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12家央企业务招待费为零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5/01 09:11:59
http://finance.sina.com.cn/chanj ... /030918850168.shtml

  曾在2012年以8.37亿元的业务招待费“荣登”A股市场之首的中国铁建(4.51, -0.07, -1.53%),在2013年年报中“业务招待费”直接“清零”,消失得无影无踪,而“其他”一项则从前一年的22.4亿元增加至本年度的32.26亿元,一年暴增了9.86亿元,增长44%,增加的绝对值直接超过了去年“业务招待费”总额。因为没有细目,这个“其他”到底涵盖多少内容,尚不得而知,但要是确实如有些专家所猜想,这个增加值只是藏匿起来的业务招待费,那说明这家企业在压缩业务招待费上不但毫无成效,还有增无减变本加厉。

  靠玩弄文字游戏为业务招待费打掩护的,当然不止中国铁建一家。据媒体统计,目前至少有12家央企上市公司都“友情出演”了这场“业务招待费”转场的闹剧。比如,中国交建(3.84, -0.01, -0.26%)去年排名第三,业务招待费为7.8亿元,2013年也直接归零,但其他费用则从9.95亿元增加到了11.6亿元。去年排名第四的中国电建(2.79, 0.00, 0.00%),2012年的业务招待费为3.42亿元,2013年连“其他”数据也不再公布。2012年业务招待费过亿元,而2013年隐而不报的还有葛洲坝(3.91, -0.03, -0.76%)、中国北车(4.57, -0.12, -2.56%)等。

  在2012年年报中大大方方地公布的“业务招待费”,之所以会在2013年年报中消失,显然是因为许多企业去年受到舆论猛烈抨击,学乖了,今年转而低调行事。从这一点来说,知道“业务招待费”过多不是正常现象,能有所收敛,也是一件好事。但如果为了逃避媒体追究,便将惊人的业务招待费“暗度陈仓”到了含糊其辞的“其他”事项之下,甚至连含糊一下的愿望都没有,干脆隐匿不报,那不仅收不到压缩不正常开支的目的,还可能代表着一种“无耻的傲慢”。

  说“傲慢”,因为这些央企将业务招待费或者加以隐匿或者干脆不报,明显表达出故意同媒体相对抗的“其奈我何”式的桀骜不驯,“你们不是要监督吗?我连数字都不公布,最多给个‘其他’,看你如何监督!”

  说“无耻”,因为央企上市公司系国有控股,还有公众投资在内,经营者如何使用企业资金理应接受社会监督,其中道理一清二楚,“共和国长子”不会缺乏这平凡至极的常识。可虽有常识,却执意隐匿,为了多占一些国家和公众的便宜,而拒绝公布业务招待费,甚至不屑于用“其他”作掩护,对是非曲折表示出公然的藐视,如此态度可称为“无耻”。

  12家堂堂央企敢于如此傲慢,不是一点儿没有道理:如果国有资产的出资人不对经营者滥用职权的行为进行制约和惩处,公众投资者利益的保护机构证监会[微博]不对有欠规范的年报披露加以规范和纠正,纪检监察部门不对账目不清的“业务招待费”或者“其他”中可能藏匿的靡费公帑、贪污腐败等进行追究和问责,那企业自然会有恃无恐,毫无顾忌。


  2013年3月,中国铁建年报披露了2012年支出业务招待费共计8.37亿元。数字甫一公布,舆论一片哗然。国务院国资委[微博]随即以电视电话会议的形式,向所有央企通报对此的调查处理结果,公布了这家公司发票开具不规范、报销程序不严格、会计科目使用不当等问题,并通报批评57人、党纪政纪处分8人、移送司法机关1人,并依纪依法作出追缴和退赔处理,同时对有关领导进行了诫勉谈话。对这一处理意见,当时的舆论给以了充分肯定。但时至今日,国人看到的后续成效却是年报上不同栏目之间的数字转移,甚至干脆就是容易被深究的栏目本身彻底消失。如果财务监督最后成了“睁眼瞎”,公众连同监管监督机构都完全处于被动之中,束手无策,那年报、年报制度和支撑年报制度的更宏大制度本身岂非都成了纯粹多余?

  今天中国不是没有法律和制度,但法律和制度在不同主体面前的效力确有很大不同。有一位西方文学家说过,“法律就像一张蜘蛛网,虫子被黏住了,而鸟儿却破网而过”。从污染环境、拖欠工资、无证开采到隐匿不报业务招待费,一些国企尤其是硕大无比的央企在貌似严密的制度之网中随意进出,不但不受制度制约,而且可以把制度玩得团团转,用“其他”来取代“业务招待费”,让国人不得不承认,既得利益集团确实存在,而且威力巨大,甚至让“业务招待费”和“其他”都人间蒸发,就是一个很有说服力的例证。http://finance.sina.com.cn/chanj ... /030918850168.shtml

  曾在2012年以8.37亿元的业务招待费“荣登”A股市场之首的中国铁建(4.51, -0.07, -1.53%),在2013年年报中“业务招待费”直接“清零”,消失得无影无踪,而“其他”一项则从前一年的22.4亿元增加至本年度的32.26亿元,一年暴增了9.86亿元,增长44%,增加的绝对值直接超过了去年“业务招待费”总额。因为没有细目,这个“其他”到底涵盖多少内容,尚不得而知,但要是确实如有些专家所猜想,这个增加值只是藏匿起来的业务招待费,那说明这家企业在压缩业务招待费上不但毫无成效,还有增无减变本加厉。

  靠玩弄文字游戏为业务招待费打掩护的,当然不止中国铁建一家。据媒体统计,目前至少有12家央企上市公司都“友情出演”了这场“业务招待费”转场的闹剧。比如,中国交建(3.84, -0.01, -0.26%)去年排名第三,业务招待费为7.8亿元,2013年也直接归零,但其他费用则从9.95亿元增加到了11.6亿元。去年排名第四的中国电建(2.79, 0.00, 0.00%),2012年的业务招待费为3.42亿元,2013年连“其他”数据也不再公布。2012年业务招待费过亿元,而2013年隐而不报的还有葛洲坝(3.91, -0.03, -0.76%)、中国北车(4.57, -0.12, -2.56%)等。

  在2012年年报中大大方方地公布的“业务招待费”,之所以会在2013年年报中消失,显然是因为许多企业去年受到舆论猛烈抨击,学乖了,今年转而低调行事。从这一点来说,知道“业务招待费”过多不是正常现象,能有所收敛,也是一件好事。但如果为了逃避媒体追究,便将惊人的业务招待费“暗度陈仓”到了含糊其辞的“其他”事项之下,甚至连含糊一下的愿望都没有,干脆隐匿不报,那不仅收不到压缩不正常开支的目的,还可能代表着一种“无耻的傲慢”。

  说“傲慢”,因为这些央企将业务招待费或者加以隐匿或者干脆不报,明显表达出故意同媒体相对抗的“其奈我何”式的桀骜不驯,“你们不是要监督吗?我连数字都不公布,最多给个‘其他’,看你如何监督!”

  说“无耻”,因为央企上市公司系国有控股,还有公众投资在内,经营者如何使用企业资金理应接受社会监督,其中道理一清二楚,“共和国长子”不会缺乏这平凡至极的常识。可虽有常识,却执意隐匿,为了多占一些国家和公众的便宜,而拒绝公布业务招待费,甚至不屑于用“其他”作掩护,对是非曲折表示出公然的藐视,如此态度可称为“无耻”。

  12家堂堂央企敢于如此傲慢,不是一点儿没有道理:如果国有资产的出资人不对经营者滥用职权的行为进行制约和惩处,公众投资者利益的保护机构证监会[微博]不对有欠规范的年报披露加以规范和纠正,纪检监察部门不对账目不清的“业务招待费”或者“其他”中可能藏匿的靡费公帑、贪污腐败等进行追究和问责,那企业自然会有恃无恐,毫无顾忌。


  2013年3月,中国铁建年报披露了2012年支出业务招待费共计8.37亿元。数字甫一公布,舆论一片哗然。国务院国资委[微博]随即以电视电话会议的形式,向所有央企通报对此的调查处理结果,公布了这家公司发票开具不规范、报销程序不严格、会计科目使用不当等问题,并通报批评57人、党纪政纪处分8人、移送司法机关1人,并依纪依法作出追缴和退赔处理,同时对有关领导进行了诫勉谈话。对这一处理意见,当时的舆论给以了充分肯定。但时至今日,国人看到的后续成效却是年报上不同栏目之间的数字转移,甚至干脆就是容易被深究的栏目本身彻底消失。如果财务监督最后成了“睁眼瞎”,公众连同监管监督机构都完全处于被动之中,束手无策,那年报、年报制度和支撑年报制度的更宏大制度本身岂非都成了纯粹多余?

  今天中国不是没有法律和制度,但法律和制度在不同主体面前的效力确有很大不同。有一位西方文学家说过,“法律就像一张蜘蛛网,虫子被黏住了,而鸟儿却破网而过”。从污染环境、拖欠工资、无证开采到隐匿不报业务招待费,一些国企尤其是硕大无比的央企在貌似严密的制度之网中随意进出,不但不受制度制约,而且可以把制度玩得团团转,用“其他”来取代“业务招待费”,让国人不得不承认,既得利益集团确实存在,而且威力巨大,甚至让“业务招待费”和“其他”都人间蒸发,就是一个很有说服力的例证。
说起这个,我想起之前跟大佬去某个央企的内部会所跟该央企的一个副总谈事情,那一餐是小火锅,很普通吧? 可所有的菜品全都算是顶级货,5美元一片的肥牛,三片一盘,还不够一口的,我一个人就吃了6盘……

当然酒是红酒,并且还是该央企自己产的

敏感词到底是啥?  怎么一句话的回帖也要审核?   {:soso_e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