面。)均有过交集,这一记录已堪比柬埔寨西哈努克国王。对于发展两国关系,李光耀一直抱着极高热枕,并得到了积极回应。“中国人民的老朋友”,是中国官方对其的正式评价。

而对于中国的前景,他更是早早给出了积极的评价。

早在1974年,他就曾指出:“在今后的20年里,中国也许更有可能成为热力和影响力四射的太阳,而不是月亮。”1975年5月,正在英国访问的李光耀谈到中国与东南亚的关系时认为,在20年到30年之间,中国将成为亚洲最大的主宰力量。

中国改革开放后,新加坡与中国的交往逐渐增多,李光耀对中国经济前景的看法更为乐观。1988年访华,李光耀亲眼目睹了中国改革开放10年后的伟大成就。因此他在1992年接受采访时,再次表达了他的看法:“中国经济发展,前景一片大好。一旦中国朝向市场经济发展的经济改革完成后,中国的经济就会迅速增长。当中国大陆人均国民总产值达到今日中国台湾省目前的水平时,中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将超过欧美的国民生产总值的总和。”

在他2000年出版的回忆录中,李光耀指出:“中国有潜能在2050年实现目标,晋升为现代化的经济体。只要中国不偏离重教育、重经济的现有轨道,中国大可成为世界数一数二的贸易强国,在国际事务上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最近几年,李光耀在多次场合表示,中国有能力维持长远和稳健的经济增长。

同时,身为华人,浸润过儒家思想,李光耀对中国的了解程度又是其他国家领导人所难以比拟的。

李光耀曾指出:“中国将走出自己的发展方向,有选择地采纳它认为有价值,能符合中国发展前景的政府治国方式。中国人民对‘乱'有一种刻骨铭心挥之不去的恐慌。正因为中国庞大,领导人益发得分外谨慎,在引进或采用任何模式和原理之前,都必须小心翼翼地测试、调整、修正,肯定没有问题之后,才把它融入本国的体制。”

最熟悉的陌生人 “常黑”中国形象

不得不提的是,这位1976年5月就来过中国的领导人,直到1990年10月3日才点头与中国建交,新加坡成了最后一个与中国建交的东盟国家。这般微妙的外交态度背后,是李光耀对中国崛起的另一个态度:提防、警惕、引导美国介入东亚事务。

作为“中国威胁论”的支持者,李光耀屡屡对东亚国家发出“警告”:在东盟其他国家纷纷积极引入大陆资金时大喊“谨慎”,表示中国要让东南亚国家做附庸。“中国告诉我们国家无论大小一律平等。但当我们做的事惹其不高兴时,他们就会说你让13亿人民不高兴了,请搞清自己的位置。”

对于美国介入东亚事务,李光耀则一再强调其必要性。”中国正在成为一个有影响的大国。世界希望美国依然能够制衡中国。没有其他国家或国家组织、如欧盟,能担当这个角色。印度洋、东南亚和大洋洲地区的国家与中国建立并保持了良好的关系,尽管中国表示决不会谋求对这些国家的霸权,但美国在该地区的强有力存在最符合它们的利益。”

而在国内,为了切断华裔和“唐山”(注:唐山是海外华人对中国的一种称呼)的认祖归宗渊源,他淡化族裔色彩,树立“新加坡国民”理念,关闭“南洋华人文化大本营”—新加坡南洋大学,确立英语为主要官方语言并在中小学强制推行,一手缔造了现在新加坡人“黄皮白心”,基本西化的国情。

另外,在其所作《李光耀:大师论中美和世界》中,李光耀预测中国GDP将不可避免地超过美国,但创造力永远无法与美匹敌,因为“中国文化不允许自由交流和思想竞争。”

小国的“大管家” 一切为了新加坡

理解李光耀的对华态度,很易误入的一个角度就是关注点落在其华人血统上。对其警惕中国的言论,国人在口诛笔伐之时常有“胳膊肘向外拐”之感。实际上,作为新加坡建国总理,李光耀的外交态度一直未变:一切为了新加坡。

“依靠几个大国在地区内相互竞争的平衡局面来维系安全的政策比把国家命运拴在一个专横傲慢的伙伴身上更好”。这就是李光耀为弹丸小国新加坡确立的外交原则:在大国中左右逢源,于交接处纵横捭阖。

新加坡外交部巡回大使许通美曾这样评价李光耀所缔造的外交思想:“我们实行实用主义的外交政策,它不是建立在意识形态和任何教义的基础之上,而是建立在这样一个现实的需要之上,即我们的外交政策必须一直以确保新加坡的安全和繁荣为指向。”

正因如此,李光耀在外交舞台一直保持着“平衡者”的形象:在中国曾陷入孤立之时不参与围堵、当中国崛起之时又吁请美国介入;与中国大力发展关系,又常提威胁论;对待两岸问题上,李光耀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反对“台独”。但这并不妨碍其与两岸均保持密切来往。其去台湾访问的次数甚至比来大陆还多。而首届“汪辜会谈”在新加坡举行,也显示了新加坡在90年代初两岸出现的缓和气氛中不寻常的地位。

翻看地图,地处国际交通咽喉、身边大国环绕,新加坡自立国之初就必须面对这强烈的生存压力。作为“大管家”,李光耀选择了实用主义作为新加坡的外交灵魂实则是必然的选择。“点赞”或是“常黑”中国,其本质实际与文化、体制无关,只关乎生存空间。在李光耀的双面面具下,是其不变的根本准则:“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一切为了新加坡。”

(来源:财经网,本文资料部分来自《东南亚纵横》)李光耀的双面中国观
http://overseas.caijing.com.cn/20150323/3845537.shtml
【李国璐/文】91岁高龄的李光耀,今天去了。

近半个世纪以来,这位“新加坡之父”在国人心中的形象一直是复杂的。一面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来华访问次数堪比西哈努克,支持两岸统一反对“台独”,对于中国的发展充分肯定;另一面,他又是“中国威胁论”的拥趸,频频号召要警惕中国,在新加坡大力推行去中华化。

作为新加坡的绝对领路人,李光耀为何会同时对中国保留两张相背离的面孔?而在双面表演的背后,又体现出新加坡这个东南亚小国怎样的生存原则和外交手腕呢?

四十年的老朋友 “点赞”中国崛起

李光耀迄今访问过中国大陆二十余次,与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中国几代领导人(注:2011年,时任国家副主席的习近平亦在人民大会堂与其会面。)均有过交集,这一记录已堪比柬埔寨西哈努克国王。对于发展两国关系,李光耀一直抱着极高热枕,并得到了积极回应。“中国人民的老朋友”,是中国官方对其的正式评价。

而对于中国的前景,他更是早早给出了积极的评价。

早在1974年,他就曾指出:“在今后的20年里,中国也许更有可能成为热力和影响力四射的太阳,而不是月亮。”1975年5月,正在英国访问的李光耀谈到中国与东南亚的关系时认为,在20年到30年之间,中国将成为亚洲最大的主宰力量。

中国改革开放后,新加坡与中国的交往逐渐增多,李光耀对中国经济前景的看法更为乐观。1988年访华,李光耀亲眼目睹了中国改革开放10年后的伟大成就。因此他在1992年接受采访时,再次表达了他的看法:“中国经济发展,前景一片大好。一旦中国朝向市场经济发展的经济改革完成后,中国的经济就会迅速增长。当中国大陆人均国民总产值达到今日中国台湾省目前的水平时,中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将超过欧美的国民生产总值的总和。”

在他2000年出版的回忆录中,李光耀指出:“中国有潜能在2050年实现目标,晋升为现代化的经济体。只要中国不偏离重教育、重经济的现有轨道,中国大可成为世界数一数二的贸易强国,在国际事务上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最近几年,李光耀在多次场合表示,中国有能力维持长远和稳健的经济增长。

同时,身为华人,浸润过儒家思想,李光耀对中国的了解程度又是其他国家领导人所难以比拟的。

李光耀曾指出:“中国将走出自己的发展方向,有选择地采纳它认为有价值,能符合中国发展前景的政府治国方式。中国人民对‘乱'有一种刻骨铭心挥之不去的恐慌。正因为中国庞大,领导人益发得分外谨慎,在引进或采用任何模式和原理之前,都必须小心翼翼地测试、调整、修正,肯定没有问题之后,才把它融入本国的体制。”

最熟悉的陌生人 “常黑”中国形象

不得不提的是,这位1976年5月就来过中国的领导人,直到1990年10月3日才点头与中国建交,新加坡成了最后一个与中国建交的东盟国家。这般微妙的外交态度背后,是李光耀对中国崛起的另一个态度:提防、警惕、引导美国介入东亚事务。

作为“中国威胁论”的支持者,李光耀屡屡对东亚国家发出“警告”:在东盟其他国家纷纷积极引入大陆资金时大喊“谨慎”,表示中国要让东南亚国家做附庸。“中国告诉我们国家无论大小一律平等。但当我们做的事惹其不高兴时,他们就会说你让13亿人民不高兴了,请搞清自己的位置。”

对于美国介入东亚事务,李光耀则一再强调其必要性。”中国正在成为一个有影响的大国。世界希望美国依然能够制衡中国。没有其他国家或国家组织、如欧盟,能担当这个角色。印度洋、东南亚和大洋洲地区的国家与中国建立并保持了良好的关系,尽管中国表示决不会谋求对这些国家的霸权,但美国在该地区的强有力存在最符合它们的利益。”

而在国内,为了切断华裔和“唐山”(注:唐山是海外华人对中国的一种称呼)的认祖归宗渊源,他淡化族裔色彩,树立“新加坡国民”理念,关闭“南洋华人文化大本营”—新加坡南洋大学,确立英语为主要官方语言并在中小学强制推行,一手缔造了现在新加坡人“黄皮白心”,基本西化的国情。

另外,在其所作《李光耀:大师论中美和世界》中,李光耀预测中国GDP将不可避免地超过美国,但创造力永远无法与美匹敌,因为“中国文化不允许自由交流和思想竞争。”

小国的“大管家” 一切为了新加坡

理解李光耀的对华态度,很易误入的一个角度就是关注点落在其华人血统上。对其警惕中国的言论,国人在口诛笔伐之时常有“胳膊肘向外拐”之感。实际上,作为新加坡建国总理,李光耀的外交态度一直未变:一切为了新加坡。

“依靠几个大国在地区内相互竞争的平衡局面来维系安全的政策比把国家命运拴在一个专横傲慢的伙伴身上更好”。这就是李光耀为弹丸小国新加坡确立的外交原则:在大国中左右逢源,于交接处纵横捭阖。

新加坡外交部巡回大使许通美曾这样评价李光耀所缔造的外交思想:“我们实行实用主义的外交政策,它不是建立在意识形态和任何教义的基础之上,而是建立在这样一个现实的需要之上,即我们的外交政策必须一直以确保新加坡的安全和繁荣为指向。”

正因如此,李光耀在外交舞台一直保持着“平衡者”的形象:在中国曾陷入孤立之时不参与围堵、当中国崛起之时又吁请美国介入;与中国大力发展关系,又常提威胁论;对待两岸问题上,李光耀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反对“台独”。但这并不妨碍其与两岸均保持密切来往。其去台湾访问的次数甚至比来大陆还多。而首届“汪辜会谈”在新加坡举行,也显示了新加坡在90年代初两岸出现的缓和气氛中不寻常的地位。

翻看地图,地处国际交通咽喉、身边大国环绕,新加坡自立国之初就必须面对这强烈的生存压力。作为“大管家”,李光耀选择了实用主义作为新加坡的外交灵魂实则是必然的选择。“点赞”或是“常黑”中国,其本质实际与文化、体制无关,只关乎生存空间。在李光耀的双面面具下,是其不变的根本准则:“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一切为了新加坡。”

(来源:财经网,本文资料部分来自《东南亚纵横》)
  一个小国的立国之本。
政客婊子罢了,有奶便是娘!
政客婊子罢了,有奶便是娘!
李光耀的奶娘始终是新加坡人民
如果这就叫政客婊子
以中国人民为奶娘的习近平也是政客婊子了
頹人 发表于 2015-3-23 15:12
李光耀的奶娘始终是新加坡人民
如果这就叫政客婊子
以中国人民为奶娘的习近平也是政客婊子了
已经举报,见谅!
已经举报,见谅!
人又没说错啥,举报什么
李光耀的奶娘始终是新加坡人民
如果这就叫政客婊子
以中国人民为奶娘的习近平也是政客婊子了
新加坡人民?你高看了!一个连自己的族群都能交易的货色,说到底不过为了它李家的一块地!
新加坡人民?你高看了!一个连自己的族群都能交易的货色,说到底不过为了它李家的一块地!
这咬牙切齿的,看得出你族群被交易了。
他对中国改开有贡献,这点承认。但主要是为美帝做桥梁的带话人。
李光耀时代新加坡长期与台湾保持外交关系,直至1990年印尼对华建交后才与中国建交,而李光耀在这之后还多次呼吁西方对中国实行“包围与遏制”战略
双面中国观甚至多面中国观才是正常的中国观,正常的人都应该有这种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