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们,筑一个城,包括挖护城河。要花多少银子和多少时间 ...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05:15:15
555145.jpgf889ad7f-7661-446f-b844-6d380e7ff0e3.jpgu=4294068336,3105881206&fm=23&gp=0.jpgW020100721395103497709.jpg
亲们,筑一个城,包括挖护城河。要花多少银子和多少时间?555145.jpgf889ad7f-7661-446f-b844-6d380e7ff0e3.jpgu=4294068336,3105881206&fm=23&gp=0.jpgW020100721395103497709.jpg
亲们,筑一个城,包括挖护城河。要花多少银子和多少时间?
中国式的城池好像快一些,西方的城堡修几十年也是有的。
看当时的物价和消费比 另外你要是动用战俘 奴隶 或者徭役 人工成本会相当低廉 建筑结构这块 你是用砖石垒砌还是夯土堆砌成本也不一样
Tiki-Taka 发表于 2013-12-2 12:39
看当时的物价和消费比 另外你要是动用战俘 奴隶 或者徭役 人工成本会相当低廉 建筑结构这块 你是用砖石垒砌 ...
  总体上应该都非常昂贵。
  漳州这地方有土楼,就是用夯土做墙壁,成最简易的城墙,里面住人。即使这种最简易的城,也要花费巨大。
  城市可以动员的人口多,但是相应的城墙土石工程量也大,估计造城池都是当时极其重大的花费。也因为如此,所以城池不能建的太高太厚。要不然在宋朝各地要镇都建设五十米高的城墙,在当时的条件下就是极难攻克的了。
明代筑一个军堡,有一千两银子足够了。
“依卢象升的计算,在大明,修建一个火路墩需要银二百两,修建一个楼台需要银六百两,修建一座周长一里多的小型城堡需要银七百多两,粮六百多石”-----依据:《明末边军一小兵》
新侨联委员 发表于 2013-12-2 22:35
  总体上应该都非常昂贵。
  漳州这地方有土楼,就是用夯土做墙壁,成最简易的城墙,里面住人。即使 ...
50m高的城墙? 城墙需要多厚? 如果厚度不够 呵呵你就等着坍塌吧  考古来看天 朝城墙普遍是在10多米至20多米之间 你说的那样城墙是不存在的
夯土墙不管是建造速度和成本 没你想的那么恐怖 古人工程管理也还可以 挖护城河的土就用来堆砌城墙 大多数城墙都是砖石模 内夯土
这里有个文档,以前看过,很复杂。里面提到了各种用度,比如挖一个壕沟多少人工,筑一段城墙多少人工,还提到了顺宁修县城材料预算是两万七千两,淡水筑城的材料费用是一十四万多,折番银二十万等等。
http://www.doc88.com/p-9186124047893.html
Tiki-Taka 发表于 2013-12-2 22:44
50m高的城墙? 城墙需要多厚? 如果厚度不够 呵呵你就等着坍塌吧  考古来看天 朝城墙普遍是在10多米至20 ...
  城墙如果需要五十米高,那么应该有三十米宽了吧?工程量不是一般的大啊。如果大到这个规模,抛石机是不容易打坏了吧?
新侨联委员 发表于 2013-12-3 06:21
  城墙如果需要五十米高,那么应该有三十米宽了吧?工程量不是一般的大啊。如果大到这个规模,抛石机是 ...
真要是50米高 那么这个城墙应该是梯形 只有这样外面的砖石模 夯实后才能矗立 最下部的基础30米宽恐怕也挡不住, 抛石机到是没辙 最多也就是把上面的女儿墙削平 之多把城墙轰平几米 具体战例可以参考君士坦丁堡攻防狄奥多西城墙争夺战 那个城墙也不高好像是20多米 攻防大炮根本无效。轰完后守军迅速修复
但是对付夯土墙 中国到是有其土办法 第一是地道攻击 第二 水淹侵泡 第三地道药室爆破 参考满清和太平天国安庆攻防 第四攻击到城下掩护多点凿墙
新侨联委员 发表于 2013-12-3 06:21
  城墙如果需要五十米高,那么应该有三十米宽了吧?工程量不是一般的大啊。如果大到这个规模,抛石机是 ...
这个工程量应该是可以的 以中国古代历朝的动员和组织能力 要地防守修它个三五个问题还是不大 关键是工程技术问题光一个砖石模降沉就相当麻烦不好控制
南京和北京的城墙修的就挺牛 尤其是南京的基本全是砖石结构
新侨联委员 发表于 2013-12-2 22:35
  总体上应该都非常昂贵。
  漳州这地方有土楼,就是用夯土做墙壁,成最简易的城墙,里面住人。即使 ...
夯土貌似并不简易,貌似比简单的石墙高级

Walter.Bishop 发表于 2013-12-3 10:31
夯土貌似并不简易,貌似比简单的石墙高级
呵呵 蛋清和糯米的那个不是常态 大部分还真就是就地取材胶泥硬夯实的产物
Walter.Bishop 发表于 2013-12-3 10:31
夯土貌似并不简易,貌似比简单的石墙高级
干打垒和夯土有很多种方法 砖石墙才是土豪们最炫民族风
壮圆郎 发表于 2013-12-2 23:08
这里有个文档,以前看过,很复杂。里面提到了各种用度,比如挖一个壕沟多少人工,筑一段城墙多少人工,还提 ...
感谢亲
Tiki-Taka 发表于 2013-12-3 10:00
这个工程量应该是可以的 以中国古代历朝的动员和组织能力 要地防守修它个三五个问题还是不大 关键是工程 ...
  如果宋朝的太原城规模达到这个程度,是不是金兵难于攻克?当年王禀守太原,表现十分顽强……当时的太原城是被宋太祖拆毁过的,城墙规模已经被缩小了。
Tiki-Taka 发表于 2013-12-3 10:43
呵呵 蛋清和糯米的那个不是常态 大部分还真就是就地取材胶泥硬夯实的产物
  如果制造土楼要用鸡蛋清、糯米、红糖,那么绝对修不起来……这个成本到今天还没有办法承受。我们家还有土楼,就是用土夯筑而已,绝对没有蛋清、糯米、红糖。
Tiki-Taka 发表于 2013-12-3 09:50
真要是50米高 那么这个城墙应该是梯形 只有这样外面的砖石模 夯实后才能矗立 最下部的基础30米宽恐怕也挡 ...
  明白了,如果按照你这样的筑城方法,那么在宋朝重建太原城,则太原城几乎无法攻克。金兵的攻城方法也是在收拢了大量的汉兵宋军以后才慢慢学会的。
Tiki-Taka 发表于 2013-12-3 10:00
这个工程量应该是可以的 以中国古代历朝的动员和组织能力 要地防守修它个三五个问题还是不大 关键是工程 ...
  漳州修建土楼,最早也是纯粹的土楼,后来用石头筑地基,地面上大约一米高的石头基础,可以防范山洪爆发,也抵抗地基沉降。
壮圆郎 发表于 2013-12-2 23:08
这里有个文档,以前看过,很复杂。里面提到了各种用度,比如挖一个壕沟多少人工,筑一段城墙多少人工,还提 ...
  这是一份很好的历史资料,有没有谁能够把它做成文档或者图片上传呢?
新侨联委员 发表于 2013-12-3 19:14
  如果宋朝的太原城规模达到这个程度,是不是金兵难于攻克?当年王禀守太原,表现十分顽强……当时的太 ...
个人看如果防守方人员物质组织和储备还可以的话 以当时攻坚能力 太原城被攻破很难
其实大多数攻守双方最大的敌人不是对方 而是时间  后勤 士气
Tiki-Taka 发表于 2013-12-3 19:41
个人看如果防守方人员物质组织和储备还可以的话 以当时攻坚能力 太原城被攻破很难
其实大多数攻守双方最 ...
  我看穿越小说《宋阀》提及:太原城原来十分宏大坚固,宋朝宋太祖攻克太原城后,一气之下把它拆毁了!这可是历史?
新侨联委员 发表于 2013-12-3 19:16
  如果制造土楼要用鸡蛋清、糯米、红糖,那么绝对修不起来……这个成本到今天还没有办法承受。我们家还 ...
我看过我们这边农民老式湿垒土墙怎么干的 稻草或者麦草 用闸刀斩段 5公分左右 跟黄泥搅拌 搅匀后 上墙 夯!外面用木板或者土砖做模 干到一定高度晒干 当然土墙普遍不高也就是两米多一点
新侨联委员 发表于 2013-12-3 19:19
  漳州修建土楼,最早也是纯粹的土楼,后来用石头筑地基,地面上大约一米高的石头基础,可以防范山洪爆 ...
即便如此 石头砌筑地基在大多数地区还是不行 一是成本 石材采集运输就是个相当麻烦事 二是当地土壤 要是碰上弹簧土 呵呵有的头痛了 而这弹簧土中原和江南地区普遍啊
Tiki-Taka 发表于 2013-12-3 19:41
个人看如果防守方人员物质组织和储备还可以的话 以当时攻坚能力 太原城被攻破很难
其实大多数攻守双方最 ...
  历史上有一个守城模范,叫做陈规,由原来的一城一壕加建成为多重的“重城重壕”。看起来也是在当时算是经典人物。不过宋的弱,是根子上的弱,制度上的弱,有人才也得亡国。


  陈规(1072年—1141年),字元则,密州安丘(今属山东)人。南宋兵家文臣,兼有文韬武略。任安陆县令时,陈规率军抵抗攻德安府的乱兵,“九攻九拒,应敌无穷,十万百万,靡不退却。”因功被任命为德安知府及德安府复州汉阳军镇抚使。后改任顺昌知府,“顺昌之战”中与刘锜共守顺昌,击败金兀术率领的金军主力的围攻,升枢密院直学土。绍兴十一年(1140年)宋金议和后,改任庐州知府兼淮西安抚使,第二年病死于任上。
  相关书籍有《守城录》四卷。

   
   陈规(1072~1141),字元则,宋抗金将领,著名军事家,安丘人。曾任安陆县令,顺昌知府,枢密直学士等职。
   
  1126年(靖康元年)末金兵入侵中原时,陈规为安陆县令。德安府知府弃城逃跑,他代为防守,数次率兵大败攻城之敌,立大功,升龙图阁直学士,调任安徽顺昌(今阜阳)知府。到任,即修城墙,招抚逃亡民众,为百姓建立保伍组织。1140年(南宋绍兴十年),宋将刘锖领兵赴开封驻防,路过顺昌府,他出城迎接。尚未坐好,传来消息说,金兵已经侵入京城。他告知刘锖城里有数万斛粮食,愿死守顺昌城。二人登上城墙,刚把守兵粗略布置好,金兵已迫近城墙,金龙虎大王率重兵接踵而至。陈规于是戴上盔甲,巡城督战,并用神臂弓射敌,敌人稍退却。陈规又出奇兵,使用新式火枪,偷袭敌兵营,斩获多人。金人告急于兀术元帅,兀术率领10万大军攻城。当时天气炎热,他命守城士兵,清晨藏匿不出,待金兵在烈日下暴晒至午后体力最疲乏时,出城突袭,一举击溃金兵。此即中国历史上著名的“顺昌大捷”。他以善于守城闻名于朝野,得到皇帝褒奖。升为枢密直学士,调任庐州知州,兼淮西安抚使。1141年(绍兴十一年)因病去世。皇帝赠他为右正议大夫。1172年(乾道八年)诏刻《规德安守城录》,命京城将领效法,立于德安府陈规庙,赐庙额为“贤守”。追封为“忠利侯”,后加封“智敏”。
   
  陈规于1132年(绍兴二年)发明的用大竹筒装填火药,临阵交锋时喷射火焰的火枪,应用于攻、守城作战之中,首开世界上制造管形射击火器之先河。他撰写的兵书《攻守方略》是一部总结作战实践经验的军事著作,在我国历史上较早提出了“重城重壕”、“守中有攻”及使用新式火枪等城邑防御作战理论和方法,对当时的军事理论及实践有重大影响。
新侨联委员 发表于 2013-12-3 19:18
  明白了,如果按照你这样的筑城方法,那么在宋朝重建太原城,则太原城几乎无法攻克。金兵的攻城方法也 ...
其实金兵和蒙古兵 用的更阴损的方法就是跟降兵学的 就是收集战场附近百姓 降兵 驱使他们堆土于城墙边逐步形成一个大斜坡 等这个斜坡接近城墙高度后 重甲兵和骑兵集中突击一下 破城之 这种战术无往不利。  
Tiki-Taka 发表于 2013-12-3 19:49
即便如此 石头砌筑地基在大多数地区还是不行 一是成本 石材采集运输就是个相当麻烦事 二是当地土壤 要是 ...
  现代工程学的做法是清理地基。碰上软地基,就挖开,换土,埋碎石垫层。当时要做碎石,成本比较现在大很多。
新侨联委员 发表于 2013-12-3 20:02
  现代工程学的做法是清理地基。碰上软地基,就挖开,换土,埋碎石垫层。当时要做碎石,成本比较现在大 ...
要砌筑城墙的话 还要打桩 立承台 做地梁 没有现代水泥钢筋技术 我是不能想象
新侨联委员 发表于 2013-12-3 19:45
  我看穿越小说《宋阀》提及:太原城原来十分宏大坚固,宋朝宋太祖攻克太原城后,一气之下把它拆毁了! ...
太原城 我还真没研究过 我研究过兴城小城还有东北几个以前的明清城池 野猪皮攻克不是其攻坚能力牛逼 而是内应和明军太垃圾
俺就是太原人。

鲁定公十三年(前497年,晋阳城的创建者赵鞅的家臣董安于,采用“版筑”之法圈筑城墙,筑城之土就近挖沟而取,城墙既城,护城沟池也成。在建城中宫殿、官署、粮仓时,更是独具匠心,利用悬瓮山产铜的条件,就地取材,冶铜为柱础,以获楛蒿楚等坚韧的山木为墙骨。这些建筑材质在战时可以用作弓箭的原料,可谓一举两得。关于晋阳城的规模,唐《元和郡县图志》载:“古晋阳城也,城高四丈,周回四里。”公元前497年,这座古城使赵氏成功地抵御了范氏、中行氏和邯郸赵氏的联合进攻,并最终消灭了晋国六卿中的范氏和中行氏,使六卿执政变为智、韩、赵、魏四卿角逐;公元前453年挫败了智、韩、魏三家联合灭赵的企图,赢得时机策反三家联盟,与韩、魏共灭智氏。

西晋末年,晋并州刺史刘琨扩建晋阳城垣。在《晋乘蒐略》十七卷中所引的《都邑记》有一段记载:“太原旧城晋并州刺史刘琨筑,旧太原郡城左汾右晋,潜丘在其中,长四千三百二十丈。琨筑以御汉。”唐《元和郡县图志》亦有记载:“高四丈,周回二十七里。”刘琨凭借着这座周长27里墙高4丈的古城,先后与前赵刘渊、后赵石勒,苦战8年之久,有效地牵制了匈奴贵族企图统一北方南下灭晋的大略,为东晋王朝的创建与稳定赢得了时间。

唐代,晋阳城作为李氏发迹的龙兴之地,先后升置为太原府、北都、北京,而且对城池也大加扩建和增建。新旧唐书和诸多文献记载,唐北都太原府有西城、东城分踞汾河两岸,中有跨汾河而连东西两城的中城,号称“太原三城”。西城中更有大明城(古晋阳城)、新城及仓城,大小城池六座。《新唐书·地理志》载:“都城左汾右晋,潜丘在中,长四千三百二十一步,广三千一百二十步,周万五千一百五十三步,其崇四丈。”依唐代每步5尺,每尺31.1厘米测算,北都太原府城南北长6.7公里余,东西广约4.8公里,周长达23公里有余,占地面积达32.16平方公里。其中西城规模最大,是以刘琨扩建的城为基础“周回二十七里”。城中的大明城,即创建于公元前497年的晋阳古城“高四丈,周回四里”;新城“城高四丈,周回七里”;仓城“高四丈,周回八里”。这三座城中之城,呈“品”字形,踞于西城之中。盛唐时期的北都太原城,是国家的陪都之一,与西都长安、东都洛阳并称“三都”。

宋太平兴国四年(979年),赵光义火烧水灌将一座有着一千四百多年的太原三城夷为废墟,在废城东北三十五华里许的汾河东岸,新建宋太原城。宋太原城的规模据《永乐大典》载:“周一十里二百七十步,宋太平兴国七年建,门四。”与唐太原三城难同日而语。但是,宋太原城小虽小点,其军事地理位置比已毁的太原三城有过之而无不及。宋太原城由一座大城一座小城,三座关城组成,共五城之多。大城中的小城,位居城之西北,“周长”五里一百五十七步,几乎占去大城半城之地,城名“子城”。宋太原城问世后百余年,即发生了金宋太原之战,区区弹丸十里的小城,抵御了金军强大马步兵二百余天的围攻。直至北宋王朝屈服于金人的淫威将太原划割于金王朝,太原军民在内无粮食、外无救兵的情况下,与金人决一死战,直至陷落。

朱元璋驱逐元顺帝建立明王朝后,深恐逃入草原大漠的元兵卷土重来,遂封其诸子为王戎边藩篱国家,三子朱棢被封晋王封藩太原。在朱棢尚未就藩时,他的岳父永平侯谢成奉敕扩建太原城。史载,“谢成展东南北三面,周二十四里,高三丈五尺,外包以砖,池深三丈,门八,东曰宜春、迎晖,南曰迎泽、承思,西曰阜城、振武、北曰镇远、拱极,外各建月城。”明代太原城是长江之北仅次于国都北京的大城。


明太原城墙已毁,同一时期的另一座城池保留至今,那就是平遥古城。

平遥古城墙始建于西周宣王时,明洪武年间扩建为砖石城墙。古城面积约2.25平方公里,城墙为方形,总长度为“十二里八分四厘”,现代测量为6157米,高“三丈二尺”,实测10米,平均厚度为5米,濠深广各一丈。城墙内部由泥土夯实,外部全部砖砌,城墙上以砖石辅就,上面可以并行两辆马车。城墙顶上还设有了望孔、射孔、垛口等御敌设施,有垛口三千,敌楼七十二,分别象征孔子三千弟子和七十二贤人。

洪武年间修城费用不可考,但史籍记载“隆庆二年”,即1568年,平遥知县岳维华增建六门瓮城,耗银2000余两。

上传瓮城照片一张:

2505.jpg

明太原城墙已毁,同一时期的另一座城池保留至今,那就是平遥古城。

平遥古城墙始建于西周宣王时,明洪武年间扩建为砖石城墙。古城面积约2.25平方公里,城墙为方形,总长度为“十二里八分四厘”,现代测量为6157米,高“三丈二尺”,实测10米,平均厚度为5米,濠深广各一丈。城墙内部由泥土夯实,外部全部砖砌,城墙上以砖石辅就,上面可以并行两辆马车。城墙顶上还设有了望孔、射孔、垛口等御敌设施,有垛口三千,敌楼七十二,分别象征孔子三千弟子和七十二贤人。

洪武年间修城费用不可考,但史籍记载“隆庆二年”,即1568年,平遥知县岳维华增建六门瓮城,耗银2000余两。

上传瓮城照片一张:

2505.jpg
鱼缸养龙 发表于 2013-12-3 22:04
明太原城墙已毁,同一时期的另一座城池保留至今,那就是平遥古城。

平遥古城墙始建于西周宣王时,明洪武 ...
盖的有模有样才花2000两我不相信
Tiki-Taka 发表于 2013-12-3 20:15
太原城 我还真没研究过 我研究过兴城小城还有东北几个以前的明清城池 野猪皮攻克不是其攻坚能力牛逼 而是 ...
  小说《锦医卫》说,当年山西商人向满兵走私军火,根本原因是当时山西资本已经积累,生产旺盛,而明朝政府不给出路。所以穿越过去的主角引导山西商人扩展市场,给了他们更大的利润空间,他们就不会去向满兵走私战略物资了。
  内应,有些时候也有很深层次的原因。反特,一定要除根,除根不见得要杀人,因势利导,是最好的除根办法。
Tiki-Taka 发表于 2013-12-3 20:12
要砌筑城墙的话 还要打桩 立承台 做地梁 没有现代水泥钢筋技术 我是不能想象
  我曾经去工地看过怎么建设大楼。漳州属于冲积平原,地基非常软。建大楼需要打桩、埋承重台、做地梁,这些技术在古代绝对不可能,古代能做的,就是刨土,刨去浮土,换上稳定的碎石地基。当年打碎石可比较今天成本昂贵多了。
  想起来,现代科技进步可真了不起啊。
  回过头来说当年的城墙防御。如果金兵驱使老百姓填土,那么就需要建设更高的墙,更深的壕沟。陈规的办法是做两重墙,两重壕沟。可能也是因为单一城墙不能做得太高。
鱼缸养龙 发表于 2013-12-3 22:04
明太原城墙已毁,同一时期的另一座城池保留至今,那就是平遥古城。

平遥古城墙始建于西周宣王时,明洪武 ...
  我们在电视上看到的城,基本上是直进直出,那么什么时候才有瓮城?瓮城出口如此曲折,那么反冲击也不容易吧?
  有了瓮城,敌军要攻入,确实要费一些周折。

su27uuuk 发表于 2013-12-3 22:11
盖的有模有样才花2000两我不相信


2000两白银是修筑六座瓮城的钱,平均一座也就是400两左右的造价,估计是材料费,人工费当时大概没几个,民夫服劳役还常常自带干粮呢。
隆庆年间银价,按大米价格折算,大约现在的五、六百元人民币,修一座瓮城才20到30万元人民币,如果现在施工,即使不是修旧如旧,也得200到300万元吧。
su27uuuk 发表于 2013-12-3 22:11
盖的有模有样才花2000两我不相信


2000两白银是修筑六座瓮城的钱,平均一座也就是400两左右的造价,估计是材料费,人工费当时大概没几个,民夫服劳役还常常自带干粮呢。
隆庆年间银价,按大米价格折算,大约现在的五、六百元人民币,修一座瓮城才20到30万元人民币,如果现在施工,即使不是修旧如旧,也得200到300万元吧。
鱼缸养龙 发表于 2013-12-3 22:04
明太原城墙已毁,同一时期的另一座城池保留至今,那就是平遥古城。

平遥古城墙始建于西周宣王时,明洪武 ...
感谢亲

新侨联委员 发表于 2013-12-3 22:33
  我们在电视上看到的城,基本上是直进直出,那么什么时候才有瓮城?瓮城出口如此曲折,那么反冲击也不 ...


最新发掘的神木石峁遗址,已经有了瓮城的概念,城门已经不是直出直进。赫连勃勃大王修筑的“统万城”已经有了瓮城的雏形,到隋唐时期,瓮城已经不是稀罕的建筑,但主要是衬托作用,五代以后,没有瓮城的很少,明代别说大城,连军堡也常筑有瓮城,简陋点而已。
关于瓮城,导游都会告诉游客:把敌人放进来,关门打狗!但敌人哪有那么傻?
我认为瓮城的主要作用之一是为了集结反击兵力,城门宽度有限,而且直进直出,城内的人要冲出去,就会城门大开,又一下冲不出那么多人,如果被人家反冲击一下就杀进来了。
所以需要在瓮城内集结整队,关闭城门,打开瓮城往外杀,如果反击失败,也能把敌人引入瓮城歼灭,绝不会被冲进来。
新侨联委员 发表于 2013-12-3 22:33
  我们在电视上看到的城,基本上是直进直出,那么什么时候才有瓮城?瓮城出口如此曲折,那么反冲击也不 ...


最新发掘的神木石峁遗址,已经有了瓮城的概念,城门已经不是直出直进。赫连勃勃大王修筑的“统万城”已经有了瓮城的雏形,到隋唐时期,瓮城已经不是稀罕的建筑,但主要是衬托作用,五代以后,没有瓮城的很少,明代别说大城,连军堡也常筑有瓮城,简陋点而已。
关于瓮城,导游都会告诉游客:把敌人放进来,关门打狗!但敌人哪有那么傻?
我认为瓮城的主要作用之一是为了集结反击兵力,城门宽度有限,而且直进直出,城内的人要冲出去,就会城门大开,又一下冲不出那么多人,如果被人家反冲击一下就杀进来了。
所以需要在瓮城内集结整队,关闭城门,打开瓮城往外杀,如果反击失败,也能把敌人引入瓮城歼灭,绝不会被冲进来。
难得是有缘 发表于 2013-12-3 22:34
感谢亲
不谢哦,亲,头像是你吗........


关于城墙,还有几点所见所想:

1、明以前城墙为夯土素面,包括都城,连元大都到了雨季,都得在城墙上挂苇帘挡雨、防侵袭。明代大量用煤,才是砖头成本下降,于是乎连小堡都舍得包砖,但也得精打细算,所以城墙内侧不包,下图为证,这是平遥古城的内侧:
173739ppnp56pdp05zap76.jpg

2、城墙的马面其实也是起到棱堡的作用,而且对城墙有加固的目的:
08d8cec451da81cbc6ff95755266d016082431a7.jpg

3、即使是热兵器时代,城墙的防御作用依然强大,只是缺乏了纵深,要想守住城,一定得先守住城下的外围防御阵地,铁丝网、地雷阵、战壕..........
这是小日本炮轰平遥城墙留下的痕迹:
cq72.jpg

关于城墙,还有几点所见所想:

1、明以前城墙为夯土素面,包括都城,连元大都到了雨季,都得在城墙上挂苇帘挡雨、防侵袭。明代大量用煤,才是砖头成本下降,于是乎连小堡都舍得包砖,但也得精打细算,所以城墙内侧不包,下图为证,这是平遥古城的内侧:
173739ppnp56pdp05zap76.jpg

2、城墙的马面其实也是起到棱堡的作用,而且对城墙有加固的目的:
08d8cec451da81cbc6ff95755266d016082431a7.jpg

3、即使是热兵器时代,城墙的防御作用依然强大,只是缺乏了纵深,要想守住城,一定得先守住城下的外围防御阵地,铁丝网、地雷阵、战壕..........
这是小日本炮轰平遥城墙留下的痕迹:
cq72.jpg
鱼缸养龙 发表于 2013-12-3 22:55
最新发掘的神木石峁遗址,已经有了瓮城的概念,城门已经不是直出直进。赫连勃勃大王修筑的“统万城”已 ...
  我也关注到了神木石峁遗址的瓮城。瓮城看起来比较小,那么怎么集结大量的反击兵力向外冲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