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肉猪保种战:31个品种处于濒危和濒临灭绝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01:54:45
中国肉猪保种战:31个品种处于濒危和濒临灭绝



2014年01月13日  瞭望东方周刊



  中国肉猪保种战

  地方美食走向全国乃至全世界的通常只是烹饪方法,食材像跟不上发展脚步的灵魂,被丢在了身后

  《瞭望东方周刊》记者刘耿 | 浙江海盐、上海报道

  提起濒危物种保护,我们首先想到珍禽异兽,殊不知司空见惯的猪也处在灭种的危险中。

  成华猪、两头乌、宁乡猪等中国地方猪种都自比“熊猫猪”,现实是许多濒危猪种的数量比熊猫还要少。成华猪截至2013年5月仅存100多头,而据第三次全国大熊猫调查统计,野生大熊猫的数量在1500只左右。

  据第二次全国畜禽遗传资源调查,我国猪品种有125个,其中地方品种88个,85%左右的地方猪群体数量呈下降趋势,31个品种处于濒危状态和濒临灭绝,在这次普查中,有横泾猪等8个地方猪种未发现,深县猪、项城猪等4个品种已灭绝。

  家下洋豕

  中国地方猪种群的衰落与西洋猪的引进是同一个过程。

  这个过程始于1990年代。正从计划经济即“短缺经济”走向全面市场经济的中国,首先追求数量上的激增。杜洛克猪、长白猪、大白猪等外种猪生长期短、瘦肉率高两大特点正契合了“增量”这一时代发展主题。

  生猪杂交改良工作全面开展,在时人观念中,改良就是“改洋”,引进外来“洋种”、淘汰地方“劣种”。地方猪在种、料、养、病等各方面的研究比不上杜、长、大等引进品种细致和深入。

  增量式的发展卓有成效,1990年前后,中国每年人均猪肉的占有量约20公斤,根据美国农业部的报告,2013年中国猪肉消费量达到5261.5万吨,人均猪肉消费量约为40公斤,猪肉消费量约占中国人肉类消费的64%。

  地方猪腾栏让位于洋猪,使得1949年之后建立的原本就脆弱的地方猪种场的选育工作名存实亡。

  在过去的一二十年中,中国的养猪业全盘西化,尤以美国、丹麦、英国猪种为甚。

  2013年10月,上海交通大学教授潘玉春在浙江嘉兴举行的首届地方猪论坛上表示,中国每年要进口近2万头的种猪,每头种猪均价在人民币2万元左右。

  2013年12月,英国首相卡梅伦在访华期间达成协议,英国将向中国出口4500万英镑猪精液和种猪。“这个出口猪精液的新协议将意味着,英国最优良的猪将帮助支撑世界上最大的猪群。”英国首相府评论称。

  中国是世界最大的猪肉生产国,也是最大的猪肉消费国,而且有悠久的育猪史,“家”中有“豕”即表征了猪文化的传统,但是,这“豕”已悄然换成了“洋豕”。

  “一元”猪种,“多元”保护

  洋猪出没被注意是在“十一五”期间。

  在2006年至2010年这5年间,国家颁布实施了《畜牧法》,出台了《畜禽遗传资源进出境和对外合作研究利用审批办法》、《畜禽遗传资源保种场保护区和基因库管理办法》等10 个配套法规。《畜牧法》及其配套法规的颁布实施,是畜禽遗传资源保护法制建设的重要里程碑。

  完成了第二次全国猪种资源调查,出版了《中国猪遗传资源志》,农业部将 34 个地方猪种列入《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名录》,实施重点保护。

  地方猪种资源保护体系初步建立起来了。2007年5月,农业部成立了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下设猪等6个畜种的专业委员会,办事机构设在全国畜牧总站。安徽、辽宁等省份还成立了专门从事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利用的管理科研机构。各地共建设79个猪保种场、3个基因库,划定了37 个保护区,其中国家级保种场39个、保护区5个,抢救了五指山猪等濒危品种,保存了大量珍贵的育种素材。此外,还成立了中国地方猪种保护与利用协作组,成员单位达100 家,组织科研院校、技术推广、企业等单位开展了联合保种、协作育种。

  个别以生猪为特色产业的县市,在国家保护的基础上加码保护。

  湖南省宁乡县即是一例。宁乡生猪产量长期位居全国十强县之列,2012年出栏生猪242万头,宁乡花猪是中国四大生猪地方名种之一。但在10年前,宁乡猪处在灭种的边缘。

  宁乡县畜牧水产局局长杨正文对《瞭望东方周刊》说,他们寻遍了周边的县市,才把血统找了回来。2006年7月宁乡猪进入首批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品种,长沙市、宁乡县两级政府将宁乡花猪保种经费纳入财政预算,每年各出100万元用于保种。随后,“宁乡花猪”成为湖南省委、省政府确定的7个10年过千亿元的产业规划重点扶持产业之一,完成了由保种向开发的进阶。宁乡县副县长龚畅则雄心勃勃地表示:“我们计划在3年内确保以‘宁乡花猪’作为股票名称成功上市。”

  抚州市委常委、农工部长熊云鹏亦对本刊记者表示,商品化是地方猪种保护的出路所在,他们希望这种探索能在乐安花猪身上取得成功。

  在政府的预热之后,一元猪(“一元猪”即纯种猪,“二元猪”、“三元猪”等系杂交猪)的多元化的保护开发格局正在形成。民营资本、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纷纷进入,取代了原先以国有企事业单位为主体的格局,其中亦不乏炒作概念的投机者。

  在各个主体中,政府对地方猪的保护只能到“存在”的层面—开列名录,下拨资金,让猪活着,仅此而已。保种经费往往不足,保护一个猪种一般需要几百万元,2012年畜禽保种中央财政经费增加到史无前例的5320万元,但平均到每个国家级地方猪保护品种的保种经费只有约40万元。况且不是所有地方政府都对地方猪保护持积极态度,越是经济发达地区,增长点也越多,越对地方猪保护不上心。

  研究机构虽然开展了大量分子生物学研究,但由于缺少生产数据支持,对保种工作的指导作用不强。

  想从中分一杯羹的投机分子没有专业知识,保种动机本身对本已不多的活体反而造成损耗。

  以商业化逻辑求解保种难题,需要专业化的大型猪企进入。

  以商战的打法打保种战

  2013年12月7日,浙江青莲食品有限公司用全猪宴同时接待了来自宁乡和乐安的两批客人。他们将就“宁乡花猪”、“乐安花猪”两个猪种的保护、开发进行合作。

  宁乡花猪经过近10年的保种、扩繁,目前拥有母猪7万多头,达到商品供应规模,湖南青龙投资有限公司想借助青莲在上海1300多家门店的营销渠道,采用“膳博士·宁乡花猪”的双品牌战略,打入上海市场,形成“湖南生产、浙江加工、上海消费”的格局。

  乐安花猪则还处于保种阶段。江西艾格福地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在乐安花猪的保种上倾注了大量财力,但是,纯粹投入型的保种变成一场金钱的消耗战,他们必须将保种的投入转变为投资,而转化的路径就是商业化开发。

  两个处在不同保种阶段的企业都在寻求与合作,产业链上的不同环节可以与不同阶段的企业对接,从保种到营销。

  在浙江,青莲用12年时间成为猪企老大,得益于超前一步的布局。在市场追求数量的时候,他们追求安全,在市场开始重视食品安全的时候,他们已开始追求“美味”。

  2011年双汇瘦肉精事件之后,检测标准大为提升,青莲2006年起执行的自定质量体系无需修改,安全余量为他们向“安全”的上一阶“美味”迈进腾出空间。

  “20个子公司都在这个产业链上,一条产业链上的多元化比跨业经营的多元化还要难,因为它是串联关系,不是并联关系,一盏不亮,全都不亮。我敢走这条路,对自己的质量体系是有信心的。”青莲董事长许明曙对本刊记者说。

  有精力来关注口味,是市场对食品安全优等生的奖励。口味决定市场,市场指挥猪场,猪场选择猪种。

  “今后畜牧业的竞争将演变为畜禽良种的竞争和基因资源的竞争”,这是青莲及其合作者们共同的逻辑起点。

  这样,保种战就转化为商战。

  像青莲这样为了猪种的保护和开发而抱团的企业,在市场要素的流通中有了多对自由组合。比如,中国农业大学、广东温氏集团等共同参与建设和运行了保定国农温氏种猪育种基地。

  目前,开发利用较好的地方品种,除了湖南的宁乡猪外,还有江苏的淮猪、云南的滇南小耳猪和撒坝猪、重庆的荣昌猪、福建的槐猪、海南的海南猪、山东的莱芜猪等。

  国家正在计划设计与国家生猪产业体系一样的模式来管理各地保种场,这种思路将对地方猪开发利用产生重要影响,有助于推进各地、各保种场的协作。

  理想模型:金字塔

  通过商品化而实现保种的地方猪,最终将要进入一个金字塔式的消费结构,成为塔尖,而在保种格局当中,将呈现点面结合的形态。

  先看消费结构。

  许明曙认为,地方猪崛起不能改变西洋猪占据大壁市场的事实,以西式三元猪为主的生猪养殖和加工企业向市场提供大众化产品,满足一般消费者的需求,构成金字塔的底层。

  结合国外生猪和本土生猪各自优势的杂交生猪则可以在中端市场发力,如“杜长嘉”(杜洛克—长白—嘉兴黑猪)、“巴长嘉”(巴克夏—长白—嘉兴黑猪)。

  高端市场将由产量较低和生产周期较长的本土生猪占据。由浙江青莲与湖南青龙合作开发的宁乡猪,抵达上海摊位的成本价已高达每头猪1万元,零售价定为每市斤68元,每日供应200头,俨然跻身奢侈肉的行列。

  中端市场可有更细的划分,比如“壹号土猪”,是在广西陆川猪种的基础上,利用我国“四大名猪”之一的太湖猪进行二元杂交选育出来的品种,介于最高端的纯种地方猪与华洋杂交猪之间,零售价平均较一般瘦肉型猪肉高20%~30%。

  再看保种格局。

  青莲已经保护了十几个濒危地方猪的猪种(活体),将推向全国的是嘉兴黑猪和金华两头乌两个品种。这其中既有猪种自身特质的原因,也有企业承受力的原因。

  这两种猪最有可能成为国家级的保护猪种,嘉兴黑猪因其肉质鲜美,繁殖力强且母性好,杂交利用性高。衢州、福建、大连有很多苗猪都是与嘉兴猪杂交出来的。

  1979年11月中国政府将梅山猪、嘉兴黑猪、金华猪三个品种(各一头公猪、两头母猪)9头纯种猪赠送给法国,就改善了法国猪的体系。

  两头乌则因瘦肉率高过平均水平5个百分点,后期商业开发前景相当可观。

  对于乐安花猪等赣中南花猪,因为瘦肉率低,制约了它成为国家级种猪,更适于留在原产地保护,想吃乐安花猪烹成的小炒肉,只能亲赴江西,也成为江西被向往的一个理由。

  企业的承受力也决定了在保种上不能全面开花,只能重点突破。活体保种成本很高,2011年9月,青莲接手嘉兴黑猪原种场时,纯种嘉兴黑猪存栏不足50头,仅硬件改造,就投入了300万元,目前纯种种猪452头,7个血统,才算达到平稳状态,而下一步建立备份种场以防疫病,更需后续投入。

  为了能进行血统交换,除了两三家核心种场外,最好还有农户散养,猪作为环境决定论的显证,风土驯化至为重要,在原产区散养更好,比如宁乡花猪最适合在北纬28°生长,但是,一家企业甚至企业联合体都很难有跨地域的调度力与对广大散养户的动员力。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时期,劳动力的稀缺与成本的不断上扬,环保与土地限制的增加,猪场向规模化、自动化生产发展,都会导致劳动力从养殖业退出,散养户的加快退出势必导致部分地方遗传资源数量减少,甚至灭绝。这是地方猪种保护要面对的不利大趋势。

  保卫舌尖上的中国

  海盐县西塘桥镇元通镇青莲寺村是青莲公司的所在地,青莲厨师的知名度与青莲猪肉一样高。

  青莲厨子受欢迎是因为在青莲公司习得了猪的百样烹法,青莲有时一年换了3个厨师,他们学会厨艺就自己开饭店去了。许明曙却不忧反喜,因为这些从青莲出去的厨师用的是青莲猪肉。

  许明曙说,一块生鲜猪肉,经他目测即可判别猪种来历;一道肉菜,品尝即知品种质量。他去江西考察乐安花猪,用花猪肉亲自炖了盆红烧肉,引得路人纷纷驻足,打听卖的啥猪。

  这是许明曙将产业链再拉长的策略。养地方猪以迎合消费者的口味不够,还要培养消费者的口味,像乔布斯一样创造需求。

  消费者都是口味敏感型的。说某个猪种的消逝,消费者不会有感觉,说某道菜将因此而品尝不到,消费者会痛心不已。2010年11月,媒体报道最适合做回锅肉的猪种成华猪已经濒临灭绝,才令广大“吃货”黯然神伤,这不是关于成华猪危机的第一则报道,却是将成华猪与回锅肉挂钩的第一则报道。

  地方美食往往与地方性食材挂钩。嘉兴黑猪肉质鲜美,胶原蛋白丰富,适合煲汤;乌金猪的肌肉发达,腿臀瘦肉比例高,是腌制“云腿”的原料;广西的香猪和巴马香猪、海南的五指山猪、云南的滇南小耳猪是烤乳猪的上等原料;山东的莱芜猪蒙着一层雾一样的脂肪适合做上等烤肉……但是,地方美食走向全国乃至全世界的通常只是烹饪方法,食材像跟不上发展脚步的灵魂被丢在了身后。

  当保卫地方猪种与保卫“舌尖上的中国”联系起来,才激发消费者的共鸣。

http://d4.sina.com.cn/pfpghc/a4afe690a1cd4511bad6289b797dbeb3.jpg
  青莲对麾下保种成功的两头乌寄予厚望,两头乌脂肪的细腻度跟颗粒度,还有纤维肌间脂肪的含量,使其具备挑战和超越伊比利亚黑猪火腿的潜力。不是所有的猪肉都适合腌制,普通猪肉会宿掉的,宿是一个酸败过程,与空气接触之后,火腿就中空了,两头乌的脂肪特别细腻,盐擦上去,就形成了一层包浆一样的凝脂,像天然的抗氧化膜,因为脂肪含量高,又在肌肉之间形成了一层密封膜,所以,火腿发酵以后就不发宿。

  更丰富的产品开发或对舌尖上的中国的建构也在蓝图当中,比如,目前,嘉兴肉粽的卖点是米好,不是肉好,青莲希望做出以肉好为卖点的嘉兴肉粽。“壹号土猪”在产品系的开发上,已取得消费市场的良好回响,利用壹号土猪肉开发的“壹号小笼包”25元/笼,普通猪肉馅的包子是15元/笼。

  青莲甚至将产业链抻至文化层面,建立猪文博园,给猪肉加文化佐料,使消费者咽下一个故事。

  “保护氛围与品牌传播很重要。”许明曙说。从效果看,在这种氛围中酝酿的不仅仅是保种意识,还有从市场终端对以商业化求解保种难题的倒推助力。





http://news.sina.com.cn/c/sd/2014-01-13/115529228590.shtml中国肉猪保种战:31个品种处于濒危和濒临灭绝



2014年01月13日  瞭望东方周刊



  中国肉猪保种战

  地方美食走向全国乃至全世界的通常只是烹饪方法,食材像跟不上发展脚步的灵魂,被丢在了身后

  《瞭望东方周刊》记者刘耿 | 浙江海盐、上海报道

  提起濒危物种保护,我们首先想到珍禽异兽,殊不知司空见惯的猪也处在灭种的危险中。

  成华猪、两头乌、宁乡猪等中国地方猪种都自比“熊猫猪”,现实是许多濒危猪种的数量比熊猫还要少。成华猪截至2013年5月仅存100多头,而据第三次全国大熊猫调查统计,野生大熊猫的数量在1500只左右。

  据第二次全国畜禽遗传资源调查,我国猪品种有125个,其中地方品种88个,85%左右的地方猪群体数量呈下降趋势,31个品种处于濒危状态和濒临灭绝,在这次普查中,有横泾猪等8个地方猪种未发现,深县猪、项城猪等4个品种已灭绝。

  家下洋豕

  中国地方猪种群的衰落与西洋猪的引进是同一个过程。

  这个过程始于1990年代。正从计划经济即“短缺经济”走向全面市场经济的中国,首先追求数量上的激增。杜洛克猪、长白猪、大白猪等外种猪生长期短、瘦肉率高两大特点正契合了“增量”这一时代发展主题。

  生猪杂交改良工作全面开展,在时人观念中,改良就是“改洋”,引进外来“洋种”、淘汰地方“劣种”。地方猪在种、料、养、病等各方面的研究比不上杜、长、大等引进品种细致和深入。

  增量式的发展卓有成效,1990年前后,中国每年人均猪肉的占有量约20公斤,根据美国农业部的报告,2013年中国猪肉消费量达到5261.5万吨,人均猪肉消费量约为40公斤,猪肉消费量约占中国人肉类消费的64%。

  地方猪腾栏让位于洋猪,使得1949年之后建立的原本就脆弱的地方猪种场的选育工作名存实亡。

  在过去的一二十年中,中国的养猪业全盘西化,尤以美国、丹麦、英国猪种为甚。

  2013年10月,上海交通大学教授潘玉春在浙江嘉兴举行的首届地方猪论坛上表示,中国每年要进口近2万头的种猪,每头种猪均价在人民币2万元左右。

  2013年12月,英国首相卡梅伦在访华期间达成协议,英国将向中国出口4500万英镑猪精液和种猪。“这个出口猪精液的新协议将意味着,英国最优良的猪将帮助支撑世界上最大的猪群。”英国首相府评论称。

  中国是世界最大的猪肉生产国,也是最大的猪肉消费国,而且有悠久的育猪史,“家”中有“豕”即表征了猪文化的传统,但是,这“豕”已悄然换成了“洋豕”。

  “一元”猪种,“多元”保护

  洋猪出没被注意是在“十一五”期间。

  在2006年至2010年这5年间,国家颁布实施了《畜牧法》,出台了《畜禽遗传资源进出境和对外合作研究利用审批办法》、《畜禽遗传资源保种场保护区和基因库管理办法》等10 个配套法规。《畜牧法》及其配套法规的颁布实施,是畜禽遗传资源保护法制建设的重要里程碑。

  完成了第二次全国猪种资源调查,出版了《中国猪遗传资源志》,农业部将 34 个地方猪种列入《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名录》,实施重点保护。

  地方猪种资源保护体系初步建立起来了。2007年5月,农业部成立了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下设猪等6个畜种的专业委员会,办事机构设在全国畜牧总站。安徽、辽宁等省份还成立了专门从事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利用的管理科研机构。各地共建设79个猪保种场、3个基因库,划定了37 个保护区,其中国家级保种场39个、保护区5个,抢救了五指山猪等濒危品种,保存了大量珍贵的育种素材。此外,还成立了中国地方猪种保护与利用协作组,成员单位达100 家,组织科研院校、技术推广、企业等单位开展了联合保种、协作育种。

  个别以生猪为特色产业的县市,在国家保护的基础上加码保护。

  湖南省宁乡县即是一例。宁乡生猪产量长期位居全国十强县之列,2012年出栏生猪242万头,宁乡花猪是中国四大生猪地方名种之一。但在10年前,宁乡猪处在灭种的边缘。

  宁乡县畜牧水产局局长杨正文对《瞭望东方周刊》说,他们寻遍了周边的县市,才把血统找了回来。2006年7月宁乡猪进入首批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品种,长沙市、宁乡县两级政府将宁乡花猪保种经费纳入财政预算,每年各出100万元用于保种。随后,“宁乡花猪”成为湖南省委、省政府确定的7个10年过千亿元的产业规划重点扶持产业之一,完成了由保种向开发的进阶。宁乡县副县长龚畅则雄心勃勃地表示:“我们计划在3年内确保以‘宁乡花猪’作为股票名称成功上市。”

  抚州市委常委、农工部长熊云鹏亦对本刊记者表示,商品化是地方猪种保护的出路所在,他们希望这种探索能在乐安花猪身上取得成功。

  在政府的预热之后,一元猪(“一元猪”即纯种猪,“二元猪”、“三元猪”等系杂交猪)的多元化的保护开发格局正在形成。民营资本、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纷纷进入,取代了原先以国有企事业单位为主体的格局,其中亦不乏炒作概念的投机者。

  在各个主体中,政府对地方猪的保护只能到“存在”的层面—开列名录,下拨资金,让猪活着,仅此而已。保种经费往往不足,保护一个猪种一般需要几百万元,2012年畜禽保种中央财政经费增加到史无前例的5320万元,但平均到每个国家级地方猪保护品种的保种经费只有约40万元。况且不是所有地方政府都对地方猪保护持积极态度,越是经济发达地区,增长点也越多,越对地方猪保护不上心。

  研究机构虽然开展了大量分子生物学研究,但由于缺少生产数据支持,对保种工作的指导作用不强。

  想从中分一杯羹的投机分子没有专业知识,保种动机本身对本已不多的活体反而造成损耗。

  以商业化逻辑求解保种难题,需要专业化的大型猪企进入。

  以商战的打法打保种战

  2013年12月7日,浙江青莲食品有限公司用全猪宴同时接待了来自宁乡和乐安的两批客人。他们将就“宁乡花猪”、“乐安花猪”两个猪种的保护、开发进行合作。

  宁乡花猪经过近10年的保种、扩繁,目前拥有母猪7万多头,达到商品供应规模,湖南青龙投资有限公司想借助青莲在上海1300多家门店的营销渠道,采用“膳博士·宁乡花猪”的双品牌战略,打入上海市场,形成“湖南生产、浙江加工、上海消费”的格局。

  乐安花猪则还处于保种阶段。江西艾格福地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在乐安花猪的保种上倾注了大量财力,但是,纯粹投入型的保种变成一场金钱的消耗战,他们必须将保种的投入转变为投资,而转化的路径就是商业化开发。

  两个处在不同保种阶段的企业都在寻求与合作,产业链上的不同环节可以与不同阶段的企业对接,从保种到营销。

  在浙江,青莲用12年时间成为猪企老大,得益于超前一步的布局。在市场追求数量的时候,他们追求安全,在市场开始重视食品安全的时候,他们已开始追求“美味”。

  2011年双汇瘦肉精事件之后,检测标准大为提升,青莲2006年起执行的自定质量体系无需修改,安全余量为他们向“安全”的上一阶“美味”迈进腾出空间。

  “20个子公司都在这个产业链上,一条产业链上的多元化比跨业经营的多元化还要难,因为它是串联关系,不是并联关系,一盏不亮,全都不亮。我敢走这条路,对自己的质量体系是有信心的。”青莲董事长许明曙对本刊记者说。

  有精力来关注口味,是市场对食品安全优等生的奖励。口味决定市场,市场指挥猪场,猪场选择猪种。

  “今后畜牧业的竞争将演变为畜禽良种的竞争和基因资源的竞争”,这是青莲及其合作者们共同的逻辑起点。

  这样,保种战就转化为商战。

  像青莲这样为了猪种的保护和开发而抱团的企业,在市场要素的流通中有了多对自由组合。比如,中国农业大学、广东温氏集团等共同参与建设和运行了保定国农温氏种猪育种基地。

  目前,开发利用较好的地方品种,除了湖南的宁乡猪外,还有江苏的淮猪、云南的滇南小耳猪和撒坝猪、重庆的荣昌猪、福建的槐猪、海南的海南猪、山东的莱芜猪等。

  国家正在计划设计与国家生猪产业体系一样的模式来管理各地保种场,这种思路将对地方猪开发利用产生重要影响,有助于推进各地、各保种场的协作。

  理想模型:金字塔

  通过商品化而实现保种的地方猪,最终将要进入一个金字塔式的消费结构,成为塔尖,而在保种格局当中,将呈现点面结合的形态。

  先看消费结构。

  许明曙认为,地方猪崛起不能改变西洋猪占据大壁市场的事实,以西式三元猪为主的生猪养殖和加工企业向市场提供大众化产品,满足一般消费者的需求,构成金字塔的底层。

  结合国外生猪和本土生猪各自优势的杂交生猪则可以在中端市场发力,如“杜长嘉”(杜洛克—长白—嘉兴黑猪)、“巴长嘉”(巴克夏—长白—嘉兴黑猪)。

  高端市场将由产量较低和生产周期较长的本土生猪占据。由浙江青莲与湖南青龙合作开发的宁乡猪,抵达上海摊位的成本价已高达每头猪1万元,零售价定为每市斤68元,每日供应200头,俨然跻身奢侈肉的行列。

  中端市场可有更细的划分,比如“壹号土猪”,是在广西陆川猪种的基础上,利用我国“四大名猪”之一的太湖猪进行二元杂交选育出来的品种,介于最高端的纯种地方猪与华洋杂交猪之间,零售价平均较一般瘦肉型猪肉高20%~30%。

  再看保种格局。

  青莲已经保护了十几个濒危地方猪的猪种(活体),将推向全国的是嘉兴黑猪和金华两头乌两个品种。这其中既有猪种自身特质的原因,也有企业承受力的原因。

  这两种猪最有可能成为国家级的保护猪种,嘉兴黑猪因其肉质鲜美,繁殖力强且母性好,杂交利用性高。衢州、福建、大连有很多苗猪都是与嘉兴猪杂交出来的。

  1979年11月中国政府将梅山猪、嘉兴黑猪、金华猪三个品种(各一头公猪、两头母猪)9头纯种猪赠送给法国,就改善了法国猪的体系。

  两头乌则因瘦肉率高过平均水平5个百分点,后期商业开发前景相当可观。

  对于乐安花猪等赣中南花猪,因为瘦肉率低,制约了它成为国家级种猪,更适于留在原产地保护,想吃乐安花猪烹成的小炒肉,只能亲赴江西,也成为江西被向往的一个理由。

  企业的承受力也决定了在保种上不能全面开花,只能重点突破。活体保种成本很高,2011年9月,青莲接手嘉兴黑猪原种场时,纯种嘉兴黑猪存栏不足50头,仅硬件改造,就投入了300万元,目前纯种种猪452头,7个血统,才算达到平稳状态,而下一步建立备份种场以防疫病,更需后续投入。

  为了能进行血统交换,除了两三家核心种场外,最好还有农户散养,猪作为环境决定论的显证,风土驯化至为重要,在原产区散养更好,比如宁乡花猪最适合在北纬28°生长,但是,一家企业甚至企业联合体都很难有跨地域的调度力与对广大散养户的动员力。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时期,劳动力的稀缺与成本的不断上扬,环保与土地限制的增加,猪场向规模化、自动化生产发展,都会导致劳动力从养殖业退出,散养户的加快退出势必导致部分地方遗传资源数量减少,甚至灭绝。这是地方猪种保护要面对的不利大趋势。

  保卫舌尖上的中国

  海盐县西塘桥镇元通镇青莲寺村是青莲公司的所在地,青莲厨师的知名度与青莲猪肉一样高。

  青莲厨子受欢迎是因为在青莲公司习得了猪的百样烹法,青莲有时一年换了3个厨师,他们学会厨艺就自己开饭店去了。许明曙却不忧反喜,因为这些从青莲出去的厨师用的是青莲猪肉。

  许明曙说,一块生鲜猪肉,经他目测即可判别猪种来历;一道肉菜,品尝即知品种质量。他去江西考察乐安花猪,用花猪肉亲自炖了盆红烧肉,引得路人纷纷驻足,打听卖的啥猪。

  这是许明曙将产业链再拉长的策略。养地方猪以迎合消费者的口味不够,还要培养消费者的口味,像乔布斯一样创造需求。

  消费者都是口味敏感型的。说某个猪种的消逝,消费者不会有感觉,说某道菜将因此而品尝不到,消费者会痛心不已。2010年11月,媒体报道最适合做回锅肉的猪种成华猪已经濒临灭绝,才令广大“吃货”黯然神伤,这不是关于成华猪危机的第一则报道,却是将成华猪与回锅肉挂钩的第一则报道。

  地方美食往往与地方性食材挂钩。嘉兴黑猪肉质鲜美,胶原蛋白丰富,适合煲汤;乌金猪的肌肉发达,腿臀瘦肉比例高,是腌制“云腿”的原料;广西的香猪和巴马香猪、海南的五指山猪、云南的滇南小耳猪是烤乳猪的上等原料;山东的莱芜猪蒙着一层雾一样的脂肪适合做上等烤肉……但是,地方美食走向全国乃至全世界的通常只是烹饪方法,食材像跟不上发展脚步的灵魂被丢在了身后。

  当保卫地方猪种与保卫“舌尖上的中国”联系起来,才激发消费者的共鸣。

http://d4.sina.com.cn/pfpghc/a4afe690a1cd4511bad6289b797dbeb3.jpg
  青莲对麾下保种成功的两头乌寄予厚望,两头乌脂肪的细腻度跟颗粒度,还有纤维肌间脂肪的含量,使其具备挑战和超越伊比利亚黑猪火腿的潜力。不是所有的猪肉都适合腌制,普通猪肉会宿掉的,宿是一个酸败过程,与空气接触之后,火腿就中空了,两头乌的脂肪特别细腻,盐擦上去,就形成了一层包浆一样的凝脂,像天然的抗氧化膜,因为脂肪含量高,又在肌肉之间形成了一层密封膜,所以,火腿发酵以后就不发宿。

  更丰富的产品开发或对舌尖上的中国的建构也在蓝图当中,比如,目前,嘉兴肉粽的卖点是米好,不是肉好,青莲希望做出以肉好为卖点的嘉兴肉粽。“壹号土猪”在产品系的开发上,已取得消费市场的良好回响,利用壹号土猪肉开发的“壹号小笼包”25元/笼,普通猪肉馅的包子是15元/笼。

  青莲甚至将产业链抻至文化层面,建立猪文博园,给猪肉加文化佐料,使消费者咽下一个故事。

  “保护氛围与品牌传播很重要。”许明曙说。从效果看,在这种氛围中酝酿的不仅仅是保种意识,还有从市场终端对以商业化求解保种难题的倒推助力。





http://news.sina.com.cn/c/sd/2014-01-13/115529228590.shtml
 中国畜禽品种消亡趋势加剧

  本刊报道后,有关“今天的东坡肉还是以前的东坡肉吗?哪种猪肉最适合做回锅肉?”等话题争辩至今。其实,不仅只是猪种面临存续危机,与老百姓关系密切的马、牛、羊、鸡、狗等禽畜也面临类似的状况

  《瞭望东方周刊》记者周范才、特约撰稿康佳 | 北京报道

  “英国最优良的猪将帮助支撑世界上最大的猪群。”

  2013年12月,就在英国首相卡梅伦高调飞往成都吃火锅的同时,他同时收获的是一笔价值4500万英镑有关猪的合同。

  根据中英两国达成的协议,英国将向中国出口4500万英镑猪精液和种猪。

  英国猪在中国早就广为人知。今天,在中国几乎占据统治地位的大白猪,又名约克夏猪,即来自英国约克夏郡,是我国引进的主要外国猪种。

  中国是世界最大的猪肉生产国,也是最大的猪肉消费国,而且有着世界上最为丰富的地方猪种。问题是,和英国产大白猪瘦肉多、出栏率高、生长周期短等经济效益明显的特征不同,中国猪大多瘦肉率偏低、出栏时间偏长,故而在市场上深受冷落。

  一些中国地方特色猪种濒临灭绝。

  2013年5月,本刊曾刊发《中国猪种危机》系列报道,披露中国地方猪种的存续与开发面临严峻窘境,引发广泛关注。由此发酵,有关“今天的东坡肉还是以前的东坡肉吗?哪种猪肉最适合做回锅肉?”等关系民生的话题争辩至今。

  不仅只是猪种面临存续危机,与老百姓关系密切的马、牛、羊、鸡、狗等禽畜也面临类似的状况。

  六年调查摸清家底

  在中国,全国畜牧总站(国家农业部直属事业单位)承担畜禽品种资源的保护与利用管理职责。

  2005年底,《畜牧法》颁布实施。其第二章规定了“畜禽遗传资源保护”的原则及相应的制度安排。随后,《畜禽遗传资源保种场保护区和基因库管理办法》等配套法规也先后颁布。

  《畜牧法》规定,国家建立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制度,并在国务院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设立由专业人员组成的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该委员会的办公室就设在全国畜牧总站。

  全国畜牧总站畜禽资源处处长杨红杰向《瞭望东方周刊》介绍说,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于2007年4月由原国家畜禽遗传资源管理委员会更名而来,分设猪、家禽、牛马驼、羊、蜜蜂和其他畜禽等6个专业委员会。 2006年,农业部成立“全国畜禽遗传资源调查领导小组”和“全国畜禽遗传资源调查技术专家组”,第二次全国畜禽遗传资源调查工作启动。 这是1949年以来第二次全国性的资源调查,时间跨度自2006年启动一直延续到2012年。第一次全国性的畜禽遗传资源调查还是在60余年前。

  这一调查共约6900多人参与,中央及地方财政资金投入4500多万元,共调查了1200多个畜禽品种(资源),撰写调查报告2150份,拍摄畜禽品种照片21300幅。作为此次调查成果之一的《中国畜禽遗传资源志》共分七卷—《猪志》《羊志》《牛志》《蜜蜂志》《马驴驼志》《家禽志》《特种畜禽志》,共530多万字。

  濒危数量显著增加

  为什么要保护畜禽遗传资源?

  比如,隆冬时节街头巷尾的羊肉受到老百姓的喜爱,但我国羊肉产量是否能保证国内需求?上个世纪70年代时,原产山东、河南等地的小尾寒羊高个、繁殖率高,但觅食能力不强,加上当时羊肉消费有限,使得小尾寒羊一度濒临灭绝。改革开放以后,随着羊肉需求量的大幅提升,小尾寒羊优势显现出来,以至于前几年全国各地都在饲养小尾寒羊。“试想,如果70年代不注意保护小尾寒羊,估计现在就不能满足市场需要了。”杨红杰说。

  不同畜禽品种在药物等科学试验中有特殊价值。海南五指山猪有着突出的高度近交特点。五指山猪性成熟较早,当地饲养户用发情的小公猪交配它的母亲,即便如此高度近交,换作其他品种可能容易退化,但五指山猪不会。同时,五指山猪有数十项生理指标与人类项目数值近似,故而是实验动物的理想选择,是人类科学、医学实验动物的理想模型。

  再比如重庆荣昌猪,其全白个体伴随耳聋,有助于科学家找到导致先天性耳聋的基因并展开研究。此外,还有很多地方畜禽品种和民族、地方文化风俗有着密切关系,比如青藏高原的藏猪、牦牛,以及东北鄂伦春族的鄂伦春马,无一不是其民族特性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第二次全国畜禽遗传资源调查中,发现了一批新的畜禽地方品种,同时也发现濒危地方品种显著增加。此次调查发现、鉴定的地方品种包括在西南偏僻山区发现了高黎贡山猪、瓢鸡等,同时,对一些原有的地方品种,如太湖猪、黄淮海黑猪等进行了拆分。据此,《中国畜禽遗传资源志》共收录地方畜禽品种达500多个,比《中国家畜家禽品种志》记载的品种增加了一倍多。

  但是,调查发现,与第一次畜禽遗传资源调查相比,濒危、濒临灭绝的地方品种数量显著增加,有15个地方品种本次调查中没有发现,初步判断已灭绝。

  “今后可能不会再进行大规模的畜禽资源调查了。”杨红杰介绍,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正考虑推动建立动态的畜禽遗传资源数据库,即时更新。

  保种要着眼市场

  在畜禽遗传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的问题上,第二次全国畜禽遗传资源调查发现山麻鸭、绍鸭、豁眼鹅等品种经过保护和选育,生产性能显著提高,产蛋量世界领先;经过选育的辽宁绒山羊产绒量提高近1倍。同时,运用现代育种技术,以地方品种为基本素材,培育了京海黄鸡、夏南牛、巴美肉羊等畜禽新品种、配套系。成功利用矮小基因育种,实现父母代种鸡节粮15%~20%,长毛兔新品种的产毛性能居国际领先水平,并实现了自我供种。

  十一五期间,我国各地共建设79个猪保种场、3个基因库,在全国范围内划定了37个地方猪种保护区。这其中,包括宁乡猪、荣昌猪和藏猪等3个国家级保护区,以及太湖猪、民猪、黄淮海黑猪等猪遗传资源保种场35个。

  “保种,谁来保?基本上都是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基因库来保。”杨红杰介绍,因为经济效益低下,无论是养殖户还是企业均不会有动力饲养地方猪种,必须由国家出钱建立保种场。

  杨红杰介绍,畜禽类的保种,和大熊猫、金丝猴等珍稀野生动物保护有着明显不同。保护野生动物是保护生物的多样性,保证物种的存在;而畜禽保种是根据开发、利用需要进行保护。“利用是最关键、最核心的点。”杨红杰说,如果某一地方品种现在和今后都不会被利用,那保护也就没有意义和价值。

  所谓国家保种其实就是为养殖企业提供保种补贴。据杨红杰介绍,以地方猪保种为例,每个保种场一年拿到的保种补贴约在三十万元左右。这对主要承担保种场任务的养殖企业来说,吸引力并不大,但保种场如果得到全国畜牧总站的认定,这对企业的市场推广就有了价值。

http://d0.sina.com.cn/pfpghc/4b328e2f8e4043e490646e655e96e80a.jpg
  保种,需要保多少?以猪为例,至少要保六个家族十二头公猪、两百头母猪,这是最少的保种数目。照此规模,如果光以国家保种补贴来支撑,显然远远不够。比地方猪保种更为艰难的是牛、羊的保种。杨红杰介绍,牛、羊保种场大多建在偏僻的山沟之中,经济效益尚且远不如猪,一年几十万元的保种补贴无异于杯水车薪。

  一直以来,国家努力推动畜禽品种的标准化建设。杨红杰介绍,农业部、全国畜牧总站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正努力协作积极推出地方猪标准。比如什么是宁乡猪?必须从体型外貌、繁殖率、生长周期等多个方面,均有明确的技术指标予以界定。地方猪标准的确立,在规范化保种的同时,也被赋予可能有助于市场开发的期待。

  近年来,基因安全等话题愈发吸引国际舆论关注。根据《畜牧法》,畜禽遗传资源的进出口需要经过严格认证和审定。

  杨红杰举例说,比如太湖猪是世界上非常知名的品种,如果出口就需经过全国畜牧总站的专业技术论证;再比如,澳大利亚不会出口最好的细毛羊,我国每年进口美国种猪约一万多头,一定也不是美国最好的品种。
确实如此,以前我们这里乡下常见那种小黑猪现在已经看不见.....
qzs_wyf 发表于 2014-1-13 19:01
确实如此,以前我们这里乡下常见那种小黑猪现在已经看不见.....
  漳州有出售乡下土猪肉,广告画面上就是黑猪,据说黑猪好吃。
四川科学家花了10多年培育出“川藏黑猪”原标题:四川育出“川藏黑猪” 回锅肉还会像从前那么香回锅肉为何不如从前好吃?“洋猪”生长速度快但肉味欠佳,本地猪长得慢但肉质回味悠长。大概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一些“洋猪”引进到中国,通过纯外种繁育和与本地猪杂交两种方式进行“市场扩张”。现在,中国市场上商品猪中,纯外种猪已占80%左右,含本地猪血缘的只有20%左右。“所以大家在市场上买到的猪肉,不如以前好吃了。”川藏黑猪血统:筛选出藏猪、梅山猪两地方猪种,以及两种引进的“洋猪种”进行培育风味:肉质细嫩不油腻、香味纯正、回味浓郁,很适合做回锅肉四川人的饭桌上,回锅肉、水煮肉片等川菜品种都是常客。但是,很多人都感觉,现在的猪肉口味大不如几十年前。因为目前市场上大多是生长速度更快但肉味欠佳的“洋猪”,基本没了长得慢但肉质回味悠长的纯种本地猪。日前,成都商报记者从四川省科技厅获悉,四川科学家经过12年攻关,已成功培育兼具“洋猪”和“土猪”优良基因的优质风味猪。这种名为“川藏黑猪”的配套系前不久通过了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办公室组织的现场审定。据悉,这是四川第一个以地方猪种为基础育成的优质风味猪配套系,下一步,四川还将为本地猪和洋猪建立基因库,培养更多集多种优良特性于一身的新猪种。新品培育兼具“土猪”“洋猪”优点猪肉好不好吃,对于爱吃回锅肉的四川人来说,还真算得上是件大事。有数据显示,全球人类食用的各类动物肉中大约60%是猪肉,而四川人吃的肉约80%是猪肉。因此,对猪肉的安全、风味等进行科学研究,正合四川人的“胃口”。“我们早在2001年就启动了培育新猪种的研究,因为当时就预料到今天的猪肉市场,需要既满足生长快的产业化需求,又满足人们肉质好的口味需求。”四川省畜牧科学研究院养猪研究所所长、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养猪学分会副理事长吕学斌研究员说,他们的科研团队考察了各种本地猪种和主要进口“洋猪”的特性,经多年试验和筛选,2005年左右最后选择了藏猪、梅山猪两地方猪种,以及两种引进的“洋猪种”,利用现代育种技术、进行新品系创制,经严格配合力测定,培育出优质风味猪配套系。研究成本猪都用了几万头好吃的猪肉培育,其实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据吕学斌介绍,他们每年要培育和使用大约2000头种猪做各种试验,十几年下来,在他们科研基地诞生和发挥过作用的猪就有几万头。从2001年至今,这个研究项目得到连续三个五年规划的科技计划支持,包括最初的省级科技支撑计划和后来的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经过12年攻关,“川藏黑猪”的风味猪配套系通过了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办公室组织的现场审定。吕学斌说,该配套系培育的商品猪,继承了引进“洋猪”生长快、瘦肉率高,以及本地猪肉质细嫩、香味纯正、回味浓郁的优良基因,可以说是聚集“洋猪”“土猪”各自优点于一身。养猪学专家分析:“洋猪”占了8成市场回锅肉不如以前好吃了“近年来的猪肉越来越不好吃了。”这不仅是普通人的感受,更是业内厨师的心结———肉质不好了,要做出回味悠长的回锅肉就更难了。当了20年厨师的一级厨师王彬对此感受深刻。“现在不少‘洋猪’膘太薄,‘二刀’腿肉太瘦,且肉质粗糙,不适宜做回锅肉。用‘洋猪’五花肉做的回锅肉,吃几块又感觉油腻不好吃。但是,几十年前的纯种本地猪没这么油腻,回锅肉的确要好吃些。”“回锅肉不如以前好吃”是有严格的科学依据的。吕学斌告诉成都商报记者,大概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就有一些“洋猪”引进到中国,之后逐渐增多。“洋猪”进入中国后,通过纯外种繁育和与本地猪杂交两种方式,进行“市场扩张”。其中,原产于美国的杜洛克、长白,以及原产于英国的大约克三种“洋猪”,由于长得快、瘦肉率高,“扩张”十分迅速,尤其近十几年来,几乎让本地“土猪”没了立足之地。“2000年左右,中国市场上商品猪中,含本地猪血缘的杂交猪占90%左右,纯外种不足10%。但现在,纯外种猪已占80%左右,含本地猪血缘的只有20%左右。”吕学斌说,目前,商品猪市场上已基本找不到纯种本地猪了,只有地方猪保种场等地才会有一些,“所以大家在市场上买到的猪肉,自然不如以前好吃了。”一级厨师评价:“川藏黑猪”不油腻跟成华猪有得一比
香味方面,该猪的呈味氨基酸含量达77.58%,比目前市场上普通猪肉高1.5个百分点左右,而呈味氨基酸含量越高则猪肉越香。同时,既有重要营养价值也与香味有关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则比普通猪肉高6个百分点左右。吕学斌表示,“川藏黑猪”的猪肉品质可以从科学上给予说明。比如,经检测,该猪的肌内脂肪含量达到4.07%,比普通猪肉高一倍,而肌内脂肪含量越高则表明猪肉越细嫩。该指标低于3.0%则肉质会感觉比较粗糙,而目前市场上普通猪肉一般低于2%。同时,该猪肌纤维直径为75微米左右,肌纤维直径越细猪肉越嫩,本地成华猪、内江猪一般也在70微米到75微米左右,目前市场上普通猪肉则超过95微米。一级厨师王彬2013年中曾亲自下厨做过“川藏黑猪”的回锅肉、白切肉等多种菜肴,他评价:“吃了好几块感觉不到油腻,适合做回锅肉。”单从那次下厨情况来看,该猪制作的回锅肉味道,与纯种的本地成华猪、雅南猪相当。成都商报记者祝楚华实习生余梦洁图片由四川省畜牧科学研究院提供
http://news.ifeng.com/society/2/detail_2014_01/14/32980842_0.shtml


北京超市里有卖黑猪肉 好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