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牌大学博士受打击沦为乞丐 自称看破红尘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19:06:38
据金陵晚报报道,曾是南京一所名牌大学热能博士的陈某因为工作生活屡受打击,最终失去了工作的兴趣沦为乞丐,谈到自己的经历,他自称已经看破红尘。
乞讨前先要洗澡的博士乞丐
目击者介绍说,这名乞丐“书卷气很浓,像个做学问的。”据说,这名乞丐在附近乞讨已有两个月,一般坐在佳仕鞋业旁的路边,他只在周末晚上才出现,“周六、周日下午4点半来,一般要到晚上11点才离开。与一般乞丐不一样的是,他面前总是铺一张白纸,上面放一张博士证书。”
6月26日(星期天)晚,记者在丹凤街交通银行台阶下的路边上,见到了博士乞丐陈某。
他穿着一件短袖衬衫,头发梳得很整齐。他的面前放着一张白纸,纸上放着一只干干净净的不锈钢小碗。小碗里有几枚一角硬币,小碗旁的白纸上也整齐放着两排一角硬币。但却没有大家讲的那张博士证书。
记者丢了一些零钱在他碗里,和他闲聊起来。他很善谈,称自己在地上摆的两排硬币,代表一些数字,是根据《易经》摆放的。随后他向记者侃侃而谈,从《易经》谈到《春秋》。
他说,乞讨对他来说是一件很轻松的事,没有什么好难为情的,“我不在意别人怎么想,怎么看,也不想为生活所累,我只想过一种最简单的生活。”他还解释,自己出来乞讨前都要沐浴,免得身上汗味熏了给他钱的路人。
曾经有过的辉煌
为了进一步了解情况,第二天,记者来到当年陈某读博时的大学。据介绍,当年他的导师今年73岁,已退休在家。
1986年,这位博导老师所在的大学批了第一个热能博士点,他是该校第一位热能博导。他回忆说,那一届,他们学校只招了两个热能博士,陈某是其中之一。另一博士后来与美国合作培养出国了。在他眼里,陈某很聪明,理论基础很好,动手能力也很强,这样的学生在当年是不多的。他和学校对陈某都很器重。
1987年,正好有一个国家科研任务,是国家863计划能源领域燃煤磁流体发电项目。这个项目由三家科研单位合作,花了三年多才完成。那时候,整个国家还处在人才青黄不接的时期,博士是很少的,参与这个项目的博士只有少数几个。他经常带着大家去北京做实验,身为博士研究生的陈某是其中主要技术骨干之一。
1990年,陈某顺利拿到博士学位,并留校工作。学校为他分了房子,还把他的爱人调到学校工作。1994年,他和爱人双双辞职,准备出国到澳大利亚发展,但签证却迟迟没有办下来。
出国不成深受打击
据了解,陈某对去澳大利亚发展是抱有很大期望的,他很想到国外一展身手。但是,出国的问题卡在签证上后,这对他打击不小。
陈某现已离婚,但他的前妻说起以前的事,大有“恨铁不成钢”之感。当时,陈某夫妇双双辞职时,他们的孩子刚出生不久。出国不成,又没能回到学校,他们的生活产生了一些困难。陈某想自己做一点事,自己搞了一个小产品,在外面开了个小公司。但由于他不谙市场深浅,又不善于处理人际关系,公司很快就没落下来。家里的开销主要靠陈妻在外打工维持。
公司停办后,陈某也曾四处找工作,但一直不是很顺,碰了不少钉子。在陈的前妻眼里,他常常好不容易找到一份工作,却只做了几个月就因各种原因甩手不干。
他曾在省里一家单位找到一份工作,工作也很认真,但因待遇与自己期望相差太远,又离开了。陈某的遭遇让他当年的导师也很着急。1998年,这位博导帮陈某介绍到广州一家能源所工作,月收入3000元左右。
博导老师觉得,当年这样的收入应该是很不错的。但陈某在那里却感觉并不如意,陈的前妻说,在那里,前夫觉得与他条件相当的人每月收入是5000元,而他却拿不到那么多。他向领导提出应加工资,单位给他加了一些,但与别人还是相差很远。前夫心里肯定有想法,但他都摆在心里,从不与人说。那时候他经常给她打电话,说自己非常想家,想回来。后来他就从广州回到了南京。
从此,陈某就一直呆在家里,他不想出去找工作,也不愿意工作,只想过所谓简单的生活。
不肯工作,夫妻分道扬镳
陈某不肯出去工作,最着急的是他的妻子。这十年里,妻子一边带孩子,一边打工挣钱维持家用,同时还忙着读研、读博,太累了。而陈某在找工作不断遇挫后,却总是喜欢呆在家里,不肯再去找工作。她从前在家里是不管钱的,家里的钱都在陈某手上。陈某在家没事干就去炒股,家里的钱全投到了股市上,结果都被套牢了。这些都让她非常着急。她和陈某谈过很多次,希望他去工作,但劝不动。每次一谈到这个问题,陈某就和她吵。
她说,一个男人,一个博士不出去工作,这个家怎么办啊。她做梦都希望他能出去好好工作。但他却渐渐变了,没有事时就在家里读《易经》,谈起话来玄乎玄乎的。她渐渐受不了陈的举动了。
但陈某却依然我行我素,除了看书,他空闲时就一个人出去爬爬紫金山,或逛逛玄武湖,看上去逍遥自在。对于家里有米没米,他一点不关心,只要到顿有饭给他吃就行。天热了,他就呆在家里,把空调打得足足的,让自己舒舒服服的。她实在忍受不了,2001年带着孩子搬出去,眼不见心不烦。2004年,他们离了婚。
在陈某呆在家里无所事事时,徐老也曾多次与他交谈。他却回答说自己把红尘看透了,觉得生活太累,做一些违背自己心愿的事,不值得。老先生觉得,虽然他并不反对那种脱离红尘的思想,但觉得这样的话出自一个年轻的博士之口,让他感到有些难过。
生活所迫,博士街边乞讨
谈起为什么要来此乞讨,陈某承认是迫于生活无奈。去年离婚后,他确实自由了,不再有人约束他,他重复着简单而特别的生活。每天简单地吃点东西,没事的时候在家研读《易经》等书,再没事时,他就到处走走。他觉得那样的生活是他所向往的,简单又没有约束。
但没有工作,没有收入来源是不行的。前妻刚与他分居时,把家里所有的钱物,包括被套牢的股票都留给了他,这些年来,陈某就以此度日。每日只出不进,钱越花越少,他的日子渐渐困窘。他戒了烟,茶也不喝了,人也瘦了下来。今年三四月份,有人看到他在天桥那儿摆摊卖书。当时他前妻知道这件事后还感觉很欣慰,这样也好,至少他走出来做点事了。然而,家里的藏书也是有限的,五月份,他只得到街头乞讨了。
“不瞒你说,我没有钱吃饭了,才想到来乞讨的。”他一直强调,其实自己的生活很简单,自己对生活也没有什么要求,他只要每天买几个包子烧饼,或者煮点稀饭喝喝,填饱肚子就可以了。所以他只在周末来乞讨,“多的时候,一天也只能要到10多元钱。”他觉得,乞讨一些钱能简单维持他的日常生活就够了。
来源:中新网据金陵晚报报道,曾是南京一所名牌大学热能博士的陈某因为工作生活屡受打击,最终失去了工作的兴趣沦为乞丐,谈到自己的经历,他自称已经看破红尘。
乞讨前先要洗澡的博士乞丐
目击者介绍说,这名乞丐“书卷气很浓,像个做学问的。”据说,这名乞丐在附近乞讨已有两个月,一般坐在佳仕鞋业旁的路边,他只在周末晚上才出现,“周六、周日下午4点半来,一般要到晚上11点才离开。与一般乞丐不一样的是,他面前总是铺一张白纸,上面放一张博士证书。”
6月26日(星期天)晚,记者在丹凤街交通银行台阶下的路边上,见到了博士乞丐陈某。
他穿着一件短袖衬衫,头发梳得很整齐。他的面前放着一张白纸,纸上放着一只干干净净的不锈钢小碗。小碗里有几枚一角硬币,小碗旁的白纸上也整齐放着两排一角硬币。但却没有大家讲的那张博士证书。
记者丢了一些零钱在他碗里,和他闲聊起来。他很善谈,称自己在地上摆的两排硬币,代表一些数字,是根据《易经》摆放的。随后他向记者侃侃而谈,从《易经》谈到《春秋》。
他说,乞讨对他来说是一件很轻松的事,没有什么好难为情的,“我不在意别人怎么想,怎么看,也不想为生活所累,我只想过一种最简单的生活。”他还解释,自己出来乞讨前都要沐浴,免得身上汗味熏了给他钱的路人。
曾经有过的辉煌
为了进一步了解情况,第二天,记者来到当年陈某读博时的大学。据介绍,当年他的导师今年73岁,已退休在家。
1986年,这位博导老师所在的大学批了第一个热能博士点,他是该校第一位热能博导。他回忆说,那一届,他们学校只招了两个热能博士,陈某是其中之一。另一博士后来与美国合作培养出国了。在他眼里,陈某很聪明,理论基础很好,动手能力也很强,这样的学生在当年是不多的。他和学校对陈某都很器重。
1987年,正好有一个国家科研任务,是国家863计划能源领域燃煤磁流体发电项目。这个项目由三家科研单位合作,花了三年多才完成。那时候,整个国家还处在人才青黄不接的时期,博士是很少的,参与这个项目的博士只有少数几个。他经常带着大家去北京做实验,身为博士研究生的陈某是其中主要技术骨干之一。
1990年,陈某顺利拿到博士学位,并留校工作。学校为他分了房子,还把他的爱人调到学校工作。1994年,他和爱人双双辞职,准备出国到澳大利亚发展,但签证却迟迟没有办下来。
出国不成深受打击
据了解,陈某对去澳大利亚发展是抱有很大期望的,他很想到国外一展身手。但是,出国的问题卡在签证上后,这对他打击不小。
陈某现已离婚,但他的前妻说起以前的事,大有“恨铁不成钢”之感。当时,陈某夫妇双双辞职时,他们的孩子刚出生不久。出国不成,又没能回到学校,他们的生活产生了一些困难。陈某想自己做一点事,自己搞了一个小产品,在外面开了个小公司。但由于他不谙市场深浅,又不善于处理人际关系,公司很快就没落下来。家里的开销主要靠陈妻在外打工维持。
公司停办后,陈某也曾四处找工作,但一直不是很顺,碰了不少钉子。在陈的前妻眼里,他常常好不容易找到一份工作,却只做了几个月就因各种原因甩手不干。
他曾在省里一家单位找到一份工作,工作也很认真,但因待遇与自己期望相差太远,又离开了。陈某的遭遇让他当年的导师也很着急。1998年,这位博导帮陈某介绍到广州一家能源所工作,月收入3000元左右。
博导老师觉得,当年这样的收入应该是很不错的。但陈某在那里却感觉并不如意,陈的前妻说,在那里,前夫觉得与他条件相当的人每月收入是5000元,而他却拿不到那么多。他向领导提出应加工资,单位给他加了一些,但与别人还是相差很远。前夫心里肯定有想法,但他都摆在心里,从不与人说。那时候他经常给她打电话,说自己非常想家,想回来。后来他就从广州回到了南京。
从此,陈某就一直呆在家里,他不想出去找工作,也不愿意工作,只想过所谓简单的生活。
不肯工作,夫妻分道扬镳
陈某不肯出去工作,最着急的是他的妻子。这十年里,妻子一边带孩子,一边打工挣钱维持家用,同时还忙着读研、读博,太累了。而陈某在找工作不断遇挫后,却总是喜欢呆在家里,不肯再去找工作。她从前在家里是不管钱的,家里的钱都在陈某手上。陈某在家没事干就去炒股,家里的钱全投到了股市上,结果都被套牢了。这些都让她非常着急。她和陈某谈过很多次,希望他去工作,但劝不动。每次一谈到这个问题,陈某就和她吵。
她说,一个男人,一个博士不出去工作,这个家怎么办啊。她做梦都希望他能出去好好工作。但他却渐渐变了,没有事时就在家里读《易经》,谈起话来玄乎玄乎的。她渐渐受不了陈的举动了。
但陈某却依然我行我素,除了看书,他空闲时就一个人出去爬爬紫金山,或逛逛玄武湖,看上去逍遥自在。对于家里有米没米,他一点不关心,只要到顿有饭给他吃就行。天热了,他就呆在家里,把空调打得足足的,让自己舒舒服服的。她实在忍受不了,2001年带着孩子搬出去,眼不见心不烦。2004年,他们离了婚。
在陈某呆在家里无所事事时,徐老也曾多次与他交谈。他却回答说自己把红尘看透了,觉得生活太累,做一些违背自己心愿的事,不值得。老先生觉得,虽然他并不反对那种脱离红尘的思想,但觉得这样的话出自一个年轻的博士之口,让他感到有些难过。
生活所迫,博士街边乞讨
谈起为什么要来此乞讨,陈某承认是迫于生活无奈。去年离婚后,他确实自由了,不再有人约束他,他重复着简单而特别的生活。每天简单地吃点东西,没事的时候在家研读《易经》等书,再没事时,他就到处走走。他觉得那样的生活是他所向往的,简单又没有约束。
但没有工作,没有收入来源是不行的。前妻刚与他分居时,把家里所有的钱物,包括被套牢的股票都留给了他,这些年来,陈某就以此度日。每日只出不进,钱越花越少,他的日子渐渐困窘。他戒了烟,茶也不喝了,人也瘦了下来。今年三四月份,有人看到他在天桥那儿摆摊卖书。当时他前妻知道这件事后还感觉很欣慰,这样也好,至少他走出来做点事了。然而,家里的藏书也是有限的,五月份,他只得到街头乞讨了。
“不瞒你说,我没有钱吃饭了,才想到来乞讨的。”他一直强调,其实自己的生活很简单,自己对生活也没有什么要求,他只要每天买几个包子烧饼,或者煮点稀饭喝喝,填饱肚子就可以了。所以他只在周末来乞讨,“多的时候,一天也只能要到10多元钱。”他觉得,乞讨一些钱能简单维持他的日常生活就够了。
来源:中新网
个人承受的打击看来很严重
偶像!!!
太酷了
为何呢为什么呢,这个世道?
看破红尘!!哈哈哈哈!!!
唉.......
切!……
鄙视!!!
鄙视一个……
还是去当和尚比较好
不如皈依佛门
当和尚不错
濒临心灵崩溃的边缘啊~可悲的社会可悲的人
看来这位GG只有遇到一位JJ才可以从新站起来咯
这人就是一窝囊废
即时遭受打击,人生活的原始欲望还有的吧?有一个博士文凭还怕糊不了口?
到这份上真是窝囊,也不知道这博士是怎么读出来的。
以前有个报道北大毕业生卖猪肉还致富了
哀莫大于心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