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稀土资源和金属资源开发应用现状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19:40:58
中国能否从镁资源的超级大国走向镁合金产业强国?

博客中国
作者:谈宇清





  
【内容提要】中国强国战略的系列分析文章。中国能否从镁资源的超级大国走向镁合金产业强国?



  不知道大家是否留意到以手机、MP3、优盘、掌上电脑、移动硬盘、数码相机为代表的新一代移动通讯、电脑终端及周边设备、视听产品的外壳已经不再是塑料制品,而被一种坚固轻盈的镁合金制品所取代?在汽车行业,包括方向盘、变速箱壳体、汽车轮毂、发动机盖板等汽车零部件也开始纷纷采用镁合金做为原材料,以减轻汽车自重,从而达到省油节能的目的。一辆辆全部由镁合金制造的自行车已经被国际赛手们采用,并骑着它们登上了世界冠军的领奖台……

  镁合金材料正以其重量轻(密度比铝合金低30%)、比强度高、刚性好、耐腐蚀、散热性、耐冲击性、抗电磁干扰和屏蔽性好,加工性能优良且加工成本更低,以及回收再生性能优异(回收再生率高,再生成本低)等,正受到越来越多的行业的青睐,成为风头正劲的材料新星!根据统计,近四年全球镁合金压铸件的复合年成长率达20%,预估在以后几年内的成长率仍将维持在12至20%之间。

  中国辽宁省的大石桥市拥有全球最大的菱镁矿资源,其菱镁石储量高达25亿吨以上,占全球的60%,被誉为“中国镁都”。而位于青海柴达木盆地的青海盐湖,则蕴藏有超过31.5亿吨的氯化镁资源。据科技部估计,中国的可利用镁资源储量占到了世界的70%左右。如果按目前全球每年消耗50万吨镁资源的速度计算,仅上述两大镁资源集中地提供的矿产品就可以供人类消费11000年以上。

  非常可惜的是,目前中国的镁产业整体上还处于一个非常落后的阶段。丰富的镁资源绝大部分没有得到很好的利用,主要是以镁砂等初级产品的形式大量出口。据统计,中国镁砂出口量近年迅猛攀升,出口量已经占到年产量的86%左右(2003年的统计数据),未出口的也大多用在制造耐火材料、水泥添加、建筑制品等低附加值领域。由于深加工技术水平低,镁资源的超级大国——中国,一直把镁合金强国的地位拱手让给了包括美国、加拿大、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为了改变这种落后局面,中国科技部已经将“镁合金应用与产业化”列为“十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重大项目,并于2001年8月正式启动实施。希望在十年内,把中国的镁合金由零开始,做到一百亿的产业规模。

  要想实现镁合金强国的梦想,关键是要抓好镁合金压铸的产业化和镁合金压铸件的应用与推广。在镁合金压铸件的市场前景上,汽车和摩托车配件又将占到70%以上。我国近几年开始加大这一领域的研究、生产和应用。其代表企业是重庆镁业,目前已建成了镁合金压铸生产线5条,率先开发出了10多种镁合金摩托车零部件,年生产能力达150万件。并建有镁合金生产线一条,年产能达1500吨,其生产能力及规模暂居国内前列。东风汽车也已经上了镁合金压铸生产线。在上海,一家由加拿大Meridian控股的中外合资企业——上海镁镁合金压铸有限公司也已经开始把目光锁定在了汽车、摩托车用镁合金压铸件领域,希望成为上海大众和上海通用的零部件供应商。

  去年8月,由中国普天集团和韩国新昌合资的贵州普新镁合金有限公司宣告成立。合资双方中,前者拥有包括波导、首信、东信在内的一大批手机及其它通讯终端设备制造厂商,而后者则是韩国镁合金外壳制品的龙头企业。有理由相信,贵州普新的镁合金项目将是继南方汇通的微硬盘项目之后的贵州经济的又一大亮点。

  除了民用以外,镁合金材料在军事上的应用也不容忽视。用镁合金和碳纤维等高科技复合材料制成的头盔、步枪和冲锋枪的枪体等具有重量轻、强度高、抗震减震性能优异等特点,必将获得广泛应用。一家由兵器工业部投资的宁波耐特镁业公司也已经开始批量生产出减震性能优良的镁合金电动工具和机壳,相信这家公司今后会在军品装备上有所作为。

  从最近三年的发展来看,中国的镁合金铸件产业已经起步。要想最终成为镁合金强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中国历来都是稀土资源的超级大国,却没有成为稀土产业强国。中国镁合金产业能否成稀土产业中获得什么启迪?这一点值得业界深思!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5-21 15:45:50编辑过]
中国能否从镁资源的超级大国走向镁合金产业强国?

博客中国
作者:谈宇清





  
【内容提要】中国强国战略的系列分析文章。中国能否从镁资源的超级大国走向镁合金产业强国?



  不知道大家是否留意到以手机、MP3、优盘、掌上电脑、移动硬盘、数码相机为代表的新一代移动通讯、电脑终端及周边设备、视听产品的外壳已经不再是塑料制品,而被一种坚固轻盈的镁合金制品所取代?在汽车行业,包括方向盘、变速箱壳体、汽车轮毂、发动机盖板等汽车零部件也开始纷纷采用镁合金做为原材料,以减轻汽车自重,从而达到省油节能的目的。一辆辆全部由镁合金制造的自行车已经被国际赛手们采用,并骑着它们登上了世界冠军的领奖台……

  镁合金材料正以其重量轻(密度比铝合金低30%)、比强度高、刚性好、耐腐蚀、散热性、耐冲击性、抗电磁干扰和屏蔽性好,加工性能优良且加工成本更低,以及回收再生性能优异(回收再生率高,再生成本低)等,正受到越来越多的行业的青睐,成为风头正劲的材料新星!根据统计,近四年全球镁合金压铸件的复合年成长率达20%,预估在以后几年内的成长率仍将维持在12至20%之间。

  中国辽宁省的大石桥市拥有全球最大的菱镁矿资源,其菱镁石储量高达25亿吨以上,占全球的60%,被誉为“中国镁都”。而位于青海柴达木盆地的青海盐湖,则蕴藏有超过31.5亿吨的氯化镁资源。据科技部估计,中国的可利用镁资源储量占到了世界的70%左右。如果按目前全球每年消耗50万吨镁资源的速度计算,仅上述两大镁资源集中地提供的矿产品就可以供人类消费11000年以上。

  非常可惜的是,目前中国的镁产业整体上还处于一个非常落后的阶段。丰富的镁资源绝大部分没有得到很好的利用,主要是以镁砂等初级产品的形式大量出口。据统计,中国镁砂出口量近年迅猛攀升,出口量已经占到年产量的86%左右(2003年的统计数据),未出口的也大多用在制造耐火材料、水泥添加、建筑制品等低附加值领域。由于深加工技术水平低,镁资源的超级大国——中国,一直把镁合金强国的地位拱手让给了包括美国、加拿大、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为了改变这种落后局面,中国科技部已经将“镁合金应用与产业化”列为“十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重大项目,并于2001年8月正式启动实施。希望在十年内,把中国的镁合金由零开始,做到一百亿的产业规模。

  要想实现镁合金强国的梦想,关键是要抓好镁合金压铸的产业化和镁合金压铸件的应用与推广。在镁合金压铸件的市场前景上,汽车和摩托车配件又将占到70%以上。我国近几年开始加大这一领域的研究、生产和应用。其代表企业是重庆镁业,目前已建成了镁合金压铸生产线5条,率先开发出了10多种镁合金摩托车零部件,年生产能力达150万件。并建有镁合金生产线一条,年产能达1500吨,其生产能力及规模暂居国内前列。东风汽车也已经上了镁合金压铸生产线。在上海,一家由加拿大Meridian控股的中外合资企业——上海镁镁合金压铸有限公司也已经开始把目光锁定在了汽车、摩托车用镁合金压铸件领域,希望成为上海大众和上海通用的零部件供应商。

  去年8月,由中国普天集团和韩国新昌合资的贵州普新镁合金有限公司宣告成立。合资双方中,前者拥有包括波导、首信、东信在内的一大批手机及其它通讯终端设备制造厂商,而后者则是韩国镁合金外壳制品的龙头企业。有理由相信,贵州普新的镁合金项目将是继南方汇通的微硬盘项目之后的贵州经济的又一大亮点。

  除了民用以外,镁合金材料在军事上的应用也不容忽视。用镁合金和碳纤维等高科技复合材料制成的头盔、步枪和冲锋枪的枪体等具有重量轻、强度高、抗震减震性能优异等特点,必将获得广泛应用。一家由兵器工业部投资的宁波耐特镁业公司也已经开始批量生产出减震性能优良的镁合金电动工具和机壳,相信这家公司今后会在军品装备上有所作为。

  从最近三年的发展来看,中国的镁合金铸件产业已经起步。要想最终成为镁合金强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中国历来都是稀土资源的超级大国,却没有成为稀土产业强国。中国镁合金产业能否成稀土产业中获得什么启迪?这一点值得业界深思!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5-21 15:45:50编辑过]
我国镁合金压铸产业集群初步形成  每日经济新闻      


随着中国汽车、IT、通讯等产业近年来的快速发展,对镁合金产品的需求不断增长,从而带动了国内镁合金压铸产业的发展。有资料表明,我国镁合金压铸件产量在最近的7年里增长了2倍多,平均年增长率达18%,而且在一些地区还形成了不同产品种类和规模的镁合金压铸产业群体。

在广东省,镁合金压铸件生产群体主要由一批台资和港资企业组成,他们主要集中在珠江三角洲一带,以生产计算机、通讯和消费类电子产品部件为主,代表性企业有:台资企业富士康、黄江精诚,港资企业嘉瑞、镁达等。在长三角地区,近几年也涌现出一批镁合金压铸企业,以台资居多,主要投资地点是上海、苏州、昆山等地。其中,上海乾通汽车附件公司是国内目前生产较大型镁合金压铸件的专业厂,也是在为汽车配套的企业中最具代表性的,其产量约占全国镁合金压铸件产量的1/3,并已经与世界上最大的镁合金压铸厂合作组建了上海镁镁压铸厂,总投资额达2000万美元,主要生产汽车和摩托车用镁合金压铸件,计划每年生产净重达3000吨左右的镁合金零件;台湾华孚科技是世界上非汽车领域最大的镁合金压铸件生产企业,该公司已投资6000万美元在上海建立了上海中镁科技公司,主要生产移动电话和笔记本电脑镁合金壳体,全公司70%的产品将在上海制造。在重庆地区,则以重庆镁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为龙头,产品定位在汽车、摩托车和手动工具等镁合金压铸件上。按照规划,到2010年的时候,90%重庆产摩托车每辆最少使用8公斤以上的镁合金压铸件。其他地区也有一些规模较大、颇具特色的企业,如青岛金谷镁业股份有限公司以家电、通讯类产品为主,为海尔、海信、摩托罗拉等公司提供产品;一汽铸造有限公司以汽车用镁合金压铸件为产品定位方向,批量生产轿车方向盘和大马力柴油机汽缸罩盖。

业内专家认为,虽然镁合金压铸业在我国仍处于起步阶段,与国外的差距也很大,但我国原镁产量居世界首位,占全球产量的40%,为发展镁合金压铸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同时,镁合金作为最轻的金属工程材料,凭借其优良的机械性能和抗电磁干扰及屏蔽性能,在我国汽车、摩托车及3C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可以预计,我国镁合金压铸业大发展的时期正在到来。
钨行业现状调查:我们究竟为谁透支子孙资源  经济参考报     

  滥采!贱卖!用我们占世界35.5%的宝贵储量廉价供应全球80%的需求,然后再瞅着别人赚大钱——这就是我国钨行业的现状。业内专家痛心质问:我们究竟为谁透支了子孙资源!

  钨被称为“工业牙齿”,广泛应用于国防工业、航空航天、信息产业、制造业等,是重要的不可再生的战略资源。目前,我国钨的储量、生产量、贸易量和消费量均居世界第一位。然而这几个世界第一并不能真正令人自豪,反而引发出几分忧思。

  三组数字对比 落差令人痛惜

  记者从设在南昌的中国钨业协会了解到,近年来我国钨行业发展的概况,并对相关数据进行了分析对比:

  对比数据一:2004年中国钨业年鉴统计,2003年我国钨品出口2.9万吨,出口额2.87亿美元,其中半成品2.6万吨,出口额2.2亿美元,初级产品占出口总量的2/3。2004年中国照明协会年报统计,2003年我国出口灯泡66亿只,出口额2亿美元。灯泡生产最关键的材料是钨丝,生产一只灯泡需要钨丝0.8至1米,1亿米钨丝合计3.5吨钨,66亿只灯泡需钨230吨。也就是说,2.6万吨钨半成品与230吨钨的制成品出口价值相当。

  对比数据二:2003年,中国进口钨丝76.8吨,进口价每吨超过19.9万美元。同年出口钨丝703.9吨,出口价每吨2.8万美元,仅为进口价的1/7。

  对比数据三:2003年,中国出口到美国的钨品2943吨,占美国钨供应量的1/3,出口额2560万美元。同年,美国肯纳公司这一家企业利用进口钨品加工硬质合金的销售收入达到20亿美元。而这一年,我国整个钨行业销售收入为100亿元。

  以初级产品出口为主是我国许多行业对外贸易中的致命弱点。宝贵的资源消耗了,但产品附加值却不够高,而我们进口的一些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产品往往又是在我们的初级产品基础上加工生产的。

  2004年前10个月,我国钨品出口额3亿美元,其中作为深加工产品的硬质合金出口量,比上年同期提高60%,但仲钨酸铵等原料产品出口量同比变化不大。中国钨业协会副秘书长祝修盛说,目前我国钨材和硬质合金产品出口量仅占总量的少部分,而钨材也仍然不是钨的最终产品。目前我们在汽车、飞机等使用的耐震钨丝等技术含量高的产品上,对国外的依赖依然较大。中国硬质合金出口量占国际市场流通量的20%,但销售收入只占1.5%,而外国公司的高精度硬质合金、高效精密刀具等产品,在中国市场的销售份额已占到25%。

  用35.5%的资源满足了全球80%的需求

  在世界钨基础储量中,中国占35.5%,加拿大、俄罗斯各占15%、13.5%左右,美国约占6.5%。2004年10月国际钨协召开的会议公布,全球钨消费总量中,我国消费占37%,欧洲约27%,美国15%,日本11%。从1997年至2004年,我国钨国内消费量翻了一番以上,成为最大的钨消费国家。除去国内消费的1.7万吨钨外(折合成钨金属量计算),其它国家消费的3.8万吨钨中,由我国出口的就有2.9万吨。因此,世界钨工业消耗的钨资源80%至90%都来自中国。

  一边是钨资源国内消费增加,一边是大量钨原料产品、半成品供应出口,我国钨资源消耗在世界上所占的比例大大高于占世界储量的比例,其结果是钨精矿超规模开采,国内钨储量开始下降,资源优势逐步减弱。中国钨业协会副会长孔昭庆说,1949年至1985年,我国钨精矿产量占世界产量40%,但到1985年至2002年,这个比例已升至68%,其中近十年就达到80%以上。

  中国钨储量、生产量、贸易量和消费量达到世界第一,但与此同时,钨资源世界占比开始下降。因此,中国钨行业要警惕的深层次问题并不仅仅是一个初级产品如何向高精尖产品发展的问题。可以说,我们是用占世界35.5%的钨矿产资源满足了全球80%的钨需求。然而,钨是不可再生的紧缺战略矿产资源,祝修盛说:“我们不仅自己在消耗,而且还在为国外消耗子孙后代的宝贵资源!”

  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陈锡文2004年参加江西一研讨会时说,我国GDP占全球GDP的比重不到4%,但为了生产只占全球不到4%的财富,我国消耗的石油占消费总量的7%,钢材占27%,煤炭占31%,水泥占40%。这种经济增长必须大规模消耗资源,很多资源国内如不够,就必须大量进口,我们的石油进口量已占消费量的1/3、铁矿及铁粉占47%、氧化铝占48%、铜矿占58%。资源的大量消耗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深思。

  计划指标斩不断滥挖之手

  早在1991年,国务院就下文将钨、锡、锑、离子型稀土四类矿产列为国家实行保护性开采的特定矿种。为抑制国内钨业无序发展,国土资源部自2002年起就向全国钨矿下达了“钨精矿开采总量控制指标”。2002年、2003年,全国主要矿山钨精矿开采控制指标分别为43740吨和43660吨,但实际产量均超过控制指标60%以上;2004年下达的控制指标为5.2万吨,但前三个季度产量已经达到5.7万吨,全年预计突破8万吨。中国钨协会长周菊秋介绍,扩能势头尤以钨冶炼的最低端产品仲钨酸铵为甚。2003年,我国仲钨酸铵产能达到10.8万吨,当年国内需求为4.65万吨,产能利用率仅为43%。但近两年,福建、湖南、云南、江西等地一些钨矿产区仍在大上仲钨酸铵生产线,2004年新建或改扩建仲钨酸铵生产线的企业有9家,建成后产能将增加3万多吨。

  总量控制指标为何起不到控制效果?原因一是投资者看中了眼前的利益。由于近年全球钨需求增加,钨精矿价格从最低谷的每吨不足2万元上扬至2003年的2.3万元,2004年底更是涨至4.2万元。原因二是一些地方政府出于局部利益变“红灯”为“绿灯”。祝修盛介绍说,在湖南等地,目前有一些民营资本进入新矿区开采白钨,由于国家已不再新办钨矿开采许可证,当地政府就为矿主办理铋、铅、锌等其它采矿许可证,变相开采钨矿。原因三则是有关部门没有严格监督控制指标的执行,对近年来的超产企业也没有采取什么严厉的处罚措施,让控制指标成了空头指标。按原国家经贸委文件,所有在建的钨项目必须经过国务院有色金属行业主管部门审批,但由于有色行业管理体制和机构的变迁,这一审批流程也基本省略。

  从眼前和地方局部利益看,钨精矿和钨品的超规模开采、生产对地方经济确有贡献,但从长远和全局利益看,缺乏统一规划和合理资源配置的区域经济,必将导致总量失控,引起无序生产和恶性竞争。钨业专家估计,如果消费量继续增加,采选回收率低的乱采滥挖得不到根治,我国现有钨储量的静态保证开采年限屈指可数。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必须统筹局部与全局的发展,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不能只图眼前一时的发展,吃祖宗饭,断子孙后代路。
镁?一打就着呀!
着一定得好好的规划一下,政府的做些事呀?
[em02]
中国镁业风光无限
北京真望资讯研究中心 秦伟 李国强 朱永昌      


  进入21世纪,资源和环境已成为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首要问题。随着金属材料消耗量的急剧上升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大规模生产工艺的出现和广泛使用,地球表壳的资源日趋贫化。镁作为一种轻质工程材料,其潜力尚未充分挖掘出来,开发利用技术还远不如钢铁、铜、铝等成熟。因此,在许多传统金属矿产资源趋于枯竭的今天,加速开发镁合金的应用,对保持社会可持续发展也就具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

  被誉为21世纪绿色金属结构材料的镁合金材料,被广泛运用于汽车、摩托车、机械、航空、航海、国防等领域,金属镁的需求量每年以20%的速度快速增长。虽然我国镁工业还没有摆脱群雄混战的局面,国内镁产品应用市场也还未成熟,但从目前国内镁合金产业的态势来看:中国镁合金产业前景广阔。

一、资源优势得天独厚
  我国是镁金属生产大国,镁的蕴藏丰富,镁资源占全球总储量的22.5%。我国的菱镁矿资源总量31.45亿吨,符合炼镁要求的一、二级矿占78%。同时,储量巨大的白云石矿和青海的盐湖,也含有十分丰富的镁资源。白云石资源已探明储量在40亿吨以上,青海盐湖氯化镁32亿吨,硫酸镁16亿吨。较低的投资成本,丰富的煤炭资源,低成本的原料供应,以及充裕的劳动力优势,都使镁在中国的生产具有良好的经济性和竞争性。我国的原镁产量占全球产量的40%,是世界上第一大镁生产国和出口国。2001年全国原镁产量约20万吨,出口16.5万吨。中国目前共有镁生产企业100余家,其中年生产能力在10000吨以上的有3家,3000吨以上的有22家,1000-3000吨的有50余家。

二、镁合金市场空前繁荣
  镁是继钢铁、铝之后的第三大金属工程材料,具有许多优良的性能,应用前景极为广泛。但由于受价格昂贵和技术方面的限制,长期以来只少量应用于航空航天等军事工业,被称为"贵族金属"。 九十年代以来,在日益严重的资源和环境的双重压力下,全球掀起了镁合金开发应用热潮,世界各工业发达国家从战略高度纷纷出台大型研究计划推动镁合金在交通、计算机、通讯、消费类电子、国防军工等诸多领域的应用。随着技术和价格两大瓶颈的突破,全球镁的用量以每年20%的幅度快速增长,这在近代工程金属材料的应用中是前所未有的。大规模开发和利用镁合金的时代已经到来。
1 、镁合金在汽车中的应用
  二十世纪末,能源危机日趋严重,环保法规日益严格,使现代汽车减重节能的要求不断高涨,轻量化已成为汽车选材的主要发展方向。汽车质量每降低100kg,每百公里油耗可减少0.7L,汽车自重每降低10%,燃油效率可以提高5.5%,故发达国家不断加强对汽车等交通工具能源消耗和废气污染的限制,促使汽车制造厂重视汽车的轻量化发展。镁合金作为工业应用最轻的金属材料和良好的阻尼减震性能,具有在体积相同时比铝合金轻36%、锌合金轻73%、钢轻77%的特点,成为汽车轻量化的首选材料,其开发应用受到了各国的重视。福特汽车公司于1998年推出的轻质概念车P2000,计划使用103 kg的镁合金零部件。然而,从总体来看,目前镁合金在汽车上的用量还很少,每部车在0.5~17kg之间变化,平均使用量为3 kg。根据汽车中典型镁构件的估计重量及统计,每辆汽车上镁件的重量可达到50~80kg。到2006年,若每辆轿车仅使用40kg镁压铸件,按现在轿车的总产量5000万辆计算,则可达到2000kt的用量。随着镁合金成形工艺技术的进一步提高,新开发的镁合金结构件将采用高性能的镁合金(如变形镁合金等),镁合金在汽车上的应用潜力将进一步发挥。
2、在3C电子产品中的应用
  镁合金在电子工业中的应用也具有很大的潜力。众所周知,电子工业是当今发展最为迅速的行业,数字化技术的发展导致各类数字化电子产品的不断涌现。电子元器件越来越趋于高度集成化和小型化,便携式电脑、数码摄录象机、数码照相机、手机等日新月异,更新速度之快令人瞠目结舌。镁合金由于具有比强度高、导热导电性好、电磁屏蔽性能好以及环境兼容性能,可代替塑料壳体满足3C(计算机、通讯、消费类电子)产品轻、薄、小型化、高集成以及严格的环保要求,在信息产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目前在日本已经有大量电子产品采用镁合金作为外壳材料。
三、镁合金产业链发展势头强劲
  镁具有丰富的资源,镁合金的应用研究和开发符合汽车工业、电子工业和航天工业的发展要求,因而受到了各国政府、企业和科技界的高度重视。我国也将"镁合金应用与开发"列为国家计委和科技部联合下发的"十五"国家科技发展规划中材料领域的重点任务,同时"镁合金应用开发与产业化"作为十五计划的第一批项目已在2001年8月正式启动。最终目标是充分发挥我国的镁资源优势,通过建立镁合金技术创新体系,加强镁合金应用开发,建立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镁合金高新技术产业群,将镁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项目正式启动一年多时间内,共投入国拨经费4100万元,吸引各方面资金近6亿元;全国共有21个省市自治区计划单列市的4个研究院所、7所高校、20家企业直接参与了项目实施;在20家企业中,有10家是在国家启动镁合金战略研究后新成立的股份公司。按照科技部在镁合金应用开发及产业化方面的总体战略部署,目前取得了显著的阶段性成果,初步建立了镁合金技术研发到产业化试点的技术研发体系,突破了一批前沿核心技术和产业化关键技术,在全国建立了一批产业化示范基地。例如:有色研究总院已开发出高品质新型镁合金,清华与香港力劲公司开发出三种新型镁合金专用压铸机,青岛金谷镁业为海尔等家电企业开发出电子壳体并批量生产。各地建立了一批镁合金研发中心和实验室,已申请专利30余项。科技部高新技术发展及产业化司的刘兵用这样一句话概括了目前我国镁产业开发利用的格局:北到长春、沈阳,南到珠江三角洲,西到宁夏、青海等西部镁资源丰富地区,东到胶东半岛、长江三角洲,我国镁产业已呈蓄势待发之势。

四、从镁资源大国到镁产业强国
  虽然我国是镁资源大国,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镁生产国和出口国,但我们应该清醒的认识到,我们并非镁产业强国。首先,全国有上百家镁生产企业,为了出口无序竞争,竟相压价,受价低于成本,与世界镁行业平均价格倒挂;其次,应用开发严重滞后,技术和设备落后,产品技术含量低;再次,国内应用少,内需量少,80%以上作为初级原料低价出口,属于典型的以牺牲资源和环境为代价的原料出口型工业,已连续几次被欧盟视为倾销,企业面临严重压力。

  随着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和加入WTO,以及国际产业结构的调整,全球制造业中心正在向中国大陆转移,中国镁业正面临重大的历史机遇与挑战。我们应该实施科技公关,尽快形成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镁合金深加工技术体系,开发我国自己的镁合金加工产业。政府要有计划的引导和扶持先进的大型骨干企业走兼并和重组的道路,使企业做大做强,这样才能在国际市场上与跨国公司展开竞争。

  虽然我国在传统的钢铁、铝等基础材料方面长期落后于世界,但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在新的世纪里,我国必将在新一代绿色轻质工程材料--镁合金的开发应用及产业化上实现跨越式发展,成为世界最强。
我国稀土新材料研发取得阶段性成果  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      


   据来自国家发改委稀土办公室的消息,“十五”期间,我国稀土新材料领域的研制与开发工作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就。目前,已基本形成从稀土冶炼、分离提纯向高新技术材料应用领域延伸的生产体系;稀土永磁材料、稀土发光材料、稀土研磨材料、稀土贮氢材料、稀土催化材料等已由跟踪模仿国外阶段进入自我创新阶段,并实现了大规模产业化生产。
   稀土是一种战略资源,稀土的真正价值在于应用。多年来的科学实践已经证明,无论是改造传统产业还是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稀土应用的投入产出比最起码是1∶24。但是,过去由于技术研发落后,拥有绝对资源优势的我国稀土产业,多年来基本停留在廉价供应原料的阶段。据国内稀土专家介绍,“十五”期间,为打破国外技术垄断,国家有关部门选择对稀土行业发展具有重大影响的、当前急需解决的共性关键技术进行攻关,先后投入上亿元用于稀土高性能钕铁硼磁性材料、稀土催化材料、稀土发光材料、稀土磁制冷等其他功能材料的科研攻关,设计制造了我国第一台国产300公斤快冷厚带炉,制备出高质量的钕铁硼快冷厚带,产品主要技术指标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同时,自主研制出性能优良的PDP(等离子平板显示)荧光粉和LED(发光二极管)稀土荧光粉,并进行了涂屏试验和小批量的工程化研究,表明稀土荧光粉的性能接近国际先进水平。
   另据专家介绍,近几年我国稀土功能材料发展速度快于上中游原料分离产业的发展,比如在电子、机械、信息、航天、航空等领域广泛应用的稀土钕铁硼永磁材料,2002年产量约为8000吨,2003年产量达到1.5万吨,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一大稀土永磁材料生产国。其中,高性能稀土钕铁硼永磁材料过去我国不能生产,现在以中科三环为代表的多家企业已经开始大批量生产,磁能积普遍达到45-52兆高奥以上。除了出口创汇以外,去年我国生产的稀土永磁材料63%应用到了国内的下游产业。
   来自国家发改委稀土办公室的统计表明,1999年国内稀土应用量为1.6万吨,主要集中在冶金、石化、农业等传统领域,高科技领域的应用仅占13%;到2004年,国内稀土应用量已经达到了3万吨以上。其中,在稀土永磁材料、稀土发光材料、稀土贮氢材料、稀土研磨材料、稀土催化材料等新材料领域的应用突破了1.5万吨,占稀土总消费量的34%,高出30%的世界平均水平。
   稀土新材料研究和开发水平的不断提高,为我国由稀土生产大国向稀土材料制备与应用大国的转变奠定了更为坚实的基础。
专家认为我国应大力推动稀土产业链经济  中国矿业网     


中国稀土学会理事长毕群在中国稀土学会第四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上讲话提出:要依靠科技进步,开发稀土资源,大力拓展稀土应用领域,促进各相关产业的发展,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加速我国稀土产业的发展。

  我国是世界上稀土资源最丰富的国家,工业储量约5200万吨,占世界的66%。稀土可以显著提高冶金机械、石油化工、玻璃陶瓷和电子通讯等产品性能和产业的经济效益。

  在冶金行业中,稀土对钢质的净化作用、夹杂变质作用、促进合金元素的沉淀强化作用及抵御有害元素的破坏作用等方面机理的研究有突破,这大大加快了我国稀土处理耐候钢、重轨钢、焊接气瓶钢、船板钢等铜、磷稀土系列钢和铌、锰稀土系列钢的发展。2003年,我国稀土处理钢产量已达90万吨以上,武钢、攀钢等企业稀土处理钢的产量都在10万吨以上,目前我国已能生产21种规格稀土钢,稀土铸铁年产量约200万吨。另外,我国独具特色的稀土农用开发和稀土在汽车尾气净化材料中的应用也在不断地显示出它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特别是针对改善城市环境的汽车尾气净化技术的研究与开发空前活跃。

  关于稀土产业今后的发展,毕群建议:一要保护资源,合理开采。二要从源头抓起,控制总量,调整结构,强化管理,集约化发展。2003年,我国实际稀土矿产品产量为9.2万吨,而世界需求量仅为8万吨,因此,强化管理,集约化发展,调整产品结构势在必行。三要调整产品结构,整顿湿法和火法冶炼企业。四要大力推动“稀土产业链经济”的发展。五要加强生态环保管理。
我国稀土产业的资源优势正在减弱


   新华社信息呼和浩特5月13日电(记者惠小勇 刘军)记者多年采访稀土行业,在综合大量资料和有关专家意见得出结论,一向被称为具有得天独厚的我国稀土资源优势正因各种内外因素呈现出大幅减弱的趋势。我国稀土界需要准确把握这一趋势,谋势而动。
  --滥采贱卖肢解了资源优势






   上世纪60年代,包头白云鄂博铁稀土伴生矿开始大规模开采,当时探明白云鄂博矿稀土氧化物含量在3300万吨左右,占世界稀土资源储量的90%左右,业界遂有“世界稀土在中国、中国稀土在包头”的说法。据1989年美国矿务局出版的《矿产品概览》,世界稀土工业储量为4500万吨,其中,中国稀土资源储量为3600万吨,占世界储量的80%。1992年,邓小平在南巡讲话中专门谈到稀土:“中东有石油,中国有稀土。中国的稀土资源占全世界已知储量的80%,其地位可与中东的石油相比,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一定要把稀土的事情办好,把我国稀土的优势发挥出来。”然而,最近10多年我国稀土产业的发展历程表明,由于散、小、乱、差等业界根深蒂固的顽症影响,我国稀土的资源优势已在乱采贱卖中沦落为产业劣势。
  从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期开始,国内采用简单落后工艺开采稀土的大小矿点冒出上千家,初级分离企业也达到上百家,结果开采总量和分离能力迅速膨胀,过大的生产能力,较低的产业集中度,造成了供需失衡、相互压价局面。综合国家发展改革委、全国稀土信息网等权威机构及部分专家提供的数字,目前,全世界稀土市场每年需求折合成稀土氧化物约8万-9万吨,而我国的稀土精矿年处理能力约20万吨,冶炼分离能力超过16万吨,实际产量已超过全部稀土市场的年需求量。其结果是,虽然我国稀土分离产品号称打败了美、日、法等国的稀土分离老牌企业,占领了80%-90%的国际市场,夺得了生产量和销售量两项冠军,但某种程度上是以牺牲大量宝贵的资源换取的低下的经济效益。近几年,我国稀土产品出口量年年增加,出口金额却降幅很大,稀土产品价值和价格严重背离。去年我国稀土产品出口虽比上年增加1.36万吨,但创汇却减少1.3亿美元。目前,不少稀土产品价格已跌破成本线,赢利产品已是屈指可数。
  正在肢解我国稀土资源优势的另一个严重问题是资源浪费问题。受资源条件和采选工艺技术等因素影响,目前中国稀土资源开采和利用整体水平不高。特别是由于生产装备比较落后,信息化和自动控制水平比较低,导致在稀土冶炼过程中稀土回收率偏低,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差距明显。目前国内稀土国营矿山的资源回收率一般在60%,个体矿山采富弃贫、采易弃难、漏采压矿的现象更为严重,回收率不足40%。而南方离子型稀土矿采用池浸法开采的,回收率只有20%-50%。
  --环境污染消减了开采效益
  低水平的稀土生产已造成十分严重的环境污染,如果能从科学发展观的角度算一笔资源销售和环境污染的得失帐,资源开采的效益会大打折扣甚至得不偿失。
  包头市多家稀土中小企业无环保设施或仅有简单环保设施也时常处于用状态,随意排放“三废”,有的直接将红色污水排入附近河流或草原,有的就地露天堆放稀土废渣。记者曾在包头市达茂旗巴音敖包苏木看到,受4家稀土冶炼厂排放的有害气体和铁锈红废液污染,约26户牧民的草场出现发黄退化,上万头只牲畜出现牙齿变长难以吃草等病症。个别企业甚至将放射性废渣冲入黄河,严重危害了黄河水质。2004年底,因污染了包头市东河区自来水在黄河画匠营子的取水口,包头沿黄河排含铵废水的稀土厂被勒令停产整顿。
  中国稀土学会考察团在调查南方稀土资源开发利用情况时发现,由于南方稀土矿含量特别低,多是千分之一甚至万分之几,加之多数矿山采用的是落后的池浸法工艺,因此提取稀土时用的土地量非常多。每生产1吨稀土氧化物,产生尾矿2000到3000吨,年产1000吨稀土原料的矿山,尾矿超过20万到30万吨,占地约20多亩。遇到雨水冲刷山谷,复盖下游河床与田地,造成水土大量流失、洪涝灾害增加,且污染水源,生态遭到破坏。赣南地区约1500万亩土地的地表植被遭到破坏,4000多万立方米尾沙废土未得到处理,水土流失严重。由于赣江水系河床升高,上世纪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中期,鄱阳湖湖底每年升高15厘米,造成生态环境恶化。四川矿也存在类似的情况,凉山州冕宁县一带,县、乡、村、个体和私营业主纷纷开矿,造成矿山遍体鳞伤。
  --矿产勘探降低了占有比例
  就在我们骄傲于中国稀土储量世界第一的同时,国际稀土资源分布格局悄然发生了变化。尽管我国稀土资源也有新的发现,但随着世界上其他地区稀土矿的陆续发现,我国稀土在世界稀土储量中的比例进一步降低。
  据全国稀土信息网1996年1月编制的《世界稀土经济》介绍,我国的稀土工业储量和远景储量分别达到4300万吨和13067万吨,占世界稀土资源的比例分别为41.37%和66.83%。根据天津地质研究所侯宗林教授2001年发表的《中国稀土资源知多少》一文,经国家储委批准的稀土工业储量达7130万吨,占世界稀土工业储量12830万吨的55%。记者翻阅《稀土信息》等资料时了解到,有专家分析说,目前国外稀土资源量超过了24526万吨,中国保有资源量不足9100万吨,只占27%。如果按照国外有人估计的“全世界具有前景的稀土资源储量高达6亿吨”计算,我国占有率仅为15%。
  稀土在地壳中含量相对丰富,但已发现的可开采稀土矿相对比其他矿种要少。世界稀土矿主要是氟碳铈矿和独居石。氟碳铈矿主要产于中国和美国,占世界稀土资源的大部分,而独居石产于澳大利亚、巴西、中国、印度、马来西亚、南非、斯里兰卡、泰国和美国,成为第二大资源。其余的稀土资源主要是磷钇矿、离子吸附型稀土矿、铈铌钙钛矿、磷矿石、磷灰石、异性矿、作为副产品的独居石和提铀废液。未发现的稀土资源被认为是大量存在的。
  在目前已探明的稀土储量中,我国仍居第一,约占世界总储量21000吨的43%,独联体达4000万吨,占世界储量的19.5%,位居第二,美国为2700万吨,占世界12.86%,位居第三。其次巴西、澳大利亚、越南、加拿大和印度等国的拥有量也相当可观。如果就绝对量而言,按世界年消费稀土不足10万吨计算,不少国家的稀土储量都够全世界消费上百年,难怪美国钼公司的要人曾经对中国的访问者说:“100年内我们是平等的……”而如果再按人均拥有量计算,我国无疑是一个稀土资源的"穷"国。
  就拥有高品位稀土资源量的国家排序,澳大利亚居首位,俄罗斯次之,再次为美国、巴西,中国居第五。澳大利亚韦尔德山稀土不仅储量大、综合利用元素多,而且头等矿的平均最高品位为14.8%,我国只有四川牦牛坪矿区个别矿脉局部块段品位可达10%,白云鄂博东矿平均品位为5.6%-6.2%,西矿平均品位为1.14%。按由稀土资源状况及其他经济技术因素组成的综合竞争力分析,最具有竞争能力的是澳大利亚的稀土矿,澳大利亚奥里皮壳坝的稀土可作为提取铜、金、铀的副产品回收,滨海砂矿的独居石是回收钛铁矿、锆石、金红石后的副产品。
  近日各大媒体都在报道:澳大利亚莱纳(Lynas)公司将计划开采西澳大利亚威尔德(Mt Weld)稀土矿,并将开采出的矿石粉碎,出口到中国进行深加工和提炼。莱纳公司计划从中国手中夺取全球市场15%的份额,将打破中国对稀土矿生产的垄断格局。
  --我国稀土行业需谋势而动
  面对我国稀土资源优势减弱这一事实,业界没有必要盲目惊慌,而应审时度势,找准定位,按照科学发展观和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要求,保护好我国宝贵的稀土资源,进一步实施稀土产业的结构升级和稀土应用的技术创新。
  首先应看到我国稀土的资源优势只是减弱,但优势仍很明显,其表现不仅在储量方面,更重要的是矿种齐全、开采成本低。我国稀土资源17种稀土元素齐全,弥补了由于矿种单一造成的十几种稀土元素配分不平衡问题,尤其是南方江西、两广等地的离子型稀土资源富含与高新技术关系密切、世界其它现有矿物极度短缺的中、重稀土。北方的包头矿是共生矿,每年白云鄂博伴随铁矿开采出数十万吨稀土,其开采费用均已支出,具有成本低的比较优势。
  其次应正确看待并应对外矿进入我国进行分离加工的问题。从战略角度看,我们“走出去”寻求全球资源,最大限度开发利用国外低成本、储量丰富的稀土资源,有利于保护国内数量有限的、不可再生的稀土资源。西方国家为保障自己的国防安全和经济安全,在矿产资源安全供应问题上一贯推行以最低廉价格利用国外矿产资源为核心的全球资源战略。在对待作为战略资源的稀土资源上,美国已封停芒廷帕斯矿多年。我国对澳大利亚稀土矿开放市场,对轻稀土主产地的包头矿和四川矿将构成明显冲击,但国内稀土应用企业却可以在品种、质量、价格等方面有更多的选择,同时也会促使我国稀土产业将竞争的重点放在分离应用等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上,以外力冲击的办法来改变多年难以解决的滥采贱卖局面。
  第三,应采取更加严格的手段实施资源的节约、替代和环保工作。尽管我国稀土资源比较丰富,但是节约和替代工作也必须加强,要提高政策门槛加快稀土选矿和分离等生产企业的技术进步,提高资源回收率,在应用方面要做到应用尽用,把有限的资源用在刀刃上,最大程度地实现资源循环利用。稀土的代用品在很多应用领域都存在,例如作为氧化锆陶瓷稳定剂的氧化钇,可以考虑由氧化钙或氧化镁代替,虽然性能较氧化钇差一些,但在要求不是很高的情况下,也可以使用。在这方面,要多学习和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使中国的稀土资源开发逐渐形成使用最少、效益最好的良好局面。在稀土开采和分离的过程中要加大环保的监控力度,其实环保做好了,回收的化工副产品也有一定的价值,可以抵消部分成本甚至可以盈利。目前不少企业并没有真正把环保当回事,需要从政策上保障环保执法部门进一步超脱于地方和企业利益掣肘,加大环保执法力度。
这个国家是应该好好管理一下了
中国稀土资源概况--我国稀土资源与地质科学发展述评

稀土地质、采矿、选矿专业委员会(侯宗林执笔)

   稀土元素作为新材料、新技术革命的战略资源在原始地幔和超基性岩中含量甚微,不易富集成具有工业意义的稀土矿床。而在地壳及其发展演化形成的花岗岩类、碳酸岩类、碱性岩类岩石中则大量富集,常形成具有工业意义的大-超大型矿床。中国地处欧亚板块、太平洋板块和南亚(印度)板块构造作用中间区,沿板块边缘构造活动带或板内裂谷带,组成大陆地壳的物质发生多期重熔、分异、迁移、富集,从而形成多种成因类型的稀土矿床。
  中国是世界上稀土资源最丰富的国家,全国已有22个省(区)先后发现一批稀土矿床,主要分布在内蒙、江西、广东、广西、四川、山东等地。
自1927年丁道衡教授发现白云鄂博铁矿,1934年何作霖教授发现白云鄂博铁矿中含有稀土元素矿物以来,中国地质科学工作者不断探索和总结中国地质构造演化、发展的特点,运用和创立新的成矿理论,在全国范围内发现并探明了一批重要稀土矿床。20世纪50年代初期发现并探明超大型白云鄂博铁铌稀土矿床,20世纪60年代中期发现江西、广东等地的风化淋积型(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床,20世纪70年代初期发现山东微山稀土矿床,20世纪80年代中期发现四川凉山"牦牛坪式"大型稀土矿床等。这些发现和地质勘探成果为中国稀土工业的发展提供了最可靠的资源保证,同时还总结出中国稀土资源具有成矿条件好、分布面广、矿床成因类型多、资源潜力大、有价元素含量高、综合利用价值大等最基本的特点。
  中国稀土矿床在地域分布上具有面广而又相对集中的特点。截止目前为止,地质工作者已在全国三分之二以上的省(区)发现上千处矿床、矿点和矿化产地,除内蒙古的白云鄂博、江西赣南、广东粤北、四川凉山为稀土资源集中分布区外,山东、湖南、广西、云南、贵州、福建、浙江、湖北、河南、山西、辽宁、陕西、新疆等省区亦有稀土矿床发现,但是资源量要比矿化集中富集区少得多。全国稀土资源总量的98%分布在内蒙、江西、广东、四川、山东等地区,形成北、南、东、西的分布格局,并具有北轻南重的分布特点。
  中国稀土资源的时代分布,主要集中在中晚元古代以后的地质历史时期,太古代时期很少有稀土元素富集成矿,这与活动的中国大陆板块演化发展历史有关。中晚元古代时期华北地区北缘西段形成了巨型的白云鄂博铁铌稀土矿床;早古生代(寒武系)形成了贵州织金等地的大型稀土磷块岩矿床;晚古生代有花岗岩型和碱性岩型稀土矿床形成;中生代花岗岩型和碱性岩型稀土矿床广布于中国南方;新生代(喜山期)有碱性花岗岩和英碱岩稀土矿床的形成;第四纪有中国南方风化淋积型稀土矿床的形成。中国稀土矿床成矿时代之多、分布时限之长是世界上其他国家所没有的。但我国稀土资源最主要的富集期是中晚元古代和中-新生代,其他时代的稀土矿床一般规模较小。
  中国稀土矿床不论其成因类型为何,在构造分区上,同世界其他地区的稀土矿床一样,均分布于地壳活动区的褶皱系或过渡带,如秦岭褶皱带、华南褶皱带、三江褶皱带、华北板块北缘裂谷系、川滇裂谷系等。在相对稳定的华北板块、扬子板块区虽也有一些稀土矿床的分布,但不是主要的。稀土资源这种受控大地构造环境的分布与活动大陆壳的发展、演化密切相关。
  由于中国地质构造的特殊性和稀土、稀有金属成矿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因而形成了多种成因类型的稀土矿床,众多学者多以赋矿围岩为主要判别特征作为成因类型的划分依据。中国地质科学研究院白鸽、袁忠信研究员将中国已知稀土矿床划分为三大类、九亚类、三十二种类型,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张培善先生则划分为十种主要类型。根据成矿主要地质特征、赋矿围岩性质及矿床规模与工业意义,中国稀土矿床主要成因类型可分为八种,即:海底喷流(溢)沉积型(或海相火山沉积稀有金属碳酸岩型)(白云鄂博)、沉积型(贵州织金、云南昆阳)、变质岩型(湖北大别山)、花岗岩型(山东微山、内蒙"801"矿),花岗岩风化淋积型(江西寻乌、龙南等)、岩浆碳酸岩型(湖北庙垭、新疆瓦吉尔塔格等)、碱性岩型(四川冕宁、辽宁赛马等)、海滨砂矿(广东、海南、台湾)。
 
   在已发现的稀土矿床中,以海底喷流(溢)沉积型、碱性岩型、花岗岩类风化淋积型稀土矿床在我国最具工业意义。在世界稀土矿床成因类型中,除含铀稀土变质砾岩型、含铀稀土砾岩、磷稀土碱性岩和铌稀土碳酸岩风化壳在我国少有发现外,其他类型均有发现。而在我国南方七省区广泛分布的风化淋积型稀土矿床,世界级超大型"白云鄂博式"铁铌稀土矿床,成矿时代(喜山期)最新的四川冕宁"牦牛坪式"稀土矿床,仅在我国有所发现,未见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有这类矿床发现的报导。
  由于成矿地质条件有利,中国稀土资源不仅成因类型齐全,而且资源量十分丰富,为世界之最。我国稀土资源的勘查与开发研究,始于20世纪50年代初期至80年代末发现并探明了一批重要稀土矿床。据有关地质勘探和矿山生产部门提供的数据统计,截止2000年底全国已探明稀土资源量(REO)超过10000万吨,预测资源远景量大于21000万吨,显示出我国稀土资源的巨大潜力。我国西部地区是轻稀土资源的最主要分布区,仅内蒙古的白云鄂博矿区地表至地下200m范围内已探明稀土资源量约10000万吨,平均含稀土氧化物(REO)3%~5%,预测全区稀土资源量超过13500万吨;中国南方的风化淋积型稀土矿已探明资源量正式公布的数字为150万吨,另有调查资料统计,南方七省区(江西、广东、广西、湖南、云南、福建、浙江)已探明稀土资源量840万吨,预测资源远景为5000万吨,表明我国南方中重稀土资源潜力巨大。另外,我国四川凉山州的冕宁和德昌县境内已探明稀土资源量约250万吨,于冕宁花岗岩体东西两侧及其以南地区成矿条件有利,是寻找单一氟碳铈矿的最佳有望区,预测稀土资源远景超过500万吨。
  除已知主要成矿区具有很大的资源潜力外,我国内蒙古东部地区与碱性花岗岩有关的稀有稀土矿床;我国湖北、新疆等地与碳酸岩有关的铌稀土矿床;我国云南、四川等地与贵州织金相同类型的含稀土磷块岩矿床等均具有很大的资源潜力。有利的成矿条件,丰富的资源,为我国稀土的开发利用提供了最基本的物质条件。
  稀土矿床由于成矿作用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常与多种有价元素或矿物共生,构成综合利用价值极大的共生矿床,如铁、铌、稀土矿床,铌、稀土碳酸岩矿床,含稀土磷块岩矿床,含稀有稀土碱性花岗岩矿床,含铀砾岩型稀土矿床等,而作为单一稀土矿床的则所见不多。我国已发现的重要稀土矿床,常与多种金属或非金属矿物共生,有益组分含量高,综合利用价值大。内蒙古白云鄂博铁、铌、稀土矿床,除铁、铌、稀土储量巨大外,且富含钛、钍、锰、金、氟、磷、钾等,具有极高的综合利用价值。矿区内储量巨大的含稀土白云岩(Ca>20%、MgO>12%、RE2O3>3%、Nb2O5>0.05%),经科学试验,可制成炼钢用稀土钙硅镁(铌)铁合金,具有良好的开发应用前景。白云矿区铌资源十分丰富,已探明储量218万吨,资源远景超过600万吨,就资源量而论为世界铌矿床之最,因此白云矿区铌资源的研究与开发利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白云矿区含K2O>12%的富钾板岩,资源量巨大,已探明储量2.4亿吨,资源远景超过4亿吨,经试验研究可制成氯化钾、碳酸钾、沸石分子筛、白炭黑产品,其工艺流程基本达到无废水、废碴、废气的"三无"高效工业要求。另外,白云矿区矿石中的氟、磷、钛、钍等资源量大,具有潜在的综合利用价值。四川凉山地区稀土矿虽为单一的氟碳铈矿床,除主元素稀土外,还伴生有大量的萤石、重晶石等工业矿物以及Pb、Mo、Bi、Ag等可综合利用元素。中国许多稀土矿床均为稀土、铌,稀土、铁,稀土、磷,稀土、稀有等共生矿床,且储量都很大,有用组分含量高,可在开采主元素的同时回收利用与之伴生的有益元素,经济效益可观。
  世界稀土资源储量巨大,除我国已探明资源量居世界之首外,澳大利亚、俄罗斯、美国、巴西、加拿大和印度等国稀土资源也很丰富,近年来在越南也发现了大型稀土矿床。另外,南非、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斯里南卡、蒙古、朝鲜、阿富汗、沙特阿拉伯、土耳其、挪威、格陵兰、尼日利亚、肯尼亚、坦桑尼亚、布隆迪、马达加斯加、莫桑比克、埃及等国家和地区也发现具有一定规模的稀土矿床。世界上主要稀土资源国中一批大-超大型稀土矿床的发现与开发是世界稀土资源的主要来源。中国内蒙古白云鄂博铁、铌、稀土矿床,中国四川冕宁"牦牛坪式"单一氟碳铈矿矿床,中国南方风化淋积型稀土矿床;澳大利亚韦尔德山碳酸岩风化壳稀土矿床,澳大亚利东、西海岸的独居石砂矿床;美国芒顿帕斯碳酸岩氟碳铈矿矿床;巴西阿腊夏、寨斯拉估什碳酸岩风化壳稀土矿床;俄罗斯托姆托尔碳酸岩风化壳稀土矿床,希宾磷霞岩稀土矿床;越南茂塞碳酸岩稀土矿床等,其稀土资源量均在100万吨以上,有的达到上千万吨,个别超过1亿吨,构成世界稀土资源的主体。据有关资料统计,我国稀土资源从20世纪70年代占世界总量的74%,到80年代下降到69%,至90年代末下降到45%左右,这主要是澳大利亚、俄罗斯、加拿大、巴西、越南等国近20年来在稀土资源的勘查与研究方面取得重大进展,先后发现了一批大-超大型稀土矿床,如澳大利亚的韦尔德山、俄罗斯的托姆托尔、加拿大的圣霍诺雷、越南的茂塞等稀土矿床。但我国稀土资源仍占世界首位,且资源潜力很大,因此有理由认为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不会改变中国稀土资源大国的地位。
  我国不仅稀土资源丰富,而且还具有资源质量方面的许多优势,不同的稀土矿床具有不同的优势。
  白云鄂博铁、铌、稀土共生矿床,不仅稀土储量居世界之最,而且稀土元素含量高,种类多,稀土矿物中轻稀土占79%,钐、铕比美国芒顿帕斯稀土矿高一倍,尤其是铈、钕等稀土元素含量丰富,具有重要工业价值。从稀土氧化物的构成明显反映出富铈贫钇,高富集钐、铕、钕等特点。其中镧、铈、镨、钕、钐占稀土氧化物总量的97%,以CeO2为最高,达48.7%,Ce∶La∶Nd=50∶30∶15。钐、铕多富集在易解石矿物中,其含量为氟碳铈矿的1.25倍,为独居石的3~4倍,这是国内外其他稀土矿床少有的稀土氧化物组成特征。白云鄂博稀土随铁矿大规模采、选,成本低,同品级稀土精矿售价比国外低60%。
  另外,四川凉山地区"牦牛坪式"单一氟碳铈矿矿床,矿物粒度粗,有害杂质含量低,易选冶,可直接入炉冶炼中间合金,工艺简单易行,成本低,拥有资源质量优势。我国山东微山稀土矿,为一典型的氟碳铈镧矿床,稀土元素La、Ce、Pr、Nd之和占稀土总量的98%,稀土矿物粒度粗,有害杂质含量低,稀土精矿易于深加工分离成单一稀土元素,亦具有明显的资源质量优势。
  我国南方的江西、广东、广西等七省(区)风化淋积型中重稀土资源十分丰富,且品位高,类型齐全,易于采选。江西寻乌等地风化淋积型稀土矿中Sm2O3、Eu2O3、Gd2O3、Tb4O7分别比美国芒顿帕斯氟碳铈矿中含量高10倍、5倍、12倍和20倍;世界上钇资源主要分布在中国,我国江西龙南等地的磷钇矿储量巨大(16万吨),是国外钇工业储量的4倍,是美国的47倍。因此,我国南方风化淋积型中重稀土资源不论其资源量还是元素种类与配分形式都是世界上任何国家无法比拟的。
  我国稀土地质科学研究,在不断吸引国外科技新理论的同时,根据中国大陆地质构造演化发展的规律,总结并创立具有自己特点的稀土成矿新理论,建立成矿模式,预测资源远景,不断取得突破性进展。白云鄂博稀土矿床的发现,从特种高温热液成矿理论的提出,到海底喷流沉积成矿(或海相火山沉积稀有金属碳酸岩成矿)理论的建立,不但推动了稀土资源勘查的重大突破,同时丰富了世界稀土成矿新理论。我国南方风化淋积型(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床的发现不但丰富了世界稀土矿床的类型,也为世界中重稀土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了可靠的资源保证。四川凉山地区喜山期"牦牛坪式"单一氟碳铈矿矿床的发现,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发现的最新时代内生热液型稀土矿床,为世界稀土资源的研究与勘查开辟了新的思路。我国稀土资源地质科学研究一个重要的方面,是对稀土矿物的系统研究。至目前为止全世界已发现稀土矿物170余种,可供利用的稀土矿物约有50余种,而作为稀土开发利用主要来源的稀土矿物仅十余种,氟碳铈矿、独居石、磷钇矿等是最主要的来源。我国地质科学工作者20世纪80~90年代,在对稀土矿床、矿物系统研究工作中,先后发现了大青山矿、中华铈锶矿、β褐钇铌矿、钕褐钇铌矿、兴安矿等一批新矿物,这些发现不但丰富了世界稀土矿物学宝库,同时揭示了不同类型稀土矿床的演化发展历史与特点,这对稀土资源的研究与勘查无疑是非常重要的。
  综上所述,中国不仅是世界稀土资源大国,而且在稀土资源的质量、品种和可利用性等许多方面都具有明显的优势,这种优势为中国稀土工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最基本的资源保证,也为中国稀土在国际市场上立于主导地位创造了条件,更为新世纪、新材料、新技术革命奠定了物质基础。事实证明:我国稀土资源勘查的不断突破与发现和成矿理论的创新已居世界先进水平。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5-21 21:27:26编辑过]
把一些矿产让私人开发实在是一大失误
大哥,镁不属于稀土.
重工业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阿
提高资源的使用和出口代价,迫使产业和技术升级
现状就是:滥采!贱卖!廉价供应,然后再瞅着别人赚大钱!!!!!!
政府部门不知道在干些什么???!!!
[em16][em16][em16][em16][em16][em16]
咱们纳税人的钱都到那儿去了?守国门的都到那儿去?挖空了吃铲铲,当敌人拿枪对着我们孙子的头时,自己才知道什么叫败家子、历史的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