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四火箭30天内“三战三捷”(图)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30 00:33:43
长四火箭30天内“三战三捷”(图)

2014-09-11


要在高密度发射中“翻身”


9月8日中秋节,翁伟樑和他的团队本该绷紧神经完成长四乙火箭加注,准备次日发射遥感卫星二十一号,但气象会商的结果是:9月9日很可能下雨,前后四天只有9月8日天气好。


发射临时提前一天的消息传开,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有人开始期待中秋夜庆功,但翁伟樑心里依然有些“七上八下”。


去年12月,长四乙火箭发射中巴资源一号03星失利。“金牌火箭”要打翻身仗的心理压力,让这位火箭总指挥对这次发射异常关注。火箭发射试验队立即启动应急响应,顺利完成了射前准备工作。


今年是长四火箭史上发射密度最高的一年。印有“誓夺7发全胜”的大横幅挂在试验队宿舍楼厅堂,如严师注视学子的目光一般。翁伟樑回忆,“以前‘闲’的时候两年才打一发,现在一年打五、六发是常态”,这种“加码”对他们这种“见过世面”的老航天来说,都是大考验。


8月9日,长四丙火箭成功发射遥感卫星二十号;8月19日,长四乙火箭成功发射高分二号卫星。算上这次,长四火箭30天内实施了三次发射。


这次发射还有一个特殊意义。1988年9月7日,长四火箭成功发射风云一号气象卫星,成为我国第一枚首飞即成功的运载火箭。26年后的此刻,中国航天需要一次成功发射来纪念金牌火箭的“诞生日”。



高压下的忍耐


这枚长四乙火箭8月16日进入发射场,截至发射成功,大部分试验队员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连续参加了两次发射任务,过去的50天的紧凑节奏,让火箭“两总”、设计师们难有闲暇,抽空回去也是泡在上海或北京的会议室里。一次,火箭总设计师樊宏湍一回到上海,就赶赴北京参加会议,折腾到凌晨三点才到招待所。


每执行一次发射任务,试验队就要在发射场待上近一个月。密集的发射计划,意味着不少队员今年将有六七个月离家在外,有人早早就说“下半年没打算回去”。


9月恰逢“航天质量月”,杜绝火箭质量问题这道“死命令”,执行起来更多了些许特殊意义。


发射场总共233项工作项目,把试验队的计划表填得满满当当,他们一遍遍查找质量隐患:重点对发射场使用的74个气路过滤器、400根气路金属软管、171个管接头、4个配气台进行吹除和检查;数据复查中,确认装箭单机174台,复查原始记录文本409套,原始记录表1903页,声像记录1984张;对590个螺纹连接件部位全面实施拧紧力矩量化控制……


繁杂工作的回报是“火箭进场后未发生质量问题,试验队还对本型号及其他型号共25个质量问题开展了举一反三工作。”简简单单一句话,翁伟樑说得急促,夹着一丝压力下的紧张。这状态在一个62岁的老将身上,不多见。


他像是还有些不放心,谈话时也忙着翻阅技术报告,嘴上默念着数据参数。火箭推进剂加注时,指挥室里的樊宏湍也是盯着显示屏,不停地用笔记录着、计算着。


在火箭队伍提炼的团队文化中,第一个词是“坚忍”。失利过后,他们度过了8个月的高压忙碌时光。昔日的常胜之师要“涅槃重生”只靠一两次成功不够,忙碌依然会是接下来工作的主旋律。遥感卫星二十一号高精度入轨后,他们几乎无喘息之机,下一发火箭即将进场。(陈立)来源:航天科技网站


http://www.dsti.net/Information/Viewpoint/66323长四火箭30天内“三战三捷”(图)
2014-09-11


要在高密度发射中“翻身”


9月8日中秋节,翁伟樑和他的团队本该绷紧神经完成长四乙火箭加注,准备次日发射遥感卫星二十一号,但气象会商的结果是:9月9日很可能下雨,前后四天只有9月8日天气好。


发射临时提前一天的消息传开,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有人开始期待中秋夜庆功,但翁伟樑心里依然有些“七上八下”。


去年12月,长四乙火箭发射中巴资源一号03星失利。“金牌火箭”要打翻身仗的心理压力,让这位火箭总指挥对这次发射异常关注。火箭发射试验队立即启动应急响应,顺利完成了射前准备工作。


今年是长四火箭史上发射密度最高的一年。印有“誓夺7发全胜”的大横幅挂在试验队宿舍楼厅堂,如严师注视学子的目光一般。翁伟樑回忆,“以前‘闲’的时候两年才打一发,现在一年打五、六发是常态”,这种“加码”对他们这种“见过世面”的老航天来说,都是大考验。


8月9日,长四丙火箭成功发射遥感卫星二十号;8月19日,长四乙火箭成功发射高分二号卫星。算上这次,长四火箭30天内实施了三次发射。


这次发射还有一个特殊意义。1988年9月7日,长四火箭成功发射风云一号气象卫星,成为我国第一枚首飞即成功的运载火箭。26年后的此刻,中国航天需要一次成功发射来纪念金牌火箭的“诞生日”。



高压下的忍耐


这枚长四乙火箭8月16日进入发射场,截至发射成功,大部分试验队员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连续参加了两次发射任务,过去的50天的紧凑节奏,让火箭“两总”、设计师们难有闲暇,抽空回去也是泡在上海或北京的会议室里。一次,火箭总设计师樊宏湍一回到上海,就赶赴北京参加会议,折腾到凌晨三点才到招待所。


每执行一次发射任务,试验队就要在发射场待上近一个月。密集的发射计划,意味着不少队员今年将有六七个月离家在外,有人早早就说“下半年没打算回去”。


9月恰逢“航天质量月”,杜绝火箭质量问题这道“死命令”,执行起来更多了些许特殊意义。


发射场总共233项工作项目,把试验队的计划表填得满满当当,他们一遍遍查找质量隐患:重点对发射场使用的74个气路过滤器、400根气路金属软管、171个管接头、4个配气台进行吹除和检查;数据复查中,确认装箭单机174台,复查原始记录文本409套,原始记录表1903页,声像记录1984张;对590个螺纹连接件部位全面实施拧紧力矩量化控制……


繁杂工作的回报是“火箭进场后未发生质量问题,试验队还对本型号及其他型号共25个质量问题开展了举一反三工作。”简简单单一句话,翁伟樑说得急促,夹着一丝压力下的紧张。这状态在一个62岁的老将身上,不多见。


他像是还有些不放心,谈话时也忙着翻阅技术报告,嘴上默念着数据参数。火箭推进剂加注时,指挥室里的樊宏湍也是盯着显示屏,不停地用笔记录着、计算着。


在火箭队伍提炼的团队文化中,第一个词是“坚忍”。失利过后,他们度过了8个月的高压忙碌时光。昔日的常胜之师要“涅槃重生”只靠一两次成功不够,忙碌依然会是接下来工作的主旋律。遥感卫星二十一号高精度入轨后,他们几乎无喘息之机,下一发火箭即将进场。(陈立)来源:航天科技网站


http://www.dsti.net/Information/Viewpoint/66323
长征2D其实也算长征4系列,这样算是30天内4发全部成功。
“1988年9月7日,长四火箭成功发射风云一号气象卫星”——希望长5、长7、长9也能如此。
航天领域就该做到“尽力追求成功,尽量宽容失利”,方能走向强大。
1988年9月7日,长四火箭成功发射风云一号气象卫星,成为我国第一枚首飞即成功的运载火箭。
长征1不算么??
chenxiao86 发表于 2014-9-11 14:05
1988年9月7日,长四火箭成功发射风云一号气象卫星,成为我国第一枚首飞即成功的运载火箭。
长征1不算么? ...
东方红是长一的第二次发射,第一次是亚轨实验。 而长四首发就是卫星
今年长四要打7发啊
今年长四要打7发啊
是长征4系列,包括长征4和长征2D
“1988年9月7日,长四火箭成功发射风云一号气象卫星”——希望长5、长7、长9也能如此。
航天领域就该做到 ...
八院的箭,用长征6类比更合适。
东方红是长一的第二次发射,第一次是亚轨实验。 而长四首发就是卫星
那个不是东风4么。。。
楠宫萧vn 发表于 2014-9-11 16:38
八院的箭,用长征6类比更合适。
我这里说的是整个中国航天。
长征2D其实也算长征4系列,这样算是30天内4发全部成功。
怎么会呢
长四的主要特征应该是常温上面级
如果按一二级相同就算一个系列
那长234全是一个系列

luhai167 发表于 2014-9-11 14:26
东方红是长一的第二次发射,第一次是亚轨实验。 而长四首发就是卫星


注意说的是首发成功
亚轨道飞行成功也算成功
我搜来的说法是
长征一号(应该是东4)首发69秒坠地
风暴一号首发失败 原因不明
长2首发陀螺仪坏了 失控
长3首发三级二次点火失败
又查东5首射二级提前关机
luhai167 发表于 2014-9-11 14:26
东方红是长一的第二次发射,第一次是亚轨实验。 而长四首发就是卫星


注意说的是首发成功
亚轨道飞行成功也算成功
我搜来的说法是
长征一号(应该是东4)首发69秒坠地
风暴一号首发失败 原因不明
长2首发陀螺仪坏了 失控
长3首发三级二次点火失败
又查东5首射二级提前关机
第二张图中那位兄台那是什么眼神啊????

callmeK 发表于 2014-9-12 01:35
怎么会呢
长四的主要特征应该是常温上面级
如果按一二级相同就算一个系列


长征2D本来就是八院在长征4基础上研发的,当时要射新尖兵,一院长2C载荷不足,而且有其他活要干,八院就接了过来。去掉长征4三子级,一子级与长征-4是完全相同的,二子级也与长征-4的基本相同,LEO比长2C高点,SSO低点。
callmeK 发表于 2014-9-12 01:35
怎么会呢
长四的主要特征应该是常温上面级
如果按一二级相同就算一个系列


长征2D本来就是八院在长征4基础上研发的,当时要射新尖兵,一院长2C载荷不足,而且有其他活要干,八院就接了过来。去掉长征4三子级,一子级与长征-4是完全相同的,二子级也与长征-4的基本相同,LEO比长2C高点,SSO低点。
长征2D本来就是八院在长征4基础上研发的,当时要射新尖兵,一院长2C载荷不足,而且有其他活要干,八院 ...
长4的一二级和长3区别很大吗?
难道长3和长4也是一个系列?
长4的一二级和长3区别很大吗?
难道长3和长4也是一个系列?

区别很大,储箱长度都不相同,而且不是一个研制单位。
广义上的长征4系列甚至还要包括风暴1,长征4是风暴1的三级版本,长征2D是长征4的二级版本。长征2和长征3系列的根源在长征2C,根本不是一个家族……
长4的一二级和长3区别很大吗?
难道长3和长4也是一个系列?
就好像一院的长征7芯级和八院的长征5助推器一样,同样的发动机,接近的结构,但是完全不同的设计。不仅仅质量不同,结构也不同,甚至发动机都有不同……
区别很大,储箱长度都不相同,而且不是一个研制单位。
广义上的长征4系列甚至还要包括风暴1,长征4是 ...
当然不能你这么算
长4的主要特征是常温上面级
构型相近的火箭才能称作一个系列
当然不能你这么算
长4的主要特征是常温上面级
构型相近的火箭才能称作一个系列
那可加可不加固体三子级的长征2C何去何从?德尔塔2呢?大力神3呢?三级和三级半的长征3甲系列怎么说呢?长征2系列呢?
这个和构型又有什么关系,是不是一个系列要看技术渊源。
八院把自己的产品称为长征4系列是因为风暴一号太失败……而且长征4在整个系列里也是最早的成功型号。
那可加可不加固体三子级的长征2C何去何从?德尔塔2呢?大力神3呢?三级和三级半的长征3甲系列怎么说呢? ...
按技术源渊来说
那现役所有长征全是一个系列
明显不合理
按技术源渊来说
那现役所有长征全是一个系列
明显不合理
一般整个长征2/3/4系列都被称作东风5系列,就像联盟和闪电、东方都是R7系列一样。
细分的话,就有一院的长征2C系列和八院的长征4系列。
严格意义上,风暴1和东风5还是并行型号,但是问题是……风暴一号实在太不成功了……
注意说的是首发成功
亚轨道飞行成功也算成功
我搜来的说法是

东五不是第二发的二级才提前关机的么
这个值得祝贺的,这么高的密度这么短时间都成功,不易啊。
看来去年12月的失利,对科研人员来说压力很大啊。谁都担心这次再出事,我们可不能学俄罗斯,年年都出火箭发射事故。

高频率发射下,可靠性好才是真的好,要尽可能确保每一发都成功,毕竟火箭炸了还不是损失最大的,因为上面跟着火箭一起炸毁或进入错误轨道而报废的卫星,更值钱。而且卫星一旦损失,相关的应用项目(如对地观测图像采集)就得往后推迟,会带来很多负面效应

争取发射成功率超过98%吧
还是这个文风……管理者应该思考如何流程化,如何做好批次间质量差异控制,而不是一枚火箭一枚火箭的完成任务模式……
还是这个文风……管理者应该思考如何流程化,如何做好批次间质量差异控制,而不是一枚火箭一枚火箭的完成任 ...
问题是火箭发射就是一发一发地打啊。按项目走的。
可喜可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