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经费怪象:年投入1.2万亿元 科技成果转化率仅10%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08:15:31

2013年我国全社会研发投入已达1.2万亿元,其中财政科研经费5000亿元,居世界前列。但科研领域乱象丛生:科研风气“浮躁化”、项目申请“行政化”、经费落实“功利化”……不仅大大影响科研活动,也使科研投入效率低下。


中国网事:一年1.2万亿元研发投入 科技成果转化率仅10%

——透视科研经费使用怪现象

科研经费按“牌子、帽子、位子”分配

武汉科技大学文法学院教授黄涛说,有些科研人员拿到课题经费后,写一篇论文就能交账,还能评职称,“一举两得”。华中科技大学新闻评论研究中心主任赵振宇说,有的学者同一本书换几个名字出版,就可当成不同的课题成果,让人不齿。

“官大学问大,权大经费多”也成为普遍性问题。科研经费七成按照牌子、帽子、位子分配,三成“撒了胡椒面”。能够拿到自然科学奖一等奖、二等奖的大多是“学术大佬”,少有年轻人。黄涛说,一些年轻人为了争取课题,只能“拉大旗扯虎皮”,挂上领导大名领衔申报。华中科技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钟书华说,大学体制强调行政治校,因为资源配置、决策权都与行政权力有关,所以有些老师“搞成果为了当官,当了官成果更多”。

华中师范大学一位教授说,有些院士用兼职的方式到学校当“买办学者”,利用名头垄断项目资源和大笔经费,再将具体项目“分包”给“小毛刺”学者,自己坐收大头。

在经济欠发达地区,非“牛校”等因素制约了学校的整体发展。“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我们全省能拿到的,还不如一个浙江大学。一些科研项目多的院校‘拿钱买人’,造成我校人才大量流失,逐渐被边缘化。”东北某大学一位处长说。

科研围着课题、部门转

科研风气“浮躁化”、项目申请“行政化”、经费落实“功利化”等问题大大影响了我国的科研活动成效。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的统计显示,我国有320多万名研发人员,居世界首位,但科技创新能力仅排世界第19位;我国国际科学论文数量已居世界第二位,本国人发明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分别居世界首位和第二位,但能“赚钱”的却很少,科技成果转化率仅为10%左右。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副院长王宏广表示,以纺织服装行业为例,我国专利占全球80%,但利润排名前20的专利一个也没有。而在医药行业,我国九成是仿制药,从1949年到2008年,50年来仿制药获得的利润还不如国外一个新药利润多。

一位受访企业家说,近8年来,我国科研资金投入已经接近3万亿元,但市场上叫得响的新成品、新技术仍然太少。每次看到科技、教育主管部门拿着厚厚一摞项目申报表,不禁想问:这么多项目你们管得了管得好吗?

一方面,科研活动的“论文导向”使得科研成果以发表论文作为主要衡量指标,成果能否转化不受重视;另一方面,“缺少产权保护”“立项脱离市场”“重立项、轻评测”等问题,也使科研行为“功利化”“浮躁化”。

南京某大学一位副院长说,“300多万科研大军写论文,仅有万分之几的科研经费用来做产品。”科研不是围绕市场转,而是围着经费转、围着部门转。这种扭曲的体制是困扰科研创新的根本原因。

国务院国有重点金融机构监事会主席于学军认为,科研经费使用实质是财政分配问题。由各级财政集中资金,然后分拨给各个部门,再向下撒胡椒面的做法,不仅浪费低效,而且容易腐败。

“以产品为导向、去行政化”或可用活科研经费

针对科研经费使用效率不高等问题,专家建议科研立项应贴近市场,以产品为导向评价科研,最终实现经费管理去行政化等。

于学军认为,我国2013年财政科研经费高达5000亿元。如果停止条块分配财政经费的做法,可以节省不少钱。

王宏广说,要切实改变创新驱动与经济发展“小马拉大车”的关系,就要杜绝“盲目跟踪、会什么做什么”的现象。科技创新要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技术需求,科研项目应该来自市场和企业,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什么就做什么。

钟书华建议把学术权力和行政权力分开。一方面,在项目申报、经费分配环节减少行政官员、“学阀”“学霸”的干扰;另一方面,变“以论文为导向”为“以产品为导向”,加强科研与经济的关联度。

中国机器人产业联盟董事长、新松机器人总裁曲道奎建议,应把分散的项目补贴改为建设公共、公益性研发平台、测试平台、创新平台、检测平台。公共平台大家都用,也是一种市场机制。财政的钱支持企业创新,应该变“前补贴、前支持”为“后补贴、后支持”,使没有实力的企业不敢拿,有实力的企业完成项目后心安理得地拿,起到二次调节作用。

南京工业大学经管学院副院长王冀宁指出,要谨防改革在执行中变相走样。从发达国家经验看,必须形成管钱、分钱、监督三方分离的体制,彻底改变政府部门“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状况,同时要防止改革成了近亲繁殖、继续垄断资源的手段。在经费使用上,引入社会监督;在成果考核上,以产生的经济效益为依据。

2013年我国全社会研发投入已达1.2万亿元,其中财政科研经费5000亿元,居世界前列。但科研领域乱象丛生:科研风气“浮躁化”、项目申请“行政化”、经费落实“功利化”……不仅大大影响科研活动,也使科研投入效率低下。


中国网事:一年1.2万亿元研发投入 科技成果转化率仅10%

——透视科研经费使用怪现象

科研经费按“牌子、帽子、位子”分配

武汉科技大学文法学院教授黄涛说,有些科研人员拿到课题经费后,写一篇论文就能交账,还能评职称,“一举两得”。华中科技大学新闻评论研究中心主任赵振宇说,有的学者同一本书换几个名字出版,就可当成不同的课题成果,让人不齿。

“官大学问大,权大经费多”也成为普遍性问题。科研经费七成按照牌子、帽子、位子分配,三成“撒了胡椒面”。能够拿到自然科学奖一等奖、二等奖的大多是“学术大佬”,少有年轻人。黄涛说,一些年轻人为了争取课题,只能“拉大旗扯虎皮”,挂上领导大名领衔申报。华中科技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钟书华说,大学体制强调行政治校,因为资源配置、决策权都与行政权力有关,所以有些老师“搞成果为了当官,当了官成果更多”。

华中师范大学一位教授说,有些院士用兼职的方式到学校当“买办学者”,利用名头垄断项目资源和大笔经费,再将具体项目“分包”给“小毛刺”学者,自己坐收大头。

在经济欠发达地区,非“牛校”等因素制约了学校的整体发展。“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我们全省能拿到的,还不如一个浙江大学。一些科研项目多的院校‘拿钱买人’,造成我校人才大量流失,逐渐被边缘化。”东北某大学一位处长说。

科研围着课题、部门转

科研风气“浮躁化”、项目申请“行政化”、经费落实“功利化”等问题大大影响了我国的科研活动成效。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的统计显示,我国有320多万名研发人员,居世界首位,但科技创新能力仅排世界第19位;我国国际科学论文数量已居世界第二位,本国人发明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分别居世界首位和第二位,但能“赚钱”的却很少,科技成果转化率仅为10%左右。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副院长王宏广表示,以纺织服装行业为例,我国专利占全球80%,但利润排名前20的专利一个也没有。而在医药行业,我国九成是仿制药,从1949年到2008年,50年来仿制药获得的利润还不如国外一个新药利润多。

一位受访企业家说,近8年来,我国科研资金投入已经接近3万亿元,但市场上叫得响的新成品、新技术仍然太少。每次看到科技、教育主管部门拿着厚厚一摞项目申报表,不禁想问:这么多项目你们管得了管得好吗?

一方面,科研活动的“论文导向”使得科研成果以发表论文作为主要衡量指标,成果能否转化不受重视;另一方面,“缺少产权保护”“立项脱离市场”“重立项、轻评测”等问题,也使科研行为“功利化”“浮躁化”。

南京某大学一位副院长说,“300多万科研大军写论文,仅有万分之几的科研经费用来做产品。”科研不是围绕市场转,而是围着经费转、围着部门转。这种扭曲的体制是困扰科研创新的根本原因。

国务院国有重点金融机构监事会主席于学军认为,科研经费使用实质是财政分配问题。由各级财政集中资金,然后分拨给各个部门,再向下撒胡椒面的做法,不仅浪费低效,而且容易腐败。

“以产品为导向、去行政化”或可用活科研经费

针对科研经费使用效率不高等问题,专家建议科研立项应贴近市场,以产品为导向评价科研,最终实现经费管理去行政化等。

于学军认为,我国2013年财政科研经费高达5000亿元。如果停止条块分配财政经费的做法,可以节省不少钱。

王宏广说,要切实改变创新驱动与经济发展“小马拉大车”的关系,就要杜绝“盲目跟踪、会什么做什么”的现象。科技创新要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技术需求,科研项目应该来自市场和企业,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什么就做什么。

钟书华建议把学术权力和行政权力分开。一方面,在项目申报、经费分配环节减少行政官员、“学阀”“学霸”的干扰;另一方面,变“以论文为导向”为“以产品为导向”,加强科研与经济的关联度。

中国机器人产业联盟董事长、新松机器人总裁曲道奎建议,应把分散的项目补贴改为建设公共、公益性研发平台、测试平台、创新平台、检测平台。公共平台大家都用,也是一种市场机制。财政的钱支持企业创新,应该变“前补贴、前支持”为“后补贴、后支持”,使没有实力的企业不敢拿,有实力的企业完成项目后心安理得地拿,起到二次调节作用。

南京工业大学经管学院副院长王冀宁指出,要谨防改革在执行中变相走样。从发达国家经验看,必须形成管钱、分钱、监督三方分离的体制,彻底改变政府部门“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状况,同时要防止改革成了近亲繁殖、继续垄断资源的手段。在经费使用上,引入社会监督;在成果考核上,以产生的经济效益为依据。
美国杂志曝光中国论文工厂: 出钱即可挂名

科普杂志《科学美国人》近日发布了一篇调查文章“代售:在权威科学杂志上挂上你的名字”,指出目前权威科学期刊上的学术抄袭问题严重,其中涉嫌论文造假多数来自中国。该杂志甚至点名道姓地指出,中国存在“论文工厂”,批量生产论文,只要花钱,就可以将自己的名字挂到该机构生产的论文上。

记者假扮成科研人员 找到论文工厂并谈定价格
《科学美国人》文章特别举出了一家涉嫌批量生产医学论文的机构MedChina。

《科学美国人》分析了100篇以上学术论文的语言用词,发现了令人担忧的证据:一些论文雷同到看上去像是工业规模大量生产出来、用以糊弄同行评审。那么这些存在雷同内容的论文来自哪里?文章指出,来自中国,其中有相当部分出自同一个地方。

今年11月,《科学美国人》通过一名会说中文的记者联系一家名叫“MedChina医学服务中心”的中国公司,这名记者假扮成购买科学论文的科研人员,MedChina向其提供了几十条科学“代售话题”和科学杂志“论文转让”协议,负责人还解释称,这些论文或多或少已经被同行评审期刊认可。

显然,需要做的只是小小的编辑和改动,而价格取决于目标期刊的影响因子大小,以及论文是否是实验性的或采用荟萃分析方法得出。

面对记者的要求,MedChina负责人提供了“一种蛋白质与乳头状甲状腺癌关系的荟萃分析”,并且保证目标期刊的影响因子为3.353,论文署上记者的名字,价格是9.3万人民币。

数十篇论文得到资助津贴 中方已安装“检查软件”用来打假

“我以前根本不知道还有论文‘冠名作者’的市场。”英国现代生物出版集团(BioMedCentral)负责科研诚信的副主任帕特尔说,“现在我们会调查并解决这个问题。”

《科学美国人》联系帕特尔两周后,现代生物出版集团宣布,他们发现了大约50篇被虚假同行评审者评估过的手稿。事实上,这些论文很有可能就是来自论文工厂。可以看到几篇论文的标题和作者,在风格和主题上非常相似,而且这些论文都是出自中国作者之手。

《科学美国人》列出的造假论文清单中,有4篇发表在《公共科学图书馆期刊》上。《科学美国人》最先识别的100篇论文中,24篇得到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NSFC)的资助,另外17篇的科研津贴来自其他中国政府部门。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主任杨卫向《科学美国人》证实,这24篇论文随后被移交给他们的纪检监察审计局,该局每年会调查指控几百件学术抄袭行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每年会采取数十场行动来打击学术抄袭行为,尽管代笔现象并不常见。”杨卫强调,基金会一直采取措施打击学术造假行为,包括最近安装了“相似度检查”软件来应对科研申请书中可能出现的剽窃行为。

杨卫表示,自从今年安装该软件后,在15万科研申请书中,自动检测出了几百例“大量相似”的文字。

记者发现,MedChina官网简介称这是一家“创建于2008年、专注于为国内各医学机构提供医学论文翻译、润色、修改、选题、投稿及申请基金课题的公司。在北京、上海、广州、武汉、长沙及沈阳皆设有办事处。”
能有百分之十就很不错了!
转化是商业上的问题
科普杂志《科学美国人》近日发布了一篇调查文章“代售:在权威科学杂志上挂上你的名字”,指出目前权威科学期刊上的学术抄袭问题严重,其中涉嫌论文造假多数来自中国。该杂志甚至点名道姓地指出,中国存在“论文工厂”,批量生产论文,只要花钱,就可以将自己的名字挂到该机构生产的论文上。

记者假扮成科研人员 找到论文工厂并谈定价格
《科学美国人》文章特别举出了一家涉嫌批量生产医学论文的机构MedChina。

《科学美国人》分析了100篇以上学术论文的语言用词,发现了令人担忧的证据:一些论文雷同到看上去像是工业规模大量生产出来、用以糊弄同行评审。那么这些存在雷同内容的论文来自哪里?文章指出,来自中国,其中有相当部分出自同一个地方。

今年11月,《科学美国人》通过一名会说中文的记者联系一家名叫“MedChina医学服务中心”的中国公司,这名记者假扮成购买科学论文的科研人员,MedChina向其提供了几十条科学“代售话题”和科学杂志“论文转让”协议,负责人还解释称,这些论文或多或少已经被同行评审期刊认可。

显然,需要做的只是小小的编辑和改动,而价格取决于目标期刊的影响因子大小,以及论文是否是实验性的或采用荟萃分析方法得出。

面对记者的要求,MedChina负责人提供了“一种蛋白质与乳头状甲状腺癌关系的荟萃分析”,并且保证目标期刊的影响因子为3.353,论文署上记者的名字,价格是9.3万人民币。

数十篇论文得到资助津贴 中方已安装“检查软件”用来打假

“我以前根本不知道还有论文‘冠名作者’的市场。”英国现代生物出版集团(BioMedCentral)负责科研诚信的副主任帕特尔说,“现在我们会调查并解决这个问题。”

《科学美国人》联系帕特尔两周后,现代生物出版集团宣布,他们发现了大约50篇被虚假同行评审者评估过的手稿。事实上,这些论文很有可能就是来自论文工厂。可以看到几篇论文的标题和作者,在风格和主题上非常相似,而且这些论文都是出自中国作者之手。

《科学美国人》列出的造假论文清单中,有4篇发表在《公共科学图书馆期刊》上。《科学美国人》最先识别的100篇论文中,24篇得到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NSFC)的资助,另外17篇的科研津贴来自其他中国政府部门。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主任杨卫向《科学美国人》证实,这24篇论文随后被移交给他们的纪检监察审计局,该局每年会调查指控几百件学术抄袭行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每年会采取数十场行动来打击学术抄袭行为,尽管代笔现象并不常见。”杨卫强调,基金会一直采取措施打击学术造假行为,包括最近安装了“相似度检查”软件来应对科研申请书中可能出现的剽窃行为。

杨卫表示,自从今年安装该软件后,在15万科研申请书中,自动检测出了几百例“大量相似”的文字。

记者发现,MedChina官网简介称这是一家“创建于2008年、专注于为国内各医学机构提供医学论文翻译、润色、修改、选题、投稿及申请基金课题的公司。在北京、上海、广州、武汉、长沙及沈阳皆设有办事处。”
一方面,你刚开始投入当然转化率低,科研哪有投下去钱立马见到效果的?你发动机研究上砸了1000e,过了十几年才拿出样机,你能说这项目前面十几年都是怪象丛生吗?

另一方面,科研腐败的问题肯定是客观存在,确实需要大力打击。
科研学术腐败也是大大整治的重点内容。有些所谓的专家私心过重,根本不配教授导师科学家这样的尊称
没有竞争,只要获批项目就有钱,至于成果随便弄点糊弄一下,来自: Android客户端
科研哪有投下去钱立马见到效果的?
wxever 发表于 2014-12-22 17:41
科研哪有投下去钱立马见到效果的?
主要是管理不善
主要是管理不善
管理善了就能一年出成果?你这是搞的科学炒房吧
aliaselin 发表于 2014-12-22 17:47
管理善了就能一年出成果?你这是搞的科学炒房吧
说得中国去年的科研投入是0一样。
10个点已经很牛了,老美在这方面砸的钱比我们更狠,科技研究这东西就这样,不是你砸了钱就一定产生效益的。
科学的发展有其客观规律,需要时间只是一方面。
另外投入越多,项目越多,失败的研究方向越多。
这个正常,钱少的时候,自然只上马最有把握的。
钱多了,那些比较冒险的想法,也就值得试试了。
根子在于那些科研成果有多少是有可能转化的?
zolcn 发表于 2014-12-22 17:44
主要是管理不善
跟管理没大多关系,跟搞的那些“科研”到底是什么有很大关系。
阡阡陌 发表于 2014-12-22 17:40
没有竞争,只要获批项目就有钱,至于成果随便弄点糊弄一下,
能出成果本来就是少数,多数都是瞎忽悠

美国也是这样的
物理所的老狗 发表于 2014-12-22 17:53
跟管理没大多关系,跟搞的那些“科研”到底是什么有很大关系。
不,还是跟管理有关。
钱发下去,还有人管吗??难度与风险如何?研发进度如何?每个阶段的成果物是什么
说得中国去年的科研投入是0一样。
去年投入了今年就有产出?
物理所的老狗 发表于 2014-12-22 17:53
跟管理没大多关系,跟搞的那些“科研”到底是什么有很大关系。
真科研也好

现在很多科研都是跟着洋人屁股跑,给洋人发拍马屁文章

这种核心论文再多也没用
不,还是跟管理有关。
钱发下去,还有人管吗??难度与风险如何?研发进度如何?每个阶段的成果物是什么
你怎么知道没人管?一看就知道最多一本科毕业的,还是那种本科没科研条件的所谓大学
aliaselin 发表于 2014-12-22 18:01
你怎么知道没人管?一看就知道最多一本科毕业的,还是那种本科没科研条件的所谓大学
难道上超大要看学历?本科以上才能发表意见?
aliaselin 发表于 2014-12-22 17:59
去年投入了今年就有产出?
说得中国前x年的科研投入是0一样。
这个不是应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