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虎队”战友60年后重庆聚首 共忆辉煌历史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5/04 11:22:50
http://www.cnnb.com.cn   中国宁波网  2005-05-15 10:57:00



    昨日,国内唯一健在的“飞虎队”队员、83岁老人龙启明,与当年一起抗战的美国战友爱德华・康姆亚蒂在重庆见面了。时隔60年后,两名年逾古稀的战友紧紧地拥抱在一起。当年他们英姿飒爽地驾驶飞机与日军周旋搏斗,当年为了共同的目标携手抗战……在这个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的日子里,还有很多的英雄故事值得他们促膝回忆。
    握手拥抱,相隔60年
    60多年前,作为C-47军用运输机的副驾驶员,龙启明和两名美国“驼峰航线”战友刚驾机离开昆明机场,就接到了地面指挥室的无线电报警。他们驾驶运输机迅速躲到一大团云层中,在里面盘旋了半个多小时,等到日军战斗机离开后才敢出来。警报解除,龙启明和美国战友习惯性的握手,庆幸又一次大难不死。
    龙启明是目前国内唯一健在的“飞虎队”中国飞行员(当时队伍共有6名中国飞行员),而他们所走的“驼峰航线”,是中国抗战最危难时期接受国际援助的唯一通道。
    时隔60多年后,龙启明再一次和美国战友握手,不过这一次,是为了庆祝中国抗战胜利60周年。昨日下午1时许,当美国飞虎队老兵84岁的爱德华・康姆亚蒂一行17人出现在重庆一家饭店门口时,早已等候在那里的战友龙启明迅速上前,紧握双手进而拥抱在一起。
    老照片共忆辉煌历史
    吃饭期间,龙启明和老战友爱德华・康姆亚蒂不停地交谈,身板硬朗、精神矍铄的龙启明老人甚至早早地翻出了自己珍藏多年的相册,准备一起回忆当时“飞虎队”的辉煌历史。“这张照片就是1943年拍的,那时刚开始执行‘驼峰航线’飞行任务。”
    记者看到,照片上是年轻时的龙启明,他那时只有20岁,身穿皮上衣、头戴大盖帽,还是一副民用航空飞行员的装扮。龙启明说,1943年在美国受训回国的第二天,他便开始驾驶C-47运输机飞行“驼峰航线”,这应该是在完成第一次任务后拍摄的照片。
    比龙启明大一岁、身高达1.9米的爱德华・康姆亚蒂告诉龙启明,1944年4月份,他才到中国开始飞行“驼峰航线”,一直到1945年抗战胜利。
    龙启明老人和爱德华・康姆亚蒂当时并没有见过面,因为在1944年的6月份,他便开始进入轰炸机大队,驾驶B-25轰炸机直接轰炸日军在缅甸的后勤基地,中间相隔时间仅为两个月,再加上当时战事紧张,没能见面也很正常。
    美国战友即将上海行
    爱德华・康姆亚蒂一行17人将在游览三峡后,将直接乘飞机到上海。
    “其实,我与上海颇有渊源,”龙启明老人透露:“我的前妻就是上海人。”他说,1943年他刚进飞虎队执行“驼峰航线”,一次偶然的机会认识了在西南联大工作的上海人刘佩珠小姐。1943年7月,两人在昆明结婚,直到抗战胜利回到上海。
    “上海很好……”爱德华・康姆亚蒂老人接连夸奖了好几遍。当年抗战结束后,他为没有去上海而感到遗憾,不过,在1985年他终于游览了上海,给他留下了很好的印象。对即将到来的上海之行,爱德华・康姆亚蒂充满了期待。根据行程安排,爱德华一行在上海将前往豫园、浦东开发区等地。
    名词解释 “飞虎队”
    “飞虎队”(Flying Tigers)全称为“中国空军美国志愿援华航空队”,创始人是美国飞行教官陈纳德。1941年,陈纳德重金招募美军飞行员和机械师,以平民身份参战。
    在31次空战中,志愿飞虎队员以5至20架可用的P-40型战斗机共击毁敌机217架,自己仅损失了14架,5名飞行员牺牲,1名被俘。“中国空军美国志愿援华航空队”翅插飞虎队徽和鲨鱼头形机首名闻天下,其“飞虎队”的绰号也家喻户晓。
    “驼峰航线”
    “驼峰航线”是二战时期中国和盟军一条主要的空中通道,始于1942年,终于二战结束,西起印度阿萨姆省,向东横跨喜马拉雅山脉、高黎贡山、横断山、萨尔温江、怒江、澜沧江、金沙江,进入中国的云贵高原和四川省。1942年5月至1945年9月间,1000多架运输机曾在“驼峰航线”上突破日军的封锁,向中国战场运送了80万吨战略物资,人员33477人。 作者:□晨报特派记者 李锐 重庆报道http://www.cnnb.com.cn   中国宁波网  2005-05-15 10:57:00



    昨日,国内唯一健在的“飞虎队”队员、83岁老人龙启明,与当年一起抗战的美国战友爱德华・康姆亚蒂在重庆见面了。时隔60年后,两名年逾古稀的战友紧紧地拥抱在一起。当年他们英姿飒爽地驾驶飞机与日军周旋搏斗,当年为了共同的目标携手抗战……在这个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的日子里,还有很多的英雄故事值得他们促膝回忆。
    握手拥抱,相隔60年
    60多年前,作为C-47军用运输机的副驾驶员,龙启明和两名美国“驼峰航线”战友刚驾机离开昆明机场,就接到了地面指挥室的无线电报警。他们驾驶运输机迅速躲到一大团云层中,在里面盘旋了半个多小时,等到日军战斗机离开后才敢出来。警报解除,龙启明和美国战友习惯性的握手,庆幸又一次大难不死。
    龙启明是目前国内唯一健在的“飞虎队”中国飞行员(当时队伍共有6名中国飞行员),而他们所走的“驼峰航线”,是中国抗战最危难时期接受国际援助的唯一通道。
    时隔60多年后,龙启明再一次和美国战友握手,不过这一次,是为了庆祝中国抗战胜利60周年。昨日下午1时许,当美国飞虎队老兵84岁的爱德华・康姆亚蒂一行17人出现在重庆一家饭店门口时,早已等候在那里的战友龙启明迅速上前,紧握双手进而拥抱在一起。
    老照片共忆辉煌历史
    吃饭期间,龙启明和老战友爱德华・康姆亚蒂不停地交谈,身板硬朗、精神矍铄的龙启明老人甚至早早地翻出了自己珍藏多年的相册,准备一起回忆当时“飞虎队”的辉煌历史。“这张照片就是1943年拍的,那时刚开始执行‘驼峰航线’飞行任务。”
    记者看到,照片上是年轻时的龙启明,他那时只有20岁,身穿皮上衣、头戴大盖帽,还是一副民用航空飞行员的装扮。龙启明说,1943年在美国受训回国的第二天,他便开始驾驶C-47运输机飞行“驼峰航线”,这应该是在完成第一次任务后拍摄的照片。
    比龙启明大一岁、身高达1.9米的爱德华・康姆亚蒂告诉龙启明,1944年4月份,他才到中国开始飞行“驼峰航线”,一直到1945年抗战胜利。
    龙启明老人和爱德华・康姆亚蒂当时并没有见过面,因为在1944年的6月份,他便开始进入轰炸机大队,驾驶B-25轰炸机直接轰炸日军在缅甸的后勤基地,中间相隔时间仅为两个月,再加上当时战事紧张,没能见面也很正常。
    美国战友即将上海行
    爱德华・康姆亚蒂一行17人将在游览三峡后,将直接乘飞机到上海。
    “其实,我与上海颇有渊源,”龙启明老人透露:“我的前妻就是上海人。”他说,1943年他刚进飞虎队执行“驼峰航线”,一次偶然的机会认识了在西南联大工作的上海人刘佩珠小姐。1943年7月,两人在昆明结婚,直到抗战胜利回到上海。
    “上海很好……”爱德华・康姆亚蒂老人接连夸奖了好几遍。当年抗战结束后,他为没有去上海而感到遗憾,不过,在1985年他终于游览了上海,给他留下了很好的印象。对即将到来的上海之行,爱德华・康姆亚蒂充满了期待。根据行程安排,爱德华一行在上海将前往豫园、浦东开发区等地。
    名词解释 “飞虎队”
    “飞虎队”(Flying Tigers)全称为“中国空军美国志愿援华航空队”,创始人是美国飞行教官陈纳德。1941年,陈纳德重金招募美军飞行员和机械师,以平民身份参战。
    在31次空战中,志愿飞虎队员以5至20架可用的P-40型战斗机共击毁敌机217架,自己仅损失了14架,5名飞行员牺牲,1名被俘。“中国空军美国志愿援华航空队”翅插飞虎队徽和鲨鱼头形机首名闻天下,其“飞虎队”的绰号也家喻户晓。
    “驼峰航线”
    “驼峰航线”是二战时期中国和盟军一条主要的空中通道,始于1942年,终于二战结束,西起印度阿萨姆省,向东横跨喜马拉雅山脉、高黎贡山、横断山、萨尔温江、怒江、澜沧江、金沙江,进入中国的云贵高原和四川省。1942年5月至1945年9月间,1000多架运输机曾在“驼峰航线”上突破日军的封锁,向中国战场运送了80万吨战略物资,人员33477人。 作者:□晨报特派记者 李锐 重庆报道
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