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就谈谈诺贝尔奖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05:05:12
坛子里不少人称诺贝尔奖为炸弹奖,不排除是军坛的原因,不过某种程度上也是因为有点酸葡萄心理。
作为一名科研人员,不喜欢用炸弹这个词来形容此等桂冠级奖项。

1. 诺贝尔奖要分开看,和平奖有极强的政治倾向,文学奖次之,自然科学奖项相比二者公正的多
自然科学奖项也存在错发和漏发的情况,比如1962年发现DNA双螺旋结构的诺贝尔奖,可以说是现代生物学最重要的发现,但它漏发了一个重量级人物:罗莎琳.富兰克林。沃森和克里克如果没有看过她拍摄的晶体衍射图像,可能想破脑袋也不知道DNA是双螺旋。
还有人做出了惊天地泣鬼神的贡献,却由于发现太过超前而被忽视,比如1983年的巴巴拉.麦克林托克。她早在1940年代就发现了转座子(基因组是动态的),结果没人相信,以至于她甚至停止发表文章。40年后1983年获奖的时候,她已经81岁。
但错发,漏发并不是故意不发。‘受害者’有白人也有华人也有日本人,并不能说明政治倾向的存在。莫斯科大学就有8人获得物理奖或化学奖。

2.诺奖级别的工作很多,但不一定都能获奖。这个级别的比较有点像奥运会的竞技体育,能够参加的选手水平都非常高,但金牌只给一个。获胜部分还要靠运气。
从这一点可以看出,中国本土的科研水平里世界一流还有差距,就我所在的生物医药领域,排在中国前面的不少,美国,英国,德国,日本,法国,瑞士。。。中国的奥运代表团声势浩大,但是诺奖代表团的人数却屈指可数。汤森路透的引文桂冠奖的名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视为各个国家的诺奖代表团。大家也从前两天的新闻看到了,华裔有4人入选,史上最多。可是你知道其他国家的有多少?日本有19位,美国就不说了。
引文桂冠奖的依据是,每位研究者发表的文章在过去数年内被引用的次数。这是个硬性指标,有它一定的偏颇性(引用次数并不总是跟研究工作的重要性成正相关,还受到该领域的热门程度影响,例如,研究p53抑癌基因可能会获得很多的引用,但研究神经生物学却可能较少)但仍较客观。
它对诺奖预测的命中率在20%左右,跟饶毅教授相近(这也是我特别佩服饶毅的原因之一,他一个人的预测比整个汤森路透都要准)。关于饶老师的预测大家可以看看: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37-3851.html

3.在生物医学领域,中国确实离世界一流还有很大差距,经常出现某国外著名大学的一个教授的引用次数超过某国内211/985高校的该领域全校引用次数。这个差距在近几年国家大力引进顶级海归后有所改变,但总体差距仍然很大。近几年生物医学领域回国的顶级华人生物学家有:王晓东,施一公,饶毅,韩家淮,邓宏魁,舒红兵,松阳州等(据说谢晓亮也要回来)。这些人都是美国顶级大学的重量级人物,他们的回归正在改变中国落后的学术生态,如果所有海外华人全部回国,中国的生物医药研究水平上的台阶不是一个两个。有人把施一公的回国跟当年钱学森的回国相提并论,我认为在某种程度上有一定道理。

4. 在这里特别提一下王晓东,他太强了,属于bug的存在,他的实验室用了几年的时间就纯化出来哺乳动物细胞凋亡的主要蛋白因子,并且在体外重现体内细胞凋亡的生物化学过程。他发的文章很少,只有50篇,但平均引用次数超过500次,远远超过其他的高引用学者。几个月以前蒂姆.亨特tim hunt(2001年诺奖得主,现在是诺奖提名委员会的成员)来研究所,听完他的讲座我有幸可以留下来跟他交流,期间他问到我们心中谁该获得今年的诺奖提名,我毫不犹豫的说了王晓东的名字。也算是为他投了一票吧。

在军网发这些似乎牛头不对马嘴,但看到大家争论的激烈,觉得有必要说明一下,算是抛砖引玉。中国的军工毫无疑问正在向世界前沿发起挑战,但整个中国的基础科学研究仍然离一流有很大差距,希望大家理性,客观,认真的看待这个问题。毕竟,国家的强大,靠的并不仅仅是强大的武器。坛子里不少人称诺贝尔奖为炸弹奖,不排除是军坛的原因,不过某种程度上也是因为有点酸葡萄心理。
作为一名科研人员,不喜欢用炸弹这个词来形容此等桂冠级奖项。

1. 诺贝尔奖要分开看,和平奖有极强的政治倾向,文学奖次之,自然科学奖项相比二者公正的多
自然科学奖项也存在错发和漏发的情况,比如1962年发现DNA双螺旋结构的诺贝尔奖,可以说是现代生物学最重要的发现,但它漏发了一个重量级人物:罗莎琳.富兰克林。沃森和克里克如果没有看过她拍摄的晶体衍射图像,可能想破脑袋也不知道DNA是双螺旋。
还有人做出了惊天地泣鬼神的贡献,却由于发现太过超前而被忽视,比如1983年的巴巴拉.麦克林托克。她早在1940年代就发现了转座子(基因组是动态的),结果没人相信,以至于她甚至停止发表文章。40年后1983年获奖的时候,她已经81岁。
但错发,漏发并不是故意不发。‘受害者’有白人也有华人也有日本人,并不能说明政治倾向的存在。莫斯科大学就有8人获得物理奖或化学奖。

2.诺奖级别的工作很多,但不一定都能获奖。这个级别的比较有点像奥运会的竞技体育,能够参加的选手水平都非常高,但金牌只给一个。获胜部分还要靠运气。
从这一点可以看出,中国本土的科研水平里世界一流还有差距,就我所在的生物医药领域,排在中国前面的不少,美国,英国,德国,日本,法国,瑞士。。。中国的奥运代表团声势浩大,但是诺奖代表团的人数却屈指可数。汤森路透的引文桂冠奖的名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视为各个国家的诺奖代表团。大家也从前两天的新闻看到了,华裔有4人入选,史上最多。可是你知道其他国家的有多少?日本有19位,美国就不说了。
引文桂冠奖的依据是,每位研究者发表的文章在过去数年内被引用的次数。这是个硬性指标,有它一定的偏颇性(引用次数并不总是跟研究工作的重要性成正相关,还受到该领域的热门程度影响,例如,研究p53抑癌基因可能会获得很多的引用,但研究神经生物学却可能较少)但仍较客观。
它对诺奖预测的命中率在20%左右,跟饶毅教授相近(这也是我特别佩服饶毅的原因之一,他一个人的预测比整个汤森路透都要准)。关于饶老师的预测大家可以看看: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37-3851.html

3.在生物医学领域,中国确实离世界一流还有很大差距,经常出现某国外著名大学的一个教授的引用次数超过某国内211/985高校的该领域全校引用次数。这个差距在近几年国家大力引进顶级海归后有所改变,但总体差距仍然很大。近几年生物医学领域回国的顶级华人生物学家有:王晓东,施一公,饶毅,韩家淮,邓宏魁,舒红兵,松阳州等(据说谢晓亮也要回来)。这些人都是美国顶级大学的重量级人物,他们的回归正在改变中国落后的学术生态,如果所有海外华人全部回国,中国的生物医药研究水平上的台阶不是一个两个。有人把施一公的回国跟当年钱学森的回国相提并论,我认为在某种程度上有一定道理。

4. 在这里特别提一下王晓东,他太强了,属于bug的存在,他的实验室用了几年的时间就纯化出来哺乳动物细胞凋亡的主要蛋白因子,并且在体外重现体内细胞凋亡的生物化学过程。他发的文章很少,只有50篇,但平均引用次数超过500次,远远超过其他的高引用学者。几个月以前蒂姆.亨特tim hunt(2001年诺奖得主,现在是诺奖提名委员会的成员)来研究所,听完他的讲座我有幸可以留下来跟他交流,期间他问到我们心中谁该获得今年的诺奖提名,我毫不犹豫的说了王晓东的名字。也算是为他投了一票吧。

在军网发这些似乎牛头不对马嘴,但看到大家争论的激烈,觉得有必要说明一下,算是抛砖引玉。中国的军工毫无疑问正在向世界前沿发起挑战,但整个中国的基础科学研究仍然离一流有很大差距,希望大家理性,客观,认真的看待这个问题。毕竟,国家的强大,靠的并不仅仅是强大的武器。
和平奖挪威发的,不在一起说也罢
是啊,诺奖唯一破例发死人没有政治色彩
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基础研究要沉得下心。
日本的科技水平还是很高的,日本人搞科研的认真态度也值得学习,中国人还是太浮躁了

总体来说,理科诺奖的分布大体和国家基础研究水平一致,美苏德日,中国过去和当下都不如人,未来有希望

这都嘴硬,就没意思了,虽然我是理工男自干五
不否认科学三奖还是有可取之处的,但连门捷列夫这样的划时代的巨匠没获得诺奖,也很难洗白人为操控的嫌疑
文学奖很水,二流作家得奖的很多,很多听都没听说过,超一流的文豪譬如列夫托尔斯泰、易卜生、乔伊斯、普鲁斯特、卡夫卡、卡赞扎基斯等等都没有得奖,反倒是许多二流作家还有像罗素,柏格森,丘吉尔这种本行不是文学的人得奖,水份极大。
炸药奖不是很贴切吗?和酸葡萄有什么关系?
生物学博士回国大概都是在国外实在混不下去了吧??
给个真相  http://bbs.tianya.cn/post-no20-201048-1.shtml
文科很难量化对比,和平奖文学奖甚至经济学奖,都不怎么靠谱,但物理化学生物,要敢于承认事实
整天纠结中国什么时候得理工科炸药奖没有任何意义,把我们自己那庞大浩瀚的863计划和995计划落实搞定我们就是神一般的存在。炸药奖存在浓重的意识形态而且研究成果的实用性也有待验证。
诺奖这玩意算是锦上添花的东西,有也罢,没有也罢。木有诺奖,天塌不下来,但木有钱学森、邓稼先、于敏这样的,天恐怕真的塌了。
生物学博士回国大概都是在国外实在混不下去了吧??
给个真相  http://bbs.tianya.cn/post-no20-201048-1. ...
国家优待海归政策必然会吸引大批南郭先生,这根本不需要任何“真相资料”就能推断

但这并不能说政策不对,更不能说回来的全是南郭,只要有几个真才实学就够了

你这种吐槽态度非常无聊
楼主写的不错,推荐精华。
支持下搞研究的人。高水平的我们差距还是比较大的。
整天纠结中国什么时候得理工科炸药奖没有任何意义,把我们自己那庞大浩瀚的863计划和995计划落实搞定我们就 ...
你这种态度最要不得,治理国家和养小孩一个道理,你的态度就是你的小孩只需要当前课程知识能掌握考试有个好成绩就够了,至于他是否能建立探索所以然的兴趣,志向和能力,你不关心,反正当下也用不上
基础科学无论古今中国都没有强过,拿不了奖再正常不过。

此外,纯理科就业、待遇都差的一塌糊涂,连考个公务员都只能考天坑,不是高帅富现在这玩意谁还敢学?尤其还是生物,都快批烂了。

中国人口那么多,竞争压力大,学习好的孩子不上好就业的专业难道上生物?科研工作无论脑力还是体力都强度极大,待遇则正好相反,凭的什么?明明是高级知识分子,活的却和民工一样,给学阀出卖脑力劳力度日,凭的什么?

以前小朋友的梦想是做科学家,现在小朋友的梦想是做富二代。中国的事情简单明白,谁都不傻,关键是最好也不要装傻。
诺奖这玩意算是锦上添花的东西,有也罢,没有也罢。木有诺奖,天塌不下来,但木有钱学森、邓稼先、于敏这样 ...
非常同意!!
军事论坛喜欢混淆科学和工程,把基础理科问题政治化。所以能静下心来看楼主帖子的人不多。
诺奖这玩意算是锦上添花的东西,有也罢,没有也罢。木有诺奖,天塌不下来,但木有钱学森、邓稼先、于敏这样 ...
没有重大原创性成果科技上就只能跟在别人后头
  务实一点。
  我们还是发展中国家,正处在城镇化、产业升级的攻坚阶段,还面临美国巨大的军事压力。好好把产业工程技术,比如大飞机、服务器芯片、新药、航母、四带机等搞上去,在有应用前景的高新技术比如量子通信、干细胞等方面紧紧咬住欧美不落后,在基础科学方面有所为有所不为、同时送一些优秀的苗子到西方搞基础科学。10年之后,高端产业与高科技产业化搞上去了,基础科学也就有了大规模投入的基础。
  真有志于推动人类基础科学发展的,完全可以到西方去(事实上这些人大部分也都在西方),反正这个领域全世界交流是通畅的。
中国现在的发展阶段大概对应日本的五六十年代,那之前日本也就个把个的诺奖,日本大规模爆发拿奖是最近十几年的事情,因为他们已经过了工业化阶段,投资方向可以多元化了
仓廪实而知礼节,连这个都不懂?
  索性就多说一点。
  科学和技术不可混为一谈。
  科学是以发现自然的新现象、新事实、新规律、新概念为目的的探索活动。按照与人类生产生活是否密切相关,分为纯粹科学与应用科学,或称为纯粹基础科学与应用基础科学。前者比如探索宇宙起源、生物进化、创造数学新概念等的学科,后者比如爆炸力学、疾病病理学等等。
  技术则是利用旧有的科学知识或者新发现的科学知识,为解决人类生产生活中的某种实际问题而进行的探索活动。有一些技术经过长期的探索,相对比较成熟,经过了或正在经过技术中试阶段,称为产业技术(或工程技术),比如我们军谈长期关注的航母四带机大运航发军舰燃气轮机等等。另一些技术,通常是基于新科学知识而发展的技术,有可能在未来经过进一步的技术探索而成熟,开辟出新产业,(当然也有可能失败),称为应用高新技术,比如量子通信、量子计算机、干细胞等。
  总之,纯粹基础科学、应用基础科学、产业技术与高新技术四大科技领域,我国的人力物力财力投入重点在后三个领域,其中产业技术又是重中之重。比如某重点型号中试阶段产生的废料就值几十亿。另外,四大科技领域的保密程度又是不一样的,一般而言,产业技术保密最严格,次为高新技术,再次为应用基础科学,纯粹基础科学保密最松。所以,多派一些好苗子到西方发达国家学习基础科学,是一本万利的事情,即便这些人之后留在当地也不要紧。


说文学奖
可以去看看
诺奖发的作家 作品偏向于晦涩难懂
比如莫言
我一直认为他是属于魔幻现实主义流派
而这一派已经反复拿奖了
这是有原因的
诺奖要保证它的公信力
获奖者必须是一个能得到最广泛认同的
作家经常牵扯到政治
比如鲁迅 抨击政府 左联重要成员
诺奖给他不是找不痛快?
再有一些现实主义的作家
作品放在本国是佳作
但外国人很难体会到其中的魅力
所以获奖作家最好是脱离现实甚至疯疯癫癫的
但文学奖又经常被政治操纵
近的比如莫言获奖 多少都是中国影响力提升的结果
远的比如索尔仁尼琴
摆明了是要攻击苏联
但更远一些颁给肖洛霍夫
却又有拉拢苏联的意思
但总的来说
诺贝尔文学奖的得主也就代表了当时世界文学的最高水平


说文学奖
可以去看看
诺奖发的作家 作品偏向于晦涩难懂
比如莫言
我一直认为他是属于魔幻现实主义流派
而这一派已经反复拿奖了
这是有原因的
诺奖要保证它的公信力
获奖者必须是一个能得到最广泛认同的
作家经常牵扯到政治
比如鲁迅 抨击政府 左联重要成员
诺奖给他不是找不痛快?
再有一些现实主义的作家
作品放在本国是佳作
但外国人很难体会到其中的魅力
所以获奖作家最好是脱离现实甚至疯疯癫癫的
但文学奖又经常被政治操纵
近的比如莫言获奖 多少都是中国影响力提升的结果
远的比如索尔仁尼琴
摆明了是要攻击苏联
但更远一些颁给肖洛霍夫
却又有拉拢苏联的意思
但总的来说
诺贝尔文学奖的得主也就代表了当时世界文学的最高水平
楼主写的不错,推荐精华。
同意,请楼主继续科普
欧阳少恭 发表于 2014-10-8 00:42
没有重大原创性成果科技上就只能跟在别人后头
什么是原则性的重大原创性成果?
明和 发表于 2014-10-8 01:41
索性就多说一点。
  科学和技术不可混为一谈。
  科学是以发现自然的新现象、新事实、新规律、新概念为 ...
中国的一个问题就是把搞科学的捧得太高,捧到天上去了;然后搞科学的又把搞技术的踩得太低。
一个几千年的传统: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
整天嚷着中国的科技转化不力,很多科研成果无法转化成实际的产品。
但是所有的教育,从幼儿园到大学,都把科学家吹到了比工程师高几个量级的程度。
现在又说什么“转化不力”了,活该!
以中国现行的科研体制, 和整个社会大的风气。  
中国离诺奖还很远。
中国搞工程厉害,搞科学研究还差点。咱们专搞山寨。
走别人的路,让别人无路可走。
军事论坛喜欢混淆科学和工程,把基础理科问题政治化。所以能静下心来看楼主帖子的人不多。
说的有道理,基础研究我们真差的很多。
yaoyuan7310 发表于 2014-10-8 08:48
中国的一个问题就是把搞科学的捧得太高,捧到天上去了;然后搞科学的又把搞技术的踩得太低。
一个几千年 ...
        产学研结合,科研成果转化,哪里是那么容易的事情。比如从病理学发现疾病新的干预靶点,到筛选到先导化合物,到化合物优化,药理毒理,最后的临床三期,整个过程几十亿砸进去都听不见响,还不一定能成功。连接实验室与产业的中试阶段,一直都是个巨大的吸金器。我们也就这几年经济发展了,财政盈余了,才有能力啃这些硬骨头。
CD上聚集着一大群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的人,
就诺奖而言,重不重要不言而喻,没有人家的原创发明,
我们拿什么来山寨,拿什么来复制?
中国可能是有那么几个项目够拿诺奖,但诺奖一年只颁一次,
不是说你够级别了就一定要颁,还有好多比这些更伟大的发明都不一定都被颁了诺奖!
诺奖,可以说是人类文明的脚印,记录着人类前行的艰辛与辉煌!
作为纯理科的学生…认为以后中国的基础科学会越来越好,得诺奖也会有。基础科研日本人可以,中国人就可以。硬件上来了,国家加大投入,慢慢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