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世界唯一的解放军庙(ZT)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6 20:02:40


这儿有一座全国独一无二的‘解放军庙’,庙里供奉着28军27名烈士。1949年9月17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0兵团司令员叶飞率领的28军84师 251团的官兵分乘6艘木帆船从福建省平潭来到崇武镇的西沙湾,准备参加解放金门的战役。这是当年一位被28军官兵从敌机轰炸下救出的小姑娘所立。当时住在她家的27名解放军战士以后全部战死在金门。姑娘如今已是67岁的老妪。我和她一同攀上山岗,远眺金门。



这个小女孩当时只有13岁,名叫曾恨。在此之前她叫曾阿兴,她的母亲叫李面。李面与丈夫侨居新加坡,生有三子一女。女孩起名曾阿兴,是希望小女孩能为家族带来兴旺。然而,老天无眼,曾恨的兄弟在日寇侵占新加坡时全死了,这对李面一家来说是一个极大的打击。她为女儿曾阿兴改名曾恨以示对战争的憎。母亲为了躲避战争,决定带着12岁的曾恨返回故乡崇武。李面认为故乡虽穷,但故乡人情却是温暖。来到崇武后,李面再次为曾恨改名,仍叫曾阿兴。她希望这次真的不再有怨恨,家族从此兴旺发达。在依然硝烟弥漫的西沙湾,李面再又一次为女儿改名,她说:“囡仔,今天起,你仍叫曾恨。”说完,母女两人抱头痛哭。



  当地的群众按当地的风俗在沙冢边盖了一间12平方米的小屋子,屋子里安放着烈士的牌位,上书“廿七君灵位”。崇武民风古朴,素有奉祀为民捐躯的英雄的习俗。明朝时,戚继光曾率部在泉州海域与倭寇激战,众多将士阵亡。一部分阵亡的将士也葬在西沙湾的海滩旁,村民建了一座面向大海的“和寮宫”,以祭奠奉祀些英灵。供奉“廿七君灵位”的小屋子便建在“和寮宫”附近。



  第二天早上,李面便带着曾恨来上香。后来便是曾恨带着子女、孙子来。除了分娩坐月子,哪怕刮风下雨,曾恨坚持天天祭拜恩人,年年香火不断。每年除夕,曾恨都要和母亲到西沙湾为这些死难烈士守岁。



  曾恨总觉得那方小小的“廿七君灵位”无法满足她对解放军的怀念。她把母亲给她的梳妆盒改成一个小小的神龛;她用泥土塑了一尊解放军像,用笔给泥像画上五官和红五星、领章;她用写着“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纸条贴在泥像的胸前。曾恨对解放军的怀念、对死难烈士的哀思有了一个真实的形象寄托。不知从哪天起,祭奠奉祀“廿七君”的人渐渐多了起来。除夕夜守在此处的也不止曾恨一家人。崇武镇12个村都有人到“廿七君灵位”前烧香上供品。曾恨许下心愿,建一座像“和寮宫”一样的庙,她要把27位烈士供起来让人们瞻仰。



  文革期间,“和寮宫”和“廿七君灵位”以及曾恨捏的解放军泥像与“四旧”一起,被扫除一空。曾恨也被告知:不得再去坟上烧香上供品了,因为解放军是不信神、不信迷信的。但是曾恨仍旧我行我素,只是时间上稍作调整,把祭奉时间改在不易被人觉察的凌晨或深夜。



  “文革”过后,曾恨又可以公开地祭奉解放军烈士了。烧香点烛焚纸钱时,海风把纸灰吹得到处飘扬。曾恨要为死难烈士建庙的决心更坚定了。在她心中,这些不知姓名和住址的解放军战士就像神一样,是她生命中的支柱。



  几十年过去了,为了建庙做小本生意的曾恨省吃俭用地积攒了四五万元。有了钱后,她到镇上的有关部门询问有关建庙事宜。在得到允许后,她丢下生意不做了。她把母亲生前留下的金链、金手镯卖掉,把房契抵押掉,四处写欠条借钱,但还只是杯水车薪。她对村支书说:“解放军是共产党的军队,为了解放我们受苦的人,解放军牺牲了,现在我要按这里的风俗像建“和寮宫”一样建成一座庙。你们是共产党员,带头捐一点吧。只用了半年多的时间,曾恨在只有6万人口的崇武镇募到60多万元的捐款。



  1993年,解放军庙紧挨着“和寮宫”动工了,1996年秋天,庙建成了,无和尚、没尼姑,无佛无神,在通常用来摆放神明的地方端端正正地摆放着27尊解放军塑像以及当年他们所乘的木帆船的模型。曾恨住在庙里,她每天早早地起床,在供桌前摆上清茶、供品,然后烧一柱香,默祷“国泰民安,风调雨顺”。



  曾恨常呆在庙细细地擦拭雕像、香案。她总是一边忙着一边与这些雕像说话,她总觉得这些解放军烈士会听到自己的声音。曾恨为他们准备了很多东西,如:小汽车、摩托车、飞机、舰艇和手提电话等纸扎祭品和玩具,曾恨说,她要让这些解放军生前没享用过的现在都能享用。



  1997年,崇武人民又捐资建了烈士纪念碑。老将军叶飞听女儿叶艺华讲述老百姓自发修建解放军庙的消息后,激动不已,当即挥毫题写碑铭:“为了人民,死得光荣”。纪念碑于1997年11月完工。1998年初,崇武镇又开始扩建烈士纪念馆,完成解放军庙的配套工程。



  27位烈士所在部队已改了番号,1997年,时任团长来到这里悼念先烈,代表部队为解放军庙赠送匾额,上书“战士英烈,惠女虔诚??天下第一庙”。1999年,老战士侯茂森也来此怀念战友。附近的驻军官兵和中小学校的师生更是经常到这里接受先烈事迹的熏陶和爱国主义教育。



  占地400多平方米的解放军庙香火不断,庙前的楹联:“丹心照日月,碧血写春秋”、“官兵勇战壮成仁,同志于今称大人。塑像奉香岂迷信,翻身群众敬功臣。”庙宇上空回荡的总是《我是一个兵》、《说句心里话》等和《我的老班长》等军队歌曲.

这儿有一座全国独一无二的‘解放军庙’,庙里供奉着28军27名烈士。1949年9月17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0兵团司令员叶飞率领的28军84师 251团的官兵分乘6艘木帆船从福建省平潭来到崇武镇的西沙湾,准备参加解放金门的战役。这是当年一位被28军官兵从敌机轰炸下救出的小姑娘所立。当时住在她家的27名解放军战士以后全部战死在金门。姑娘如今已是67岁的老妪。我和她一同攀上山岗,远眺金门。



这个小女孩当时只有13岁,名叫曾恨。在此之前她叫曾阿兴,她的母亲叫李面。李面与丈夫侨居新加坡,生有三子一女。女孩起名曾阿兴,是希望小女孩能为家族带来兴旺。然而,老天无眼,曾恨的兄弟在日寇侵占新加坡时全死了,这对李面一家来说是一个极大的打击。她为女儿曾阿兴改名曾恨以示对战争的憎。母亲为了躲避战争,决定带着12岁的曾恨返回故乡崇武。李面认为故乡虽穷,但故乡人情却是温暖。来到崇武后,李面再次为曾恨改名,仍叫曾阿兴。她希望这次真的不再有怨恨,家族从此兴旺发达。在依然硝烟弥漫的西沙湾,李面再又一次为女儿改名,她说:“囡仔,今天起,你仍叫曾恨。”说完,母女两人抱头痛哭。



  当地的群众按当地的风俗在沙冢边盖了一间12平方米的小屋子,屋子里安放着烈士的牌位,上书“廿七君灵位”。崇武民风古朴,素有奉祀为民捐躯的英雄的习俗。明朝时,戚继光曾率部在泉州海域与倭寇激战,众多将士阵亡。一部分阵亡的将士也葬在西沙湾的海滩旁,村民建了一座面向大海的“和寮宫”,以祭奠奉祀些英灵。供奉“廿七君灵位”的小屋子便建在“和寮宫”附近。



  第二天早上,李面便带着曾恨来上香。后来便是曾恨带着子女、孙子来。除了分娩坐月子,哪怕刮风下雨,曾恨坚持天天祭拜恩人,年年香火不断。每年除夕,曾恨都要和母亲到西沙湾为这些死难烈士守岁。



  曾恨总觉得那方小小的“廿七君灵位”无法满足她对解放军的怀念。她把母亲给她的梳妆盒改成一个小小的神龛;她用泥土塑了一尊解放军像,用笔给泥像画上五官和红五星、领章;她用写着“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纸条贴在泥像的胸前。曾恨对解放军的怀念、对死难烈士的哀思有了一个真实的形象寄托。不知从哪天起,祭奠奉祀“廿七君”的人渐渐多了起来。除夕夜守在此处的也不止曾恨一家人。崇武镇12个村都有人到“廿七君灵位”前烧香上供品。曾恨许下心愿,建一座像“和寮宫”一样的庙,她要把27位烈士供起来让人们瞻仰。



  文革期间,“和寮宫”和“廿七君灵位”以及曾恨捏的解放军泥像与“四旧”一起,被扫除一空。曾恨也被告知:不得再去坟上烧香上供品了,因为解放军是不信神、不信迷信的。但是曾恨仍旧我行我素,只是时间上稍作调整,把祭奉时间改在不易被人觉察的凌晨或深夜。



  “文革”过后,曾恨又可以公开地祭奉解放军烈士了。烧香点烛焚纸钱时,海风把纸灰吹得到处飘扬。曾恨要为死难烈士建庙的决心更坚定了。在她心中,这些不知姓名和住址的解放军战士就像神一样,是她生命中的支柱。



  几十年过去了,为了建庙做小本生意的曾恨省吃俭用地积攒了四五万元。有了钱后,她到镇上的有关部门询问有关建庙事宜。在得到允许后,她丢下生意不做了。她把母亲生前留下的金链、金手镯卖掉,把房契抵押掉,四处写欠条借钱,但还只是杯水车薪。她对村支书说:“解放军是共产党的军队,为了解放我们受苦的人,解放军牺牲了,现在我要按这里的风俗像建“和寮宫”一样建成一座庙。你们是共产党员,带头捐一点吧。只用了半年多的时间,曾恨在只有6万人口的崇武镇募到60多万元的捐款。



  1993年,解放军庙紧挨着“和寮宫”动工了,1996年秋天,庙建成了,无和尚、没尼姑,无佛无神,在通常用来摆放神明的地方端端正正地摆放着27尊解放军塑像以及当年他们所乘的木帆船的模型。曾恨住在庙里,她每天早早地起床,在供桌前摆上清茶、供品,然后烧一柱香,默祷“国泰民安,风调雨顺”。



  曾恨常呆在庙细细地擦拭雕像、香案。她总是一边忙着一边与这些雕像说话,她总觉得这些解放军烈士会听到自己的声音。曾恨为他们准备了很多东西,如:小汽车、摩托车、飞机、舰艇和手提电话等纸扎祭品和玩具,曾恨说,她要让这些解放军生前没享用过的现在都能享用。



  1997年,崇武人民又捐资建了烈士纪念碑。老将军叶飞听女儿叶艺华讲述老百姓自发修建解放军庙的消息后,激动不已,当即挥毫题写碑铭:“为了人民,死得光荣”。纪念碑于1997年11月完工。1998年初,崇武镇又开始扩建烈士纪念馆,完成解放军庙的配套工程。



  27位烈士所在部队已改了番号,1997年,时任团长来到这里悼念先烈,代表部队为解放军庙赠送匾额,上书“战士英烈,惠女虔诚??天下第一庙”。1999年,老战士侯茂森也来此怀念战友。附近的驻军官兵和中小学校的师生更是经常到这里接受先烈事迹的熏陶和爱国主义教育。



  占地400多平方米的解放军庙香火不断,庙前的楹联:“丹心照日月,碧血写春秋”、“官兵勇战壮成仁,同志于今称大人。塑像奉香岂迷信,翻身群众敬功臣。”庙宇上空回荡的总是《我是一个兵》、《说句心里话》等和《我的老班长》等军队歌曲.
可敬!
感觉有些怪怪的
<P>老百姓用传统的方式来表达对解放军最高敬意。</P>
“为了人民,死得光荣”
晕了
<P>    人民英雄纪念碑碑文:</P><P>    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抗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P><P>    能否建立一个“英烈祠”,让我中华民族的军魂不灭!</P>
<B>以下是引用<I>旁门左道</I>在2005-4-5 9:58:00的发言:</B>

<P>老百姓用传统的方式来表达对解放军最高敬意。</P>


支持。
小日还成天参拜鬼社,我们也应该立一个民族英烈祠
以前看过,再顶。
<B>以下是引用<I>旁门左道</I>在2005-4-5 9:58:00的发言:</B>

<P>老百姓用传统的方式来表达对解放军最高敬意。</P>


说的好.无论是什么方式..都是一种纪念.让人感动.
<P>不管用什么方式,只要是用来表达敬意,纪念意义的.就应该支持!</P>
一份感人的深情!
支持支持!!!!
心里暖暖的!
我们这以前一到清明都会组织全县的中小学生去烈士陵园去扫墓,可是最近10年给取消了不知这是为什么,感觉现在怪怪的,不知道现在教育部门是怎么搞的,这也是望本啊
<B>以下是引用<I>忘了密码</I>在2005-4-5 12:37:00的发言:</B>
小日还成天参拜鬼社,我们也应该立一个民族英烈祠

<P>
<P>支持~~</P>
<P>而且把祭奠等活动上升为国家高层活动之一~~</P>
好!
很早就看到过了
为什么没人去参拜啊
<B>以下是引用<I>dream1977</I>在2005-4-5 12:16:00的发言:</B>
&gt;

支持。
我们应当用多种方式、方法来纪念为了今天的和平而牺牲的英烈们。
<B>以下是引用<I>pk47777</I>在2005-4-6 17:32:00的发言:</B>
我们这以前一到清明都会组织全县的中小学生去烈士陵园去扫墓,可是最近10年给取消了不知这是为什么,感觉现在怪怪的,不知道现在教育部门是怎么搞的,这也是望本啊

<P>中国的教育部门就别指望了,全按照他们的思路来受教育中国就完蛋了。</P>
为了人民,为了国家,为了民族,死得光荣
能让老乡们祭在庙里是至高无上的待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