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帖: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 ——浅谈95-1枪 ...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07:50:26
http://tuku.club.china.com/data/thread/1013/2762/41/86/5_1.html

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

——浅谈95-1枪弹性能兼与饥饿鲨鱼商榷


近日,饥饿鲨鱼转载了《兵器知识》2013年8月号中,《从澳大利亚“2013-陆军轻武器国际技能大赛”看国产轻武器优势与不足》的部分内容。并冠以“我95-1步枪在国际赛中丑态百出遭外军弃用”的标题,在中华网发帖。


转文中提到“95-1最突出的问题就是附(挂)铜”,鲨鱼也认为“我们连一粒子弹也造不好”。那么,兵器迷就先聊聊这个话题——95-1步枪用DBP10式5.8mm普通弹(以下简称10弹)的来龙去脉。



一、DBP10弹的由来

这种子弹的研制,是在2004年6月,于北京召开95式枪族系统改进型工作会议上启动的。当时设计它的最主要初衷,就是实现轻武器子弹的通用化。

在95-1之前,中国是分别设计和采用了两种子弹:

1 DBP95式5.8mm普通弹(以下简称95弹),用于95式5.8mm班用枪族,杀伤300-400米内的有生目标;

2DVP88式5.8mm机枪弹(以下简称95重弹),用于88通机及88狙步,杀伤800~1 000m内敌有生力量或重要目标


应当说,这两种子弹的战术性能,是非常不错的,在600m距离上,射弹散布为39.6cm,其准确性相当令人满意,比7.62mm×39口径步枪的准确性大大提高,比M16A2步枪发射M855弹的准确性也要好,在穿透性上,更是全面超越了北约5.56mm的SS109弹。但是勤务性能就有问题:这两种枪弹从外观上难以区分,部队使用后反映容易出现混用——通机/狙步用普弹,影响射击距离、精度和毁伤效果;步枪用重弹,会降低枪管寿命。于是,这双胞胎弹药,就给保管、训练和作战供给均带来诸多不便。因此,在04年的会议上,将上述两种枪弹“合二为一”的设计思想就渐渐浮出了水面。


经过反复研究论证,中国的枪弹设计者们,开创性的提出了“内弹道(internalballistics,在射击机构和枪管内的弹道)像普通弹,外弹道,外弹道(externalballistics,离开枪管之后的弹道)像机枪弹”的总体设计思路。并且进一步在设计和试验中发扬光大,使之满足了在不同长度枪管(长度分别为334mm、463mm、 520mm、557mm、620mm)、不同导程枪管(导程分别为178mm、210mm、240mm)中枪弹的飞行稳定性和射击密集度要求,可以适用于以下枪种:

95-1式5.8mm班用枪族(包括突击步枪、班用机枪、短突击步枪3种枪)

95式5.8mm班用枪族(包括突击步枪、班用机枪、短突击步枪共3种枪)

88式5.8mm通用机枪

88式5.8mm狙击步枪

03式5.8mm自动步枪


这就是所谓“一弹九枪”说法的来源。


应当说,“多弹合一,一弹多枪”这个想法,是比较大胆的。DBP10弹的诞生,为中国轻武器弹药生产管理、生产线的简化,平时的储存、训练,战时的后勤供给、使用均带来极大的方便。这一点在世界上是领先的,也是不容置疑的优点。中国军工人敢于为天下先,不墨守陈规的勇气和智慧,值得我们奉献出真正的掌声。


不过,掌声并不能掩盖遗憾,赞美并非意味着完美——10弹的问题,来了。


DBP10式5.8mm普通弹弹头,原本与使用的与DBP95,DVP88一样,也覆铜钢材料是F11弹头。但钢的硬度高,加上10弹采用样条曲线头部,对枪管膛线的磨损增大。导致在测试中,95-1班用机枪枪管寿命仅为12 000发,达不到国军标15 000发的要求。解决的办法,就是将F11覆铜钢弹头,改为3mm铜覆盖的全铜被甲弹头H90,减小对枪管的磨损,以提高枪管使用寿命。改进后,95-1班用机枪枪管寿命可达20000 发,远远超出了国军标的要求。


旧的问题解决了,新的问题又来了——这就是转文中提到的,连续射击后出现离群弹,专业术语称为:热枪管的射击散布大。这种现象的原理是这样的:


在热枪管状态下,枪管和弹头作为金属材料,遇高温容易发生变形,破坏了枪和弹原有的良好配合尺寸关系,导致枪管膛线对弹头的导转侧压力变小或者不规律,对弹头旋转运动的束缚变小或者不规律,导致子弹自传角速度不够大。


根据物理学定律,自转的物体自转角速度不够大时,其对称轴会在某一个平面内摆动,这个摆动即是章动(nutation):


就是弹头的章动,直接导致了热枪管状态射击更易出现散布增大的射击缺陷。


热枪管的设计散布大,本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而是轻武器设计时的世界性顽疾。但不可否认的是,由于铜的熔点比钢低500度,沸点低1000度以上,与覆铜钢材料相比,全铜被甲的H90弹头受热后硬度降低幅度更大。而且,弹头在膛内运动时产生高温而被部份熔化,冷却后附着在枪膛或附挂在气体调节器的导气孔内,即挂铜。铜材变形和挂铜现象共同作用,加重了95-1热枪管散布增大的缺陷。因此,在95-1和10弹的平均弹着点一致性试验中,就出现了热枪管发射时,弹着点散布大、平均弹着点一致性差的问题。


第一次采用全铜被甲弹头的中国军工人遇到了难题——此前,国内所有小口径枪弹弹头壳都采用F11覆铜钢材料。怎么办呢?


经过反复试验,科研人员对95-1提出了针对性改进措施:将枪管膛线数由4条增加为6条,加强枪管对弹头旋转运动时的导转侧力;枪管阳线直径由5.8~5.84mm调整为5.82~5.86mm,阴线直径由6.01~6.07mm调整为5.98~6.02mm,减小弹头膛内运动时的嵌入量。另外,将95-1式5.8mm短自动步枪和自动步枪枪管导程由240mm调整为210mm,与班用机枪一致,有效提高了弹头膛内旋转速度,大幅度抑制了章动的产生,于2010年7月1日顺利通过了95-1和10弹的定型测试,并装备部队。


不过,从专文的情况看,由于铜材本身的性质决定,挂铜现象的产生,仍然没有得到有效的根除,直接影响了95-1热枪管射击的效果,这是不容回避的事实。


中国武器设计人员经反复试验,验证了热枪管状态下的散布大小,除与连续射击枪管温度升高有关外,还与枪管阴阳线直径、膛线条数、弹头截面积与阴线截面积之比等因素有关。这一发现和认识,突破了我国轻武器的传统设计方法和理念,为今后我国轻武器弹药的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公平的说,这既是深刻的教训,也是宝贵的经验。


二、兵器迷对转文的几点看法(兼与饥饿鲨鱼商榷)


1 95-1和10弹出现的问题,并不能说明其一无是处,更不能说明中国军工的一无是处。


95-1枪族继承了95枪族的大部分基本性能,并根据暴露出的一系列问题,从设计、材料、工艺等17个方面进行了对大量修改,人机工效大大改善,精度水平有明显提高,枪管寿命也有所增加。95-1枪族的零部件通用率达80%以上(95式枪族零部件通用率为70%以上),勤务操作和使用方法相同可维修性好,同时枪族的整体可靠性得到提高(国军标自动步枪综合故障率指标要求由不大于3‰,95-1枪族减小为不大于2‰)。更重要的是,基本达到了子弹通用化的设计初衷。这些都是难能可贵的进步。


95-1和10弹面临的热枪管散布大的问题,根本上是由于第一次使用全铜被甲H90弹头带来的。在此之前,中国生产的F11子弹,成熟稳定,是没有类似问题的。因此,鲨鱼仅凭H90不太成功的处女秀,去认定中国“连一粒子弹都造不好”,是过于片面和武断的说法。


兵器迷是中间派,还是从两方面看。一方面,用H90解决了枪管寿命问题,已经达到了使用全铜被甲弹头的设计目的,值得肯定。另一方面,按下了葫芦起了瓢,又带来了始料不及的新问题。这是创新带来的问题,这样的问题出现是正常的。最重要的是,中国军工对此没有逃避,而是直面它,去努力解决它。中国武器设计人员经反复试验,验证了热枪管状态下的散布大小,除与连续射击枪管温度升高有关外,还与枪管阴阳线直径、膛线条数、弹头截面积与阴线截面积之比等因素有关。这一发现和认识,突破了我国轻武器的传统设计方法和理念,为今后我国轻武器弹药的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公平的说,这既是深刻的教训,也是宝贵的经验。


这次,北京军区派遣专业军士组成的队伍,首次参加澳大利亚大赛,使用的4种枪械,全都是国产兵器(以前参赛有时用的就是国外名枪),而且能够获得10金7银23铜第三名的成绩,就凭这个,鲨鱼如何能说我95-1步枪在国际赛中“丑态百出”?(人家原文标题说的也是“优势与不足”)这种以偏概全,甚至嘲讽丑化的说法,对中国军工和中国军人,是有失公允的。


2 对问题的发现和解决,是世界名枪/弹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10弹有问题,95-1也算不上世界名枪。那么,世界名枪就完美无缺吗?


AK-47,经典不?勤务性之高不是绝后也是空前的。但射速过高导致的毁伤性差,是其最主要的弱点——“宁可被AK47射中三次,也不被M16射中一次”,就是因为小口径步枪的子弹击中目标后翻滚度高,比7.62mm枪弹一往无前的穿透性有优势。


M16呢,经典不?战术性之强一时无两。1967年批产,使用十年后,被越战美军发现“弹膛污垢严重、卡壳、拉断弹壳、弹匣损坏、枪膛与弹膛锈蚀、缺少擦拭工具,尤其在恶劣条件下,情况更为严重”。有什么办法?改呗,一改数十年,一用数十年,到现在三代了。



转文中说的澳大利亚用的斯太尔(应该是AUG),经典不?1977年批产的,被称为枪中贵族。解放军抱怨95连续射击150发以上护木烫手,呵呵。AUG在连发射击时,每次连续射击150发弹后,就必须对枪管进行冷却或更换枪管,你受得了吗?还有,转文中说澳军初次使用95-1因后坐力大撞脸。老大,习惯了3.6公斤的重枪AUG发射轻弹5.56mm的后坐力,突然使用3.25公斤轻枪的95-1发射5.8mm重弹的后坐力,射速又相当,能一下掌握好夹持力度吗?


也有网友说,好枪就该上手能用好,不需要过多训练。呵呵,也对,那AUG最被诟病的,不就是枪上没有专门的射击模式选择装置,只靠扣扳机决定吗?扣到一半位置时为单发,扣到底时则为全自动射击。半自动射击时,两次射击之间必须松开扳机——方便吗?所以战场上的士兵很有可能会由于紧张而对准目标扣下扳机不放,即使对较远距离的目标也倾泄出大量的子弹——靠谱吗?


反过来看95-1:2007年下半年~2008年年底,95-1式班用枪族先后在国家轻武器靶场、寒区部队、风沙区部队、热海区部队和高原区部队进行了设计定型试验。在研制阶段,共试制样枪200余支,试验消耗改进型DBP10式5.8mm普通弹100余万发,原95式5.8mm普通弹20余万发,系列枪榴弹1000余发。


这是什么概念?概念就是,按照国军标,AUG都没能通过这样严酷的中国的轻武器测试。


那么,没通过中国的测试,AUG就不是世界名枪了?通过了测试,95-1就比AUG还强,就没毛病了?呵呵,说理,别抬扛,对吧。


在军人手中,特别是在特种兵、狙击手这些枪王手里,或者如转文的作者,北京军区的马志杰、宋宏章和王歧朋,这些资深的射击专家和专业军士手里,玩个一年半载枪,打个三五千发弹,哪有一点毛病没有的枪啊?您说是不是这个理儿?


3 解决问题,甚至暴露问题,更需要的是专业分析和客观态度,不是冷嘲热讽。


讨论专业性的问题,就应当拿出专业性的态度。冷静客观,全面分析,道也;起哄嘲讽,以偏概全,乱也。


针对10弹的问题,如果能从设计、材料和工艺上找到根治的办法,而且经济性强,兵器迷也欢喜啊。如果暂时做不到,是不是也许可以从下面几方面进行优化,供大家探讨。


一是从弹上找办法。其实,F11钢材料子弹,就完全不存在H90挂铜的问题,而且更便宜,95-1和95枪族,也都可以使用该弹。但这个办法,会造成枪管寿命低的问题。


二是从枪上找办法。提高枪管的硬度和耐磨性,以便使用F11。这个也不容易。因为中国缺镍,而镍合金是目前解决枪管质量最好的办法,老毛子最不缺镍,所以中国56比AK47的主要差距就是枪管不中。如果依靠进口,一是价格高,二是战时来源中断,会造成麻烦。因此你***军用合金系列,都少有镍基础合金。为的就是哪怕性能稍差,关键时刻也不能被卡脖子。


呵呵,是不是又有人要说“中国连一根枪管也造不好”啊?


一个国家有一个国家的国情,很多问题,不是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


三是实行平战两种体制。平时枪管寿命需要更经济,就用全铜被甲弹。战时大量生产钢材料弹,价格低,原料多。而且,战时一挺班用机枪,能打到20000发不被摧毁吗?枪管寿命,在战时,已经不那么重要了。


兵器迷的意思,是期望抛砖引玉,共同探讨优化的方法。更重要的,是想说明,我们发现国产兵器的问题,绝对是好事——战时才发现,那才要了亲命呢。但是,我们发现问题,不是为了猎奇,不是为了通过简单传播,不是为了断章取义的局部放大,更不是为了哗众取宠吸引流量。而是为了提高自身的专业修养,为广大朋友提供科普和讨论的课题,进而带动整体军迷素质的提升。鲨鱼的很多帖子,其实是蛮有料的,但在爆料的同时,能否再加一些自己的分析和判断,不要人言亦言,为转而转?


4 95-1和10弹的问题,引发我们对轻武器的设计思想,进行更进一步的思考


轻武器的性能,包括射击的精确性、射距、毁伤性、低噪声、低焰等战术目标,也包括免/少维护、易携带、低故障等勤务目标,还包括通用性、经济性等保障性指标。从95-1和10弹的设计和使用中,我们发现,中国军工人试图将所有这些目标,都囊括在内,大有毕其功于一役的势头。


这是可能的吗?这是值得的吗?这是应当的吗?


从转文反映出的实际效果看,我们很难做出肯定的回答。


举一个例子:射击距离。


美军研究表明:现代战争中,75%的步枪交战距离在200米以内,95%在400米以内。大多数情况下,300米外远就用枪榴弹,500米就招呼迫击炮和步战车的重机枪和机关炮,1000米外,美军直接呼叫火炮和空中火力了——体系作战嘛。中国机械化部队的发展,趋势亦大体如此,因此中国军方规定,自动步枪用于杀伤400m内有防护的敌有生目标,班用机枪用于杀伤600m内有防护的有生目标,压制敌火力点和轻型火器。那么,95-1步枪,甚至为了提高800m弹道一致性和1 000m侵彻威力,花了很大的力气,这划算吗?


再举一个例子:射击精度。


美军研究表明:在一个高度机动化的战争里,部队战斗形式以遭遇战为主此时拥有更强火力的那一方将会获胜。他们也发现在战斗中被击中的概率是随机的,也就是说,精确瞄准没有什么意义,因为目标不再是原地不动的了。最准确的伤亡率指示器就是总共发射的子弹数量。


“用子弹橡皮管浇他”强调的是火力扇面的投射量并不是精度。5.49mm,5.56mm和5.8mm等小口径枪弹风靡30年,也正是因为如此——同样的情况下,5.8mm枪弹比7.62mm枪弹的携弹量增加25%。在这种火力优先的情况下,95-1“10发子弹9发10环,一发离群”,是否对战术性能有大的影响?


我不是说10弹脱靶就正常,但有没必要发发10环?当然,狙击手是需要发发命中的,那就提供专业的狙击弹就好了,10弹就不必了吧。再说,谁见过狙击手会连续热发射10发弹?或者,有10发弹匣的专业狙击枪吗?


第三个例子:侵彻力


对由于上面谈到的原因,小口径弹药大行其道。然而近年来,出现了两种不利于小口径弹药的场景。


一是城市作战中,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用不上,而美军的5.56毫米M855枪弹却不能有效穿透市区的砖墙和其他障碍物。在阿富汗和伊拉克战场也遇到了同样的问题。


二是防弹衣使防弹衣的防弹性能越来越好、质量越来越轻、价格越来越便宜,为部队的大量装备创造了条件。而小口径枪弹的外弹道存能较低,对防弹衣侵彻效果不理想。防弹衣的性能提升和普遍装备,对小口径枪弹的威力提出挑战。(不幸中之万幸,别忘了,我们的95弹和10弹的侵彻力比SS109好多了,呵呵)


轻武器和弹药,是平战都需要大量装备的,而且和平时期也需要相当的储备。因此一方面要求在设计上精益求精,不求某一方面性能非常突出,但求避免出现不可接受的短板,否则会造成无法想象的损失。另一方面,一旦定型,没有极其迫切的需求,短期内不可能推倒重来。一个国家,一个时代,对轻武器和弹药的需求,始终是与其总体装备体系、训练体系和作战方式和工业基础、经济实力密切相关的,没有一成不变的完美需求,也就没有一成不变的完美设计。


希望95-1和10弹的故事,能够给我们军工设计者提供正反两方面的教材,也希望鲨鱼和其他的兄弟,能够更加客观的看待兵器工业的成绩和不足。暴露、讨论和改进这些不足,都是进步的一部分。虽然有时也有牢骚和不满,但为这个国家近20年来进步最快的行业做拥趸,我们无疑是幸运的,也是幸福的——因为,我们所有的努力和热情,都是为了这样的进步能够更快、更好。http://tuku.club.china.com/data/thread/1013/2762/41/86/5_1.html

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

——浅谈95-1枪弹性能兼与饥饿鲨鱼商榷


近日,饥饿鲨鱼转载了《兵器知识》2013年8月号中,《从澳大利亚“2013-陆军轻武器国际技能大赛”看国产轻武器优势与不足》的部分内容。并冠以“我95-1步枪在国际赛中丑态百出遭外军弃用”的标题,在中华网发帖。


转文中提到“95-1最突出的问题就是附(挂)铜”,鲨鱼也认为“我们连一粒子弹也造不好”。那么,兵器迷就先聊聊这个话题——95-1步枪用DBP10式5.8mm普通弹(以下简称10弹)的来龙去脉。



一、DBP10弹的由来

这种子弹的研制,是在2004年6月,于北京召开95式枪族系统改进型工作会议上启动的。当时设计它的最主要初衷,就是实现轻武器子弹的通用化。

在95-1之前,中国是分别设计和采用了两种子弹:

1 DBP95式5.8mm普通弹(以下简称95弹),用于95式5.8mm班用枪族,杀伤300-400米内的有生目标;

2DVP88式5.8mm机枪弹(以下简称95重弹),用于88通机及88狙步,杀伤800~1 000m内敌有生力量或重要目标


应当说,这两种子弹的战术性能,是非常不错的,在600m距离上,射弹散布为39.6cm,其准确性相当令人满意,比7.62mm×39口径步枪的准确性大大提高,比M16A2步枪发射M855弹的准确性也要好,在穿透性上,更是全面超越了北约5.56mm的SS109弹。但是勤务性能就有问题:这两种枪弹从外观上难以区分,部队使用后反映容易出现混用——通机/狙步用普弹,影响射击距离、精度和毁伤效果;步枪用重弹,会降低枪管寿命。于是,这双胞胎弹药,就给保管、训练和作战供给均带来诸多不便。因此,在04年的会议上,将上述两种枪弹“合二为一”的设计思想就渐渐浮出了水面。


经过反复研究论证,中国的枪弹设计者们,开创性的提出了“内弹道(internalballistics,在射击机构和枪管内的弹道)像普通弹,外弹道,外弹道(externalballistics,离开枪管之后的弹道)像机枪弹”的总体设计思路。并且进一步在设计和试验中发扬光大,使之满足了在不同长度枪管(长度分别为334mm、463mm、 520mm、557mm、620mm)、不同导程枪管(导程分别为178mm、210mm、240mm)中枪弹的飞行稳定性和射击密集度要求,可以适用于以下枪种:

95-1式5.8mm班用枪族(包括突击步枪、班用机枪、短突击步枪3种枪)

95式5.8mm班用枪族(包括突击步枪、班用机枪、短突击步枪共3种枪)

88式5.8mm通用机枪

88式5.8mm狙击步枪

03式5.8mm自动步枪


这就是所谓“一弹九枪”说法的来源。


应当说,“多弹合一,一弹多枪”这个想法,是比较大胆的。DBP10弹的诞生,为中国轻武器弹药生产管理、生产线的简化,平时的储存、训练,战时的后勤供给、使用均带来极大的方便。这一点在世界上是领先的,也是不容置疑的优点。中国军工人敢于为天下先,不墨守陈规的勇气和智慧,值得我们奉献出真正的掌声。


不过,掌声并不能掩盖遗憾,赞美并非意味着完美——10弹的问题,来了。


DBP10式5.8mm普通弹弹头,原本与使用的与DBP95,DVP88一样,也覆铜钢材料是F11弹头。但钢的硬度高,加上10弹采用样条曲线头部,对枪管膛线的磨损增大。导致在测试中,95-1班用机枪枪管寿命仅为12 000发,达不到国军标15 000发的要求。解决的办法,就是将F11覆铜钢弹头,改为3mm铜覆盖的全铜被甲弹头H90,减小对枪管的磨损,以提高枪管使用寿命。改进后,95-1班用机枪枪管寿命可达20000 发,远远超出了国军标的要求。


旧的问题解决了,新的问题又来了——这就是转文中提到的,连续射击后出现离群弹,专业术语称为:热枪管的射击散布大。这种现象的原理是这样的:


在热枪管状态下,枪管和弹头作为金属材料,遇高温容易发生变形,破坏了枪和弹原有的良好配合尺寸关系,导致枪管膛线对弹头的导转侧压力变小或者不规律,对弹头旋转运动的束缚变小或者不规律,导致子弹自传角速度不够大。


根据物理学定律,自转的物体自转角速度不够大时,其对称轴会在某一个平面内摆动,这个摆动即是章动(nutation):


就是弹头的章动,直接导致了热枪管状态射击更易出现散布增大的射击缺陷。


热枪管的设计散布大,本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而是轻武器设计时的世界性顽疾。但不可否认的是,由于铜的熔点比钢低500度,沸点低1000度以上,与覆铜钢材料相比,全铜被甲的H90弹头受热后硬度降低幅度更大。而且,弹头在膛内运动时产生高温而被部份熔化,冷却后附着在枪膛或附挂在气体调节器的导气孔内,即挂铜。铜材变形和挂铜现象共同作用,加重了95-1热枪管散布增大的缺陷。因此,在95-1和10弹的平均弹着点一致性试验中,就出现了热枪管发射时,弹着点散布大、平均弹着点一致性差的问题。


第一次采用全铜被甲弹头的中国军工人遇到了难题——此前,国内所有小口径枪弹弹头壳都采用F11覆铜钢材料。怎么办呢?


经过反复试验,科研人员对95-1提出了针对性改进措施:将枪管膛线数由4条增加为6条,加强枪管对弹头旋转运动时的导转侧力;枪管阳线直径由5.8~5.84mm调整为5.82~5.86mm,阴线直径由6.01~6.07mm调整为5.98~6.02mm,减小弹头膛内运动时的嵌入量。另外,将95-1式5.8mm短自动步枪和自动步枪枪管导程由240mm调整为210mm,与班用机枪一致,有效提高了弹头膛内旋转速度,大幅度抑制了章动的产生,于2010年7月1日顺利通过了95-1和10弹的定型测试,并装备部队。


不过,从专文的情况看,由于铜材本身的性质决定,挂铜现象的产生,仍然没有得到有效的根除,直接影响了95-1热枪管射击的效果,这是不容回避的事实。


中国武器设计人员经反复试验,验证了热枪管状态下的散布大小,除与连续射击枪管温度升高有关外,还与枪管阴阳线直径、膛线条数、弹头截面积与阴线截面积之比等因素有关。这一发现和认识,突破了我国轻武器的传统设计方法和理念,为今后我国轻武器弹药的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公平的说,这既是深刻的教训,也是宝贵的经验。


二、兵器迷对转文的几点看法(兼与饥饿鲨鱼商榷)


1 95-1和10弹出现的问题,并不能说明其一无是处,更不能说明中国军工的一无是处。


95-1枪族继承了95枪族的大部分基本性能,并根据暴露出的一系列问题,从设计、材料、工艺等17个方面进行了对大量修改,人机工效大大改善,精度水平有明显提高,枪管寿命也有所增加。95-1枪族的零部件通用率达80%以上(95式枪族零部件通用率为70%以上),勤务操作和使用方法相同可维修性好,同时枪族的整体可靠性得到提高(国军标自动步枪综合故障率指标要求由不大于3‰,95-1枪族减小为不大于2‰)。更重要的是,基本达到了子弹通用化的设计初衷。这些都是难能可贵的进步。


95-1和10弹面临的热枪管散布大的问题,根本上是由于第一次使用全铜被甲H90弹头带来的。在此之前,中国生产的F11子弹,成熟稳定,是没有类似问题的。因此,鲨鱼仅凭H90不太成功的处女秀,去认定中国“连一粒子弹都造不好”,是过于片面和武断的说法。


兵器迷是中间派,还是从两方面看。一方面,用H90解决了枪管寿命问题,已经达到了使用全铜被甲弹头的设计目的,值得肯定。另一方面,按下了葫芦起了瓢,又带来了始料不及的新问题。这是创新带来的问题,这样的问题出现是正常的。最重要的是,中国军工对此没有逃避,而是直面它,去努力解决它。中国武器设计人员经反复试验,验证了热枪管状态下的散布大小,除与连续射击枪管温度升高有关外,还与枪管阴阳线直径、膛线条数、弹头截面积与阴线截面积之比等因素有关。这一发现和认识,突破了我国轻武器的传统设计方法和理念,为今后我国轻武器弹药的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公平的说,这既是深刻的教训,也是宝贵的经验。


这次,北京军区派遣专业军士组成的队伍,首次参加澳大利亚大赛,使用的4种枪械,全都是国产兵器(以前参赛有时用的就是国外名枪),而且能够获得10金7银23铜第三名的成绩,就凭这个,鲨鱼如何能说我95-1步枪在国际赛中“丑态百出”?(人家原文标题说的也是“优势与不足”)这种以偏概全,甚至嘲讽丑化的说法,对中国军工和中国军人,是有失公允的。


2 对问题的发现和解决,是世界名枪/弹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10弹有问题,95-1也算不上世界名枪。那么,世界名枪就完美无缺吗?


AK-47,经典不?勤务性之高不是绝后也是空前的。但射速过高导致的毁伤性差,是其最主要的弱点——“宁可被AK47射中三次,也不被M16射中一次”,就是因为小口径步枪的子弹击中目标后翻滚度高,比7.62mm枪弹一往无前的穿透性有优势。


M16呢,经典不?战术性之强一时无两。1967年批产,使用十年后,被越战美军发现“弹膛污垢严重、卡壳、拉断弹壳、弹匣损坏、枪膛与弹膛锈蚀、缺少擦拭工具,尤其在恶劣条件下,情况更为严重”。有什么办法?改呗,一改数十年,一用数十年,到现在三代了。



转文中说的澳大利亚用的斯太尔(应该是AUG),经典不?1977年批产的,被称为枪中贵族。解放军抱怨95连续射击150发以上护木烫手,呵呵。AUG在连发射击时,每次连续射击150发弹后,就必须对枪管进行冷却或更换枪管,你受得了吗?还有,转文中说澳军初次使用95-1因后坐力大撞脸。老大,习惯了3.6公斤的重枪AUG发射轻弹5.56mm的后坐力,突然使用3.25公斤轻枪的95-1发射5.8mm重弹的后坐力,射速又相当,能一下掌握好夹持力度吗?


也有网友说,好枪就该上手能用好,不需要过多训练。呵呵,也对,那AUG最被诟病的,不就是枪上没有专门的射击模式选择装置,只靠扣扳机决定吗?扣到一半位置时为单发,扣到底时则为全自动射击。半自动射击时,两次射击之间必须松开扳机——方便吗?所以战场上的士兵很有可能会由于紧张而对准目标扣下扳机不放,即使对较远距离的目标也倾泄出大量的子弹——靠谱吗?


反过来看95-1:2007年下半年~2008年年底,95-1式班用枪族先后在国家轻武器靶场、寒区部队、风沙区部队、热海区部队和高原区部队进行了设计定型试验。在研制阶段,共试制样枪200余支,试验消耗改进型DBP10式5.8mm普通弹100余万发,原95式5.8mm普通弹20余万发,系列枪榴弹1000余发。


这是什么概念?概念就是,按照国军标,AUG都没能通过这样严酷的中国的轻武器测试。


那么,没通过中国的测试,AUG就不是世界名枪了?通过了测试,95-1就比AUG还强,就没毛病了?呵呵,说理,别抬扛,对吧。


在军人手中,特别是在特种兵、狙击手这些枪王手里,或者如转文的作者,北京军区的马志杰、宋宏章和王歧朋,这些资深的射击专家和专业军士手里,玩个一年半载枪,打个三五千发弹,哪有一点毛病没有的枪啊?您说是不是这个理儿?


3 解决问题,甚至暴露问题,更需要的是专业分析和客观态度,不是冷嘲热讽。


讨论专业性的问题,就应当拿出专业性的态度。冷静客观,全面分析,道也;起哄嘲讽,以偏概全,乱也。


针对10弹的问题,如果能从设计、材料和工艺上找到根治的办法,而且经济性强,兵器迷也欢喜啊。如果暂时做不到,是不是也许可以从下面几方面进行优化,供大家探讨。


一是从弹上找办法。其实,F11钢材料子弹,就完全不存在H90挂铜的问题,而且更便宜,95-1和95枪族,也都可以使用该弹。但这个办法,会造成枪管寿命低的问题。


二是从枪上找办法。提高枪管的硬度和耐磨性,以便使用F11。这个也不容易。因为中国缺镍,而镍合金是目前解决枪管质量最好的办法,老毛子最不缺镍,所以中国56比AK47的主要差距就是枪管不中。如果依靠进口,一是价格高,二是战时来源中断,会造成麻烦。因此你***军用合金系列,都少有镍基础合金。为的就是哪怕性能稍差,关键时刻也不能被卡脖子。


呵呵,是不是又有人要说“中国连一根枪管也造不好”啊?


一个国家有一个国家的国情,很多问题,不是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


三是实行平战两种体制。平时枪管寿命需要更经济,就用全铜被甲弹。战时大量生产钢材料弹,价格低,原料多。而且,战时一挺班用机枪,能打到20000发不被摧毁吗?枪管寿命,在战时,已经不那么重要了。


兵器迷的意思,是期望抛砖引玉,共同探讨优化的方法。更重要的,是想说明,我们发现国产兵器的问题,绝对是好事——战时才发现,那才要了亲命呢。但是,我们发现问题,不是为了猎奇,不是为了通过简单传播,不是为了断章取义的局部放大,更不是为了哗众取宠吸引流量。而是为了提高自身的专业修养,为广大朋友提供科普和讨论的课题,进而带动整体军迷素质的提升。鲨鱼的很多帖子,其实是蛮有料的,但在爆料的同时,能否再加一些自己的分析和判断,不要人言亦言,为转而转?


4 95-1和10弹的问题,引发我们对轻武器的设计思想,进行更进一步的思考


轻武器的性能,包括射击的精确性、射距、毁伤性、低噪声、低焰等战术目标,也包括免/少维护、易携带、低故障等勤务目标,还包括通用性、经济性等保障性指标。从95-1和10弹的设计和使用中,我们发现,中国军工人试图将所有这些目标,都囊括在内,大有毕其功于一役的势头。


这是可能的吗?这是值得的吗?这是应当的吗?


从转文反映出的实际效果看,我们很难做出肯定的回答。


举一个例子:射击距离。


美军研究表明:现代战争中,75%的步枪交战距离在200米以内,95%在400米以内。大多数情况下,300米外远就用枪榴弹,500米就招呼迫击炮和步战车的重机枪和机关炮,1000米外,美军直接呼叫火炮和空中火力了——体系作战嘛。中国机械化部队的发展,趋势亦大体如此,因此中国军方规定,自动步枪用于杀伤400m内有防护的敌有生目标,班用机枪用于杀伤600m内有防护的有生目标,压制敌火力点和轻型火器。那么,95-1步枪,甚至为了提高800m弹道一致性和1 000m侵彻威力,花了很大的力气,这划算吗?


再举一个例子:射击精度。


美军研究表明:在一个高度机动化的战争里,部队战斗形式以遭遇战为主此时拥有更强火力的那一方将会获胜。他们也发现在战斗中被击中的概率是随机的,也就是说,精确瞄准没有什么意义,因为目标不再是原地不动的了。最准确的伤亡率指示器就是总共发射的子弹数量。


“用子弹橡皮管浇他”强调的是火力扇面的投射量并不是精度。5.49mm,5.56mm和5.8mm等小口径枪弹风靡30年,也正是因为如此——同样的情况下,5.8mm枪弹比7.62mm枪弹的携弹量增加25%。在这种火力优先的情况下,95-1“10发子弹9发10环,一发离群”,是否对战术性能有大的影响?


我不是说10弹脱靶就正常,但有没必要发发10环?当然,狙击手是需要发发命中的,那就提供专业的狙击弹就好了,10弹就不必了吧。再说,谁见过狙击手会连续热发射10发弹?或者,有10发弹匣的专业狙击枪吗?


第三个例子:侵彻力


对由于上面谈到的原因,小口径弹药大行其道。然而近年来,出现了两种不利于小口径弹药的场景。


一是城市作战中,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用不上,而美军的5.56毫米M855枪弹却不能有效穿透市区的砖墙和其他障碍物。在阿富汗和伊拉克战场也遇到了同样的问题。


二是防弹衣使防弹衣的防弹性能越来越好、质量越来越轻、价格越来越便宜,为部队的大量装备创造了条件。而小口径枪弹的外弹道存能较低,对防弹衣侵彻效果不理想。防弹衣的性能提升和普遍装备,对小口径枪弹的威力提出挑战。(不幸中之万幸,别忘了,我们的95弹和10弹的侵彻力比SS109好多了,呵呵)


轻武器和弹药,是平战都需要大量装备的,而且和平时期也需要相当的储备。因此一方面要求在设计上精益求精,不求某一方面性能非常突出,但求避免出现不可接受的短板,否则会造成无法想象的损失。另一方面,一旦定型,没有极其迫切的需求,短期内不可能推倒重来。一个国家,一个时代,对轻武器和弹药的需求,始终是与其总体装备体系、训练体系和作战方式和工业基础、经济实力密切相关的,没有一成不变的完美需求,也就没有一成不变的完美设计。


希望95-1和10弹的故事,能够给我们军工设计者提供正反两方面的教材,也希望鲨鱼和其他的兄弟,能够更加客观的看待兵器工业的成绩和不足。暴露、讨论和改进这些不足,都是进步的一部分。虽然有时也有牢骚和不满,但为这个国家近20年来进步最快的行业做拥趸,我们无疑是幸运的,也是幸福的——因为,我们所有的努力和热情,都是为了这样的进步能够更快、更好。
第一次打95,两个五发,全都脱靶。以前没碰过95,不知是枪的原因还是个人原因。
后来几次基本都能上3,4发。
前段时间打951,普通弹百米,两个五发,都上4发,环数8776,9876。感觉据枪手感不错。
但是感觉有一个问题比较严重,拉枪机上膛很容易卡壳,一天下来卡了上十次。可能是一些拉枪机不到位,或者是枪的原因?
第一次打95,两个五发,全都脱靶。以前没碰过95,不知是枪的原因还是个人原因。
后来几次基本都能上3,4发 ...
慢拉快放就好了,你放的太慢了?


1、先捧场,再打脸
“多弹合一,一弹多枪”。中国军工人敢于为天下先,不墨守陈规的勇气和智慧,值得我们奉献出真正的掌声。
从95-1和10弹的设计和使用中,我们发现,中国军工人试图将所有这些目标,都囊括在内,大有毕其功于一役的势头。这是可能的吗?这是值得的吗?这是应当的吗?

2、说挂铜呢,开始跑题扯蛋了。
10弹有问题,95-1也算不上世界名枪。那么,世界名枪就完美无缺吗?

3、挂铜干AUG在中国做实验啥事?跑偏了
没通过中国的测试,AUG就不是世界名枪了?通过了测试,95-1就比AUG还强,就没毛病了?呵呵,说理,别抬扛,对吧。

4、语不惊人死不休,敢为天下先
我不是说10弹脱靶就正常,但有没必要发发10环?
在这种火力优先的情况下,95-1“10发子弹9发10环,一发离群”,是否对战术性能有大的影响?


5、确确实实通过了极其严格的国家鉴定,但是挂铜问题却在批量装备过程中死灰复燃并愈演愈烈了。
经过反复试验,科研人员对95-1提出了针对性改进措施:......于2010年7月1日顺利通过了95-1和10弹的定型测试,并装备部队。

不过,从专文的情况看,由于铜材本身的性质决定,挂铜现象的产生,仍然没有得到有效的根除,直接影响了95-1热枪管射击的效果,这是不容回避的事实。

2007年下半年~2008年年底,95-1式班用枪族先后在国家轻武器靶场、寒区部队、风沙区部队、热海区部队和高原区部队进行了设计定型试验。在研制阶段,共试制样枪200余支,试验消耗改进型DBP10式5.8mm普通弹100余万发,原95式5.8mm普通弹20余万发,系列枪榴弹1000余发。


俺的一点小疑问:

    中国军工山寨5.56mm子弹和M16自动步枪已经小30年了。技术成熟,经验丰富。
    5.56mm子弹可都是铜弹头壳的。咋没听说国产山寨M16步枪挂铜呢?
    也许干内销95-1枪弹的那些厂子不是搞外贸的那帮家伙吧。

1、先捧场,再打脸
“多弹合一,一弹多枪”。中国军工人敢于为天下先,不墨守陈规的勇气和智慧,值得我们奉献出真正的掌声。
从95-1和10弹的设计和使用中,我们发现,中国军工人试图将所有这些目标,都囊括在内,大有毕其功于一役的势头。这是可能的吗?这是值得的吗?这是应当的吗?

2、说挂铜呢,开始跑题扯蛋了。
10弹有问题,95-1也算不上世界名枪。那么,世界名枪就完美无缺吗?

3、挂铜干AUG在中国做实验啥事?跑偏了
没通过中国的测试,AUG就不是世界名枪了?通过了测试,95-1就比AUG还强,就没毛病了?呵呵,说理,别抬扛,对吧。

4、语不惊人死不休,敢为天下先
我不是说10弹脱靶就正常,但有没必要发发10环?
在这种火力优先的情况下,95-1“10发子弹9发10环,一发离群”,是否对战术性能有大的影响?


5、确确实实通过了极其严格的国家鉴定,但是挂铜问题却在批量装备过程中死灰复燃并愈演愈烈了。
经过反复试验,科研人员对95-1提出了针对性改进措施:......于2010年7月1日顺利通过了95-1和10弹的定型测试,并装备部队。

不过,从专文的情况看,由于铜材本身的性质决定,挂铜现象的产生,仍然没有得到有效的根除,直接影响了95-1热枪管射击的效果,这是不容回避的事实。

2007年下半年~2008年年底,95-1式班用枪族先后在国家轻武器靶场、寒区部队、风沙区部队、热海区部队和高原区部队进行了设计定型试验。在研制阶段,共试制样枪200余支,试验消耗改进型DBP10式5.8mm普通弹100余万发,原95式5.8mm普通弹20余万发,系列枪榴弹1000余发。


俺的一点小疑问:

    中国军工山寨5.56mm子弹和M16自动步枪已经小30年了。技术成熟,经验丰富。
    5.56mm子弹可都是铜弹头壳的。咋没听说国产山寨M16步枪挂铜呢?
    也许干内销95-1枪弹的那些厂子不是搞外贸的那帮家伙吧。
挂铜这个问题就是个小问题
体制问题才是大问题
洗地的基本不知道怎么回事,真是奇葩。挂铜不挂铜,跟自干五有啥关系
这文章让我得出了国外步枪不会挂铜的结论

国外也会挂 好不好

但为啥95-1挂的这么严重?

应当说,“多弹合一,一弹多枪”这个想法,是比较大胆的。DBP10弹的诞生,为中国轻武器弹药生产管理、生产线的简化,平时的储存、训练,战时的后勤供给、使用均带来极大的方便。这一点在世界上是领先的,也是不容置疑的优点。中国军工人敢于为天下先,不墨守陈规的勇气和智慧,值得我们奉献出真正的掌声。


这句话就是胡扯,什么敢为天下先
我呸
就是当时部队对95有些意见,要改进。但是改进枪等于打自己的脸,说自己的枪造的不好
于是编个理由出来,说为了xxx要轻重合一。合一了自然要改枪,改枪自然顺便把原来的毛病纠正一下。现实就是这么不堪,我实在不明白为啥有人吃饱了撑得打这么多字来洗地
跟他有啥关系呢?
慢拉快放就好了,你放的太慢了?
是吧。我没有卡过,我只打了两次,都好好的呢。卡壳的基本都是没怎么摸枪的。
再说一下,打过54,92,81杠,95,951,总共有500,600多发吧,从来没卡过。
我是觉得任何武器系统 都是要一个过程来成熟。特别是俺们的精加工和冶金方面还并非很牛的时候....
扯淡能扯这么长也是本事。
实在不行就全都用截短的88机枪管发展95-2初速低能低到什么程度?反正也没多少人要打400米以上的目标,
俺最喜欢95的 就是在遭遇战城市战丛林环境 它出枪特别快
好贴 学习了很多 赞一个
3mm铜覆盖的全铜被甲弹头H90,减小对枪管的磨损,以提高枪管使用寿命。”
——又来了,简直雪亮啊!
山人256 发表于 2013-8-7 14:54
“解决的办法,就是将F11覆铜钢弹头,改为3mm铜覆盖的全铜被甲弹头H90,减小对枪管的磨损,以提高枪管使用 ...
请山人给讲讲解决办法
asterb 发表于 2013-8-6 23:15
应当说,“多弹合一,一弹多枪”这个想法,是比较大胆的。DBP10弹的诞生,为中国轻武器弹药生产管理、生 ...
95怎么没改进了?10弹是和95-1一起出来的!
将邪 发表于 2013-8-7 17:03
95怎么没改进了?10弹是和95-1一起出来的!
改进需要一个理由
不能说老95有问题
这样等于打自己的脸


明明是前面走错了路,搞轻重弹设计
现在改回来,结果成了创新了

要么学Md当年换m855,老枪直接换枪管
要么学m855a1或7n22,在弹头结构上做文章

10弹就不应该管老枪的寿命



明明是前面走错了路,搞轻重弹设计
现在改回来,结果成了创新了

要么学Md当年换m855,老枪直接换枪管
要么学m855a1或7n22,在弹头结构上做文章

10弹就不应该管老枪的寿命

asterb 发表于 2013-8-6 23:15
应当说,“多弹合一,一弹多枪”这个想法,是比较大胆的。DBP10弹的诞生,为中国轻武器弹药生产管理、生 ...
请问10弹在老95上的表现如何?
不会是只能保证打出去吧?
秋天的猪 发表于 2013-8-7 15:37
请山人给讲讲解决办法
这俺还真不知道,俺是说,真不知道口径5.8mm的弹丸,怎么用3mm厚的铜被甲包裹起来。


原帖楼主的说法就是两不得罪人,貌似温和中庸,不求上进,典型的中国特色掩饰开脱法。因为不具针砭时弊,从严要求,高目标为准绳的和研制、改进武器性能工艺技术的思想。
另:曾有说法DBP10式子弹为了赶超美帝的5.56小口径弹的性能,弹药与弹头的整体重量与之相比很重。与小口径的重量轻、携带量大的优势背道而驰。

原帖楼主的说法就是两不得罪人,貌似温和中庸,不求上进,典型的中国特色掩饰开脱法。因为不具针砭时弊,从严要求,高目标为准绳的和研制、改进武器性能工艺技术的思想。
另:曾有说法DBP10式子弹为了赶超美帝的5.56小口径弹的性能,弹药与弹头的整体重量与之相比很重。与小口径的重量轻、携带量大的优势背道而驰。
pizzaaa 发表于 2013-8-6 22:24
1、先捧场,再打脸
“多弹合一,一弹多枪”。中国军工人敢于为天下先,不墨守陈规的勇气和智慧,值得我们 ...
不是中国军工人敢于为天下先,这个问题要打脸就先打论证研究所那帮会议专家,他们出了一份考卷,军工按照要求答了题。
挂铜这个问题,试验的时候就已经提出过。但管造枪和管枪油的不是一块的,中间没人搭桥。老马后来搞来进口枪油就解决问题的。国内也有工厂说可以提供解决问题的枪油。归根结底,就是TG被钢壳弹给惯坏了。
哦,被钢壳惯坏了。这倒也简单。

上次那个95出膛速度不匀度从800跳到1223m/s的有处理结果了么?
“但射速过高导致的毁伤性差,是其最主要的弱点”,这是怎么回事?
山人256 发表于 2013-8-7 14:54
“解决的办法,就是将F11覆铜钢弹头,改为3mm铜覆盖的全铜被甲弹头H90,减小对枪管的磨损,以提高枪管使用 ...
……说的应该是弹头延展前的板料厚度。
lizyu 发表于 2013-8-8 07:09
……说的应该是弹头延展前的板料厚度。
怎么看都像是果丹皮。

a7inaction 发表于 2013-8-7 21:40
哦,被钢壳惯坏了。这倒也简单。

上次那个95出膛速度不匀度从800跳到1223m/s的有处理结果了么?


如果是质量问题,导致初速变化大是不奇怪。但就算是强装弹,也未必能打出1223m/s的速度来吧?所以我最大的疑问,就是这个速度是怎么测出来的。
a7inaction 发表于 2013-8-7 21:40
哦,被钢壳惯坏了。这倒也简单。

上次那个95出膛速度不匀度从800跳到1223m/s的有处理结果了么?


如果是质量问题,导致初速变化大是不奇怪。但就算是强装弹,也未必能打出1223m/s的速度来吧?所以我最大的疑问,就是这个速度是怎么测出来的。
dboy 发表于 2013-8-8 08:52
如果是质量问题,导致初速变化大是奇怪。但就算是强装弹,也未必能打出1223m/s的速度来。所以我最大的疑 ...
这个不奇怪。
有一次我们用天幕靶测初速,同一支枪打出一组数据,其中初速低者大概和扔石头差不多,90多米/秒;初速高者都快赶上卫星了,5000多米/秒。
山人256 发表于 2013-8-8 10:18
这个不奇怪。
有一次我们用天幕靶测初速,同一支枪打出一组数据,其中初速低者大概和扔石头差不多,90多 ...
这测速装置误差这么大?
山人256 发表于 2013-8-7 20:46
这俺还真不知道,俺是说,真不知道口径5.8mm的弹丸,怎么用3mm厚的铜被甲包裹起来。
不带你这样糊弄人的,您就给讲讲发现的那些问题解决办法。是个性问题还是共性等等
二是从枪上找办法。提高枪管的硬度和耐磨性,以便使用F11。这个也不容易。因为中国缺镍,而镍合金是目前解决枪管质量最好的办法,老毛子最不缺镍,所以中国56比AK47的主要差距就是枪管不中。如果依靠进口,一是价格高,二是战时来源中断,会造成麻烦。因此你***军用合金系列,都少有镍基础合金。为的就是哪怕性能稍差,关键时刻也不能被卡脖子。

这段关于枪管-镍-的论述有问题,天朝镍的工业储量世界第九位,毛子是第六位,差距并不大。天朝自称镍矿资源是比较丰富的,据预测,资源量在900万t左右,并有新疆等大量新探明储量。
枪管寿命是钢材的问题,但并不是镍缺乏的问题。
非常感谢朋友们讨论,科普~~
由于工作原因,受行业协会委派也参加过一些涉及军工项目的评审工作
我的感受就是,很幸运,我生长在中国
有些东东的效果很震撼,现代战争太可怕了
我对这些行业的人充满敬佩~~
本人也从事设计工作,有些设计方面的流程步骤还是有些共同性的
对枪械不了解,我们这些外行不了解具体的设计过程,具体的项目任务书的内容
但是毕竟95系列是我们自己的东西
既然出现了问题,总是希望能够尽快解决掉~~
总之一点还是希望好起来~~
也希望有这方面专业背景的朋友
有时间给科普一下有关知识~~{:soso_e182:}
原来是山人向约旦出口了特别精校的天幕靶引出来的事情,记下来。

毕竟时代不同了,与其猜测95枪管是否使用了30CrNi2MoVA,不如猜设计师兜里是否揣着份战时最简化95的生产方案。
总之95-1相对95改进了很多不足,弹的问题还可以再解决,m16多少年了A1 A2 A3 A4........咱们的九五才到-1呢,不过至少咱们是自己造的不是从外面买的,自力更生是中国军工的一贯作风,中国兵器加油!
我觉得这和中国枪支没有层次也有关系。

像国外,同样的AR系,垫底的小厂杂牌,参差不齐的外贸货,便宜可靠的军品,中流砥柱的大牌,高端的定制。

同样一种问题,各厂都使用各种技术,各种材质,各处方法解决……所以,基本少有悬而不决不的问题。而且各价位的用料也能设计的性能极限拉伸的很全面。大家都有个直观的了解。

中国没有这样的市场和环境,军用品都是用最低标价搞出来的将就货,而中国又只有军用品。

所以,中国军械就是贴底飞而已。 设计到底有多大改进余地,没有实践基本永远是个迷。
dboy 发表于 2013-8-8 11:14
这测速装置误差这么大?
电子类仪器嘛,很多都是这样的,要么不出错,要么错得离谱。
秋天的猪 发表于 2013-8-8 16:11
不带你这样糊弄人的,您就给讲讲发现的那些问题解决办法。是个性问题还是共性等等
怀着一点点恶意,打听了一下,好像目前还没有啥根本的办法。
如果挂铜问题不好解决的话,我觉得应该采用老弹那种覆铜的方案,即便枪管寿命降低一点也没关系,武器的可靠性应该放在第一位考虑,为了用新弹而降低可靠性的做法是不可取的
我们国家并不是一个铜资源很丰富的国家,文中说覆铜方案中,枪管寿命从15000降到12000,假设每颗子弹增加的铜为2克,那一根枪管报废前就要多打30KG铜出去,使用覆铜方案的话,枪管寿命为铜被甲方案的80%,为了增加一根枪管20%的寿命而消耗30KG铜,我认为不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