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希國安體系 要角觀點各異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5/02 21:23:15
中時電子報
王嘉源
美國國安體系的核心圈係由國家安全會議成員、若干副首長及布希(新聞、網站)總統的少數親信顧問所共同構成,堪稱是全世界最有權力的一批人,而歷經二○○一年的「九一一」恐怖攻擊事件之後,「新保守派」倡議的改造世界理念在這個核心圈內取得上風,卻也造成了共和黨外交政策當權派出現分裂,迄今仍餘波蕩漾。

隨著布希總統邁入第二任,布希政府許多現任與前任官員及共和黨外交當權派的其他人,現今已逐漸願意打開話匣子,披露這個核心圈內一些要角的個性及彼此間關係。

在三月/四月號的美國《外交政策》雙月刊中,前柯林頓政府的商務部助理部長羅斯柯夫(David J. Rothkopf)就發表專文探究布希總統第一任的國安決策過程,並對其第二任的外交政策走向提出預測。

傳統派改造派 壁壘分明

這一國安體系核心圈內部的理念之爭十分激烈,壁壘分明,其中一派是過去老布希總統政策的支持者和許多曾是老布希外交政策團隊的人,他們的領導人為前國安顧問史考克羅;另一派是支持小布希總統及其團隊觀點的一幫人,其中唯副總統錢尼、國防部長倫斯斐及國務卿萊斯馬首是瞻。

史考克羅把老布希的這班人馬稱為「傳統派」,而小布希的團隊是「改造派」,這兩幫人亦可稱為「務實派」與「新保守派」,或是「國際主義論者」與「單邊主義論者」,前者主政時期適逢冷戰終結之際,後者則主導美國發動反恐戰爭。

美國國家安全會議設立於一九四七年,剛開始時編制規模小且影響力有限,其後廿年勢力才逐漸抬頭,到了一九七○年代,在季辛吉、史考克羅及布里辛斯基等國安顧問領導下,國安會議乃躍升為一大權力重鎮。

國安會議權力 益形膨脹

一九七○年代之後,美國國安會議的權力起起落落,但國安顧問的影響力逐漸凌駕於國務卿及國防部長。國安會議並不受美國國會監督。雷根總統時代,國安顧問波因迪克斯特和諾斯中校捲入了「伊朗軍售與援助尼加拉瓜游擊隊」醜聞案,致使國安會議角色令人側目。冷戰結束後,國安會議的權力益形膨脹,而隨著美國成為全球唯一超強,其國安決策人士行事更無顧忌,「九一一」事件之後,美國民意對國安會議的約束力量又進一步減弱。

萊斯就是在這種政治背景之下擔任美國國安顧問,她比先前十六任國安顧問都更親近總統,甚至被布希視為家族中非正式成員。萊斯曾在老布希政府時代擔任國安會議俄羅斯事務幕僚,奉當時的國安顧問史考克羅為導師。

布希絕對主義 一意孤行

史考克羅曾痛批布希政府的伊拉克(新聞、網站)政策,萊斯因此一再與他發生激辯。結果,史考克羅已被布希排除在顧問群之外,包括最近決定不再由他續任「總統對外情報諮詢委員會」主席。

鮑爾比較布希父子的決策風格說,「老布希較側重政策討論過程,小布希則更受到一種強大慣性導航系統而非智識的導引,他心有定見,他所想聽到的是如何將其定見付諸實現。」那些熟悉布希的人指出,布希的這種風格可能部分受宗教信仰影響。

史考克羅指出,布希的這種絕對主義信念有問題,會作繭自縛,為達目的不擇手段。人一旦自以為在追求絕對良善目的,就會鍥而不捨,否則會感到罪惡。如此一來,美國若不是落得作繭自縛,就是被認為政策偽善。

美國國安體系核心圈內部之出現分裂,也是其中一些要角個性與管理風格所導致的結果。萊斯回顧說,她的確很希望國安會議能夠像史考克羅當家時那般運作,亦即低調並側重協調功能,而較少涉入實際政策推動。但布希政府有許多人批評她把國安會議變成是為總統個人量身訂製政策的組織,反而未能好好為國家利益服務。

與萊斯擔任國安顧問相比,鮑爾身為國務卿時的影響力,就打了折扣。首先,鮑爾的民意支持度始終凌駕布希總統,布希的死忠派分子懷疑他也抱有政治野心。

錢尼、倫斯斐 強悍主導

不過,最令鮑爾感到挫折的因素還莫過於,錢尼與倫斯斐關係深厚,他們倆在布希政府中結成聯合陣線,令鮑爾難以招架。倫斯斐曾被季辛吉形容為美國政府中他所見過「最強悍的人」,而錢尼是美國歷來最有權力的副總統之一,他們倆只要站在同一陣線,布希政府的政策重心在哪裡,也就不言可喻。

許多布希政府高官抱怨,倫斯斐領導下的國防部自行其是,開會聊備一格,喜歡走後門。一名國安會議幕僚透露,有一次國安會議「次長委員會」(由副國安顧問擔任主席)開會結束後,一名五角大廈高官致電白宮給當時的副國安顧問哈德雷,要求他更改會議的紀錄細節,以修正結論。國防部長辦公室與其他政府部門間的衝突更是人盡皆知,另一名國安會議幕僚指出,倫斯斐每個領域都喜歡參一腳,攪和一通。

除布希總統之外,錢尼被許多人視為是驅動美國國安團隊的火車頭。錢尼手下的國安幕僚人數是歷屆美國副總統之最,親信更遍布政府各部門,負責向他本人或是其幕僚長李比報告。

曾在鮑爾底下擔任國務院政策計畫主任、現為「外交關係協會」主席的哈斯回憶說,錢尼等於腳踏三條船,其幕僚每個會議都參加,他本人則出席國安會議「首長委員會」(由國安顧問擔任主席),並有機會與總統單獨開會。

911(新聞、網站)事件後 改造派抬頭

「九一一」事件是轉變的關鍵。錢尼立刻從一個極具影響力的保守派副總統,轉變成其同僚所謂一種理念驅動的政策形成之軸心。倫斯斐原是最可能提早離任的布希政府閣員,這時卻因為國防部即將大受重用而鹹魚翻生。至於萊斯本身,由於國安事務成為布希總統的主要關注議題,其地位也跟著水漲船高。

「九一一」事件更令美國國安體系要角間的核心觀點或個性表露無遺。史考克羅指出,改造派辯稱,「『九一一』事件顯示世界局勢急速惡化,我們曉得怎麼辦,亦有實力去做,一旦事成,全世界就會抱以掌聲。」

而今隨著鮑爾下台,在布希總統邁入第二任之初,新保守派看似益加權勢穩固。不過,溫和派力量亦有隱然成形之勢。萊斯接掌國務卿後,必然會關照國務院系統的主張,尤其是許多職業外交官的看法。萊斯延攬的團隊成員也泰半傾向傳統派,熟稔歐洲事務,這顯示萊斯有意把修補大西洋兩岸關係列為優先課題。再者,國安顧問一職係由過去萊斯的副手哈德雷接任,萊斯應不致於面臨過去國務卿與國安顧問不時齟齬的情形。

假如美國得以逐漸從伊拉克抽身,今後也不再發生重大恐怖攻擊事件,美國外交政策的「黷武化」傾向應該就會消褪,從而降低五角大廈的影響力。

當然這些都仍只是假設性問題,時間也許會證明「改造派」的路線確實適合美國面對新時代威脅,不過,未來四年布希政府的外交政策亦有可能持續是上述對立觀點的拉鋸戰,結果如何還是得看錢尼及尤其是布希總統的態度而定。中時電子報
王嘉源
美國國安體系的核心圈係由國家安全會議成員、若干副首長及布希(新聞、網站)總統的少數親信顧問所共同構成,堪稱是全世界最有權力的一批人,而歷經二○○一年的「九一一」恐怖攻擊事件之後,「新保守派」倡議的改造世界理念在這個核心圈內取得上風,卻也造成了共和黨外交政策當權派出現分裂,迄今仍餘波蕩漾。

隨著布希總統邁入第二任,布希政府許多現任與前任官員及共和黨外交當權派的其他人,現今已逐漸願意打開話匣子,披露這個核心圈內一些要角的個性及彼此間關係。

在三月/四月號的美國《外交政策》雙月刊中,前柯林頓政府的商務部助理部長羅斯柯夫(David J. Rothkopf)就發表專文探究布希總統第一任的國安決策過程,並對其第二任的外交政策走向提出預測。

傳統派改造派 壁壘分明

這一國安體系核心圈內部的理念之爭十分激烈,壁壘分明,其中一派是過去老布希總統政策的支持者和許多曾是老布希外交政策團隊的人,他們的領導人為前國安顧問史考克羅;另一派是支持小布希總統及其團隊觀點的一幫人,其中唯副總統錢尼、國防部長倫斯斐及國務卿萊斯馬首是瞻。

史考克羅把老布希的這班人馬稱為「傳統派」,而小布希的團隊是「改造派」,這兩幫人亦可稱為「務實派」與「新保守派」,或是「國際主義論者」與「單邊主義論者」,前者主政時期適逢冷戰終結之際,後者則主導美國發動反恐戰爭。

美國國家安全會議設立於一九四七年,剛開始時編制規模小且影響力有限,其後廿年勢力才逐漸抬頭,到了一九七○年代,在季辛吉、史考克羅及布里辛斯基等國安顧問領導下,國安會議乃躍升為一大權力重鎮。

國安會議權力 益形膨脹

一九七○年代之後,美國國安會議的權力起起落落,但國安顧問的影響力逐漸凌駕於國務卿及國防部長。國安會議並不受美國國會監督。雷根總統時代,國安顧問波因迪克斯特和諾斯中校捲入了「伊朗軍售與援助尼加拉瓜游擊隊」醜聞案,致使國安會議角色令人側目。冷戰結束後,國安會議的權力益形膨脹,而隨著美國成為全球唯一超強,其國安決策人士行事更無顧忌,「九一一」事件之後,美國民意對國安會議的約束力量又進一步減弱。

萊斯就是在這種政治背景之下擔任美國國安顧問,她比先前十六任國安顧問都更親近總統,甚至被布希視為家族中非正式成員。萊斯曾在老布希政府時代擔任國安會議俄羅斯事務幕僚,奉當時的國安顧問史考克羅為導師。

布希絕對主義 一意孤行

史考克羅曾痛批布希政府的伊拉克(新聞、網站)政策,萊斯因此一再與他發生激辯。結果,史考克羅已被布希排除在顧問群之外,包括最近決定不再由他續任「總統對外情報諮詢委員會」主席。

鮑爾比較布希父子的決策風格說,「老布希較側重政策討論過程,小布希則更受到一種強大慣性導航系統而非智識的導引,他心有定見,他所想聽到的是如何將其定見付諸實現。」那些熟悉布希的人指出,布希的這種風格可能部分受宗教信仰影響。

史考克羅指出,布希的這種絕對主義信念有問題,會作繭自縛,為達目的不擇手段。人一旦自以為在追求絕對良善目的,就會鍥而不捨,否則會感到罪惡。如此一來,美國若不是落得作繭自縛,就是被認為政策偽善。

美國國安體系核心圈內部之出現分裂,也是其中一些要角個性與管理風格所導致的結果。萊斯回顧說,她的確很希望國安會議能夠像史考克羅當家時那般運作,亦即低調並側重協調功能,而較少涉入實際政策推動。但布希政府有許多人批評她把國安會議變成是為總統個人量身訂製政策的組織,反而未能好好為國家利益服務。

與萊斯擔任國安顧問相比,鮑爾身為國務卿時的影響力,就打了折扣。首先,鮑爾的民意支持度始終凌駕布希總統,布希的死忠派分子懷疑他也抱有政治野心。

錢尼、倫斯斐 強悍主導

不過,最令鮑爾感到挫折的因素還莫過於,錢尼與倫斯斐關係深厚,他們倆在布希政府中結成聯合陣線,令鮑爾難以招架。倫斯斐曾被季辛吉形容為美國政府中他所見過「最強悍的人」,而錢尼是美國歷來最有權力的副總統之一,他們倆只要站在同一陣線,布希政府的政策重心在哪裡,也就不言可喻。

許多布希政府高官抱怨,倫斯斐領導下的國防部自行其是,開會聊備一格,喜歡走後門。一名國安會議幕僚透露,有一次國安會議「次長委員會」(由副國安顧問擔任主席)開會結束後,一名五角大廈高官致電白宮給當時的副國安顧問哈德雷,要求他更改會議的紀錄細節,以修正結論。國防部長辦公室與其他政府部門間的衝突更是人盡皆知,另一名國安會議幕僚指出,倫斯斐每個領域都喜歡參一腳,攪和一通。

除布希總統之外,錢尼被許多人視為是驅動美國國安團隊的火車頭。錢尼手下的國安幕僚人數是歷屆美國副總統之最,親信更遍布政府各部門,負責向他本人或是其幕僚長李比報告。

曾在鮑爾底下擔任國務院政策計畫主任、現為「外交關係協會」主席的哈斯回憶說,錢尼等於腳踏三條船,其幕僚每個會議都參加,他本人則出席國安會議「首長委員會」(由國安顧問擔任主席),並有機會與總統單獨開會。

911(新聞、網站)事件後 改造派抬頭

「九一一」事件是轉變的關鍵。錢尼立刻從一個極具影響力的保守派副總統,轉變成其同僚所謂一種理念驅動的政策形成之軸心。倫斯斐原是最可能提早離任的布希政府閣員,這時卻因為國防部即將大受重用而鹹魚翻生。至於萊斯本身,由於國安事務成為布希總統的主要關注議題,其地位也跟著水漲船高。

「九一一」事件更令美國國安體系要角間的核心觀點或個性表露無遺。史考克羅指出,改造派辯稱,「『九一一』事件顯示世界局勢急速惡化,我們曉得怎麼辦,亦有實力去做,一旦事成,全世界就會抱以掌聲。」

而今隨著鮑爾下台,在布希總統邁入第二任之初,新保守派看似益加權勢穩固。不過,溫和派力量亦有隱然成形之勢。萊斯接掌國務卿後,必然會關照國務院系統的主張,尤其是許多職業外交官的看法。萊斯延攬的團隊成員也泰半傾向傳統派,熟稔歐洲事務,這顯示萊斯有意把修補大西洋兩岸關係列為優先課題。再者,國安顧問一職係由過去萊斯的副手哈德雷接任,萊斯應不致於面臨過去國務卿與國安顧問不時齟齬的情形。

假如美國得以逐漸從伊拉克抽身,今後也不再發生重大恐怖攻擊事件,美國外交政策的「黷武化」傾向應該就會消褪,從而降低五角大廈的影響力。

當然這些都仍只是假設性問題,時間也許會證明「改造派」的路線確實適合美國面對新時代威脅,不過,未來四年布希政府的外交政策亦有可能持續是上述對立觀點的拉鋸戰,結果如何還是得看錢尼及尤其是布希總統的態度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