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时报:中国贵50%买俄石油并不蠢 有人专挑政府茬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04:54:36
“贵50%”买俄石油,中国有那么蠢吗
    24日传出的一则新闻又震动了舆论场,说是俄对华出口原油11月每桶均价90美元,高出国际油价60美元的50%。这则消息刻画了“愚蠢、冤大头”的中国政府形象,宣告了中国是这一轮全球油价波动的“最大输家”。
    已让美国倍感竞争压力的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和第一大贸易体,就是在以这种二百五的方式与世界做生意吗?如果这样的“傻冒国家”都能搞得美国、日本等全球经济巨人不知所措的话,这究竟是中国蠢,还是整个西方世界更蠢呢?
    全球的大宗石油贸易以及粮食等大宗交易都是以购买期货方式进行的,这是商界的常识。11月中国从俄罗斯以及从中东、拉美进口的石油都是对之前购买协议的履行,如果连这都不知道就到舆论场上嚷嚷,以为自己发现了“新大陆”,这让我们怎么说呢?
    中俄油气价格谈判一直是一项很艰苦的事,双方的锱铢必较都很顽强。如果中国连50%都让得不心疼的话,就决不会有今年亚信峰会期间中俄放风“谈不下去下次再说”,却在最后一刻达成两国天然气“大单”的戏剧性一幕了。西方舆论均认为由于乌克兰危机俄与西方关系紧张,中国在价格谈判上获得了优势。
    期货交易导致独特的风险规则,当全球油价快速下降时,石油进口国执行进口交易的公司极可能亏损,但整个国家的经济将会受益。当石油价格飙升时,就会反过来。中俄之间的供油协议与国际购买协议一样,一定有一个价格浮动空间,当国际价格大幅波动,无论是上涨还是下跌,协议的各方都会重新谈判价格。这一点用不着那些想“黑”中国政府和相关机构的那些人担心。
    为什么一些人这么愿意“黑”中国政府?就在上周卢布大贬时,有人宣称中俄货币互换协议形同中国给俄的“送钱机器”,闹出大笑话。这才过去几天,同样逻辑的段子卷土重来,“黑”这个国家的劲头在舆论场的角角落落里总是那么充裕。
    大概有两大原因,一是“舆论反对派”的现象是多元化社会里注定的,任何时候一定有那么一批人专挑政府和社会主流机构的茬,千方百计要证明它们愚蠢,为此找出种种似是而非的理由。
    这样的批评经常搞错,有些本来就是以错批正,但批评者却往往可以避免名誉损失,这里就出现了第二个原因:社会存在一定的价值观分裂,一些人只认立场,不分对错。像中国“高价买油”“通过互换货币给俄罗斯送钱”,一些人也会感觉它们不符合常识,但因为它们的靶子都是政府,那些人就力挺这类批评,它们错也是对的,先转发叫声好再说。

    有道是偏见比无知更可怕,人一旦被偏执的价值观绑架了就比较痴狂。好在这样的人只在互联网上相对多见,在现实社会,大多数人沉默着,保持着老黄牛般的存在。
    政府当然是会犯错的,政府通常由精英组成,但政府的聪明程度并不总是精英智商的相加,它们相减的情况也是有的。改革就是为了让政府更聪明更有效率。中国这些年有成就也有问题,但国家治理总体上比较成功,这是全球包括大量西方精英的共识。也许这个国家的治理不完美,但对比同时期的其他国家,中国不是最好也是最好的之一。
    中国外交是稳健的,没出大的战略性失误,这也是全球外交界和学界的主流评价。中国人应当自信,我们一点不蠢,能在复杂的国际形势中看清自己的利益,通过各种双赢和多赢不断累加中国的复兴。▲
http://news.china.com/domestic/945/20141226/19147203_1.html“贵50%”买俄石油,中国有那么蠢吗
    24日传出的一则新闻又震动了舆论场,说是俄对华出口原油11月每桶均价90美元,高出国际油价60美元的50%。这则消息刻画了“愚蠢、冤大头”的中国政府形象,宣告了中国是这一轮全球油价波动的“最大输家”。
    已让美国倍感竞争压力的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和第一大贸易体,就是在以这种二百五的方式与世界做生意吗?如果这样的“傻冒国家”都能搞得美国、日本等全球经济巨人不知所措的话,这究竟是中国蠢,还是整个西方世界更蠢呢?
    全球的大宗石油贸易以及粮食等大宗交易都是以购买期货方式进行的,这是商界的常识。11月中国从俄罗斯以及从中东、拉美进口的石油都是对之前购买协议的履行,如果连这都不知道就到舆论场上嚷嚷,以为自己发现了“新大陆”,这让我们怎么说呢?
    中俄油气价格谈判一直是一项很艰苦的事,双方的锱铢必较都很顽强。如果中国连50%都让得不心疼的话,就决不会有今年亚信峰会期间中俄放风“谈不下去下次再说”,却在最后一刻达成两国天然气“大单”的戏剧性一幕了。西方舆论均认为由于乌克兰危机俄与西方关系紧张,中国在价格谈判上获得了优势。
    期货交易导致独特的风险规则,当全球油价快速下降时,石油进口国执行进口交易的公司极可能亏损,但整个国家的经济将会受益。当石油价格飙升时,就会反过来。中俄之间的供油协议与国际购买协议一样,一定有一个价格浮动空间,当国际价格大幅波动,无论是上涨还是下跌,协议的各方都会重新谈判价格。这一点用不着那些想“黑”中国政府和相关机构的那些人担心。
    为什么一些人这么愿意“黑”中国政府?就在上周卢布大贬时,有人宣称中俄货币互换协议形同中国给俄的“送钱机器”,闹出大笑话。这才过去几天,同样逻辑的段子卷土重来,“黑”这个国家的劲头在舆论场的角角落落里总是那么充裕。
    大概有两大原因,一是“舆论反对派”的现象是多元化社会里注定的,任何时候一定有那么一批人专挑政府和社会主流机构的茬,千方百计要证明它们愚蠢,为此找出种种似是而非的理由。
    这样的批评经常搞错,有些本来就是以错批正,但批评者却往往可以避免名誉损失,这里就出现了第二个原因:社会存在一定的价值观分裂,一些人只认立场,不分对错。像中国“高价买油”“通过互换货币给俄罗斯送钱”,一些人也会感觉它们不符合常识,但因为它们的靶子都是政府,那些人就力挺这类批评,它们错也是对的,先转发叫声好再说。

    有道是偏见比无知更可怕,人一旦被偏执的价值观绑架了就比较痴狂。好在这样的人只在互联网上相对多见,在现实社会,大多数人沉默着,保持着老黄牛般的存在。
    政府当然是会犯错的,政府通常由精英组成,但政府的聪明程度并不总是精英智商的相加,它们相减的情况也是有的。改革就是为了让政府更聪明更有效率。中国这些年有成就也有问题,但国家治理总体上比较成功,这是全球包括大量西方精英的共识。也许这个国家的治理不完美,但对比同时期的其他国家,中国不是最好也是最好的之一。
    中国外交是稳健的,没出大的战略性失误,这也是全球外交界和学界的主流评价。中国人应当自信,我们一点不蠢,能在复杂的国际形势中看清自己的利益,通过各种双赢和多赢不断累加中国的复兴。▲
http://news.china.com/domestic/945/20141226/19147203_1.html
中国上月从俄购石油均价90美元 专家:中方不亏
  【环球军事报道】在国际油价“跌跌不休”之际,美国彭博社公布的一组数据在中国互联网上引来一片哗然。该数据称,中国上个月从俄罗斯购买的石油均价为每桶90美元,且是2010年12月以来的最低购进价。与目前每桶不到60美元的国际油价相比,国内有人发出“中国花高出国际油价50%的价格买俄石油”,“中俄原油贸易是亏本买卖、卖国条约”的惊呼。然而据《环球时报》记者了解,事实并非如此。
    24日,布伦特原油价格继续扩大跌势至每桶60.28美元。彭博社的数据称,中国上个月从俄罗斯购买的石油均价为每桶90美元。虽然同期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从每桶85美元跌至70美元,但这90美元已经是2010年12月以来中国自俄罗斯的最低进口价。
    同一时间公布的还有“俄罗斯11月对华出口原油创下新纪录”的消息。据俄罗斯《导报》24日报道,随着国际油价降至4年来最低点,俄罗斯11月对华出售原油比去年同期增长了65%,达到331万吨。但这并非是今年最多的,7月中国曾从俄罗斯进口350万吨石油。与此同时,尽管沙特仍是中国的最大石油供应国,但中方的进口规模已连续第二个月递减,达399万吨。
    “90美元每桶是个合适的价格,中方没有亏”,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所教授林伯强25日对《环球时报》记者说,例如10月,布伦特原油期货交割价为86.76 美元/桶,还要加上税收和运费。他说,这只是估价,定价可以依照布伦特原油价格、纽约原油期货价格或迪拜原油期货价格,中俄企业交易依据哪个价格定价并不向外透露,也可能以其中的两个或三个价格为基础。
    据俄联邦海关统计,去年,俄罗斯总计向中国出口原油2300万吨,而今年前10个月就达到了2480万吨。中国正逐步成为俄石油最主要的出口国,目前中国月均石油需求为1050万至1130万吨。俄新社24日援引俄罗斯科学院世界能源市场研究中心主任库拉金的话说,俄罗斯已转向有额外需求的亚洲方向,“扩大对华出口在双方的战略文件中已有规划”。

    去年6月,在圣彼得堡国际经济论坛上,俄罗斯总统普京证实中俄两国签订了25年的石油长期协议。中国国际问题研究基金会能源外交研究中心主任王海运25日对《环球时报》记者说,按照国际石油交易惯例,石油合同从来都不是按固定价格签订。一般政府之间只是签订意向性协议,真正的购买合同都是企业行为。林伯强说,所有价格都是由中俄企业通过艰苦谈判,在一个石油期货价格的基础上通过一个调整公式计算出来。包括两国政府公布协议时的价格也是由双方企业谈判。真正购买时,中俄油企再按浮动价格一笔笔分别签订合同。
    不过谁也不能否认,有交易就会有风险。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研究员周凤起对《环球时报》记者说,过去油价一直在涨,暴跌是现阶段短期内的事,没办法做出预测,况且石油还受政治影响的极大冲击。王海运说,谁都有可能对国际油价走势把握不准,即使是财大气粗的国际炒家也有赢有亏。但以此说中国和俄罗斯签订的是“卖国合同”是非常荒谬的。
中国海关总署12月公布的数据显示,2014年10月中国原油进口量为2409万吨,进口均价为4349元/吨,相较于9月份下降227元/吨。日本石油协会公布的数据显示,同月日本原油进口量为1349万吨,进口均价为4537元/吨,相较9月份下降254元/吨。粗略估算,两国进口的油价均在每桶90多美元,日本的价格略高于中国。
    “中国明白这一价格不会坚持很久,因此向石油储备库蓄满石油”,库拉金对俄新社说,当价格更高时,这些储备或可投放市场,或用于补偿需求或价格的失衡。周凤起25日对《环球时报》记者说,为规避种种风险,许多国家都建起战略石油储备。中国第一期石油储备已达1000多万吨,第二期也已经开始,储油设施也在建,最起码达到“至少90天的进口量”。不仅国家储备在搞,商业储备也在建设中。
    俄罗斯《导报》援引“储蓄银行”分析师涅斯捷洛夫的话说,由于季节性波动,11月中国进口俄罗斯石油进一步增长,但在石油价格下降的背景下,中国未必会与俄罗斯快速签署新的石油购买合同。▲【环球时报驻俄、日本特约记者 郝 平 蓝雅歌 本报记者 屠丽美 柳 直】
http://news.china.com/domestic/945/20141226/19147203_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