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丹:“标签”背后的和平金都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08:30:35
在2013中国国际矿业大会上,苏丹、坦桑尼亚等非洲国家展团踊跃参展,在论坛上积极推介该国的矿业项目和政策。其中,苏丹最为引人注目。

  苏丹政府将未来的战略发展核心圈定在矿业尤其是金矿上。打着“黄金之国”的旗号,苏丹政府开始大力整合国内金矿资源,并着力寻求外资,共同开发资源。

  图为非洲矿商在矿业大会上洽谈业务。

  这或许是苏丹矿业最好的发展期。

  2010年,苏丹政府将矿业从原有的能源矿业部分离出来,单独成立了矿业部,试图在濒临破裂的南北苏丹关系中,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在可预见的“后石油时代”中寻求生机。

  果不其然,2011年7月9日,南苏丹正式宣布独立,也同时“带走”了苏丹共和国75%的石油资源。

  为了弥补南苏丹独立造成的石油出口收入骤降的“缺口”,苏丹政府将未来的战略发展核心圈定在矿业,尤其是金矿上。打着“黄金之国”的旗号,苏丹政府开始大力整合国内金矿资源,并着力寻求外资进入苏丹,共同开发资源。

  在新矿业部长卡迈勒·拉提夫2011年上任之后,苏丹的矿业又有了全新的进程。卡迈勒对于矿区的勘探和生产工作要求严格,所有项目都必须亲自考察,并对企业的生产时间作出限定,定期召集企业开会,落实勘探和生产进度。

  在这个“强硬派”的监管下,苏丹现已发展了国内外120家大矿权(大区块矿)公司和504家小矿权(小个体矿)公司,但大部分企业还停留在勘探阶段。

  所谓的大小矿权,是苏丹的两种矿权形式。大矿权是6000平方公里左右的大区块模式,在勘察和审批之后,一旦拿下矿权,企业便可以获得全部的开采资源。而小矿权模式则都是一、两平方公里的矿区,审查更为容易,考虑到经营规模,这样的矿权主要留给苏丹本地企业经营。

  苏丹目前仅有13家矿业公司从事黄金开采活动,其中包括3家中国企业:保利集团投资的中非开发投资公司、天津华北地质勘查局投资的中非华勘投资公司、金桥矿业有限公司。前两家公司都是在中非发展基金的支持下开发的,而金桥矿业则完全由民营资本投入运作。
初醒

  尽管南北苏丹边境附近的争端时常出现,但苏丹却并不像人们想象中那样混乱和贫瘠。

  2008年底便奔赴苏丹寻找机遇的孙军波特别有体会:“首都喀土穆被评为非洲最安全的首都。那里的百姓朴实,尤其对于为他们带去财富的中国人,显得格外友好。而且苏丹是个穆斯林国家,在宗教信仰的带动下,百姓更加向往和平。”

  作为苏丹金桥矿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和苏丹中资矿业协会会长,孙军波言语间满是对这个国家的留恋。

  事实上,南北分离后的苏丹仍然拥有19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面积,全国15个州中,有13个州都蕴藏着大量黄金,足以让这个非洲北部的国家富裕起来。这也给孙军波这样的外国投资者带来不少的惊喜和收获。

  由于过去苏丹多是依靠百姓采金,缺乏系统和专业的领导,政府对于全国金矿的储量直到现在还不甚清楚。通过企业来发展黄金产业战略,是苏丹政府在近两年才形成的全新思路,金矿的勘探和开采才逐渐明晰。

  目前,苏丹已探明的黄金储量将近1000吨,最早进入苏丹开发的法国公司,年均产金量为3吨至4吨。

  法国、土耳其、加拿大、俄罗斯等国的企业进入苏丹的时间较长,如今也在苏丹矿业开发中享有更多的优势。其他大部分企业还在勘探阶段,至少要两三年后才能投入开采。

  但“迟到”的发展也是一笔财富。

  就在全球各大老牌矿业国全力以赴向深度开采发力时,苏丹这个尚处在矿业发展最初阶段的国度,却拥有诸多的露天金矿。

  这也是“手无寸铁”的百姓成为苏丹黄金开采“主力军”的原因之一。

  在2012年苏丹全国50吨黄金的开采中,百姓产金比例超过90%,全国有超过100万的百姓每天都做着淘金的工作,并以此为生。

  一方面要引进企业大规模开采,另一方面要尽量保障百姓的生存空间,于是,苏丹政府陷入两难之中。

  企业在勘探和开采中会损害民间淘金者的利益,因此,企业在生产中屡屡遭到莫名的破坏。

  “尤其是靠近尼罗河的村庄,很多人仅靠挖金谋生。”孙军波告诉《中国黄金报》记者,“当前政府的经济收入中,绝大部分来自百姓产金,而且一旦这百万淘金者‘失业’,也会给社会治安带来很大威胁。”

  为此,苏丹政府暂时划定了单独的区域,留给百姓开采,以减少百姓和企业的冲突。“但这也不是长久的办法,政府还需要慢慢解决。”孙军波表示。
矛盾

  对于金桥这样的海外民营企业来说,语言、文化、政策差异都不是最大的难题,但安全感却是孙军波等海外投资人最为关注的要点。

  汇率不稳定,自然让投资人的安全感蒙上了阴影。

  “实际上,这两年南北苏丹已经趋于稳定,两国就边界、叛军等问题都达成了一致,国内政治风险不大,这对我们投资者来说都是利好因素。”孙军波表示,“但南北分离后,的确使苏丹政府收入锐减,引发了通货膨胀。而因为美国的经济制裁,美元不会进入苏丹,没有外汇的平衡,汇率就极不稳定,这也引发了我们对于苏丹经济的更多担忧。”

  另一方面,尽管政府致力于处理企业与当地百姓的关系,但愤懑的百姓不时对矿区造成的威胁,也让投资者惴惴不安。这个关系不能得到适当的平衡,就像一颗随时可能引爆的炸弹,让投资者心怀顾虑。

  如今,和大多数非洲国家一样,苏丹矿业部也对于外国投资企业做出了明确的规定:企业中,苏丹员工和外籍员工的比例要大于10∶1;企业要有严格的环保标准,并且要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对于矿区周边的地区,企业要修公路,挖水井,给社区居民送粮食等等。苏丹政府以此来平衡企业和百姓双方的利益。

  而南北苏丹的石油协议也已达成,“相信接下来的石油出口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经济发展,使苏丹国内经济趋于稳定。”孙军波表示。
未来

  对于在苏丹的发展前景,孙军波抱有满怀的期待。

  “在我们的建议下,卡迈勒部长可能会成立矿权交易机构,促使国内小矿权出售,这样能够释放一批闲置矿权,这样也会对整个矿业的发展形成有利的影响。”

  另一方面,孙军波也在积极向苏丹矿业部建言,要求引入更多的民营资本。在他看来,民营企业追求高风险、高回报,而苏丹当前的矿业状况恰好迎合了这个诉求。

  “因为地质勘查成本很低,但风险性强,民营企业可以更多地投入进来,寻找机遇。当勘探结束后,通过政府搭台,再与具有战略责任的国企合作开采。”孙军波表示,“也许这样的发展模式能够更好地促进各方面发展。”

http://gold.jrj.com.cn/2013/11/08162116113788-8.shtml在2013中国国际矿业大会上,苏丹、坦桑尼亚等非洲国家展团踊跃参展,在论坛上积极推介该国的矿业项目和政策。其中,苏丹最为引人注目。

  苏丹政府将未来的战略发展核心圈定在矿业尤其是金矿上。打着“黄金之国”的旗号,苏丹政府开始大力整合国内金矿资源,并着力寻求外资,共同开发资源。

  图为非洲矿商在矿业大会上洽谈业务。

  这或许是苏丹矿业最好的发展期。

  2010年,苏丹政府将矿业从原有的能源矿业部分离出来,单独成立了矿业部,试图在濒临破裂的南北苏丹关系中,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在可预见的“后石油时代”中寻求生机。

  果不其然,2011年7月9日,南苏丹正式宣布独立,也同时“带走”了苏丹共和国75%的石油资源。

  为了弥补南苏丹独立造成的石油出口收入骤降的“缺口”,苏丹政府将未来的战略发展核心圈定在矿业,尤其是金矿上。打着“黄金之国”的旗号,苏丹政府开始大力整合国内金矿资源,并着力寻求外资进入苏丹,共同开发资源。

  在新矿业部长卡迈勒·拉提夫2011年上任之后,苏丹的矿业又有了全新的进程。卡迈勒对于矿区的勘探和生产工作要求严格,所有项目都必须亲自考察,并对企业的生产时间作出限定,定期召集企业开会,落实勘探和生产进度。

  在这个“强硬派”的监管下,苏丹现已发展了国内外120家大矿权(大区块矿)公司和504家小矿权(小个体矿)公司,但大部分企业还停留在勘探阶段。

  所谓的大小矿权,是苏丹的两种矿权形式。大矿权是6000平方公里左右的大区块模式,在勘察和审批之后,一旦拿下矿权,企业便可以获得全部的开采资源。而小矿权模式则都是一、两平方公里的矿区,审查更为容易,考虑到经营规模,这样的矿权主要留给苏丹本地企业经营。

  苏丹目前仅有13家矿业公司从事黄金开采活动,其中包括3家中国企业:保利集团投资的中非开发投资公司、天津华北地质勘查局投资的中非华勘投资公司、金桥矿业有限公司。前两家公司都是在中非发展基金的支持下开发的,而金桥矿业则完全由民营资本投入运作。
初醒

  尽管南北苏丹边境附近的争端时常出现,但苏丹却并不像人们想象中那样混乱和贫瘠。

  2008年底便奔赴苏丹寻找机遇的孙军波特别有体会:“首都喀土穆被评为非洲最安全的首都。那里的百姓朴实,尤其对于为他们带去财富的中国人,显得格外友好。而且苏丹是个穆斯林国家,在宗教信仰的带动下,百姓更加向往和平。”

  作为苏丹金桥矿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和苏丹中资矿业协会会长,孙军波言语间满是对这个国家的留恋。

  事实上,南北分离后的苏丹仍然拥有19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面积,全国15个州中,有13个州都蕴藏着大量黄金,足以让这个非洲北部的国家富裕起来。这也给孙军波这样的外国投资者带来不少的惊喜和收获。

  由于过去苏丹多是依靠百姓采金,缺乏系统和专业的领导,政府对于全国金矿的储量直到现在还不甚清楚。通过企业来发展黄金产业战略,是苏丹政府在近两年才形成的全新思路,金矿的勘探和开采才逐渐明晰。

  目前,苏丹已探明的黄金储量将近1000吨,最早进入苏丹开发的法国公司,年均产金量为3吨至4吨。

  法国、土耳其、加拿大、俄罗斯等国的企业进入苏丹的时间较长,如今也在苏丹矿业开发中享有更多的优势。其他大部分企业还在勘探阶段,至少要两三年后才能投入开采。

  但“迟到”的发展也是一笔财富。

  就在全球各大老牌矿业国全力以赴向深度开采发力时,苏丹这个尚处在矿业发展最初阶段的国度,却拥有诸多的露天金矿。

  这也是“手无寸铁”的百姓成为苏丹黄金开采“主力军”的原因之一。

  在2012年苏丹全国50吨黄金的开采中,百姓产金比例超过90%,全国有超过100万的百姓每天都做着淘金的工作,并以此为生。

  一方面要引进企业大规模开采,另一方面要尽量保障百姓的生存空间,于是,苏丹政府陷入两难之中。

  企业在勘探和开采中会损害民间淘金者的利益,因此,企业在生产中屡屡遭到莫名的破坏。

  “尤其是靠近尼罗河的村庄,很多人仅靠挖金谋生。”孙军波告诉《中国黄金报》记者,“当前政府的经济收入中,绝大部分来自百姓产金,而且一旦这百万淘金者‘失业’,也会给社会治安带来很大威胁。”

  为此,苏丹政府暂时划定了单独的区域,留给百姓开采,以减少百姓和企业的冲突。“但这也不是长久的办法,政府还需要慢慢解决。”孙军波表示。
矛盾

  对于金桥这样的海外民营企业来说,语言、文化、政策差异都不是最大的难题,但安全感却是孙军波等海外投资人最为关注的要点。

  汇率不稳定,自然让投资人的安全感蒙上了阴影。

  “实际上,这两年南北苏丹已经趋于稳定,两国就边界、叛军等问题都达成了一致,国内政治风险不大,这对我们投资者来说都是利好因素。”孙军波表示,“但南北分离后,的确使苏丹政府收入锐减,引发了通货膨胀。而因为美国的经济制裁,美元不会进入苏丹,没有外汇的平衡,汇率就极不稳定,这也引发了我们对于苏丹经济的更多担忧。”

  另一方面,尽管政府致力于处理企业与当地百姓的关系,但愤懑的百姓不时对矿区造成的威胁,也让投资者惴惴不安。这个关系不能得到适当的平衡,就像一颗随时可能引爆的炸弹,让投资者心怀顾虑。

  如今,和大多数非洲国家一样,苏丹矿业部也对于外国投资企业做出了明确的规定:企业中,苏丹员工和外籍员工的比例要大于10∶1;企业要有严格的环保标准,并且要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对于矿区周边的地区,企业要修公路,挖水井,给社区居民送粮食等等。苏丹政府以此来平衡企业和百姓双方的利益。

  而南北苏丹的石油协议也已达成,“相信接下来的石油出口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经济发展,使苏丹国内经济趋于稳定。”孙军波表示。
未来

  对于在苏丹的发展前景,孙军波抱有满怀的期待。

  “在我们的建议下,卡迈勒部长可能会成立矿权交易机构,促使国内小矿权出售,这样能够释放一批闲置矿权,这样也会对整个矿业的发展形成有利的影响。”

  另一方面,孙军波也在积极向苏丹矿业部建言,要求引入更多的民营资本。在他看来,民营企业追求高风险、高回报,而苏丹当前的矿业状况恰好迎合了这个诉求。

  “因为地质勘查成本很低,但风险性强,民营企业可以更多地投入进来,寻找机遇。当勘探结束后,通过政府搭台,再与具有战略责任的国企合作开采。”孙军波表示,“也许这样的发展模式能够更好地促进各方面发展。”

http://gold.jrj.com.cn/2013/11/08162116113788-8.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