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嘴炮无敌”是怎样炼成的?——从中日驻英大使BBC辩论 ...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18:07:08


前言:“嘴炮无敌”的前提条件

“自古”以来,“嘴炮无敌”就是本兔子的论调。基本上,在国家竞争中,打嘴炮是最表面、最肤浅的东西。尤其对弱国而言——一个缺乏实力的国家,嘴炮打得再漂亮,也起不到任何作用。这一点,我们可以在以前的种花家和最近的利比亚等国身上看到。不过,对于一个崛起中的强国和大国来说,打嘴炮的水平却不能忽视。我们换一个词来形容这个事情,你就能明白它的重要性,那就是“舆论战”。

TG的“打嘴炮”水平一向给人的印象都是战五渣,但不完全是因为某部战五渣,更多的时候是因为TG的全球影响力战五渣,所以缺乏展现嘴炮能力的舞台。时移世易,当TG摇身一变成为全球第一大贸易国、第一大工业国、是全球120多个国家和地区(蓝星可就200个左右的国家和地区)的第一大贸易伙伴以及GDP总量第二大国的时候,嘴炮的舞台就送上门来了,嘴炮的能力就有展示的机会,嘴炮的重要性就摆得上台面,本兔子就有了写这个帖子的理由。

日前,中日驻英大使在BBC“新闻之夜”节目中上演了一次针对中日钓鱼岛及靖国神社参拜问题的“辩论”。本兔不才,是个从事过辩论的兔子,那么就让我们以此为例,来分析和研究一下“嘴炮无敌究竟是怎样炼成的?”



PS:刚才发的那贴,因为第一楼只贴了视频被版主封掉了……斑竹大人,这次有这么长一段文字,跪求不删!本兔写得慢!{:soso_e109:}

一、“面目可憎”和“言语无味”的逻辑关系

所谓“辩论”,说简单一点,就是持不同观点的几方进行言语攻防,也就是说有“正方”,也有“反方”。在这个前提之下,首先我们要明确辩论的目的——绝对不是说服或压倒对方,而是说服或感动观众。既然说服的对象是假定不持立场的观众,那就要遵循大众传播学的定律,即在特定场合中,感性比理性更重要,形式比内容更重要,外表比论点更重要!而公开辩论,就是这种特定场合之一。

听起来很没有道理对不对?但人性如此,无可奈何。

看过辩论比赛的话,各位就会发现那些辩手一个比一个“人模狗样”,这就是在观众面前建立良好形象的第一步。以中日驻英大使的BBC辩论来看,两位大使的外表都干净利落,深色西装,浅色领带,日本大使林景一的西装有浅色条纹,而中国大使刘晓明的领带上也有白色花纹,为的都是调和过于严肃的装扮——标准的职业外交官出席正式场合的典型造型,永远不会出错!

不过,这也仅仅是第一步。一个辩论者要吸引听众,仪态和举止比服装更加重要。在别的帖子里,已经有CDer指出林景一的坐姿有问题。在本兔看来,问题倒不在日本大使坐在椅子里的前俯后仰,而在于他不动的时候姿势严重不对——面对BBC著名主持人Jeremy Paxman,他大部分时间是向后靠在椅背上的,下巴还抬得高高的!要知道,这可是一个“领导”的坐姿,居高临下的气势太过明显,非常容易招来恶感!当然,BBC给林景一的镜头也颇有深意,在大部分画面中,他的身体都是面向屏幕45度角倾斜的……这样一来,无论他说什么,一个普通的观众都很难体会到诚恳、热情以及平等。此外,林景一和主持人缺乏互动,除了陈述论点,他们没有更多个人化的交流,这进一步降低了他在观众面前的“可爱度”。

相对来说,中国大使刘晓明的坐姿既不前、也不后——尽管他也靠着椅背,但他的腰板挺直、下巴从来没有像林景一那样高高抬起,视线是略微朝下的平视,虽说是和主持人说话,但观众一样能看到他的眼睛,并且因此产生交流感。而BBC给他的镜头大部分是画面正中!就凭这一点,要说BBC是在偏袒日本……本兔真要替BBC喊一声“我冤啊!”更重要的是,刘晓明和主持人有交流——他一登场就亲切的叫了声“Jeremy,你好”,一副和主持人老友鬼鬼的样子,那种气场是林景一的隔膜冷淡完全无法相比的!其中还有一个插曲,那就是刘晓明准备和主持人握手时,主持人当时没看见。一般来说,这是非常尴尬的时刻,很多人会下意识的立刻把手缩回去——尽管这是维护个人尊严的自然反应,但看在外人眼中,却是一种不自信的表现,即“不相信对方会对自己有热情的反应,未免受辱而自动撤退”的意思。但中国大使没有这么做!果然,瞬间反应过来的主持人立刻和刘晓明握手并道歉说“我没有注意到”;而刘大使本人一句都不提这个茬!这不叫自信大度,什么叫自信大度?看在西方观众、特别是重视礼貌(即奥斯丁反复在小说里提到的那个“manner”)的英国观众眼中,这个大使的“可爱度”顿时上升!

黄庭坚说:“三日不读书,便觉语言无味,面目可憎!”在大众传播的条件下,要想“嘴炮无敌”,面目首先就不能可憎!至于言语嘛……如何用言语争取观众才是“嘴炮无敌”的精华!我们接下去再说!

二、能不能别揭短!

辩论的目标是争取第三方观众,这个本兔在前面说过。而要做到这一点,绝大部分演说者或辩论者会采取同样一种技巧:套近乎!即用观众熟悉的人或事做对照,唤起观众对自身论点的“同理心”。毫无疑问,在这次BBC的辩论中,中日两国驻英大使都采取了这种“套近乎”的技巧,而其效果充分说明了什么叫做“邯郸学步”。

日本大使林景一“套近乎”的方法如下——主持人询问:“钓鱼岛是无人岛屿,日本为何不能把它交给中国?”林景一回答:“这是原则问题,也是主权问题,我们知道英国也(和其他国家之间)存在领土争议。”就是这一句,本兔忍不住替BBC的主体受众英国人在心中怒吼一声:“你丫的能不能别揭短!”

为什么说这是“揭短”呢?稍微了解一点历史和时政的CDer都能明白,日本大使在这里指的是马岛,而英国人为了马岛争议是和阿根廷动过刀枪、流过血的。日本人的目的很清楚,希望通过英国受众对马岛的回忆来唤起他们对日本立场的“同理心”。林景一和他的幕僚团队大概是这么想的:马岛是英国在殖民时代据有的,钓鱼岛也是日本在殖民时代据有的,大家都是凭借力量夺取的这些地盘,自然也都想将其合法化和永久化;阿根廷和中国都曾是殖民地或半殖民地,而英日作为曾经的“老牌帝国主义”自然应该站在同一条战线上……

算盘打得很精,可惜错了!错在这个提法将英国和日本放在同一地位上,而不管现在是不是日落西山,大不列颠在心理上都绝不情愿和日本相提并论。要知道,英国人当年是把日本当做自己在亚洲的“代理人”打造的,日俄战争就是经典的代理人战争。可是到了二战,英国人却眼睁睁看着这个曾被自己呼来喝去的狗腿子狠狠咬了自己一口……现在你来和我说“咱们帝国主义一家亲”?开什么玩笑!

说提马岛是拍到马腿上的“套近乎”,还有另外一个理由:钓鱼岛争议是“进行时”,林景一提出马岛来,隐含的逻辑自然是“马岛也是进行时”——可英国人怎么会愿意听别人说“马岛依旧存在争议”呢?你爷我打架(马岛战争)也赢了,讲理(公投)也赢了,争议个P!你神马意思!阿根廷那边的?如此一来,这样的套近乎当然适得其反!

那么,中国大使呢?刘晓明提到了丘吉尔以及他的名言——“Those who failed to learn from history are doomed to repeat it.”

套近乎,一定要知道说什么样的题材才能让对方感到“亲近”——对英国人来说,丘吉尔就是这样的题材。无论英国人对这个叼着雪茄打赢二战的首相怀有怎样复杂的感情,他所代表的都是英国人会为之自豪的东西:赢得战争、大国纵横、打造国际新秩序(“冷战”),当然还有诺贝尔文学奖。于是,中国大使引用丘吉尔=认同丘吉尔=认同英国=英国也应该认同中国……英国人由此可能产生的心理连锁反应,就是这么简单!

唤起第三方的同理心,这一点在辩论当中非常重要。而当中微妙的技巧在于:花花轿子是要“人抬人”的,而不能“人踩人”。日本的外交在国际上公认的“自说自话”,一味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他人,这或许也是一个小小的例证吧!

不过,这还不是日本人在这次“嘴炮”过程中、在内容上所犯的唯一错误!

前言:“嘴炮无敌”的前提条件

“自古”以来,“嘴炮无敌”就是本兔子的论调。基本上,在国家竞争中,打嘴炮是最表面、最肤浅的东西。尤其对弱国而言——一个缺乏实力的国家,嘴炮打得再漂亮,也起不到任何作用。这一点,我们可以在以前的种花家和最近的利比亚等国身上看到。不过,对于一个崛起中的强国和大国来说,打嘴炮的水平却不能忽视。我们换一个词来形容这个事情,你就能明白它的重要性,那就是“舆论战”。

TG的“打嘴炮”水平一向给人的印象都是战五渣,但不完全是因为某部战五渣,更多的时候是因为TG的全球影响力战五渣,所以缺乏展现嘴炮能力的舞台。时移世易,当TG摇身一变成为全球第一大贸易国、第一大工业国、是全球120多个国家和地区(蓝星可就200个左右的国家和地区)的第一大贸易伙伴以及GDP总量第二大国的时候,嘴炮的舞台就送上门来了,嘴炮的能力就有展示的机会,嘴炮的重要性就摆得上台面,本兔子就有了写这个帖子的理由。

日前,中日驻英大使在BBC“新闻之夜”节目中上演了一次针对中日钓鱼岛及靖国神社参拜问题的“辩论”。本兔不才,是个从事过辩论的兔子,那么就让我们以此为例,来分析和研究一下“嘴炮无敌究竟是怎样炼成的?”



PS:刚才发的那贴,因为第一楼只贴了视频被版主封掉了……斑竹大人,这次有这么长一段文字,跪求不删!本兔写得慢!{:soso_e109:}

一、“面目可憎”和“言语无味”的逻辑关系

所谓“辩论”,说简单一点,就是持不同观点的几方进行言语攻防,也就是说有“正方”,也有“反方”。在这个前提之下,首先我们要明确辩论的目的——绝对不是说服或压倒对方,而是说服或感动观众。既然说服的对象是假定不持立场的观众,那就要遵循大众传播学的定律,即在特定场合中,感性比理性更重要,形式比内容更重要,外表比论点更重要!而公开辩论,就是这种特定场合之一。

听起来很没有道理对不对?但人性如此,无可奈何。

看过辩论比赛的话,各位就会发现那些辩手一个比一个“人模狗样”,这就是在观众面前建立良好形象的第一步。以中日驻英大使的BBC辩论来看,两位大使的外表都干净利落,深色西装,浅色领带,日本大使林景一的西装有浅色条纹,而中国大使刘晓明的领带上也有白色花纹,为的都是调和过于严肃的装扮——标准的职业外交官出席正式场合的典型造型,永远不会出错!

不过,这也仅仅是第一步。一个辩论者要吸引听众,仪态和举止比服装更加重要。在别的帖子里,已经有CDer指出林景一的坐姿有问题。在本兔看来,问题倒不在日本大使坐在椅子里的前俯后仰,而在于他不动的时候姿势严重不对——面对BBC著名主持人Jeremy Paxman,他大部分时间是向后靠在椅背上的,下巴还抬得高高的!要知道,这可是一个“领导”的坐姿,居高临下的气势太过明显,非常容易招来恶感!当然,BBC给林景一的镜头也颇有深意,在大部分画面中,他的身体都是面向屏幕45度角倾斜的……这样一来,无论他说什么,一个普通的观众都很难体会到诚恳、热情以及平等。此外,林景一和主持人缺乏互动,除了陈述论点,他们没有更多个人化的交流,这进一步降低了他在观众面前的“可爱度”。

相对来说,中国大使刘晓明的坐姿既不前、也不后——尽管他也靠着椅背,但他的腰板挺直、下巴从来没有像林景一那样高高抬起,视线是略微朝下的平视,虽说是和主持人说话,但观众一样能看到他的眼睛,并且因此产生交流感。而BBC给他的镜头大部分是画面正中!就凭这一点,要说BBC是在偏袒日本……本兔真要替BBC喊一声“我冤啊!”更重要的是,刘晓明和主持人有交流——他一登场就亲切的叫了声“Jeremy,你好”,一副和主持人老友鬼鬼的样子,那种气场是林景一的隔膜冷淡完全无法相比的!其中还有一个插曲,那就是刘晓明准备和主持人握手时,主持人当时没看见。一般来说,这是非常尴尬的时刻,很多人会下意识的立刻把手缩回去——尽管这是维护个人尊严的自然反应,但看在外人眼中,却是一种不自信的表现,即“不相信对方会对自己有热情的反应,未免受辱而自动撤退”的意思。但中国大使没有这么做!果然,瞬间反应过来的主持人立刻和刘晓明握手并道歉说“我没有注意到”;而刘大使本人一句都不提这个茬!这不叫自信大度,什么叫自信大度?看在西方观众、特别是重视礼貌(即奥斯丁反复在小说里提到的那个“manner”)的英国观众眼中,这个大使的“可爱度”顿时上升!

黄庭坚说:“三日不读书,便觉语言无味,面目可憎!”在大众传播的条件下,要想“嘴炮无敌”,面目首先就不能可憎!至于言语嘛……如何用言语争取观众才是“嘴炮无敌”的精华!我们接下去再说!

二、能不能别揭短!

辩论的目标是争取第三方观众,这个本兔在前面说过。而要做到这一点,绝大部分演说者或辩论者会采取同样一种技巧:套近乎!即用观众熟悉的人或事做对照,唤起观众对自身论点的“同理心”。毫无疑问,在这次BBC的辩论中,中日两国驻英大使都采取了这种“套近乎”的技巧,而其效果充分说明了什么叫做“邯郸学步”。

日本大使林景一“套近乎”的方法如下——主持人询问:“钓鱼岛是无人岛屿,日本为何不能把它交给中国?”林景一回答:“这是原则问题,也是主权问题,我们知道英国也(和其他国家之间)存在领土争议。”就是这一句,本兔忍不住替BBC的主体受众英国人在心中怒吼一声:“你丫的能不能别揭短!”

为什么说这是“揭短”呢?稍微了解一点历史和时政的CDer都能明白,日本大使在这里指的是马岛,而英国人为了马岛争议是和阿根廷动过刀枪、流过血的。日本人的目的很清楚,希望通过英国受众对马岛的回忆来唤起他们对日本立场的“同理心”。林景一和他的幕僚团队大概是这么想的:马岛是英国在殖民时代据有的,钓鱼岛也是日本在殖民时代据有的,大家都是凭借力量夺取的这些地盘,自然也都想将其合法化和永久化;阿根廷和中国都曾是殖民地或半殖民地,而英日作为曾经的“老牌帝国主义”自然应该站在同一条战线上……

算盘打得很精,可惜错了!错在这个提法将英国和日本放在同一地位上,而不管现在是不是日落西山,大不列颠在心理上都绝不情愿和日本相提并论。要知道,英国人当年是把日本当做自己在亚洲的“代理人”打造的,日俄战争就是经典的代理人战争。可是到了二战,英国人却眼睁睁看着这个曾被自己呼来喝去的狗腿子狠狠咬了自己一口……现在你来和我说“咱们帝国主义一家亲”?开什么玩笑!

说提马岛是拍到马腿上的“套近乎”,还有另外一个理由:钓鱼岛争议是“进行时”,林景一提出马岛来,隐含的逻辑自然是“马岛也是进行时”——可英国人怎么会愿意听别人说“马岛依旧存在争议”呢?你爷我打架(马岛战争)也赢了,讲理(公投)也赢了,争议个P!你神马意思!阿根廷那边的?如此一来,这样的套近乎当然适得其反!

那么,中国大使呢?刘晓明提到了丘吉尔以及他的名言——“Those who failed to learn from history are doomed to repeat it.”

套近乎,一定要知道说什么样的题材才能让对方感到“亲近”——对英国人来说,丘吉尔就是这样的题材。无论英国人对这个叼着雪茄打赢二战的首相怀有怎样复杂的感情,他所代表的都是英国人会为之自豪的东西:赢得战争、大国纵横、打造国际新秩序(“冷战”),当然还有诺贝尔文学奖。于是,中国大使引用丘吉尔=认同丘吉尔=认同英国=英国也应该认同中国……英国人由此可能产生的心理连锁反应,就是这么简单!

唤起第三方的同理心,这一点在辩论当中非常重要。而当中微妙的技巧在于:花花轿子是要“人抬人”的,而不能“人踩人”。日本的外交在国际上公认的“自说自话”,一味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他人,这或许也是一个小小的例证吧!

不过,这还不是日本人在这次“嘴炮”过程中、在内容上所犯的唯一错误!
没了?
兰州快点啊!!!
速度啊,快点
占位学习了!!
来早了,楼主速度啊
中国大使嘴炮真的好,有理有据,滴水不漏;日本的大使明显强词夺理了。

中国大使说话引经据典,侃侃而谈,流利无比的英语绝对一流;日本大使显得结结巴巴。
按个爪印等lz更新
学习英语嘴炮好资料……收藏之
感觉日本大使明显没做好功课
几个问题在他的意料之外,立马当场抓瞎

相比而言
中国大使幕僚作业还是蛮合格的
三炮功力随国力提高而提高
占位,等着学习,楼主加油!
日本的大使一看就是猥琐和心虚。一看就知道在撒谎
收藏之,学习之
拍马屁之——楼主真是深入浅出与时俱进寓教于乐正面教育与反面举例齐飞实用化与娱乐性一色
想当年巴黎和会中国代表把鬼子辩的哑口无言,嘴炮不可谓不响,可是还是把青岛割给鬼子了,可见没底气的嘴炮就真是嘴炮,有了实力,嘴炮也成真炮了
听脚盆说英语真是磨练呀。
给楼主更新个数据,中国已经是120多个国家的最大贸易伙伴了,美国是70多个。观察者网前段时间有报道过
中国大使流利无比的英语绝对一流;日本大使显得结结巴巴。“同感啊

俺的英文水平也就在26 个英文字母的档次都看的出辩论的结果
好;-),长知识了,谢谢lz!


一个值得一讚的地方,是我方活用英國文化平台作宣傳例子,英國人不太可能理解什麼叫釣魚台,你長篇大论說理只会有理说不清,在筆戦中先給小日本套上佛地魔這个当地年輕人家传戶曉的恶棍帽子,再在節目中引用邱吉爾的話來加強說服力,爭取老年人群,高招!
反观林景一在筆戦中又用了佛地魔,給人就一個印象,幼稚!

一个值得一讚的地方,是我方活用英國文化平台作宣傳例子,英國人不太可能理解什麼叫釣魚台,你長篇大论說理只会有理说不清,在筆戦中先給小日本套上佛地魔這个当地年輕人家传戶曉的恶棍帽子,再在節目中引用邱吉爾的話來加強說服力,爭取老年人群,高招!
反观林景一在筆戦中又用了佛地魔,給人就一個印象,幼稚!
主持人问小日本安倍修宪,日本大使说话都开始颤抖了,明显的因为心里有鬼撒谎而导致的
小鬼子果然不是人样!
好文啊,楼主有才。等下文
有底气的嘴炮就是一门真炮


我们以前的嘴炮水平可不是战五渣,你们还记得周恩来吗?我们过去有许多这样犀利的人。
嘴炮水平下降也就是最近二十年的事情,最近二十年太过安逸了,导致有各方面对敌斗争经验的人越来越少。
希望在恶化的国际环境中,今后能出现越来越多言辞犀利的人。

我们以前的嘴炮水平可不是战五渣,你们还记得周恩来吗?我们过去有许多这样犀利的人。
嘴炮水平下降也就是最近二十年的事情,最近二十年太过安逸了,导致有各方面对敌斗争经验的人越来越少。
希望在恶化的国际环境中,今后能出现越来越多言辞犀利的人。
小鬼子果然不是狗样!
主持人问小日本安倍修宪,日本大使说话都开始颤抖了,明显的因为心里有鬼撒谎而导致的
安倍干件蠢事让鬼子们在世人面前抬不起头。
给楼主更新个数据,中国已经是120多个国家的最大贸易伙伴了,美国是70多个。观察者网前段时间有报道过
哎呀!记忆有误!这就去更正!
泥轰大使坐立不安的样子首先就失分了,功课也没做好,再加上结结巴巴的英语······
楼主,千万不要下面没了啊。
感觉就一教书先生和一小无赖的区别。
这次大使秒脚盆十条街都不止。。。完全是殴打小朋友
实力强大了嘴炮自然厉害了
那个谁。。。。叫个什么啥玩意的脚盆大屎。。。。。尼玛!!你能把舌头捋直了再尼玛说话不?叫的那叫个啥JB玩意啊!是个有智力的都听不明白你嚎点啥。。。。
高下立判   
ximalaya 发表于 2014-1-10 18:32
安倍干件蠢事让鬼子们在世人面前抬不起头。
霓虹驻日大使大呼阿贝坑我!
放个书签等着看。
鬼子大使往后倒,看到英毛心里发怵;到兔大使的时候,英毛双手抱胸,明显防御姿态,兔子大使谈笑风生。{:soso_e179:}
霓虹驻日大使大呼阿贝坑我!
想起当年鬼子炸了珍珠港,尼轰驻霉鬼大使还在圆谎,都是坑人能手呀。
neomarx 发表于 2014-1-10 18:12
一个值得一讚的地方,是我方活用英國文化平台作宣傳例子,英國人不太可能理解什麼叫釣魚台,你長篇大论說理 ...
看完了再和你讨论~
脚盆大屎,脚盆大屎,楼上有有人踩了一脚屎,被屎熏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