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张曙光贿选院士反思中国的院士制度,超大HKC们怎么看 ...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18:52:31

http://jishaochengvip.blog.sohu.com/276541562.html

顺便说一句,张曙光的学术成就还是有一些的。并不是本人说的一点没有。


嵇少丞



近日,原铁道部运输局局长、副总工程师张曙光被控受贿4755万余元在北京市二中院受审, 让人跌破眼镜的是受贿额中的一半(2300万元)居然被用于为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而行贿!

      身居高位的张曙光并不满足于官位,还一直努力当“学霸”。多位铁路系统人士表示,一旦官位加上学术地位,在铁路领域项目规划和建设中的发言权就更大,个人利益将会最大化。据检方指控,张曙光多笔受贿均与参评院士过程有关。张曙光曾两度参评中科院院士, 2007年因7票落选,2009年仅以一票之差失败(就差一票就过三分之二总票数)。庭审中,张曙光在说明他先后3次向今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裁戈建鸣索取钱款800万元、2次收受武汉正远铁路电气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王建新共计1000万元、收受北京博得交通设备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陈丙玉钱款人民币500万元时,均提及为了参评院士“需要花钱”。

       张曙光说,【他与戈建鸣的父亲是认识20多年的老乡,两家人走得很近。2006年,戈建鸣找到他说接了父亲的班,提出有什么需要花钱的地方尽管张口。后来,戈建鸣得知他准备参评院士,特地来到北京。张曙光说,他第一次提出要200万元,但2007年因7票落选院士。“我自认为是技术上准备不够,但他是商人,觉得是钱花得不够”。张曙光说,他后来又从戈建鸣手中拿走了600万元,但后来还是以一票之差失败了。】

        现在读者要问的是:

(1)2300万元到底送给了中科院的哪些院士,这些人是否应当受到惩治?

(2)已经评上两院院士的人员中,有多少人是通过花钱贿选或关系当上院士的?最少要花多少钱才能当院士?

(3) 张曙光这样几乎没有任何学术成就的人如何竟然能在学部院士中得到么多选票(三分之二差一票)?是什么人投了张曙光的票?院士选举中还有没有学术的地位?科学的象牙塔的根基是否已经烂掉?

(4) 张曙光曾花钱组织多位专家学者帮其写书,突击出版,为张曙光参选院士制造“科研成果”,这样的弄虚作假为什么没有人管?已经成为院士的人中,有没有人采取同样或类似的手段制造“科研成果”? 有没有人把美国教授及其实验室的成果当成自己的成果骗取院士?中科院与工程院是否可以就此做一次普查?



中国科学院与工程院自称是中国“设立的科学技术方面的最高学术称号”和“终身荣誉”。可是,众所周知,中国本土迄今尚没有人获得诺贝尔科学奖,中国科技论文的国际影响还不太高,中国科学家的创新能力还有待整体提高,但是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的院士队伍越来越庞大,两年一度的院士增选活动哪一次也没拉下,每次都是轰轰热热,被选进的,到处演讲介绍其“成就”者有之,在校园放烟花庆祝者有之。院士评选早就背离了初衷,与追求真理无缘,成为学绩平庸的教授学者与官员追求附加名利、成为特权阶层的阶梯。院士评选变成特权、财富、关系的博弈,院士制度阻碍中科技教育的健康发展。

忧国忧民的学者早就建议中国科学院的院士增选应该无限期地推迟,直到中国本土第一个诺贝尔科学奖获得者出现,让中国科技界静下心来,埋头苦干,真正出一批一流的成果,出一些人才,一洗中国这样的大国出不来一个诺贝尔科学奖获得者的耻辱!否则,在低水平的层次上还要兴高采烈地排座次、戴桂冠、装扮成学术大家的样子、自娱自乐挺没意思的。若选出来的中国院士还不如美国大学正教授的水平,却享受着比人家院士还院士的待遇和特权,我们的院士制度必然要受社会反弹和詬病。

       即使不能做到这一点的,也不应该每两年就增选一次院士,应改为每5年增选一次(对应于党代会和国家领导的任期),并在院士增选中做到宁缺毋滥,总名额控制(例如,400人),老去一个才增补一个。经验告诉我们:在中国目前这样的大环境下,一个好的院士可以促进一个单位或一个学科的健康发展。相反,一个坏的院士对于一个单位学风的破坏作用和对一个学科的发展的阻碍效应亦是相当惊人的。司马光在《资治通鉴》里分析智伯无德而亡时写道:“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才德兼亡谓之愚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 院士既然是中国科学家的最高荣誉,而且几乎是只进不出,就一定要杜绝“才德兼亡”的愚人和“才胜德”的小人成为院士。在还没有多少大才可树之时,更应该坚持“德为先、才为重”的原则,让院士制度的存在即使无利于也要无害于国家的根本利益。

     2013年3月8日,农工党中央向全国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提交的一份提案,建议将两院院士由“终身制”改为“任期制”, 一期5年,最多连任一期共10年,到任后转为名誉院士, 并除去院士的隐性行政级别, 把院士头衔与物质奖励,比如工资、待遇、职称等脱钩。提案暗示,院士的终身荣誉已成为科技创新的“绊脚石”,阻碍其他科研工作者在创新方面与院士公平竞争。可惜,农工党中央提案并没有被有关方面接受并落实于行动。

      在国外,院士都是荣誉称号,当选者没有任何利益,而且还要自己缴纳较贵的会费,院士亦同样处身于学术研究之中,也和年轻学者一样平等竞争,不会影响国家科技资源的公平分配。但在中国,院士不只是学术荣誉称号,还与相关的利益挂钩。这种利益挂钩,也是院士增选不断遭遇社会诟病之处,由于当选院士,不但是个人的荣誉,影响到自身的利益,更还关系到院士所在机构的荣誉,以及未来获得的课题、经费以及在学术学科评价中的话语权。“人还是那些人,水平还是那水平,科研经费一下子增加了很多”, 院士在学术学科评价中具有中国特色的话语权,使得所在单位得到的“蛋糕瓣“就大。因此,在院士评审中,出现个人与所在单位同心协力共同“公关”、“送礼”、“跑要”等诸多不正常的现象,包装院士成为大学与研究院领导的政绩工程。当选院士后,院士有着特殊的学术权力,制造了学术的不平等竞争,既影响学术创新,也导致学术风气不正,学术评价时不看能力,而看身份和资历,导致论资排辈盛行。

     “外国的好东西来一件毁一件”,院士制度到了中国就大变。武汉有个大学带“病”包装院士,睡女学生使其怀孕、被老婆举报贪污2000万科技经费(其中单张复印费发票就高达20万人民币)的“大牛”教授,继续被大学保护并被成功包装成院士,从此享受终生副部级待遇,在学界与单位就是学霸,影响科技资源的公平分配与人才培养。缺少师德的贪污犯被选为院士,说明院士制度已经从根烂起。官员包括科教单位的领导利用手中权力直接或变相给院士行贿,以买院士俱乐部的门票,张曙光就是典型的一例。两院将拿出什么措施清理门户、把不该混进院士队伍里的人再赶出来,给搞腐败的个别院士照照镜子、洗洗脸、治治病?我们拭目以待。
http://jishaochengvip.blog.sohu.com/276541562.html

顺便说一句,张曙光的学术成就还是有一些的。并不是本人说的一点没有。


嵇少丞



近日,原铁道部运输局局长、副总工程师张曙光被控受贿4755万余元在北京市二中院受审, 让人跌破眼镜的是受贿额中的一半(2300万元)居然被用于为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而行贿!

      身居高位的张曙光并不满足于官位,还一直努力当“学霸”。多位铁路系统人士表示,一旦官位加上学术地位,在铁路领域项目规划和建设中的发言权就更大,个人利益将会最大化。据检方指控,张曙光多笔受贿均与参评院士过程有关。张曙光曾两度参评中科院院士, 2007年因7票落选,2009年仅以一票之差失败(就差一票就过三分之二总票数)。庭审中,张曙光在说明他先后3次向今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裁戈建鸣索取钱款800万元、2次收受武汉正远铁路电气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王建新共计1000万元、收受北京博得交通设备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陈丙玉钱款人民币500万元时,均提及为了参评院士“需要花钱”。

       张曙光说,【他与戈建鸣的父亲是认识20多年的老乡,两家人走得很近。2006年,戈建鸣找到他说接了父亲的班,提出有什么需要花钱的地方尽管张口。后来,戈建鸣得知他准备参评院士,特地来到北京。张曙光说,他第一次提出要200万元,但2007年因7票落选院士。“我自认为是技术上准备不够,但他是商人,觉得是钱花得不够”。张曙光说,他后来又从戈建鸣手中拿走了600万元,但后来还是以一票之差失败了。】

        现在读者要问的是:

(1)2300万元到底送给了中科院的哪些院士,这些人是否应当受到惩治?

(2)已经评上两院院士的人员中,有多少人是通过花钱贿选或关系当上院士的?最少要花多少钱才能当院士?

(3) 张曙光这样几乎没有任何学术成就的人如何竟然能在学部院士中得到么多选票(三分之二差一票)?是什么人投了张曙光的票?院士选举中还有没有学术的地位?科学的象牙塔的根基是否已经烂掉?

(4) 张曙光曾花钱组织多位专家学者帮其写书,突击出版,为张曙光参选院士制造“科研成果”,这样的弄虚作假为什么没有人管?已经成为院士的人中,有没有人采取同样或类似的手段制造“科研成果”? 有没有人把美国教授及其实验室的成果当成自己的成果骗取院士?中科院与工程院是否可以就此做一次普查?



中国科学院与工程院自称是中国“设立的科学技术方面的最高学术称号”和“终身荣誉”。可是,众所周知,中国本土迄今尚没有人获得诺贝尔科学奖,中国科技论文的国际影响还不太高,中国科学家的创新能力还有待整体提高,但是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的院士队伍越来越庞大,两年一度的院士增选活动哪一次也没拉下,每次都是轰轰热热,被选进的,到处演讲介绍其“成就”者有之,在校园放烟花庆祝者有之。院士评选早就背离了初衷,与追求真理无缘,成为学绩平庸的教授学者与官员追求附加名利、成为特权阶层的阶梯。院士评选变成特权、财富、关系的博弈,院士制度阻碍中科技教育的健康发展。

忧国忧民的学者早就建议中国科学院的院士增选应该无限期地推迟,直到中国本土第一个诺贝尔科学奖获得者出现,让中国科技界静下心来,埋头苦干,真正出一批一流的成果,出一些人才,一洗中国这样的大国出不来一个诺贝尔科学奖获得者的耻辱!否则,在低水平的层次上还要兴高采烈地排座次、戴桂冠、装扮成学术大家的样子、自娱自乐挺没意思的。若选出来的中国院士还不如美国大学正教授的水平,却享受着比人家院士还院士的待遇和特权,我们的院士制度必然要受社会反弹和詬病。

       即使不能做到这一点的,也不应该每两年就增选一次院士,应改为每5年增选一次(对应于党代会和国家领导的任期),并在院士增选中做到宁缺毋滥,总名额控制(例如,400人),老去一个才增补一个。经验告诉我们:在中国目前这样的大环境下,一个好的院士可以促进一个单位或一个学科的健康发展。相反,一个坏的院士对于一个单位学风的破坏作用和对一个学科的发展的阻碍效应亦是相当惊人的。司马光在《资治通鉴》里分析智伯无德而亡时写道:“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才德兼亡谓之愚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 院士既然是中国科学家的最高荣誉,而且几乎是只进不出,就一定要杜绝“才德兼亡”的愚人和“才胜德”的小人成为院士。在还没有多少大才可树之时,更应该坚持“德为先、才为重”的原则,让院士制度的存在即使无利于也要无害于国家的根本利益。

     2013年3月8日,农工党中央向全国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提交的一份提案,建议将两院院士由“终身制”改为“任期制”, 一期5年,最多连任一期共10年,到任后转为名誉院士, 并除去院士的隐性行政级别, 把院士头衔与物质奖励,比如工资、待遇、职称等脱钩。提案暗示,院士的终身荣誉已成为科技创新的“绊脚石”,阻碍其他科研工作者在创新方面与院士公平竞争。可惜,农工党中央提案并没有被有关方面接受并落实于行动。

      在国外,院士都是荣誉称号,当选者没有任何利益,而且还要自己缴纳较贵的会费,院士亦同样处身于学术研究之中,也和年轻学者一样平等竞争,不会影响国家科技资源的公平分配。但在中国,院士不只是学术荣誉称号,还与相关的利益挂钩。这种利益挂钩,也是院士增选不断遭遇社会诟病之处,由于当选院士,不但是个人的荣誉,影响到自身的利益,更还关系到院士所在机构的荣誉,以及未来获得的课题、经费以及在学术学科评价中的话语权。“人还是那些人,水平还是那水平,科研经费一下子增加了很多”, 院士在学术学科评价中具有中国特色的话语权,使得所在单位得到的“蛋糕瓣“就大。因此,在院士评审中,出现个人与所在单位同心协力共同“公关”、“送礼”、“跑要”等诸多不正常的现象,包装院士成为大学与研究院领导的政绩工程。当选院士后,院士有着特殊的学术权力,制造了学术的不平等竞争,既影响学术创新,也导致学术风气不正,学术评价时不看能力,而看身份和资历,导致论资排辈盛行。

     “外国的好东西来一件毁一件”,院士制度到了中国就大变。武汉有个大学带“病”包装院士,睡女学生使其怀孕、被老婆举报贪污2000万科技经费(其中单张复印费发票就高达20万人民币)的“大牛”教授,继续被大学保护并被成功包装成院士,从此享受终生副部级待遇,在学界与单位就是学霸,影响科技资源的公平分配与人才培养。缺少师德的贪污犯被选为院士,说明院士制度已经从根烂起。官员包括科教单位的领导利用手中权力直接或变相给院士行贿,以买院士俱乐部的门票,张曙光就是典型的一例。两院将拿出什么措施清理门户、把不该混进院士队伍里的人再赶出来,给搞腐败的个别院士照照镜子、洗洗脸、治治病?我们拭目以待。


院士话题隔三差五地就会进入媒体和公众的视野,什么院士弄虚作假伪造试验数据、院士抄袭剽窃美国人成果报中国大奖、院士把美国下岗副教授包装成在岗正教授作为千人学者引进到中国大学、院士不明财产2000多万又搞女学生与原配闹离婚遭老婆告发、准院士捐精用科研经费养二奶小三、院士不干科研到处兼职评审拿外快、院士做学霸阻碍科技发展、院士瓜分科技经费、烟草院士罢免等轮番上演。中国院士早已与追求真理无缘,而成为学者附加利益的记号。


科学网上吴飞鹏等学者列出当院士的十大好处:



1)这个领域以后您说了算了,研究方向您来定,您说啥是重点就上研究项目,无论开啥会议,都邀请您老做主席台、合影时您老总在第一排、上级领导到单位视察都要见您、您的照片和光荣简历总在单位“院士风采”里放着、您要是不太老的话,可以当官,还可以进人大政协,精神上极大的满足吧?


2)这个领域的年轻人特别是想当院士的大牛教授、大学校长、研究所所长们全都来拍您的马屁了,动不动把高瞻远瞩,高山仰止,高屋建瓯、大师、泰斗、“最高学术称号”、“终身荣誉”之类的高帽子套在您老头上,寻尽一切机会讨您喜欢,例如,给您搞隆重的祝寿活动,舒服吧?


3)贵单位的大小领导作出决策想做点啥事儿,先得请示您老,爽歪歪的吧?


4)贵单位领导高升或者离任,换新领导,这首先您说了算,您说行就行,您说不行绝对不行,直接换成自己的学生好爱徒,爽不爽?


5)大项目立项,谁敢躲过您偷偷干?怎么也得和您商量,您要是高兴,那就当个首席,不高兴,找个年轻人在前面玩着,您不仅好处全拿,还多一个提挈年轻人的美名,爽不爽?


6)国家每年1.2万的院士津贴,那是荣誉,单位匹配12万,基层再匹配12万,还全免税,关键是您啥事不干就拿钱,爽不爽啊?


7)所有的项目里如果你高兴,你可以抽出10%以上自己用,别人要这么干那叫贪污,院士这么干那叫工作需要,爽不爽?


8)上下班都有专车接送,不用担心费用,爽不爽?即便生病了,不仅全部实报实销,住上了高干病房,上下领导给您送花送营养品,爽不爽啊?



9) 如果上述这些您老还不满意,可以去另外的大学、研究所兼职,以上的全部经济利益都变成双份,另外还有上千万甚至上亿的人才引进费,爽不爽,爽死您?


10)最重要的,最快活的爽在这里,老子想踹谁就踹谁,看不上的就一脚踹死,永世不得翻身,这最帅,最爽,这是别人做不到的,只有院士能做到。



.......



既然当院士有如此多好处,无怪能发几篇SCI文章的研究员教授及其哪怕巧取豪夺霸占别人学术成果的校长、所长、院长都削尖脑袋往院士俱乐部里钻,一次申报不成,就来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反复申报,乐此不疲。









   2年前,中科院举行“献计献策”征文活动,我写了一篇文章叫"建议无限期停止院士增选”,是所有征文中受网民推荐最多的一篇,而且比排名第二的那篇文章的得票数多一倍多,可见科教界的民意。我的那篇是这样写的,至今也没有过时:



  我是从中国科学院走出来的,对中科院感情很深,出国28年来,一直在关心着她。

  中国科学院这样的机构在世界上许多国家是没有的,因为她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中国科学院学部主席团和院士工作局,负责院士的增选以及为政府决策提供一定的咨询,这部分的职能相当于美国和法国的科学院,但是,欧美的院士仅仅是荣誉性的,不享受优厚的待遇或特权,更不会影响国家科技资源的公平分配;另一部分是中国科学院的各分院及其众多的研究所,这部分的职能是美国的科学院或法国的科学院所没有的。

  就院士评选过程中的种种问题,我想提一个可行性建议:

  众所周知,中国本土迄今尚没有人获得诺贝尔科学奖,中国科技论文的国际影响还不太高,中国科学家的创新能力还有待整体提高,但是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的院士队伍,越来越庞大。两年一度的院士增选活动,哪一次也没落下,每次都是轰轰烈烈。被选进的,到处演讲介绍其“成就”者有之,在校园放烟花庆祝者有之。院士评选早就背离了初衷,已经成为特权、财富、关系的博弈。

  我建议中国科学院的院士增选可以无限期地推迟,让中国科技界静下心来,埋头苦干,真正出一批一流的成果,出一些人才,一洗中国这样的大国,没有真正意义上一个诺贝尔科学奖获得者的耻辱!否则,在低水平的层次上还要兴高采烈地排座次、戴桂冠、装扮成学术大家的样子,自娱自乐挺没意思的。若选出来的中国院士还不如美国普通大学正教授的水平,却享受着比人家院士还院士的待遇和特权,我们的院士制度必然要受社会诟病。

  如果不能做到这一点,也不应该每两年就增选一次院士,应改为每5年增选一次,并在院士增选中做到宁缺毋滥,总名额控制(例如,600人),老去一个才增补一个。经验告诉我们:在中国目前这样的大环境下,一个好的院士可以促进一个单位或一个学科的健康发展。相反,一个坏的院士对于一个单位学风的破坏作用,对一个学科发展的阻碍效应,亦是相当惊人的。

  司马光在《资治通鉴》里分析智伯无德而亡时写道:“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才德兼亡谓之愚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 院士既然是中国科学家的最高荣誉,而且几乎是只进不出,就一定要杜绝“才德兼亡”的愚人和“才胜德”的小人成为院士。在还没有多少大才可树之时,更应该坚持“德为先、才为重”的原则,让院士制度不至于阻碍学术的发展。



    只有想当院士的人才会去巴结院士,这样的人越多,院士制度对中国科学发展的阻碍就越大。如果中国有很多像北大教授饶毅这样不想参选院士的杰出科学家,中国科学就有希望。无欲则刚,不再参选院士的杰出科学家就不会绕院士或官僚的意志转圈。如此这般,没有真才实学的那些院士也就牛不起来,甚至被人嗤之以鼻。



   外国东西来一件毁一件。这不是我说的, 而是钱钟书老先生在《围城》中说的, 其他不说,就说这院士制度, 在西方国家搞得好好,不与经济利益搀和在一起, 例如,瑞士科学院除常务秘书一人专职处理日常事务外,包括院长在内的所有院士都是业余的,不享受任何直接的经济好处。而且,院士们所参与的科学院工作也都是业余性质的,得不到任何经济补偿。他们的院士只是荣誉称号,和经济利益完全不搭界。院士制度一到了中国就大变了,院士就是不退休的“副部级”就是特权阶层,就有大量显性与隐性的经济利益,把院士头衔和经济利益搀和在一起的时候,科学的神圣和纯洁就被玷污得不成样子。







院士话题隔三差五地就会进入媒体和公众的视野,什么院士弄虚作假伪造试验数据、院士抄袭剽窃美国人成果报中国大奖、院士把美国下岗副教授包装成在岗正教授作为千人学者引进到中国大学、院士不明财产2000多万又搞女学生与原配闹离婚遭老婆告发、准院士捐精用科研经费养二奶小三、院士不干科研到处兼职评审拿外快、院士做学霸阻碍科技发展、院士瓜分科技经费、烟草院士罢免等轮番上演。中国院士早已与追求真理无缘,而成为学者附加利益的记号。


科学网上吴飞鹏等学者列出当院士的十大好处:



1)这个领域以后您说了算了,研究方向您来定,您说啥是重点就上研究项目,无论开啥会议,都邀请您老做主席台、合影时您老总在第一排、上级领导到单位视察都要见您、您的照片和光荣简历总在单位“院士风采”里放着、您要是不太老的话,可以当官,还可以进人大政协,精神上极大的满足吧?


2)这个领域的年轻人特别是想当院士的大牛教授、大学校长、研究所所长们全都来拍您的马屁了,动不动把高瞻远瞩,高山仰止,高屋建瓯、大师、泰斗、“最高学术称号”、“终身荣誉”之类的高帽子套在您老头上,寻尽一切机会讨您喜欢,例如,给您搞隆重的祝寿活动,舒服吧?


3)贵单位的大小领导作出决策想做点啥事儿,先得请示您老,爽歪歪的吧?


4)贵单位领导高升或者离任,换新领导,这首先您说了算,您说行就行,您说不行绝对不行,直接换成自己的学生好爱徒,爽不爽?


5)大项目立项,谁敢躲过您偷偷干?怎么也得和您商量,您要是高兴,那就当个首席,不高兴,找个年轻人在前面玩着,您不仅好处全拿,还多一个提挈年轻人的美名,爽不爽?


6)国家每年1.2万的院士津贴,那是荣誉,单位匹配12万,基层再匹配12万,还全免税,关键是您啥事不干就拿钱,爽不爽啊?


7)所有的项目里如果你高兴,你可以抽出10%以上自己用,别人要这么干那叫贪污,院士这么干那叫工作需要,爽不爽?


8)上下班都有专车接送,不用担心费用,爽不爽?即便生病了,不仅全部实报实销,住上了高干病房,上下领导给您送花送营养品,爽不爽啊?



9) 如果上述这些您老还不满意,可以去另外的大学、研究所兼职,以上的全部经济利益都变成双份,另外还有上千万甚至上亿的人才引进费,爽不爽,爽死您?


10)最重要的,最快活的爽在这里,老子想踹谁就踹谁,看不上的就一脚踹死,永世不得翻身,这最帅,最爽,这是别人做不到的,只有院士能做到。



.......



既然当院士有如此多好处,无怪能发几篇SCI文章的研究员教授及其哪怕巧取豪夺霸占别人学术成果的校长、所长、院长都削尖脑袋往院士俱乐部里钻,一次申报不成,就来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反复申报,乐此不疲。









   2年前,中科院举行“献计献策”征文活动,我写了一篇文章叫"建议无限期停止院士增选”,是所有征文中受网民推荐最多的一篇,而且比排名第二的那篇文章的得票数多一倍多,可见科教界的民意。我的那篇是这样写的,至今也没有过时:



  我是从中国科学院走出来的,对中科院感情很深,出国28年来,一直在关心着她。

  中国科学院这样的机构在世界上许多国家是没有的,因为她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中国科学院学部主席团和院士工作局,负责院士的增选以及为政府决策提供一定的咨询,这部分的职能相当于美国和法国的科学院,但是,欧美的院士仅仅是荣誉性的,不享受优厚的待遇或特权,更不会影响国家科技资源的公平分配;另一部分是中国科学院的各分院及其众多的研究所,这部分的职能是美国的科学院或法国的科学院所没有的。

  就院士评选过程中的种种问题,我想提一个可行性建议:

  众所周知,中国本土迄今尚没有人获得诺贝尔科学奖,中国科技论文的国际影响还不太高,中国科学家的创新能力还有待整体提高,但是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的院士队伍,越来越庞大。两年一度的院士增选活动,哪一次也没落下,每次都是轰轰烈烈。被选进的,到处演讲介绍其“成就”者有之,在校园放烟花庆祝者有之。院士评选早就背离了初衷,已经成为特权、财富、关系的博弈。

  我建议中国科学院的院士增选可以无限期地推迟,让中国科技界静下心来,埋头苦干,真正出一批一流的成果,出一些人才,一洗中国这样的大国,没有真正意义上一个诺贝尔科学奖获得者的耻辱!否则,在低水平的层次上还要兴高采烈地排座次、戴桂冠、装扮成学术大家的样子,自娱自乐挺没意思的。若选出来的中国院士还不如美国普通大学正教授的水平,却享受着比人家院士还院士的待遇和特权,我们的院士制度必然要受社会诟病。

  如果不能做到这一点,也不应该每两年就增选一次院士,应改为每5年增选一次,并在院士增选中做到宁缺毋滥,总名额控制(例如,600人),老去一个才增补一个。经验告诉我们:在中国目前这样的大环境下,一个好的院士可以促进一个单位或一个学科的健康发展。相反,一个坏的院士对于一个单位学风的破坏作用,对一个学科发展的阻碍效应,亦是相当惊人的。

  司马光在《资治通鉴》里分析智伯无德而亡时写道:“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才德兼亡谓之愚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 院士既然是中国科学家的最高荣誉,而且几乎是只进不出,就一定要杜绝“才德兼亡”的愚人和“才胜德”的小人成为院士。在还没有多少大才可树之时,更应该坚持“德为先、才为重”的原则,让院士制度不至于阻碍学术的发展。



    只有想当院士的人才会去巴结院士,这样的人越多,院士制度对中国科学发展的阻碍就越大。如果中国有很多像北大教授饶毅这样不想参选院士的杰出科学家,中国科学就有希望。无欲则刚,不再参选院士的杰出科学家就不会绕院士或官僚的意志转圈。如此这般,没有真才实学的那些院士也就牛不起来,甚至被人嗤之以鼻。



   外国东西来一件毁一件。这不是我说的, 而是钱钟书老先生在《围城》中说的, 其他不说,就说这院士制度, 在西方国家搞得好好,不与经济利益搀和在一起, 例如,瑞士科学院除常务秘书一人专职处理日常事务外,包括院长在内的所有院士都是业余的,不享受任何直接的经济好处。而且,院士们所参与的科学院工作也都是业余性质的,得不到任何经济补偿。他们的院士只是荣誉称号,和经济利益完全不搭界。院士制度一到了中国就大变了,院士就是不退休的“副部级”就是特权阶层,就有大量显性与隐性的经济利益,把院士头衔和经济利益搀和在一起的时候,科学的神圣和纯洁就被玷污得不成样子。





中科院关于张曙光的声明很有趣



今天,中国科学院网站上以“中国科学院学部工作局”名义发布了“中国科学院学部工作局关于张曙光问题的声明”声明如下:

   “我们从媒体报道中注意到,原铁道部运输局局长、副总工程师张曙光在法庭上供称,其受贿的部分钱财用于参评院士。经查,张曙光曾于2007年和2009年被原铁道部推荐为我院院士候选人,两次均未当选。

  在其参选过程中,我院未曾收到与张“花钱参评”的相关投诉。在此次有关方面的司法调查中,如查实哪位院士有受贿等违法行为,我院将严格按照院士章程的规定和程序,撤销其院士称号,进行严肃处理,绝不姑息;同时提请院士人事关系所在单位,将其移交司法机关依法进行处理。欢迎社会各界监督!

  我院一贯坚决反对院士增选过程中的各种不正之风和违法违纪行为,近年来进一步加强了院士增选工作中各类人员行为规范的制度建设和执行力。今年是院士增选年,我院将严格按照《中国科学院院士章程》,严格把握院士增选标准,严格坚持院士评选的独立性和学术性,严格执行增选行为规范和工作纪律,进一步改进和完善增选程序,确保院士增选工作公平公正。”

      这个声明很有趣,写的很有水平, 我中科院而骄傲!更具体的说,

  (1)张曙光贿选院士之事,我们也是刚从媒体报道中得知,张曙光是铁道部那边推荐过来的,若有把关不严的责任, 那也是铁道部刘志军他们干的,与中科院无涉。刘志军已经坐牢了,找他去。

      (2)我院从未收到与张曙光“花钱参评”的相关投诉,依据“民不告,官不究”的历史惯例,张曙光出事“与我何干”?若有院士秘密收张曙光的贿赂,然后投张曙光的票,结果还没当上,再去中科院投诉人家,院士都是绝顶聪明的人,怎会干这等傻事?行贿的张曙光尽管“两次均未当选”,我料准他也不会去投诉,“好啊,我给他们送了钱,结果我还没当上,白送了,你们这是诈骗啊”,再说钱也不是张曙光自己的血汗钱,而是他从其他地方搜刮来的, 也算是对祖国的科学事业做点小贡献。那些想投诉的人又不知道实情?又如何投诉?

       (3) 从媒体报道中得知张曙光贿选院士之事之后,我们中科院立刻核查,发现他的确“两次均未当选”,事实证明2300万是买不到一个院士帽的,我们中科院院士选举是不受贿赂影响的,选举是公正的!

     (4)中科院是科技界最高荣誉单位,并非司法机构,所以并没有主动彻查他人行贿之义务,除非“在此次有关方面的司法调查中,如查实哪位院士有受贿等违法行为,我院将严格按照院士章程的规定和程序,撤销其院士称号,进行严肃处理,绝不姑息;同时提请院士人事关系所在单位,将其移交司法机关依法进行处理。”

     (5)中科院院士选举从来就是公平公正的,大家绝对放心, 今年是院士选举年,我们还会更加“公正评选的”。
贿选又怎么了?别人都贿选,你不花钱,再有学问也选不上啊。还有别整天诺贝尔诺贝尔的,得不了诺贝尔就会死啊?你每次都考95分但从没考过100分,是不是就意味着你就没必要上学了啊?
选院士花钱这种事,特别是工程院院士,已经是公开的秘密了。相比而言中科院院士可能稍好一些。
张曙光花了那么多钱都没办成,确实说明科学院还是很公正的。这年头,花钱办不了的事才是大事。


别的不说,别总拿诺贝尔说事,那个是西方的一个地方奖项,不说明什么问题。
作为一个衡量科技水平的标准,还是论文和专利数量最有说服力。
霓虹拿了多少诺贝尔?我们和前苏联拿了多少?作为衡量一国科技水平的军事科技,霓虹算个屁。

别的不说,别总拿诺贝尔说事,那个是西方的一个地方奖项,不说明什么问题。
作为一个衡量科技水平的标准,还是论文和专利数量最有说服力。
霓虹拿了多少诺贝尔?我们和前苏联拿了多少?作为衡量一国科技水平的军事科技,霓虹算个屁。
drodchang 发表于 2013-9-13 07:43
选院士花钱这种事,特别是工程院院士,已经是公开的秘密了。相比而言中科院院士可能稍好一些。
我们前校长的工程院院士坊间传闻就是花3000w买的,科学院千万别被带坏了。
所以说选票这种东西,别真的去迷信它万能,有钱就有贿选的可能性
肚里有点墨水的人搞腐败更可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