泔水奶一年导致8000儿童死亡,为何没有得到及时处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16:08:23


19世纪40~50年代,是美国北方工业经济大发展的年代。大量来自全美甚至全球的外来人口涌入纽约这个城市,导致纽约的人口不断膨胀。大批新生儿的诞生和快节奏的都市生活,又使得许多低收入家庭的年轻妈妈无法仅靠自身乳汁哺育儿女,对牛奶的需求与日俱增。

    当时,纽约城市化发展迅速,但缺少制冷设备,所以很难提供充足的牛奶满足市场需要。新鲜牛奶当时是在纽约州的威切斯特和奥兰多县出产,但不足以满足旺盛的需求。上世纪50年代初,纽约鲜奶供需缺口已高达20%以上,牛奶的价格也随之快速上涨,这显然绝非以产业工人阶层为主的牛奶消费群体所能负担。

    然而这一局面很快就被扭转了:1853年,纽约市场鲜奶供应量由9万夸脱/天飙升至12万夸脱/天,而且供需迅速趋于平衡,牛奶价格也变得平稳,这让广大消费者感到十分欣喜,乳业迅速成为两个产奶县的支柱产业。此时,一些精明商人已经着手将牛奶产业规模化、品牌化,并毫不迟疑地开始市场细分,将促销的重点对准广大新生儿市场,并打出了“儿童卫生奶”的旗号。

    如果仅仅是商人的营销行为,未必能达到预期的效果,此时纽约市政府内部出现了“推手”:屠宰商出身的市行政会成员、查尔斯敦选区民主党众议员候选人迈克尔·图奥梅伊用自己的特殊身份和上层人脉,开始不遗余力地充当“儿童卫生奶”的代言人、传声筒。由于政府的倡导,“儿童卫生奶”迅速普及到全市范围,在当时的许多广告和媒体渲染下,这种奶不但被吹嘘为“最卫生的牛奶”,甚至被夸张为“营养赛过母乳”。
■“儿童卫生奶”含有污水、臭鸡蛋、淀粉等  

    事实上早在“牛奶热”尚未兴起的1842年,一个名叫“戒酒十字军”的组织指出,牛奶有问题,如果不解决,将引发空前灾难。一个名为罗伯特·哈特利的人也警告说,纽约市的牛奶有可能受到灾难性的污染。在整个19世纪的50年代,报纸都在报道那些在酒厂附近的奶场出了状况,并且要求政府关闭它们。一位女报人弗兰克·莱斯利更是连篇累牍在其主办的《莱斯利画报》上揭露“儿童卫生奶”的真相。

    原来,当两个县的奶农发现牛奶供不应求,而奶产量很难大幅度增加之后,就动起了歪脑筋。他们首先给奶牛喂食酒厂的酒糟,以刺激其多产奶。这些奶牛被几百头一群关在狭小的牛圈,四肢被固定,用减少活动量的方法强迫性催乳,许多牛因食物中毒和缺乏活动,导致牙齿和尾巴脱落、乳房溃烂,甚至蛆虫遍体,浑身是病,但黑心奶农们却不管不顾,将这些病牛所产的奶供应市场。

    随着供需缺口的进一步扩大,奶农和黑心商人又想出更绝的招数:掺假。他们将污水、臭鸡蛋、淀粉等各种杂物掺入原本就已经有问题的奶中,并按比例加进石膏、蜂蜜和其他药物,以清除掺假所带来的异色、异味,最后为了让牛奶的颜色看起来更像奥兰多县产的牛奶,他们还在牛奶里加入深色的糖浆。由于加工过的奶和鲜奶的味道有明显不同,他们便以“儿童卫生奶”的名义大肆促销,因为喝“儿童卫生奶”而产生疾病和死亡的事件也越来越多。据当时的报纸披露说,因为这种无耻的做法而导致饮奶死亡的儿童,在一年里竟然达到8000多名。

    尽管有人发现,有人呼吁,但在图奥梅伊这样的“官人”和巧舌如簧的商家面前,这些声音显得苍白无力。

曝光48年后,相关法律生效  

    1858年,由于婴儿死亡率不断上升,而大多数夭折儿童都是“儿童卫生奶”的饮用者,这引起了社会越来越多的争议和关注,《莱斯利画报》也逐渐被许多人所瞩目。5月,《莱斯利画报》终于在一家牛奶厂找到确凿证据,证明在纽约市曼哈顿和布鲁克林两区销售的“儿童卫生奶”,实则是掺杂大量污物的“泔水奶”。6~7月,《莱斯利画报》又以《牛奶交易大曝光》为题,图文并茂地刊载了一系列文章,将“泔水奶”产、供、销的一条龙黑幕,完整地展现在大众面前。

    如此骇人听闻的消息很快引起全城轰动,不少政界、经济界名人纷纷向市政府施加压力,要求他们组成专门调查机构,调查、惩处不法商人,还乳业市场以清白。

    由于图奥梅伊等人一手遮天,对“儿童卫生奶”的调查惩处不了了之,纽约食品卫生机构也迟迟未能建立。


    由于加工过的奶和鲜奶的味道有明显不同,他们便以“儿童卫生奶”的名义大肆促销。因为这种无耻的做法而导致饮奶死亡的儿童,在一年里竟然达到8000多名。


    然而《莱斯利画报》的努力并没有白费,越来越多的年轻妈妈开始唾弃“泔水奶”,一些更有名的媒体也开始站出来抨击这种黑心行为。1878年10月29日,《纽约时报》以《这些家伙应该挨揍》为题,严词斥责官商勾结、用“泔水奶”毒害婴儿的勾当,并给图奥梅伊起了“泔水图奥梅伊”的“美称”。1887年5月2日,“泔水图奥梅伊”由于心脏病突发猝死,次日,《纽约时报》第8版刊出《这家伙终于完蛋了》的文章,呼吁各界人士共同努力净化乳业市场。

    19世纪末,巴氏低温杀菌法终于在纽约乳业中普及。1906年,《食品与药品卫生法》生效,包括牛奶在内的食品、药品总算有了统一的质量检验标准,此时距“泔水奶”事件被正式曝光,已过去了48年。由于时过境迁,当年的责任人和责任企业均物是人非,处罚也就成了一句空话。

名词解释:巴氏杀菌法  

    巴氏杀菌法是19世纪60年代被称为“现代微生物学之父”的法国著名化学家路易·巴斯德(LouisPas-teur)发明的利用低于100摄氏度的热力杀灭微生物的消毒方法。稍后该法用于生产安全的“消毒牛奶”,牛奶的保质期由此延长到了数十小时。至今国内外仍广泛运用此法对牛奶及婴儿合成食物进行消毒。巴氏杀菌奶最大限度地保存了牛奶的营养价值、口感和风味,它在所有牛奶品种中是最好的一种。
http://news.xinhuanet.com/mrdx/2009-03/22/content_11050105.htm

19世纪40~50年代,是美国北方工业经济大发展的年代。大量来自全美甚至全球的外来人口涌入纽约这个城市,导致纽约的人口不断膨胀。大批新生儿的诞生和快节奏的都市生活,又使得许多低收入家庭的年轻妈妈无法仅靠自身乳汁哺育儿女,对牛奶的需求与日俱增。

    当时,纽约城市化发展迅速,但缺少制冷设备,所以很难提供充足的牛奶满足市场需要。新鲜牛奶当时是在纽约州的威切斯特和奥兰多县出产,但不足以满足旺盛的需求。上世纪50年代初,纽约鲜奶供需缺口已高达20%以上,牛奶的价格也随之快速上涨,这显然绝非以产业工人阶层为主的牛奶消费群体所能负担。

    然而这一局面很快就被扭转了:1853年,纽约市场鲜奶供应量由9万夸脱/天飙升至12万夸脱/天,而且供需迅速趋于平衡,牛奶价格也变得平稳,这让广大消费者感到十分欣喜,乳业迅速成为两个产奶县的支柱产业。此时,一些精明商人已经着手将牛奶产业规模化、品牌化,并毫不迟疑地开始市场细分,将促销的重点对准广大新生儿市场,并打出了“儿童卫生奶”的旗号。

    如果仅仅是商人的营销行为,未必能达到预期的效果,此时纽约市政府内部出现了“推手”:屠宰商出身的市行政会成员、查尔斯敦选区民主党众议员候选人迈克尔·图奥梅伊用自己的特殊身份和上层人脉,开始不遗余力地充当“儿童卫生奶”的代言人、传声筒。由于政府的倡导,“儿童卫生奶”迅速普及到全市范围,在当时的许多广告和媒体渲染下,这种奶不但被吹嘘为“最卫生的牛奶”,甚至被夸张为“营养赛过母乳”。
■“儿童卫生奶”含有污水、臭鸡蛋、淀粉等  

    事实上早在“牛奶热”尚未兴起的1842年,一个名叫“戒酒十字军”的组织指出,牛奶有问题,如果不解决,将引发空前灾难。一个名为罗伯特·哈特利的人也警告说,纽约市的牛奶有可能受到灾难性的污染。在整个19世纪的50年代,报纸都在报道那些在酒厂附近的奶场出了状况,并且要求政府关闭它们。一位女报人弗兰克·莱斯利更是连篇累牍在其主办的《莱斯利画报》上揭露“儿童卫生奶”的真相。

    原来,当两个县的奶农发现牛奶供不应求,而奶产量很难大幅度增加之后,就动起了歪脑筋。他们首先给奶牛喂食酒厂的酒糟,以刺激其多产奶。这些奶牛被几百头一群关在狭小的牛圈,四肢被固定,用减少活动量的方法强迫性催乳,许多牛因食物中毒和缺乏活动,导致牙齿和尾巴脱落、乳房溃烂,甚至蛆虫遍体,浑身是病,但黑心奶农们却不管不顾,将这些病牛所产的奶供应市场。

    随着供需缺口的进一步扩大,奶农和黑心商人又想出更绝的招数:掺假。他们将污水、臭鸡蛋、淀粉等各种杂物掺入原本就已经有问题的奶中,并按比例加进石膏、蜂蜜和其他药物,以清除掺假所带来的异色、异味,最后为了让牛奶的颜色看起来更像奥兰多县产的牛奶,他们还在牛奶里加入深色的糖浆。由于加工过的奶和鲜奶的味道有明显不同,他们便以“儿童卫生奶”的名义大肆促销,因为喝“儿童卫生奶”而产生疾病和死亡的事件也越来越多。据当时的报纸披露说,因为这种无耻的做法而导致饮奶死亡的儿童,在一年里竟然达到8000多名。

    尽管有人发现,有人呼吁,但在图奥梅伊这样的“官人”和巧舌如簧的商家面前,这些声音显得苍白无力。

曝光48年后,相关法律生效  

    1858年,由于婴儿死亡率不断上升,而大多数夭折儿童都是“儿童卫生奶”的饮用者,这引起了社会越来越多的争议和关注,《莱斯利画报》也逐渐被许多人所瞩目。5月,《莱斯利画报》终于在一家牛奶厂找到确凿证据,证明在纽约市曼哈顿和布鲁克林两区销售的“儿童卫生奶”,实则是掺杂大量污物的“泔水奶”。6~7月,《莱斯利画报》又以《牛奶交易大曝光》为题,图文并茂地刊载了一系列文章,将“泔水奶”产、供、销的一条龙黑幕,完整地展现在大众面前。

    如此骇人听闻的消息很快引起全城轰动,不少政界、经济界名人纷纷向市政府施加压力,要求他们组成专门调查机构,调查、惩处不法商人,还乳业市场以清白。

    由于图奥梅伊等人一手遮天,对“儿童卫生奶”的调查惩处不了了之,纽约食品卫生机构也迟迟未能建立。


    由于加工过的奶和鲜奶的味道有明显不同,他们便以“儿童卫生奶”的名义大肆促销。因为这种无耻的做法而导致饮奶死亡的儿童,在一年里竟然达到8000多名。


    然而《莱斯利画报》的努力并没有白费,越来越多的年轻妈妈开始唾弃“泔水奶”,一些更有名的媒体也开始站出来抨击这种黑心行为。1878年10月29日,《纽约时报》以《这些家伙应该挨揍》为题,严词斥责官商勾结、用“泔水奶”毒害婴儿的勾当,并给图奥梅伊起了“泔水图奥梅伊”的“美称”。1887年5月2日,“泔水图奥梅伊”由于心脏病突发猝死,次日,《纽约时报》第8版刊出《这家伙终于完蛋了》的文章,呼吁各界人士共同努力净化乳业市场。

    19世纪末,巴氏低温杀菌法终于在纽约乳业中普及。1906年,《食品与药品卫生法》生效,包括牛奶在内的食品、药品总算有了统一的质量检验标准,此时距“泔水奶”事件被正式曝光,已过去了48年。由于时过境迁,当年的责任人和责任企业均物是人非,处罚也就成了一句空话。

名词解释:巴氏杀菌法  

    巴氏杀菌法是19世纪60年代被称为“现代微生物学之父”的法国著名化学家路易·巴斯德(LouisPas-teur)发明的利用低于100摄氏度的热力杀灭微生物的消毒方法。稍后该法用于生产安全的“消毒牛奶”,牛奶的保质期由此延长到了数十小时。至今国内外仍广泛运用此法对牛奶及婴儿合成食物进行消毒。巴氏杀菌奶最大限度地保存了牛奶的营养价值、口感和风味,它在所有牛奶品种中是最好的一种。
http://news.xinhuanet.com/mrdx/2009-03/22/content_11050105.htm
1858年,我们有报纸么?有几家?有木有收黑钱的"穷骨头"?
mmmmmmm 发表于 2014-1-28 10:16
1858年,我们有报纸么?有几家?有木有收黑钱的"穷骨头"?
美国有这些吧?
19世纪40~50年代?哦  慈禧统治的时候。。。
kyha321 发表于 2014-1-28 10:26
19世纪40~50年代?哦  慈禧统治的时候。。。
美国那时候可是正在往世界第一的宝座上走
都是这么过来的 教训要吸取
美国那时候可是正在往世界第一的宝座上走
刚打完南北战争。
离世界第一的工业产量还有2,30年,离世界第一还有距离。
mmmmmmm 发表于 2014-1-28 10:44
刚打完南北战争。
离世界第一的工业产量还有2,30年,离世界第一还有距离。
大哥,1858年是刚打完南北战争?
葛四蛋 发表于 2014-1-28 10:32
美国那时候可是正在往世界第一的宝座上走
那时候美国南边还在蓄奴。。。。
mmmmmmm 发表于 2014-1-28 10:44
刚打完南北战争。
离世界第一的工业产量还有2,30年,离世界第一还有距离。
南北战争1861年开打,还没到时候
大哥,1858年是刚打完南北战争?
恩,还没开打呢。算成1868年了。
kyha321 发表于 2014-1-28 10:51
那时候美国南边还在蓄奴。。。。
那怎么了?死那么多儿童全是黑人的孩子?
2014-1-28 10:57 上传


钓鱼、篡改标题@wc33399
忠心护鱼     
葛四蛋 发表于 2014-1-28 10:54
那怎么了?死那么多儿童全是黑人的孩子?

咱看不到说南方蓄奴和你说的死黑人小孩的关系,说明一下可好?
2014-1-28 11:05 上传

篡改标题,钓鱼,引战@wc33399
kyha321 发表于 2014-1-28 11:05
转载文章篡改标题是很恶心的行为。
改了不行吗?
葛四蛋 发表于 2014-1-28 11:08
改了不行吗?

cd规则,转载必须保留原标题。从道义和法律上说,转载的文章著作权属于原作者,属原作者所有,非经版权人同意,你无权更改标题。
kyha321 发表于 2014-1-28 11:17
cd规则,转载必须保留原标题。从道义和法律上说,转载的文章著作权属于原作者,属原作者所有,非经版权 ...
哪条??给找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