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观察』 [亚洲论坛]四面出击为哪般——中国在行动( ...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08:34:41
作者: 四代重歼
  <转自环球军事纵横http://www.globbs.com/bbs/plus_adv_get.asp?get=484>
  
   韬光养晦——中国已经奉行了几十年的政策。政策总是人定的,人是在特定的情况下确定政策,因而随着外部环境和内在因素的变化,国家政策也是需要调整的。韬光养晦这个政策在其指引中国走过的那些日子里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中国在一个相对良好的国际环境中努力发展经济实力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果。可是,今天这个政策正在失去其存在的特定历史条件。中国需要行动起来了。
  
   虽然国家现在仍然在提韬光养晦的政策。可是今天的韬光养晦早已经仅仅是一种说法了。国家实力的发展从内在上要求国家放弃内敛。继续把实力空间设置过多的限制就会制约我国的实力发展甚至可能导致整个国家实力体系的结构性损伤。防人之口甚于防川,而主观上试图限制自己的实力空间无异于自杀。因此,只能把实力疏导出去。以前之所以坚持韬光养晦是因为我们的实力层面没有强大到能够支撑我国走出去的战略。与其无谓消耗自身实力还不如走自己的发展道路。【转自环球纵横 http://www.globbs.com】
  
   刚刚经历了文化大革命的中国是一种什么样的状态。整个国家机器的运转失衡。国家经济体系已经基本上瘫痪了。作为第一生产力的科技研发在很多方面出现了缺失。整个国家处于早大、大打、打核战争的备战状态多年,整个国民经济几乎军事化。农业和轻工业相对于重工业严重比例失调,工业体系架构十分脆弱。至于说对外贸易,简直只能用微乎其微来形容。军队虽然处于备战状态,可是却面临着两头粗中间短的现状。国家的外部环境同样也不能让人乐观。苏联在我国北方所施加的巨大压力让我们的国家有点喘不过气来的感觉。而美国等西方国家和我国所存在的巨大意识形态的差异也客观上存在。台湾问题对我们的牵制更是限制了中国本来不多的硬实力的发挥。因此,在那样的情况下,我们选择了韬光养晦。
  
   可是今天,境况完全不一样了。我们的国家所面临的内外环境已经有了极大的变化。客观因素的变化必然要求我们主观上也采取变化。今天的中国已经是一个经过了二十多年稳步发展的世界大国。其综合国力在整个世界范围内也位居于前列。日益繁荣的经济成为了中国发展的最好写照。以前失调的产业结构已经得到了有效的调整。对外贸易方面,我们的国家已经站在了三甲之列。要知道,我们的对外依存度远远没有想象的那么高。一个很简单的常识就是,我们才开放了不到三十年,难道开放的程度都已经比西方国家高很多了吗?否则,我们的经济对外依存度就不应该有那么高。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我国的外贸进出口达到了世界第三才说明了我国外贸在未来的发展空间。而作为国家力量延伸的必要手段的军事力量,我国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而我国科技实力的发展更是有目共睹,“神舟五号”的成功升空向世界宣示了中国进军太空的抱负。因此,到了放弃那种原始意义的韬光养晦政策的时候了。
  
   国家对于扩张的欲望来自于对于资源的欲望。古代和近代的战争,掠夺资源的手段往往是领土的获得。而到了现代,对于资源的获得就显得间接了一些。经济控制、政治笼络、军事威胁都成为了可行的手段。可是不论手段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争夺的实质还是资源。特别是现代工业化社会对于资源的需求急剧上升了。信息化社会实际上并不是一种完全独立的社会模式,其基础仍然是建立在工业化之上。所谓的信息化更大程度上仍然可以看成是对于工业生产效率及可持续化发展的辅助力量。信息化本身是一种软件的变化,其载体仍然是工业化时代的硬件。因此,在可预见的未来,对于资源的持续争夺仍然是各个大国运作的重点。
  
   中国虽然有着960万平方公里的陆地国土和300余万平方公里的海洋国土,可是这对于13亿人口来说太少太少。更为值得注意的是,仅仅这么些国土,却还有着莫大的争议。特别是在海洋方向上,由于我们国家的长期积弱,导致300万平方公里的海洋国土却有150万平方公里存在着争议。这是一个什么概念?相当于你家有10间屋子,却有5间与别人有产权纠纷。这会牵制掉你多少的精力?对于属于我们自己的国土,不论是陆地还是海洋,我们都要寸土必争。一个大陆民族在陆地生存空间有限的情况下就更不应该再犯自己以前曾经犯过的错误。仅仅从物以稀为贵的角度上来看,我们也应该对于我国的海洋国土有足够的重视。而现在,台湾问题的最终解决肯定是与我国海洋战略密不可分的。海洋不是陆地,我们如果说在陆地上还可以韬光养晦的话,那么在海洋上我们就绝对没有韬光养晦的资本。我们面的的对手可不简单。世界第一和第二的经济强国,世界上仅存的唯一超级大国,世界上军费支出第一和第二的两个国家,世界上军事实力和海军实力位居第一的国家......
  
   为了生存,我们必须要行动。我们继续韬光养晦除了衰弱就没有别的可能了。因为现在我们的实力空间的确太小了。我们必须要去争取我们所需要的实力空间了。为什么德国作为中西欧最强的的国家要发动两次世界大战?不仅仅是因为民族文化这么简单吧。更多是因为现实问题导致德国人发动了两次大战。就像希特勒说的那样,德意志要用他的剑去为他的犁争取土地。相对于德国的实力来说,他当时的生存空间实在是太小了。如果不拓宽自身的生存空间,实力就失去了进一步增长的空间。国家崛起的机会多少年才有一次,限制了自身的发展就意味着放弃了领先世界的机会。没有一个国家在这样的问题上会轻言放弃。
  
   而我们行动的第一步就体现在了日本身上。我们的外交在变得强硬。为了生存空间,什么事情都可以做。外交本来就是为国家大战略服务的。政治说白了就是利益的运作。中国和日本的外交冷淡了多长时间了可能已经没有多少人记得了。我也一样。我只有一个感觉,那就是很长很长了。大家有发现中国和日本的关系冷淡对我们带来了决定性影响了吗?在我看来,负面的影响是没有多少的。更多地是给我们带来了新的生存空间。毕竟,我们要现实一些,首先把本该属于自己的生存空间拿到手才是我们要做的事情。钓鱼岛问题和东海问题的解决是必然的。我们在这个问题上退缩是没有用的。日本人试图想要霸占我国领土的决心不是我们用诚意能打动的。中日问题中,战场上无法取法取得的东西我们也就不要太想从谈判桌上去取得。中国和日本现在在一系列问题上都现实了。中国和日本的对抗也日益明显了。我们当然是不可能在日本伤害我国人民的感情的问题上退让的,有退让余地的是日本。可是,即使是在全国很大一部分民众呼吁改善中日关系的时候,日本首相小泉仍然没有任何改善中日关系的主观意图。他似乎很希望中国和日本进行完全的实力对抗。在他的眼里,日本是强大的,可以在实力的较量中压垮中国。正因为如此,我们更不能有任何的退缩之意,甚至不能主动表示善意。中国为什么要和日本搞好外交关系?总是不愿意承认历史的国家又有什么资格和我们站在对等的地位上。老是喜欢表现他们日本人比我们中国人素质高多少。可是,不承认历史是一个民族认识的根本问题,而别的方面不过是一些细节问题。这就好比战略和战术的关系。就这,日本人也好意思说他们素质高。至少我们中国人对于我们曾经在历史上落在了日本的后面还是承认的吧。可是日本人今天也不愿意承认中国崛起的这个客观事实。因此,所谓的日本人素质高于中国的言论也可以休矣。顶多说不同民族有不同的特点,各自都存在一些缺陷而已。既然日本人并不比我们优秀,我们又为什么要一再迁就他呢?你去你的靖国神社,那就不要找我们中国人谈。我们的吴仪副总理已经用行动扇了小泉一个耳光了。那个耳光在告诉日本人,中国不可欺,中国不可辱。我们国家现在显然也没有主动与日本改善外交关系的欲望。中日的民族历史积怨加上现实矛盾,对抗一下对中国并不是坏事。实力说话就实力说话,看看日本人有多少斤两。我们虽不说要用我们剑去征服日本,但如果说用我们的剑来捍卫自己利益,收复我们国家的固有领土却大为必要。
  【转自环球纵横 http://www.globbs.com】
   现在已经不是那个中国积弱的时代了。台湾问题也必须在较短的时间内解决。作为中国人,我们最大心愿莫过于看到中华民族的完全统一。国家的长期分裂是每个中国人心中的痛。二十一世纪到来了,有人说这个世纪是中国世纪。那么,我们如果不能拿出一个完整的中国版图,我们又何以面对那以两个神圣字眼命名的世纪呢?新世纪的钟声敲响了五年了,台湾的政治形势已经是一发而不可收拾了。台独实力的日益猖獗让我们投入了太多的精力。台湾问题本身就是我们的内政。今天的中国有了足够的实力。我们有信心也有能力解决掉台湾问题并打败任何干涉势力。因此,我们的行动在实力的背景下就要更坚决。台湾不论统独势力,其终究还是知道,祖国大陆有完全摧毁台湾的力量。既然大家都心知肚明,那么我们的态度就应该更强硬一些。台湾手上并没有多少可以打的牌,我们是有优势的。有时候有些人就是那个破性格,你给他甜头不要,老是敬酒不吃吃罚酒。那么,他喜欢,我们就对他的胃口吧。看看我们这段时间运作的结果,各个政党的表态,台湾政治风向的微妙转变,以及陈水扁的言行的细微变化,一切的一切都说明我们的行动在起着作用。
  
   走出去是我国坚定不移的战略,我也不知道走出去作为一条战略指导方针是什么时候确定的。我想,走出去其本身的含义就是放弃了以前原始意义上的韬光养晦了。走出去是把我们的利益放在更遥远的地方。有利益就有相应的保护措施,使得利益不被别人轻易地剥夺。我们的国家现在在走出去方面还是做得不错的,巨大的贸易额就可以从一定程度上说明问题了。特别是我国现在巨大的物资消耗,如果都仅仅从自身国土资源上开发不仅仅从技术上行不通,更是战略上所不允许的。利益所至,兵锋所指。世界还没有发展到铸剑为犁的时候,我们仍然需要保持长剑在手。时代对于我们要求就是要开拓实力发展的空间了。的确,开拓实力发展的空间不一定是以军事手段,可以有很多种选择。可是,保持发展空间的有效手段就只有一个了,那就是强大的军事力量。没有军事力量怎么可能保持既得利益。军事和经济的发展关系就是这样。军事保卫经济,经济支撑军事。军事力量保卫了既得的生存空间,从生存空间里获得的新的利益又成为了加强军事力量的资源了。任何国家的发展都有一个资本的原始积累。西方列强是怎么实现资本的原始积累的呢?靠着他们坚船利炮去掠夺,西方列强才完成了其资本的原始积累。中国由于一系列问题错过了时机。于是,我们不得不用另外一种方式来完成资本的原始积累。我们的无奈选择就是掠夺自己。我们依靠对于人的劳动力的发挥完成了资本的原始积累。特别是建国后的一段时间,我国对于人力资源的掠夺是我们资本原始积累不可分割的决定性组成部分。只有这样,国家才有发展强大的机会。可是,在我们完成了资本的原始积累之后,我们继续大范围地掠夺国人显然就说不过去了。我们必须把我们的目标指向国外。国家的发展竞争本来就是这样,没有多少道义可讲。仁慈是没有用的,我们不去掠夺自然有人去掠夺,掠夺了别人还会来掠夺我们。仁慈的背后是对自己的残忍。我们有什么理由要对自己残忍呢?
  
   在竞争中求生存,在竞争中求发展。我们想要生存和发展就必须竞争。当然,竞争是必须基于一定的实力条件下。经过了长时间的韬光养晦,我们国家已经初步获得了和别的国家进行竞争的能力。因此,我们也有必要去较量一下了。任何事物总是在曲折中前进。我们不要害怕碰撞,竞争是一个想要强大的国家所不可避免的一课。防守反击的重点虽然是防守,可是制胜之道却又是反击了。总是防守那就是没有进取精神。中国人不能安于现状。要知道,日本人可是随时等待着机会消灭我们。进攻本身就是最好的防御,单纯的防御除了失败就没有别的路可走了。防守的意义是什么?是等待力量对比的转化。当力量对比有利的时候就要主动。今天,我们已经拥有了主动的资本。我们也有了主动的内在要求。我们对于全球能源的需求就凸显了我们国家的对于拥抱世界的渴望。从非洲的苏丹到南美洲的委内瑞拉,从波斯湾到里海,从尤科斯到加州联合石油公司,我们的手伸向了世界各地。以实力逻辑决定命运的时候也差不多快到了。机遇期同时也是挑战期,这本身就意味着较量。竞争中胜利那就是抓住了机遇,失败就成了挑战中落马。历史上哪个国家强大了不想称霸?称霸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是一种状态而非一种思维。实力强了就是霸权。西方从来也没有相信过中国永远不称霸的说辞。中国崛起了,他们照样打压。西方的实力观很现实,在大多数情况下也很实用。我们自然要正视。
  
   失去两百年的第一位置——今天,我们要再次实践理想。中国人的理想是什么,我们可以坚定的说是成为世界第一。如果外国人要说我们威胁他了,那就告诉他,我就是要威胁你。威胁是客观的,我们怎么说也无法改变。那么何必浪费过多的精力在这些说辞上。集中精力,干好该干的事情。把握好国家的未来外向型发展战略才是最重要的。虽然我们现在还不是世界第一,可是我们要对自己有信心。没有信心就什么也别说了。或许第一离我们还有一定的距离,但那更激励我们加倍努力。
  
   以前韬光养晦是为了发展,今天的四面出击也是为了发展。国家的政策终究是以实力发展为核心的。我们四面出击是因为我们有了实力基础,是为了更好地适应新的实力基础下的发展战略。今天的四面出击既是对于昨天的肯定,也是对于今天的把握,更是对于明天的憧憬,他代表了我们抓住机会的渴望,他代表了中国人面对世界的决心与力量,他更代表了我们对复兴的期待。
  
   600年前,郑和错过了机会;600年后,我们看到了希望。作者: 四代重歼
  <转自环球军事纵横http://www.globbs.com/bbs/plus_adv_get.asp?get=484>
  
   韬光养晦——中国已经奉行了几十年的政策。政策总是人定的,人是在特定的情况下确定政策,因而随着外部环境和内在因素的变化,国家政策也是需要调整的。韬光养晦这个政策在其指引中国走过的那些日子里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中国在一个相对良好的国际环境中努力发展经济实力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果。可是,今天这个政策正在失去其存在的特定历史条件。中国需要行动起来了。
  
   虽然国家现在仍然在提韬光养晦的政策。可是今天的韬光养晦早已经仅仅是一种说法了。国家实力的发展从内在上要求国家放弃内敛。继续把实力空间设置过多的限制就会制约我国的实力发展甚至可能导致整个国家实力体系的结构性损伤。防人之口甚于防川,而主观上试图限制自己的实力空间无异于自杀。因此,只能把实力疏导出去。以前之所以坚持韬光养晦是因为我们的实力层面没有强大到能够支撑我国走出去的战略。与其无谓消耗自身实力还不如走自己的发展道路。【转自环球纵横 http://www.globbs.com】
  
   刚刚经历了文化大革命的中国是一种什么样的状态。整个国家机器的运转失衡。国家经济体系已经基本上瘫痪了。作为第一生产力的科技研发在很多方面出现了缺失。整个国家处于早大、大打、打核战争的备战状态多年,整个国民经济几乎军事化。农业和轻工业相对于重工业严重比例失调,工业体系架构十分脆弱。至于说对外贸易,简直只能用微乎其微来形容。军队虽然处于备战状态,可是却面临着两头粗中间短的现状。国家的外部环境同样也不能让人乐观。苏联在我国北方所施加的巨大压力让我们的国家有点喘不过气来的感觉。而美国等西方国家和我国所存在的巨大意识形态的差异也客观上存在。台湾问题对我们的牵制更是限制了中国本来不多的硬实力的发挥。因此,在那样的情况下,我们选择了韬光养晦。
  
   可是今天,境况完全不一样了。我们的国家所面临的内外环境已经有了极大的变化。客观因素的变化必然要求我们主观上也采取变化。今天的中国已经是一个经过了二十多年稳步发展的世界大国。其综合国力在整个世界范围内也位居于前列。日益繁荣的经济成为了中国发展的最好写照。以前失调的产业结构已经得到了有效的调整。对外贸易方面,我们的国家已经站在了三甲之列。要知道,我们的对外依存度远远没有想象的那么高。一个很简单的常识就是,我们才开放了不到三十年,难道开放的程度都已经比西方国家高很多了吗?否则,我们的经济对外依存度就不应该有那么高。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我国的外贸进出口达到了世界第三才说明了我国外贸在未来的发展空间。而作为国家力量延伸的必要手段的军事力量,我国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而我国科技实力的发展更是有目共睹,“神舟五号”的成功升空向世界宣示了中国进军太空的抱负。因此,到了放弃那种原始意义的韬光养晦政策的时候了。
  
   国家对于扩张的欲望来自于对于资源的欲望。古代和近代的战争,掠夺资源的手段往往是领土的获得。而到了现代,对于资源的获得就显得间接了一些。经济控制、政治笼络、军事威胁都成为了可行的手段。可是不论手段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争夺的实质还是资源。特别是现代工业化社会对于资源的需求急剧上升了。信息化社会实际上并不是一种完全独立的社会模式,其基础仍然是建立在工业化之上。所谓的信息化更大程度上仍然可以看成是对于工业生产效率及可持续化发展的辅助力量。信息化本身是一种软件的变化,其载体仍然是工业化时代的硬件。因此,在可预见的未来,对于资源的持续争夺仍然是各个大国运作的重点。
  
   中国虽然有着960万平方公里的陆地国土和300余万平方公里的海洋国土,可是这对于13亿人口来说太少太少。更为值得注意的是,仅仅这么些国土,却还有着莫大的争议。特别是在海洋方向上,由于我们国家的长期积弱,导致300万平方公里的海洋国土却有150万平方公里存在着争议。这是一个什么概念?相当于你家有10间屋子,却有5间与别人有产权纠纷。这会牵制掉你多少的精力?对于属于我们自己的国土,不论是陆地还是海洋,我们都要寸土必争。一个大陆民族在陆地生存空间有限的情况下就更不应该再犯自己以前曾经犯过的错误。仅仅从物以稀为贵的角度上来看,我们也应该对于我国的海洋国土有足够的重视。而现在,台湾问题的最终解决肯定是与我国海洋战略密不可分的。海洋不是陆地,我们如果说在陆地上还可以韬光养晦的话,那么在海洋上我们就绝对没有韬光养晦的资本。我们面的的对手可不简单。世界第一和第二的经济强国,世界上仅存的唯一超级大国,世界上军费支出第一和第二的两个国家,世界上军事实力和海军实力位居第一的国家......
  
   为了生存,我们必须要行动。我们继续韬光养晦除了衰弱就没有别的可能了。因为现在我们的实力空间的确太小了。我们必须要去争取我们所需要的实力空间了。为什么德国作为中西欧最强的的国家要发动两次世界大战?不仅仅是因为民族文化这么简单吧。更多是因为现实问题导致德国人发动了两次大战。就像希特勒说的那样,德意志要用他的剑去为他的犁争取土地。相对于德国的实力来说,他当时的生存空间实在是太小了。如果不拓宽自身的生存空间,实力就失去了进一步增长的空间。国家崛起的机会多少年才有一次,限制了自身的发展就意味着放弃了领先世界的机会。没有一个国家在这样的问题上会轻言放弃。
  
   而我们行动的第一步就体现在了日本身上。我们的外交在变得强硬。为了生存空间,什么事情都可以做。外交本来就是为国家大战略服务的。政治说白了就是利益的运作。中国和日本的外交冷淡了多长时间了可能已经没有多少人记得了。我也一样。我只有一个感觉,那就是很长很长了。大家有发现中国和日本的关系冷淡对我们带来了决定性影响了吗?在我看来,负面的影响是没有多少的。更多地是给我们带来了新的生存空间。毕竟,我们要现实一些,首先把本该属于自己的生存空间拿到手才是我们要做的事情。钓鱼岛问题和东海问题的解决是必然的。我们在这个问题上退缩是没有用的。日本人试图想要霸占我国领土的决心不是我们用诚意能打动的。中日问题中,战场上无法取法取得的东西我们也就不要太想从谈判桌上去取得。中国和日本现在在一系列问题上都现实了。中国和日本的对抗也日益明显了。我们当然是不可能在日本伤害我国人民的感情的问题上退让的,有退让余地的是日本。可是,即使是在全国很大一部分民众呼吁改善中日关系的时候,日本首相小泉仍然没有任何改善中日关系的主观意图。他似乎很希望中国和日本进行完全的实力对抗。在他的眼里,日本是强大的,可以在实力的较量中压垮中国。正因为如此,我们更不能有任何的退缩之意,甚至不能主动表示善意。中国为什么要和日本搞好外交关系?总是不愿意承认历史的国家又有什么资格和我们站在对等的地位上。老是喜欢表现他们日本人比我们中国人素质高多少。可是,不承认历史是一个民族认识的根本问题,而别的方面不过是一些细节问题。这就好比战略和战术的关系。就这,日本人也好意思说他们素质高。至少我们中国人对于我们曾经在历史上落在了日本的后面还是承认的吧。可是日本人今天也不愿意承认中国崛起的这个客观事实。因此,所谓的日本人素质高于中国的言论也可以休矣。顶多说不同民族有不同的特点,各自都存在一些缺陷而已。既然日本人并不比我们优秀,我们又为什么要一再迁就他呢?你去你的靖国神社,那就不要找我们中国人谈。我们的吴仪副总理已经用行动扇了小泉一个耳光了。那个耳光在告诉日本人,中国不可欺,中国不可辱。我们国家现在显然也没有主动与日本改善外交关系的欲望。中日的民族历史积怨加上现实矛盾,对抗一下对中国并不是坏事。实力说话就实力说话,看看日本人有多少斤两。我们虽不说要用我们剑去征服日本,但如果说用我们的剑来捍卫自己利益,收复我们国家的固有领土却大为必要。
  【转自环球纵横 http://www.globbs.com】
   现在已经不是那个中国积弱的时代了。台湾问题也必须在较短的时间内解决。作为中国人,我们最大心愿莫过于看到中华民族的完全统一。国家的长期分裂是每个中国人心中的痛。二十一世纪到来了,有人说这个世纪是中国世纪。那么,我们如果不能拿出一个完整的中国版图,我们又何以面对那以两个神圣字眼命名的世纪呢?新世纪的钟声敲响了五年了,台湾的政治形势已经是一发而不可收拾了。台独实力的日益猖獗让我们投入了太多的精力。台湾问题本身就是我们的内政。今天的中国有了足够的实力。我们有信心也有能力解决掉台湾问题并打败任何干涉势力。因此,我们的行动在实力的背景下就要更坚决。台湾不论统独势力,其终究还是知道,祖国大陆有完全摧毁台湾的力量。既然大家都心知肚明,那么我们的态度就应该更强硬一些。台湾手上并没有多少可以打的牌,我们是有优势的。有时候有些人就是那个破性格,你给他甜头不要,老是敬酒不吃吃罚酒。那么,他喜欢,我们就对他的胃口吧。看看我们这段时间运作的结果,各个政党的表态,台湾政治风向的微妙转变,以及陈水扁的言行的细微变化,一切的一切都说明我们的行动在起着作用。
  
   走出去是我国坚定不移的战略,我也不知道走出去作为一条战略指导方针是什么时候确定的。我想,走出去其本身的含义就是放弃了以前原始意义上的韬光养晦了。走出去是把我们的利益放在更遥远的地方。有利益就有相应的保护措施,使得利益不被别人轻易地剥夺。我们的国家现在在走出去方面还是做得不错的,巨大的贸易额就可以从一定程度上说明问题了。特别是我国现在巨大的物资消耗,如果都仅仅从自身国土资源上开发不仅仅从技术上行不通,更是战略上所不允许的。利益所至,兵锋所指。世界还没有发展到铸剑为犁的时候,我们仍然需要保持长剑在手。时代对于我们要求就是要开拓实力发展的空间了。的确,开拓实力发展的空间不一定是以军事手段,可以有很多种选择。可是,保持发展空间的有效手段就只有一个了,那就是强大的军事力量。没有军事力量怎么可能保持既得利益。军事和经济的发展关系就是这样。军事保卫经济,经济支撑军事。军事力量保卫了既得的生存空间,从生存空间里获得的新的利益又成为了加强军事力量的资源了。任何国家的发展都有一个资本的原始积累。西方列强是怎么实现资本的原始积累的呢?靠着他们坚船利炮去掠夺,西方列强才完成了其资本的原始积累。中国由于一系列问题错过了时机。于是,我们不得不用另外一种方式来完成资本的原始积累。我们的无奈选择就是掠夺自己。我们依靠对于人的劳动力的发挥完成了资本的原始积累。特别是建国后的一段时间,我国对于人力资源的掠夺是我们资本原始积累不可分割的决定性组成部分。只有这样,国家才有发展强大的机会。可是,在我们完成了资本的原始积累之后,我们继续大范围地掠夺国人显然就说不过去了。我们必须把我们的目标指向国外。国家的发展竞争本来就是这样,没有多少道义可讲。仁慈是没有用的,我们不去掠夺自然有人去掠夺,掠夺了别人还会来掠夺我们。仁慈的背后是对自己的残忍。我们有什么理由要对自己残忍呢?
  
   在竞争中求生存,在竞争中求发展。我们想要生存和发展就必须竞争。当然,竞争是必须基于一定的实力条件下。经过了长时间的韬光养晦,我们国家已经初步获得了和别的国家进行竞争的能力。因此,我们也有必要去较量一下了。任何事物总是在曲折中前进。我们不要害怕碰撞,竞争是一个想要强大的国家所不可避免的一课。防守反击的重点虽然是防守,可是制胜之道却又是反击了。总是防守那就是没有进取精神。中国人不能安于现状。要知道,日本人可是随时等待着机会消灭我们。进攻本身就是最好的防御,单纯的防御除了失败就没有别的路可走了。防守的意义是什么?是等待力量对比的转化。当力量对比有利的时候就要主动。今天,我们已经拥有了主动的资本。我们也有了主动的内在要求。我们对于全球能源的需求就凸显了我们国家的对于拥抱世界的渴望。从非洲的苏丹到南美洲的委内瑞拉,从波斯湾到里海,从尤科斯到加州联合石油公司,我们的手伸向了世界各地。以实力逻辑决定命运的时候也差不多快到了。机遇期同时也是挑战期,这本身就意味着较量。竞争中胜利那就是抓住了机遇,失败就成了挑战中落马。历史上哪个国家强大了不想称霸?称霸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是一种状态而非一种思维。实力强了就是霸权。西方从来也没有相信过中国永远不称霸的说辞。中国崛起了,他们照样打压。西方的实力观很现实,在大多数情况下也很实用。我们自然要正视。
  
   失去两百年的第一位置——今天,我们要再次实践理想。中国人的理想是什么,我们可以坚定的说是成为世界第一。如果外国人要说我们威胁他了,那就告诉他,我就是要威胁你。威胁是客观的,我们怎么说也无法改变。那么何必浪费过多的精力在这些说辞上。集中精力,干好该干的事情。把握好国家的未来外向型发展战略才是最重要的。虽然我们现在还不是世界第一,可是我们要对自己有信心。没有信心就什么也别说了。或许第一离我们还有一定的距离,但那更激励我们加倍努力。
  
   以前韬光养晦是为了发展,今天的四面出击也是为了发展。国家的政策终究是以实力发展为核心的。我们四面出击是因为我们有了实力基础,是为了更好地适应新的实力基础下的发展战略。今天的四面出击既是对于昨天的肯定,也是对于今天的把握,更是对于明天的憧憬,他代表了我们抓住机会的渴望,他代表了中国人面对世界的决心与力量,他更代表了我们对复兴的期待。
  
   600年前,郑和错过了机会;600年后,我们看到了希望。
雄文当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