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大转帖]写在擦枪布上的家书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20:36:29
原载:南方周末
=====================================

马新华与战友在擦火箭筒,家书就写在这块擦枪布上。(图片由马新华提供)
    马新华捐赠了他在参加对越自卫反击战之前写在擦枪布上的一封家书。全信如下:
亲爱的妈妈、姐姐、弟弟:近来全家人一切都好吧!
    您如看到这些东西后会有什么样的想法呢?依我说,全家人什么也不用多想,也不用为我而过多地忧虑。尤其是妈妈,要注意身体,不要为我着急,因为这是没有用的。
    我们部队再过几天就要开赴云南边境去了,为了保卫我们的祖国,保卫胜利果实,保卫和平。
    这些大道理我不用多讲,妈妈、姐姐和弟弟一定会理解和明白的。
    姐姐和弟弟一定要听妈妈的话,让妈妈放心。特别是弟弟一定要努力地学习,不要辜负我对你的希望。
    时间紧张,暂说至此吧!
    全家人只要不为我着急和惦念,我就放心了。
祝全家人
  身体健康、工作学习顺利、生活愉快。
    此致
敬礼!
华:于一九七九。元。十
写于什坊
  信写得简短而含蓄,甚至有些拘谨。
    1978年,马新华20岁,在四川什坊当兵。他从一些蛛丝马迹,预感到战争即将来临:连队两尺长的猪被杀了做熏肉,菜园的菜不再有计划地采摘,而是“什么好吃吃什么”。晚上组织学习的时候,指导员开始讲边境形势。原先每个周末许可每个班有1名战士上垓(赶集)的制度也取消了。果然,很快命令到来,部队进入一级战备,战士们被要求就地打好背包,随时准备出发。与外界的联系遂被中止,不得外出,不得写信,如果一定要写,要经过连部、营部、团部的层层审核。
    “那天晚上我站岗回来,哥几个都在呼噜呼噜地睡觉,只有40瓦的灯泡亮着。屋里光秃秃的,行李都打到背包里了。我睡不着,开始收拾东西。我想着应该写一封信劝劝家人:万一我打仗回不来了,不要为我太过悲伤。当时没有纸,我看见一块擦火箭筒的白布,就拿着板凳,趴在床铺上,在这块布上用钢笔写了起来。钢笔在布上写字不好写,这封信是一笔一笔描出来的。”
    写完信不久,部队开赴战场,两周之后战争结束,近一年后,马新华复员回到北京,和家人一起看了他上战场前写的那封家书。
    “1978年底部队比较紧张的时候,我曾经给家里写过信,说我们现在正在搞战斗演习,说不定哪天就要上前线了。写完这封信之后部队就进入一级战备,我就再没有写过信了。接不到我的信,家里都快急死了。有一阵子,他们上街,背后都有人指指点点了,邻居们议论,说我的骨灰盒已经送到民政部门了。后来才知道,因为我妈跟人聊天的时候提起我好几个月没给家里写信了,别人一传,就变成我已经死了。后来我姐姐就仿照我的笔体给家里写信,骗我妈:我弟来信了,我给您念念。”
    战地家书对亲人重要,对写信者本人也同样重要。那封迟到的、但是有幸没有成为凶信的家书,马新华一直保存着,作为他所经历的青春的佐证。
    “我是1980年底复员的,回家的时候,就像沙僧一样,挑着一副担子,一头是行李,一头是在驻地买的土特产。我给家里买了不少橘子,都用报纸包好。我还带了两棵棕榈树的幼苗。在山上训练的时候,棕榈树长得很高,像扇子一样,风一吹,发出叭啦叭啦的响声,我特别喜欢这种树,一年四季常青。我就挖了两棵小苗苗,看带回家去能不能活。我们那节车厢有一个五十来岁的女乘务员,给大家倒水,走到我们那,就问:你们几个退伍了?我们说退了。她接着问,你们打仗了没有?我们说打了。她说,那你们还不错,还能回来,要是嗝屁了,我今天给你们倒不成水了。‘嗝屁’这两个字把我和另外几个北京籍的战友逗得哄堂大笑——我们三年没有听到这么地道的北京话了。”
    与棕榈苗和橘子一起被马新华带回北京的,还有一军用水壶老酒。酒是部队工厂酿的,“度数很高,大概能到六七十度,火柴一点就着。”在家等待安置的时候,马新华经常把这壶酒拿出来,自斟自饮。“回到地方,过上了安定的生活,心里反而没着没落的。那段时间,不让吃饭行,但是不让我喝部队的这口酒,我心里就特别难受。”
    大概只有对自己的生活有独特感受的人才会清楚记得他所经历的那些重要的细节。而这一大片的记忆都是由那封不足300字的家书勾起的。但在开始交谈的时候,马新华却一再说:“这封信,我留着也没什么用。”
    “以前我留着这信是想让我儿子看看,让他知道:他爸爸跟别的爸爸不一样。我记得第一次给他看,他还在上小学,看了之后没反应。这次我捐信之前,把复印件给他看。他当时正在弄电脑,说,搁那儿吧。第二天早晨我问他看了吗,他很淡地说了一句‘看了’。他这一代人跟我那一代人确实不一样,我那代人很重视感情的。我估计,我要死了,这封信也就烧了,随着垃圾一起倒掉了。所以我决定捐献出去,也算给它找个归宿。”
  “送走”家书前,马新华特意上了趟洗衣店,把压了20多年的擦枪布熨平。(录入 钟婷)



作者: 石 岩 来源:南方周末 时间: 2005-05-19 16:23:49原载:南方周末
=====================================

马新华与战友在擦火箭筒,家书就写在这块擦枪布上。(图片由马新华提供)
    马新华捐赠了他在参加对越自卫反击战之前写在擦枪布上的一封家书。全信如下:
亲爱的妈妈、姐姐、弟弟:近来全家人一切都好吧!
    您如看到这些东西后会有什么样的想法呢?依我说,全家人什么也不用多想,也不用为我而过多地忧虑。尤其是妈妈,要注意身体,不要为我着急,因为这是没有用的。
    我们部队再过几天就要开赴云南边境去了,为了保卫我们的祖国,保卫胜利果实,保卫和平。
    这些大道理我不用多讲,妈妈、姐姐和弟弟一定会理解和明白的。
    姐姐和弟弟一定要听妈妈的话,让妈妈放心。特别是弟弟一定要努力地学习,不要辜负我对你的希望。
    时间紧张,暂说至此吧!
    全家人只要不为我着急和惦念,我就放心了。
祝全家人
  身体健康、工作学习顺利、生活愉快。
    此致
敬礼!
华:于一九七九。元。十
写于什坊
  信写得简短而含蓄,甚至有些拘谨。
    1978年,马新华20岁,在四川什坊当兵。他从一些蛛丝马迹,预感到战争即将来临:连队两尺长的猪被杀了做熏肉,菜园的菜不再有计划地采摘,而是“什么好吃吃什么”。晚上组织学习的时候,指导员开始讲边境形势。原先每个周末许可每个班有1名战士上垓(赶集)的制度也取消了。果然,很快命令到来,部队进入一级战备,战士们被要求就地打好背包,随时准备出发。与外界的联系遂被中止,不得外出,不得写信,如果一定要写,要经过连部、营部、团部的层层审核。
    “那天晚上我站岗回来,哥几个都在呼噜呼噜地睡觉,只有40瓦的灯泡亮着。屋里光秃秃的,行李都打到背包里了。我睡不着,开始收拾东西。我想着应该写一封信劝劝家人:万一我打仗回不来了,不要为我太过悲伤。当时没有纸,我看见一块擦火箭筒的白布,就拿着板凳,趴在床铺上,在这块布上用钢笔写了起来。钢笔在布上写字不好写,这封信是一笔一笔描出来的。”
    写完信不久,部队开赴战场,两周之后战争结束,近一年后,马新华复员回到北京,和家人一起看了他上战场前写的那封家书。
    “1978年底部队比较紧张的时候,我曾经给家里写过信,说我们现在正在搞战斗演习,说不定哪天就要上前线了。写完这封信之后部队就进入一级战备,我就再没有写过信了。接不到我的信,家里都快急死了。有一阵子,他们上街,背后都有人指指点点了,邻居们议论,说我的骨灰盒已经送到民政部门了。后来才知道,因为我妈跟人聊天的时候提起我好几个月没给家里写信了,别人一传,就变成我已经死了。后来我姐姐就仿照我的笔体给家里写信,骗我妈:我弟来信了,我给您念念。”
    战地家书对亲人重要,对写信者本人也同样重要。那封迟到的、但是有幸没有成为凶信的家书,马新华一直保存着,作为他所经历的青春的佐证。
    “我是1980年底复员的,回家的时候,就像沙僧一样,挑着一副担子,一头是行李,一头是在驻地买的土特产。我给家里买了不少橘子,都用报纸包好。我还带了两棵棕榈树的幼苗。在山上训练的时候,棕榈树长得很高,像扇子一样,风一吹,发出叭啦叭啦的响声,我特别喜欢这种树,一年四季常青。我就挖了两棵小苗苗,看带回家去能不能活。我们那节车厢有一个五十来岁的女乘务员,给大家倒水,走到我们那,就问:你们几个退伍了?我们说退了。她接着问,你们打仗了没有?我们说打了。她说,那你们还不错,还能回来,要是嗝屁了,我今天给你们倒不成水了。‘嗝屁’这两个字把我和另外几个北京籍的战友逗得哄堂大笑——我们三年没有听到这么地道的北京话了。”
    与棕榈苗和橘子一起被马新华带回北京的,还有一军用水壶老酒。酒是部队工厂酿的,“度数很高,大概能到六七十度,火柴一点就着。”在家等待安置的时候,马新华经常把这壶酒拿出来,自斟自饮。“回到地方,过上了安定的生活,心里反而没着没落的。那段时间,不让吃饭行,但是不让我喝部队的这口酒,我心里就特别难受。”
    大概只有对自己的生活有独特感受的人才会清楚记得他所经历的那些重要的细节。而这一大片的记忆都是由那封不足300字的家书勾起的。但在开始交谈的时候,马新华却一再说:“这封信,我留着也没什么用。”
    “以前我留着这信是想让我儿子看看,让他知道:他爸爸跟别的爸爸不一样。我记得第一次给他看,他还在上小学,看了之后没反应。这次我捐信之前,把复印件给他看。他当时正在弄电脑,说,搁那儿吧。第二天早晨我问他看了吗,他很淡地说了一句‘看了’。他这一代人跟我那一代人确实不一样,我那代人很重视感情的。我估计,我要死了,这封信也就烧了,随着垃圾一起倒掉了。所以我决定捐献出去,也算给它找个归宿。”
  “送走”家书前,马新华特意上了趟洗衣店,把压了20多年的擦枪布熨平。(录入 钟婷)



作者: 石 岩 来源:南方周末 时间: 2005-05-19 16:23:49
我们的战士,平凡而伟大
战争是残酷的,但人性仍能显现出来!
伟大!
[em24]
孩子没教育好是他自己的责任。
他孩子怎么了阿?
看完了,不知道是什么感受···
平凡而伟大的战士.
至于他的孩子可能要到结婚有了孩子后才能体会父亲的这封家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