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9年中苏珍宝岛战斗最激烈的两天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00:45:58
1968年1月5日的七里沁岛流血事件后,中共中央就准备对苏方进行反击。根据中央军委的建议,沈阳军区从值班部队中抽调了部分精干人员秘密进入七里沁岛附近,准备于1968年3月12日前后进行反击。但苏联因为捷克斯洛伐克搞起了“布拉格之春”,东欧局势不稳,因而收敛了越界行为。加上天气恶劣,连续的暴风雪,部队和物资开进困难,准备工作迟迟难以完成。随着春天乌苏里江解冻,中方的反击计划被迫取消。

1968年8月苏联大规模入侵捷克斯洛伐克之后,中苏边界形势再度紧张。从当年12月27日到起1969年1月23日,苏联边防军一再出动装甲车、卡车运载携带武器的军人上岛,拦截上岛的中国边防巡逻队,并以棍棒对中国边防军人进行殴打。中方人员虽然以棍棒还击,却往往因力量不足而在打斗中吃亏,甚至武器也被抢走。据曾当过苏联伊曼边防总队队长的退役上校康斯坦丁诺夫回忆:“1969年1月5日,在达曼斯基岛的一次打斗中,我们从中国人那里抢来15支枪,并发现枪膛里有子弹,我们非常吃惊,这使边防总队队长列昂诺夫及其副手确信,危险正在来临,如果说要发生什么事情的话,那一定会发生在这里。”

进入1969年2月份后,只要中国边防人员一上珍宝岛,苏军就迅速出动人员前来干涉,而且苏军一般出动上岛的人员要多于中方人员2~3倍。康斯坦丁诺夫的说法是:“达曼斯基岛和相邻边防队有可能受到威胁的哨所值勤人员都加强到了50人,并增加了装甲运兵车,同时,只要中国人一出现,我们的边防人员就向他们射击,将这些不速之客赶走。”

擦枪,终于要走火的。而且,真正的武装冲突,是中国方面有预谋的反击。

在决定七里沁岛进行反击时,中央军委就要求边防部队注意选择政治上有利的时间、地点和情况,事先做好准备,多设想几种可能,拟定行动方案,有重点、有计划地打击苏军的挑衅。珍宝岛形势紧张后,1969年1月25日,黑龙江省军区提出了在珍宝岛地区反干涉斗争的自卫还击斗争方案,设想以3个连精干兵力预先上岛设伏,如苏军以武力强行干涉中国巡逻分队执行任务,潜伏分队视情况给予支援。沈阳军区基本同意这一方案,但认为岛上气候寒冷,不宜潜伏。

2月7日,苏军上岛人员以冲锋枪向中国巡逻队射击,幸未造成伤亡。随着珍宝岛紧张形势的加剧,毛泽东认为苏方会有下一步的行动,有必要进行反击。随后中央军委下达了进一步指示。2月19日,总参谋部、外交部同意了黑龙江省军区的方案,并要求要严格遵守针锋相对、后发制人和有理、有利、有节的原则,既不示弱,又不主动惹事。同时抽调精干部队前往珍宝岛地区参加反击行动。

根据中央军委的指示精神,沈阳军区决定由肖全夫副司令员率领工作组前往虎(林)饶(河)方向指导战备工作,并成立虎饶前指,由肖全夫、李少元统一指挥。黑龙江省军区决定,在靠近珍宝岛的公司边防站(因当地的公司亮子村而得名)成立“公司临时指挥所”。总的原则是:自卫反击严格限制在主航道中心线中国一侧,要行动迅速,不纠缠、不恋战,取得胜利后立即撤至有利地区。

参加珍宝岛自卫反击战的,有来自23军、39军、46军、64军的步兵、侦察兵、炮兵的精干分队。为了打胜这一仗,参战部队做了很多准备。

要在珍宝岛上部署部队就要上岛看地形,但珍宝岛又太狭窄,完全暴露在苏方观察范围内。中方人员上岛,不超过3分钟,苏军的装甲车就会冲过来,中方人员只能后退。而且岛上到处是积雪覆盖的“塔头”,人一绊一个跟头,机动起来非常困难。这就要另外进行针对性训练。当年参战的46军133师397团侦察排长于洪东回忆:“战前搞了训练。内容太多了,我就简单说几个。第一,饶河有个大岱山,我们在其附近选了一个跟珍宝岛的地形非常相似的地方进行模拟训练。第二,我们一个月没有出去巡逻,让苏联以为中国害怕了。而苏联还派军队继续巡逻,这样我们就暗中观察他们的的行动规律,研究对策和作战方案。最后定下来怎么将苏军引进包围圈,怎么消灭他们。”

因为多年政治运动,训练不足,战备废弛,前线武器弹药严重不足,上去的部队只有一半配备自动武器。合江军分区副参谋长曹建华只得花钱将地方上民兵和武装部的武器弹药收购上来,集中装载了13辆车。武器运到后乱糟糟地堆在边防站的食堂里,没枪的战士都去抢。最后还剩下4具火箭筒没人要,曹建华让饶河勤务连的几个炊事员现学现卖,这几个炊事员在后来的战斗中就击毁了苏军1辆装甲车。

珍宝岛地区在冬季经常是零下30多度严寒,无论是作战还是潜伏,都要解决防冻的问题。在训练中,根据部队现有装备,要将人埋在雪里,刚开始时坚持不到40分钟,随着不断总结经验,最后战士们竟然能在雪里呆上6个小时。那时部队防寒也就是大衣、棉衣、绒衣这类简单装具,更重要的是靠精神和意志。当时边防战士流行着这样的口号:为了保卫毛主席,粉身碎骨志不移!为了打倒新沙皇,愿做雪地邱少云!

当年的沈阳军区司令员陈锡联后来回忆:“为了最初的战斗,我们准备了2、3个月的时间,从3个军抽调了3个侦察连,每个连2、3百人,由有作战经验的参谋人员带队,进行了专门的训练和配备,打得干脆利落。”

3月1日下午,反击部队开始集结,严格控制了去前沿的车辆,所有进入饶河的军车实行闭灯行驶,采用有线电联络,实行无线电静默。晚20时左右,曹建华率133师1个侦察连另2个侦察排、23军73师217团(原黑龙江省军区独立l师l团)1连,还有重机枪排、无坐力炮排共约300人奉命上岛设伏。虎饶前指手里掌握着榴弹炮20团2营、85加农炮413团(辖1、2营)、高炮620团2营,准备随时以火力支援岛上的战斗。

上岛潜伏的指战员都身着和雪地一样颜色的白色披风,趟着齐漆深的大雪摸上了珍宝岛西端的可潜伏区域。战士们各自挖了个雪坑,上面挡上白褥单伪装起来。除了枪支、棒子外,每人还带了一小包饼干、一小瓶散装老白干和一包止咳药。为了防止有人睡着而冻死,每个战士还做了几个雪球,发现有人睡觉就用雪球砸。就这样,潜伏部队以顽强的意志在雪地中熬了一夜。

根据虎饶前指的预定计划,3月2日上午8时40分,公司边防站派出30人分前后2组前往珍宝岛巡逻。公司边防站站长孙玉国带领的第一巡逻组12人沿着中国境内冰道抵近珍宝岛,46军133师398团特务连3班长周登国等人带第二巡逻组则在后方跟进掩护。对岸瞭望塔上的苏军马上将情况上报。据中方资料说,10分钟后,苏军即由下米海洛夫卡、库列比亚克依内2个边防哨所派出70余人,分乘2辆装甲车、1辆敞篷卡车、1辆指挥车向珍宝岛驶来。而康斯坦丁诺夫回忆:下米海洛夫卡哨所所长伊万•斯特列利尼科夫上尉用电话通知边防队指挥部和友邻哨所,在获得上级“驱逐中国人”的指示后,带领一个由30人组成的小组,乘坐1辆装甲运兵车和2辆汽车去迎击中国人。库列比亚克依内哨所方向,由维塔利亚•布别宁上尉带领20名苏军乘装甲车赶来增援。

孙玉国带领第一巡逻组加速前进,在岛南侧上岛。很快,苏军3个小组从东侧、南侧围了过来。见势不妙,孙玉国率巡逻组迅速向岛西侧的中方潜伏地点靠拢。苏军则分三路展开逼进。中方资料说苏军第一路24人分3组从岛南航标处登岛;第二路9人从岛内侧中方领土100多米处登岛;第三路7人在岛西侧上中部岸边与我第二巡逻组对峙。

康斯坦丁诺夫的说法是:伊万•斯特列利尼科夫上尉带领5名边防军人和克格勃特别处派来的侦察员H•布依涅维奇上尉从正面接近该岛。他们后面约300米是第二小组,由巴班斯基下士率领,共12人。第三小组由拉伯维奇中士率领,共13人,从侧翼接近该岛。维塔利亚•布别宁上尉带领20名苏军稍后则从北侧登上珍宝岛。

孙玉国很快发现,过去苏军上岛干涉中国边防人员巡逻时,一般是肩背枪,手持棍棒,大都不戴钢盔。而今天上岛的苏军都头戴钢盔,手持冲锋枪,保持着随时可以投入战斗的姿态。据中方后来得到的消息,远东苏军指挥机构这时已下令,指示驱赶中国“越境”人员在必要时可以开枪。康斯坦丁诺夫则回忆,边防总队司令和政委曾被叫到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的远东军区指挥部,得到指示:如果发生武装挑衅,那就还击。但只是口头意见,不能作为依据。

从苏军上岛的态势看,伊万•斯特列利尼科夫上尉的7人小组和拉伯维奇中士率领的13人小组是准备正面堵住孙玉国巡逻小组,再迂回到侧后断其退路,形成合围态势。

孙玉国和第一巡逻组退到了距离离潜伏部队只有10余米的地方,与苏军形成对峙。双方都要求对方退出珍宝岛,气氛极为紧张。

很快,第一枪响了。

到底是谁先开的第一枪,看上去是个罗生门。

中国史料的传统说法是,伊万•斯特列利尼科夫上尉的7人小组是准备从岛西面迂回夹击孙玉国第一巡逻组的,而原先未被苏军发现的中国第二巡逻组突然从侧翼出现,挡住了伊万小组。苏军发现中国军队已有准备,便于慌乱仓促间首先向孙玉国第一巡逻组开枪,于是珍宝岛战斗于9时17分打响,苏联时间则是11时17分。中国第一巡逻组人员还未展开,当即伤亡6人,其余人员马上予以还击。而第二巡逻组听到枪声后在班长周登国下令后立即开火,当场将伊万小组7人击毙。伊万•斯特列利尼科夫上尉在历次和中国军队棍棒打斗中都身先卒,下手狠毒,中国士兵恨恨地称他为“瘸子伊万”,这次终于被干掉了。

于洪东回忆说:我们头天晚上就上岛了,隐蔽工作做得特别好。3月2日。战斗英雄孙玉国带领一小队去巡逻,上午8点钟,苏军果然来了,他们一直追着巡逻分队到了包围圈。这时候孙玉国拿着大喇叭说:“向你们提出强烈抗议,你们入侵了我们的领土,你们必须退回去,否则的话一切后果由你们负完全责任。”这其实是在对埋伏的部队说明苏军已经上当了。孙玉国又说:“你们也没什么了不起的,那边有40多个人,那边也只有40多个人。”这也是暗号,于是我们就知道了敌人的情况。就在这时候,一个苏军踩到了我方一个成员,他一下站起来,被苏军用冲锋枪打倒牺牲了。我们上岛前约定是两手准备,带了枪,也带了棒子,如果苏军不开枪,我们就用棒子教训他们,如果苏军开枪,立即扔掉棒子开枪还击。所以我们的子弹都上了膛,随时可以战斗。一听到枪响,大家把棒子全扔了,立即开火。没过10分钟,南边那40来个苏军都被打死了,我们这边的人也有伤亡。北边还有一部分苏军,他们听见枪声,也就地卧倒开始战斗。那些苏军训练得比较好,一看就知道不是新兵,也让我们吃了点苦头。

康斯坦丁诺夫如此说:“突然,他们(伊万•斯特列利尼科夫上尉带领的3个小组)遭到正面机枪扫射,左岸火炮和迫击炮一齐开火,斯特列利尼科夫和拉伯维奇率领的2个小组全部阵亡,巴班斯基下士带领的人占领了一个环形防御工事并进行还击。相邻哨所的摩托化机动小组赶去支援,带队的是维塔利亚•布别宁上尉。但由于左岸猛烈的炮火,他们没有取得成功。”

参战苏军士兵扎伊采夫回忆:“远处的目击者们看见,所长(伊万•斯特列利尼科夫)用手对他们指着中国江岸,要求他们回到自己那边去。这时,接到某种信号后,中国人突然开始忙活起来,他们的前一排横队撤向一边,使苏联边防军暴露在第二排横队的枪口之下。首先听到一梭子短连发,然后是自动步枪一齐开火,苏联边防军人纷纷中弹,跌倒在江中的冰面上。中国军人又对他们进行抵近射击,对着死者的尸体连续开枪,并用刺刀猛戳受伤人员,最后还要用匕首补上几刀。”

对立的双方,说法肯定是不同的。总之,战斗就这样开始了。

枪声一响,在雪地中的中国潜伏部队也迅速开火,当即将苏军打倒一片,包括将拉伯维奇中士率领的13人全部击毙并重创巴班斯基小组。23军73师217团1连副连长王庆容率领潜伏分队发起冲锋,被苏军枪弹击中,英勇牺牲。巴班斯基把剩下的火力全部集中起来,与占优势的中国军队顽强战斗。苏军1辆装甲车企图向中国军队侧后迂回,被打了几发火箭弹,又吓回去了。不久,维塔利•布别宁上尉的带领20名苏军在北侧登上珍宝岛,从后面向中国军队开火。46军133师侦察连副连长陈绍光指挥部队向苏军迂回,被苏军机枪火力夹击,英勇牺牲。46军133师397团侦察排4班战士于庆阳,在阻击苏军逃跑时头部中弹,脑浆溢出昏迷。卫生员李先树上去给他包扎,于庆阳醒来后撕掉绷带,又提起冲锋枪向前冲了六步,终于体力不支,倒下牺牲,遗体仍保持着冲锋的姿势。后来他的事绩被画成油画,放到军博收藏,就是著名的《生命不息,冲锋不止》。

苏军战斗也很英勇,但50多人的边防部队难以抵挡中方1个火器齐全的步兵营冲击,而且战斗开始就失掉了先机,损失惨重。残余苏军依托2辆装甲车不断向中国军队开火,布别宁上尉还亲自指挥其中l辆向岛西江汊迂回,从后边攻击中国军队。虎饶前指命令岸上的炮火向苏军装甲车轰击,当即击毁装甲车1辆、指挥车1辆和卡车1辆,击伤装甲车1辆,布别宁上尉也受了伤。战斗至10时30分,巴班斯基小组的残余人员已撤出了战场,布别宁上尉在枪弹打光后,也开着残破的装甲车驶回了苏联江岸。

战斗结束,中国军队迅速带着伤亡人员从岛上撤回。中午时分,苏军增援部队赶到,登岛后将己方伤亡人员运走。

在3月2日的战斗中,中方估计打死打伤苏联边防军共60余人,击毁敌装甲车、指挥车、卡车各1辆,击伤装甲车1辆,缴获冲锋枪14支、手枪2支、子弹和其他器材一部。后来苏联官方公布了自己的伤亡数字:苏军死亡32人,包括2名上尉军官,负伤14人。中国军队则牺牲17人,负伤35人,并有1名通讯员失踪。

3月2日的珍宝岛武装冲突,因中国方面早有预谋,战场组织较好,在遭遇战打了苏军一个措手不及,取得了局部胜利。

康斯坦丁诺夫评说道:“指挥这次行动的中国军事首长足智多谋、训练有素、十分狡猾,选择3月2日并非偶然。在当时的宣传报道中并没有提到这一天有什么意义,实际上这一天非同寻常。

第一,3月1日晚至2日凌晨下着小雪,周围白茫茫一片,这使中国人可以悄悄地占领达曼斯基岛,雪可以掩盖他们行进的痕迹。

第二,3月2日是北滨海区送别冬天的节日――谢肉节。中国人估计可能会有人请边防总队指挥部的人去吃饭或联欢,造成和指挥所的联系‘不畅’。的确如此,边防总队的领导去了维也坚斯卡亚村,很早就去了,但不是去参加联欢会,而是去参加演习。30年来没有人提起过演习的事。

实际上,事发前3天,进行过一次较大规模的军事演习。有2个师参加,军区指示由边防总队扮演‘敌军’。难道2个师抽不出来2个连扮演‘敌军’,而非要边防总队去扮演‘敌军’吗?可能当时军区司令部的意图是好的,主要是在面临威胁的情况下提高他们的士气。

第三,周日和周六,我们的边防军航空兵不飞行。

指挥这次行动的中国军官可能正是根据上述因素,才选定在这一天开始行动的。另外,我们在演习中也出现了一点问题:1个坦克团未能及时到达指定位置,宣布进行战术停顿。中午12点以后,康斯坦丁诺夫返回指挥所,演习指挥部里响起了‘焦急’的电话铃声,远东军区司令部打电话来说:在下米海洛夫卡哨所,正在进行战斗,有人员伤亡。列昂诺夫马上下令给巴甫洛夫,让参加演习的军士学校和机动分队马上撤下,向达曼斯基岛出发。

事情就是这样,当达曼斯基岛2个哨所发生流血冲突时,整个预备队,即军士学校和机动分队却在离该岛100公里以外的地方。”

对于3月2日的珍宝岛武装冲突,苏联高层非常震惊。他们不能相信中国竟敢主动挑起战斗。当时苏联方面还进行了一番调查,根据苏军死亡士兵尸体的伤口检查,以及幸存人员的讲述,最后确认这一冲突事件之前中国方面已做了长时间的准备,是蓄意行为。

  事情当然没有完。按照苏联人一贯的逻辑和行为准则,那是有仇必报。3月6日,苏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确定了对于珍宝岛武装冲突的方针:该岛自古以来就是苏联的领土,毫不让步、坚决对抗。中国方面当然也不会因为小胜而存有侥幸心理。更大的较量很快就要到来。 1968年1月5日的七里沁岛流血事件后,中共中央就准备对苏方进行反击。根据中央军委的建议,沈阳军区从值班部队中抽调了部分精干人员秘密进入七里沁岛附近,准备于1968年3月12日前后进行反击。但苏联因为捷克斯洛伐克搞起了“布拉格之春”,东欧局势不稳,因而收敛了越界行为。加上天气恶劣,连续的暴风雪,部队和物资开进困难,准备工作迟迟难以完成。随着春天乌苏里江解冻,中方的反击计划被迫取消。

1968年8月苏联大规模入侵捷克斯洛伐克之后,中苏边界形势再度紧张。从当年12月27日到起1969年1月23日,苏联边防军一再出动装甲车、卡车运载携带武器的军人上岛,拦截上岛的中国边防巡逻队,并以棍棒对中国边防军人进行殴打。中方人员虽然以棍棒还击,却往往因力量不足而在打斗中吃亏,甚至武器也被抢走。据曾当过苏联伊曼边防总队队长的退役上校康斯坦丁诺夫回忆:“1969年1月5日,在达曼斯基岛的一次打斗中,我们从中国人那里抢来15支枪,并发现枪膛里有子弹,我们非常吃惊,这使边防总队队长列昂诺夫及其副手确信,危险正在来临,如果说要发生什么事情的话,那一定会发生在这里。”

进入1969年2月份后,只要中国边防人员一上珍宝岛,苏军就迅速出动人员前来干涉,而且苏军一般出动上岛的人员要多于中方人员2~3倍。康斯坦丁诺夫的说法是:“达曼斯基岛和相邻边防队有可能受到威胁的哨所值勤人员都加强到了50人,并增加了装甲运兵车,同时,只要中国人一出现,我们的边防人员就向他们射击,将这些不速之客赶走。”

擦枪,终于要走火的。而且,真正的武装冲突,是中国方面有预谋的反击。

在决定七里沁岛进行反击时,中央军委就要求边防部队注意选择政治上有利的时间、地点和情况,事先做好准备,多设想几种可能,拟定行动方案,有重点、有计划地打击苏军的挑衅。珍宝岛形势紧张后,1969年1月25日,黑龙江省军区提出了在珍宝岛地区反干涉斗争的自卫还击斗争方案,设想以3个连精干兵力预先上岛设伏,如苏军以武力强行干涉中国巡逻分队执行任务,潜伏分队视情况给予支援。沈阳军区基本同意这一方案,但认为岛上气候寒冷,不宜潜伏。

2月7日,苏军上岛人员以冲锋枪向中国巡逻队射击,幸未造成伤亡。随着珍宝岛紧张形势的加剧,毛泽东认为苏方会有下一步的行动,有必要进行反击。随后中央军委下达了进一步指示。2月19日,总参谋部、外交部同意了黑龙江省军区的方案,并要求要严格遵守针锋相对、后发制人和有理、有利、有节的原则,既不示弱,又不主动惹事。同时抽调精干部队前往珍宝岛地区参加反击行动。

根据中央军委的指示精神,沈阳军区决定由肖全夫副司令员率领工作组前往虎(林)饶(河)方向指导战备工作,并成立虎饶前指,由肖全夫、李少元统一指挥。黑龙江省军区决定,在靠近珍宝岛的公司边防站(因当地的公司亮子村而得名)成立“公司临时指挥所”。总的原则是:自卫反击严格限制在主航道中心线中国一侧,要行动迅速,不纠缠、不恋战,取得胜利后立即撤至有利地区。

参加珍宝岛自卫反击战的,有来自23军、39军、46军、64军的步兵、侦察兵、炮兵的精干分队。为了打胜这一仗,参战部队做了很多准备。

要在珍宝岛上部署部队就要上岛看地形,但珍宝岛又太狭窄,完全暴露在苏方观察范围内。中方人员上岛,不超过3分钟,苏军的装甲车就会冲过来,中方人员只能后退。而且岛上到处是积雪覆盖的“塔头”,人一绊一个跟头,机动起来非常困难。这就要另外进行针对性训练。当年参战的46军133师397团侦察排长于洪东回忆:“战前搞了训练。内容太多了,我就简单说几个。第一,饶河有个大岱山,我们在其附近选了一个跟珍宝岛的地形非常相似的地方进行模拟训练。第二,我们一个月没有出去巡逻,让苏联以为中国害怕了。而苏联还派军队继续巡逻,这样我们就暗中观察他们的的行动规律,研究对策和作战方案。最后定下来怎么将苏军引进包围圈,怎么消灭他们。”

因为多年政治运动,训练不足,战备废弛,前线武器弹药严重不足,上去的部队只有一半配备自动武器。合江军分区副参谋长曹建华只得花钱将地方上民兵和武装部的武器弹药收购上来,集中装载了13辆车。武器运到后乱糟糟地堆在边防站的食堂里,没枪的战士都去抢。最后还剩下4具火箭筒没人要,曹建华让饶河勤务连的几个炊事员现学现卖,这几个炊事员在后来的战斗中就击毁了苏军1辆装甲车。

珍宝岛地区在冬季经常是零下30多度严寒,无论是作战还是潜伏,都要解决防冻的问题。在训练中,根据部队现有装备,要将人埋在雪里,刚开始时坚持不到40分钟,随着不断总结经验,最后战士们竟然能在雪里呆上6个小时。那时部队防寒也就是大衣、棉衣、绒衣这类简单装具,更重要的是靠精神和意志。当时边防战士流行着这样的口号:为了保卫毛主席,粉身碎骨志不移!为了打倒新沙皇,愿做雪地邱少云!

当年的沈阳军区司令员陈锡联后来回忆:“为了最初的战斗,我们准备了2、3个月的时间,从3个军抽调了3个侦察连,每个连2、3百人,由有作战经验的参谋人员带队,进行了专门的训练和配备,打得干脆利落。”

3月1日下午,反击部队开始集结,严格控制了去前沿的车辆,所有进入饶河的军车实行闭灯行驶,采用有线电联络,实行无线电静默。晚20时左右,曹建华率133师1个侦察连另2个侦察排、23军73师217团(原黑龙江省军区独立l师l团)1连,还有重机枪排、无坐力炮排共约300人奉命上岛设伏。虎饶前指手里掌握着榴弹炮20团2营、85加农炮413团(辖1、2营)、高炮620团2营,准备随时以火力支援岛上的战斗。

上岛潜伏的指战员都身着和雪地一样颜色的白色披风,趟着齐漆深的大雪摸上了珍宝岛西端的可潜伏区域。战士们各自挖了个雪坑,上面挡上白褥单伪装起来。除了枪支、棒子外,每人还带了一小包饼干、一小瓶散装老白干和一包止咳药。为了防止有人睡着而冻死,每个战士还做了几个雪球,发现有人睡觉就用雪球砸。就这样,潜伏部队以顽强的意志在雪地中熬了一夜。

根据虎饶前指的预定计划,3月2日上午8时40分,公司边防站派出30人分前后2组前往珍宝岛巡逻。公司边防站站长孙玉国带领的第一巡逻组12人沿着中国境内冰道抵近珍宝岛,46军133师398团特务连3班长周登国等人带第二巡逻组则在后方跟进掩护。对岸瞭望塔上的苏军马上将情况上报。据中方资料说,10分钟后,苏军即由下米海洛夫卡、库列比亚克依内2个边防哨所派出70余人,分乘2辆装甲车、1辆敞篷卡车、1辆指挥车向珍宝岛驶来。而康斯坦丁诺夫回忆:下米海洛夫卡哨所所长伊万•斯特列利尼科夫上尉用电话通知边防队指挥部和友邻哨所,在获得上级“驱逐中国人”的指示后,带领一个由30人组成的小组,乘坐1辆装甲运兵车和2辆汽车去迎击中国人。库列比亚克依内哨所方向,由维塔利亚•布别宁上尉带领20名苏军乘装甲车赶来增援。

孙玉国带领第一巡逻组加速前进,在岛南侧上岛。很快,苏军3个小组从东侧、南侧围了过来。见势不妙,孙玉国率巡逻组迅速向岛西侧的中方潜伏地点靠拢。苏军则分三路展开逼进。中方资料说苏军第一路24人分3组从岛南航标处登岛;第二路9人从岛内侧中方领土100多米处登岛;第三路7人在岛西侧上中部岸边与我第二巡逻组对峙。

康斯坦丁诺夫的说法是:伊万•斯特列利尼科夫上尉带领5名边防军人和克格勃特别处派来的侦察员H•布依涅维奇上尉从正面接近该岛。他们后面约300米是第二小组,由巴班斯基下士率领,共12人。第三小组由拉伯维奇中士率领,共13人,从侧翼接近该岛。维塔利亚•布别宁上尉带领20名苏军稍后则从北侧登上珍宝岛。

孙玉国很快发现,过去苏军上岛干涉中国边防人员巡逻时,一般是肩背枪,手持棍棒,大都不戴钢盔。而今天上岛的苏军都头戴钢盔,手持冲锋枪,保持着随时可以投入战斗的姿态。据中方后来得到的消息,远东苏军指挥机构这时已下令,指示驱赶中国“越境”人员在必要时可以开枪。康斯坦丁诺夫则回忆,边防总队司令和政委曾被叫到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的远东军区指挥部,得到指示:如果发生武装挑衅,那就还击。但只是口头意见,不能作为依据。

从苏军上岛的态势看,伊万•斯特列利尼科夫上尉的7人小组和拉伯维奇中士率领的13人小组是准备正面堵住孙玉国巡逻小组,再迂回到侧后断其退路,形成合围态势。

孙玉国和第一巡逻组退到了距离离潜伏部队只有10余米的地方,与苏军形成对峙。双方都要求对方退出珍宝岛,气氛极为紧张。

很快,第一枪响了。

到底是谁先开的第一枪,看上去是个罗生门。

中国史料的传统说法是,伊万•斯特列利尼科夫上尉的7人小组是准备从岛西面迂回夹击孙玉国第一巡逻组的,而原先未被苏军发现的中国第二巡逻组突然从侧翼出现,挡住了伊万小组。苏军发现中国军队已有准备,便于慌乱仓促间首先向孙玉国第一巡逻组开枪,于是珍宝岛战斗于9时17分打响,苏联时间则是11时17分。中国第一巡逻组人员还未展开,当即伤亡6人,其余人员马上予以还击。而第二巡逻组听到枪声后在班长周登国下令后立即开火,当场将伊万小组7人击毙。伊万•斯特列利尼科夫上尉在历次和中国军队棍棒打斗中都身先卒,下手狠毒,中国士兵恨恨地称他为“瘸子伊万”,这次终于被干掉了。

于洪东回忆说:我们头天晚上就上岛了,隐蔽工作做得特别好。3月2日。战斗英雄孙玉国带领一小队去巡逻,上午8点钟,苏军果然来了,他们一直追着巡逻分队到了包围圈。这时候孙玉国拿着大喇叭说:“向你们提出强烈抗议,你们入侵了我们的领土,你们必须退回去,否则的话一切后果由你们负完全责任。”这其实是在对埋伏的部队说明苏军已经上当了。孙玉国又说:“你们也没什么了不起的,那边有40多个人,那边也只有40多个人。”这也是暗号,于是我们就知道了敌人的情况。就在这时候,一个苏军踩到了我方一个成员,他一下站起来,被苏军用冲锋枪打倒牺牲了。我们上岛前约定是两手准备,带了枪,也带了棒子,如果苏军不开枪,我们就用棒子教训他们,如果苏军开枪,立即扔掉棒子开枪还击。所以我们的子弹都上了膛,随时可以战斗。一听到枪响,大家把棒子全扔了,立即开火。没过10分钟,南边那40来个苏军都被打死了,我们这边的人也有伤亡。北边还有一部分苏军,他们听见枪声,也就地卧倒开始战斗。那些苏军训练得比较好,一看就知道不是新兵,也让我们吃了点苦头。

康斯坦丁诺夫如此说:“突然,他们(伊万•斯特列利尼科夫上尉带领的3个小组)遭到正面机枪扫射,左岸火炮和迫击炮一齐开火,斯特列利尼科夫和拉伯维奇率领的2个小组全部阵亡,巴班斯基下士带领的人占领了一个环形防御工事并进行还击。相邻哨所的摩托化机动小组赶去支援,带队的是维塔利亚•布别宁上尉。但由于左岸猛烈的炮火,他们没有取得成功。”

参战苏军士兵扎伊采夫回忆:“远处的目击者们看见,所长(伊万•斯特列利尼科夫)用手对他们指着中国江岸,要求他们回到自己那边去。这时,接到某种信号后,中国人突然开始忙活起来,他们的前一排横队撤向一边,使苏联边防军暴露在第二排横队的枪口之下。首先听到一梭子短连发,然后是自动步枪一齐开火,苏联边防军人纷纷中弹,跌倒在江中的冰面上。中国军人又对他们进行抵近射击,对着死者的尸体连续开枪,并用刺刀猛戳受伤人员,最后还要用匕首补上几刀。”

对立的双方,说法肯定是不同的。总之,战斗就这样开始了。

枪声一响,在雪地中的中国潜伏部队也迅速开火,当即将苏军打倒一片,包括将拉伯维奇中士率领的13人全部击毙并重创巴班斯基小组。23军73师217团1连副连长王庆容率领潜伏分队发起冲锋,被苏军枪弹击中,英勇牺牲。巴班斯基把剩下的火力全部集中起来,与占优势的中国军队顽强战斗。苏军1辆装甲车企图向中国军队侧后迂回,被打了几发火箭弹,又吓回去了。不久,维塔利•布别宁上尉的带领20名苏军在北侧登上珍宝岛,从后面向中国军队开火。46军133师侦察连副连长陈绍光指挥部队向苏军迂回,被苏军机枪火力夹击,英勇牺牲。46军133师397团侦察排4班战士于庆阳,在阻击苏军逃跑时头部中弹,脑浆溢出昏迷。卫生员李先树上去给他包扎,于庆阳醒来后撕掉绷带,又提起冲锋枪向前冲了六步,终于体力不支,倒下牺牲,遗体仍保持着冲锋的姿势。后来他的事绩被画成油画,放到军博收藏,就是著名的《生命不息,冲锋不止》。

苏军战斗也很英勇,但50多人的边防部队难以抵挡中方1个火器齐全的步兵营冲击,而且战斗开始就失掉了先机,损失惨重。残余苏军依托2辆装甲车不断向中国军队开火,布别宁上尉还亲自指挥其中l辆向岛西江汊迂回,从后边攻击中国军队。虎饶前指命令岸上的炮火向苏军装甲车轰击,当即击毁装甲车1辆、指挥车1辆和卡车1辆,击伤装甲车1辆,布别宁上尉也受了伤。战斗至10时30分,巴班斯基小组的残余人员已撤出了战场,布别宁上尉在枪弹打光后,也开着残破的装甲车驶回了苏联江岸。

战斗结束,中国军队迅速带着伤亡人员从岛上撤回。中午时分,苏军增援部队赶到,登岛后将己方伤亡人员运走。

在3月2日的战斗中,中方估计打死打伤苏联边防军共60余人,击毁敌装甲车、指挥车、卡车各1辆,击伤装甲车1辆,缴获冲锋枪14支、手枪2支、子弹和其他器材一部。后来苏联官方公布了自己的伤亡数字:苏军死亡32人,包括2名上尉军官,负伤14人。中国军队则牺牲17人,负伤35人,并有1名通讯员失踪。

3月2日的珍宝岛武装冲突,因中国方面早有预谋,战场组织较好,在遭遇战打了苏军一个措手不及,取得了局部胜利。

康斯坦丁诺夫评说道:“指挥这次行动的中国军事首长足智多谋、训练有素、十分狡猾,选择3月2日并非偶然。在当时的宣传报道中并没有提到这一天有什么意义,实际上这一天非同寻常。

第一,3月1日晚至2日凌晨下着小雪,周围白茫茫一片,这使中国人可以悄悄地占领达曼斯基岛,雪可以掩盖他们行进的痕迹。

第二,3月2日是北滨海区送别冬天的节日――谢肉节。中国人估计可能会有人请边防总队指挥部的人去吃饭或联欢,造成和指挥所的联系‘不畅’。的确如此,边防总队的领导去了维也坚斯卡亚村,很早就去了,但不是去参加联欢会,而是去参加演习。30年来没有人提起过演习的事。

实际上,事发前3天,进行过一次较大规模的军事演习。有2个师参加,军区指示由边防总队扮演‘敌军’。难道2个师抽不出来2个连扮演‘敌军’,而非要边防总队去扮演‘敌军’吗?可能当时军区司令部的意图是好的,主要是在面临威胁的情况下提高他们的士气。

第三,周日和周六,我们的边防军航空兵不飞行。

指挥这次行动的中国军官可能正是根据上述因素,才选定在这一天开始行动的。另外,我们在演习中也出现了一点问题:1个坦克团未能及时到达指定位置,宣布进行战术停顿。中午12点以后,康斯坦丁诺夫返回指挥所,演习指挥部里响起了‘焦急’的电话铃声,远东军区司令部打电话来说:在下米海洛夫卡哨所,正在进行战斗,有人员伤亡。列昂诺夫马上下令给巴甫洛夫,让参加演习的军士学校和机动分队马上撤下,向达曼斯基岛出发。

事情就是这样,当达曼斯基岛2个哨所发生流血冲突时,整个预备队,即军士学校和机动分队却在离该岛100公里以外的地方。”

对于3月2日的珍宝岛武装冲突,苏联高层非常震惊。他们不能相信中国竟敢主动挑起战斗。当时苏联方面还进行了一番调查,根据苏军死亡士兵尸体的伤口检查,以及幸存人员的讲述,最后确认这一冲突事件之前中国方面已做了长时间的准备,是蓄意行为。

  事情当然没有完。按照苏联人一贯的逻辑和行为准则,那是有仇必报。3月6日,苏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确定了对于珍宝岛武装冲突的方针:该岛自古以来就是苏联的领土,毫不让步、坚决对抗。中国方面当然也不会因为小胜而存有侥幸心理。更大的较量很快就要到来。
3月2日以后,苏军在远东方向进入了临战戒备状态,多次派出配备有装甲车的武装部队越过乌苏里江上封冻的冰面,于3月4日、5日、7日、10日、11日、12日和14日连续登上珍宝岛,挑衅的意图很明显。

毛泽东已估计到后边还有大战,便通过中央军委指示当地边防部队继续上岛巡逻,不向苏军的挑衅低头,还要求沈阳军区加强边防部队的力量,准备迎击苏军的入侵。同时,在全国开展了声讨“苏修”入侵的群众性示威活动,参加者达1.5亿人以上。中苏边境、中蒙边界附近的中国军队和民兵也进入了战备状态。

沈阳军区根据得到的情报判断,对面苏军已调来1个摩托化步兵团和大批炮兵。后来得知,苏军加强了兵力,由扬辛中校率领的1个45人的机动分队来到珍宝岛,还有4辆装甲运兵车和掷弹筒。岸上也集结了80名苏联边防军作为预备队,有装甲运兵车。不久又调上来了野战部队第135摩步师摩托化步兵第199团(3个摩步营、1个坦克营、1个炮兵营)、1个坦克营(下属3个坦克连、1个摩步连),还有师属炮兵378团的1个122榴弹炮营、1个152榴弹炮营、1个100毫米反坦克炮营和1个“冰雹”-BM-21火箭炮营等兵力。在珍宝岛东岸4~5公里处集结了100毫米口径以上火炮60余门,并做好了战斗准备。

沈阳军区也紧急加强前线兵力,除合江军分区公司边防站驻军和虎饶前指掌握的炮兵外,还有23军73师217团(原黑龙江军区独立师1团,后改68师202团)1营(辖1、2、3、机炮连4个连)、23军67师201团(辖1、2、3、炮营4个营)、23军高机连、64军190师侦察连、64军191师侦察连、39军军直侦察连、39军115师侦察连、39军117师侦察连、46军133师(后改138师)侦察连、46军133师397团侦察排、46军133师398团侦察排、46军133师炮团侦察排和23军67师200团75无坐力炮连、120迫击炮连等部队。

部队虽多,但中苏两军的装备差距很大。中国军队只有徒步的步兵和部分炮兵、工兵,既无坦克、装甲车也无空军支援。苏军开上来的是摩托化步兵,不仅有占优势的炮兵,还有数量不少的坦克、装甲车及空军飞机、直升机可直接用于支援作战,火力上远强于中国军队。3月2日主要是遭遇战,现在双方都有备而来,拼的是实力,显然是一场难打的仗。

当时正在筹备召开九大,各大军区首长均已到了北京。珍宝岛反击战由毛泽东亲自掌握全局,周恩来在前台全盘操作。中央军委专门在京西宾馆开设了一个房间,架设了专线,沈阳军区司令员陈锡联负责与前线联系,外交部副部长乔冠华负责掌握国际方面的情况,随时向周恩来汇报,并由周恩来下最后的决心。虎饶前指连续召开作战会议,几经讨论,上报了作战计划并得到批准。重点是准备反击入侵珍宝岛和七里沁岛的苏军,若苏军向一岛进犯则一岛打,若向两岛进犯则两岛一齐打。战术上要求炮兵部队要集中使用,形成拳头,在主要方向上重创敌人。步兵继续加强工事,利用上岛上积雪覆盖、沟壑纵横的自然条件,构成较严密的交叉射击火力网,并且注意形成一定的纵深。苏军坦克部队已准备参战,对于T-62坦克的前装甲防护,中国军队当年装备的75毫米无坐力炮、85毫米加农炮和56式40火箭筒都无法有效将其击穿,这是一个大问题。最后决定,除将反坦克火力形成远近结合配系外,根据苏军坦克适合上岛的运动路线和地形地貌,预先设置一些雷区,加大对坦克的破坏能力。从两个岛的地形上判断,七里沁岛江岸多为90度峭壁,不利于坦克和装甲车机动;珍宝岛沿江地势平缓,坦克和装甲车可直接上岛。因此先在珍宝岛前沿埋设反坦克地雷。

为近距离掌握岛上战斗情况,虎饶前指将战地指挥部设在珍宝岛西南方向中国一侧江岸边的209高地上。从这里向东北方向居高临下望过去,珍宝岛全景便历历在目。肖全夫命令熟悉情况的曹建华在前方进行战地指挥,又将85加农炮连运上209高地,以近距离火力支援岛上战斗。

3月14日深夜,于洪东带领46军133师397团侦察排1个班前往珍宝岛,掩护工兵在岛西江汊的冰层中埋设反坦克地雷。那个地雷个头很大,有8.5公斤重,为了不在雪地中暴露目标,外边都套上了白色的布袋。

于洪东回忆:“打仗就是这样,先研究对方怎么打,对方有几种打法我方就有几种应付的办法。经我们研究认为,苏军的打法无非有两种,一种是就在珍宝岛,还有一种是在别的地方开新战场。第二种可能性很低,一是,别的地方我们没部队;二是,别的地方也没有扩展战斗的余地。之后我们研究了很长时间,最后确定了一个基本打法。我们认为苏军应该是首先从珍宝岛正面进攻,伺机坦克从背后迂回,抄我方后路,形成前后夹击。让我方回不来,后面援兵也上不去。结果这个研究正好和苏军的打法对上号了。”

在岛西中国一侧的江汊埋设反坦克地雷,就是为了防止苏军坦克的迂回包抄。埋完地雷,于洪东又接到任务,带着侦察班携带报话机上岛潜伏侦察,并掩护15日巡逻队上岛巡逻。非常有意思的是,3月15日凌晨4时,苏军出动6辆装甲车,乘天亮前的黑暗掩护步兵60余人进入珍宝岛北端,潜伏在丛林中,有偷袭中国登岛部队的迹象。这支部队就是扬辛中校带领的,接到司令部的新命令,要夺回达曼斯基岛,消灭登岛的中国巡逻队。两支部队同一地域潜伏,相隔不远,中国军队发现了苏军,并将情况用报话机上报,而苏军却没有发现中国军队。虎饶前指得知情况后,意识到苏军已经行动,大战在即,于是马上进行战前准备,增加了第二天的巡逻部队,准备和岛上潜伏部队配合进行反击作战。

3月15日早晨,除公司边防站站长孙玉国率领1个班的例行巡逻队外,23军73师217团1营营长冷鹏飞也率领1个排携带75无坐力炮于7时40分登上珍宝岛。通过事先得到的情报,2支分队避开了苏军潜伏分队的侧袭企图,从南侧上岛向北巡逻,就是不进苏军伏击区。

中方的高音广播开始,要求苏联边防军离开中国领土,反抗修正主义等等。苏方也开了自己的高音广播,用汉语说:“中国军人,回心转意吧!我们这里都是抗日战争英雄的儿子们!”。过了几分钟,寂静笼罩了两岸。东岸的苏军在装甲车掩护下出动了,孙玉国带巡逻队转身向岛西南折去。见已无法实现伏击,潜伏苏军于8时02分向中国军队开枪,双方战斗开始。

苏军以6辆装甲车协同步兵向中国军队发起冲击,冷鹏飞指挥部队以冲锋枪打敌步兵,用40火箭筒和无坐力炮打击装甲车,以猛烈火力将苏军步兵与装甲车分割开。与此同时,中国江岸上的炮兵也向苏军装甲车开火,支援上岛部队。战斗中,苏军出动30余人向岛南侧迂回,准备向中国军队侧后进行偷袭。他们正好路过于洪东小组的潜伏地域,于洪东一声令下,侦察班一齐开火,当即打死打伤10余名苏军,其余苏军撤入树林。苏军潜伏部队这才发现,眼前不远竟然也埋伏着一支中国部队,急忙集中火力向中国潜伏部队射击。江岸上的中国炮兵立即向岛北侧猛烈炮击,打得隐藏的苏军狼狈不堪,只好窜出树林向己方江岸逃去。经过1个多小时激战,9时16分,苏军的装甲车和步兵全部撤回对岸。战斗中,中国军队毙伤敌20余人,包括机械化步兵政治军官曼科夫斯基上尉,击毁装甲车2辆。

战斗间隙,虎饶前指命令2个75无坐力炮班、1个40火箭筒班迅速登岛支援战斗。又将1个75无坐力炮排、3个火箭筒班向江边机动待命。

9时40分,苏军地面炮兵和坦克向中国一侧岸边阵地和上岛部队进行猛烈射击。接着在3架苏军飞机的俯冲掩护下,又出动6辆坦克和5辆装甲车向珍宝岛发动进攻。其中4辆坦克扑向珍宝岛南端窜入中国江汊,迂回到中国上岛部队侧后。另外2辆坦克和5辆装甲车由岛北端向中国军队发起正面进攻。同时,苏军以大口径火炮和高射机枪火力封锁江汊,拦阻中国军队上岛支援。

紧急时刻,岛上的冷鹏飞、孙玉国分队迅速靠拢,占领土堤附近的有利地形,集中兵力和反坦克武器,轻机枪打短点射,冲锋枪打单发,40火箭筒打装甲车,顽强抗击正面进攻之敌。刚刚登岛的23军67师201团3营炮连7班班长杨林,率2个75无坐力炮班在江边架起火炮就开打。苏军4辆T-62坦克正沿着岛西侧江汊驶来,企图包围中国登岛部队,被杨林班的一顿炮火打乱了队形。1辆编号为545号的先导坦克首当其冲,被1发75毫米破甲弹将坦克炮塔左侧下方的80毫米垂直装甲板击穿。545号坦克为躲避中国军队的反坦克炮火向前乱撞,正压上江汊中埋设的反坦克地雷,左侧履带被炸断,失去了机动能力。跟在后面的3辆坦克知道前边有雷区,遂向左侧转向展开,用炮火向中国军队阵地胡乱射击。这时,545号坦克上的乘员从车体炮塔门钻出来准备逃回,被中国军队的轻武器先后击毙。其余3辆苏军坦克见已无法实现包抄企图,便转身原路撤回乌苏里江苏方一侧。杨林命令在冰面上架炮跟踪射击,打伤了掉在后面的1辆坦克的侧装甲。随后杨林带领2个班向纵深地区前出支援上岛部队作战,抵近开炮,又连续击毁2辆苏军装甲车。2辆苏军坦克冲过来,杨林此时左手已经负伤,右手被打断了3个指头,他倚在一棵小山榆树下,忍着剧痛继续操炮射击,几乎与坦克同时出炮,坦克中弹颤了一下,杨林则被炮弹击中英勇牺牲。

苏军除用大口径火炮炮拦阻轰击中国增援部队外,还以2架战斗机和1架直升机在战场上空轮番俯冲盘旋。战斗中,冷鹏飞中弹受伤。经请示前指,由孙玉国代替冷鹏飞指挥作战。激战到中午12时,苏军撤回到己方江岸,第二次战斗结束。

13时35分,苏军又以大口径火炮、坦克炮向珍宝岛及中国一侧江岸的防御阵地、公司边防站和后方桥梁猛烈射击,火力正面达10公里,纵深达7公里。在持续近2小时的炮击后,15时13分,苏军又出动坦克10辆、装甲车14辆和步兵约100人,向珍宝岛上发起第三次攻击。岛上的中国军队已集中了15具40火箭筒和7门75无坐力炮,组成战斗小组,以近战开火的方式,将苏军放到几十米的距离上,以几个战斗小组围打苏军1辆坦克,同时用机枪、冲锋枪、无坐力炮、火箭筒重点打敌步兵和装甲车。坦克被孤立后,只好在中国军队阵地周围乱窜射击,不敢太靠近。部署在中国一侧江岸209高地上的1个85加农炮连2门加农炮,也推出掩体,抵近江边以直瞄方式射击苏军坦克和装甲车。23军73师217团3连火箭筒班战士华玉杰,打得性起,不顾零下30多度的严寒,甩掉棉衣和绒衣,肩扛火箭筒与苏军坦克和装甲车拼起了刺刀。每每待坦克和装甲车驶近后,华玉杰从雪地中一跃而起,在超近距离上向其薄弱部位射击,先后击毁击伤苏军4辆装甲车。战斗结束后,华玉杰的耳朵已被震得失去了听力。但见小小的珍宝岛上硝烟弥漫,火光飞舞,坦克奔腾,杀声震天,双方士兵进行了殊死的战斗。在武器装备劣势的情况下,中国军队凭借着旺盛的斗志顽强奋战,一次次打退了苏军的冲击。15时30分以后,在中国江岸一侧的85加农炮2个营集火向苏军坦克、装甲车射击,发射炮弹1500多发,击毁苏军坦克1辆、装甲车4辆,击伤装甲车2辆。17时17分,天色转黑,苏军退出战场,第三次战斗结束。

3月15日的珍宝岛战斗,空前激烈。当天苏军共出动坦克、装甲车50辆以上,向中国领土发炮1万多发,并出动了飞机36架次(未投弹)。中国军队在劣势火力下,连续击退苏军三次大规模进攻,表现了很强的战斗力。全天战斗中,共击毁苏军坦克2辆、装甲车7辆,击伤装甲车4辆,击毙苏军边防总队长列昂诺夫上校、机械化步兵政治军官曼科夫斯基上尉等60余人,击伤80余人。苏军没有公布自己当天的伤亡数字。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公布了珍宝岛冲突中苏军总的伤亡数字:死亡58人,负伤94人。考虑到17日战斗苏军伤亡16人,再减去2日战斗伤亡的46人,15日战斗苏军死伤应该在90人左右。中国军队当天伤亡较小,只牺牲12人,负伤27人。沈阳军区后勤前指在战后的总结中称,后勤方面仅仅在2日、15日、17日的三次战斗中,就接受伤员200多名。综合考虑,2日、15日战斗中国军队的伤亡至少在100多人。
上去的都是尖子
中国方面准备更久,上去的都是全军区抽出来的精英骨干,敢战之士,这一战给苏联造成明显印象,就是中国军队战斗意志旺盛,技术娴熟,每一个士兵都能拼掉苏军不少人,如果大规模入侵中国,损失不可想象。
真是惊心动魄,可惜85加农炮和56火箭筒杀伤威力太小,命中那多发也没能击毁多少坦克,当年师属火炮应该有122榴弹炮营,可惜没上,估计只想把冲突规模限制在团级和师级间。
可惜当时的反坦克能力太弱了。
太祖、太辅运筹帷幄,前线将士浴血奋战
厉害,毛时期军人就是牛
那时候军人战斗力真是不得了。
昊昊 发表于 2013-9-26 08:50
真是惊心动魄,可惜85加农炮和56火箭筒杀伤威力太小,命中那多发也没能击毁多少坦克,当年师属火炮应该有12 ...
85加就是T-34-85上的那门炮吧,二战货打不穿战后第二代主战坦克很正常
把T62捞了起来研究。
兵兔子从来不缺战斗意志
沈听雪 发表于 2013-9-26 02:02
3月2日以后,苏军在远东方向进入了临战戒备状态,多次派出配备有装甲车的武装部队越过乌苏里江上封冻的冰面 ...
请问苏边防军扬辛中校是什么时候阵亡的
勇敢的米哈伊 发表于 2013-9-26 14:09
请问苏边防军扬辛中校是什么时候阵亡的
他没死,误传。
沈听雪 发表于 2013-9-26 14:22
他没死,误传。
边防总队长列昂诺夫上校是前线指挥官,那扬辛的职务是什么呢?
勇敢的米哈伊 发表于 2013-9-26 14:27
边防总队长列昂诺夫上校是前线指挥官,那扬辛的职务是什么呢?
第57边防总队摩托化机动群指挥员。
哦,谢谢了。总的看,苏联边防军和野战军部队在战斗中的兵力是处于劣势的,但火力和机动确实很强,我军以有心算无意,准备充分,战术得当,伤亡也还是有些大啊
是不是这一战以后“老大哥”变“苏修”就盖棺定论了?
ecnujc 发表于 2013-9-26 14:56
是不是这一战以后“老大哥”变“苏修”就盖棺定论了?

变修是1962年毛在一次会议上下的结论,珍宝岛之后苏联的社会帝国主义是定论了。。
沈听雪 发表于 2013-9-26 14:57
变修是1962年毛在一次会议上下的结论,珍宝岛之后苏联的社会帝国主义是定论了。。
清楚了,谢谢。
打倒新沙皇
炮战方面我们比较吃亏。我的伯父就是当年炮兵部队中的一员
厉害,毛时期军人就是牛
肿,散,骄,奢,堕,这毛请回来的总参谋长说的
out慢 发表于 2013-9-26 10:57
85加就是T-34-85上的那门炮吧,二战货打不穿战后第二代主战坦克很正常
就是,靠40火箭筒和75毫米无后坐力炮打穿二代主战坦克的前部是做梦,西方也不行
此战之后双方其实都萎了.苏军被共军不要命的精神吓萎了.共军被苏军坦克的抗击打能力吓萎了.
要是有西方的105MM炮就好了。想想当年日本在坎门诺就是因为打不穿苏联坦克而打败,太祖的军队打不穿苏联坦克,却战而胜之!
后来为这事儿,在新疆那边我们吃了个大亏……
肿,散,骄,奢,堕,这毛请回来的总参谋长说的
嗯,嗯,结果呢。。。两两到底被扒了哪层么。。。
后来为这事儿,在新疆那边我们吃了个大亏……
没办法的事,边境线太长,苏联的实力在哪里人家想找回场子还是没问题的。。。
欢迎沈大写中苏对峙时期的文章!

我手头有一本《冰点下的对峙》,里面对珍宝岛战斗的很多细节都和你说的一样,但也有一些不同,当然关于中美苏大三角的政治外交方面的描写我就当小说看了。请问这本书的可信度如何?
昊昊 发表于 2013-9-26 08:50
真是惊心动魄,可惜85加农炮和56火箭筒杀伤威力太小,命中那多发也没能击毁多少坦克,当年师属火炮应该有12 ...
85毫米加农炮是解放军装备的第一代反坦克炮,对于苏军在此战中使用的T-62来说已经有了明显的技术差距,无能为力是正常的
out慢 发表于 2013-9-26 10:57
85加就是T-34-85上的那门炮吧,二战货打不穿战后第二代主战坦克很正常
不是的,坦克上的85炮是ZIS-S-53型,而85加则是仿自苏联ZIS-D-44型,是不同的两种火炮
fxwxjsj444@163 发表于 2013-9-26 18:23
此战之后双方其实都萎了.苏军被共军不要命的精神吓萎了.共军被苏军坦克的抗击打能力吓萎了.
要是吓萎了,会在全军开展打坦克运动?会玩了命的研制能够抗衡T-62的新型三液坦克?
kevin80 发表于 2013-9-26 20:58
后来为这事儿,在新疆那边我们吃了个大亏……
龙书金的主要责任。麻痹大意
cavaral 发表于 2013-9-26 23:15
欢迎沈大写中苏对峙时期的文章!

我手头有一本《冰点下的对峙》,里面对珍宝岛战斗的很多细节都和你说的 ...
这是本纪实文学,不是严谨的史学作品,想像的情节太多。如毛躺在游泳池神思万里,什么北京不保,莫斯科也将无存,纯属YY。还有写扬辛中校之死的情节:“杨辛中校率一个坦克中队四两坦克,……坦克里的五名乘员,由杨辛指挥,……,一名苏军上尉从坦克里跳了出来,没有跑出几步远就被于洪东射中,把上尉的脑袋打开了花。于洪东又将一颗手榴弹丢进了坦克内。苏军的中校指挥官杨辛就在这辆坦克里被炸得血肉模糊。”

实际上扬辛中校根本没死,活到了2009年。
沈听雪 发表于 2013-9-26 23:29
这是本纪实文学,不是严谨的史学作品,想像的情节太多。如毛躺在游泳池神思万里,什么北京不保,莫斯科也 ...
果然……谢谢沈大。

这位中校还真是长寿哈,那他后来对此战有没有什么回忆资料?
cavaral 发表于 2013-9-26 23:34
果然……谢谢沈大。

这位中校还真是长寿哈,那他后来对此战有没有什么回忆资料?
这个还没有资料。能知道的情况是这样的:

3月15日,扬申只参加了前两次战斗。战斗结束后,苏第57边防总队通知扬申的妻子卓娅·分利娅索芙娜,通知他扬申中校已经阵亡。正当卓娅哭鼻子抹泪的时候,两个小时后扬申这个“死人”居然将电话打了家里。其实,扬申中校不但没死在T-62型坦克里,甚至在战斗中都没负重伤。

战后,第57边防总队曾给叶甫根尼·伊万诺维奇·扬申申报苏联英雄称号,但没有被批准,只授予他列宁勋章。珍宝岛事件后,为防止中国边防军报复,苏联边防军将在中苏边境制造磨擦和参与武装冲突的骨干分子陆续调离,扬申中校被调到苏联西部边防军区驻布列斯特第86边防总队担任副参谋长。扬申在白俄罗斯安了家,后晋升为上校。据报道,有一次扬申到基辅一个军官之家听报告,台上有一个军官信口开河地胡说,苏军用“冰雹”轰击珍宝岛后,这个小岛就从地球上消失了。扬申一听,怒不可遏,他举手问道:“你到过那里吗?”答案自然是否定的。当时在苏联打断报告人的讲话,并不客气提出反问的情况是极为罕见的。下面听报告的军官都好奇地问这是谁啊?得知这位就是珍宝岛的参战者扬申后,报告人灰溜溜地下了台。扬申上台开始作报告,一讲就是四个小时。
绿色魔鬼 发表于 2013-9-26 08:21
中国方面准备更久,上去的都是全军区抽出来的精英骨干,敢战之士,这一战给苏联造成明显印象,就是中国军队 ...
这和当年诺门坎毛子干鬼子一个意思,打就要狠狠的打,于是消停了。
顶沈大啊,非常精彩详实的文章,我军装备劣势,但意志坚定,想起了金一南将军的新书《心胜》。顶
这场战斗是BM-21的首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