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岁解放军女战士长眠南京田间 有望魂归故里(图)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10:50:54
25岁解放军女战士长眠南京田间 有望魂归故里(图)

2014年05月04日  来源:现代快报 





几十年来,村民每年都会到姜秀喜坟上看看 记者 马晶晶 摄
  南京市六合区程桥镇唐楼村的田边,有一座全村老少都熟知的孤坟,长眠在里面的是一位解放军女战士姜秀喜,1949年冬,她随部队在唐楼村驻扎时,因病去世,时年25岁。
  几十年来,每年清明节,村民都会自发去姜秀喜的坟上看一看,烧点纸钱。不过,由于田地改造,今年4月初,这座坟被迁往了距离村子5公里外的马长岗公墓。再要去扫墓,对于大部分村民来说,已非易事。“我们希望通过现代快报,能够找到她的亲人,让她早日魂归故里。”村民们说。记者 陈志佳
  虽是孤坟
  但全村人都挂念
  4月底,现代快报记者驱车来到六合区程桥镇唐楼村,虽然天上下着雨,但车子刚拐上村中小路,就能看见村头聚集着老老少少10多位村民。“听说有人要来看姜秀喜的墓,村民们都出来了,因为这个墓大家都很挂念。”村民郭师傅说。
  跟着村民们步行了大约两分钟,来到了一片非常开阔的稻田,“原来这里有不少坟,现在基本上都搬迁到公墓里去了。”郭师傅说,“姜秀喜的墓也一样,只不过村民对她的感情比较深,虽然遗骸起出来了,但坟头还没有平掉。”顺着郭师傅的指引,记者看见了这处已经被挖开的坟包,里面埋着棺材的痕迹依旧很明显,“起坟那天,几乎全村人都来了。”今年75岁的姜庆运老人说,“虽然村里对姜秀喜仍有印象的老人只剩下了几个,但大部分村民对她还是很敬仰的。”谈起起坟当天的情况,姜庆运说:“棺材一打开,里面的军鞋和军帽仍然能够辨认清楚,最让我们惊讶的是,姜秀喜生前最喜爱的一把梳子和一支钢笔,看上去一点都没有损坏。”
  英年早逝的姑娘
  曾是村里的“红人”
  严富友今年83岁,是目前居住在村里和姜秀喜接触最多的老人。那是1949年冬天,全国刚刚解放不久,一天早上,一支七八十人的队伍驻扎在了村外,“那年我18岁,经常会去看看解放军战士,姜秀喜当时是部队里的卫生员。”严富友回忆说,“她应该是25岁,留着一头齐耳短发,十分精神干练。”
  因为能歌善舞,姜秀喜在村子里渐渐成了“红人”。严富友说:“她经常唱歌给大家听,唱得非常好,有时候也一边哼着歌一边跳段舞蹈,很好看的。”其实,姜秀喜之所以获得了村民们的喜爱,更关键的是,她经常抽空帮助村子里的孩子读书认字。姜庆运说:“我那年才10岁,刚刚开始认字,就跟着她学习,说起来,她是我们很多人的启蒙老师。”
  突然有一天,村民们得知了一个噩耗,姜秀喜因病去世了。严富友说:“没几天后,她就葬在了我们的田间,下葬那天,有人把她生前最喜爱的梳子和钢笔,放进了棺材,没想到几十年过去了,这些东西还在。”
  无亲有故
  村民自发扫墓数十年
  姜秀喜去世大约一周后,这支部队就离开了唐楼村,走之前,部队的首长在姜秀喜的墓前,立了一块木质的墓碑,姜庆运说:“上面写着——山东省牙前县上上都村姜秀喜之墓,都是姜秀喜教我认识的字。”
  从那时起,每年清明节,唐楼村的村民都会自发去姜秀喜的墓前扫墓,这一扫就坚持了几十年,传承了几代人。姜庆运说:“一方面我们感激她对村子的贡献,另一方面,我们也觉得她就是我们的家人。”据姜庆运介绍,唐楼村里有数十位村民,和姜秀喜一样祖籍是山东,再加上同姓姜,因此,大家一直把她当做自家人一样,“所以我们年年都给她扫墓,一直没有间断过。”姜庆运说,“但是现在墓地搬迁了,接下来就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姜庆运说的搬迁,就是姜秀喜的墓已经从村子里迁到了公墓里,而这处公墓距离唐楼村有5公里的距离。“距离太远,我们也都年龄大了,这以后还有谁能帮她扫墓呢?”姜庆运说到这,脸上充满了无奈和担忧。
  经快报多方联系
  老兵有望魂归故里
  几十年的感情,早已让唐楼村的村民把姜秀喜当成了家人,不过,面对坟墓远迁的现状,大家很无奈,只得想到是否有可能让这名解放军女战士,能有一天回到故乡,回到自己亲人的身边。4月初,郭师傅通过查找发现,墓碑上写着的牙前县早已不存在,经过区划调整后,现在归属于烟台市海阳市发城镇,“上上都村的名字还是对的,我们也联系了当地的警方,看能不能找到相关的户籍资料。”郭师傅说。
  昨天下午,现代快报记者联系了上上都村的姜书记,经过查找,姜书记表示,姜秀喜确实是上上都村人,“据村里老人说,姜秀喜去世后,她的父母曾经去南京寻找过她的坟墓,但是没有找到。”姜书记说,“没想到快报主动和我们联系了,这真是好消息。”
  据姜书记说,姜秀喜的父母只有她一个女儿,在她去世后,曾经领养过一个男孩,但目前也已去世了,“目前了解到的情况是,姜秀喜还有堂兄弟在,但是也已经接近90岁了,我们尽量做做工作,能够让小辈把姜秀喜接回家。”




http://www.chinanews.com/cul/2014/05-04/6129029.shtml


25岁解放军女战士长眠南京田间 有望魂归故里(图)

2014年05月04日  来源:现代快报 





几十年来,村民每年都会到姜秀喜坟上看看 记者 马晶晶 摄  南京市六合区程桥镇唐楼村的田边,有一座全村老少都熟知的孤坟,长眠在里面的是一位解放军女战士姜秀喜,1949年冬,她随部队在唐楼村驻扎时,因病去世,时年25岁。
  几十年来,每年清明节,村民都会自发去姜秀喜的坟上看一看,烧点纸钱。不过,由于田地改造,今年4月初,这座坟被迁往了距离村子5公里外的马长岗公墓。再要去扫墓,对于大部分村民来说,已非易事。“我们希望通过现代快报,能够找到她的亲人,让她早日魂归故里。”村民们说。记者 陈志佳
  虽是孤坟
  但全村人都挂念
  4月底,现代快报记者驱车来到六合区程桥镇唐楼村,虽然天上下着雨,但车子刚拐上村中小路,就能看见村头聚集着老老少少10多位村民。“听说有人要来看姜秀喜的墓,村民们都出来了,因为这个墓大家都很挂念。”村民郭师傅说。
  跟着村民们步行了大约两分钟,来到了一片非常开阔的稻田,“原来这里有不少坟,现在基本上都搬迁到公墓里去了。”郭师傅说,“姜秀喜的墓也一样,只不过村民对她的感情比较深,虽然遗骸起出来了,但坟头还没有平掉。”顺着郭师傅的指引,记者看见了这处已经被挖开的坟包,里面埋着棺材的痕迹依旧很明显,“起坟那天,几乎全村人都来了。”今年75岁的姜庆运老人说,“虽然村里对姜秀喜仍有印象的老人只剩下了几个,但大部分村民对她还是很敬仰的。”谈起起坟当天的情况,姜庆运说:“棺材一打开,里面的军鞋和军帽仍然能够辨认清楚,最让我们惊讶的是,姜秀喜生前最喜爱的一把梳子和一支钢笔,看上去一点都没有损坏。”
  英年早逝的姑娘
  曾是村里的“红人”
  严富友今年83岁,是目前居住在村里和姜秀喜接触最多的老人。那是1949年冬天,全国刚刚解放不久,一天早上,一支七八十人的队伍驻扎在了村外,“那年我18岁,经常会去看看解放军战士,姜秀喜当时是部队里的卫生员。”严富友回忆说,“她应该是25岁,留着一头齐耳短发,十分精神干练。”
  因为能歌善舞,姜秀喜在村子里渐渐成了“红人”。严富友说:“她经常唱歌给大家听,唱得非常好,有时候也一边哼着歌一边跳段舞蹈,很好看的。”其实,姜秀喜之所以获得了村民们的喜爱,更关键的是,她经常抽空帮助村子里的孩子读书认字。姜庆运说:“我那年才10岁,刚刚开始认字,就跟着她学习,说起来,她是我们很多人的启蒙老师。”
  突然有一天,村民们得知了一个噩耗,姜秀喜因病去世了。严富友说:“没几天后,她就葬在了我们的田间,下葬那天,有人把她生前最喜爱的梳子和钢笔,放进了棺材,没想到几十年过去了,这些东西还在。”
  无亲有故
  村民自发扫墓数十年
  姜秀喜去世大约一周后,这支部队就离开了唐楼村,走之前,部队的首长在姜秀喜的墓前,立了一块木质的墓碑,姜庆运说:“上面写着——山东省牙前县上上都村姜秀喜之墓,都是姜秀喜教我认识的字。”
  从那时起,每年清明节,唐楼村的村民都会自发去姜秀喜的墓前扫墓,这一扫就坚持了几十年,传承了几代人。姜庆运说:“一方面我们感激她对村子的贡献,另一方面,我们也觉得她就是我们的家人。”据姜庆运介绍,唐楼村里有数十位村民,和姜秀喜一样祖籍是山东,再加上同姓姜,因此,大家一直把她当做自家人一样,“所以我们年年都给她扫墓,一直没有间断过。”姜庆运说,“但是现在墓地搬迁了,接下来就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姜庆运说的搬迁,就是姜秀喜的墓已经从村子里迁到了公墓里,而这处公墓距离唐楼村有5公里的距离。“距离太远,我们也都年龄大了,这以后还有谁能帮她扫墓呢?”姜庆运说到这,脸上充满了无奈和担忧。
  经快报多方联系
  老兵有望魂归故里
  几十年的感情,早已让唐楼村的村民把姜秀喜当成了家人,不过,面对坟墓远迁的现状,大家很无奈,只得想到是否有可能让这名解放军女战士,能有一天回到故乡,回到自己亲人的身边。4月初,郭师傅通过查找发现,墓碑上写着的牙前县早已不存在,经过区划调整后,现在归属于烟台市海阳市发城镇,“上上都村的名字还是对的,我们也联系了当地的警方,看能不能找到相关的户籍资料。”郭师傅说。
  昨天下午,现代快报记者联系了上上都村的姜书记,经过查找,姜书记表示,姜秀喜确实是上上都村人,“据村里老人说,姜秀喜去世后,她的父母曾经去南京寻找过她的坟墓,但是没有找到。”姜书记说,“没想到快报主动和我们联系了,这真是好消息。”
  据姜书记说,姜秀喜的父母只有她一个女儿,在她去世后,曾经领养过一个男孩,但目前也已去世了,“目前了解到的情况是,姜秀喜还有堂兄弟在,但是也已经接近90岁了,我们尽量做做工作,能够让小辈把姜秀喜接回家。”




http://www.chinanews.com/cul/2014/05-04/6129029.shtml


衣冠留故地,忠骨回故里,上香,敬礼。
当时为啥不通知家里人,解放后了呀
青山有幸埋忠骨,何必马革裹尸还。
当初这档案管理的可真够乱的啊。真不应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