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拥有多少社会支持系统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22:26:19
http://www.nlp.cn/2010-01-17/59347.html

首页   >   心理个案  >    内容

你拥有多少社会支持系统

作者:杨眉|文章出处:网络|更新时间:2010-01-17

  据心理学家研究,一个人能否从重创中恢复,40%取决于他是否有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有些人拥有庞大的社会关系网络,却不一定有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他们在陷入困境的同时,也会迅速陷入孤立无援的状态。

  支撑我的根须和枝干

  有时候,我会冒出一些可怕的念头,比如,我是不是属于比较“孤苦伶仃”的那一类人?长这么大,称得上“知己”的人我有几个?至于传说中的“生死至交”,我有吗?如果这一刻我出了什么生死攸关的大事,谁在我身边?

  这些怪想法,其实跟好友说过。我说,你看,我做人多失败呀!论外表,算不上“歪瓜裂枣”;论教育,好歹名校毕业;论人品,热爱生活懂礼貌明事理;论见识,行过万里路,在职场中和各色人等打过交道。怎么也算是个大好青年吧!可怎么在一堆熟人中扒拉来扒拉去,贴心窝的“哥们儿”就没几个呢?我怎么就不能像某某那样,总有那么多“电话粥”“煲”个没完,或一遇到不开心的事,总有人心甘情愿当听众,陪着掉眼泪呢?

  不过,连珠炮似的说完这堆气话,我突然好像意识到了什么,其实我就是在寻找一种安全感。活在这个世上,我需要有支持我“屹立不倒”的“枝干”或者是“根须”。

  细数起来,我拥有的“枝干”或“根须”似乎有以下这些:

  朋友。时下,“朋友”这样的称谓在很多时候基本可以理解为“一个认识的人”。这样的朋友我有很多,遍布天南海北。实际上,这类朋友更多地只是一种意念上的存在。如果这一刻我家下水道堵了,他们不会是飞奔而来的那个人。确切地说,他们不能算我的支持系统的一个构成。但我还是乐意认为,这些朋友是我生活的一部分乐趣。他们让我意识到,在大千世界里有一些彼此相识的人,而这种感觉,使茫茫世界变得小了一点,安全了一点。

  比较近的朋友,有同性和异性。

  同性好友,最初靠彼此交换点情感小秘密而越走越近,然后,就是女人间不能免俗的家长里短。进而慢慢地,跟一些女友会说到对工作和前途的困惑,或交换些“什么时候要孩子”之类的话题。有些女友富于同情心,更具有理解力,她们的存在,满足了我们互相倾诉的需求。当然,也有一种关系很铁的女友是:尽管看起来两个人走动挺勤,却不过问对方的内心世界,彼此间的关系,更像是冬日里暂时相互依偎取暖的小动物。

  另外一种温暖来自于一些异性朋友,我是说彼此都当哥们儿的那种,既可众人啸聚也可单独相对。我们常常满怀豪情地畅想再度游历西藏新疆,甚至周游世界,也会不可救药地探讨“事业、前途”,这种友情,我只能形容为“君子之交淡如水”,它不浪漫,但让我感到宽慰。在共同的追忆和筹划中,我们像一个个小孩子,让我暂时忘却现实的诸多烦恼。

  另一个重要支持系统,好像该说到“家人”。有很多人,父母兄弟姐妹就是他们的靠山。父母家是他们最温暖舒服的窝,有事没事总往父母家跑。物质上,这些人的父母甚至反过来给已经三四十岁的儿女贴钱;情感上,这些人能在父母甚至是亲戚那儿宣泄不良情绪。

  但我不是。我父母兄弟姐妹齐全,但不知为什么,我遇到任何头痛的事,总是想不起他们来。我们天各一方,但我知道,这种疏远并非地理因素所致。他们善良聪明且个性鲜明,虽然彼此牵挂,但我们分明已经习惯了不要靠得太近,就像一只只刺猬,太近了就要扎着对方了。这也就注定我从不会在父母跟前表露心迹,畅谈生活状态。我隐隐意识到这与家庭根深蒂固的交流方式有关,我难以改变。家庭支持,恰恰是我最不会轻易启动的那部分。

  事实上,目前我最坚固的支持系统是我的老公。在相识十多年的日子里,很多时候,我们更像两个孩子,斗嘴、吵闹、打架,但没多久又和好如初。我们有时会一起做各色假想,譬如“离婚了你怎么办”、“我如果有一天倒下了你怎么办”等等“很不吉利”的话题。而往往是,以嬉皮笑脸开始,以两人泪流满面告终。经过几年婚姻生活,面对不可预知的未来,我们实际上已“演化”成一个人,一个相互支撑的结构。如果说父母友人是给我营养的“根须”,那么支撑着我至今还站着没倒下的“枝干”,是我老公。

  不过,生活在这个世界,并非所有心灵煎熬都能对外倾诉,很多负面情绪只有自己化解,因此,自我也是一种资源。就像此刻,写这堆文字让我突然发现,这也是翻阅自己过去的一个过程,很艰难,需要极大勇气。就在此时,老公突然问我:晚上想吃什么?我给你做!我知道,他是看到了我泪眼婆娑,可他不问,他知道无法解释我的悲伤,但此时应当给予我支持。

  相互支持就是爱的循环力

  久居他乡,难得回一次家。那天,陪母亲上街买菜,正巧碰到了小学时的班主任。见到20年前的学生,班主任也很激动。问了我的情况之后,她很感慨,“真想不到,西西小时候并不突出,现在却是班上最有出息的……”

  有时候闲下来,回忆自己的人生,常常觉得自己是一条漏网之鱼。因为在小学、中学、本科阶段,表现都不是最拔尖的,最多算中上等,可是我读研、在知名单位工作、最近还考上了博士,一路跌跌撞撞,倒也有惊无险。我常常在思考,是什么给了我这样的力量?

  记得小学二年级的期末考试,数学考了82分。对于小学生来讲,这简直糟糕透顶。我拿着成绩报告单,垂头丧气,做好被责打的准备。不料,爸爸看了成绩单后,很和蔼地对我说:“要保持住哟,保持到高中毕业,就一定能考上好学校。”

  事实并没像爸爸预言的那样,我没能将分数保持住,虽然上了大学,却不是什么名牌。上大学前,我对大学生活的构想很简单:潇洒地玩一玩,谈一场轰轰烈烈的恋爱。的确,如我所愿,玩也玩了,恋爱也谈了,可学业却没什么进步,闲书越看越迷茫,却不知道今后要干些什么。偶然一次,英语考了个全班最高分,让我对学习突然萌发了一阵兴趣。同桌好友是个刻苦的女孩,我时时看到榜样的力量,也起了见贤思齐之心,学会了一点刻苦、自控和毅力。男友说,一起考研吧,我就点了头。那段日子,真是大学里最充实的时光,每天按时按点上图书馆,学习似乎在实践一个甜蜜的诺言,而你的恋人正在和你一起努力……那年,我们双双考到北京读研。硕士毕业后不久,男友变成了老公。家庭、事业一切顺理成章。

  我常常感到,自己很幸运,有疼爱自己的父母,有恩爱的老公,有很多关系密切的朋友,无论何时,他们都给予我最有力的支持。

  父母的爱,让我感受无私、宽容。他们总是为我取得的一点点成绩欢欣鼓舞。我常想,我读博士,他们会说,我们的女儿真有出息!可是如果我真的连大学也没考上,他们也会说,有个女儿可以陪在身边,真好!因为对他们而言,我是他们的最爱,这一点是最重要的。有时候觉得自己像一只越飞越高的笨鸟,是父母,给予我飞翔的空间与后备力量。

  而老公的爱,让我体会平等、互助。在陌生的城市组建家庭,我们相依为命。生活上互相照顾,工作上互相帮助,情感上相互支援。虽然也会吵架,但就事论事、适可而止,从不进行“人身攻击”。我们是夫妻,也是朋友。

  朋友的爱,让我轻松、愉快。我会跟A逛街、做头发,跟B谈学习、工作,跟C吐露心声,谈自己的苦恼……遇到不同的麻烦时,也总能寻求到朋友的帮助。老公跟我开玩笑:“我媳妇是福将,每遇麻烦,必有贵人相助!”我也对朋友说,我好幸运,总会有人帮我。她说,有人帮,确实是福气,可他们为什么会帮你,因为你也不错呀!

  我想,归根结底,父母与亲人给予的爱与信任,使我生长出接纳、信任他人的能力,愿意在自己困难的时候感恩地接受帮助,也愿意在别人需要的时候给予帮助。这一能力将爱变成了循环力,越聚越多,织成一张网络,我的自信,也在这温暖的包围下,破土发芽,勇敢绽放。

  【专家点评】

  你有多少支持系统 就有多少安全感

  首都经贸大学心理学教授 杨眉

  “社会支持系统”,这个词听起来很抽象,在讨论这个问题之前,让我们先来做两个小小的测验,问问自己:1.如果陷入困境,有多大把握能得到他人广泛、及时而又有效的帮助?2.这些“他人”都包括谁?请将其列出来。

  正是以上两点构成了个人所拥有的“社会支持系统”的核心,它具体可感。而且,我们有多少支持系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我们内心深处的安全感。

  所谓个人的“社会支持系统”,指的是个人在自己的社会关系网络中所能获得的、来自他人的物质和精神上的帮助和支援。一个完备的支持系统包括亲人、朋友、同学、同事、邻里、老师、上下级、合作伙伴等等,当然,还应当包括由陌生人组成的各种社会服务机构。每一种系统都承担着不同功能:亲人给我们物质和精神上的帮助,朋友较多承担着情感支持,而同事及合作伙伴则与我们进行业务交流。

  每个人都有局限性,没有一个人能独自解决所有的麻烦,没有谁是永远的“孤胆英雄”。我们会发现,生活中那些渴望持续发展的成功者,多半都在一直致力于广泛铺设“双赢”的社会网络。当然,我们是指积极意义的人际关系,彼此信任支持,有助于双方成长,而不是庸俗的关系网。

  对于陷入困境的人而言,社会支持犹如雪中送炭,带给我们持久的温暖、安全以及重振生活的信心、勇气和力量。那些与我们分享生活甘苦的人,给我们的生活增添了阳光。他们的存在,提升了我们的幸福感和成就感,使我们的人生变得完满。

  表面上看,每个人的社会关系网都差不多,无非是父母手足、同学同乡,但深入观察,每个人从中获得的支持却有很大的差异:有人在个人支持系统中与他人共享生活,充满幸福感,遇到困难时总能获得及时而又有力的帮助;而有些人则不然,他们虽然和别人一样也拥有客观存在的关系网络,却与其中的人相处得很糟糕,在陷入困境的同时,也迅速陷入孤立无援的状态。

  为什么拥有同样的社会关系网,可人们所得到的支持却有这么大的差异?这是因为,尽管社会支持系统是在现有的社会关系网络中产生的,但是有社会关系网并不一定就有社会支持系统,除“朋友”之外,我们每个人的社会关系网基本上是与生俱来的客观存在,社会支持系统则不然,是需要人去努力建立并维护的。否则,即使在“亲人”这种天生最为密切的血缘关系中,也有可能得不到支持,更有甚者,还有可能受到致命伤害。

  这些话绝不是夸张。如果深入观察你会发现,有些人遇到难处,即便麻烦朋友,也不向家人求助。因为,他从家人那里获得的多半是责备,甚至是奚落。而有的人,宁愿自己吞咽生活的苦果,也不愿向朋友倾诉。因为平时过度的防范和封闭,使他失去了有力的社会支持。

  关于后一点,实际上属于“过度防御”。也许现代社会的人际交往和以前不同了。人际关系相对松散,大家更乐于坚守独立空间,彼此更加尊重。然而,在我们还没学会建立新型人际关系之前,也在收获副产品:人际交往越来越表面化,我们注重礼仪,更加客气,而在别人遇到困难时无法提供切实有效的帮助。

  也许有人觉得,花费时间和精力去建立人际关系网络意义不大。然而,这种想法恰恰忽略了心灵的终极追求。不管一个人怎样看待人生目标,怎样看待成就,他最终需要的,还是获得精神上的满足和自我价值的认可。你发现了吗?有时候,一项项接踵而至的成功可能在某种程度上补偿了我们的需要,但更高的目标、更强的竞争对手仍令我们望而生畏。因此就会出现这样的情形,有的人看起来十分出色、非常幸运,但他内心深处仍然充满了愤懑、不平,对自己缺乏信心。

  与其用不断取得的成就来取代不安全感,不如先学习从良好的人际关系中获得温暖、爱、归属与安全感,因为这是我们内心深处最需要的慰藉。不管你遇到什么困难,你都将获得最有力的支持,还有什么比这种感觉更能充实我们的人生?

  怎样建立维护你的社会支持系统

  首先,要具备社会支持理念。人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需要彼此支持,共同发展,在必要的时候,也要懂得求助,这与依赖不是一回事。依赖指的是自己明明能做的事也让别人为自己做,而寻求支持指的是,处于竭尽所能也难以应付的局面时寻求他人帮助。同时,我们也必须意识到,社会支持具有双重功能,我们的困难需要社会支持分担,我们的快乐也需要社会支持的分享。

  其次,我们要了解:人有助人的需要。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助人会使助人者也感到快乐。不仅如此,由于人们的这种普遍需要,因而适时适度向人求助,还会提升人们的亲密程度。有的人由于缺乏自信,往往把寻求支持看作是无能。其实不然,寻求支持也意味着向他人表示:今天我求助于你,是因为我有困难,同时,也因为我有信心在将来某个时刻同样有能力向你提供帮助。

  再者,要区分社会支持系统中不同关系所具有的不同功能。有时候人们求助失败,不是因为他没有社会支持系统,而是因为他不懂得区分不同关系之间的差异。例如,有人要求合作伙伴能像朋友一样理解自己,这显然是个不切实际的要求。

  第四,要了解天生的社会关系网络并不等于社会支持系统,社会支持系统需要平时细心的呵护。如果我们平时不懂得体贴、关心并帮助他人,不懂得与他人分享生活,那么,我们就很难构建获得社会支持系统。

  第五,对别人的支持,我们要有感恩的心,要懂得感激和回报。很多时候,一声“谢谢”、一句“要不是你帮我,我当时真不知怎么办好”这样简单的话,就会使助人者心里充满了快乐与成就感。而很多求助者不懂得说“谢谢”,是因为他们有一个很大的误区,认为都是熟人,我不说他也知道。而事实是,如果我们不说,别人就不知道,结果,助人者助人的快乐就有可能转变为不满和疏远。

  第六,尽管人离不开社会支持,但是在遇到困难时,我们还是要尽可能依靠自己,或者是社会服务机构,不要事事求助于个人。比如,搬家可以请搬家公司,用车可以用出租车,心理上有困扰可以打心理热线电话或去做心理咨询等等。尽量依靠社会服务机构不仅能有效解决自己的困难,而且也是对亲友的体谅。现代生活中,人人都很忙,你并不是别人所认识的唯一一个人,因此,要能不给别人添麻烦就不添。这样,在你遇到难以处理的大问题时,你就有可能从亲友、熟人等关系中获得最广泛而又有效的支持。当然,即使在这种时候,也要注意不可强人所难。

  最后,作为别人社会支持系统的一部分,你对无法胜任的求助也不要勉为其难,每个人的能力都有限,实在帮不上的事你就要及时、明确地告诉别人,以免耽误别人的事。最忌当时满口答应,结果却食言,那是最容易损害社会支持系统的行为。


7
上一篇:NLP俱乐部:如何将NLP理解层次应用于面试下一篇:成长影子下的人际疏离
编辑推荐:

‥9个另类赚钱小故事 ‥戀筡,给孩子一个好性格! ‥猀人,你因为什么而结婚? ‥告别了错的人,如何与对的人相逢? ‥舀啙让孩子由中等生变成尖子生 ‥欀个颠覆你思维的经典故事http://www.nlp.cn/2010-01-17/59347.html

首页   >   心理个案  >    内容

你拥有多少社会支持系统

作者:杨眉|文章出处:网络|更新时间:2010-01-17

  据心理学家研究,一个人能否从重创中恢复,40%取决于他是否有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有些人拥有庞大的社会关系网络,却不一定有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他们在陷入困境的同时,也会迅速陷入孤立无援的状态。

  支撑我的根须和枝干

  有时候,我会冒出一些可怕的念头,比如,我是不是属于比较“孤苦伶仃”的那一类人?长这么大,称得上“知己”的人我有几个?至于传说中的“生死至交”,我有吗?如果这一刻我出了什么生死攸关的大事,谁在我身边?

  这些怪想法,其实跟好友说过。我说,你看,我做人多失败呀!论外表,算不上“歪瓜裂枣”;论教育,好歹名校毕业;论人品,热爱生活懂礼貌明事理;论见识,行过万里路,在职场中和各色人等打过交道。怎么也算是个大好青年吧!可怎么在一堆熟人中扒拉来扒拉去,贴心窝的“哥们儿”就没几个呢?我怎么就不能像某某那样,总有那么多“电话粥”“煲”个没完,或一遇到不开心的事,总有人心甘情愿当听众,陪着掉眼泪呢?

  不过,连珠炮似的说完这堆气话,我突然好像意识到了什么,其实我就是在寻找一种安全感。活在这个世上,我需要有支持我“屹立不倒”的“枝干”或者是“根须”。

  细数起来,我拥有的“枝干”或“根须”似乎有以下这些:

  朋友。时下,“朋友”这样的称谓在很多时候基本可以理解为“一个认识的人”。这样的朋友我有很多,遍布天南海北。实际上,这类朋友更多地只是一种意念上的存在。如果这一刻我家下水道堵了,他们不会是飞奔而来的那个人。确切地说,他们不能算我的支持系统的一个构成。但我还是乐意认为,这些朋友是我生活的一部分乐趣。他们让我意识到,在大千世界里有一些彼此相识的人,而这种感觉,使茫茫世界变得小了一点,安全了一点。

  比较近的朋友,有同性和异性。

  同性好友,最初靠彼此交换点情感小秘密而越走越近,然后,就是女人间不能免俗的家长里短。进而慢慢地,跟一些女友会说到对工作和前途的困惑,或交换些“什么时候要孩子”之类的话题。有些女友富于同情心,更具有理解力,她们的存在,满足了我们互相倾诉的需求。当然,也有一种关系很铁的女友是:尽管看起来两个人走动挺勤,却不过问对方的内心世界,彼此间的关系,更像是冬日里暂时相互依偎取暖的小动物。

  另外一种温暖来自于一些异性朋友,我是说彼此都当哥们儿的那种,既可众人啸聚也可单独相对。我们常常满怀豪情地畅想再度游历西藏新疆,甚至周游世界,也会不可救药地探讨“事业、前途”,这种友情,我只能形容为“君子之交淡如水”,它不浪漫,但让我感到宽慰。在共同的追忆和筹划中,我们像一个个小孩子,让我暂时忘却现实的诸多烦恼。

  另一个重要支持系统,好像该说到“家人”。有很多人,父母兄弟姐妹就是他们的靠山。父母家是他们最温暖舒服的窝,有事没事总往父母家跑。物质上,这些人的父母甚至反过来给已经三四十岁的儿女贴钱;情感上,这些人能在父母甚至是亲戚那儿宣泄不良情绪。

  但我不是。我父母兄弟姐妹齐全,但不知为什么,我遇到任何头痛的事,总是想不起他们来。我们天各一方,但我知道,这种疏远并非地理因素所致。他们善良聪明且个性鲜明,虽然彼此牵挂,但我们分明已经习惯了不要靠得太近,就像一只只刺猬,太近了就要扎着对方了。这也就注定我从不会在父母跟前表露心迹,畅谈生活状态。我隐隐意识到这与家庭根深蒂固的交流方式有关,我难以改变。家庭支持,恰恰是我最不会轻易启动的那部分。

  事实上,目前我最坚固的支持系统是我的老公。在相识十多年的日子里,很多时候,我们更像两个孩子,斗嘴、吵闹、打架,但没多久又和好如初。我们有时会一起做各色假想,譬如“离婚了你怎么办”、“我如果有一天倒下了你怎么办”等等“很不吉利”的话题。而往往是,以嬉皮笑脸开始,以两人泪流满面告终。经过几年婚姻生活,面对不可预知的未来,我们实际上已“演化”成一个人,一个相互支撑的结构。如果说父母友人是给我营养的“根须”,那么支撑着我至今还站着没倒下的“枝干”,是我老公。

  不过,生活在这个世界,并非所有心灵煎熬都能对外倾诉,很多负面情绪只有自己化解,因此,自我也是一种资源。就像此刻,写这堆文字让我突然发现,这也是翻阅自己过去的一个过程,很艰难,需要极大勇气。就在此时,老公突然问我:晚上想吃什么?我给你做!我知道,他是看到了我泪眼婆娑,可他不问,他知道无法解释我的悲伤,但此时应当给予我支持。

  相互支持就是爱的循环力

  久居他乡,难得回一次家。那天,陪母亲上街买菜,正巧碰到了小学时的班主任。见到20年前的学生,班主任也很激动。问了我的情况之后,她很感慨,“真想不到,西西小时候并不突出,现在却是班上最有出息的……”

  有时候闲下来,回忆自己的人生,常常觉得自己是一条漏网之鱼。因为在小学、中学、本科阶段,表现都不是最拔尖的,最多算中上等,可是我读研、在知名单位工作、最近还考上了博士,一路跌跌撞撞,倒也有惊无险。我常常在思考,是什么给了我这样的力量?

  记得小学二年级的期末考试,数学考了82分。对于小学生来讲,这简直糟糕透顶。我拿着成绩报告单,垂头丧气,做好被责打的准备。不料,爸爸看了成绩单后,很和蔼地对我说:“要保持住哟,保持到高中毕业,就一定能考上好学校。”

  事实并没像爸爸预言的那样,我没能将分数保持住,虽然上了大学,却不是什么名牌。上大学前,我对大学生活的构想很简单:潇洒地玩一玩,谈一场轰轰烈烈的恋爱。的确,如我所愿,玩也玩了,恋爱也谈了,可学业却没什么进步,闲书越看越迷茫,却不知道今后要干些什么。偶然一次,英语考了个全班最高分,让我对学习突然萌发了一阵兴趣。同桌好友是个刻苦的女孩,我时时看到榜样的力量,也起了见贤思齐之心,学会了一点刻苦、自控和毅力。男友说,一起考研吧,我就点了头。那段日子,真是大学里最充实的时光,每天按时按点上图书馆,学习似乎在实践一个甜蜜的诺言,而你的恋人正在和你一起努力……那年,我们双双考到北京读研。硕士毕业后不久,男友变成了老公。家庭、事业一切顺理成章。

  我常常感到,自己很幸运,有疼爱自己的父母,有恩爱的老公,有很多关系密切的朋友,无论何时,他们都给予我最有力的支持。

  父母的爱,让我感受无私、宽容。他们总是为我取得的一点点成绩欢欣鼓舞。我常想,我读博士,他们会说,我们的女儿真有出息!可是如果我真的连大学也没考上,他们也会说,有个女儿可以陪在身边,真好!因为对他们而言,我是他们的最爱,这一点是最重要的。有时候觉得自己像一只越飞越高的笨鸟,是父母,给予我飞翔的空间与后备力量。

  而老公的爱,让我体会平等、互助。在陌生的城市组建家庭,我们相依为命。生活上互相照顾,工作上互相帮助,情感上相互支援。虽然也会吵架,但就事论事、适可而止,从不进行“人身攻击”。我们是夫妻,也是朋友。

  朋友的爱,让我轻松、愉快。我会跟A逛街、做头发,跟B谈学习、工作,跟C吐露心声,谈自己的苦恼……遇到不同的麻烦时,也总能寻求到朋友的帮助。老公跟我开玩笑:“我媳妇是福将,每遇麻烦,必有贵人相助!”我也对朋友说,我好幸运,总会有人帮我。她说,有人帮,确实是福气,可他们为什么会帮你,因为你也不错呀!

  我想,归根结底,父母与亲人给予的爱与信任,使我生长出接纳、信任他人的能力,愿意在自己困难的时候感恩地接受帮助,也愿意在别人需要的时候给予帮助。这一能力将爱变成了循环力,越聚越多,织成一张网络,我的自信,也在这温暖的包围下,破土发芽,勇敢绽放。

  【专家点评】

  你有多少支持系统 就有多少安全感

  首都经贸大学心理学教授 杨眉

  “社会支持系统”,这个词听起来很抽象,在讨论这个问题之前,让我们先来做两个小小的测验,问问自己:1.如果陷入困境,有多大把握能得到他人广泛、及时而又有效的帮助?2.这些“他人”都包括谁?请将其列出来。

  正是以上两点构成了个人所拥有的“社会支持系统”的核心,它具体可感。而且,我们有多少支持系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我们内心深处的安全感。

  所谓个人的“社会支持系统”,指的是个人在自己的社会关系网络中所能获得的、来自他人的物质和精神上的帮助和支援。一个完备的支持系统包括亲人、朋友、同学、同事、邻里、老师、上下级、合作伙伴等等,当然,还应当包括由陌生人组成的各种社会服务机构。每一种系统都承担着不同功能:亲人给我们物质和精神上的帮助,朋友较多承担着情感支持,而同事及合作伙伴则与我们进行业务交流。

  每个人都有局限性,没有一个人能独自解决所有的麻烦,没有谁是永远的“孤胆英雄”。我们会发现,生活中那些渴望持续发展的成功者,多半都在一直致力于广泛铺设“双赢”的社会网络。当然,我们是指积极意义的人际关系,彼此信任支持,有助于双方成长,而不是庸俗的关系网。

  对于陷入困境的人而言,社会支持犹如雪中送炭,带给我们持久的温暖、安全以及重振生活的信心、勇气和力量。那些与我们分享生活甘苦的人,给我们的生活增添了阳光。他们的存在,提升了我们的幸福感和成就感,使我们的人生变得完满。

  表面上看,每个人的社会关系网都差不多,无非是父母手足、同学同乡,但深入观察,每个人从中获得的支持却有很大的差异:有人在个人支持系统中与他人共享生活,充满幸福感,遇到困难时总能获得及时而又有力的帮助;而有些人则不然,他们虽然和别人一样也拥有客观存在的关系网络,却与其中的人相处得很糟糕,在陷入困境的同时,也迅速陷入孤立无援的状态。

  为什么拥有同样的社会关系网,可人们所得到的支持却有这么大的差异?这是因为,尽管社会支持系统是在现有的社会关系网络中产生的,但是有社会关系网并不一定就有社会支持系统,除“朋友”之外,我们每个人的社会关系网基本上是与生俱来的客观存在,社会支持系统则不然,是需要人去努力建立并维护的。否则,即使在“亲人”这种天生最为密切的血缘关系中,也有可能得不到支持,更有甚者,还有可能受到致命伤害。

  这些话绝不是夸张。如果深入观察你会发现,有些人遇到难处,即便麻烦朋友,也不向家人求助。因为,他从家人那里获得的多半是责备,甚至是奚落。而有的人,宁愿自己吞咽生活的苦果,也不愿向朋友倾诉。因为平时过度的防范和封闭,使他失去了有力的社会支持。

  关于后一点,实际上属于“过度防御”。也许现代社会的人际交往和以前不同了。人际关系相对松散,大家更乐于坚守独立空间,彼此更加尊重。然而,在我们还没学会建立新型人际关系之前,也在收获副产品:人际交往越来越表面化,我们注重礼仪,更加客气,而在别人遇到困难时无法提供切实有效的帮助。

  也许有人觉得,花费时间和精力去建立人际关系网络意义不大。然而,这种想法恰恰忽略了心灵的终极追求。不管一个人怎样看待人生目标,怎样看待成就,他最终需要的,还是获得精神上的满足和自我价值的认可。你发现了吗?有时候,一项项接踵而至的成功可能在某种程度上补偿了我们的需要,但更高的目标、更强的竞争对手仍令我们望而生畏。因此就会出现这样的情形,有的人看起来十分出色、非常幸运,但他内心深处仍然充满了愤懑、不平,对自己缺乏信心。

  与其用不断取得的成就来取代不安全感,不如先学习从良好的人际关系中获得温暖、爱、归属与安全感,因为这是我们内心深处最需要的慰藉。不管你遇到什么困难,你都将获得最有力的支持,还有什么比这种感觉更能充实我们的人生?

  怎样建立维护你的社会支持系统

  首先,要具备社会支持理念。人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需要彼此支持,共同发展,在必要的时候,也要懂得求助,这与依赖不是一回事。依赖指的是自己明明能做的事也让别人为自己做,而寻求支持指的是,处于竭尽所能也难以应付的局面时寻求他人帮助。同时,我们也必须意识到,社会支持具有双重功能,我们的困难需要社会支持分担,我们的快乐也需要社会支持的分享。

  其次,我们要了解:人有助人的需要。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助人会使助人者也感到快乐。不仅如此,由于人们的这种普遍需要,因而适时适度向人求助,还会提升人们的亲密程度。有的人由于缺乏自信,往往把寻求支持看作是无能。其实不然,寻求支持也意味着向他人表示:今天我求助于你,是因为我有困难,同时,也因为我有信心在将来某个时刻同样有能力向你提供帮助。

  再者,要区分社会支持系统中不同关系所具有的不同功能。有时候人们求助失败,不是因为他没有社会支持系统,而是因为他不懂得区分不同关系之间的差异。例如,有人要求合作伙伴能像朋友一样理解自己,这显然是个不切实际的要求。

  第四,要了解天生的社会关系网络并不等于社会支持系统,社会支持系统需要平时细心的呵护。如果我们平时不懂得体贴、关心并帮助他人,不懂得与他人分享生活,那么,我们就很难构建获得社会支持系统。

  第五,对别人的支持,我们要有感恩的心,要懂得感激和回报。很多时候,一声“谢谢”、一句“要不是你帮我,我当时真不知怎么办好”这样简单的话,就会使助人者心里充满了快乐与成就感。而很多求助者不懂得说“谢谢”,是因为他们有一个很大的误区,认为都是熟人,我不说他也知道。而事实是,如果我们不说,别人就不知道,结果,助人者助人的快乐就有可能转变为不满和疏远。

  第六,尽管人离不开社会支持,但是在遇到困难时,我们还是要尽可能依靠自己,或者是社会服务机构,不要事事求助于个人。比如,搬家可以请搬家公司,用车可以用出租车,心理上有困扰可以打心理热线电话或去做心理咨询等等。尽量依靠社会服务机构不仅能有效解决自己的困难,而且也是对亲友的体谅。现代生活中,人人都很忙,你并不是别人所认识的唯一一个人,因此,要能不给别人添麻烦就不添。这样,在你遇到难以处理的大问题时,你就有可能从亲友、熟人等关系中获得最广泛而又有效的支持。当然,即使在这种时候,也要注意不可强人所难。

  最后,作为别人社会支持系统的一部分,你对无法胜任的求助也不要勉为其难,每个人的能力都有限,实在帮不上的事你就要及时、明确地告诉别人,以免耽误别人的事。最忌当时满口答应,结果却食言,那是最容易损害社会支持系统的行为。


7
上一篇:NLP俱乐部:如何将NLP理解层次应用于面试下一篇:成长影子下的人际疏离
编辑推荐:

‥9个另类赚钱小故事 ‥戀筡,给孩子一个好性格! ‥猀人,你因为什么而结婚? ‥告别了错的人,如何与对的人相逢? ‥舀啙让孩子由中等生变成尖子生 ‥欀个颠覆你思维的经典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