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给土鳖工业党的新年礼物:现代内燃机技术的巅峰+皇冠 ...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6 15:52:39


扛自主大旗 铸国之利器——

国家04重大专项课题一期完成之际访中国一汽无锡油泵油嘴研究所所长朱剑明 2014/1/24


发布时间:2014/1/24 14:19:34

              

摘编自《无锡商报》2014年1月8号


    昨日从中国一汽无锡油泵油嘴研究所传来重大喜讯:由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2011年立项,该所承担的国家“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科技重大专项(代号04专项)课题“电控共轨柴油喷射系统制造技术与关键装备的研发及应用”一期任务已经顺利完成。1月10日,工信部有关领导,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中国内燃机工业协会的三大掌门人,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相关院士,以及国内三大行业的顶尖制造企业负责人,将齐聚无锡,围绕中国的精密制造及装备技术应用展开“太湖论剑”。可以预见,这一重大科研成果,将把中国的精密制造水平引领到比肩世界先进水平的一个新高度
  
  所谓“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是为了实现国家目标,通过核心技术突破和资源集成,在一定时限内完成的重大战略产品、关键共性技术和重大工程,是我国科技发展的重中之重。组织实施重大专项,是党中央、国务院围绕提高我国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做出的重要战略部署。04科技重大专项,其任务就是重点开发研制航空航天、船舶、汽车制造、发电设备等需要的高档数控机床。用高精加工技术托起我国的尖端制造,在国家层面上可谓“国之利器”。
  
  我国虽然早就是世界上最大的机床工具市场和生产国,但高档机床几乎百分之一百依赖进口,“制造大国”大而不强,不仅严重制约了与西方强国的竞争力,还带来民族产业命脉安全、国家安全、国防安全等重大隐忧。这一次,油泵油嘴研究所联合国内机床、汽车和发动机等行业的多方力量,重点掌握了八大关键技术,完成了十一套关键设备开发,并实现成套化,带动我国机床工业实现跨越式发展。一旦彻底打破西方列强对我国在精密制造上的技术垄断和封锁,将极大提升我国装备制造业的竞争力,使我国从装备大国开始走上装备强国的道路。
  
  在这个节点,记者采访了油研所所长朱剑明先生。从他的深刻感悟中,可以领略肩扛自主大旗的艰辛与奋进,感知科研企业在特殊时期承受的重压与磨炼,体会为国铸剑过程之中的使命与荣光。
  
   “哲学”的朱剑明,将“方法论”深深锲入全新铺设的科研产品开发流程
  
  与朱剑明接触多年,他给记者留下的最深印象是中国心,民族情。他誓言要在从事的领域里,带领科研团队将中国自主创新的大旗插上巅峰。所以他不怕“鬼子”,蔑视“假洋鬼子”。他掌舵的研究所,就是要“研究中国人没人做得成的事”。现在,汽车、内燃机、机床三大行业公认的最难的两大关键技术——电控共轨技术和超精加工技术,都让他和他的团队“啃”下了。二十一世纪的第一个十年,他带领团队在一片唱衰声中攻下了电控共轨技术,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四个攻克这一尖端技术的国家,打破列强垄断坚壁,为中国汽车制造业接轨全球市场硬生生地打开了一个“缺口”,使中国的汽车制造可以告别“粗笨大”转向生产“大脑加心脏”,尤为重要的是为国防安全做出了杰出贡献。
  
  近三年,他又带领团队继续攻坚克难,把中国的超精加工技术引领到与列强看齐的科技前沿。
  
  回忆此番激情燃烧的岁月,朱剑明俨然成了一个哲学家。原来,研发过程中他遇到一个深深困扰他的“魔障”——电控共轨,在技术上过关了,然而产品实施过程中却老是出问题,虽然都不是大问题,但漏洞不断,叫人心烦。他反复思考,觉察到传统的科研机制再也不能支撑以重大核心技术为突破的尖端战略科研了,必须重新规划“路径图”,消除内耗,让智慧毫无滞碍地贯穿始终,不流失养份地结果。整整一年,全所开展“解放思想大行动”,他成为一个哲学家。
  
  他说,创造发明必然属于哲学的民族,哲学的民族文化。爱因斯坦称“哲学可以被认为是全部科学研究之母”,中国的高科技落后于西方,除去一些客观因素外,与中国人的落后的方法论有必然的关系。他看到所里的技术人员在“死啃”技术,成了钻牛角尖的专家,收获的却是盲人摸象般地只见局部,不见整体,憋一股子劲出不来,白白浪费力气。他说,普通技术人员与大师的最大区别,不在别的,就在于没有哲学思想,不能很好地运用科学方法。因此,他发动全所人员学哲学,学习运用方法论、策略学、对策学等知识。磨刀不误砍柴工,思想大解放运动让员工们感觉到,掌握正确的方法论,的确是比资源、金钱还重要的要素。
  
  在得出“思想不解放是研究所最大的障碍”结论后,他力图去除东方文化中循规蹈矩、中庸保守的价值观,着手重组科研系统。以前,科研六要素(设计、计算、工艺、试验、制造、质量)平形分散到各个部门,各自为政,课题做完就算任务结束了,至于效果好不好、成本是否控制、产品好不好卖,没人关注。现在将课题制改成项目经理制,实施04重大专项时更进一步提升为大兵团作战制,整个所的组织体系调整为按产品开发的模块化、平台化来设置,以顶层设计引领并贯通产品始终,一气呵成,效果十分显著。
  
  抓新的“牛鼻子”,将先进的计算设计技术固化为研发生产中新的核心竞争力
  
   “产品不仅仅是设计出来的,也不是做出来的,首先是计算出来的。”这是朱剑明在做完共轨开发和04专项后最想突出表达的一个观点。他引用马克思的话说:“一门科学只有成功地运用数学的时候,才算达到了真正完善的地步。”“数学”是科学技术最好的工具和手段。何况对于精度为纳米极的共轨系统和超精加工机床来说,如果不能正确应用模拟计算手段,就不可能真正达到完善的程度。
  
  因此到了这里,承担计算任务的部门,就绝不是担当工具的角色,而是成了设计的源头,质量的把手。由设计、计算、电子三个核心部门捆绑在一起组成的新的运行机制,主持把关产品从概念到SOP(开始量产)的全过程,三部门负责人组成五人领导小组,负总责的组长由计算部门领导担任。现在,从科研六要素的角度来看,这个套路使研发起点的高度、产品质量的稳定为之焕然一新。
  
  2012年,该所通过全新铺设的科研流程,将自主创新的共轨技术等于从头到脚刷新完善了一遍。这次定型后的技术,比之以前又上了一个大台阶,称作“新结构共轨”。2013年初,国家某方面需要该所紧急提供50套专用共轨交付使用。任务特殊,产品质量硬不硬,成为非常严峻的考验。朱剑明亲自抓产品生产的整个过程,找来各个环节的企业负责人、技术专家、操作技师,开了一个月的会,整天“纸上谈兵”找细节,形成一个制造模式。然后,全所加班加点,按时送出去了50套产品。令人欣喜的是,这次形成的模式经受住了严苛的考验,产品使用大半年以来,竟然没有出一点问题。这个经验就此固化下来,成为该所指导研发生产的“50套模式”——以设计为龙头,带动计算、加工工艺、试验验证、生产制造和质量体系 “过五关,斩六将”。紧接着采用“50套模式”生产的300套产品也高质量地下线了。
  
  作为一个有历史的行业归口单位,多年的积淀使该所一度存在技术产品繁多却杂乱的现象,朱剑明形象地比喻为“小火箭乱射,有的还射不了”。他决定大动刀剪去粗取精,只保留“三级火箭”,其他的“小火箭”都不要了,集中精力做行业的核心技术领导者。
  
  这三级火箭是:第一级,刚刚完善形成的“新结构共轨”。第二级,瞄准欧六排放的新一代产品。第三级,达到世界最先进水平。这个梯次保证了足够的技术储备来应对西方列强的挤压,为中国的汽车、内燃机、机床三大行业支撑起一个广阔深邃的空间。
  
  在“方法论”引导与计算设计领衔的科研新模式下,油研所今后所有的产品必须按照三条业务主线(共轨、发动机关键技术、制造技术及装备)去做。假以时间,这个具有强大核心竞争力的产品方阵必定蔚为壮观。
  
   “用户牵头”的成功典范,04专项志在为民族企业树榜样示范
  
  没有金刚钻,不揽技术活。在科研生产中,如果没有精密加工设备作支撑的话,技术水准将大打折扣。以研发共轨系统为例,除了奔流突破的思维以外,精密制造也是横在前面很难跨越的拦路虎。
  
  工信部之所以把这项“皇冠上的明珠”交给油研所去攻关,是看中了他们三个方面的独特比较优势:一是工艺技术引领。该所长期以来紧盯世界最先进的制造技术,探索超精加工工艺、装备及先进的设计计算方法,结合国内行业特色,形成了一套中国特色的工艺技术,积累了大量的工艺参数,十分珍贵。二是模拟计算指导。该所在发动机模拟计算方面已经处于国际先进水平,可以提供一系列的模态分析,从而充分优化机床设计与创造。三是制造能力支撑。十年攻克共轨技术,让该所拥有了众多的设计研发和制造工艺研究的技术人才,以及富有加工调试经验、技艺精湛的技师,全程参与超精机床的设计制造和调试。
  
  可以说,要将有将,要兵有兵,要枪有枪,群情振奋,油研所一鼓作气摘下了这颗“皇冠上的明珠”,这个工信部当年最大的研发经费2.4亿元的课题。如果有幸撩开这颗“明珠”的面纱,你在检阅这批精工利器的时候会产生一种超气场的感受:复合枪钻技术的五轴加工中心、集成螺纹滚压功能的车铣复合机床、亚微米精度的硬车削机床、精密数控中孔座面磨床(重配)、高精度小孔配珩机床、带流量闭环控制的喷油嘴液体挤压研磨机床、500bar高压清洗机……这些精工装备目前均已完成预验收,进入用户验证阶段各项指标达到国外同类超精加工机床水平。油研所以一个用户的身份,一跃成为牵头完成国家重大科研专项的功臣,这一组织模式将在国内形成一种导向。
  
  凭借良好的行业窗口效应,该课题已经引起国内众多燃油喷射系统生产企业的浓厚兴趣,他们普遍期待这些设备帮助他们早日实现进口替代,一些设备已被企业订购并用于其示范生产线中。到目前为止,该课题已申报专利46项,其中获得授权18项。此外,起草标准13项。一期任务完成后,当时未列入计划的紧缺且附加值高的设备又上马研发了。权威人士评价,待两期课题完成后,可涵盖电控高压共轨系统制造中的关键制造设备、测试设备和智能装配线,应用于电控共轨生产和其他行业,形成示范作用。课题将填补一大批超精加工设备的国内空白,对提高我国装备制造业和汽车行业技术水平,增加市场竞争力有深远的意义
  
  对于04重大专项课题,朱剑明考虑走“三步棋”:第一步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第二步扩大到更多领域适用,第三步开发工业机器人。一贯认真向“鬼子”学习却很不服气“鬼子”趾高气昂一手遮天的他,希望用这次胜利再次向同行昭示一个道理:站直了,别趴下,只要我们敢闯,就不会比别人差。他说,油研所现在已经给国内企业起到一个榜样的作用,但还没有完全做到技术的示范作用。他希望在今后的时间里,把类似04专项这样的课题做得更好,真正实现在技术上东风压倒西风,那么,这样的示范效应,就可以解读为真正彻底地打破了西方列强的垄断包围圈,那才是真正扬眉吐气的时候!


http://www.wfieri.com/shownews.asp?news1=3130

扛自主大旗 铸国之利器——

国家04重大专项课题一期完成之际访中国一汽无锡油泵油嘴研究所所长朱剑明 2014/1/24


发布时间:2014/1/24 14:19:34

              

摘编自《无锡商报》2014年1月8号

    昨日从中国一汽无锡油泵油嘴研究所传来重大喜讯:由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2011年立项,该所承担的国家“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科技重大专项(代号04专项)课题“电控共轨柴油喷射系统制造技术与关键装备的研发及应用”一期任务已经顺利完成。1月10日,工信部有关领导,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中国内燃机工业协会的三大掌门人,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相关院士,以及国内三大行业的顶尖制造企业负责人,将齐聚无锡,围绕中国的精密制造及装备技术应用展开“太湖论剑”。可以预见,这一重大科研成果,将把中国的精密制造水平引领到比肩世界先进水平的一个新高度
  
  所谓“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是为了实现国家目标,通过核心技术突破和资源集成,在一定时限内完成的重大战略产品、关键共性技术和重大工程,是我国科技发展的重中之重。组织实施重大专项,是党中央、国务院围绕提高我国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做出的重要战略部署。04科技重大专项,其任务就是重点开发研制航空航天、船舶、汽车制造、发电设备等需要的高档数控机床。用高精加工技术托起我国的尖端制造,在国家层面上可谓“国之利器”。
  
  我国虽然早就是世界上最大的机床工具市场和生产国,但高档机床几乎百分之一百依赖进口,“制造大国”大而不强,不仅严重制约了与西方强国的竞争力,还带来民族产业命脉安全、国家安全、国防安全等重大隐忧。这一次,油泵油嘴研究所联合国内机床、汽车和发动机等行业的多方力量,重点掌握了八大关键技术,完成了十一套关键设备开发,并实现成套化,带动我国机床工业实现跨越式发展。一旦彻底打破西方列强对我国在精密制造上的技术垄断和封锁,将极大提升我国装备制造业的竞争力,使我国从装备大国开始走上装备强国的道路。
  
  在这个节点,记者采访了油研所所长朱剑明先生。从他的深刻感悟中,可以领略肩扛自主大旗的艰辛与奋进,感知科研企业在特殊时期承受的重压与磨炼,体会为国铸剑过程之中的使命与荣光。
  
   “哲学”的朱剑明,将“方法论”深深锲入全新铺设的科研产品开发流程
  
  与朱剑明接触多年,他给记者留下的最深印象是中国心,民族情。他誓言要在从事的领域里,带领科研团队将中国自主创新的大旗插上巅峰。所以他不怕“鬼子”,蔑视“假洋鬼子”。他掌舵的研究所,就是要“研究中国人没人做得成的事”。现在,汽车、内燃机、机床三大行业公认的最难的两大关键技术——电控共轨技术和超精加工技术,都让他和他的团队“啃”下了。二十一世纪的第一个十年,他带领团队在一片唱衰声中攻下了电控共轨技术,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四个攻克这一尖端技术的国家,打破列强垄断坚壁,为中国汽车制造业接轨全球市场硬生生地打开了一个“缺口”,使中国的汽车制造可以告别“粗笨大”转向生产“大脑加心脏”,尤为重要的是为国防安全做出了杰出贡献。
  
  近三年,他又带领团队继续攻坚克难,把中国的超精加工技术引领到与列强看齐的科技前沿。
  
  回忆此番激情燃烧的岁月,朱剑明俨然成了一个哲学家。原来,研发过程中他遇到一个深深困扰他的“魔障”——电控共轨,在技术上过关了,然而产品实施过程中却老是出问题,虽然都不是大问题,但漏洞不断,叫人心烦。他反复思考,觉察到传统的科研机制再也不能支撑以重大核心技术为突破的尖端战略科研了,必须重新规划“路径图”,消除内耗,让智慧毫无滞碍地贯穿始终,不流失养份地结果。整整一年,全所开展“解放思想大行动”,他成为一个哲学家。
  
  他说,创造发明必然属于哲学的民族,哲学的民族文化。爱因斯坦称“哲学可以被认为是全部科学研究之母”,中国的高科技落后于西方,除去一些客观因素外,与中国人的落后的方法论有必然的关系。他看到所里的技术人员在“死啃”技术,成了钻牛角尖的专家,收获的却是盲人摸象般地只见局部,不见整体,憋一股子劲出不来,白白浪费力气。他说,普通技术人员与大师的最大区别,不在别的,就在于没有哲学思想,不能很好地运用科学方法。因此,他发动全所人员学哲学,学习运用方法论、策略学、对策学等知识。磨刀不误砍柴工,思想大解放运动让员工们感觉到,掌握正确的方法论,的确是比资源、金钱还重要的要素。
  
  在得出“思想不解放是研究所最大的障碍”结论后,他力图去除东方文化中循规蹈矩、中庸保守的价值观,着手重组科研系统。以前,科研六要素(设计、计算、工艺、试验、制造、质量)平形分散到各个部门,各自为政,课题做完就算任务结束了,至于效果好不好、成本是否控制、产品好不好卖,没人关注。现在将课题制改成项目经理制,实施04重大专项时更进一步提升为大兵团作战制,整个所的组织体系调整为按产品开发的模块化、平台化来设置,以顶层设计引领并贯通产品始终,一气呵成,效果十分显著。
  
  抓新的“牛鼻子”,将先进的计算设计技术固化为研发生产中新的核心竞争力
  
   “产品不仅仅是设计出来的,也不是做出来的,首先是计算出来的。”这是朱剑明在做完共轨开发和04专项后最想突出表达的一个观点。他引用马克思的话说:“一门科学只有成功地运用数学的时候,才算达到了真正完善的地步。”“数学”是科学技术最好的工具和手段。何况对于精度为纳米极的共轨系统和超精加工机床来说,如果不能正确应用模拟计算手段,就不可能真正达到完善的程度。
  
  因此到了这里,承担计算任务的部门,就绝不是担当工具的角色,而是成了设计的源头,质量的把手。由设计、计算、电子三个核心部门捆绑在一起组成的新的运行机制,主持把关产品从概念到SOP(开始量产)的全过程,三部门负责人组成五人领导小组,负总责的组长由计算部门领导担任。现在,从科研六要素的角度来看,这个套路使研发起点的高度、产品质量的稳定为之焕然一新。
  
  2012年,该所通过全新铺设的科研流程,将自主创新的共轨技术等于从头到脚刷新完善了一遍。这次定型后的技术,比之以前又上了一个大台阶,称作“新结构共轨”。2013年初,国家某方面需要该所紧急提供50套专用共轨交付使用。任务特殊,产品质量硬不硬,成为非常严峻的考验。朱剑明亲自抓产品生产的整个过程,找来各个环节的企业负责人、技术专家、操作技师,开了一个月的会,整天“纸上谈兵”找细节,形成一个制造模式。然后,全所加班加点,按时送出去了50套产品。令人欣喜的是,这次形成的模式经受住了严苛的考验,产品使用大半年以来,竟然没有出一点问题。这个经验就此固化下来,成为该所指导研发生产的“50套模式”——以设计为龙头,带动计算、加工工艺、试验验证、生产制造和质量体系 “过五关,斩六将”。紧接着采用“50套模式”生产的300套产品也高质量地下线了。
  
  作为一个有历史的行业归口单位,多年的积淀使该所一度存在技术产品繁多却杂乱的现象,朱剑明形象地比喻为“小火箭乱射,有的还射不了”。他决定大动刀剪去粗取精,只保留“三级火箭”,其他的“小火箭”都不要了,集中精力做行业的核心技术领导者。
  
  这三级火箭是:第一级,刚刚完善形成的“新结构共轨”。第二级,瞄准欧六排放的新一代产品。第三级,达到世界最先进水平。这个梯次保证了足够的技术储备来应对西方列强的挤压,为中国的汽车、内燃机、机床三大行业支撑起一个广阔深邃的空间。
  
  在“方法论”引导与计算设计领衔的科研新模式下,油研所今后所有的产品必须按照三条业务主线(共轨、发动机关键技术、制造技术及装备)去做。假以时间,这个具有强大核心竞争力的产品方阵必定蔚为壮观。
  
   “用户牵头”的成功典范,04专项志在为民族企业树榜样示范
  
  没有金刚钻,不揽技术活。在科研生产中,如果没有精密加工设备作支撑的话,技术水准将大打折扣。以研发共轨系统为例,除了奔流突破的思维以外,精密制造也是横在前面很难跨越的拦路虎。
  
  工信部之所以把这项“皇冠上的明珠”交给油研所去攻关,是看中了他们三个方面的独特比较优势:一是工艺技术引领。该所长期以来紧盯世界最先进的制造技术,探索超精加工工艺、装备及先进的设计计算方法,结合国内行业特色,形成了一套中国特色的工艺技术,积累了大量的工艺参数,十分珍贵。二是模拟计算指导。该所在发动机模拟计算方面已经处于国际先进水平,可以提供一系列的模态分析,从而充分优化机床设计与创造。三是制造能力支撑。十年攻克共轨技术,让该所拥有了众多的设计研发和制造工艺研究的技术人才,以及富有加工调试经验、技艺精湛的技师,全程参与超精机床的设计制造和调试。
  
  可以说,要将有将,要兵有兵,要枪有枪,群情振奋,油研所一鼓作气摘下了这颗“皇冠上的明珠”,这个工信部当年最大的研发经费2.4亿元的课题。如果有幸撩开这颗“明珠”的面纱,你在检阅这批精工利器的时候会产生一种超气场的感受:复合枪钻技术的五轴加工中心、集成螺纹滚压功能的车铣复合机床、亚微米精度的硬车削机床、精密数控中孔座面磨床(重配)、高精度小孔配珩机床、带流量闭环控制的喷油嘴液体挤压研磨机床、500bar高压清洗机……这些精工装备目前均已完成预验收,进入用户验证阶段各项指标达到国外同类超精加工机床水平。油研所以一个用户的身份,一跃成为牵头完成国家重大科研专项的功臣,这一组织模式将在国内形成一种导向。
  
  凭借良好的行业窗口效应,该课题已经引起国内众多燃油喷射系统生产企业的浓厚兴趣,他们普遍期待这些设备帮助他们早日实现进口替代,一些设备已被企业订购并用于其示范生产线中。到目前为止,该课题已申报专利46项,其中获得授权18项。此外,起草标准13项。一期任务完成后,当时未列入计划的紧缺且附加值高的设备又上马研发了。权威人士评价,待两期课题完成后,可涵盖电控高压共轨系统制造中的关键制造设备、测试设备和智能装配线,应用于电控共轨生产和其他行业,形成示范作用。课题将填补一大批超精加工设备的国内空白,对提高我国装备制造业和汽车行业技术水平,增加市场竞争力有深远的意义
  
  对于04重大专项课题,朱剑明考虑走“三步棋”:第一步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第二步扩大到更多领域适用,第三步开发工业机器人。一贯认真向“鬼子”学习却很不服气“鬼子”趾高气昂一手遮天的他,希望用这次胜利再次向同行昭示一个道理:站直了,别趴下,只要我们敢闯,就不会比别人差。他说,油研所现在已经给国内企业起到一个榜样的作用,但还没有完全做到技术的示范作用。他希望在今后的时间里,把类似04专项这样的课题做得更好,真正实现在技术上东风压倒西风,那么,这样的示范效应,就可以解读为真正彻底地打破了西方列强的垄断包围圈,那才是真正扬眉吐气的时候!


http://www.wfieri.com/shownews.asp?news1=3130
谁能科普下土鳖在高精度制造上和德国到底还有什么差距?
多年前就听说,无锡一个柴油研究所自主开发了高压共轨
但这些年过去了,连锡柴的机器上都没见过这套系统
真巧,我在龙泵干,上面提到的机床无一例外都是出自瑞典,瑞士,德国,国产机床最精也就是干到磨工艺角和外圆,百分级的公差,想控制到微米级必须用进口机床进口刀具磨料
汝儿乃我 发表于 2014-1-31 03:32
谁能科普下土鳖在高精度制造上和德国到底还有什么差距?
自己的系统不够好,对日本和德国依赖性很强,精密点的磨床起码是发那科。动态精度不那么好,做几个丝公差的玩意儿还可以,零点几个丝就不稳定,还有就是外国床子可靠性比较好,坏的机会不多
                                       牛
狠毒之狼 发表于 2014-1-31 12:19
自己的系统不够好,对日本和德国依赖性很强,精密点的磨床起码是发那科。动态精度不那么好,做几个丝公差 ...
人家几十年,几代人积累的技术怎么可能让你30年发展下就跨过去的,这样的话工业化也太简单了,越难越体现成色
那么说柴油机会有自己的高压共轨喷油系统了?
  牛皮还真是吹的,俺算见着了。{:soso__10727836950222726990_4:}
思想的幽灵 发表于 2014-1-31 21:57
牛皮还真是吹的,俺算见着了。
和高校科研机构打过几次交到,深感原来科研成果绝大部分都是为了,写论文要经费的
百科 发表于 2014-1-31 22:22
和高校科研机构打过几次交到,深感原来科研成果绝大部分都是为了,写论文要经费的
  我学机械工程的又卖了十几年汽车配件,哎,怒其不争罢了。连个好的轴承油封螺丝这些东西都不过关倒是吹牛水平最高。
汝儿乃我 发表于 2014-1-31 03:32
谁能科普下土鳖在高精度制造上和德国到底还有什么差距?
其实是人,还有工程师文化。

严格按照步骤一步一步操作,或许对中国人的智慧来说实在是太愚蠢的事情。
百科 发表于 2014-1-31 11:42
多年前就听说,无锡一个柴油研究所自主开发了高压共轨
但这些年过去了,连锡柴的机器上都没见过这套系统
装在一汽的新军车上。 见过试验车的实物,没拿到资料,只开了下眼界。

听说还有其他项目也在用,可能以后会在陆军普及吧。
无油所,如果和70所搞一搞合作,那就是另一个天地了。

无油所当年进一汽,实在不是个好的选择。
dddd-dh 发表于 2014-2-1 00:26
无油所,如果和70所搞一搞合作,那就是另一个天地了。

无油所当年进一汽,实在不是个好的选择。

70所好像也有自己的柴油机高压共轨电控系统研制项目,用在未来的土鳖版MTU890(HPD……四代XX用{:soso_e113:} )上面
共轨技术促国防建设 产品有望进入民品市场

发布时间:2013-4-10 15:22:46  
                                  《中国工业报》2013年3月4日 记者:郭宇、张潇卓、严峻
  
  本报记者日前走访了我国电控共轨系统研发、生产和应用开发基地——中国一汽无锡油泵油嘴研究所。
  
  据了解,该所隶属于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是我国燃料喷射系统行业惟一的技术管理机构。这家研究所全面自主掌握了电控共轨技术,使中国成为继德、美、日后世界上第四个攻克这一尖端技术的国家,一举打破了外国巨头围剿中国民族汽车产业的坚壁,极大地缩小了两者间的差距,为中国造车业接轨全球市场打开了一道缺口。
  
  目前,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汽车制造国和市场,内燃机产量占全球1/3以上。中国一汽无锡油泵油嘴研究所在汽车发动机关键技术的研发继续保持行业领先地位,开发符合中国市场的国4排放技术,在多种机型上成功应用。积极探索国5及以上排放技术,在空气管理、后处理、汽油机缸内直喷、先进计算设计以及新燃烧技术等方面形成了储备,起到了引领我国发动机节能减排技术发展潮流的作用。
  
  希望参与国际竞争
  
  众所周知,电控共轨系统是世界汽车领域难度最大、水平最高的一项核心技术,是世界各大汽车公司竞相争夺的制高点。谁掌握了这项技术,谁就赢得了主动权。
  
  中国一汽技术中心副主任、无锡油泵油嘴研究所所长朱剑明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坦言,一汽计划2014年形成量产,成为世界第九家共轨技术研发和制造企业。
  
  目前,全世界共八个企业生产共轨系统,有四家公司是专业的供应商(博世公司、日本电装、美国德尔福、德国大陆公司),他们基本上垄断了全球市场。还有四家企业主要是生产自用(卡特彼勒、康明斯、利勃海尔、L’orange)。
  
  而我国共轨技术起步的并不算早,与世界水平有一定差距。上世纪末,电控共轨系统开始在欧美发达国家批量投放市场。目前,欧洲柴油轿车的市场占有率已超过50%。朱剑明承认,要成为第九家生产共轨的公司还需要一段时间的努力。
  
  他表示,今年7月1日,我国实施国4排放法规,预计大部分中重型商用车和小部分轻型商用车将会使用高压共轨燃油喷射系统。我们的样品可以做到和国外的一样,但是工艺与研究方法还是有差距。这就导致了产品在质量上是有差距的,因此,未来需要从源头做起,提升批量产品的质量和可靠性水平。
  
  针对优化生产体系和科研方法,朱剑明表示,将分成三个方面进行推进。
  
  第一,与当今世界最先进共轨系统进行对标。对它们的结构进行详细分析,在学习中掌握自己的技术,形成自主知识产权。通过对国外产品进行先进性评价,在原理和结构上达到世界同等先进水平。
  
  第二,学习国外最先进的方法和手段。其中包括设计、计算、试验等。对研发人员进行培训,掌握先进的研发手段和方法。
  
  第三,突破制造技术。加工工艺一直是国内高端制造业的瓶颈。只有把每个环节的制造工艺做到最好,才能将产品做到最优。下一步,在人才培养方面,将着重对一线员工进行培训。通过三到五年时间打造技术过硬的一线操作工队伍。现在我们国内大都不重视操作人员的培养,因此有着丰富经验的一线人才非常紧缺。从国外先进产品的生产可以看到,高级操作人才是非常重要的。
  
  研究所将按照科学合理的布局,把这三个环节抓紧抓好。在2013年完成转型,2014年以“正规军”的面貌投入国际市场。
  
  共轨技术保卫国防安全
  
  我国的国防科技,从一开始就贯彻自主创新的原则,确保安全,不受制于人。如果不贯彻这条原则,不具备在关键领域占领技术顶端的勇气,我们就不可能手握“两弹一星”、载人航天等等这样的“外交王牌”。
  
  国防建设越是接近世界先进水平,就越需要强调自主创新,把自主核心技术提到更高的地位,因为关键领域尖端技术靠购买、引进、合作等手段是得不到的,即使得到了也要受制于人。唯有自主开发全面掌握,我们才能真正赢得话语权和主动权,从根本上保障国防安全。把完全自主的电控共轨技术应用于军队装备,正是体现了这一思想。
  
  目前,在世界汽车行业内,除了一汽,没有一家整车公司掌握并生产共轨系统。中国一汽独家承担了我国军用车辆的研制生产任务。自主电控共轨技术将应用到各种车辆上,并为批量供货和升级换代提供可靠保障。
  
  随着国防现代化建设脚步的加快,自主电控共轨系统还将陆续应用于重型车辆、船舶等,其国防意义重大。
全电传动普及后,发动机的工作点就一个了。电喷系统的重要性会急剧下降。
总感觉三代军卡竞标过程比四代机都慢。。
各种唱衰,各种不相信。没关系,我相信没有中国人干不了的事情。慢慢来。
其实是人,还有工程师文化。

严格按照步骤一步一步操作,或许对中国人的智慧来说实在是太愚蠢的事情。
严重同意此观点。话说年前就帮朋友联系过给一汽加工外包零部件加工厂,他们只要便宜就好,可以是今天这个厂明天那个厂频繁的换
dddd-dh 发表于 2014-2-1 00:24
装在一汽的新军车上。 见过试验车的实物,没拿到资料,只开了下眼界。

听说还有其他项目也在用,可能 ...
我觉得如果可能的话,这种东西应该先民后军。在民用车上大规模使用没问题后,再用到军车上
xtal 发表于 2014-2-1 01:40
全电传动普及后,发动机的工作点就一个了。电喷系统的重要性会急剧下降。
全电传动也要原动机啊!!!电喷系统的重要性不见得会下降!!除非原动机都用燃气轮机之类的!!
f117d 发表于 2014-2-2 22:56
全电传动也要原动机啊!!!电喷系统的重要性不见得会下降!!除非原动机都用燃气轮机之类的!!
全电传动对扭矩特性毫无要求,而且基本上原动机转速是固定的。这种情况下电喷系统远没有现在那么复杂。
事实上是整个原动机的设计都简单了。
民用?呵呵!

2013年中国国际汽车制造技术与关键零部件  
7/9/2013 2:50:34 AM

    2013年7月8日,由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主办的2013年中国国际汽车制造技术与关键零部件展在国家会议中心隆重举行。本次展会以“高新技术、国际交流”为主题,来自国内外的60多家生产商和媒体为参观者带来了一场汽车科技创新领域的视觉盛宴,为中国乃至全球汽车技术研究和发展提供了交流的平台,加快了中国汽车行业的全面发展。
    新风集团展出的主要为中轻型汽车配套,满足国Ⅳ及以上排放标准的高压共轨燃油喷射系统,此项技术引领了国内一流的先进水平,因而吸引了许多国内外汽车行业友人的目光,在参观了新风展台和了解了高压共轨产品的发展情况后给予了高度的肯定和评价,相信通过本次展会会让更多的人了解新风集团,从而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南岳电控:高压共轨具备批产能力
作者:薛亚培  来源:商用汽车新闻  时间:2013-9-29
   
      9月25日,中央媒体“国Ⅳ实施产业准备情况”走基层大调研活动第四站来到湖南省衡阳市,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人民网、经济日报、央视网等中央媒体以及中国汽车报、中国交通报、中国工业报、中国卡车网、中国客车网和商用汽车新闻等行业媒体走进南岳电控(衡阳)工业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南岳电控),继续关注国Ⅳ燃油喷射关键部件产业准备情况。

坚持自主研发    做节能减排先锋

      国务院近日发布被誉为“史上最严厉的”《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明确提出“经过5年努力,全国空气质量总体改善”的行动目标,我国大气污染治理的紧迫性和重要性进一步凸显。作为降低机动车尾气污染的重要举措,当前正在逐步切换的柴油车国Ⅳ标准也因而更为业界和大众所关注。
      对于国Ⅳ排放标准的实施,汽车行业及社会各界疑虑颇多。为助力国Ⅳ排放标准顺利实施,推进节能环保和内燃机工业产业升级,由中国汽车新闻工作者协会牵头,中国内燃机工业协会大力支持,多家中央及专业媒体积极参与,发起了此次央媒“国Ⅳ实施产业准备情况”走基层大调研活动。
      南岳电控是活动的第四站。作为我国最大的燃油喷射系统制造企业之一,南岳电控生产和销售各类型车用柴油机高压喷油泵总成及其配件、铝铸件、出口零配件三大系列产品。公司主导产品喷油泵总成主要为一汽集团(锡柴、大柴)、玉柴、东风康明斯、潍柴等国内骨干柴油机厂配套,年生产能力为60万套;铝铸件主要为玉柴、英国JCB、上海日野等公司配套;出口零配件主要为美国CUMMINS、CATERPILLAR、AMERICAMICRO等公司配套。公司曾先后获得“全国500家最大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企业”、“中国机械工业企业核心竞争力100强”、“全国机械工业文明单位”、“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中国汽车工业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等荣誉称号。
      活动启动仪式上,南岳电控总经理周志金在致辞中表示,南岳电控以振兴民族汽车工业为己任,从2004年起就致力于自主研发达标国Ⅲ、国Ⅳ排放标准的电控燃油喷射系统,是中国最大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电控燃油喷射系统生产基地。公司将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计划在2016年末形成50万套共轨、30万套电控单体泵的生产能力。
      随后,媒体代表在“中央媒体‘国Ⅳ实施产业准备情况’走基层大调研”旗帜上签字,活动正式启动。接着,媒体参观了南岳电控燃油系统生产车间。参观结束后,南岳电控董事长樊江、总经理周志金、常务副总经理龙美彪、副总经理欧阳玲湘等接受在场媒体专访,双方就国Ⅳ燃油喷射系统产品、产能和技术准备、企业自主创新成果、更高排放技术储备及行业现状和存在问题等进行了沟通、探讨。

3种国Ⅳ方案    自主创新是亮点

      在不久前的第十二届中国国际内燃机及零部件展览会上,南岳电控展示了电控单体泵、VE电控泵、电控高压共轨燃油喷射系统、发动机电子控制单元(ECU)、汽油机缸内直喷系统等多款产品。这些产品均为南岳电控自主研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端产品,能够满足国Ⅳ、国Ⅴ阶段排放标准要求。
      南岳电控是国内目前为数不多、坚持走自主创新发展道路的企业,秉承“生产一代、储备一代、研制一代、构想一代”的产品开发战略,公司开发的高科技产品屡屡引领中国燃油喷射系统发展的潮流,技术实力在行业内领先,综合实力居国内同行业第二,同时也是国内惟一一家在该领域拥有核心技术——电控燃油喷射系统并已实现产业化、商品化的企业。
      “公司技术来源均为自主研发,各主要知识产权均归南岳电控所有。尤其是近年来研发并迅速商品化的电控燃油喷射系统,充分体现出公司作为制造型企业对新产品快速商品化的能力,也彻底打破了国外巨头对这一领域的长期技术垄断,改变了国内柴油机领域核心零部件——燃油喷射系统空心化的局面,填补了国内空白。”周志金介绍说。
      目前,南岳电控的高压共轨系统、单体泵系统均取得国家自主知识产权并申请了国家专利。其中,电控单体组合泵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主流、典型、经济环保的国Ⅲ及国Ⅳ解决方案,推出市场以来多次获得行业褒奖,并被国内主要发动机厂家采用,目前市场保有量在30万台以上,使其成为国内第一家批量生产电控单体泵的企业,也是电控单体泵生产能力、国产电控系统国内市场保有量行业第一的企业。
      据悉,南岳电控目前可提供电控高压共轨系统、电控单体泵加后处理以及电控VE泵3种国Ⅳ方案。其中,电控单体泵产品已实现量产,成为玉柴、锡柴等许多主流发动机厂家的国Ⅳ解决方案,占有90%的市场份额,产能可达到15万台。VE分配泵是该公司去年开发的产品,目前已向朝柴进行配套。高压共轨系统产品经过小批验证,也已具备批产能力,尽管一些性能指标与博世等企业的成熟产品还有差距,但是南岳电控产品在性价比上有优势,已能满足国内市场要求。

50万产能2015年形成高压共轨有优势

      南岳电控一直在坚持电控高压共轨燃油喷射系统的研发。高压共轨系统是目前燃油喷射系统领域的国际顶尖技术,被业界公认为能够满足国Ⅳ及更高阶段排放法规要求的主流技术,是今后发动机产品的发展方向。目前这一技术被博世、德尔福、电装等少数几家跨国企业垄断,国内能实现产业化、批量化生产的企业寥寥无几,生产成本也就相应提高。
      “南岳电控从2006年起致力于电控高压共轨燃油系统的开发,目前该技术已日渐成熟,样品已经试制出来。”周志金说。南岳电控的高压共轨系统吸收了国内外同类产品特点,并进行了自主研发与创新,其技术经济性指标等方面不低于国际先进产品水平。同时,高压供油泵、共轨管、喷油器和ECU等核心零部件全部自主研发和生产,从而使产品生产成本大大低于国际同类产品,具有很大的市场竞争优势。
      在高压共轨产品开发上,南岳电控近年来进行了大量工作:电子控制单元(ECU)已在拉萨和黑河等地完成高原和高寒标定试验,计划今年完成高温标定试验,同时已具备批产能力;承制了锡柴一款发动机共轨系统的高压共轨供油泵,已开始整车应用并批量供货;研发和生产大柴一款发动机共轨系统中的高压油泵和共轨管,已整车应用并小批量供货;玉柴一款发动机共轨系统已完成第一阶段性能试验,将是共轨系统商品化的一个重大突破口;玉柴动力两大系列发动机高压共轨系统正在进行性能匹配试验;潍柴一款发动机正在进行共轨转子泵和共轨管的开发和试制,有两款发动机正在开发满足国Ⅴ排放的高压共轨供油泵;无锡开普公司的多缸共轨供油泵正在开发和试制,有望在2014年批量供货;与Cummins等国外制造商合作,开发试制高压油泵总成、喷油器体和共轨管等核心部件。
      产能方面,南岳电控目前已形成6万套高压共轨系统的年产能,到2014年底达到10万套,2015年最终形成50万套的年生产能力。这对我国高压共轨系统的产业化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南岳电控未来将秉承‘低碳、责任、发展、创新’的生产经营理念,做节能减排先锋,切实履行社会责任,竭诚为国内外广大客户提供绿色环保的高端产品,与客户携手维护我们的蓝天碧水。”周志金承诺说。


希望加快产业化的进程。
感觉国内做电控共轨系统的公司很多,成规模的没有,为什么不把几个公司合并,技术力量形成合力,就一个公司,做大做强。
静下心来做基础的人越来越少。
这些人的水平快赶上阿三的水平了!加油啊!
LZ你这标题起的太那啥了,这不又导致各科研机构被喷了
还要抓好柴油质量,本想买柴油车,可是。。。。。,

百科 发表于 2014-1-31 11:42
多年前就听说,无锡一个柴油研究所自主开发了高压共轨
但这些年过去了,连锡柴的机器上都没见过这套系统


更正一下之前的回复,目前锡柴产品上面的共轨和ECU应该是博世的
百科 发表于 2014-1-31 11:42
多年前就听说,无锡一个柴油研究所自主开发了高压共轨
但这些年过去了,连锡柴的机器上都没见过这套系统


更正一下之前的回复,目前锡柴产品上面的共轨和ECU应该是博世的
etsongpl 发表于 2014-2-9 08:54
感觉国内做电控共轨系统的公司很多,成规模的没有,为什么不把几个公司合并,技术力量形成合力,就一个公司 ...
大哥,你当这么多家公司都是一个人说了算,说合并就合并呀!?市场经济时代还有这种想法出来?
nor333 发表于 2014-2-9 16:29
还要抓好柴油质量,本想买柴油车,可是。。。。。,
现在可以买了,推国四标准之后,柴油质量真的行了,这也算是近一年来对两桶油整治的效果之一
百科 发表于 2014-1-31 11:42
多年前就听说,无锡一个柴油研究所自主开发了高压共轨
但这些年过去了,连锡柴的机器上都没见过这套系统
成本决定一切,对用户而言高大上比不了性价比.
bjmhong 发表于 2014-3-2 11:26
成本决定一切,对用户而言高大上比不了性价比.
你觉得哪个是高大上?哪个更有性价比?
狠毒之狼 发表于 2014-1-31 12:19
自己的系统不够好,对日本和德国依赖性很强,精密点的磨床起码是发那科。动态精度不那么好,做几个丝公差 ...
发那科的那个系统还是蛮有意思的……日本人的那个思维啊……
弄不明白的话还是挺整人的……印象中当年我们上学的时候老师说车床的改了……但其他的未知啊……
思想的幽灵 发表于 2014-1-31 21:57
牛皮还真是吹的,俺算见着了。
不算是吹得,因为他的供应客户是军方,不走民线……
etsongpl 发表于 2014-2-9 08:54
感觉国内做电控共轨系统的公司很多,成规模的没有,为什么不把几个公司合并,技术力量形成合力,就一个公司 ...
恐怕不行。
当年联合攻关AT、DCT……
基本上都是一失败告终的。
白肉血肠 发表于 2014-2-9 21:10
更正一下之前的回复,目前锡柴产品上面的共轨和ECU应该是博世的
国内主流是博世的。
然后是有日本电装和韦伯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