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中国空情预警网面临挑战 难连续跟踪4代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30 00:46:41


转载:http://military.china.com/news/568/20130802/17979118.html
随着信息化战争的到来,武器装备的精确度和突防能力大大提高,使得战争的突然性空前增加。预警监视系统作为国家空天攻防作战最主要的信息源,地位作用日益凸显。那么,我国的预警监视能力近年来取得了怎样的进步?还面临哪些挑战?笔者专访了空军预警学院某预警实验室主任闫世强教授。

    问:预警监视系统一般由哪几部分组成?

    闫世强:按目标所处的空间位置,预警监视一般由防空预警、防天预警和对地(海)预警三部分组成。

    其中,防空预警主要是针对3万米以下各类目标的警戒侦察,既包括作战飞机、空地导弹等战术性目标,也包括战略轰炸机、巡航导弹等战略性目标。随着飞机和巡航导弹等目标高度上升至临近空间,即飞行高度达30~100千米之间,对其预警的范围也随之拓展。

    防天预警就是对高度100千米以上的弹道导弹和空间目标警戒侦察。其中,对弹道导弹目标的预警也称为反导预警,对空间目标的预警也称为空间目标监视。

    对地(海)预警是对地面、水面、水下目标的警戒侦察,包括导弹发射井(车)和潜艇等。

    问:在未来战争中,怎样看待预警监视系统的地位和作用?

    闫世强:预警监视系统是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屏障。它作为战略预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对空天来袭目标进行全时域、大区域的预警监视,及时准确地提供来袭目标的情报,为进行有效抗击和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创造条件,是有效防御突然袭击的“第一道防线”。

    预警监视系统是国家战略威慑的重要力量。进入信息化战争时代,威慑理论和方式由“核武器伞”发展为“信息伞”。有了先进的预警监视系统,就能随时掌握敌方的战略动向特别是外层空间的战略态势,削弱敌方取胜的能力和信心,使其不敢轻举妄动,达到威慑的目的,实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全胜战略。

    预警监视系统在整个作战体系中起着支撑作用。未来战争强调系统对系统、体系对体系的整体对抗。武器装备整体效能的发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信息的获取、传输、精度以及效率。预警监视系统是信息化战争中夺取信息优势的关键。作为各类武器系统的重要信息源,它为精确武器等拦截打击系统提供情报信息和足够多的预警时间,为指挥控制系统提供精确的战场态势,是未来战争中夺取战略主动权的重要保障。

    问:基于预警监视系统的重要性,有人说,雷达兵从作战保障力量转变为信息作战的主战力量?

    闫世强:是的。最近几场高技术局部战争有一个共同点,获胜者都是凭借战场信息优势,主导了战争的样式、进程和结局。信息化战争中,信息在作战体系中的地位异军突起,使得雷达兵由此从传统保障型兵种上升为空军乃至全军信息化作战主体力量。

    问:近年来,我军预警监视体系取得了怎样的进步?

    闫世强:我军预警监视装备体系已形成了以雷达组网技术支撑下的联合空情预警网,并正在加速构建空天海地一体化反导预警网。系统建设成效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雷达装备技战术性能明显提高,第三代和三代半雷达装备所占比例大大提升。

    二是雷达装备结构得到显著改善。除传统体制雷达外,无源雷达、天波超视距雷达、高机动雷达等新型雷达陆续装备部队并担负战备值班任务。

    三是空基预警探测系统初具规模。气球载雷达、空警200/2000预警机的投入使用,有效解决了低空预警探测的“瓶颈”问题,延伸与拓展了预警监视系统的整体功能。

    总之,我军预警监视系统对传统的、常规空中目标具备较强的预警探测能力,基本能适应国土防空安全要求。

但相对于美、俄等世界主要军事强国,我预警监视系统建设相对滞后,与系统担负的使命任务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

    一是“一体化”建设相对滞后。“一体化”概念主要是在“体系对抗”战争军事需求的牵引下产生的,“一体化”主要体现在多类型、多平台预警监视系统各自成体系且又能相互协同、有机结合,形成全天候、全空域、远距离的多层防空防天预警带。

    美、俄等国为应对日益严峻的空天一体化威胁,构建了空天海地一体化的预警监视系统。如以北方预警系统、E-3机载预警与控制雷达系统和超视距雷达系统为主构成的美国防空预警系统,可对来袭轰炸机提供3小时的预警时间,对低空巡航导弹的最大探测距离达270千米,后向散射超视距雷达可对来袭的轰炸机和巡航导弹实施远程、大空域的战略预警。

    俄罗斯防空预警系统以地面防空预警系统为主体,采取要地和区域相结合的防空布势。地面防空预警监视系统的中近距雷达主要以全国各大城市为中心,沿边境一线展开和梯次交错配置相结合部署,构成一个绵密多层的对空警戒系统。其特点是规模和覆盖面积大,各雷达站重叠覆盖,并依靠空中预警机弥补地面雷达探测低空目标能力的不足。

    二是弹道导弹预警系统建设相对滞后。早在20世纪60年代,美苏就开始着手弹道导弹预警系统的建设,如今美俄已建立了先进的弹道导弹预警系统。如美国构建了由北方弹道导弹预警系统、潜射弹道导弹预警系统和天基预警卫星组成的弹道导弹预警系统,可对从北部、东北部和西北方向攻击北美大陆的洲际弹道导弹,以及从大西洋和太平洋水下的潜艇上发射的弹道导弹进行早期预警。俄罗斯构建了由地面预警雷达系统和天基预警卫星系统构成的弹道导弹预警系统,重点保障以莫斯科为核心的重要目标。

    问:我军预警能力建设还面临哪些挑战?

    闫世强:主要面临作战环境的深刻变化所带来的严峻挑战。在未来信息化战争中,预警监视系统所面临的作战环境的主要特点体现在:

    一是预警空间广阔。未来作战,对手可能从水下、地(海)面、超低空、低空、中高空、临近空间直到外层空间发起远程火力打击,预警监视系统必须具备全方向、全高度、远距离的预警探测能力。

    二是目标多元、特性复杂。空中目标向隐身化、快速化发展的趋势日益凸显,极大地增加了预警系统对其探测的难度。通过外形优化、机身表面采用吸波材料、优化垂直尾翼和发动机喷口等技术手段,先进战略轰炸机、战机和巡航导弹的雷达散射截面积显著降低。同时,第四代战机不开加力即可超音速巡航,难以稳定探测和连续跟踪。

    现代空天威胁目标的种类大大增加,目标特性差异极大,尤其是空间目标和临近空间目标的出现,使未来防空预警的重难点不仅局限于“低、慢、小”目标,也包括了“高、快、隐”目标。如X-37B空天飞机、HTV-2高超声速飞行器和X-51A高超声速巡航导弹等“快速全球打击”武器,其雷达反射面积仅为0.01平方米量级,但速度高达5至20马赫,飞行和作战高度跨越空中、临近空间及外大气层空间。

    三是电磁环境复杂。预警监视系统将面临全频域、全时域、全空域的电子侦察环境和宽频带、高强度、自适应能力强的综合性电子干扰环境。如侦察干扰频率覆盖系统全部工作频段,干扰功率可达每兆赫几千瓦甚至上兆瓦,侦察干扰平台包括电子侦察卫星、电子战飞机等。复杂的电磁环境将使预警监视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大大降低,甚至瘫痪,探测威力与工作效能大打折扣。

    四是生存环境严峻。预警监视系统不仅将面临电子干扰等“软”杀伤手段的威胁,还将面临反辐射导弹、反辐射无人机等远程精确打击武器“硬”摧毁的威胁。此外,计算机病毒和网络攻击等信息攻击技术与战法日臻成熟,电磁脉冲弹、高功率微波武器等各种新机理武器涌现。其必须采取机动作战、多手段防护、结构调整和自适应重组等综合措施,以保证预警监视能力稳定可靠。

    问:原空军雷达学院更名为空军预警学院,如何看待这与空军战略转型的关系?

    闫世强:从空军战略攻防作战需求看,这符合从战术向战略、防空向空天一体、兵种向联合、单一向体系的转型需求,是基于信息系统联合作战的重要基础和必要条件,是现代化空军建设发展的起步信号。


转载:http://military.china.com/news/568/20130802/17979118.html
随着信息化战争的到来,武器装备的精确度和突防能力大大提高,使得战争的突然性空前增加。预警监视系统作为国家空天攻防作战最主要的信息源,地位作用日益凸显。那么,我国的预警监视能力近年来取得了怎样的进步?还面临哪些挑战?笔者专访了空军预警学院某预警实验室主任闫世强教授。

    问:预警监视系统一般由哪几部分组成?

    闫世强:按目标所处的空间位置,预警监视一般由防空预警、防天预警和对地(海)预警三部分组成。

    其中,防空预警主要是针对3万米以下各类目标的警戒侦察,既包括作战飞机、空地导弹等战术性目标,也包括战略轰炸机、巡航导弹等战略性目标。随着飞机和巡航导弹等目标高度上升至临近空间,即飞行高度达30~100千米之间,对其预警的范围也随之拓展。

    防天预警就是对高度100千米以上的弹道导弹和空间目标警戒侦察。其中,对弹道导弹目标的预警也称为反导预警,对空间目标的预警也称为空间目标监视。

    对地(海)预警是对地面、水面、水下目标的警戒侦察,包括导弹发射井(车)和潜艇等。

    问:在未来战争中,怎样看待预警监视系统的地位和作用?

    闫世强:预警监视系统是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屏障。它作为战略预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对空天来袭目标进行全时域、大区域的预警监视,及时准确地提供来袭目标的情报,为进行有效抗击和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创造条件,是有效防御突然袭击的“第一道防线”。

    预警监视系统是国家战略威慑的重要力量。进入信息化战争时代,威慑理论和方式由“核武器伞”发展为“信息伞”。有了先进的预警监视系统,就能随时掌握敌方的战略动向特别是外层空间的战略态势,削弱敌方取胜的能力和信心,使其不敢轻举妄动,达到威慑的目的,实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全胜战略。

    预警监视系统在整个作战体系中起着支撑作用。未来战争强调系统对系统、体系对体系的整体对抗。武器装备整体效能的发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信息的获取、传输、精度以及效率。预警监视系统是信息化战争中夺取信息优势的关键。作为各类武器系统的重要信息源,它为精确武器等拦截打击系统提供情报信息和足够多的预警时间,为指挥控制系统提供精确的战场态势,是未来战争中夺取战略主动权的重要保障。

    问:基于预警监视系统的重要性,有人说,雷达兵从作战保障力量转变为信息作战的主战力量?

    闫世强:是的。最近几场高技术局部战争有一个共同点,获胜者都是凭借战场信息优势,主导了战争的样式、进程和结局。信息化战争中,信息在作战体系中的地位异军突起,使得雷达兵由此从传统保障型兵种上升为空军乃至全军信息化作战主体力量。

    问:近年来,我军预警监视体系取得了怎样的进步?

    闫世强:我军预警监视装备体系已形成了以雷达组网技术支撑下的联合空情预警网,并正在加速构建空天海地一体化反导预警网。系统建设成效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雷达装备技战术性能明显提高,第三代和三代半雷达装备所占比例大大提升。

    二是雷达装备结构得到显著改善。除传统体制雷达外,无源雷达、天波超视距雷达、高机动雷达等新型雷达陆续装备部队并担负战备值班任务。

    三是空基预警探测系统初具规模。气球载雷达、空警200/2000预警机的投入使用,有效解决了低空预警探测的“瓶颈”问题,延伸与拓展了预警监视系统的整体功能。

    总之,我军预警监视系统对传统的、常规空中目标具备较强的预警探测能力,基本能适应国土防空安全要求。

但相对于美、俄等世界主要军事强国,我预警监视系统建设相对滞后,与系统担负的使命任务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

    一是“一体化”建设相对滞后。“一体化”概念主要是在“体系对抗”战争军事需求的牵引下产生的,“一体化”主要体现在多类型、多平台预警监视系统各自成体系且又能相互协同、有机结合,形成全天候、全空域、远距离的多层防空防天预警带。

    美、俄等国为应对日益严峻的空天一体化威胁,构建了空天海地一体化的预警监视系统。如以北方预警系统、E-3机载预警与控制雷达系统和超视距雷达系统为主构成的美国防空预警系统,可对来袭轰炸机提供3小时的预警时间,对低空巡航导弹的最大探测距离达270千米,后向散射超视距雷达可对来袭的轰炸机和巡航导弹实施远程、大空域的战略预警。

    俄罗斯防空预警系统以地面防空预警系统为主体,采取要地和区域相结合的防空布势。地面防空预警监视系统的中近距雷达主要以全国各大城市为中心,沿边境一线展开和梯次交错配置相结合部署,构成一个绵密多层的对空警戒系统。其特点是规模和覆盖面积大,各雷达站重叠覆盖,并依靠空中预警机弥补地面雷达探测低空目标能力的不足。

    二是弹道导弹预警系统建设相对滞后。早在20世纪60年代,美苏就开始着手弹道导弹预警系统的建设,如今美俄已建立了先进的弹道导弹预警系统。如美国构建了由北方弹道导弹预警系统、潜射弹道导弹预警系统和天基预警卫星组成的弹道导弹预警系统,可对从北部、东北部和西北方向攻击北美大陆的洲际弹道导弹,以及从大西洋和太平洋水下的潜艇上发射的弹道导弹进行早期预警。俄罗斯构建了由地面预警雷达系统和天基预警卫星系统构成的弹道导弹预警系统,重点保障以莫斯科为核心的重要目标。

    问:我军预警能力建设还面临哪些挑战?

    闫世强:主要面临作战环境的深刻变化所带来的严峻挑战。在未来信息化战争中,预警监视系统所面临的作战环境的主要特点体现在:

    一是预警空间广阔。未来作战,对手可能从水下、地(海)面、超低空、低空、中高空、临近空间直到外层空间发起远程火力打击,预警监视系统必须具备全方向、全高度、远距离的预警探测能力。

    二是目标多元、特性复杂。空中目标向隐身化、快速化发展的趋势日益凸显,极大地增加了预警系统对其探测的难度。通过外形优化、机身表面采用吸波材料、优化垂直尾翼和发动机喷口等技术手段,先进战略轰炸机、战机和巡航导弹的雷达散射截面积显著降低。同时,第四代战机不开加力即可超音速巡航,难以稳定探测和连续跟踪。

    现代空天威胁目标的种类大大增加,目标特性差异极大,尤其是空间目标和临近空间目标的出现,使未来防空预警的重难点不仅局限于“低、慢、小”目标,也包括了“高、快、隐”目标。如X-37B空天飞机、HTV-2高超声速飞行器和X-51A高超声速巡航导弹等“快速全球打击”武器,其雷达反射面积仅为0.01平方米量级,但速度高达5至20马赫,飞行和作战高度跨越空中、临近空间及外大气层空间。

    三是电磁环境复杂。预警监视系统将面临全频域、全时域、全空域的电子侦察环境和宽频带、高强度、自适应能力强的综合性电子干扰环境。如侦察干扰频率覆盖系统全部工作频段,干扰功率可达每兆赫几千瓦甚至上兆瓦,侦察干扰平台包括电子侦察卫星、电子战飞机等。复杂的电磁环境将使预警监视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大大降低,甚至瘫痪,探测威力与工作效能大打折扣。

    四是生存环境严峻。预警监视系统不仅将面临电子干扰等“软”杀伤手段的威胁,还将面临反辐射导弹、反辐射无人机等远程精确打击武器“硬”摧毁的威胁。此外,计算机病毒和网络攻击等信息攻击技术与战法日臻成熟,电磁脉冲弹、高功率微波武器等各种新机理武器涌现。其必须采取机动作战、多手段防护、结构调整和自适应重组等综合措施,以保证预警监视能力稳定可靠。

    问:原空军雷达学院更名为空军预警学院,如何看待这与空军战略转型的关系?

    闫世强:从空军战略攻防作战需求看,这符合从战术向战略、防空向空天一体、兵种向联合、单一向体系的转型需求,是基于信息系统联合作战的重要基础和必要条件,是现代化空军建设发展的起步信号。
张局,你招的小弟表现不错。今年年终奖给你加多点
loong5 发表于 2013-8-4 10:21
张局,你招的小弟表现不错。今年年终奖给你加多点
空军预警学院某预警实验室主任闫世强教授
连北棒的七爷都不能保证搞定还谈什么隐身机?
楼上所言极是。
这是在向ZF要资金了


嗯,连767都不能保证搞定还谈什么中国的六爷七爷八爷十爷十一爷{:163:}{:163:}{:163:}
Gannicus 发表于 2013-8-4 17:52
连北棒的七爷都不能保证搞定还谈什么隐身机?
老弟苛求了。那架21当时是发现了的,但北棒是友邦,飞机在他自己的领空时我们不会有任何反应,进入我国领空,飞了不到200公里就一头栽到地上(可以理解为从北棒领空就开始栽,进我国境栽到地上),也就是几分钟的事,换了谁也来不及反应。
如果我国对北棒的态度如同南棒一样,飞机离我国境若干公里,值班战机就升空监视,就不会出现没有反应的情况了。
看来J20给敌对势力带来的压力还真不小
喜闻乐见
问:我军预警能力建设还面临哪些挑战?
闫世强:主要面临作战环境的深刻变化所带来的严峻挑战。在未来信息化战争中,预警监视系统所面临的作战环境的主要特点体现在:

    ......

    二是目标多元、特性复杂。空中目标向隐身化、快速化发展的趋势日益凸显,极大地增加了预警系统对其探测的难度。通过外形优化、机身表面采用吸波材料、优化垂直尾翼和发动机喷口等技术手段,先进战略轰炸机、战机和巡航导弹的雷达散射截面积显著降低。同时,第四代战机不开加力即可超音速巡航,难以稳定探测和连续跟踪。

  ......
我帮楼主划题点
歼20对美帝海 空军有什么影响呢? 美帝的爱国者 e3 e2 宙斯盾
军费,特别空军的,太少了。人大应将军费增加到美国比例-4.4%的GD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