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核试验基地,不算泄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19:35:49
一处供游人参观的原核试验基地。
简介



一处供游人参观的原核试验基地。
简介





靠的那么近?小当量核试验的地方?



有汽车的位置附近是号称“亚洲第一坑”填埋核废料。其实也不是什么核废料。主要是当时使用过的沾染和可能沾染过的仪器核设备。据说光汽车就600多辆。我个人认为远远不止这么少。当时带来的东西走得时候基本什么都没带走。
很大的一个基地,有各种车间,自己的发电厂,还有铁路专线通往罗布泊。现在早已经移交地方了。
金属球据说是第一颗原子弹的一比一试验品,估计当时试验的时候不装核原料的。
再说青海省海晏县,1958年全县总共只有六千人,221厂刚开始建设就迁去三、四千人,这个核武器研制基地占地1170平方公里,比美国洛斯阿拉莫斯原子试验基地略微大一点点。海晏基地地面建筑50万平方米,地下有更加庞大的建筑设施,这里有重水生产厂、核弹配件厂、核弹总装车间,有八个核弹试验场……以后四年中,基地人数达到一万五千多人。1963年基地建成后,核武器研究院(九院)也迁到这里,在这里进行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各种试爆试验。1964年后进行过几十次冷试验和几十枚穿甲弹试验。(注:第一颗氢弹也在这里研制试爆,曾生产出多种战略核武器装备部队。中国核武器高能研究院迁移川东北后,1987年该基地移交地方使用,改名叫西海镇。)

西部的原子城

  六十年代初,与我们在内蒙古戈壁滩导弹试验基地奋战的同时,另一支部队悄悄地开进了青海省西宁市西北九十公里处的海晏县,建设核武器研制试验基地。这是一个四面群山的荒凉的高原,少数民族地区,三万人在这里艰苦奋斗,建设起了一片有十三个分厂的“国营221工厂”,首任厂长张爱萍(右图是他题词的“中国第一个核武器试验基地”纪念碑),它占地1170平方公里,有铁路,有公路,有发电厂,成为一个“禁区”。1960年苏联专家撤退时带走了一切图纸,以后就全靠我国自力更生了。我国的科学家毫不示弱,在这里进行了十六次地面试验,诞生了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第一颗氢弹,改良和装备了部队。当然,核武器的空爆试验和导弹核武器的试验是在我们那边进行的,但是,我真的没有想到,在青海的高原上,在丛山峻岭之中,还有另外几万人过着与我们相似的生活。不同的一点,是导弹卫星发射试验场现在仍然使用,而这里已经关闭,1993年全部人员撤离,把所有受污染的设备放入一个巨大的坑内,盖上铅板,灌上钢筋水泥,和泥土,永远地埋葬在地下,这个“坑”(现在看到的已经是凸起的平地)被称为“亚洲第一坑”,全部厂房移交给地方,开辟成了一个旅游地区。相同的一点,这里和那里,同是“两弹”的摇蓝,都凝聚着我国一大批国防科技工作者的青春年华。导弹核武器的试验成功,大长了我中华民族的雄风,牢牢地确立了我国在世界上的大国地位,美国针对我们的“东南亚包围圈”不攻自破,写下了我国的光荣历史。
  邓小平同志来过这里,胡耀邦同志两度来此,我国著名的一代核科学家都在这里付出了他们的心血,望着那高高耸立的“中国第一颗核武器研制试验基地”的纪念碑,抚摸着那用钢铁浑然铸就的观察室外壁爆炸气流冲刷出的道道痕迹,怎不令人感慨万千!
  你如果到了青海,不来这里参观,将是一大遗憾。青海省的旅游地图上居然没有介绍,要不是省统计局计算中心主任马晓红的建议,我们也不知道会来这里。还有海晏县统计局同志们的帮助,谢谢你们。
站主附记:2001年六月,我和老伴开着我们的北京吉普,有幸到了青海的原子城(当时大部分路程都在修路,很难走的),回来后,写下了上面一篇小记,不久,在国防科工委的一个干休所里,我遇到一位在核武器试验基地工作过的战友,我知道了,青海的原子城是核武器的研制生产基地,其试验应当是“冷爆”也就是引爆系统的爆炸试验,真正的核试验都是在罗布泊进行的,不然的话,一颗原子弹就能把“国营221厂”连同其十三个分厂全部扫平,更不要说氢弹了。但是,说“第一颗原子弹、氢弹都从这里诞生”那是确切无疑的。

 

青藏高原里中国第一个核武器基地
成西部旅游热点
--------------------------------------------------------------------------------
http://www.sina.com.cn 2001年09月30日15:24 新华网
  新华网西宁9月30日电(记者梁娟 韩松) 在青藏高原一隅,一座座低矮的蚁堡式建筑物匍匐在野草黄沙之间,不时又有一些暗红色的残垣断壁投入游人眼帘。
  这便是中国第一个核武器研制、试验和生产基地——中国核工业总公司二二一厂的遗址。
  工厂距青海省会西宁市区一百零一公里,海拔三千二百米。
  在一千一百七十平方公里的这块神秘禁区内,分布着原核基地大大小小的工作区、生活区,地面建筑物面积达五十多万平方米。
  基地初建于一九五八年,对外称“青海矿区”。一九九五年五月,中国宣布运行了三十多年的核基地全面退役,遗址移交给地方政府安排他用。如今,路边闪现过当地旅游局竖立的欢迎观光的广告牌。
  在一座用混凝土掩体护卫着的梯形建筑的前部,有许多方形和圆形的观察孔洞,墙是钢质的。这便是曾进行过数十次爆轰试验的六分厂靶场。
  百米开外是著名的亚洲一号坑,掩埋着核废料。据介绍,基地退役时,中国曾对试验区每一寸土地进行全方位的化学清洗,并对五千四百多平方米的贫铀轻微污染进行了万无一失的深埋和压层处理。整个清除工作历时两年,投资三十多亿元人民币。鉴定结论是,其安全处理达到了国际最严格和最可靠的参数标准。
  四分厂中有五六处由掩体防护着的大型建筑,已不知用途。进入一座,见里面一片凌乱,瓦砾遍地,显然已被完全放弃。绵羊在野草间漫步。
  另一处像是通讯指挥中心的大院处,铁栅门上了锁,无法入内。两个打野草的农民正从墙上翻越而出。
  附近野草间有一条铁轨,是基地的专用铁路。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即是由此上车的。
  “十八甲区”中有核武器总装车间二分厂,规模更大。一些老百姓在大院中养了不少猪狗羊牛,它们见有生人来,都起劲地叫唤不停。
  院中有一座六层大型主楼。据说,这便是著名的“将军楼”。当年,中国核弹奠基人王淦昌、朱光亚、邓稼先、周光召等人曾在这里工作、生活。
  附近有五六处大型厂房,上面有“抓革命促生产促工作促战备”的红色大字。外墙均坍塌剥落。
  距此地不远处有一座高耸的花岗岩纪念碑。碑顶是一个银色的金属圆球,是与实物尺寸一样的中国第一颗原子弹模型。
  碑文写道:“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在这里诞生,中国第一颗氢弹在这里研制成功。一九六四年十月十六日,中国首次核试验爆炸成功,它向全世界宣告:站起来的中华民族终于有了自己的原子弹,为打破核垄断、维护世界和平作出了历史性的重大贡献。”
  文中提到,三十多年来,中国在这神秘禁区里攻克了原子弹、氢弹的尖端科学技术难关,成功地进行了十六次核试验,实现了武器化过程,生产出了多种型号战略核武器装备部队。
  夕阳之下,孤寂的花岗岩碑身闪射出强烈光影。
  据了解,中国所进行的各次核试验都是在周密的安全防护下进行的,没有造成任何放射性伤害。
  一九九六年七月三十日,中国政府宣布从即日起,中国暂停核试验,以推动核裁军。
  自一九九六年以来,中国第一个核试验基地已接待了三十多万旅游者。
  当地政府正考虑改造核基地的残存厂房,从事经济生产,项目包括火力电厂、铝厂、化工厂等。(完)

站主附记:事隔三个月后,我在网上看到上面这篇文章,大有“所见略同”之感,虽然也有一些差错,比如称其为“核武器试验基地”等,但文章比我的小记写得更为详细,所以附在这里,与大家共享。

我国早期核工作者呼吁保护退役原子城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8月05日16:27 新华网
  新华网青海频道西宁08月05日电(记者 钱荣)
  20多名曾为我国第一个核武器研制基地做出贡献的工作人员,近日到青海海北藏族自治州西海镇故地重游之后,纷纷呼吁政府加强对这座退役原子城的保护工作,充分发挥其爱国主义教育功能。
  中国第一个核武器研制基地遗址俗称原子城,位于青海湖北岸海拔3400多米的金银滩草原。上世纪六十年代,科技人员在这里先后研制成功了中国的第一颗原子弹和第一颗氢弹,并生产出多种型号战略核武器。1993年7月,基地环境治理通过国家验收符合国家环保法规后,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将州府迁入这里并将基地重新命名为“西海镇”,在全世界开创了核武器研制基地化剑为犁的先例。
  8月2日,来自全国各地的21名老一辈核工作者,阔别十多年后,重新踏上了这块曾奉献过青春和汗水的土地。
  当年的办公大楼、图书馆、将军楼、科技楼依然矗立在眼前,不同的是,基地旧址上,一座座现代化的大楼拔地而起,一条条整齐的街道在绿树繁花的掩映下生机盎然。来自南京的原基地退休干部高同愧感叹到:“这10年的变化比我们在时30年的变化还大!”
  然而,看过了纪念碑,参观过了基地展馆,再来到当年工作过的厂房,大家落泪了。这里早已物是人非,一片残垣断壁,厂房里到处是瓦砾杂物,牛屎羊粪。房屋的门窗被人扒走了;为了拿走钢筋,过去的试验场被炸了一个大洞;二分厂的红砖房经不住风吹雨淋,面临倒塌。
  在基地工作了30多年的退休干部从洞一说:“看到这样的情形,我们感到心酸。当年从几顶帐篷发展起来的基地,投入了我们多少汗水。这里是我国尖端国防技术得到重大突破的重要标志,具有较高的历史鉴证价值,应该得到很好的保护。”
  从北京赶来的张志芳曾在基地工作了35年。他说,作为研制出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和氢弹的地方,这里最能体现老一辈革命家和工作者艰苦奋斗、为国争光的辉煌创业历程,能够激发当代人的爱国热情,激励他们奋发向上。保护好原子城,不仅是对历史的尊重,也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很多老同志都认为,原子城面积大,青海地方财政又比较困难,遗址没能得到很好地保护,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没有钱,可以因地治宜,先对部分厂房适当维修,并将它们开发成旅游景点。经济发展了,这些遗址也才能长久地存在下去。
  张志芳说:“作为曾经在这里工作过的老同志,我们也愿意随时听从召唤,为原子城的保护和旅游开发当顾问,奉献出自己的余热。
谁说核放射污染后寸草不生的??
绿化做得好!
这里做得试验不是核爆试验,是验证原子弹的起爆装置的试验,是不装核原料的。
[B]以下是引用[I]阿姆罗-雷[/I]在2005-7-30 0:34:00的发言:[/B][BR]绿化做得好!

这个地方不用做什么绿化,全是草原,现在已经是旅游胜地了。
这辈子应该去看一看
[B]以下是引用[I]tank59d[/I]在2005-7-30 0:35:00的发言:[/B][BR]这里做得试验不是核爆试验,是验证原子弹的起爆装置的试验,是不装核原料的。

正解
核爆过的地方会让你靠这么近?
这辈子肯定要去看看
二二一厂的许多人内迁到了安徽合肥,落户在原安徽橡胶轮胎厂
我们就这样走进去,能安全吗?
哦好地方
大国之盾~~~好好支持!!!
嗯!有机会去看看啊
[em01]核爆炸实验场到现在很多都还是最高机密,靠近者格杀勿论,这个估计是爆炸装置测试用的,8是核爆炸实验地区.
一般这类地区保密时限是30-50年,差不多可以有限度开放了
老米对军备的保密时限比较短,现在已经可以买到SR-71的飞行手册了.当然是'适当'删改过D..
[em07][em07][em07][em07]
[B]以下是引用[I]二锅头爱好者[/I]在2005-7-31 11:59:00的发言:[/B][BR]二二一厂的许多人内迁到了安徽合肥,落户在原安徽橡胶轮胎厂

喝二锅头的,这你也知道?
长见识了,多谢楼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