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合组织测试上海学生第一引发全球热议 日教授称亚洲学 ...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5/02 19:54:12
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13-12/06/c_125815687.htm

  “为什么上海学生如此特别?”震惊过后,许多西方分析人士随之提出这个问题。美联社4日的报道举例说,作为中学生,上海的李思欣(音译)每晚写作业3个多小时,周末还上数学、物理和化学辅导班。去年她和全球50万学生一起参加考试时轻松过关。李说:“我感觉很容易,科学部分有点难……但我能搞定。”文章称,长时间写作业,极为强调考试技巧,这正是李这样的中国金融中心的学生再次称雄PISA的原因。亚洲其他地区也存在类似情况。香港16岁的学生罗齐塔说,她放学后上辅导班直至晚上8点,这大大提升了数学成绩,“每个人都上,如果我不上,就感觉少了点什么”。日本东京上智大学一名教授说:“亚洲国家胜过欧洲和美国是因为我们是‘考试地狱’国家。”

  “中国在流水线上生产精英”,德国新闻电视台5日称,中国学生在PISA测试中的胜利,让许多欧洲学生看到自己的失败。但这是中国教育体系的胜利吗?中国的教育就像一条流水线,每个孩子都以上精英大学为目标,孩子是从一个模式培养出来的。《华盛顿邮报》称,讽刺的是,许多有条件的中国父母对子女的学业负担叫苦连天,将孩子送到海外读书,接受更全面的教育。中国教育专家也在学生的骄人成绩面前态度谨慎,称考试结果掩盖了教育在培育全面发展、独立思考方面的不足。“你可以有一种理论模型的最佳答案,但你能在试卷上建工厂吗?”一名上海学者说。

  不过,对于“考试机器”的说法,包括经合组织专家在内的许多人并不认同。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刊发的一篇文章说,有人认为上海学生表现出色是靠死记硬背,而且进行高强度的应试准备。其实上海学生表现出色不光在于他们能重复所学的东西,更在于他们能利用所学的东西举一反三,在新环境下创造性地应用知识。PISA测试显示,只有2%的美国学生能创造性地利用概念化、抽象化的数学知识,而在上海,能做到这一点的学生比例超过30%。东亚学生利用所学知识举一反三、创造性地利用知识的能力在提升,而这种能力此前往往是西方教学系统所擅长的。美国《华尔街日报》则引述经合组织特别顾问施莱克尔的话称,东亚学生的成功并不是“虎妈”教出来的,东亚正在一条“快速道路”上前进,“这不是操练出来的成果,而是创造性思考能力的体现。”

  英国《每日电讯报》5日也强调了中国学生的刻苦,但报道同时表示,一些人常对中国教育系统不屑一顾,认为是高压锅式的疯狂考试模式,过于注重死记硬背,而不注重鼓励创新。但至少在上海,这种情况正开始发生改变,教育主管部门希望摆脱过度强调知识点记忆的考试模式,有些学校也在给学生们更多时间去玩,而不是光去学习。

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13-12/06/c_125815687.htm

  “为什么上海学生如此特别?”震惊过后,许多西方分析人士随之提出这个问题。美联社4日的报道举例说,作为中学生,上海的李思欣(音译)每晚写作业3个多小时,周末还上数学、物理和化学辅导班。去年她和全球50万学生一起参加考试时轻松过关。李说:“我感觉很容易,科学部分有点难……但我能搞定。”文章称,长时间写作业,极为强调考试技巧,这正是李这样的中国金融中心的学生再次称雄PISA的原因。亚洲其他地区也存在类似情况。香港16岁的学生罗齐塔说,她放学后上辅导班直至晚上8点,这大大提升了数学成绩,“每个人都上,如果我不上,就感觉少了点什么”。日本东京上智大学一名教授说:“亚洲国家胜过欧洲和美国是因为我们是‘考试地狱’国家。”

  “中国在流水线上生产精英”,德国新闻电视台5日称,中国学生在PISA测试中的胜利,让许多欧洲学生看到自己的失败。但这是中国教育体系的胜利吗?中国的教育就像一条流水线,每个孩子都以上精英大学为目标,孩子是从一个模式培养出来的。《华盛顿邮报》称,讽刺的是,许多有条件的中国父母对子女的学业负担叫苦连天,将孩子送到海外读书,接受更全面的教育。中国教育专家也在学生的骄人成绩面前态度谨慎,称考试结果掩盖了教育在培育全面发展、独立思考方面的不足。“你可以有一种理论模型的最佳答案,但你能在试卷上建工厂吗?”一名上海学者说。

  不过,对于“考试机器”的说法,包括经合组织专家在内的许多人并不认同。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刊发的一篇文章说,有人认为上海学生表现出色是靠死记硬背,而且进行高强度的应试准备。其实上海学生表现出色不光在于他们能重复所学的东西,更在于他们能利用所学的东西举一反三,在新环境下创造性地应用知识。PISA测试显示,只有2%的美国学生能创造性地利用概念化、抽象化的数学知识,而在上海,能做到这一点的学生比例超过30%。东亚学生利用所学知识举一反三、创造性地利用知识的能力在提升,而这种能力此前往往是西方教学系统所擅长的。美国《华尔街日报》则引述经合组织特别顾问施莱克尔的话称,东亚学生的成功并不是“虎妈”教出来的,东亚正在一条“快速道路”上前进,“这不是操练出来的成果,而是创造性思考能力的体现。”

  英国《每日电讯报》5日也强调了中国学生的刻苦,但报道同时表示,一些人常对中国教育系统不屑一顾,认为是高压锅式的疯狂考试模式,过于注重死记硬背,而不注重鼓励创新。但至少在上海,这种情况正开始发生改变,教育主管部门希望摆脱过度强调知识点记忆的考试模式,有些学校也在给学生们更多时间去玩,而不是光去学习。

不要酸了,改规则再玩吧
靠,每晚才写3小时作业,这样的学校哪找去?
当年我们那小地方,初中开始每天晚上全部时间都是写作业,写完就睡觉,还有没完工的第二天早起到教室再互相“交流”
启发性教育,花的时间更长而不是更短。现在的教育时间还是偏短。无效的内容过多,效率偏差。
3个小时,
要论流水线,那他们还没有见识到“强中更有强中手”
炎运宏开世界同 发表于 2013-12-6 12:37
要论流水线,那他们还没有见识到“强中更有强中手”
下次让经合组织去哪个省进行测试?
温良恭捡让 发表于 2013-12-6 14:11
下次让经合组织去哪个省进行测试?
到录取率低的省份去。竞争越激烈,流水线就越不人道。
对那上海学者真是无语。基础教育阶段没有扎实的功底,到了高阶怎么创造?好点子是凭空出来的?我们组有个老美本科在密歇根安娜堡毕业的。她说她原来学的是计算机,后来实在学不下去转心理学了。据我所知这样的美本不是这么一个,有不少美国本科生原先抱着满腔热情学习理工科,学到一半发现完全跟不上,纷纷转到其他专业,什么原因?基础太差。有时候一门比较难的理科课程,开学的时候一间教室里有40个人,等到期末考试的时候只剩下15个人了,这15个人里面甚至可能有5个中国人和5个印度人。到了研究生阶段,有些理工科课题组要是不招中国留学生和印度留学生几乎就进行不下去了。理工科研究生院开学的时候,亚洲面孔一大片。那位上海学者见过这种情况吗?
老美的高层也不是傻子,不久前出台了高科技人才STEM(Science、Technology、Engineering、Mathematics)法案,赤裸裸的就吸收他国理工科人才。人家高层心里可清楚自己的什么地方比较虚,倒是国内某些学者“拎不清”。不知道是真拎不清还是有其他目的
温良恭捡让 发表于 2013-12-6 14:11
下次让经合组织去哪个省进行测试?
河南吧,这么多人,就一个勉强要来的211郑州大学,呵呵。。。要说考试,能跟河南比肩的也就山东湖北江苏
下次让经合组织去哪个省进行测试?
去西藏吧。只有这样才能体现白皮猪的教育的优越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