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IBM“绑架”的中国银行业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04:25:13
我看了一下,文章写得比较靠谱。
http://news.mydrivers.com/1/269/269972.htm

一场波及全国的宕机风波

6月23日上午,中国工商银行在全国多地的柜台、ATM、网银业务出现故障,用户报告无法正常使用。故障持续至少近1个小时,波及北京、上海、广州、武汉、哈尔滨等多个城市。

就此事件,工行的公开解释是由于“计算机系统升级原因造成业务办理缓慢”。

上周有媒体曝出一封发自工行信息科技部的内部通报,则将事件原因归咎于IT系统供应者IBM。IBM内部人士徐向青(化名)记者确认,这的确是IBM的问题,DB2(IBM数据库平台)在测试环境下是没有问题的,但不知何故出现了错误,可能是由于当天交易量过大,CPU超载发生故障,IBM之前也出现过类似情况。

另外有人质疑,出了故障为何不及时切换容灾备份系统?IT顾问accc分析称,这是一个很常见的误解,银行容灾系统不会轻易启用整体切换,因为切换的成本非常高,非极端情况(比如地震、机房着火等)不会进行切换。

据工行内部人士透露,事故发生后,银监会已经着手调查此事。

IBM未对该事件置评。

平日里“硬汉”形象的中国银行业,在IBM、Oracle、EMC这三家外国科技企业面前显得有点“唯唯诺诺”。这不仅是因为这三家企业分别垄断了全球银行业的大型服务器、数据库、存储产品,更可能是由于这三家外企深谙中国企业处世之道。

IBM几乎垄断银行业

此次故障波及数个城市。

一位接近工行的人士透露,几年前,在IBM的提议下,工行开始搞“数据大集中”,所有数据从原先各省市分管,集中至上海数据中心。这样的好处是节约成本、便于管理,缺点是,全国用户每一次刷卡的处理都要通过该中心,只要该中心其中一块出现问题,就会殃及几个城市。

国内从央行到工农中建四大商业银行,最早开始兴建核心业务平台和数据中心,其产品使用和维护几乎都是IBM,因此近几年都在搞“大集中”。

这种集中式数据处理的模式,对于服务器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要求相当高。记者从多位业内人士了解到,只有拥有强大数据处理能力并且稳定的大型服务器(也称大型机),能满足这种模式的需求,而大型机市场长期以来被IBM所垄断。

2009年,Gartner数据显示,IBM大型机的市场份额高达85%。在中国,随着日立、惠普、SUN等公司的衰落,IBM的大型机装机量一枝独秀,2011年的增长率更是超过20%。

在此背景下,银行依赖IBM,在设备采购价格上往往无法与IBM进行协商。赛迪顾问数据表明,2011年,中国关键应用大型机系统平均售价已经达到了美国的2.4倍。

“价格很贵,要用IBM只能买它账,没有办法。”工行上海分行IT人士陈旭(化名)说。即使一个设备购买回来,IBM也不会开通所有功能,而是等银行开口需要什么功能,再另外加收费用开通新功能。此外有数据显示,维护服务费用约相当于采购费用的15~20%。

徐向青认为:“光卖硬件肯定没有竞争力,IBM的服务提供多种模式,有5×11的(IBM人员派驻银行,一周5天,每天11小时),也有7×24的。”

另一位IBM内部人士则一语道破:“如果不用IBM,万一系统出问题,谁敢承担不选择IBM的责任?现在起码可以将这个问题推到IBM身上。”

深谙中国“国情”

1979年,IBM为沈阳鼓风机厂安装了新中国第一台IBM中型计算机,至今34年。1986年,工行与IBM签订了第一笔订单,至今27年。与改革开放同步进入中国的IBM,如今在中国已有4万多名员工。它熟悉中国国情,与中国几乎所有大型企业都有着密切的联系,某种程度上,它更像一家中国的企业。

“IBM对国内银行体制非常了解,里面有不少销售都是从银行出来的或者有深厚的关系。”IT顾问accc说。

陈旭向记者证实,银行IT人员转到IBM做销售的情况的确不少。“银行很听(IBM)这些厂商的话,他们有时会组织跨国旅游,但我们只有平时请客吃饭,比不过他们。”一位与工行有合作关系的人士透露。

一位多年前曾参与过某市大型社保项目的人也透露,当时一台大型机的底价甚至只有报价的三分之一,中间的利润空间大多被代理商用来各种关系的“打点”。IBM虽不直接参与,但并不排斥。

2011年,美国证券交易会指控IBM在中国涉嫌行贿,并罚款1000万美元。

延伸阅读:银行“去IOE”,难!

不仅是大型机依赖于IBM,国内银行的服务器、存储系统也都基本依赖于国外产品,Oracle、EMC基本霸占了后两者的市场。2007年,国家发改委、财政部等部门调查发现,我国主要金融机构设备国产化率不足2%。

受“棱镜”事件影响,有消息人士称,最近金融行业正在实行“去IOE”策略(I是IBM,O是Oracle,E是EMC),准备在三到五年内逐步淘汰。

淘宝此前就成功实现“去IOE”,采用MySQL和Hadoop(一种分布式系统基础架构)解决方案,但徐向青认为银行不适合这一替代方案,“分布式技术的损坏对浏览网页影响不大,网页打不开,刷新一下就可以,但这显然不适合银行交易”。

陈旭也认为,全要换掉不太可行,目前银行底层编码的开发都基于IBM架构,要改造很难。IT顾问accc也认为银行“去IOE”不太可信,因为需求和人员知识结构都完全不同。

某股份制银行科技部负责人说:“主要因为目前国内没有可替代IBM等海外IT巨头的生产商。”

事实上,国内浪潮公司今年1月推出了号称中国第一台基于自主核心技术的关键应用大型机,协助银行一起二次开发,往国产设备迁移。“难度很大”,该公司相关人士向记者坦言,目前仅在中国邮储银行、建行新疆分行等银行应用。

记者注意到,该国产大型机替代的只是国外的小型机,IBM大型机的地位仍然难以撼动。“这或许与IBM设置了一定的技术壁垒有关,而且美国政府肯定也有考虑。”徐向青说。

目前,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有一整套技术控制体系,确保关键应用大型机技术不会流向中国、俄罗斯等国家。例如,美国商务部对这类系统的配件出口进行严格限制,严防通过进口部件进行整机组装。

此外,2010年5月,华为意图通过收购3leaf“特定资产”,一举获得关键应用大型机芯片组技术,负责审查有可能涉及美国国家安全投资交易的美国外商投资委员会要求华为自愿放弃这一收购,几个月僵持后,华为最终放弃了这宗仅为200万美元的收购行动。我看了一下,文章写得比较靠谱。
http://news.mydrivers.com/1/269/269972.htm

一场波及全国的宕机风波

6月23日上午,中国工商银行在全国多地的柜台、ATM、网银业务出现故障,用户报告无法正常使用。故障持续至少近1个小时,波及北京、上海、广州、武汉、哈尔滨等多个城市。

就此事件,工行的公开解释是由于“计算机系统升级原因造成业务办理缓慢”。

上周有媒体曝出一封发自工行信息科技部的内部通报,则将事件原因归咎于IT系统供应者IBM。IBM内部人士徐向青(化名)记者确认,这的确是IBM的问题,DB2(IBM数据库平台)在测试环境下是没有问题的,但不知何故出现了错误,可能是由于当天交易量过大,CPU超载发生故障,IBM之前也出现过类似情况。

另外有人质疑,出了故障为何不及时切换容灾备份系统?IT顾问accc分析称,这是一个很常见的误解,银行容灾系统不会轻易启用整体切换,因为切换的成本非常高,非极端情况(比如地震、机房着火等)不会进行切换。

据工行内部人士透露,事故发生后,银监会已经着手调查此事。

IBM未对该事件置评。

平日里“硬汉”形象的中国银行业,在IBM、Oracle、EMC这三家外国科技企业面前显得有点“唯唯诺诺”。这不仅是因为这三家企业分别垄断了全球银行业的大型服务器、数据库、存储产品,更可能是由于这三家外企深谙中国企业处世之道。

IBM几乎垄断银行业

此次故障波及数个城市。

一位接近工行的人士透露,几年前,在IBM的提议下,工行开始搞“数据大集中”,所有数据从原先各省市分管,集中至上海数据中心。这样的好处是节约成本、便于管理,缺点是,全国用户每一次刷卡的处理都要通过该中心,只要该中心其中一块出现问题,就会殃及几个城市。

国内从央行到工农中建四大商业银行,最早开始兴建核心业务平台和数据中心,其产品使用和维护几乎都是IBM,因此近几年都在搞“大集中”。

这种集中式数据处理的模式,对于服务器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要求相当高。记者从多位业内人士了解到,只有拥有强大数据处理能力并且稳定的大型服务器(也称大型机),能满足这种模式的需求,而大型机市场长期以来被IBM所垄断。

2009年,Gartner数据显示,IBM大型机的市场份额高达85%。在中国,随着日立、惠普、SUN等公司的衰落,IBM的大型机装机量一枝独秀,2011年的增长率更是超过20%。

在此背景下,银行依赖IBM,在设备采购价格上往往无法与IBM进行协商。赛迪顾问数据表明,2011年,中国关键应用大型机系统平均售价已经达到了美国的2.4倍。

“价格很贵,要用IBM只能买它账,没有办法。”工行上海分行IT人士陈旭(化名)说。即使一个设备购买回来,IBM也不会开通所有功能,而是等银行开口需要什么功能,再另外加收费用开通新功能。此外有数据显示,维护服务费用约相当于采购费用的15~20%。

徐向青认为:“光卖硬件肯定没有竞争力,IBM的服务提供多种模式,有5×11的(IBM人员派驻银行,一周5天,每天11小时),也有7×24的。”

另一位IBM内部人士则一语道破:“如果不用IBM,万一系统出问题,谁敢承担不选择IBM的责任?现在起码可以将这个问题推到IBM身上。”

深谙中国“国情”

1979年,IBM为沈阳鼓风机厂安装了新中国第一台IBM中型计算机,至今34年。1986年,工行与IBM签订了第一笔订单,至今27年。与改革开放同步进入中国的IBM,如今在中国已有4万多名员工。它熟悉中国国情,与中国几乎所有大型企业都有着密切的联系,某种程度上,它更像一家中国的企业。

“IBM对国内银行体制非常了解,里面有不少销售都是从银行出来的或者有深厚的关系。”IT顾问accc说。

陈旭向记者证实,银行IT人员转到IBM做销售的情况的确不少。“银行很听(IBM)这些厂商的话,他们有时会组织跨国旅游,但我们只有平时请客吃饭,比不过他们。”一位与工行有合作关系的人士透露。

一位多年前曾参与过某市大型社保项目的人也透露,当时一台大型机的底价甚至只有报价的三分之一,中间的利润空间大多被代理商用来各种关系的“打点”。IBM虽不直接参与,但并不排斥。

2011年,美国证券交易会指控IBM在中国涉嫌行贿,并罚款1000万美元。

延伸阅读:银行“去IOE”,难!

不仅是大型机依赖于IBM,国内银行的服务器、存储系统也都基本依赖于国外产品,Oracle、EMC基本霸占了后两者的市场。2007年,国家发改委、财政部等部门调查发现,我国主要金融机构设备国产化率不足2%。

受“棱镜”事件影响,有消息人士称,最近金融行业正在实行“去IOE”策略(I是IBM,O是Oracle,E是EMC),准备在三到五年内逐步淘汰。

淘宝此前就成功实现“去IOE”,采用MySQL和Hadoop(一种分布式系统基础架构)解决方案,但徐向青认为银行不适合这一替代方案,“分布式技术的损坏对浏览网页影响不大,网页打不开,刷新一下就可以,但这显然不适合银行交易”。

陈旭也认为,全要换掉不太可行,目前银行底层编码的开发都基于IBM架构,要改造很难。IT顾问accc也认为银行“去IOE”不太可信,因为需求和人员知识结构都完全不同。

某股份制银行科技部负责人说:“主要因为目前国内没有可替代IBM等海外IT巨头的生产商。”

事实上,国内浪潮公司今年1月推出了号称中国第一台基于自主核心技术的关键应用大型机,协助银行一起二次开发,往国产设备迁移。“难度很大”,该公司相关人士向记者坦言,目前仅在中国邮储银行、建行新疆分行等银行应用。

记者注意到,该国产大型机替代的只是国外的小型机,IBM大型机的地位仍然难以撼动。“这或许与IBM设置了一定的技术壁垒有关,而且美国政府肯定也有考虑。”徐向青说。

目前,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有一整套技术控制体系,确保关键应用大型机技术不会流向中国、俄罗斯等国家。例如,美国商务部对这类系统的配件出口进行严格限制,严防通过进口部件进行整机组装。

此外,2010年5月,华为意图通过收购3leaf“特定资产”,一举获得关键应用大型机芯片组技术,负责审查有可能涉及美国国家安全投资交易的美国外商投资委员会要求华为自愿放弃这一收购,几个月僵持后,华为最终放弃了这宗仅为200万美元的收购行动。
只字未提厦门;
本人被坑惨了;
土鳖这些垄断老爷,就会对客户强硬。
别人限制,所以自己放弃?
土鳖业者真有志向呢。
绿林奸汉 发表于 2013-7-22 14:50
别人限制,所以自己放弃?
土鳖业者真有志向呢。
放弃倒不是,国家一直在做努力,但这个行业有其特殊性。
1、大型机要求高,除了IBM,无第二家公司有此综合实力和经验。
2、IBM不可能搞技术输出,但供货无问题,从来没听说Z系列有不能出口的。
3、大客户资金充裕,花钱买稳定,对国产替代兴趣不大。
4、这块市场并不算大,牵扯面窄,没有像高铁引进必须国产的迫切性。
浪潮的K1算是开了个局,先慢慢替代原来小型机的份额,再向高端徐图之。
IT业是天朝最BKC的行业,比发动机还要BKC,大家不太注意罢了。
东风难得发次帖啊。不过被IBM等绑架的何止银行业
奥观海 发表于 2013-7-22 15:53
东风难得发次帖啊。不过被IBM等绑架的何止银行业
当然是泛指银行、保险、证券,甚至石化、钢铁等大客户了。
壮东风 发表于 2013-7-22 15:07
放弃倒不是,国家一直在做努力,但这个行业有其特殊性。
1、大型机要求高,除了IBM,无第二家公司有此综 ...
个人觉得搞替代不能声张,得悄无声息的来,万一人家连用都不让用了,再给你来个小病毒什么的,那其不是比打丈更可怕!从这次棱镜门事件后怕是会给当权部门一点紧迫感!
弃板砖立地成佛 发表于 2013-7-22 16:19
个人觉得搞替代不能声张,得悄无声息的来,万一人家连用都不让用了,再给你来个小病毒什么的,那其不是比 ...
怎么可能悄悄,你关键业务用了别人的设备,使用情况人家一清二楚,倒不是说人家监视,而是维护人员提供全天候的支持。你什么情况人家不清楚?
弃板砖立地成佛 发表于 2013-7-22 16:19
个人觉得搞替代不能声张,得悄无声息的来,万一人家连用都不让用了,再给你来个小病毒什么的,那其不是比 ...
IBM赚你钱是狠的,但不会用阴招,毕竟大公司的信誉在那里。
关键是你得有真家伙能亮出来,这时候IBM恐怕赶着叫亲打折包邮。
。。。。。技不如人何必用绑架。。。
壮东风 发表于 2013-7-22 15:07
放弃倒不是,国家一直在做努力,但这个行业有其特殊性。
1、大型机要求高,除了IBM,无第二家公司有此综 ...
牵扯面窄

市场不大也许是真的;
牵扯面窄,呵呵,四大银行网络安全牵扯面窄是本位面的土鳖现状乎?
这条路我们还很长啊
绿林奸汉 发表于 2013-7-22 19:44
牵扯面窄

市场不大也许是真的;
我指的是大型机产业本身的带动能力,比如cpu、网络芯片、散热技术等等,不像高铁,涉及土建、冶金、通讯信号、软件、机械、化工等等行业,动辄动员几万甚至十几万人参与。
你说的网络安全实际上是业务层面的问题,而且大型机只占其中很小一部分。
壮东风 发表于 2013-7-22 20:07
我指的是大型机产业本身的带动能力,比如cpu、网络芯片、散热技术等等,不像高铁,涉及土建、冶金、通讯 ...
我其实很希望所有产业都能国产替代了……但真的太星辰大海了,中国人不能天天想着把天下事情都做绝啊……
九日 发表于 2013-7-22 20:25
我其实很希望所有产业都能国产替代了……但真的太星辰大海了,中国人不能天天想着把天下事情都做绝啊……
兔子积贫积弱太久,凡事自力更生的念头再正常不过了,但有所为有所不为才是真正强者的心态吧。
软件差距好像也很大,最近看了大数据。发现老外已经把大数据和与计算用的很广泛了


还好当年在电信顶住了IBM。那帮IBM傻人,连MIPS,TPMC都搞不清。
那些所谓的恐龙zXX,根本不敢拿出科学的性能指标,只有IBM自己忽悠人的相对指标。
你自己跑LinPack,TPMC,SPECcpu,他们肯定说结果有问题。TPMC的制定都是图灵奖的团队一起做的。SPECcpu,LinPack用于评估最快的计算能力的标准,都沿用数十年了。

都是某些甲方那些人,半懂不懂。

现在有了闪存加Linux内核,每秒10万tps都很轻松。IOE早该替换了。

还给我推荐Unix/RISC/zXX的买办,我直接反问,你们欧美NYSE,NASDAQ,伦敦证券交易所为何都用Linux/x86???

还好当年在电信顶住了IBM。那帮IBM傻人,连MIPS,TPMC都搞不清。
那些所谓的恐龙zXX,根本不敢拿出科学的性能指标,只有IBM自己忽悠人的相对指标。
你自己跑LinPack,TPMC,SPECcpu,他们肯定说结果有问题。TPMC的制定都是图灵奖的团队一起做的。SPECcpu,LinPack用于评估最快的计算能力的标准,都沿用数十年了。

都是某些甲方那些人,半懂不懂。

现在有了闪存加Linux内核,每秒10万tps都很轻松。IOE早该替换了。

还给我推荐Unix/RISC/zXX的买办,我直接反问,你们欧美NYSE,NASDAQ,伦敦证券交易所为何都用Linux/x86???
wormwang 发表于 2013-7-22 23:25
还好当年在电信顶住了IBM。那帮IBM傻人,连MIPS,TPMC都搞不清。
那些所谓的恐龙zXX,根本不敢拿出科学的性 ...
大牛啊!给大伙儿细讲些这类故事呗?
关键领域,像银行、电力、电信系统的关键技术,自己不掌握真不是开玩笑的事;
可以不选择自有品牌,但不能没有。
技术很多时候是非周期性“新陈代谢”的。
欧美NYSE,NASDAQ,伦敦证券交易所为何都用Linux/x86 为实例,表明:1,CPU时钟频率遇到物理瓶颈,各家CPU性能差异不大了,不论RISC/CISC/uOP。 2,CPU时钟频率上不去,导致必须增加内核数量来获得性能增加,可是OS驱动多个内核及其所连外部设备难度巨大。当今做的好的,只有Linux。前几周,刚有个微软做Windows内核的开发人员,匿名抱怨,Windows内核对性能的优化,没人做。 这个事情难度太大,做得好坏难以衡量。打工仔,就没人去吃力不讨好了。

闪存在Linux内核上已经可以达到9百万iops。每5-10个IO可以完成一笔交易,意味着闪存加Linux内核加x86可以达到90万tps。这个值超过淘宝光棍节秒杀和12306枪火车票的峰值的近10倍。
哈哈

由于以上闪存加Linux内核加x86的性能优化个个相关,z11/zOS,Power/AIX都没人去做,也做不到。
90年代末,在电信负责技术架构。IBM跑来推z/i系列系统。
我直接问拿得出TPMC,SPECcpu指标么,支持TCP/IP Socket开发么?
IBM没答,让他们一边去了。

当年上海电信最领先,大家都到来学习经验,标书也是被各地,抄抄再抄抄,成了标准指标要求。我在文字中放的一个坑,也被抄来抄去。其实同时支持TCP/IP和IPX协议的只有Linux。

哈哈
wormwang 发表于 2013-7-22 23:44
技术很多时候是非周期性“新陈代谢”的。
欧美NYSE,NASDAQ,伦敦证券交易所为何都用Linux/x86 为实例,表明 ...
CPU频率功耗遇到物理瓶颈了,优化又太困难,做多核是忽悠的不二途径。。。。。。。。。。。。
wormwang 发表于 2013-7-22 23:50
90年代末,在电信负责技术架构。IBM跑来推z/i系列系统。
我直接问拿得出TPMC,SPECcpu指标么,支持TCP/IP S ...
性能不是最重要的指标,可靠性、可维护性、可扩展性等等才是这个市场最关注的特性。把tps拉很高并不困难,难的是整体业务的容量和稳定。
你前面提到的NYSE、NASDAQ等例子,我觉得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既有可能是外围用Linux/x86,也有可能大机上跑虚拟机。
再比如z系列跑tcp的问题,一方面终端直接连在大机上的,另一方面也有tcp的解决方案,工行的网银是怎么跟大机连上的?
Linux/x86在 NYSE/NASDAQ,伦敦证券交易所都是核心交易主机。
具体新闻,你可以在网上搜索看看。当然这些系统架构都是核心机密,新闻都是很模糊的。要多方消息合对,才能知道多一点。

10万以上的tps,对付10亿国人的秒杀都够了。还需要更高么?ICBC/CCB核心高峰才多少tps? 注意不是tp/m是 tp/s.

扩展性和稳定性,请查阅Google一个硬件故障paper和一个基于源代码分析统计的paper,统计defect/KLoC,Linux内核代码质量是Unix的几倍。因为Linux内核作者都是牛人,你写的难看,会被数万人嘲笑,所以作者都比较注意。而且,商业企业测试,无论如何没法模拟各个应用的场景,因此测试的有效性实际是随着软件的复杂变得降低了。

本人是某著名商业核心软件的成员,这些事实核心技术团队都明白,但是没有经济有效的好办法,实际只能让小白鼠客户报bug,再修补。当前的测试硬件都花了数百万USD$,才做得这样。要提高测试的场景覆盖率,增加测试硬件,人力成本10倍不止。Oracle 研发部也只有2套ExaData做测试。测试工作还要排队等待硬件时间。

若按航天航空软件,作双团队,背靠背源代码逐行审查,一般商业核心软件公司就破产了。
NUMA架构下,远端CPU节点所连接的IO设备性能如何调度优化,这个问题现在人类还没思路呢?
想出来,写出代码来的人,可以立刻成为世界著名。
一个Power-aware scheduler也搞了好几年。
其实,现在哪家搞个4英寸,.13 GaN工艺,做个ARM64 CPU出来。
能把Intel/IBM股价打烂。

GaN现在主要用于军用和通信,ASML/Intel/IBM都没经验。它们只能走老路去搞18寸,EUV。可是搞完EUV,18寸,以后呢?

技术都是由新技术革命推动的,DEC,Fairchild,Moto都是老而消失的例子。
eBay某年也是因为软件bug影响业务,它找Sun索赔了。这是业内设备商不敢提的一个故事。
这其实反映了,软件License和合同条文里面那一句由于本产品缺陷导致的直接,间接业务损失不承担责任条款是个甲方格式合同条款。
按中国法律,这个条款是无效的。在美国也有eBay/Sun的案例,eBay索赔到了一笔大钱了。
ICBC这个事故,其实他们应该索赔。
wormwang 发表于 2013-7-23 10:32
Linux/x86在 NYSE/NASDAQ,伦敦证券交易所都是核心交易主机。
具体新闻,你可以在网上搜索看看。当然这些系 ...
这个帖子说的是硬件架构,大机上跑Linux现在也是非常普遍的事情了。
要说服商业大企业采用类似Google的分布式架构,是完全不可能的。
我在这里胡乱猜测一下,NYSE/NASDAQ等机构,即使使用Linux/x86,也并非Google/淘宝式的,而是高档得多的硬件组成集群,挂的还是EMC,跑的还是Oracle,最多也就放弃了以前昂贵的专用主机。
假定你是搞SAP的,把系统移植到类似Google/淘宝的分布式架构上去,公司会作这样的决策吗?
再扯远点,类似SAP的系统,虽然测试如你所说不够有效,但这更不是开源社区能做的了。Linux内核的大部分功劳,其实都归于大公司的贡献。
多了解,多学习,NYSE,NASDAQ 微秒级的交易,Oracle/DB2都是顶不住的。
RDBMS是强大的,但不是万能的。Unix是优秀的,但是多核时代,它落伍了。


你看看LWN的统计,IBM不是Linux当今技术共享的大头。有过一段时间,它是共享了很多。
那些开发者与公司是赞助,资助关系,不是雇佣关系。
公司无法指导和管控开发方向和进度。
开发都是自主[文明用语]的。开发方向都是竞争出来的。
IBM 多年前做得EVMS就竞争失败,没进入代码主流。

当前使用4Cpu x86+4张2TB 闪存卡+Linux可以支持数万tpsj以上,注意是每秒5万事务交易。一般SAP,什么千万用户级别OLTP,core banding, OCS,计费,足够了。

AIX/Power 都是恐龙了,快消失了。这个消失当然很慢很慢,VMS居然前几个月才宣布停产。
旅行者太空探索的DEC PDP-11还在用呢。
wormwang 发表于 2013-7-23 11:08
多了解,多学习,NYSE,NASDAQ 微秒级的交易,Oracle/DB2都是顶不住的。
RDBMS是强大的,但不是万能的。Uni ...
怎么实现一个股市交易系统,不完全依赖数据库,这方面不展开了。
Linux的贡献上,我没有专指IBM啊,还有红帽、Intel等等一大批企业呢。他们当然不管控核心的方向(从来就不是目的),而是通过参与贡献来发挥影响力,这就足够了。很多大牛都是这些公司的雇员,应该说公司的利益和社区的利益达成一致。
我前面一直在强调,大机的首要目标并不在性能,单挑TPS或cpu指标出来,并不好看。一个商业公司并不是看到在某些硬件上跑到一个高指标就能买单的,他们并不缺硬件能力。
这个帖子谈到的硬件没有涉及到Unix当前的状况和未来的走向,但你愿意的话,探讨一下也无妨。
大多数业务归根结底就是靠tps能力。这方面研究,各类业务的特征及性能规律分析,出过图灵奖。
可靠性,扩展性和其他另外,我已经说过了,专业paper有据可查。Linux由于基于新一代软件开发方式,反而比企业封闭开发可靠性高。
所有特性都是人做出来的。人存活就是需要成本。
新低成本高效率技术或者新管理方式或者生产关系都是不断发展创新的。流水线和企业的发明出现也不过百年。
现在的趋势是用普通服务器做云,LVS,hadoop
土鳖~!指望土鳖搞出IBM式的企业,那是做梦~!
指望土鳖搞成替代IOE的企业,那是做梦~!
为何搞不成?很简单,中国企业太浮躁,中国人太浮躁~!
浪潮号称巨资搞成的K1,也是垃圾。。骗钱的玩意儿~!
IT基础产业和发动机相比,怕是差得更多。假如国内的华为中兴这些没有国外的芯片和操作系统的支持会发展得这么好吗?
国防科大,某几个互联网公司做得还好。
需求的东西买不到,只能自己做,自己做需要时间和接受失败。
百度也是失败过了。基础核心东西肯定门槛高,否则早就泛滥廉价了。
90年代末,在电信负责技术架构。IBM跑来推z/i系列系统。 我直接问拿得出TPMC,SPECcpu指标么,支持TCP/IP S ...
NT和Netware都支持Tcp和Ipx啊。
Windows2000 server以后,IPX协议没了。NetWare 5同时支持IPX,TCP/IP 懂得人太少了。
因此,操作系统技术要求埋的那个坑,实际只有Linux 满足。
wormwang 发表于 2013-7-22 23:25
还好当年在电信顶住了IBM。那帮IBM傻人,连MIPS,TPMC都搞不清。
那些所谓的恐龙zXX,根本不敢拿出科学的性 ...
Z强调的是RAS和I/O,想要MIPS的话,足下该选的P

另外,没记错的话NASDAQ用的是HP的Nonstop


z系列,i系列的RAS 定量数据给的出么? 就我所知,加上软件OS的整个软硬件系统的MTBF,没有那个IT公司敢给的。
基于它的源代码修改记录,defect/KLoC 数字给的出么? IBM 就是销售吹嘴皮吧。
z系列说IO, 都是说最大能支持多少扩展卡。可是总IO Hub带宽,CPU 总IO吞吐能力,远端CPU,IO 访问时延及能力都不敢公开。
系统MTBF,defect/KLoC,近端、远端CPU,IO 访问时延及能力这些都是科学的定量性能指标。

其实,研发人员都是明白的,有很多值不能测试,也不能给客户。给了,那z的性价比的牛皮就破了。

NonStop是老黄历了。 3年前换成Linux。单单那个12微秒消息传输时延,注意不是毫秒,除了Linux,没有那个OS敢说尽管来测,我也行。

多核,NUMA,RAM/IO比CPU慢100/1000倍,给OS带来巨大的挑战,除了Linux,其他各家都在当鸵鸟,难做就赖着没做。反正公司里也没人动,即使做了,也做不过Linux那边那一些人做的。由于商业版权法规定,商业软件写代码时不能参考已有的代码。



z系列,i系列的RAS 定量数据给的出么? 就我所知,加上软件OS的整个软硬件系统的MTBF,没有那个IT公司敢给的。
基于它的源代码修改记录,defect/KLoC 数字给的出么? IBM 就是销售吹嘴皮吧。
z系列说IO, 都是说最大能支持多少扩展卡。可是总IO Hub带宽,CPU 总IO吞吐能力,远端CPU,IO 访问时延及能力都不敢公开。
系统MTBF,defect/KLoC,近端、远端CPU,IO 访问时延及能力这些都是科学的定量性能指标。

其实,研发人员都是明白的,有很多值不能测试,也不能给客户。给了,那z的性价比的牛皮就破了。

NonStop是老黄历了。 3年前换成Linux。单单那个12微秒消息传输时延,注意不是毫秒,除了Linux,没有那个OS敢说尽管来测,我也行。

多核,NUMA,RAM/IO比CPU慢100/1000倍,给OS带来巨大的挑战,除了Linux,其他各家都在当鸵鸟,难做就赖着没做。反正公司里也没人动,即使做了,也做不过Linux那边那一些人做的。由于商业版权法规定,商业软件写代码时不能参考已有的代码。

对了,我知道某公司内部通知,给MTBF值,必须管理层开会通过,必须签保密协议。

某些系统采购,MTBF值必须要。这个值非常费成本去测试并计算。商业软件公司一般都不敢给。
我写的技术要求书(全国都在抄)里面有这个规定MTBF/MTTR,各家IT厂商都在鸵鸟,没一个正式给出的。抄书的人,也没另一个人搞明白这是什么要求。

另外,bill gates最早起草的那个商业软件License 合同条款:由于软件故障导致直接或者间接经济损失,软件供应商免责。这个条款属于合同格式条款,在中国是无效的。我尝试用它吓唬过一个厂商,问题不解决,走索赔法律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