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lor=#E61A1A] 空战与老八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5/04 13:22:23
空军作战的时候一般都要讲性能包线的概念,从战斗机的性能上看一方面加强另一方面就减弱。所以作战过程中根据敌我双方性能包线制定战术就非常重要。当初空军里所以有人会提出歼6打天下就是因为认为歼6在亚音速性能上一定优势或者至少不弱于对方,这和巴基斯坦歼6对苏7的战例有关,结果F16出现后歼6变得毫无作战价值可言,就是因为在性能包线内被完全覆盖。这样87年的歼-8II虽然在亚音速机动上不如F16,但在高速性能上却大大好过F16,这样有了一定的性能优势才能打,以弱制强都是有条件的,综合上可以弱于对方,但一定要有强于对方的地方,这战才能打,就象枪比大刀片先进,但没子弹的枪不如烧火棍。对歼7和歼-8II的改进都是基于这种战术的需要。在加强亚音速机动性上歼7使用了变动机翼布局方案,这个方案是当初沈飞为提高歼-8II亚音速性能提出的,但在改进地过程发现该方案虽然能有所提高但会导致高空高速性和加速性能的下降,这样为了提高一方优势却降低了另一面的优势值不值得?何况相对F16的亚音速优势改型后的歼-8II也没有相当优势,另一方面,由于对未来空战理论和技术理论的革新,加上ACT技术型号的研制,使沈飞认为可以在不动气动布局的前提下通过其它领域的升级和装备加强使歼-8II综合性能有较大提高,而又不必牺牲高空高速性(根据路滔的报告文学‘空中探险者’里黄炳新对歼-8II的反映可以看出歼-8II在高空高速情况下的极限性能和操纵性都非常顺手)。
鉴于以上情况,沈飞对歼-8II的改进走了与歼-7完全不同的路,一是数字化电传操控系统的开发,二是在不破坏原有布局优势的前提下对歼-8II进行局面改进。以提高亚音速机动性能。从航展上ACT型号的表现看,跑道起飞仅300米左右,低空通场速较歼-7E还慢,中低空动作都作得很漂亮,可惜的是没见在超音速蛇行机动、高速低空通场以及低空大坡度高速机动这类动作,不过话说回来,这也不是ACT要展示的范围。
未来空战环境与歼-8II的战术运用。
在包括JAS 39、"阵风"、"台风"、F-22、JSF在内的21世纪战斗机尚未投入实战应用之前,人们更多的注意力正在集中到在这些飞机上所用的各种新技术和它们所具有的各种先进性能上(隐身、超音速机动性等等),但却往往忽略了它们投入实战后可能会对未来空战所带来的革命性变化
  
未来10年,许多新投入 使用的战斗机不仅将装备新的、杀伤力更强的空空导弹,而且将采用更先进的雷达和其他技术,从而使它们的超视距敌我识别工作变得容易得多。它们装备的战斗数据链还将使几架飞机共享战术信息。如此一来,未来战斗机不管是单打独斗,还是编队飞行作战,其作战战术都将随着这些新一代战斗机的投入使用而发生巨大变化。
  
新型空空导弹对空战的影响:
  
机载空空导弹技术的发展将是对空战影响最大的未来战斗机新技术。它关系到未来空战的纵深。据美国兰德公司一位分析家称:"未来战争谁能打到最远,谁就能控制交战过程。"
由于未来空战中头瞄和主动弹的使用已经可以预见成为作战机种必备的作战武器,随着导弹技术的发展,过往在空战中绝对的亚音速格斗优势已经不存在,如"流星"的最大特点是射程较远,而且能量较大。它的杀伤概率从最小射程一直到80千米几乎是一个常数。但在较远距离,特别是在不良能见度条件下,它对目标的识别可能很困难,这可能是导致"流星"装双向数据链的一个原因。而这时歼-8II在1.5M比目标机高的高度飞行的情况下,导弹射程比它在亚音速、与目标同一高度的情况下发射要远50%。毫无疑问,在空战体第可提供有效战场信息的情况下占所速度与高度的作战飞机将在导弹可发射包线可占据超视距作战的一定的主动权。

越来越快和越来越恐怖的视距内作战:
新研制的短距空空导弹由于采用了较大的火箭发动机或较小的弹翼,其速度比普通的AIM-9"麻雀"快,而且采用了新的红外窗口材料,不会因空气摩擦加热而使导引头致盲。它们装有红外成像导引头,因而对非加力目标的攻击像对攻击全加力的目标一样有效。有时现代短距空空导弹也能在超视距下作战,其最大射程甚至可达12~20千米。因此,目标机飞行员必须在更短的时间内作出投入战斗的决定,一旦他决定投入战斗,就将进入短距导弹的非逃逸区。
在进入短距弹攻击范围后头瞄和大离轴角的新型导弹将使猎杀越来越成为一场比‘快’的反映,这里的‘快’不是单指速度,而是指代信息反映和目标识别能力,谁的战机能最快发现对方并确定攻击将占据有利地位。而在这种情况通常作战时间大为缩短,在过去几千米范围内双方战机机动格斗的情况可以消失,大过载机动可能将不在是未来空战的主要形式,取得代之的‘快进快打’模式。这样,对敌机的瞄准与摆脱是亚音速大过载机动重要还是良好的高速和加速性能更重要就难说了。在新一代战斗机中,F-22和"台风"在避免来自敌机的回射方面可能处于最有利的地位。F-22的飞行员把这种技术称为"曲折机动",即发射导弹后拉一个超音速转弯,迫使敌方导弹以迅速增加的视线速率进行机动。在发射后进行曲折机动常常会减少敌方导弹的有效射程,而超音速巡航曲折机动则可把F-22置于敌方导弹的射程之外,即使他们可以探测到F-22也无能为力。大多数战斗机在超音速时作机动飞行的能力是相当有限的,但F-22因具有大翼面积和很大的推力,"台风"具有高度静不稳定性,故它们的超音速机动能力较强。
雷达和目标识别技术
  
视距内空战是极其危险的,因此目前各国空军更为重视的是在超视距内范围内,最好是在最远的距离处击落尽可能多的敌机,从而避免视距内作战。在超视距内空战战术中,需要由新技术来解决的基本问题是改进目标识别能力。但是如果对F-22提出需要进行目视识别的要求,则会削弱其90%的空中优势作战能力。
  
在交战规则(ROE)中规定了攻击不可见目标的一些必要条件。尽管这些条件在各种不同场合不尽相同,而且还要受到一些政治因素的制约,但基本原则是应由多个独立的渠道来判断是否确实是目标。例如,F-15装有新式的现代化敌我识别器,而且其雷达还具有非预期会合目标识别(NCTR)模式,这可以部分地说明F-15在海湾战争的空空作战中击落了伊拉克大部分战斗机的原因。
数据链这种简单的信息装备在作战,特别是在超视距作战中具有很大的战术优点。数据链常被用作话音无线电台较难干扰的替代物,但更高级别的数据链则可使一组飞机能够彼此像"心灵相通"一样协同作战。
数据链的基本用途是可以实施"沉默攻击"。即对手可能已经知道自己已被导弹射程以外的战斗机所跟踪。但却不知道一架离他更近的战斗机正在接收跟踪数据,并在不采用自己雷达的情况下发射导弹对他进行攻击。
  
但数据链的用途还不止此一点,它还可用于战斗机间的紧密合作。如JAS 39的爱立信PS-05/A雷达与数据链一起使用。PS-05/A可工作于只接收不发射的被动模式,像一台具有很高方向精度的灵敏接收机(因采用大天线)。两部以被动模式工作的PS-05/A可通过数据链交换信息,并可通过三角测量法确定其位置,根据目标的信号还可识别其型别。
  
数据链还可用于电子对抗(ECM),一架战斗机可进行目标搜索,而其僚机则同时采用雷达集中对同一目标进行干扰,从而使目标难以截获或干扰跟踪他的雷达。

可以预见未来歼-8II的近距作战模式将大多数从中高空以高速机动形式发起,而不会进入亚音速区,攻击将在一分钟甚至数秒钟内结束。利用良好的高速操控性配合头瞄、主动离轴技术并有效融入数据链体系的歼-8II在未来中国空军的作战中仍不失为一个具有相当威胁的作战平台。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6-3 18:07:58编辑过]
空军作战的时候一般都要讲性能包线的概念,从战斗机的性能上看一方面加强另一方面就减弱。所以作战过程中根据敌我双方性能包线制定战术就非常重要。当初空军里所以有人会提出歼6打天下就是因为认为歼6在亚音速性能上一定优势或者至少不弱于对方,这和巴基斯坦歼6对苏7的战例有关,结果F16出现后歼6变得毫无作战价值可言,就是因为在性能包线内被完全覆盖。这样87年的歼-8II虽然在亚音速机动上不如F16,但在高速性能上却大大好过F16,这样有了一定的性能优势才能打,以弱制强都是有条件的,综合上可以弱于对方,但一定要有强于对方的地方,这战才能打,就象枪比大刀片先进,但没子弹的枪不如烧火棍。对歼7和歼-8II的改进都是基于这种战术的需要。在加强亚音速机动性上歼7使用了变动机翼布局方案,这个方案是当初沈飞为提高歼-8II亚音速性能提出的,但在改进地过程发现该方案虽然能有所提高但会导致高空高速性和加速性能的下降,这样为了提高一方优势却降低了另一面的优势值不值得?何况相对F16的亚音速优势改型后的歼-8II也没有相当优势,另一方面,由于对未来空战理论和技术理论的革新,加上ACT技术型号的研制,使沈飞认为可以在不动气动布局的前提下通过其它领域的升级和装备加强使歼-8II综合性能有较大提高,而又不必牺牲高空高速性(根据路滔的报告文学‘空中探险者’里黄炳新对歼-8II的反映可以看出歼-8II在高空高速情况下的极限性能和操纵性都非常顺手)。
鉴于以上情况,沈飞对歼-8II的改进走了与歼-7完全不同的路,一是数字化电传操控系统的开发,二是在不破坏原有布局优势的前提下对歼-8II进行局面改进。以提高亚音速机动性能。从航展上ACT型号的表现看,跑道起飞仅300米左右,低空通场速较歼-7E还慢,中低空动作都作得很漂亮,可惜的是没见在超音速蛇行机动、高速低空通场以及低空大坡度高速机动这类动作,不过话说回来,这也不是ACT要展示的范围。
未来空战环境与歼-8II的战术运用。
在包括JAS 39、"阵风"、"台风"、F-22、JSF在内的21世纪战斗机尚未投入实战应用之前,人们更多的注意力正在集中到在这些飞机上所用的各种新技术和它们所具有的各种先进性能上(隐身、超音速机动性等等),但却往往忽略了它们投入实战后可能会对未来空战所带来的革命性变化
  
未来10年,许多新投入 使用的战斗机不仅将装备新的、杀伤力更强的空空导弹,而且将采用更先进的雷达和其他技术,从而使它们的超视距敌我识别工作变得容易得多。它们装备的战斗数据链还将使几架飞机共享战术信息。如此一来,未来战斗机不管是单打独斗,还是编队飞行作战,其作战战术都将随着这些新一代战斗机的投入使用而发生巨大变化。
  
新型空空导弹对空战的影响:
  
机载空空导弹技术的发展将是对空战影响最大的未来战斗机新技术。它关系到未来空战的纵深。据美国兰德公司一位分析家称:"未来战争谁能打到最远,谁就能控制交战过程。"
由于未来空战中头瞄和主动弹的使用已经可以预见成为作战机种必备的作战武器,随着导弹技术的发展,过往在空战中绝对的亚音速格斗优势已经不存在,如"流星"的最大特点是射程较远,而且能量较大。它的杀伤概率从最小射程一直到80千米几乎是一个常数。但在较远距离,特别是在不良能见度条件下,它对目标的识别可能很困难,这可能是导致"流星"装双向数据链的一个原因。而这时歼-8II在1.5M比目标机高的高度飞行的情况下,导弹射程比它在亚音速、与目标同一高度的情况下发射要远50%。毫无疑问,在空战体第可提供有效战场信息的情况下占所速度与高度的作战飞机将在导弹可发射包线可占据超视距作战的一定的主动权。

越来越快和越来越恐怖的视距内作战:
新研制的短距空空导弹由于采用了较大的火箭发动机或较小的弹翼,其速度比普通的AIM-9"麻雀"快,而且采用了新的红外窗口材料,不会因空气摩擦加热而使导引头致盲。它们装有红外成像导引头,因而对非加力目标的攻击像对攻击全加力的目标一样有效。有时现代短距空空导弹也能在超视距下作战,其最大射程甚至可达12~20千米。因此,目标机飞行员必须在更短的时间内作出投入战斗的决定,一旦他决定投入战斗,就将进入短距导弹的非逃逸区。
在进入短距弹攻击范围后头瞄和大离轴角的新型导弹将使猎杀越来越成为一场比‘快’的反映,这里的‘快’不是单指速度,而是指代信息反映和目标识别能力,谁的战机能最快发现对方并确定攻击将占据有利地位。而在这种情况通常作战时间大为缩短,在过去几千米范围内双方战机机动格斗的情况可以消失,大过载机动可能将不在是未来空战的主要形式,取得代之的‘快进快打’模式。这样,对敌机的瞄准与摆脱是亚音速大过载机动重要还是良好的高速和加速性能更重要就难说了。在新一代战斗机中,F-22和"台风"在避免来自敌机的回射方面可能处于最有利的地位。F-22的飞行员把这种技术称为"曲折机动",即发射导弹后拉一个超音速转弯,迫使敌方导弹以迅速增加的视线速率进行机动。在发射后进行曲折机动常常会减少敌方导弹的有效射程,而超音速巡航曲折机动则可把F-22置于敌方导弹的射程之外,即使他们可以探测到F-22也无能为力。大多数战斗机在超音速时作机动飞行的能力是相当有限的,但F-22因具有大翼面积和很大的推力,"台风"具有高度静不稳定性,故它们的超音速机动能力较强。
雷达和目标识别技术
  
视距内空战是极其危险的,因此目前各国空军更为重视的是在超视距内范围内,最好是在最远的距离处击落尽可能多的敌机,从而避免视距内作战。在超视距内空战战术中,需要由新技术来解决的基本问题是改进目标识别能力。但是如果对F-22提出需要进行目视识别的要求,则会削弱其90%的空中优势作战能力。
  
在交战规则(ROE)中规定了攻击不可见目标的一些必要条件。尽管这些条件在各种不同场合不尽相同,而且还要受到一些政治因素的制约,但基本原则是应由多个独立的渠道来判断是否确实是目标。例如,F-15装有新式的现代化敌我识别器,而且其雷达还具有非预期会合目标识别(NCTR)模式,这可以部分地说明F-15在海湾战争的空空作战中击落了伊拉克大部分战斗机的原因。
数据链这种简单的信息装备在作战,特别是在超视距作战中具有很大的战术优点。数据链常被用作话音无线电台较难干扰的替代物,但更高级别的数据链则可使一组飞机能够彼此像"心灵相通"一样协同作战。
数据链的基本用途是可以实施"沉默攻击"。即对手可能已经知道自己已被导弹射程以外的战斗机所跟踪。但却不知道一架离他更近的战斗机正在接收跟踪数据,并在不采用自己雷达的情况下发射导弹对他进行攻击。
  
但数据链的用途还不止此一点,它还可用于战斗机间的紧密合作。如JAS 39的爱立信PS-05/A雷达与数据链一起使用。PS-05/A可工作于只接收不发射的被动模式,像一台具有很高方向精度的灵敏接收机(因采用大天线)。两部以被动模式工作的PS-05/A可通过数据链交换信息,并可通过三角测量法确定其位置,根据目标的信号还可识别其型别。
  
数据链还可用于电子对抗(ECM),一架战斗机可进行目标搜索,而其僚机则同时采用雷达集中对同一目标进行干扰,从而使目标难以截获或干扰跟踪他的雷达。

可以预见未来歼-8II的近距作战模式将大多数从中高空以高速机动形式发起,而不会进入亚音速区,攻击将在一分钟甚至数秒钟内结束。利用良好的高速操控性配合头瞄、主动离轴技术并有效融入数据链体系的歼-8II在未来中国空军的作战中仍不失为一个具有相当威胁的作战平台。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6-3 18:07:58编辑过]
我想,未来的歼8可能就是个高速导弹发射平台,指示目标通过预警机或数据链完成,主动空空弹前半段也不需要战机雷达的引导,真正达到一击脱离,摆脱跟踪,再一击,不进入近距格斗!!
理论上是这样,按数据链的方式,歼-8II可以用雷达静默方式发起进攻,然后用高速大坡度垂直摆脱对方,类似F22采用的超音速方式,但要考虑到新一代欧洲战机的瞬间转弯很好,加上敌方也同样具有相同的优势,这样在作战上,歼-8II在攻击角度和方式就要选择好才行。象在伊朗与F14作的演练表明,歼-8II可以有效利用良好的高速性摆脱F14的锁定,但却无法攻击对方,未来的数据链与头瞄的加入可能会有一击的机会,但一击后如何也是战术重点,如果保证攻击后能脱身又要确保提高攻击成功率也是个头疼的问题。
我要歼-8F的清晰大照!!!
[B]以下是引用[I]kongqueshi1[/I]在2005-6-3 11:46:00的发言:[/B][BR]我想,未来的歼8可能就是个高速导弹发射平台,指示目标通过预警机或数据链完成,主动空空弹前半段也不需要战机雷达的引导,真正达到一击脱离,摆脱跟踪,再一击,不进入近距格斗!!


                             [glow=255,red,2]怎么有点像未来无人机空战一样的[/glow]
[B]以下是引用[I]贝勒爷[/I]在2005-6-4 0:24:00的发言:[/B][BR]我要歼-8F的清晰大照!!!
[B]以下是引用[I]SU27m[/I]在2005-6-4 1:51:00的发言:[/B][BR]!
你的图绿色雷达罩,每边只有一个翼刀,显然是歼-8D.
此图的歼-8D是90年代末装备崇明基地的空26师,最近该崇明基地已经被空29师87团接收.这些歼-8D编号已经改为27*0*
风老大把八爷大传送给我吧......我用mm来换~~
客观的来说,沈阳生产和改进歼八也不是很上心,毕竟歼八一不适应这个时代,为了某些数量不多价值不大的飞机去研究一些另类的战术,是否值得!!!
[B]以下是引用[I]kongqueshi1[/I]在2005-6-5 12:22:00的发言:[/B][BR]客观的来说,沈阳生产和改进歼八也不是很上心,毕竟歼八一不适应这个时代,为了某些数量不多价值不大的飞机去研究一些另类的战术,是否值得!!!

是啊 还有如果要有那么先进的火控系统和导弹也一定优先装备新式战机的
[B]以下是引用[I]yueying[/I]在2005-6-5 12:21:00的发言:[/B][BR]风老大把八爷大传送给我吧......我用mm来换~~
我真的没有宝书呀.都是PUPU那个死家伙乱说的[em42]
[B]以下是引用[I]kongqueshi1[/I]在2005-6-5 12:22:00的发言:[/B][BR]客观的来说,沈阳生产和改进歼八也不是很上心,毕竟歼八一不适应这个时代,为了某些数量不多价值不大的飞机去研究一些另类的战术,是否值得!!!

什么叫另类战术?能打胜的战术就是好战术,什么叫不适应时代?武器装备的水平就必然与空军的战术相关。中国钱多啊?B52是什么时代的产物?印度为什么要在MG21上装数据链和超视距能力,巴基斯坦为什么要购进二手幻影做类似印度的改造升级?世界范围内对F4.F5搞升级的有多少?11和10是好,但能装备多少?一千架,顶天了,中国一千架战机够用吗?这个空白怎么补?利用新技术提高现有平台的战斗力是不值得的事?
大家总是强调歼八在高空高速上有优势,其实这方面他的优势也不是很明显!他的最大速度仍然在su-27\f-14\f-15以下,与mirage2000相当,且最大速度是试飞时飞出来的,真正作战上挂着导弹和油箱,速度不会很大,而且由于推重比不是很突出,加速性不是很好,不会很快提到那么大的速度,所以在对抗f-14f15一类飞机基本没有获胜的机会,达也打不了,跑也跑不掉!!!由于其海平面最大速度并未达到音速(普遍低于三代机,如f-15,14) 相对于专用的超音速轻型轰炸机(如su-24),低空突防速度也不及,而且由于加力使用的时间有非常大的限制,所以长时间高速也是不可能的。所以让他低空高速突防也是有困难的。
对于另类战术,说白了,还是技术。譬如,上面提到的数据链制导导弹,美国人也没有做到,谁都知道打了就跑比陷入空战好,谁都想主动弹全程主动,但困难很大。对于的就跑,美国人的战机由于具有隐身性能,雷达也要比我们的好,所以我们要想打了就跑(在保证命中精度的情况下)是非常难得。
其实历史上有许多飞机都面临着这种无奈!!最明显的例子就是苏联时期苏联防空军的su-15,他在性能上并不是十分突出,导弹和雷达的整体水平也是一般般,我曾经花很长时间考证它存在的必要性。
在远距离巡逻上面,它明显不及tu-128,航程不行,导弹射程不及 128,速度上图-128虽然不是很快,但也是超音速,两者都是提倡一击脱离,只攻击笨重的目标,因为su15虽然化为战斗机,但其格斗能力肯定不行,也没有格斗导弹(后期有了aa-8,但那个时候更好的mig-23p出现了)
截击高速目标上,它又不及mig-25p,由于导弹aa-3后期的射程也只有28公里,不机aa-6,速度和高度上又比上不足比下有余,所以对付高速侦察机也是无奈。
在截击灵巧目标上面,又不及70年代中后期入役的米格23截击型,由于推重比和气动上,雷达上,导弹上都不及米格23 ,所以su-15可以称得上市鸡肋了。
su-15作为所谓的全能截击机,实际上是全都做的不够好,它能够截击的目标全是那些突防能力没有足够威胁的目标,
苏联的解体,苏-15全部退役,不能不说明了这一点!!!!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6-5 15:45:57编辑过]
如果能用数据链把J8F雷达获得的信息发给J7G。J8F打超视距空战,J7打近战。
什么意思,!!!说详细点!!!![em06][em06]
我 曾看到过歼8f起飞,感觉起飞距离很短,应该性能不错!!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6-5 18:00:09编辑过]
[B]以下是引用[I]f22[/I]在2005-6-5 16:05:00的发言:[/B][BR]如果能用数据链把J8F雷达获得的信息发给J7G。J8F打超视距空战,J7打近战。

那样协同太麻烦.
有了良好的电子设备,即使是近距离格斗,J8F也未必就比J7G差多少.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6-5 18:52:12编辑过]
我对这个这问题很感兴趣,我每天都回来看这个帖子,希望楼主能够与我认真讨论。本人由于学识有限,还请包涵!!
现在我仍然搞不清当初在伊拉克,mig25是怎么摆脱那么多战机的功绩并击落f-18的!!!望指教!!!
[B]以下是引用[I]kongqueshi1[/I]在2005-6-5 18:46:00的发言:[/B][BR]1、请问那里得到的资料说歼八能飞那么快,如果果如楼主所言,那气动加热怎么解决,与歼八相似的su-15和米格23也只能飞2马赫多一点,歼八用的wp13b2就是苏-15p-13的仿制版本,凭什么飞那么快!!
2我认为只有高速才能对摆脱导弹有力,而加速度高 速度仍很低时不能摆脱导弹。因为当高速时只要轻易的作个拉起,导弹就很容易被闪过。
3如果即便相对对方战机在加速上面有优势,就可轻易摆脱锁定么!按照多普勒的说法,动目标是不易被脱锁的,f14的雷达跟踪距离如此之远,你要是想脱锁,或是在他的跟踪距离边缘飞行,或是瞬时减速,或是进入低空或者说是雷达的盲区。
4头瞄说明双机已经很近了,可是在进入这个距离以前,不知道自己已经被击落多少次了
5我对雷达不甚了解,按照楼主的说法,双方相对速度达到3-4马赫时,雷达就不易锁定么!!
6你总是说优势区,而那只是相对于飞行包线而言。
咱们就来讨论f14和j8的单单对抗,外加预警机支援。
在预警机的引导下双方都发现了对方,f14在150公里外就可以用雷达跟踪你,一百公里就可以开火;而歼八呢,虽然在预警机的引导下知道了f14的位置,但自己的雷达无法发现并跟踪目标,再说导弹的射程只允许你在80公里以内才开火,开火后,很可能敌人导弹已经到了,你要是在想在敌人开火后摆脱雷达锁定,也就是说你最好在发涩导弹前就准备开加力掉头并进入低空,等放完导弹的话,即便是用数据链而不是自己的雷达引导导弹,恐怕也已经晚了,要知道100公里可不是不死鸟的最大射程。整个过程就不给你用什么头盔式瞄准具的机会。所谓掠袭在我看来是不可能发生的。
如果双方万一导弹没有击中,一旦进入近距,那么如果双方都有头瞄,那么,必然还是歼八吃亏,如果你玩过flanker2.5就应该知道,头瞄击中对方取决的不是瞄准具好不好,而是格斗弹的离轴发射角有多大。一般是你用头盔把对方套住后,还要使自己的机头尽量指向敌机大概的方向(不是在平显里),才能发射,离轴角不是无限制的,关键是导弹。
如果果真是数据链和头盔可解决问题,那战斗机的机动性就没有任何意义了,双方就都可以用预警机带着大量的远程空空弹制空了!!!

颤振指的是战机在可以飞出最速的空域进行最高速的飞行,它的目的是不用于实战,而用于检验战机的结构和极限性能。歼-8II的发动机仿制于苏联的,但不意味着就不能超越前者。歼-8II现在在低空飞的那些动作苏15和MG23飞得出来吗?所以这没什么奇怪的。歼-8II的性能包线完全覆盖前两者。何况MG23空载飞颤振同样也能到二点二马。颤振的数值并不适用于实战,但实验的极限速度而不是实战速度,歼-8II在特定空空域平飞可以达到这个速度,在其它空域就不行,如果不平飞也不行。但可以肯定歼-8II的高速和加速性能很好。
我说的歼-8II的加速性是达到高速的一个指标,高速当然对摆脱有利,否则歼-8II怎么能摆脱F14,但从一定速度到高速总要有一个过程吧?如果这个过程太长,就会先被导弹抓住,所以加速性是快速达到高速的一个重要指标。加速是为了高速。高速容易摆脱,这并不矛盾。
摆脱的关键是脱出对方的雷达区,战机的雷达区盲区实际很多,这和看得远不远无关,而和看得广不广有关。就象人的视力一样,看得很远吧?但我跑到你后面或是下面你就看不到。何况按你说的和我前面说得一样,歼-8II能摆脱F14,但拿F14没办法。
数据链的作用不是在于发现对方,而是在于能利用多种数据链和信息处理锁定对方,就象我说的静默地打上一发。例如象你说的,歼-8II本身不开雷达,按预警机指示,发现F14立即高速上跃,摆脱对方雷达区,导弹面对这样一个目标如果想要抓住它的过载要有多高?跟的上吗?所以在临头攻击上,如果导弹射程相当,歼-8II和F14可以同时发现同时攻击,如果歼=8II导弹射程短,马上就高速甚至超音速上升垂直机动摆脱对方导弹攻击区和雷达区,利用高空高速到达F14上方,然后利用掠袭接近导弹发射区,这时候由于歼-8II不用开雷达又在F14雷达区外,后者就感觉不到前者,这时歼-8II就可以利用数据链依然不开雷达将敌机位置参数传给导弹发射后离开。
现在战机的速度一发不中就进入近距了,要知道现在的近距弹射程也加大了,所以未来的近距和过去的近距是两回事,甚至未来的近距就是视距外作战。何况由于战场情况错宗复杂,目标识别也是个问题,你怎么能判断你瞄准的是敌机?所以我才说歼-8II的攻击大多数要从高空发起,也就是要在敌机头上发起,这样有好处,可以比较从容的识别,同时利用高空高速可以加大导弹射程。
最后一点,所以我才说瞬间转弯性能有优势吗。头瞄和导弹可以提代更大攻击角度,而我前面说过机头还是需要一定指向。这时歼-8II就要考虑我说的战术了,从什么角度攻击,怎么打,这就要讲究方法。比如过去我要完全机头指向才能攻击,但现在我不用了,利用导弹的性能我只要指向相对小的角度就可以,重要的一点是有高空高速优势。正象你说的过去要在平显内,现在不用在平显内,你说这个角度增大了多少?所以我才在前面说有一击的机关,但怎么一击这就是战术问题了。
[B]以下是引用[I]kongqueshi1[/I]在2005-6-5 18:57:00的发言:[/B][BR]现在我仍然搞不清当初在伊拉克,mig25是怎么摆脱那么多战机的功绩并击落f-18的!!!望指教!!!

很简单,那些F18全是执行攻击任务的,挂弹多机动性就差,相应的机头指向就差,MG25利用高速摆脱对方雷达,刚好它的飞行角又和预警机波长间隙重合,运气也好,技术也好,反正当时预警机就没看到。这里一个加速就摆脱了。表面上说预警机可以识别,但一般是在有请求的情况下才识别,当时是晚上,盟军战机又特多,整个战场情况其实也很乱,这时候MG25可以保持静默,只要不摆出攻击姿态和开雷达波,大概就没人去理它,这时候再利用被动感知方式,实际是进入了‘游猎’状态,据说这架还打扰过一架A7和一架A6,刚好在返航中又碰上F18编队,这里飞行员就抓住时机从一架F18后面打了一发。
黄炳新也不过敢说飞到M2.35,怎么一下就变成M2.7的?
颤振是空载构型才飞?飞不飞外挂构型的颤振?只有高马赫数才出现颤振么?
F-15,16是哪架原型机,在什么时候,飞到多少马赫数的是颤振解体啊?
比速度和加速性是吧?那好,说说看J-8II在哪个区域里的加速性超过F-15吧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6-5 20:16:13编辑过]
歼-8飞到M2.7是不可能的.
==============
凭借歼-8B/D的落后火控水平还是不行,况且他们还不真正具备发射中距空空弹的能力.

除非依靠新型歼-8F
[B]以下是引用[I]kongqueshi1[/I]在2005-6-5 20:12:00的发言:[/B][BR]你提到了能进入f-14的雷达盲区,可在现代预警机的支援下,怎么可能很容易进入盲区呢!!
雷达探测是扇形,如果你在他的扇面以外,只要方向大致正确就可以了,因为在预警机引导下,通过对雷达扫描横向和纵向角度的调整,再加上机头横向和俯仰的指向,你是很难不被发现的,你采用跃升,可殊不知跃升到20000米要多长时间,f-14难道就不会跃升调整角度来保证雷达的持续跟踪么??你爬到20000米速度肯定就没有多少了(在20000米平飞速度恐怕达不到1马赫把),要知道导弹是从来不怕打高空目标的,如果高空那么容易就摆脱战机雷达,那么sr-71在30000多米高飞,那mig31肯定拿他没办法了,可美国人都知道这条路走不通!!!
[em01][em01][em01][em01]

如果这样的话,你怎么解释海湾战争中MG25一个侧转就摆脱了F15的雷达?当时不同样在预警机的支持下?而F15把失去目标已经近二十秒了,还有哪那架MG25怎么会被追丢?何况空战是你所说的单挑吗?这架F14执行的是什么任务?是护航机还攻击机?它进入这个空域的目的是什么?是专门打歼-8II打架的吗?如果其它地方有其它战机怎么办?海湾战争里很多伊军战机侦到F14的雷达波就马上溜了,当时不也有预警机吗?F14怎么没抓住它们?按F14雷达的功率,歼-8II大老远就可以被动感知了到,还要等进入导弹射程才机动吗?等进入射程歼-8II都跑到哪去了?
[B]以下是引用[I]yf23[/I]在2005-6-5 20:08:00的发言:[/B][BR]黄炳新也不过敢说飞到M2.35,怎么一下就变成M2.7的?
颤振是空载构型才飞?飞不飞外挂构型的颤振?只有高马赫数才出现颤振么?
F-15,16是哪架原型机,在什么时候,飞到多少马赫数的是颤振解体啊?
比速度和加速性是吧?那好,说说看J-8II在哪个区域里的加速性超过F-15吧

我的话你可以都当成胡说八道不用在意。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6-5 20:59:19编辑过]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6-8 14:22:16编辑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