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作者是谁啊?《2013年中国防务观察》【转自新浪】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08:23:56


作者署名“隋静”,写的“好像”知根知底似的,但总感觉怪怪的。转自新浪。
【1/27/2014修改】真对新浪这种媒体无语,还是以专题的形式,还连载啊~~~有高人也去写个专题,一对一吗?
http://mil.news.sina.com.cn/2014-01-26/1632761903.html
2013年中国防务年度观察报告:进攻型防御战略是最大的改变

  2013年对中国防务状态来说极其富有挑战性的一个年份,称其是近十年来最值得关注的一个防务年度来说也不为过。对内来说,2012年的党的十八大会议上决定,中国的军事部署将着力打造一支具有进攻能力的国土防御部队,紧跟世界新军事革命加速发展的潮流,积极稳妥进行国防和军队改革。进攻能力这四个字首次在解放军总体建设指示上出现在公众视线里;对外来说,在本年度里,中国周边态势正遭遇一系列从未经历过的挑战,并且将对未来数年内的东亚战略产生深远影响。2013年4月16日,国务院发布了《中国武装力量的多样化运用》白皮书,在白皮书中明确表示海外利益已经成为国家利益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白皮书的详细阐释,中国正在对外表明,解放军过去那种以数量取胜,专司国土防御的建军战略或将被淘汰。在这一年中,中国军队也的确在战略调整方面向新式战略靠拢,无论从技术兵器还是战略进攻能力的展露,都体现了我军在新一代领导核心的指挥下发生的积极变化。本文下面对其中部分重点进行列案,供所有军事爱好者评议。

  1、 中国运-20对周边战略的影响及进攻型空军的成军方向

  所有军事爱好者都知道,如果想要打造一支具有进攻能力的部队,空军的改变首当其冲。中国空军的职责也必然从国土防空部队积极转化为具有攻击和战略输送能力的部队。中国目前已经拥有500架以上的三代战斗机,在热点地区集中力量夺取主要战术目标具备一定能力。但是中国传统的军事建设仍然无法像美国空军那样实现依靠空军夺取一场战争胜利的目标。即使面对一些诸如菲律宾、越南这样的中小型潜在对手,中国空军现有的一线作战飞机也不可能在与其的对峙中产生如美国攻打科索沃那样完全的压倒性优势,更不用提对美日韩这三个对东北亚来说有极大影响力的国家了。

  产生这样的结果主要有两个原因——

  其一是作为一个大陆国家,中国军队实力仍然主要依赖于陆军的战斗力,因此陆军的输送能力对中国来说依然具有绝对的重要作用。众所周知,中国的战略空中运输能力一直比较欠缺,因此2013年1月,运-20的起飞在国内受到了各大媒体的密集关注报道。

  其二是中国空军在很长一段时间,并且在可预见的一段未来时间中仍然主要是陆军的附庸部队。中国空军被七大军区分成七部分分别领导。很大程度上仍是充当“国土防空守备队”的角色,这种条块分割的体制是国土防空战略下的产物。

  下面就对这两个现状引发的中国军队的发展做一点分析。

  首先,白皮书表示,中国国家防空实行空军—军区空军—防空部队指挥体制,空军根据中央军委意图对担负防空任务的各种防空力量实施统一指挥。加强空军的远程攻击和投送能力将成为中国空军未来建设的着力点,提高战略预警、威慑和远程空中打击能力是未来中国空军的改革主要方向。

  但是想要改变这一现状,以解放军目前的情况来看绝非一日之功。首先,虽然沿袭苏联军事体质建设的国土防御型空军是没有前途的,但中国空军的长期建设数十年来就是这个思路,强大的惯性依旧会在资源调配方面有所倾斜。从属地位的性质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依旧会让空军无法发挥其应有的主动性和独立性。很明显,今年的白皮书显示了中国空军在人员配置和装备提升方面努力改进的步伐,即建立统一且强有力的中央指挥,取消不合理的空军编制,条块分割,改善指挥不畅、协调不够等负面因素。这一点从许其亮由空军司令升任中央军委副主席,马晓天升任空军司令可以看出中国正在改革现有空军体制编制,提高空军地位,减少空军指挥的层次以打造真正的战略空军。

  其次要谈到进攻型空军的战略投送能力,这就要提到中国的运-20。运-20飞机一号机在2013年年初首飞,二号机在年底首飞,两架用来从不同角度测试的原型机在同一年首飞,这是十分罕见的,也体现了中国空军战略投送力量研制的步伐正在加紧。但与辽宁舰入列有所区别,中国的运-20起飞在周边国家看来反应并不强烈,周边国家对此飞机的首飞反应都比较冷淡。从这个角度上来说,也体现出了中国的运-20与周边需要拥有战略投送的潜在目标来说,威胁很小,这实际上是从运-20本身的性能上做出的客观分析。

  从目测上看,运-20目前的运载能力在仍然很难与世界上一流的运输机相提并论。不谈众所周知的C-17和C-5运输机,我们只简单同与运-20首飞时间相近的日本C-2运输机来看, C-2运输机全长43.9米,翼展44.4米,机翼面积250平方米,最大起飞重量140吨,原型机采用两部CF6涡扇发动机,单部最大推力26吨,最大载重37吨,从已有的照片和视频来看,C-2货舱高度在4米左右,运载陆自的“阿帕奇”直升机没有太大问题。

  C-2运输机的设计要求主要是帮助日本保卫“离岛”目标。从它的37吨最大载重来看,该飞机对运载陆自重达45吨的最新10式主战坦克防护增加型并没有做出明确要求。这也体现出日本的作战要求——即快速部署轻量化机动部队,在日方面对敌国攻击时可以迅速部署部队进行固守,等待盟国支援。

  值得注意的是,日本C-2大型运输机的发动机使用了美制CF6发动机,这是日本自卫队E-767预警机和美国C-5运输机的标配发动机,其强大的推力让人印象深刻。同时,C-2运输机的冗余设计量非常充足,C-2运输机的货仓容积设计业非常合理,其两部发动机的推力居然超过运-20的四台发动机。满载情况下可以飞行3700公里,性能指标远远超过运-20。换句话说,在进一步增加发动机和翼展后,日本有能力将一支装备有10式主战坦克、AH-64直升机、皮兰哈-4步兵战车的机动型部队投送到包括马六甲海峡在内的整个东南亚。日本克制自己的研制手段这一做法与日本在二战前设计条约型战舰预设炮塔座圈的理念有所相似。所以我们切不可以目前的眼光轻视日本的同类运输机,这将给运-20未来的搭载设计方向带来误区——如果日本有能力投送主战坦克到“离岛”区域,而中国空军无法在与日本空自的争夺中取得全面优势的话,目前仅仅使用老旧的俄罗斯D-30发动机的运-20是无法搭载99坦克与日本对抗的,那么日本的地面固守能力将得到极大加强,这恐怕也是日本对中国的运-20并没有发烧报道的原因之一:日本瞧不上中国最新型的战略运输机。而这也正是中国空军将加快改善中国空军建设步伐的主因之一——面对日本在钓鱼岛方向的咄咄逼人,除了改善空军整体指挥体系和加大战略投送手腕以外,进一步加强中国先进战斗机的投入也是进攻型空军建设重中之重。这就引发了第二个话题,中国未来先进战斗机的选择——苏-35还是歼-20。

  2、 中国为何购买苏-35:十八大指出“紧跟”而非“引领”是中国军事装备的主方针

  具备远程攻击能力是进攻性空军的重要体现,中国空军战略思想从国土防空转变为攻防兼备,同时强调了进攻和防御的重要性。但中国在引进下一代战斗机的问题上可选项其实少之又少,于是中国将引进俄罗斯最新型苏-35的新闻就成了媒体关注的话题。某些媒体甚至将苏-35在巴黎航展上的表现称为是“UFO”一般杰出的机动能力。俄罗斯若能将苏-35出售给中国,的确将对中国空军的进攻能力和发动机研发有极大地助益。由此又引申出了一个中俄关系天地久的话题。在这个问题上,首先我们来看苏-35所谓的先进性能:

  中国执意要引进苏-35的想法来源于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对苏霍伊家族飞机的使用心得。

  越战的空战经验对此后战斗机发展影响极为深远。米格-21低目标特征与中高空超声速掠袭战术的结合使美国人吃尽苦头,最后催生出强调隐身、超声速巡航标准的四代机。而防空导弹的普及迫使战斗机不得不进行大量的中低空战斗,但电子工业水平的时代局限使当时战斗机的进攻手段操作复杂,武器发射条件严苛,攻击效率低下。因此在四代机出现之前,美苏两国不约而同地设计出了中低空跨音速段飞行包线性能优异的F-15家族和苏-27家族飞机。

  苏-27的性能优势在于盘旋性能,而当时面对红色帝国威胁的小国门则纷纷开发出以高滚转率为优势的鸭翼系列飞机。鸭翼系列飞机主要玩的是高空切入滚转、一击脱离。这种战术如果运用得当,可以把苏-27的能量在空战中最大消耗,根本无力对敌机进行追赶,其典型代表作就是“阵风”、“台风”、“狮鹫”和中国的歼-10战斗机。

  但是上述四种飞机说到底毕竟是中型和轻型战斗机。在进攻型空军建设的方针指导下,作为重型战斗机,苏-27有着天然的优势。因为不论F-15还是苏-27,都可以利用自己庞大的机体和跨音速段卓越的飞行能力,以及发动机的强悍推力,在闪过鸭翼飞机的第一波攻击下对其进行反制。更庞大的机体意味着可以搭载更多的武器燃油,发动机效率也更好。如果鸭翼飞机偷袭不得手,那么很容易落入追不上、跑不掉的局面,这也是中国在自主开发歼-10对抗苏-27的同时,在中俄关系转暖后又毅然决定购买苏-27的原因——小飞机的有些问题是一辈子的事情。

  但是中国在引进苏-27后也发现了一些问题,首当其冲的就是苏霍伊战斗机电子设备性能落后。不客气的说,这一落后一直延续到今天的苏-35。大吹大擂的“雪豹-E”雷达并不见得就比美系APG-63雷达好到哪儿去,在某些方面比机械式扫描雷达还不如。

  此外,苏-27电子设备超重现象一直困扰着苏-27的机体空间设计。除了航空电子设备的性能落后这个电子工业落后的最直观表现外,机体强度问题也一直困扰着引进了苏-27的中国空军。在训练中的损失《解放军报》也时有披露。因为从性能上来说,飞机更换航电永远是最简单的改进。直接关系到机体平台基础设计的飞行控制系统、结构设计,要实现突破性改进对中国的技术能离开说要困难的多。


  举个简单的例子:早期的苏-27是机械飞控。但涡流升力随着迎角变化而猛烈增加、减小的非线性特征,与苏-27后掠翼在接近失速迎角时产生强烈上仰趋势的特性相结合,使苏-27系列在试飞中出现了无法挽回的俯仰失控并坠毁。即使后期的歼-11改成电传平尾,但是襟翼和副翼仍然是机械飞控,半吊子电传在协调机动动作时需要相当沉重复杂的机械结构,性能和功能也非常有限,严重浪费了机体空间。使其在应对美日搭载先进电子设备的战机,要塞进更多的超重电子设备,形成了水多加面,面多加水的恶性循环。这种结构窘境不仅仅体现在苏-27和歼-11的强度和2000小时短暂寿命上,电子工业和精密化工的落后使中国缺乏大规模计算能力和合格的高性能纤维,也根本没有能力在机翼结构上实践气动弹性剪裁设计。对于本身就强度刚度低、抗弯扭能力差的后掠翼,苏27只能采用一些简陋的气动弹性处理手段,舍弃性能以保证结构安全。例如在大过载盘旋下,机翼外侧翘曲弯扭以后会形成特定的气动外形,自动削弱相当一部分升力,减轻机翼根部的弯扭载荷。这其中操纵效率受刚度影响最大的是副翼,歼-11理论上效率最高的机翼外侧完全无法利用,只能放弃副翼、偏转襟翼组合,在机翼内侧设计了一套二者合一的襟副翼。加上发动机宽间距布置本身就使转动惯量相当大,这使苏27的滚转在三代机中属于垫底水平,面对鸭翼飞机的突袭将显得笨拙无比。解放军空军对歼-11的评价也仅仅是“凑活能用。”(未完待续)(作者署名:隋静)
http://mil.news.sina.com.cn/2014-01-27/1638762071.html
事实上,中国一直没有能力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因此20多年后,俄罗斯重新设计了苏-35后,中国空军看到了新的希望。这种改变不仅仅是媒体简单地说将为中国带来先进发动机模板那种变化。

  中国看上的苏-35是第二代,也就是苏-27BM。这一代飞机不仅回归了常规布局,还进一步放大了机头和翼展,形成了大边条翼趋势以解决三翼面布局的缺陷,同时增强作战性能。这种改变对中国引进这种飞机本身来说又可以会看本文开头的十八大报告的原文来分析一下: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中国要紧跟世界新军事革命加速发展的潮流,积极稳妥进行国防和军队改革。这句话也就意味着中国高层对于新式装备的研发有着清醒的认识,中国暂不具备引领世界军事装备发展潮流的能力,在可选项中选择学习的目标,提升自己的装备实力和研发能力,是在歼-20、国产航母等武器真正落实之前的必由之路。不实现稳妥,光积极是要摔跟头的,这一点以歼-20为例的分析本文会在后面提到。

  回到苏-35BM来看,在研发方面,俄罗斯也在不断向西方学习。他们引进西方设计手段、引入标准,在材料工艺体系、尤其是大型钛合金件加工能力方面实现了重大突破,这些也是中国感到十分羡慕的。强化结构的苏-35BM不仅拥有三个2吨级挂点、8吨总重的外挂能力,实现了西方标准的6000小时寿命,而且3600公里航程也正好可以覆盖从海南岛起飞覆盖日本C-2运输机战略投送的能力。这些标准的飞跃如果能应用在中国空军身上,对发挥空军的远程攻击能力有极大帮助,近年来,空军已经形成了由苏30MKK、歼轰7A和轰6组成的打击力量。但苏-30MKK战斗机数量不多;歼轰-7A航程虽远,自卫能力较差,歼-11面对日本的F-15歼大改型不占据绝对优势,所以引进苏-35对中国远程护航空战能力助益良多。

  3、中俄关系没必要看得太重

  苏-35的确是有很多亮点,从另一个侧面上也折射出中国除了航空发动机之外在很多方面仍然落后于网民瞧不起的俄罗斯。但是俄罗斯将这种飞机对华出售的一波三折也正反应出了中俄关系的暗潮涌动。这就是本章节要说的问题,也就是两国的战略合作政治。

  中俄两国的军事合作最直观的体现是在联合军演方面。以2013年7月5日至12日举办的“海上联合-2013”中俄联合军事演习为例。从这次军演中的种种表现来看,中俄军演对威慑潜在对手加强中国军队战斗力有着重要作用,通过演习来威慑对手、实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先例古已有之。由此看来,军演是对外交的有效补充。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军演实际上也是一种外交行为。中俄在外交方面的密切是一件战略方面的利好消息,但也不能对中俄关系理想化。

  自20世纪末参与海上联合军事演习以来,中国始终将军演纳入国家的整体外交战略中加以考量,致力于通过海上联合军事演习宣传本国的外交与国防政策。本文开头提到的白皮书也表示本国的海上安全利益在新阶段下提升到了一个重要位置。中国武装力量服务服从于国家改革开放的大局,努力保障国家发展利益,武装力量重视维护海上通道安全是其保障国家发展利益的重要体现。只有放弃纯粹的国土防御,实现“最好的防御是进攻”这个目标,才能为维护地区局势的稳定与世界和平贡献力量。

  在与中国关系密切的海洋方面,美国是影响中国海洋战略乃至整个东亚事务最重要的杠杆之一,也是美国组织和营建了遍布整个亚太地区的军事同盟、防务伙伴和战略合作者网络。凭借这一网络关系以及美国庞大的西太平洋前沿驻军,美国太平洋司令部在区域内频繁举行的双边和多边军事演习,不仅是美国显示战略与外交影响力的有力手段,也是美国就各种区域整治与安全冲突议题“发声”、突显美国控制力的关键筹码。2013年6月10-12日美日在圣地亚哥举行的两栖登陆作战演习、6月27日美菲黄岩岛南海军演,以及7月8日至10日美日在日本海举行的空中支援演习,就代表了美国利用其强大的海上军事力量,影响和努力掌控南海与东海军事的战略意图。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中国不拿出点什么做来回应,似乎有些说不过去,所以中国的媒体热炒“海上联合-2013”中俄海上联合军事演习是对美国有力的回击这似乎也在情理之中。但是如果因为这场演习就说什么中俄结盟对抗美国,那也纯粹是意淫。

  首先此次军演是中俄在头一年就已经确定的例行演习。而演习的方向也无非是反恐和解救人质。其次,中国人不要忘了,我们的老对头印度实际上才是俄罗斯更重视的合作伙伴。近年来,在印度全部军火采购清单中,俄方供应量占到了大半。2007年至2011年,印度从俄罗斯进口120架苏-30MKI型战斗机性能是超过中国苏-30MKK的,16架俄制米格29K战机在适配性和实战载弹量方面也是超过歼-15的,否则中国也不会着急要实现歼-15重载线起飞这一目标。除此之外,俄罗斯近年来也一直在努力拉近与印度的军事关系,以全面制衡中国。俄罗斯地缘政治问题研究院院长列昂尼德·伊瓦绍夫直言不讳地指出:“俄印这种伙伴关系将遏制中国的能量。”所以说,俄罗斯有着自己的发展思路,绝不会为了和中国应对美国重返亚太的压力,就无条件地把自己绑在中国的战车上,反而同时寻找印度、越南与中国有矛盾的争端的国家进行各种合作,这样它才有争夺亚太地区的话语权的筹码。

  中国正在崛起,进攻型海军也已经是我军的既定战略目标,但是俄罗斯并不愿意绑在中国的“战车”上。中国海军舰队抵达俄方港口时,俄方用中文拉开的横条幅上刺眼地写着“欢迎来到符拉迪沃斯托克”的那一幕,让人宛如回到了三十年代的上海——日寇占领者在欢迎旗上写着“欢迎来到支那”。这一刺眼地伤痛让中国人难以忘记——俄罗斯人这么干,难道就傻么?回想2009年拉夫罗夫说过的话:符拉迪沃斯托克自古而且永远都是俄罗斯领土,我想中国对中俄关系也会有自己的认识了吧。回过头来说:在印度竞争126架次世代战斗机的大买卖中,俄罗斯可是倾囊相处,展示自己的苏-35,但是到了中国呢?苏-35的购买屡生波折,何时到位,恐怕中国空军仍要等上漫长的一段时间。

  4、 辽宁舰入列后暴露不足,难以适应进攻型海军成军需要

  上文我们提到过,在此次国务院的白皮书中强调指出了,中国有1.8万多公里大陆海岸线,是世界上邻国最多、陆地边界最长的国家之一。中国有500平方米以上的岛屿6500多个,岛屿岸线1.4万多公里。中国武装力量对陆地边界和管辖海域实施防卫、管辖,维护边海防安全的任务复杂繁重。对于这些岛屿和海疆,一一寻求固定机场显然不可行,依靠航母机动兵力才是正途。2013年6月9日,中国海军辽宁舰航空母舰再次出海训练。歼15战机实现105米短距离起飞,对于提高辽宁舰航母战斗力意义重大,这一精彩新闻使得中国军迷非常兴奋。此后时值年末,2013年12月3日-2014年1月4日,辽宁舰又首次奔赴南海演练,媒体也解读这可能将成为中国航母远洋例行化震慑周边小国的举动。菲律宾总统阿基诺三世就对辽宁舰出南海表示抗议,美日台三方更是出动航母对辽宁舰进行监视,中国的海军似乎从来没有如此耀眼地出现在世人面前。

  但是我们也应该对辽宁舰的出航抱有一些冷思考——这是一次政治意味更浓的态度示范,从防务军事本身的角度上来讲意义十分有限,因为辽宁舰在很长时间,甚至有可能到退役的时候都不会具备战斗力,对此,中国军方“例行训练”不温不火的答复倒是说得十分贴切。

  辽宁舰的原始设计本身就有巨大的先天性不足。辽宁舰使用的是滑跃甲板,滑跃甲板最大的缺点就是飞机离坡的速度大大低于飞机水平起飞的速度,而升力与飞机速度的平方呈现正比。所以舰载机在滑跃起飞的时候,需要尽可能的增加自己的滑路距离,以增加飞机的离坡速度。也就是说对于滑跃起飞来说,滑跑距离越小,显然就越安全,歼-15于2012年第一次从重载起飞,显然就是这个原因。

  同时辽宁舰还存在甲板面积与歼-15的体积太大的矛盾。该舰整备区、起飞区和降落区之间很容易产生严重干扰。因此辽宁舰的发舰效率根本不可能和美国航母相提并论,在某种意义上来讲甚至低于日本二战航母搭载的螺旋桨战斗机。这里要提一下印度的新米格-29K——由于本身机体重量较小,而发动机和材料更加先进,米格-29K反而在发舰率上胜过歼-15。可如果像这次百米起飞那样试验前点起飞,那么歼-15必然只能半油,仅挂载很少的格斗弹。这对一艘攻击型航母来说几乎是不可容忍的缺陷。因此,如果需要辽宁舰能够对周边海域进行武力展示,该舰的舰载机实际上还有很长的道路要走。

  此外舰载机歼-15的“太行”发动机尽管是中国网友寄予厚望的一款战机心脏,但该发动机在研制过程中,一直面临着跨代式的挑战,从二代涡轮喷气提升到三代涡轮风扇动力,在高压压气机、收敛扩散超音速喷口、材料和加工工艺、组织燃烧技术等方面都存在研制难度。事实上,在研制的过程中,该型号发动机也不可谓不“悲催”——空中停车、高压压气机四级盘破裂、高空台模拟和调整试飞中存在技术问题,起落过程中出现喷零件的特情。以空中停车为例,2004年7月,试飞员丁三喜在阎良上空遇到左发停车,后来试飞平台单发着陆。

  相比较歼-11B而言,海军航空兵“太行”压力更大。这是因为海军的飞机要在高湿度、重盐碱的环境中使用。根据此前海航作战单位使用经验,列装海航的发动机在压气机机匣、叶片还有附件外壳腐蚀较为严重,压气机叶片出现大面积麻点,部分叶片报废。

  2012年,551号歼-15使用了改进型“太行”发动机,对于新环境而言,“太行”发动机似乎才刚刚上路,因此可以预计的是,中国主要舰载机上舰仍将长期面临俄罗斯发动机的掣肘。

  5、辽宁舰的飞行员培养问题

  今年的白皮书着重谈到了科学的训练。在海军方面强调拓展远海训练,探索远海作战任务编组训练模式,组织由新型驱护舰、远洋综合补给舰和舰载直升机混合编成的远海作战编队编组训练,深化复杂战场环境下使命课题研练,突出远程预警及综合控制、远海拦截、远程奔袭、大洋反潜、远洋护航等重点内容训练。在十八届三中全会的指示中,我们也可以看到党中央和中央军委对于军队训练仍然有不满意的地方。

  由于科学训练这个议题过于庞大,超过本文篇幅限制,这里仅就航母舰载机训练小论一下。众所周知,教练机是训练战斗机飞行员的主要装备。特别是驾驶高级教练机,更是从航校学员走向真正的战斗机飞行员的必由之路。在辽宁舰入列之后,官方媒体报道了我们的舰载飞行员训练方式:从模拟器和陆地训练开始培养训练舰载机飞行员,最后完成舰机结合。并且强调:训练的成本和代价很高,训练的难度更是超乎最初的想象,但我们必须坚持下去,依靠自己的力量来解决问题。所以说,我们必须拥有适应舰载机飞行员培训需要的教练机。


  这里我们可以注意到官方的措辞:实际上是谨慎地承认中国目前舰载飞行员有面临断档的风险。这其中首要的问题在于中国缺乏合适的舰载教练机和完善的舰载机飞行员学校。舰教机首要的要求就是在技术上必须要成熟可靠,同时在结构设计和飞行性能上要满足舰载使用的要求,在这些条件的框架下,国产教练-9以其成本低廉、维护方便和技术成熟,较好的座舱显示与成熟可靠的飞控系统的结合,成为改装成舰载教练机的首选机型。从央视等官方媒体透露的消息来看,教练-9的舰载型很可能已经装备海军航空兵训练部队。(未完待续)(作者署名:隋静)

作者署名“隋静”,写的“好像”知根知底似的,但总感觉怪怪的。转自新浪。
【1/27/2014修改】真对新浪这种媒体无语,还是以专题的形式,还连载啊~~~有高人也去写个专题,一对一吗?
http://mil.news.sina.com.cn/2014-01-26/1632761903.html
2013年中国防务年度观察报告:进攻型防御战略是最大的改变

  2013年对中国防务状态来说极其富有挑战性的一个年份,称其是近十年来最值得关注的一个防务年度来说也不为过。对内来说,2012年的党的十八大会议上决定,中国的军事部署将着力打造一支具有进攻能力的国土防御部队,紧跟世界新军事革命加速发展的潮流,积极稳妥进行国防和军队改革。进攻能力这四个字首次在解放军总体建设指示上出现在公众视线里;对外来说,在本年度里,中国周边态势正遭遇一系列从未经历过的挑战,并且将对未来数年内的东亚战略产生深远影响。2013年4月16日,国务院发布了《中国武装力量的多样化运用》白皮书,在白皮书中明确表示海外利益已经成为国家利益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白皮书的详细阐释,中国正在对外表明,解放军过去那种以数量取胜,专司国土防御的建军战略或将被淘汰。在这一年中,中国军队也的确在战略调整方面向新式战略靠拢,无论从技术兵器还是战略进攻能力的展露,都体现了我军在新一代领导核心的指挥下发生的积极变化。本文下面对其中部分重点进行列案,供所有军事爱好者评议。

  1、 中国运-20对周边战略的影响及进攻型空军的成军方向

  所有军事爱好者都知道,如果想要打造一支具有进攻能力的部队,空军的改变首当其冲。中国空军的职责也必然从国土防空部队积极转化为具有攻击和战略输送能力的部队。中国目前已经拥有500架以上的三代战斗机,在热点地区集中力量夺取主要战术目标具备一定能力。但是中国传统的军事建设仍然无法像美国空军那样实现依靠空军夺取一场战争胜利的目标。即使面对一些诸如菲律宾、越南这样的中小型潜在对手,中国空军现有的一线作战飞机也不可能在与其的对峙中产生如美国攻打科索沃那样完全的压倒性优势,更不用提对美日韩这三个对东北亚来说有极大影响力的国家了。

  产生这样的结果主要有两个原因——

  其一是作为一个大陆国家,中国军队实力仍然主要依赖于陆军的战斗力,因此陆军的输送能力对中国来说依然具有绝对的重要作用。众所周知,中国的战略空中运输能力一直比较欠缺,因此2013年1月,运-20的起飞在国内受到了各大媒体的密集关注报道。

  其二是中国空军在很长一段时间,并且在可预见的一段未来时间中仍然主要是陆军的附庸部队。中国空军被七大军区分成七部分分别领导。很大程度上仍是充当“国土防空守备队”的角色,这种条块分割的体制是国土防空战略下的产物。

  下面就对这两个现状引发的中国军队的发展做一点分析。

  首先,白皮书表示,中国国家防空实行空军—军区空军—防空部队指挥体制,空军根据中央军委意图对担负防空任务的各种防空力量实施统一指挥。加强空军的远程攻击和投送能力将成为中国空军未来建设的着力点,提高战略预警、威慑和远程空中打击能力是未来中国空军的改革主要方向。

  但是想要改变这一现状,以解放军目前的情况来看绝非一日之功。首先,虽然沿袭苏联军事体质建设的国土防御型空军是没有前途的,但中国空军的长期建设数十年来就是这个思路,强大的惯性依旧会在资源调配方面有所倾斜。从属地位的性质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依旧会让空军无法发挥其应有的主动性和独立性。很明显,今年的白皮书显示了中国空军在人员配置和装备提升方面努力改进的步伐,即建立统一且强有力的中央指挥,取消不合理的空军编制,条块分割,改善指挥不畅、协调不够等负面因素。这一点从许其亮由空军司令升任中央军委副主席,马晓天升任空军司令可以看出中国正在改革现有空军体制编制,提高空军地位,减少空军指挥的层次以打造真正的战略空军。

  其次要谈到进攻型空军的战略投送能力,这就要提到中国的运-20。运-20飞机一号机在2013年年初首飞,二号机在年底首飞,两架用来从不同角度测试的原型机在同一年首飞,这是十分罕见的,也体现了中国空军战略投送力量研制的步伐正在加紧。但与辽宁舰入列有所区别,中国的运-20起飞在周边国家看来反应并不强烈,周边国家对此飞机的首飞反应都比较冷淡。从这个角度上来说,也体现出了中国的运-20与周边需要拥有战略投送的潜在目标来说,威胁很小,这实际上是从运-20本身的性能上做出的客观分析。

  从目测上看,运-20目前的运载能力在仍然很难与世界上一流的运输机相提并论。不谈众所周知的C-17和C-5运输机,我们只简单同与运-20首飞时间相近的日本C-2运输机来看, C-2运输机全长43.9米,翼展44.4米,机翼面积250平方米,最大起飞重量140吨,原型机采用两部CF6涡扇发动机,单部最大推力26吨,最大载重37吨,从已有的照片和视频来看,C-2货舱高度在4米左右,运载陆自的“阿帕奇”直升机没有太大问题。

  C-2运输机的设计要求主要是帮助日本保卫“离岛”目标。从它的37吨最大载重来看,该飞机对运载陆自重达45吨的最新10式主战坦克防护增加型并没有做出明确要求。这也体现出日本的作战要求——即快速部署轻量化机动部队,在日方面对敌国攻击时可以迅速部署部队进行固守,等待盟国支援。

  值得注意的是,日本C-2大型运输机的发动机使用了美制CF6发动机,这是日本自卫队E-767预警机和美国C-5运输机的标配发动机,其强大的推力让人印象深刻。同时,C-2运输机的冗余设计量非常充足,C-2运输机的货仓容积设计业非常合理,其两部发动机的推力居然超过运-20的四台发动机。满载情况下可以飞行3700公里,性能指标远远超过运-20。换句话说,在进一步增加发动机和翼展后,日本有能力将一支装备有10式主战坦克、AH-64直升机、皮兰哈-4步兵战车的机动型部队投送到包括马六甲海峡在内的整个东南亚。日本克制自己的研制手段这一做法与日本在二战前设计条约型战舰预设炮塔座圈的理念有所相似。所以我们切不可以目前的眼光轻视日本的同类运输机,这将给运-20未来的搭载设计方向带来误区——如果日本有能力投送主战坦克到“离岛”区域,而中国空军无法在与日本空自的争夺中取得全面优势的话,目前仅仅使用老旧的俄罗斯D-30发动机的运-20是无法搭载99坦克与日本对抗的,那么日本的地面固守能力将得到极大加强,这恐怕也是日本对中国的运-20并没有发烧报道的原因之一:日本瞧不上中国最新型的战略运输机。而这也正是中国空军将加快改善中国空军建设步伐的主因之一——面对日本在钓鱼岛方向的咄咄逼人,除了改善空军整体指挥体系和加大战略投送手腕以外,进一步加强中国先进战斗机的投入也是进攻型空军建设重中之重。这就引发了第二个话题,中国未来先进战斗机的选择——苏-35还是歼-20。

  2、 中国为何购买苏-35:十八大指出“紧跟”而非“引领”是中国军事装备的主方针

  具备远程攻击能力是进攻性空军的重要体现,中国空军战略思想从国土防空转变为攻防兼备,同时强调了进攻和防御的重要性。但中国在引进下一代战斗机的问题上可选项其实少之又少,于是中国将引进俄罗斯最新型苏-35的新闻就成了媒体关注的话题。某些媒体甚至将苏-35在巴黎航展上的表现称为是“UFO”一般杰出的机动能力。俄罗斯若能将苏-35出售给中国,的确将对中国空军的进攻能力和发动机研发有极大地助益。由此又引申出了一个中俄关系天地久的话题。在这个问题上,首先我们来看苏-35所谓的先进性能:

  中国执意要引进苏-35的想法来源于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对苏霍伊家族飞机的使用心得。

  越战的空战经验对此后战斗机发展影响极为深远。米格-21低目标特征与中高空超声速掠袭战术的结合使美国人吃尽苦头,最后催生出强调隐身、超声速巡航标准的四代机。而防空导弹的普及迫使战斗机不得不进行大量的中低空战斗,但电子工业水平的时代局限使当时战斗机的进攻手段操作复杂,武器发射条件严苛,攻击效率低下。因此在四代机出现之前,美苏两国不约而同地设计出了中低空跨音速段飞行包线性能优异的F-15家族和苏-27家族飞机。

  苏-27的性能优势在于盘旋性能,而当时面对红色帝国威胁的小国门则纷纷开发出以高滚转率为优势的鸭翼系列飞机。鸭翼系列飞机主要玩的是高空切入滚转、一击脱离。这种战术如果运用得当,可以把苏-27的能量在空战中最大消耗,根本无力对敌机进行追赶,其典型代表作就是“阵风”、“台风”、“狮鹫”和中国的歼-10战斗机。

  但是上述四种飞机说到底毕竟是中型和轻型战斗机。在进攻型空军建设的方针指导下,作为重型战斗机,苏-27有着天然的优势。因为不论F-15还是苏-27,都可以利用自己庞大的机体和跨音速段卓越的飞行能力,以及发动机的强悍推力,在闪过鸭翼飞机的第一波攻击下对其进行反制。更庞大的机体意味着可以搭载更多的武器燃油,发动机效率也更好。如果鸭翼飞机偷袭不得手,那么很容易落入追不上、跑不掉的局面,这也是中国在自主开发歼-10对抗苏-27的同时,在中俄关系转暖后又毅然决定购买苏-27的原因——小飞机的有些问题是一辈子的事情。

  但是中国在引进苏-27后也发现了一些问题,首当其冲的就是苏霍伊战斗机电子设备性能落后。不客气的说,这一落后一直延续到今天的苏-35。大吹大擂的“雪豹-E”雷达并不见得就比美系APG-63雷达好到哪儿去,在某些方面比机械式扫描雷达还不如。

  此外,苏-27电子设备超重现象一直困扰着苏-27的机体空间设计。除了航空电子设备的性能落后这个电子工业落后的最直观表现外,机体强度问题也一直困扰着引进了苏-27的中国空军。在训练中的损失《解放军报》也时有披露。因为从性能上来说,飞机更换航电永远是最简单的改进。直接关系到机体平台基础设计的飞行控制系统、结构设计,要实现突破性改进对中国的技术能离开说要困难的多。


  举个简单的例子:早期的苏-27是机械飞控。但涡流升力随着迎角变化而猛烈增加、减小的非线性特征,与苏-27后掠翼在接近失速迎角时产生强烈上仰趋势的特性相结合,使苏-27系列在试飞中出现了无法挽回的俯仰失控并坠毁。即使后期的歼-11改成电传平尾,但是襟翼和副翼仍然是机械飞控,半吊子电传在协调机动动作时需要相当沉重复杂的机械结构,性能和功能也非常有限,严重浪费了机体空间。使其在应对美日搭载先进电子设备的战机,要塞进更多的超重电子设备,形成了水多加面,面多加水的恶性循环。这种结构窘境不仅仅体现在苏-27和歼-11的强度和2000小时短暂寿命上,电子工业和精密化工的落后使中国缺乏大规模计算能力和合格的高性能纤维,也根本没有能力在机翼结构上实践气动弹性剪裁设计。对于本身就强度刚度低、抗弯扭能力差的后掠翼,苏27只能采用一些简陋的气动弹性处理手段,舍弃性能以保证结构安全。例如在大过载盘旋下,机翼外侧翘曲弯扭以后会形成特定的气动外形,自动削弱相当一部分升力,减轻机翼根部的弯扭载荷。这其中操纵效率受刚度影响最大的是副翼,歼-11理论上效率最高的机翼外侧完全无法利用,只能放弃副翼、偏转襟翼组合,在机翼内侧设计了一套二者合一的襟副翼。加上发动机宽间距布置本身就使转动惯量相当大,这使苏27的滚转在三代机中属于垫底水平,面对鸭翼飞机的突袭将显得笨拙无比。解放军空军对歼-11的评价也仅仅是“凑活能用。”(未完待续)(作者署名:隋静)
http://mil.news.sina.com.cn/2014-01-27/1638762071.html
事实上,中国一直没有能力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因此20多年后,俄罗斯重新设计了苏-35后,中国空军看到了新的希望。这种改变不仅仅是媒体简单地说将为中国带来先进发动机模板那种变化。

  中国看上的苏-35是第二代,也就是苏-27BM。这一代飞机不仅回归了常规布局,还进一步放大了机头和翼展,形成了大边条翼趋势以解决三翼面布局的缺陷,同时增强作战性能。这种改变对中国引进这种飞机本身来说又可以会看本文开头的十八大报告的原文来分析一下: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中国要紧跟世界新军事革命加速发展的潮流,积极稳妥进行国防和军队改革。这句话也就意味着中国高层对于新式装备的研发有着清醒的认识,中国暂不具备引领世界军事装备发展潮流的能力,在可选项中选择学习的目标,提升自己的装备实力和研发能力,是在歼-20、国产航母等武器真正落实之前的必由之路。不实现稳妥,光积极是要摔跟头的,这一点以歼-20为例的分析本文会在后面提到。

  回到苏-35BM来看,在研发方面,俄罗斯也在不断向西方学习。他们引进西方设计手段、引入标准,在材料工艺体系、尤其是大型钛合金件加工能力方面实现了重大突破,这些也是中国感到十分羡慕的。强化结构的苏-35BM不仅拥有三个2吨级挂点、8吨总重的外挂能力,实现了西方标准的6000小时寿命,而且3600公里航程也正好可以覆盖从海南岛起飞覆盖日本C-2运输机战略投送的能力。这些标准的飞跃如果能应用在中国空军身上,对发挥空军的远程攻击能力有极大帮助,近年来,空军已经形成了由苏30MKK、歼轰7A和轰6组成的打击力量。但苏-30MKK战斗机数量不多;歼轰-7A航程虽远,自卫能力较差,歼-11面对日本的F-15歼大改型不占据绝对优势,所以引进苏-35对中国远程护航空战能力助益良多。

  3、中俄关系没必要看得太重

  苏-35的确是有很多亮点,从另一个侧面上也折射出中国除了航空发动机之外在很多方面仍然落后于网民瞧不起的俄罗斯。但是俄罗斯将这种飞机对华出售的一波三折也正反应出了中俄关系的暗潮涌动。这就是本章节要说的问题,也就是两国的战略合作政治。

  中俄两国的军事合作最直观的体现是在联合军演方面。以2013年7月5日至12日举办的“海上联合-2013”中俄联合军事演习为例。从这次军演中的种种表现来看,中俄军演对威慑潜在对手加强中国军队战斗力有着重要作用,通过演习来威慑对手、实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先例古已有之。由此看来,军演是对外交的有效补充。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军演实际上也是一种外交行为。中俄在外交方面的密切是一件战略方面的利好消息,但也不能对中俄关系理想化。

  自20世纪末参与海上联合军事演习以来,中国始终将军演纳入国家的整体外交战略中加以考量,致力于通过海上联合军事演习宣传本国的外交与国防政策。本文开头提到的白皮书也表示本国的海上安全利益在新阶段下提升到了一个重要位置。中国武装力量服务服从于国家改革开放的大局,努力保障国家发展利益,武装力量重视维护海上通道安全是其保障国家发展利益的重要体现。只有放弃纯粹的国土防御,实现“最好的防御是进攻”这个目标,才能为维护地区局势的稳定与世界和平贡献力量。

  在与中国关系密切的海洋方面,美国是影响中国海洋战略乃至整个东亚事务最重要的杠杆之一,也是美国组织和营建了遍布整个亚太地区的军事同盟、防务伙伴和战略合作者网络。凭借这一网络关系以及美国庞大的西太平洋前沿驻军,美国太平洋司令部在区域内频繁举行的双边和多边军事演习,不仅是美国显示战略与外交影响力的有力手段,也是美国就各种区域整治与安全冲突议题“发声”、突显美国控制力的关键筹码。2013年6月10-12日美日在圣地亚哥举行的两栖登陆作战演习、6月27日美菲黄岩岛南海军演,以及7月8日至10日美日在日本海举行的空中支援演习,就代表了美国利用其强大的海上军事力量,影响和努力掌控南海与东海军事的战略意图。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中国不拿出点什么做来回应,似乎有些说不过去,所以中国的媒体热炒“海上联合-2013”中俄海上联合军事演习是对美国有力的回击这似乎也在情理之中。但是如果因为这场演习就说什么中俄结盟对抗美国,那也纯粹是意淫。

  首先此次军演是中俄在头一年就已经确定的例行演习。而演习的方向也无非是反恐和解救人质。其次,中国人不要忘了,我们的老对头印度实际上才是俄罗斯更重视的合作伙伴。近年来,在印度全部军火采购清单中,俄方供应量占到了大半。2007年至2011年,印度从俄罗斯进口120架苏-30MKI型战斗机性能是超过中国苏-30MKK的,16架俄制米格29K战机在适配性和实战载弹量方面也是超过歼-15的,否则中国也不会着急要实现歼-15重载线起飞这一目标。除此之外,俄罗斯近年来也一直在努力拉近与印度的军事关系,以全面制衡中国。俄罗斯地缘政治问题研究院院长列昂尼德·伊瓦绍夫直言不讳地指出:“俄印这种伙伴关系将遏制中国的能量。”所以说,俄罗斯有着自己的发展思路,绝不会为了和中国应对美国重返亚太的压力,就无条件地把自己绑在中国的战车上,反而同时寻找印度、越南与中国有矛盾的争端的国家进行各种合作,这样它才有争夺亚太地区的话语权的筹码。

  中国正在崛起,进攻型海军也已经是我军的既定战略目标,但是俄罗斯并不愿意绑在中国的“战车”上。中国海军舰队抵达俄方港口时,俄方用中文拉开的横条幅上刺眼地写着“欢迎来到符拉迪沃斯托克”的那一幕,让人宛如回到了三十年代的上海——日寇占领者在欢迎旗上写着“欢迎来到支那”。这一刺眼地伤痛让中国人难以忘记——俄罗斯人这么干,难道就傻么?回想2009年拉夫罗夫说过的话:符拉迪沃斯托克自古而且永远都是俄罗斯领土,我想中国对中俄关系也会有自己的认识了吧。回过头来说:在印度竞争126架次世代战斗机的大买卖中,俄罗斯可是倾囊相处,展示自己的苏-35,但是到了中国呢?苏-35的购买屡生波折,何时到位,恐怕中国空军仍要等上漫长的一段时间。

  4、 辽宁舰入列后暴露不足,难以适应进攻型海军成军需要

  上文我们提到过,在此次国务院的白皮书中强调指出了,中国有1.8万多公里大陆海岸线,是世界上邻国最多、陆地边界最长的国家之一。中国有500平方米以上的岛屿6500多个,岛屿岸线1.4万多公里。中国武装力量对陆地边界和管辖海域实施防卫、管辖,维护边海防安全的任务复杂繁重。对于这些岛屿和海疆,一一寻求固定机场显然不可行,依靠航母机动兵力才是正途。2013年6月9日,中国海军辽宁舰航空母舰再次出海训练。歼15战机实现105米短距离起飞,对于提高辽宁舰航母战斗力意义重大,这一精彩新闻使得中国军迷非常兴奋。此后时值年末,2013年12月3日-2014年1月4日,辽宁舰又首次奔赴南海演练,媒体也解读这可能将成为中国航母远洋例行化震慑周边小国的举动。菲律宾总统阿基诺三世就对辽宁舰出南海表示抗议,美日台三方更是出动航母对辽宁舰进行监视,中国的海军似乎从来没有如此耀眼地出现在世人面前。

  但是我们也应该对辽宁舰的出航抱有一些冷思考——这是一次政治意味更浓的态度示范,从防务军事本身的角度上来讲意义十分有限,因为辽宁舰在很长时间,甚至有可能到退役的时候都不会具备战斗力,对此,中国军方“例行训练”不温不火的答复倒是说得十分贴切。

  辽宁舰的原始设计本身就有巨大的先天性不足。辽宁舰使用的是滑跃甲板,滑跃甲板最大的缺点就是飞机离坡的速度大大低于飞机水平起飞的速度,而升力与飞机速度的平方呈现正比。所以舰载机在滑跃起飞的时候,需要尽可能的增加自己的滑路距离,以增加飞机的离坡速度。也就是说对于滑跃起飞来说,滑跑距离越小,显然就越安全,歼-15于2012年第一次从重载起飞,显然就是这个原因。

  同时辽宁舰还存在甲板面积与歼-15的体积太大的矛盾。该舰整备区、起飞区和降落区之间很容易产生严重干扰。因此辽宁舰的发舰效率根本不可能和美国航母相提并论,在某种意义上来讲甚至低于日本二战航母搭载的螺旋桨战斗机。这里要提一下印度的新米格-29K——由于本身机体重量较小,而发动机和材料更加先进,米格-29K反而在发舰率上胜过歼-15。可如果像这次百米起飞那样试验前点起飞,那么歼-15必然只能半油,仅挂载很少的格斗弹。这对一艘攻击型航母来说几乎是不可容忍的缺陷。因此,如果需要辽宁舰能够对周边海域进行武力展示,该舰的舰载机实际上还有很长的道路要走。

  此外舰载机歼-15的“太行”发动机尽管是中国网友寄予厚望的一款战机心脏,但该发动机在研制过程中,一直面临着跨代式的挑战,从二代涡轮喷气提升到三代涡轮风扇动力,在高压压气机、收敛扩散超音速喷口、材料和加工工艺、组织燃烧技术等方面都存在研制难度。事实上,在研制的过程中,该型号发动机也不可谓不“悲催”——空中停车、高压压气机四级盘破裂、高空台模拟和调整试飞中存在技术问题,起落过程中出现喷零件的特情。以空中停车为例,2004年7月,试飞员丁三喜在阎良上空遇到左发停车,后来试飞平台单发着陆。

  相比较歼-11B而言,海军航空兵“太行”压力更大。这是因为海军的飞机要在高湿度、重盐碱的环境中使用。根据此前海航作战单位使用经验,列装海航的发动机在压气机机匣、叶片还有附件外壳腐蚀较为严重,压气机叶片出现大面积麻点,部分叶片报废。

  2012年,551号歼-15使用了改进型“太行”发动机,对于新环境而言,“太行”发动机似乎才刚刚上路,因此可以预计的是,中国主要舰载机上舰仍将长期面临俄罗斯发动机的掣肘。

  5、辽宁舰的飞行员培养问题

  今年的白皮书着重谈到了科学的训练。在海军方面强调拓展远海训练,探索远海作战任务编组训练模式,组织由新型驱护舰、远洋综合补给舰和舰载直升机混合编成的远海作战编队编组训练,深化复杂战场环境下使命课题研练,突出远程预警及综合控制、远海拦截、远程奔袭、大洋反潜、远洋护航等重点内容训练。在十八届三中全会的指示中,我们也可以看到党中央和中央军委对于军队训练仍然有不满意的地方。

  由于科学训练这个议题过于庞大,超过本文篇幅限制,这里仅就航母舰载机训练小论一下。众所周知,教练机是训练战斗机飞行员的主要装备。特别是驾驶高级教练机,更是从航校学员走向真正的战斗机飞行员的必由之路。在辽宁舰入列之后,官方媒体报道了我们的舰载飞行员训练方式:从模拟器和陆地训练开始培养训练舰载机飞行员,最后完成舰机结合。并且强调:训练的成本和代价很高,训练的难度更是超乎最初的想象,但我们必须坚持下去,依靠自己的力量来解决问题。所以说,我们必须拥有适应舰载机飞行员培训需要的教练机。


  这里我们可以注意到官方的措辞:实际上是谨慎地承认中国目前舰载飞行员有面临断档的风险。这其中首要的问题在于中国缺乏合适的舰载教练机和完善的舰载机飞行员学校。舰教机首要的要求就是在技术上必须要成熟可靠,同时在结构设计和飞行性能上要满足舰载使用的要求,在这些条件的框架下,国产教练-9以其成本低廉、维护方便和技术成熟,较好的座舱显示与成熟可靠的飞控系统的结合,成为改装成舰载教练机的首选机型。从央视等官方媒体透露的消息来看,教练-9的舰载型很可能已经装备海军航空兵训练部队。(未完待续)(作者署名:隋静)
Y20不行,装备思想落后;16号不行,载机更不行;培训体系那就是渣。这就是主题吧!
废话说了一大堆,最终就是为了要说明“中国的体制问题约束了发展的潜力”。


从另一个侧面上也折射出中国除了航空发动机之外在很多方面仍然落后于网民瞧不起的俄罗斯。
==============================================
林左鸣亲口说俄罗斯仅在航空发动机上领先,作者难道自认在飞机方面比左更了解中俄情况?

从另一个侧面上也折射出中国除了航空发动机之外在很多方面仍然落后于网民瞧不起的俄罗斯。
==============================================
林左鸣亲口说俄罗斯仅在航空发动机上领先,作者难道自认在飞机方面比左更了解中俄情况?
这帖子写的太好太棒了,32个赞!!!
运20的载重66吨,C2的37吨,居然说Y20不如C2,这样的作者那里是知根知底,简直就是满嘴放炮。。。
我老婆写的
全文都是贬
最近亲日,恐日,惊呼日本不可战胜的文章很多嘛,外交,文化,经济,军事不一而足,集体跳内吗?
谁在说中国威胁,那就是没常识了哈。
又要买su35啦?
zqst80 发表于 2014-1-28 10:24
又要买su35啦?
毛子媒体已经帮我们装备好几个师了。
这样的海文只是 稿费丰厚,过年有钱花了
绥靖,哈哈

进攻型防御战略?你语文老师是体育老师兼任的吧。
BKC而已,并不是很知情。
不能全信,不能不信
漏洞百出,不堪卒读
战忽局作品
运20的载重66吨,C2的37吨,居然说Y20不如C2,这样的作者那里是知根知底,简直就是满嘴放炮。。。
四台毛子的D30
66吨你也敢想
张菊深藏功与名
这帖子写的太好太棒了,32个赞!!!
脑袋抽风的文章,等着看后面回复吧

沙漠革命记 发表于 2014-1-28 09:17
我老婆写的


我小老婆写的!
沙漠革命记 发表于 2014-1-28 09:17
我老婆写的


我小老婆写的!

宫廷画家 发表于 2014-1-28 09:32
最近亲日,恐日,惊呼日本不可战胜的文章很多嘛,外交,文化,经济,军事不一而足,集体跳内吗?


你记得宁波化工厂的事情吗?据说是日本在起哄
宫廷画家 发表于 2014-1-28 09:32
最近亲日,恐日,惊呼日本不可战胜的文章很多嘛,外交,文化,经济,军事不一而足,集体跳内吗?


你记得宁波化工厂的事情吗?据说是日本在起哄
你记得宁波化工厂的事情吗?据说是日本在起哄

类似事件很多呢,我觉得兔子还是用“两根贱骨头”战略才能有效遏制啊。
一个苏35说了好多年
脑袋抽风的文章,等着看后面回复吧
你也不看是谁在点赞。。。。。。。
lj1235 发表于 2014-1-28 10:42
进攻型防御战略?你语文老师是体育老师兼任的吧。
攻式防御  这个说法, 还真是语文老师教的
2014-1-28 16:53 上传

青云缺月 发表于 2014-1-28 16:09
你也不看是谁在点赞。。。。。。。
哈哈,里面的观点明显是脑袋抽风嘛……猪一般的思维
深得战忽局精髓,忽悠的有理有据
宫廷画家 发表于 2014-1-28 09:32
最近亲日,恐日,惊呼日本不可战胜的文章很多嘛,外交,文化,经济,军事不一而足,集体跳内吗?
金主有难,这个时候不赶紧发声,以后收入恐怕就没着落了啊
整篇文章不知所云啊,,,看晕了。。
新浪才招了个小编此人只要听说兔子家出点啥事跟扎鸡血一样兴奋
就是白裤衩呗~不能把对方直接剁碎的刀就不是好刀~
作者这个逼名取得真好,“绥靖”。哈哈,还挺有自知之明!
局座张召忠 发表于 2014-1-28 09:15
这帖子写的太好太棒了,32个赞!!!
局座,1个赞折合多少年终奖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