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政府勿壞好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22:45:52
<P>

<P>

中時晚報02/04/2005
江丙坤與陳雲林日前舉行工作會談,達成十點共識。執政黨從府院到黨,炮火全開,相繼痛批「出賣台灣利益」。然而,細究內容,政府真的有本事抵制嗎?如果沒法律基礎,沒實際執行能力,以後將如何面對新情勢?民間豈不看破政府手腳,各自為政,那時,政府如何規劃兩岸政策?

坦然說,這十點內容,大部分是政府無法、也無力阻止的。現在,中共準備採購台灣農產品,對農民是一大利多。政府又不能立法禁止,因為台灣農產品出口沒有設限,反對有甚麼用?批判有甚麼用?難道民進黨不知道這樣說只會引起農民反彈,讓國民黨與中共得分嗎?

甚至春節包機也一樣。人人皆知包機方便便宜,民間大受歡迎,只是礙於政策,無法三通而已。如今中共先提出客貨機節日化、常態化,等於先主動爭取台商與觀光民眾的支持。更何況國民黨已經先提出了,政府如果反對,必然站在民眾利益的對立面。對誰有利呢?

其他如金融、運輸行業的開放,鼓勵台灣農民赴大陸投資,推動兩岸新聞媒體互設常駐,對台輸出漁工問題等等,都是於台灣民間有利,而政府又無法阻止的事。講白了,就算政府明知這是中共統戰伎倆,又有甚麼辦法?

</P>
<P><B>從旁輔導爭取民心</B>



為今之計,最佳辦法是順應情勢,由民間觀點眼,政府以輔導立場,從旁協助農民、學生、企業界等,或許還可以爭取民心,扳回一城。否則連民心都失去,就真的是兩岸輸家。

當然,如果政府願意從更高的、全台灣的利益眼,這十點於台灣經濟復甦、繁榮民間經濟、恢復民間活力,都不是有害的事情。最後的獲利者是誰呢?當然是執政者本身。因為繁榮的經濟,有利於執政者繼續執政。政府面對十點共識,不必過度驚慌,笑納可也!
<p></P></P><P>

<P>

中時晚報02/04/2005
江丙坤與陳雲林日前舉行工作會談,達成十點共識。執政黨從府院到黨,炮火全開,相繼痛批「出賣台灣利益」。然而,細究內容,政府真的有本事抵制嗎?如果沒法律基礎,沒實際執行能力,以後將如何面對新情勢?民間豈不看破政府手腳,各自為政,那時,政府如何規劃兩岸政策?

坦然說,這十點內容,大部分是政府無法、也無力阻止的。現在,中共準備採購台灣農產品,對農民是一大利多。政府又不能立法禁止,因為台灣農產品出口沒有設限,反對有甚麼用?批判有甚麼用?難道民進黨不知道這樣說只會引起農民反彈,讓國民黨與中共得分嗎?

甚至春節包機也一樣。人人皆知包機方便便宜,民間大受歡迎,只是礙於政策,無法三通而已。如今中共先提出客貨機節日化、常態化,等於先主動爭取台商與觀光民眾的支持。更何況國民黨已經先提出了,政府如果反對,必然站在民眾利益的對立面。對誰有利呢?

其他如金融、運輸行業的開放,鼓勵台灣農民赴大陸投資,推動兩岸新聞媒體互設常駐,對台輸出漁工問題等等,都是於台灣民間有利,而政府又無法阻止的事。講白了,就算政府明知這是中共統戰伎倆,又有甚麼辦法?

</P>
<P><B>從旁輔導爭取民心</B>



為今之計,最佳辦法是順應情勢,由民間觀點眼,政府以輔導立場,從旁協助農民、學生、企業界等,或許還可以爭取民心,扳回一城。否則連民心都失去,就真的是兩岸輸家。

當然,如果政府願意從更高的、全台灣的利益眼,這十點於台灣經濟復甦、繁榮民間經濟、恢復民間活力,都不是有害的事情。最後的獲利者是誰呢?當然是執政者本身。因為繁榮的經濟,有利於執政者繼續執政。政府面對十點共識,不必過度驚慌,笑納可也!
<p></P></P>
有論者曰:號稱一百萬人上街的震撼效果,比不上許文龍一個人的退休感言,而許文龍一個人的退休感言,也比不上發生在珠海遠東飛行員被歹徒捅過去的一刀。比喻未必恰當,但可以從中發現到,兩岸關係互動過程中,很多事情看起來是沒有關連的,但其實卻可以經常發生事先無法想像的政治效應。

北京對今次三二六遊行給予的關注是高的,但沒有像以往那樣神經繃得很緊,多少有一些耐得住性子,靜觀其變。據說,儘管三二六大遊行平和收場,但大陸國台辦方面卻不敢怠慢,國台辦主任陳雲林領軍,全程監看了台灣媒體的現場直播報道,但事後並沒有對大遊行發表評論。北京對台人士指出,大陸注意到陳水扁參加了遊行、但未發表演說,接下來最關鍵的是台灣還會怎麼做。比起三二六大遊行,大陸更在乎許文龍所講的話。大陸的底線已經在《反分裂國家法》以及胡錦濤講過的「四個絕不」劃得很清楚。

底線其實是北京和華盛頓一起劃定的,台獨勢力顯得激動和憤怒,最關鍵的原因是已經知道北京一旦玩真的之後,他們也只能在北京和華盛頓劃定的圈子幻想台灣共和國的建立了。許文龍的急流勇退,號稱百萬人遊行,前者是識時務,後者是情緒發作,是無法扭轉政治命運的總迸發,但是迸發之後,還是要回到務實層面,激情過後是平復,就需要尋找兩岸再出發的切入點。三二六遊行其實已經預示兩岸關係的互動,即將進入另一個新的階段。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4-2 13:14:06编辑过]
<P>

中時晚報01/04/2005
許文龍的震撼告白,讓民進黨精心策劃的三二六大遊行捱了一記大悶棍,黨政高層的反應也一如預期,一面疼惜向為自家人的許文龍,一面重批對岸如同暴力般的逼迫,民進黨不少政治人物將此解讀為「樣辦」,然而,這份感言不會只是個獨立事件,而將會是一個趨勢的序曲,更是一份對台灣當局的嚴正提醒。

從王永慶、張榮發到許文龍,從傳統產業到高科技產業,一個個本土的企業大老以最直接的語言表達他們對政治的倦怠甚至於厭惡,以至於想要保持距離,這樣的心情值得關切。

不論胸懷多麼深沉的鄉土情懷,作為一個全球布局的生意人,這些繞地球跑的企業集團負責人,所思所見所關懷,恐怕早已超越只在乎一國一地選票與權力的政治人物,他們必然早已看見中國在經濟與區域安全日增的影響力,他們必然也在固守政治信仰與迎接投資機會之間有過掙扎,終於到了這一天,他們不得不說出某些話。

</P>
<P><B>兩岸角力台商受壓</B>



曾經是世界第一的奇美也不能忽視中國大陸,台灣有哪個產業是可以完全不必理會中國的?作為一個負責任的企業領導人,許文龍要考慮的不只是自己當年創業心志的永續,更是奇美員工、協力廠商、無數個家庭的生計,與其說他是被中共綁架、逼供,不如說他是兩岸政治長期對峙下,商人左右為難的一種原型。

台灣還有無數個大大小小的許文龍,困在企業發展與政治管制的泥淖,一方面殷切期待政府用更大的格局來擘劃國家發展藍圖,其中當然也包括務實的經濟政策;另一方面,企業界也期許政府能與民間合作發揮「綜效」,在進行政府與政府對話的同時,為台商爭取更多實質的好處。台商真的非常辛苦,在對岸受委屈、遭打壓的事情確也頻傳,台灣政府能否把事後「疼惜」許文龍的言語化作事前對台商實質的協助?
<p></P>
<P>系列文章</P><P>不错</P><P>起码比自由时报和台湾日报强多了</P>[em06]
到时候国民党就可以替我们做宣传了.
<P>阿扁最大的败着恰恰就在经济上。绿营企业大佬已逐渐视其为“鸡肋”,食不得,弃不得,麻烦不少,自然慢慢划清界线。</P><P>有点“四面楚歌”的味道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