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极端势力内控报告:近年数次恐袭无当地民众参与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04:29:32


http://news.ifeng.com/shendu/fhz ... 14/26405906_0.shtml  2013年06月14日 13:50
来源:凤凰周刊         作者:张弛

     2010年6月24日阿勒泰地区福海县72岁的哈萨克老人俄勒斯别克·木沙江一家8口人,赶来参加水库奠基仪式。这是他在拥抱张春贤。李杨摄影

     2011年7月4日,张春贤来到乌鲁木齐七一星光夜市。他请身旁的市民吃羊肉串,并与大家一起举杯祝愿。李杨摄影
     编者按:4月23日新疆喀什巴楚县的恐怖袭击事件,再次提醒人们新疆形势的复杂性,以及治疆之难。

     一方面,近年来新疆平稳、和睦、发展的局面显然不被各种极端势力所容忍,各种形式的恐怖暴力威胁时有发生。另一方面,巴楚事件的快速发现、果断处置,第一时间将极端分子围堵到绝路,也显示了新疆管理者对极端事件、突发状况以及整个社会安全强有力的控制。

     此前,执掌新疆的自治区党委书记张春贤以在新疆施新政、仁政而被公众所知晓,并在新疆各族民众之中享有美誉。此次巴楚事件的果断处理,则显示了张春贤面对极端、恐怖势力时毫不手软的强势面目和雷霆手段。

     “维稳32条”、“2500多个维稳网格”、“24小时动态管理”“一村一(多)警”等常态化预防措施的安排、应急处置机制的建立,以及维稳队伍的大规模建设,使得新疆社会的管理趋于细密。这也使得原本准备“干大事”的巴楚暴徒们尚未走出屋门即已暴露。

     回顾三年新疆各种变化可见,张春贤最大的优势在于维稳、反恐和经济、民生两手都过硬。强势维稳之外,张对建设现代化新疆、产业结构调整、提高低收入和少数民族群体的收入以及社会保障、提高劳动力素质等经济、民生和社会发展各方面工作倾注大量心血,稳步推进。

     再加上张对各个民族“零距离”的关心、接触和尊重,使得维稳和团结各族民众向前走两大重任得以并行不悖。以现代化为取向的发展逐步赢得民心,并不断压缩极端势力的存在空间。


    如今的新疆,尽管在极端势力冲击、历史积弊等诸多因素影响下,民族间的隔阂尚未完全消除,但民族间的理解、和睦显然远远优于三年前的“7.5”时期。

     最明显的例证是,与“7.5”事件中部分民众的暴力、狂热截然不同,近年来数次恐怖袭击发生时,均无当地民众参与,反而有不少民众立即参与救助伤员等工作。极端势力的煽动和辐射能力已无法显现。

     时值中央新疆工作会议三周年,也是张春贤主政新疆三年。本刊对新疆维稳、反恐、经济、民生等全方位的回顾,试图为读者细致梳理新疆三年来的各种变化。

     原标题:新疆极端势力内控报告

     巴楚暴力恐怖袭击事件成为观察新疆反恐局面的窗口:一方面恐怖势力短期内不会完全消除,一方面新疆近年来的反恐和维稳布局已经起到了明显的作用。

     记者/张弛

     4月23日,新疆巴楚严重暴力恐怖案事发当日,暴徒持长刀斧头追砍民警,最先遇害的3名维吾尔族女性社区工作人员均遭割喉,袭杀手段嚣张残忍。案件在5天内告破,25名暴恐团伙成员全部归案,警方查获了大量制爆原料、管制刀具,还有3面“圣战”旗帜和非法宗教宣传品。

     中国境内外的“东突”组织有50余个。在查获的“东突伊斯兰党”、“东突反对党”等组织的纲领中明确提出,要“走武装斗争道路”、“在人口集中的地区制造各种恐怖活动”。它们在中国境内的散布势力成为新疆地方政府维护和平秩序的主要敌人。

     巴楚暴力恐怖袭击事件成为观察新疆反恐局面的窗口:一方面恐怖势力短期内不会完全消除,一方面新疆近年来的反恐和维稳布局已经起到了明显的作用。更重要的是,与“7.5”事件截然不同的是,包括此次事件在内的近年来数次恐怖袭击发生时,当地民众均无参与,反而积极救助伤员。

     巴楚:被提前阻止的“干大事”

     巴楚县色力布亚镇距离喀什约260公里,是南疆规模最大的巴扎所在地。该镇人口约4.1万,其中城镇居民1.9万人,属多民族聚居区(以维吾尔族人口为主)。事发时,当地人躲在家中不敢出门,但在武警、特警进驻并控制事态后,镇上秩序逐步恢复。

     根据警方披露的案情,因为预谋今年夏天在喀什市人口密集的公共场所“干大事”,该暴力恐怖团伙自3月初便开始筹备,其间制造了爆炸装置、头套、遥控器、长刀等作案工具,还先后进行过5次试爆活动。

     2013年4月23日,英巴扎社区工作人员在对辖区居民例行入户走访时,发现了存放在一所民宅中的制爆物品,并在前来支援的民警协助下控制了正在制作火药的团伙成员。但此前一名暴徒已借口取钥匙向其他5名团伙成员报信,他们携带事先藏匿在出租屋内的长刀、斧头等凶器赶往案发地,看到事情败露便冲进院内,伙同院内暴徒对在场社区干部及民警进行砍杀。

     在搏斗中,镇派出所所长开枪击毙暴徒1名、击伤l名。3名例行走访的维吾尔族女性社区工作人员最先被残杀。其余9人被逼至屋内,暴徒向屋内泼洒汽油并纵火,致全部遇难。暴徒还设伏袭击了后续前来增援的民警及乡镇干部。4名暴徒在冲击镇政府和派出所时被击毙。

     警方调查显示,该团伙成员分散居住在巴楚县色力布亚镇,平时经常在一起收听观看宣传宗教极端思想和暴恐内容的音视频。2012年12月以来,他们经常集中进行体能训练,并模仿暴恐视频练习杀人技巧。早在2007年7月,其骨干成员木沙艾山就曾涉嫌暴恐活动被公安机关审查。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外宣办主任侯汉敏说,巴楚“4·23”恐怖暴力事件特征非常明显,行凶的是一个以家族血缘为纽带的恐怖暴力团伙,受害者包括维吾尔族群众在内的多个民族,并且施暴者与受害者平日里是生活在同一社区的乡亲,受害者没有想到会遭遇乡亲如此杀手。

     这起严重暴力恐怖案于5天后告破,25名暴恐团伙成员全部归案。其中,6名暴徒被击毙,当场抓获8人,另外11名疑犯落网。据当地政法部门官员介绍,在巴楚“4·23”暴力事件处置过程中,基层各种维稳力量自始至终都在发挥作用,致使暴恐团伙“干大事”的预谋提前败露,避免了更大范围的人员伤亡。

     “7.5”事件发生后,中央政府曾给新疆特批了5000名公安特警名额,均为公务员编制。自当年11月27日完成首批1500名招录名额后,新疆又于2010年、2012年先后两次大批量招录公安特警。在2011年7月喀什、和田发生的三起恐袭案中,正是这支非常规安保队伍迅速出击,在几分钟内控制了事态,并击毙了数名仍在行凶的暴徒。

     巴楚暴力恐怖案之前,最近一次重大恐怖组织案件侦破发生在2012年4月。中国公安机关拘捕了6名曾多次组织实施恐怖活动的“东伊运”骨干成员,并依法冻结了其资产资金。这6人被控参与策划和实施了针对中国境内外目标的多宗恐怖活动,其中包括2011年7月在喀什的一系列杀人、爆炸、纵火事件,该事件造成多名无辜群众和公安民警死伤。

     比较这些恐怖组织多有相似之处:组织成员分工负责,目标明确。有的领导组织实施恐怖活动,有的散布恐怖活动宣传视频进行蛊惑煽动,有的与中国境内极端分子和恐怖活动人员联系,传授制作爆炸物的技术,教唆其从互联网上下载相关制作爆炸物的配方,并发展组织成员,还有的协助筹集恐怖活动资金。

      一个新现象是新兴媒介正在成为恐怖活动的工具。在巴楚“4.23”暴力恐怖案中,暴恐团伙就经常聚集在一起观看宣传宗教极端思想和暴恐内容的视频。2012年8月,新疆依法审理了5起利用互联网与移动存储介质组织参加恐怖组织和煽动分裂国家的犯罪案件。在这5起案件中,犯罪分子用手机多媒体卡观看、复制宣扬“迁徙”“圣战”,在互联网上寻找“迁徙”路线。

     张春贤“维稳32条”

     复杂的形势之下,如何维护稳定是新疆主政者面临的最大难题之一。三年前的4月24日,临危受命的张春贤调任新疆时同样面临这一难题。

     面对“7.5”事件后新疆危局,张春贤通过一系列举措,旨在使新疆社会矛盾紧张对立的困境尽快缓和。这一工作显然极具挑战性,张就任之初,不论是新疆本地舆论还是外部观察者,大都持谨慎的观察态度。三年过去了,如今新疆内外的普遍舆论认为,张春贤显然有足够的能力把控新疆的治理,各种细致部署保证了新疆社会局面的平稳。

     2010年12月,张春贤曾在部署全疆稳定工作时提出了“维稳32项措施”。这是张春贤收集整理了各地近些年来处理群体性事件过程中积累起来的一些办法,针对新疆实际制定的系统性工作方案。

     在这本内部发行的小册子里,详细列举了新疆维护稳定工作32条、24个方面、18项具体措施,重视源头和基层。当地官员称,这些措施就像一本应急事件操作指南,有针对新疆各类事件的预防、发现和处置的方法步骤,指导性很强,非常实用。

     “反分裂斗争将长期存在,新疆不能没有常态化预警处置措施,被恐怖分子牵着鼻子走”。当地政法部门一位官员解释,“预防”成为“维稳32条”里的一项重要内容,主要是强调源头治理,加强基础工作,“防患于未然”。

     据介绍,目前新疆全区均按区县、街道(乡镇、管委会)、社区(村)不同标准,组建了不同级别的专职防控服务队,构筑了网、格、点交织的县(市、区)防控网。防控服务队以公安、协警与社区工作人员为主要力量,依托社区警务室、岗亭和流动警务车,整体联动,快速反应。

     在乌鲁木齐,各派出所将辖区复杂区域、路段作为重点,由派出所民警、特警和协警混编,形成了区、街道、社区三级巡逻防范机制。这些防控服务队一年四季活跃在乌鲁木齐的大街小巷,将服务群众与治安防控结合、常备不懈,确保突发事件发生后两分钟内即可赶到现场。

     根据国家统计局新疆调查总队的《2012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公众安全感调查报告》,新疆公众安全感三年连续大幅攀升,2012年公众安全感为87.58%,较2011年同比上升5.96个百分点,较2009年上升16.6个百分点。调查数据还显示,2012年,“刑事、治安案件”已不是影响新疆公众安全感的首要因素,而是被随着经济发展自然上升的“交通事故”所取代。

     而在巴楚“4·23”暴力事件处置过程中,据当地政法部门官员介绍,基层的县、街道、社区等维稳力量自始至终都在发挥作用,致使暴恐团伙“干大事”的预谋提前败露,避免了更大范围的人员伤亡。

     该暴恐团伙制爆人员最初因3名社区工作人员走访时被发现,在社区工作人员向上级报告后,镇派出所民警和社区干部前往处置。在搏斗中,镇派出所所长开枪击毙暴徒1名、击伤l名。后续又有得知消息的乡镇干部及民警赶来,民警击毙暴徒l名。此后,4名暴徒冲出巷道打砸烧毁车辆,在冲击镇政府时1人被赶来的特警击毙,另3人劫持一辆三轮摩托车转而冲向派出所,将派出所档案室和民警宿舍点火焚烧,被特警击毙。

     除了有针对各类突发情况的具体应急处置措施,“维稳32条”还有一项是专门针对媒体的一些善后事宜,要求各部门加强协作,及时向社会公开信息。在2012年和田“6·29”劫机事件中,新疆官方媒体天山网在不到两个小时内即发布权威消息。

     一名负责宣传事务的当地官员说:“消息发布一定要及时,否则等到谣言四起的时候,工作就被动了。”他表示,政府可能做不到第一时间披露所有细节,但公布的信息一定要真实。

     面临着来自互联网等新型媒介的压力,是新疆地方官员意识到的新挑战。新疆南部的地方官员办公室里,三年之前几乎没有一台电脑。这种状况在张春贤到任之后得到改变,而且这位颇为重视舆论的主政官还动员下属开微博,以求转变他们的陈旧观念,跟进互联网时代的工作方法。

     巴楚“4·23”暴力事件案情第一时间被官方披露后,网络社区中亦有批评者指出,案件发生是否因社区工作人员走访过程中太过粗暴,比如强闯民宅、强扯妇女面纱,激怒当事人继而引发暴力冲突等,这些信息在几个小时以内就汇聚整理放在了新疆地方官员的案头,他们很快通过中央电视台播出了事发当日的视频细节及目击者证言,回应社会关切。

     2500多个维稳网格

     网格化全覆盖是新疆反恐举措最为主要的手段。新疆要求所有社区划分辖内的住户,每个社区的工作人员都要定时上门,定点照顾到不同的家庭。以乌鲁木齐为例,全市所辖区域被划分成2500多个网格状的单元,每个网格都设有专管员,可以对社区实施24小时动态、全方位管理,完全细化到以人为单位。

     目前,新疆地方性的事业编制基本都投入到了社区街道,用以网罗人才,构建基层维稳队伍。乌鲁木齐现有社区中,每栋楼都有楼栋长,让群众发挥自治作用,楼栋长同样有补贴。南疆几个重点地区都是贫困地区,由财政拿钱补贴。

     新疆重点地州市均按照实有人口1000:2统筹配备乡镇(街道)专职联防队员,每个乡镇(街道)不少于10人。联防队员报酬按照当地农村劳动力前三年平均收入水平确定,市镇专职联防队员报酬则不低于当地城镇人均收入水平。

     2012年年初,新疆决定招录8000名新警力充实基层维稳力量,实现“一村一警”甚至“一村多警”计划。这一计划最初曾引发外媒广泛关注,美联社报道称,2012年中国领导层面临换届,在这一敏感时期,新疆的稳定显得尤其重要。

     但新疆政法官员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则称,外界很容易忽略一个客观事实,新疆行政区划地域广阔,同样是市、县、乡,地域面积要大得多,通过自定编民警来补充不足的警力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新疆基层警力多年来一直严重不足”。扩招以后,新疆能够实现“一村一警”的也只有南疆喀什、和田、阿克苏三地。

     据介绍,新招录的8000名民警,将全部充实至农村(社区)基层一线。截至2012年年底,全疆派出所57.05%的警力都已“下沉”至警务室。

     除了服务反恐工作,根据当地主管部门的说法,网格化的另外一个重要功能是社区服务。而这样做的目的是“力争将矛盾纠纷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从根本上消除各种不稳定因素。在乌鲁木齐开发区,除了环境巡查,小到社区卫生状况、居民矛盾化解,大到社会管理综合治理,都可在网格内就地办理。

     截至2012年年底,新疆50%以上的城市社区都已实现“网格化”覆盖,特别是流动人口集中、出租房屋较多、情况复杂的社区,都全面实行了“单位化”管理。在乌鲁木齐开发区的网格化指挥中心,辖区735个视频监控路段可尽收眼底,指挥中心还配备了微缩全要素数据2.5D及3D区域地图对辖区状况进行精准定位。

     按照惯例,在案发的英巴扎三社区,走访是由社区干部带队,带上一名十户长,就是每十户选出的一个负责人,还要带上一名协警。“十户联防、群众联保”这种过去中共群众工作的法宝,如今被再次运用到新疆维稳工作中来。

     新疆组织部、综治办、财政厅在2011年5月份联合下发通知,要求提高基层维稳人员的报酬。通知明确,农村“十户长”年人均报酬一般不低于600元,市镇社区楼栋长年人均报酬不低于1200元。

     有分析担心,社区居民要应对每月至少一次甚至每周数次的社区工作人员走访,可能引起不适,不过也有分析认为,政府监管行为有所扩大是为了应对当地特定的安全形势。

     民族隔阂难题仍待解决

     根据反恐专家的说法,恐怖主义最致命的地方就是使得公众恐慌,而这种恐慌很容易便会引发蝴蝶效应。在一次暴力恐袭案发生后,当地一条商业街上一家商铺的经营者因为临时有事,关闭了店门外出,结果整条街的人都一传十、十传百地关门歇业,令正常的商业活动大受影响。

     但是从当地机关报的社论中可以看出,新疆地方政府意识到,新疆并没有“伊拉克化”或“阿富汗化”的可能性,而在对暴力恐怖分子保持高压态势的同时,张春贤再次重申其于2010年8月提出的“一反两讲”方针:反暴力、讲法治、讲秩序。

     一位关注新疆的观察人士认为,打击暴力恐怖主义活动,首先“反暴力”要成为底线,无论是政府还是民间,包括反对任何为暴力辩护的言论。“为了发泄对社会的不满,对政府的仇视,恐怖分子就对无辜人群下手,手段残忍,灭绝人性,这种行为是反人类、反社会的”。

     新疆社科院社会科学研究所副研究员吐尔文江担心,暴力恐怖主义的活动,对于过去长期因此类事件在公众的舆论和话语中被“污名化”的维吾尔族人愈发雪上加霜。无论在新疆还是内地,他们都难以完全摆脱被戴着有色眼镜审视的局面,在日常生活中则会面临各种显形或隐形的社会维稳管理措施。

     事实上,恐怖主义造成的民族隔阂已经成为维吾尔族人心上的一把尖刀。在北京工作的维吾尔族青年阿迪力对记者抱怨“真是烦死了”,他说,“我们现在特别怕出事,一出事儿,就又该有人问我们了”。每次从北京往返家乡,机场对于进出疆旅客明显繁琐的安检程序也令他感到厌烦。

     喀什一位长期经手此类案件的维吾尔族律师说,过去对“三股势力”实行的“高压态势,露头就打”八字方针,被延伸到了广泛的社会生活领域,不仅刺激了少数民族群体的反感心理,也加剧了普通民众的不安全感。“让法律的归法律,一切以法律为准绳。树立法律尊严,加强法治建设,是目前最紧迫的工作。”

     他说,“如果不解决这个问题,即使天天喊民族团结,我们也会觉得一切都是假的。其实走到全国各地去看看,内地很多地方也都存在着与新疆同样的问题,但不同的是,在内地平平常常的一件事,到这里就变成了民族问题。”

     在“7.5”事件以后,如果继续实施政治运动式的“高压维稳”,势必进一步弱化发展与民生,而将反恐问题民族化,会伤害许多与此无涉的少数民族同胞,把更多人推向对立面,客观上只会扩大极端主义人群的基础。

     “以前搞的一些政策,我们也很反感”。新疆农业大学教授高泽斌说,有一次他去参观三峡大坝,因为持有新疆的身份证,一进门就被几个警察包围盘问。“连我们都这样,维族人可想而知,真没有必要。不要把所有的维吾尔人都当成恐怖分子,还是要把他们拉入中国主流社会中来”。

     与反恐扩大化相反的另外一种极端情况是“法外施恩”。2012年12月3日,湖南岳阳公安称处理了一起“价值16万元”的切糕纠纷,引发舆论反思。警方因为肇事者的族群背景而忽视法律的公平性,只会增添民族隔阂。

     新疆维稳思路更新

     2010年5月17日,北京自“7.5”事件后首次召开新疆工作座谈会,标志着中共治疆政策发生重大转变。此前,由中央专门召开工作座谈会制定重大方针政策的只有西藏,新疆在中共全局视野上,与西藏处于同等重要地位的同时,也意味着其治理任务艰巨,困难重重。

     张春贤到新疆任职以后,倡导平等的民族观,着力发展经济普惠民生,诸多照顾弱势群体的民生措施大举出台,“中低田改造、天然气入户、修渠引水、化解矛盾”。这些举措成为新疆政府争取民心、压缩暴力恐怖分子生存空间的最好注解,也代表着中共在新疆维稳思路的更新。

     张春贤意识到了传统的管理思维,程序化的处理方式,僵化的语言沟通,已经无法适应这个时代民众的渴求。他任命的专门负责舆论引导的官员说,他们正在努力应对互联网上的公共议题,对于这些可能引发公共危机事件的挑战,封堵已无可能,有效应对只是暂解燃眉之急。

     在巴楚“4·23”暴力恐怖案中,参与事件处置的有多达十几名本地社工。而此前2011年7月和田、喀什系列恐袭案发生时,并没有当地民众参与,反而有不少人在事发后帮忙救人。这不同于2009年“7.5”事件,当时的骚乱队伍中有不少群众参与。前后变化令地方主政官感到鼓舞,因为这种变化说明新疆维护稳定的群众基础正在扩大。

     然而,巴楚“4·23”暴力案件再次表明,新疆恢复社会秩序易,保持社会稳定难。与“7.5”事件发生前后相比,形势虽总体向好,但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真正解决新疆民族、社会深层矛盾,实现社会和谐、长治久安,更非一日之功。

     “相比内地,目前新疆的维稳成本的确很高。”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一位官员坦陈,“反恐维稳要想真正有效,需要有复合型内容。长远讲还是应该着眼于发展,提升整个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虽然分裂与反分裂的斗争将长期存在,但新疆的经济社会秩序需要常态化。2013年5月2日,在“五一”小长假后的第一个工作日,张春贤主持召开自治区常委(扩大)会议研究部署全区经济工作,并以这种形式向全疆发出强烈信号:无论发生什么事情、无论出现何种干扰,新疆都不会改变中共既定的治疆方略。

     一名当地高级官员受访时说,新疆未来短时期内彻底铲除恐怖主义不现实。相反,高强度维稳会导致过度反应,削弱社会对突发事件的承受力,同时放大暴力恐怖事件的影响。这是长时间的遗留问题,跟发展阶段也有关系。不是说谁主政就能怎么样,无论是谁,这种对抗短期内都不会消失,我们有这个心理准备。

     国家反恐办主任、公安部副部长孟宏伟日前在回应外界关切时表示,受国际恐怖活动持续高发影响,境外“东突”分裂恐怖势力不断渗透煽动,新疆的反分裂斗争仍然是长期的、复杂的,有时还是比较激烈的。

http://news.ifeng.com/shendu/fhz ... 14/26405906_0.shtml  2013年06月14日 13:50
来源:凤凰周刊         作者:张弛

2.jpg (79.38 KB, 下载次数: 0)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3-6-14 22:13 上传

     2010年6月24日阿勒泰地区福海县72岁的哈萨克老人俄勒斯别克·木沙江一家8口人,赶来参加水库奠基仪式。这是他在拥抱张春贤。李杨摄影

3.jpg (67.11 KB, 下载次数: 0)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3-6-14 22:14 上传

     2011年7月4日,张春贤来到乌鲁木齐七一星光夜市。他请身旁的市民吃羊肉串,并与大家一起举杯祝愿。李杨摄影
     编者按:4月23日新疆喀什巴楚县的恐怖袭击事件,再次提醒人们新疆形势的复杂性,以及治疆之难。

     一方面,近年来新疆平稳、和睦、发展的局面显然不被各种极端势力所容忍,各种形式的恐怖暴力威胁时有发生。另一方面,巴楚事件的快速发现、果断处置,第一时间将极端分子围堵到绝路,也显示了新疆管理者对极端事件、突发状况以及整个社会安全强有力的控制。

     此前,执掌新疆的自治区党委书记张春贤以在新疆施新政、仁政而被公众所知晓,并在新疆各族民众之中享有美誉。此次巴楚事件的果断处理,则显示了张春贤面对极端、恐怖势力时毫不手软的强势面目和雷霆手段。

     “维稳32条”、“2500多个维稳网格”、“24小时动态管理”“一村一(多)警”等常态化预防措施的安排、应急处置机制的建立,以及维稳队伍的大规模建设,使得新疆社会的管理趋于细密。这也使得原本准备“干大事”的巴楚暴徒们尚未走出屋门即已暴露。

     回顾三年新疆各种变化可见,张春贤最大的优势在于维稳、反恐和经济、民生两手都过硬。强势维稳之外,张对建设现代化新疆、产业结构调整、提高低收入和少数民族群体的收入以及社会保障、提高劳动力素质等经济、民生和社会发展各方面工作倾注大量心血,稳步推进。

     再加上张对各个民族“零距离”的关心、接触和尊重,使得维稳和团结各族民众向前走两大重任得以并行不悖。以现代化为取向的发展逐步赢得民心,并不断压缩极端势力的存在空间。


    如今的新疆,尽管在极端势力冲击、历史积弊等诸多因素影响下,民族间的隔阂尚未完全消除,但民族间的理解、和睦显然远远优于三年前的“7.5”时期。

     最明显的例证是,与“7.5”事件中部分民众的暴力、狂热截然不同,近年来数次恐怖袭击发生时,均无当地民众参与,反而有不少民众立即参与救助伤员等工作。极端势力的煽动和辐射能力已无法显现。

     时值中央新疆工作会议三周年,也是张春贤主政新疆三年。本刊对新疆维稳、反恐、经济、民生等全方位的回顾,试图为读者细致梳理新疆三年来的各种变化。

     原标题:新疆极端势力内控报告

     巴楚暴力恐怖袭击事件成为观察新疆反恐局面的窗口:一方面恐怖势力短期内不会完全消除,一方面新疆近年来的反恐和维稳布局已经起到了明显的作用。

     记者/张弛

     4月23日,新疆巴楚严重暴力恐怖案事发当日,暴徒持长刀斧头追砍民警,最先遇害的3名维吾尔族女性社区工作人员均遭割喉,袭杀手段嚣张残忍。案件在5天内告破,25名暴恐团伙成员全部归案,警方查获了大量制爆原料、管制刀具,还有3面“圣战”旗帜和非法宗教宣传品。

     中国境内外的“东突”组织有50余个。在查获的“东突伊斯兰党”、“东突反对党”等组织的纲领中明确提出,要“走武装斗争道路”、“在人口集中的地区制造各种恐怖活动”。它们在中国境内的散布势力成为新疆地方政府维护和平秩序的主要敌人。

     巴楚暴力恐怖袭击事件成为观察新疆反恐局面的窗口:一方面恐怖势力短期内不会完全消除,一方面新疆近年来的反恐和维稳布局已经起到了明显的作用。更重要的是,与“7.5”事件截然不同的是,包括此次事件在内的近年来数次恐怖袭击发生时,当地民众均无参与,反而积极救助伤员。

     巴楚:被提前阻止的“干大事”

     巴楚县色力布亚镇距离喀什约260公里,是南疆规模最大的巴扎所在地。该镇人口约4.1万,其中城镇居民1.9万人,属多民族聚居区(以维吾尔族人口为主)。事发时,当地人躲在家中不敢出门,但在武警、特警进驻并控制事态后,镇上秩序逐步恢复。

     根据警方披露的案情,因为预谋今年夏天在喀什市人口密集的公共场所“干大事”,该暴力恐怖团伙自3月初便开始筹备,其间制造了爆炸装置、头套、遥控器、长刀等作案工具,还先后进行过5次试爆活动。

     2013年4月23日,英巴扎社区工作人员在对辖区居民例行入户走访时,发现了存放在一所民宅中的制爆物品,并在前来支援的民警协助下控制了正在制作火药的团伙成员。但此前一名暴徒已借口取钥匙向其他5名团伙成员报信,他们携带事先藏匿在出租屋内的长刀、斧头等凶器赶往案发地,看到事情败露便冲进院内,伙同院内暴徒对在场社区干部及民警进行砍杀。

     在搏斗中,镇派出所所长开枪击毙暴徒1名、击伤l名。3名例行走访的维吾尔族女性社区工作人员最先被残杀。其余9人被逼至屋内,暴徒向屋内泼洒汽油并纵火,致全部遇难。暴徒还设伏袭击了后续前来增援的民警及乡镇干部。4名暴徒在冲击镇政府和派出所时被击毙。

     警方调查显示,该团伙成员分散居住在巴楚县色力布亚镇,平时经常在一起收听观看宣传宗教极端思想和暴恐内容的音视频。2012年12月以来,他们经常集中进行体能训练,并模仿暴恐视频练习杀人技巧。早在2007年7月,其骨干成员木沙艾山就曾涉嫌暴恐活动被公安机关审查。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外宣办主任侯汉敏说,巴楚“4·23”恐怖暴力事件特征非常明显,行凶的是一个以家族血缘为纽带的恐怖暴力团伙,受害者包括维吾尔族群众在内的多个民族,并且施暴者与受害者平日里是生活在同一社区的乡亲,受害者没有想到会遭遇乡亲如此杀手。

     这起严重暴力恐怖案于5天后告破,25名暴恐团伙成员全部归案。其中,6名暴徒被击毙,当场抓获8人,另外11名疑犯落网。据当地政法部门官员介绍,在巴楚“4·23”暴力事件处置过程中,基层各种维稳力量自始至终都在发挥作用,致使暴恐团伙“干大事”的预谋提前败露,避免了更大范围的人员伤亡。

     “7.5”事件发生后,中央政府曾给新疆特批了5000名公安特警名额,均为公务员编制。自当年11月27日完成首批1500名招录名额后,新疆又于2010年、2012年先后两次大批量招录公安特警。在2011年7月喀什、和田发生的三起恐袭案中,正是这支非常规安保队伍迅速出击,在几分钟内控制了事态,并击毙了数名仍在行凶的暴徒。

     巴楚暴力恐怖案之前,最近一次重大恐怖组织案件侦破发生在2012年4月。中国公安机关拘捕了6名曾多次组织实施恐怖活动的“东伊运”骨干成员,并依法冻结了其资产资金。这6人被控参与策划和实施了针对中国境内外目标的多宗恐怖活动,其中包括2011年7月在喀什的一系列杀人、爆炸、纵火事件,该事件造成多名无辜群众和公安民警死伤。

     比较这些恐怖组织多有相似之处:组织成员分工负责,目标明确。有的领导组织实施恐怖活动,有的散布恐怖活动宣传视频进行蛊惑煽动,有的与中国境内极端分子和恐怖活动人员联系,传授制作爆炸物的技术,教唆其从互联网上下载相关制作爆炸物的配方,并发展组织成员,还有的协助筹集恐怖活动资金。

      一个新现象是新兴媒介正在成为恐怖活动的工具。在巴楚“4.23”暴力恐怖案中,暴恐团伙就经常聚集在一起观看宣传宗教极端思想和暴恐内容的视频。2012年8月,新疆依法审理了5起利用互联网与移动存储介质组织参加恐怖组织和煽动分裂国家的犯罪案件。在这5起案件中,犯罪分子用手机多媒体卡观看、复制宣扬“迁徙”“圣战”,在互联网上寻找“迁徙”路线。

     张春贤“维稳32条”

     复杂的形势之下,如何维护稳定是新疆主政者面临的最大难题之一。三年前的4月24日,临危受命的张春贤调任新疆时同样面临这一难题。

     面对“7.5”事件后新疆危局,张春贤通过一系列举措,旨在使新疆社会矛盾紧张对立的困境尽快缓和。这一工作显然极具挑战性,张就任之初,不论是新疆本地舆论还是外部观察者,大都持谨慎的观察态度。三年过去了,如今新疆内外的普遍舆论认为,张春贤显然有足够的能力把控新疆的治理,各种细致部署保证了新疆社会局面的平稳。

     2010年12月,张春贤曾在部署全疆稳定工作时提出了“维稳32项措施”。这是张春贤收集整理了各地近些年来处理群体性事件过程中积累起来的一些办法,针对新疆实际制定的系统性工作方案。

     在这本内部发行的小册子里,详细列举了新疆维护稳定工作32条、24个方面、18项具体措施,重视源头和基层。当地官员称,这些措施就像一本应急事件操作指南,有针对新疆各类事件的预防、发现和处置的方法步骤,指导性很强,非常实用。

     “反分裂斗争将长期存在,新疆不能没有常态化预警处置措施,被恐怖分子牵着鼻子走”。当地政法部门一位官员解释,“预防”成为“维稳32条”里的一项重要内容,主要是强调源头治理,加强基础工作,“防患于未然”。

     据介绍,目前新疆全区均按区县、街道(乡镇、管委会)、社区(村)不同标准,组建了不同级别的专职防控服务队,构筑了网、格、点交织的县(市、区)防控网。防控服务队以公安、协警与社区工作人员为主要力量,依托社区警务室、岗亭和流动警务车,整体联动,快速反应。

     在乌鲁木齐,各派出所将辖区复杂区域、路段作为重点,由派出所民警、特警和协警混编,形成了区、街道、社区三级巡逻防范机制。这些防控服务队一年四季活跃在乌鲁木齐的大街小巷,将服务群众与治安防控结合、常备不懈,确保突发事件发生后两分钟内即可赶到现场。

     根据国家统计局新疆调查总队的《2012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公众安全感调查报告》,新疆公众安全感三年连续大幅攀升,2012年公众安全感为87.58%,较2011年同比上升5.96个百分点,较2009年上升16.6个百分点。调查数据还显示,2012年,“刑事、治安案件”已不是影响新疆公众安全感的首要因素,而是被随着经济发展自然上升的“交通事故”所取代。

     而在巴楚“4·23”暴力事件处置过程中,据当地政法部门官员介绍,基层的县、街道、社区等维稳力量自始至终都在发挥作用,致使暴恐团伙“干大事”的预谋提前败露,避免了更大范围的人员伤亡。

     该暴恐团伙制爆人员最初因3名社区工作人员走访时被发现,在社区工作人员向上级报告后,镇派出所民警和社区干部前往处置。在搏斗中,镇派出所所长开枪击毙暴徒1名、击伤l名。后续又有得知消息的乡镇干部及民警赶来,民警击毙暴徒l名。此后,4名暴徒冲出巷道打砸烧毁车辆,在冲击镇政府时1人被赶来的特警击毙,另3人劫持一辆三轮摩托车转而冲向派出所,将派出所档案室和民警宿舍点火焚烧,被特警击毙。

     除了有针对各类突发情况的具体应急处置措施,“维稳32条”还有一项是专门针对媒体的一些善后事宜,要求各部门加强协作,及时向社会公开信息。在2012年和田“6·29”劫机事件中,新疆官方媒体天山网在不到两个小时内即发布权威消息。

     一名负责宣传事务的当地官员说:“消息发布一定要及时,否则等到谣言四起的时候,工作就被动了。”他表示,政府可能做不到第一时间披露所有细节,但公布的信息一定要真实。

     面临着来自互联网等新型媒介的压力,是新疆地方官员意识到的新挑战。新疆南部的地方官员办公室里,三年之前几乎没有一台电脑。这种状况在张春贤到任之后得到改变,而且这位颇为重视舆论的主政官还动员下属开微博,以求转变他们的陈旧观念,跟进互联网时代的工作方法。

     巴楚“4·23”暴力事件案情第一时间被官方披露后,网络社区中亦有批评者指出,案件发生是否因社区工作人员走访过程中太过粗暴,比如强闯民宅、强扯妇女面纱,激怒当事人继而引发暴力冲突等,这些信息在几个小时以内就汇聚整理放在了新疆地方官员的案头,他们很快通过中央电视台播出了事发当日的视频细节及目击者证言,回应社会关切。

     2500多个维稳网格

     网格化全覆盖是新疆反恐举措最为主要的手段。新疆要求所有社区划分辖内的住户,每个社区的工作人员都要定时上门,定点照顾到不同的家庭。以乌鲁木齐为例,全市所辖区域被划分成2500多个网格状的单元,每个网格都设有专管员,可以对社区实施24小时动态、全方位管理,完全细化到以人为单位。

     目前,新疆地方性的事业编制基本都投入到了社区街道,用以网罗人才,构建基层维稳队伍。乌鲁木齐现有社区中,每栋楼都有楼栋长,让群众发挥自治作用,楼栋长同样有补贴。南疆几个重点地区都是贫困地区,由财政拿钱补贴。

     新疆重点地州市均按照实有人口1000:2统筹配备乡镇(街道)专职联防队员,每个乡镇(街道)不少于10人。联防队员报酬按照当地农村劳动力前三年平均收入水平确定,市镇专职联防队员报酬则不低于当地城镇人均收入水平。

     2012年年初,新疆决定招录8000名新警力充实基层维稳力量,实现“一村一警”甚至“一村多警”计划。这一计划最初曾引发外媒广泛关注,美联社报道称,2012年中国领导层面临换届,在这一敏感时期,新疆的稳定显得尤其重要。

     但新疆政法官员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则称,外界很容易忽略一个客观事实,新疆行政区划地域广阔,同样是市、县、乡,地域面积要大得多,通过自定编民警来补充不足的警力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新疆基层警力多年来一直严重不足”。扩招以后,新疆能够实现“一村一警”的也只有南疆喀什、和田、阿克苏三地。

     据介绍,新招录的8000名民警,将全部充实至农村(社区)基层一线。截至2012年年底,全疆派出所57.05%的警力都已“下沉”至警务室。

     除了服务反恐工作,根据当地主管部门的说法,网格化的另外一个重要功能是社区服务。而这样做的目的是“力争将矛盾纠纷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从根本上消除各种不稳定因素。在乌鲁木齐开发区,除了环境巡查,小到社区卫生状况、居民矛盾化解,大到社会管理综合治理,都可在网格内就地办理。

     截至2012年年底,新疆50%以上的城市社区都已实现“网格化”覆盖,特别是流动人口集中、出租房屋较多、情况复杂的社区,都全面实行了“单位化”管理。在乌鲁木齐开发区的网格化指挥中心,辖区735个视频监控路段可尽收眼底,指挥中心还配备了微缩全要素数据2.5D及3D区域地图对辖区状况进行精准定位。

     按照惯例,在案发的英巴扎三社区,走访是由社区干部带队,带上一名十户长,就是每十户选出的一个负责人,还要带上一名协警。“十户联防、群众联保”这种过去中共群众工作的法宝,如今被再次运用到新疆维稳工作中来。

     新疆组织部、综治办、财政厅在2011年5月份联合下发通知,要求提高基层维稳人员的报酬。通知明确,农村“十户长”年人均报酬一般不低于600元,市镇社区楼栋长年人均报酬不低于1200元。

     有分析担心,社区居民要应对每月至少一次甚至每周数次的社区工作人员走访,可能引起不适,不过也有分析认为,政府监管行为有所扩大是为了应对当地特定的安全形势。

     民族隔阂难题仍待解决

     根据反恐专家的说法,恐怖主义最致命的地方就是使得公众恐慌,而这种恐慌很容易便会引发蝴蝶效应。在一次暴力恐袭案发生后,当地一条商业街上一家商铺的经营者因为临时有事,关闭了店门外出,结果整条街的人都一传十、十传百地关门歇业,令正常的商业活动大受影响。

     但是从当地机关报的社论中可以看出,新疆地方政府意识到,新疆并没有“伊拉克化”或“阿富汗化”的可能性,而在对暴力恐怖分子保持高压态势的同时,张春贤再次重申其于2010年8月提出的“一反两讲”方针:反暴力、讲法治、讲秩序。

     一位关注新疆的观察人士认为,打击暴力恐怖主义活动,首先“反暴力”要成为底线,无论是政府还是民间,包括反对任何为暴力辩护的言论。“为了发泄对社会的不满,对政府的仇视,恐怖分子就对无辜人群下手,手段残忍,灭绝人性,这种行为是反人类、反社会的”。

     新疆社科院社会科学研究所副研究员吐尔文江担心,暴力恐怖主义的活动,对于过去长期因此类事件在公众的舆论和话语中被“污名化”的维吾尔族人愈发雪上加霜。无论在新疆还是内地,他们都难以完全摆脱被戴着有色眼镜审视的局面,在日常生活中则会面临各种显形或隐形的社会维稳管理措施。

     事实上,恐怖主义造成的民族隔阂已经成为维吾尔族人心上的一把尖刀。在北京工作的维吾尔族青年阿迪力对记者抱怨“真是烦死了”,他说,“我们现在特别怕出事,一出事儿,就又该有人问我们了”。每次从北京往返家乡,机场对于进出疆旅客明显繁琐的安检程序也令他感到厌烦。

     喀什一位长期经手此类案件的维吾尔族律师说,过去对“三股势力”实行的“高压态势,露头就打”八字方针,被延伸到了广泛的社会生活领域,不仅刺激了少数民族群体的反感心理,也加剧了普通民众的不安全感。“让法律的归法律,一切以法律为准绳。树立法律尊严,加强法治建设,是目前最紧迫的工作。”

     他说,“如果不解决这个问题,即使天天喊民族团结,我们也会觉得一切都是假的。其实走到全国各地去看看,内地很多地方也都存在着与新疆同样的问题,但不同的是,在内地平平常常的一件事,到这里就变成了民族问题。”

     在“7.5”事件以后,如果继续实施政治运动式的“高压维稳”,势必进一步弱化发展与民生,而将反恐问题民族化,会伤害许多与此无涉的少数民族同胞,把更多人推向对立面,客观上只会扩大极端主义人群的基础。

     “以前搞的一些政策,我们也很反感”。新疆农业大学教授高泽斌说,有一次他去参观三峡大坝,因为持有新疆的身份证,一进门就被几个警察包围盘问。“连我们都这样,维族人可想而知,真没有必要。不要把所有的维吾尔人都当成恐怖分子,还是要把他们拉入中国主流社会中来”。

     与反恐扩大化相反的另外一种极端情况是“法外施恩”。2012年12月3日,湖南岳阳公安称处理了一起“价值16万元”的切糕纠纷,引发舆论反思。警方因为肇事者的族群背景而忽视法律的公平性,只会增添民族隔阂。

     新疆维稳思路更新

     2010年5月17日,北京自“7.5”事件后首次召开新疆工作座谈会,标志着中共治疆政策发生重大转变。此前,由中央专门召开工作座谈会制定重大方针政策的只有西藏,新疆在中共全局视野上,与西藏处于同等重要地位的同时,也意味着其治理任务艰巨,困难重重。

     张春贤到新疆任职以后,倡导平等的民族观,着力发展经济普惠民生,诸多照顾弱势群体的民生措施大举出台,“中低田改造、天然气入户、修渠引水、化解矛盾”。这些举措成为新疆政府争取民心、压缩暴力恐怖分子生存空间的最好注解,也代表着中共在新疆维稳思路的更新。

     张春贤意识到了传统的管理思维,程序化的处理方式,僵化的语言沟通,已经无法适应这个时代民众的渴求。他任命的专门负责舆论引导的官员说,他们正在努力应对互联网上的公共议题,对于这些可能引发公共危机事件的挑战,封堵已无可能,有效应对只是暂解燃眉之急。

     在巴楚“4·23”暴力恐怖案中,参与事件处置的有多达十几名本地社工。而此前2011年7月和田、喀什系列恐袭案发生时,并没有当地民众参与,反而有不少人在事发后帮忙救人。这不同于2009年“7.5”事件,当时的骚乱队伍中有不少群众参与。前后变化令地方主政官感到鼓舞,因为这种变化说明新疆维护稳定的群众基础正在扩大。

     然而,巴楚“4·23”暴力案件再次表明,新疆恢复社会秩序易,保持社会稳定难。与“7.5”事件发生前后相比,形势虽总体向好,但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真正解决新疆民族、社会深层矛盾,实现社会和谐、长治久安,更非一日之功。

     “相比内地,目前新疆的维稳成本的确很高。”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一位官员坦陈,“反恐维稳要想真正有效,需要有复合型内容。长远讲还是应该着眼于发展,提升整个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虽然分裂与反分裂的斗争将长期存在,但新疆的经济社会秩序需要常态化。2013年5月2日,在“五一”小长假后的第一个工作日,张春贤主持召开自治区常委(扩大)会议研究部署全区经济工作,并以这种形式向全疆发出强烈信号:无论发生什么事情、无论出现何种干扰,新疆都不会改变中共既定的治疆方略。

     一名当地高级官员受访时说,新疆未来短时期内彻底铲除恐怖主义不现实。相反,高强度维稳会导致过度反应,削弱社会对突发事件的承受力,同时放大暴力恐怖事件的影响。这是长时间的遗留问题,跟发展阶段也有关系。不是说谁主政就能怎么样,无论是谁,这种对抗短期内都不会消失,我们有这个心理准备。

     国家反恐办主任、公安部副部长孟宏伟日前在回应外界关切时表示,受国际恐怖活动持续高发影响,境外“东突”分裂恐怖势力不断渗透煽动,新疆的反分裂斗争仍然是长期的、复杂的,有时还是比较激烈的。
     张春贤新疆布局

     三年过去,新疆屡屡刷新各项经济社会发展指标,但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今日新疆治理依然如履薄冰。

     记者/张弛

     张春贤已入疆三年。作为新疆第一主政官,他面对“7.5”事件后被严重撕裂的民族和官民情感、人心浮动的危局,以民生建设为切入点,力促民族和解,维护社会稳定,屡屡刷新各项经济社会发展指标。但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长期积弊和缺少有效应对,使得今日新疆治理依然如履薄冰。

     新疆地处欧亚大陆的地理中心,被视为多元文明和民族融合的梦想之地。但现实中,新疆地区周边环境复杂,经济文化落后,民族与社会矛盾交错,宗教冲突复杂,这些放诸全球皆称棘手的难题,是施政者谋求长治久安的必解之题。

     封疆大吏的方法论

     2010年4月26日上午,新任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书记张春贤告别他工作近5年的湖南,飞往3200多公里之外的乌鲁木齐。这一天,按照原有工作部署,应该是张春贤到新疆考察湖南“援疆”工作的日期。巧合的是,这一天却变成了他正式到乌鲁木齐开始新工作的第一天。

     在内地人的印象里,新疆有两个词可以代指:遥远、偏僻,但新疆巴扎(集市)上的商人却不这么看。因为只需转身向西,他们就能从新疆的任何一个巴扎出发,走遍中亚,到达欧洲。在中国的政经版图中,新疆一直占据着特殊重要的位置。在20世纪90年代,中国两个大战略都跟新疆有关:对内是西部大开发,对外则是上海合作组织。

     不过,张春贤被急调入疆的主要背景却是2009年新疆发生“7.5”事件,这起事件造成至少197人死亡、1721人受伤,被官方定性为一起典型的境外指挥、境内行动、有预谋、有组织的打砸抢烧事件。“7.5”事件发生后,中央政府曾先后委派600多名各级官员及研究人员就新疆经济社会发展状况进行密集调研。在此期间,几乎所有东部发达经济省份的党政要员,都紧锣密鼓般地到过新疆。

     “‘7.5’事件的影响至少会持续几十年。”乌鲁木齐一位机关工作人员称。他的孩子刚读小学一年级,过节时班里要排练舞蹈,需要十几个孩子手拉手。回到家里,儿子问了他一个问题,“我旁边是一个维族小朋友,我要不要和他牵手呢?”

     这种看不见的创痛,不但令民众安全感丧失,亦使得民族间隔阂加深,尤其维汉关系愈加微妙。“新书记第一步要怎么做,多少人都在看着,不管维汉都很关注。”

     张春贤赴疆后,即力排众议恢复“7.5”后新疆与外界中断的互联网、手机短信、国际长途电话以及限呼国内长途电话的局部通信管制。此举既纾解了社会中坚人群的困懑,也释放了其挑战新疆难题的信心,是其赢得信任的第一步棋。

     2010年5月26日,在很多新疆人对张春贤还很陌生的时候,他称自己已经深深爱上了这片土地。在当天召开的会议上,张春贤放下讲稿对与会人员吐露心声,希望自己能成为新疆的“儿子娃娃”(有担当的男子汉)。这是张春贤第一次正式在全疆干部面前亮相。他的讲话让人确信,一个月来大范围的密集调研和座谈,使他在短时间内听取了方方面面的意见,包括各级官员、专家学者、普通民众还有网络留言。

     在这个类似施政演说的会议上,张春贤分析了新疆面临的发展形势,并首次公布了有关治疆的战略选择。他毫不避讳公开新疆近年来人均GDP和人均收入排名下滑的数据,也承认“7.5”后民族团结受到了挑战,为弥合民族之间的隔阂释放了充分诚意。

     他列举了一组数据。新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999年的第十七位退居到2009年的第三十位,全国倒数第二。农民人均纯收入的位次虽然变化不大,但十年间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不断拉大。新疆的一些经济指标,即便是在西部12省区,排名上也早已没有丝毫优势可言。

     “历来治疆难。虽然有很多历史经验可以总结,但这都不能完全解决当下新疆的问题。”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一位官员称,张春贤的思路,是要跳出“刚柔轮回”的治乱循环,着力发展现代化新疆。

     全球化视野下的新疆如何在保持稳定与经济增长下获得新发展,成为摆在主政者面前一道新的政经课题。这个课题的深刻之处,不仅在于新疆的地理位置异常敏感、疆域宽广、其资源的丰富性与经济发展水平的极端不相称,更在于其向来敏感的民族关系在“7.5”后变得更为微妙,以及南疆维吾尔社会目前面临的深切社会危机。相比内地省份,新疆要完成现代化政经转型的难度被成倍放大,亟待新的政治智慧与社会治理模式。

     面对“7.5”事件后百业凋敝、人心浮动的危局,首先要恢复正常的经济社会秩序。“一直到2010年5月底,大巴扎还没有生意,马上就是新疆旅游旺季了,张书记心里着急,在那里连续蹲守了两个晚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一位官员回忆说,“7.5”过去将近一年时间,位于乌鲁木齐二道桥商圈的国际大巴扎仍门口罗雀,很多店铺都关门歇业。

     国际大巴扎位于乌鲁木齐少数民族聚居区,以中小企业和个体工商户为主,主要经营旅游纪念品和新疆特色产品。2010年6月22日,情绪低落的商户们惊讶地发现,张春贤来给他们打气加油了,同来的还有20多位各省驻疆办主任、商会会长等疆外民营企业家。张走进店铺倾听商户的心声和诉求,承诺全力支持非公经济发展,并为企业牵线搭桥。

     为启动疆内市场,新疆亦同步推出多项提振旅游业的举措。2010年,因“7.5”遭受重创的新疆旅游业不仅迅速恢复元气,其接待国内游客、入境游客及旅游总收入三项指标均创下历史新高。有了游客就有了市场,大巴扎的生意渐渐红火起来。

     在中外媒体密切关注“7.5”一周年乌鲁木齐是否平安度过的时候,张春贤一天上午乘车到乌鲁木齐闹市路口,进入880号干果店铺买干果。付账后,问起干果店的经营情况。附近一名维吾尔族商户认出了张春贤,跑过来向他反映“生意不好做”。张春贤当即承诺会协调有关部门减免一部分租金,让旅游部门带更多游客过来,并与大家一起努力让生意好起来,让民众生活得到改善。

     张春贤接着去了大湾北路西一巷,与回族和汉族居民聊天,并请他们观看话剧《大巴扎》;然后到了汉族聚居区小西门成功广场与店员聊天。他还与随行人员吃清真工作午餐,走入外地来疆人员家中承诺政府会帮助其解决落户、子女上学问题。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一位官员说,张春贤初到新疆就明确了一整套发展战略,三年来一直按着这个蓝图前行。同时,他又擅长从细微做起,在民生上打开工作缺口,为新疆注入现代化的血液。

     改善新疆积欠民生

     2011年5月17日,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在北京召开,这个与中央西藏工作座谈会同等规格的会议,确定了推进新疆跨跃式发展和长治久安两大历史任务。这一战略性转变为张春贤日后治理新疆打下了政治环境的基础,而当新疆在中共全局视野上与西藏处于同等地位时,也意味着其治理任务艰巨,困难重重。

     数据显示,在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召开前,仅南疆喀什、和田和克州三地州几片互不相连的绿洲上,就密集居住着全区超过84%的贫困人口,基本都是少数民族。而北疆的贫困人口中,有80%是少数民族。

     地理上的封闭,经济上的落后,基础教育的严重不足,浓厚的传统宗教氛围,社会发展的不均衡,使得新疆不但经济和社会发展落后于内地,在观念和意识上的差距更大。不少有过内地与新疆对比经验的人认为,这种差距鸿沟之大,堪比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国家之别。同在新疆内部,城市与贫困偏远的农村社会,亦有巨大梯次差别。地理上的相对封闭和经济上的极端落后,使得部分农村地区生活观念与中世纪并无显著区别。

     从改善新疆积欠的民生入手,张春贤着力修复“7.5”后被撕裂的民族感情,缓和社会矛盾。最先进入他视野的,是各族民众最为急迫的就业、居住、养老以及饮水等重大基础民生问题。

     他亦突破政策常规,解决了新疆历史遗留的45万“五七工”养老问题。“五七工”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响应毛泽东“五七”指示,走出家门参加生产劳动,进入企业不同岗位的城镇职工家属。他们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临时工,多在1980年以前参加工作,没有国家承认的连续工龄,因而无法享有城镇职工养老保险。

     2010年5月4日,履新不久的张春贤到乌鲁木齐棚户区实地调研。在与社区工作人员、居民围坐聊天时,当地人第一次听他提及“富民兴疆”。张承诺将按照中央的要求,不断改善民众生活。而随后前往喀什调研所见,再次坚定了他的这个理念。在一片破旧的土坯房中,有户人家一天只能吃一顿饭,冬天连烧壶开水的煤都无力购买。

     从南疆最为贫困的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调研回来后,张春贤在一次会议中谈及南疆现状:还有1/3的农民住的是红柳筢子墙围成的房子,有些甚至没有顶棚,这就是他们的家。北疆民生亦不乐观,2/3的哈萨克牧民依然过着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每逢冬季大雪,牲畜冻饿倒毙,政府年年都得救灾。没定居的牧民有的一年要搬80多次家,走上千公里路。牧民妇女刚生完孩子,第二天就得下地,化雪水干活做饭,很多人患上了关节炎,手指都伸不直。

     继南疆启动“抗震安居”工程建设后,2010年6月24日,4座由企业冠名援建的水库分别在阿勒泰和塔城地区同时开工,新疆“定居兴牧”工程建设拉开序幕。这是自治区谋划多年的重要工程,但由于资金制约一直未能实施。两周前张春贤去水利厅调研时,创造性地提出由企业冠名援建的思路,难题终获解决。水库开工奠基当天,阿勒泰地区福海县72岁的哈萨克族老人俄勒斯别克一家8口,赶了几十公里山路前来参加仪式。在张春贤提议下,他们身着民族盛装登上主席台参加仪式,并一起为工程奠基。目前新疆27项定居兴牧水源工程已全部完工,2.5万户定居下来的牧民再不用长途迁徙,就医、孩子读书也有了保障。

     在自治区的“零就业家庭”24小时动态清零行动中,15688户家庭在两个月内解决了就业安置问题。政府为此开发了大量社区安保员、保洁员等公益性岗位。“零就业家庭”是指城镇家庭中,所有法定劳动年龄人口中、具有劳动能力和有就业愿望的家庭成员均处于失业状态。政府还承诺,从2010年8月1日起新产生的“零就业家庭”,将在24小时内托底安置就业。

     最近三年,新疆城镇实现就业累计超过150万人。最多的2011年安置了56.56万人,为十年来人数最多的一年。“你看现在,社区多少工作人员,多少公益性岗位,都是张书记来了以后,安排那些没有工作的人。”乌鲁木齐维吾尔族青年帕尔哈提说,“以前这些措施都没有,闲杂人等特别多,社会特别不稳定”。他的一位大学女同学,晚上出来买醋,被陌生男子抓到车上带走,一位警察买烟途中偶闻呼救,这个女孩才逃过一劫。女孩被救回时双眼已被打肿,晚一步即被强暴。“你觉得夸张吗?这就发生在我身边。我从小在这个城市长大,我都害怕。”

     “张书记到各地调研,很多群众都请求他关注孩子的就业问题,拉着他的手掉眼泪,这对他触动很大,回来就安排部署我们去做这件事了。”据新疆高校毕业生赴援疆省市培养工作办公室常务副主任刘湘林回忆,2010年5、6月份,张春贤就把这作为一个题目向他们提了出来,7月份协调人员研究怎样推进,并组织全区12个地州、46个县(乌鲁木齐、克拉玛依除外)实施全面调研,发现问题特别严重。后来自治区出台了18号文件,成立专门机构专项解决这个问题。

     数据显示,至2010年张春贤赴任,新疆历年累积下7.5万名大学生没有就业,其中83%为少数民族学生,60%以上是女孩。为解决这些年轻人的就业,自治区启动了赴19个援疆省份培养计划。最近两年,先后有2.2万名本科毕业生赴援疆省份进行通用语言和职业技能培训,学费和每年一次往返的路费全部由政府承担,每月补助500元。考虑到少数民族学生的饮食习惯,还专门配备了清真厨师随同前往。

     “这些孩子,95%以上来自普通市民和农民家庭,85%的人从未离开过新疆,也没有见过火车和飞机。”根据刘湘林的描述,第一批是在和田试点,送265名学生去北京6所大学学习。“当时上千人送行,有的是老人带着孩子,有的是丈夫送妻子,有的是妻子送丈夫,最多的一家有6个人过来送行。很多人都哭了。”

     “就业式培训”重点针对普通高校全日制本科生,通过公开考试进行选拔。选拔出的2.2万名毕业生,80%以上为少数民族,60%以上是女孩。

     自2010年起,新疆财政用于民生支出的比例逐年大幅提高,连续三年超七成,累计支出4843亿元,比2009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还多600多亿元。在2011年,新疆平均不到三天就有一项惠民政策出台。

     2011年3月15日,南疆叶尔羌河畔的天然气入户工程开工建设。这项工程要持续到2015年,届时新疆所有的县市都将接通天然气。2011年入冬后,若羌县瓦石峡乡吾塔木村的村民拧开家中的水龙头,就能接到洁净的自来水,不用再挑渠水回家做饭。与这个沙漠村庄一样,随着民生投入的持续加大,到2015年新疆将有343.26万户农牧民告别“夏天喝渠水、冬天饮雪水”的历史。

     一些过往政策执行的偏差也正在纠正。据喀什夏镇一份政府内部汇报材料显示,自治区相关部门人员走访中发现,某村干部以权谋利,贫困家庭无缘获得政府低保,而非贫困家庭却顶替名额,冒领低保,导致村民对村干部不满。当地政府随即对享受低保人员资格重新审核,最终免去40名低保人员的领受资格,把名额给了老弱病残群体。

     “民生就是最大的政治。如果我们一般的困难群众,平时连干馕和拌面都吃不上,何谈政治、何谈民主、何谈提升素质?”在中共十八大新疆代表团开放日,张春贤这样阐述自己的理念。

     内地经验移植新疆

     “其实新疆不稳定的重要原因是贫困”,曾多次前往南疆偏远地区调研的青年教师苏莱曼认为,“贫穷就无法接受良好的教育,没有上升的空间。没有出路,人就会变得越来越极端,不但很容易被煽动起来,还会造成严重的社会问题”。

     这种情况在南疆的和田、喀什和克州等地表现更为突出。在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几片绿洲上,密集居住着700万少数民族群众,由于缺乏语言竞争力,这里的多数青少年几乎找不到进入现代工商业的就业机会。随着内地廉价丰富的物资和规模化资本的涌入,生活在传统农业社会的当地人面临人口与就业的双重压力,完全无法融入现代社会。而双语教育的长期效果最终显现,至少需要一代人的时间。

     失业率畸高还让愈来愈多的人群深陷非正当营生,甚至蔓延至内地。“切糕党”、“新疆小偷”等现象,给内地造成治安问题的同时,也严重损害了新疆形象。而随着内地与新疆交流日益活跃,新疆人被歧视现象发生的几率大大增加,影响了“7.5”后民族关系的修复以及新疆的向心力。

     在张春贤入疆前的2009年,新疆GDP只有4200亿元,仅相当于内地一个二线大城市的经济总量。当时,石油石化一业独大,民营经济发展严重不足,全疆90%以上的县市财政不能自给,对中央财政依赖很大。

     当地官员期待,张氏治湘时有效调动资源给湖南经济带来的积极变化,能够被再次移植到新疆。

     新疆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但这些资源并没有令当地人真正获益。2012年2月,新疆公开拍卖巴里坤三塘湖特大整装煤田探矿权,国内两家企业以320亿元的价格购得149.5亿吨煤炭资源。这是新疆首次探索有偿出让煤炭资源的使用权,目的是让当地人能够分享资源红利。

     新疆拥有资源优势,但资源优势并不必然是产业与经济优势,真正转化为财富需要很多外在条件。比如煤炭,目前新疆已探明煤炭储量为2.19万亿吨,占全国煤炭储量的42%左右,四大煤炭基地也在此布局。但长期以来,新疆奉行资源导向型战略,产业链条短,前续和后续产业没有得到充分发展,加之当地脆弱的环境承载能力,使得开发一度陷入僵局。国家曾提出“疆煤东运”的发展战略,将新疆煤炭东运至内地,然而却受困于长距离的交通运输压力。这种情况下,“煤从空中走,电送全中国”的“疆电外送”就成为破题之举,而打造远距离、大规模输电的电力高速公路便是实现“疆电外送”的最佳通道。

     2012年5月13日,继2010年750千伏新疆与西北电网联网工程正式投运,这一天又有两项“疆电外送”特高压工程开工。建成后的电力通道将把西部边疆与辽阔的中原、东部沿海紧密相连,正式开启大规模“疆电外送”。

     “疆电外送”工程和750千伏电网建设的快速推进,也让中电投、华能、国电、神华、华电、大唐、国投等能源企业加大了在疆的煤电等产业投资,加快在疆电厂项目建设,为“疆电外送”工程提供电能供应。据测算,三条特高压直流项目可拉动疆内投资达3000亿元,建成后每年外送电力将达2500万千瓦,年消耗原煤6800万吨。

     基于环保考量,新疆已经对生态敏感县实行了差别化的考核政策。据当地官员介绍,他们今年的考核,昭苏县和特克斯县两个县不作GDP考核,这在新疆其他地区是没有的。这两个县是传统的农牧区,其中,昭苏草原是全国四大草原之一。

     新疆甚至不惜立法,铁腕治理工业对环境所造成的危害。作为新疆首个经国家核准的煤制天然气项目,庆华集团煤制天然气一期工程目前已全部竣工,预计今年6月就能产出合格的天然气。但就是这样一个煤制天然气示范项目,当初也曾因万事俱备只欠“环评过关”而久拖不决。该集团负责人在回应环保问题时称,公司总投资279亿元的煤制气项目中,有10%即27亿元规划用于环保处理。

     2011年7月29日,新疆批准了《伊犁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条例》,同年9月1日起实施。

     在张春贤的大力推动下,新疆能源建设于2012年全面提速,其陆上能源大通道战略地位渐显。而“西煤东运”“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工程的加速推进,使得困扰新疆煤炭外运的瓶颈被逐步打破,新疆新型工业化正逐步由“石化独秀”向“油煤双驱”转型,能源产业成为新疆最重要的支柱产业。

     为提速区域经济发展,随着新疆能源产业的演进,当地政府已不再盲从于外来央企及大型民企的力量,而是有意识地扶持本地企业。2012年7月10日,新疆高调宣布成立三大地方能源企业--新疆能源集团公司、新疆中泰集团公司、新疆新能源集团。这三家地方性国企将全面覆盖新疆能源领域的各个层面,未来将成为央企在新疆强有力的竞争对手。

     继新疆宣布推动“向西开放”提升为国家战略后,2011年新疆将持续举办19年的乌洽会升级为中国-亚欧博览会,确立了新疆在中国对外开放格局中,对中亚、中东乃至欧洲开放的中心地位,奠定了新疆未来经济和社会发展基本趋向,成为配合喀什特区、霍尔果斯经济开发区等对外开放的重要战略部署。而当年4月三一重工在新疆的“落子”布局,也是剑指西北和整个中亚市场的精心之选。

     张春贤的交通部长履历,使得他更能体认在实施西进战略中新疆交通设施不足的软肋。他引入此前新疆人并不熟悉的“区域大通道”概念,要求用5至10年时间,把新疆由国家交通网络末端,建设成为中国西部的交通枢纽中心,打造“新欧亚大陆桥”,为后续新疆规模产业发展埋下伏笔。

     考虑到新疆交通建设力量严重不足,地域广阔且监管难度大,张春贤协调他之前主政的交通部,先后与12个省市的16家建设单位签订协议,开展全国首次大规模“援疆代建”。目前,新疆75%的高速公路项目都采用了这种模式。

     2011年4月26日,陕汽集团入驻新疆,成为新疆第一家汽车整装企业。2012年4月27日,上海大众开建新疆工厂。此前的4月11日,张春贤会见了专程来新疆考察访问的德国大众汽车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文德恩,促成上海大众落户新疆。据德国大众技术人员透露,新疆工厂出产的第一款车将在今年下线。

     随着新疆现代工业产业体系的构建,技术人才短缺问题日益显现。据新疆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统计数据,目前新疆高技能人才仅有35.8万人,且64%集中在服务业,第二产业特别是制造业的高技能人才十分短缺,有些行业的高级技术工人断层断档,无法满足新型工业化重点工程、重要项目和支柱产业的发展需求。“到2016年,三一在新疆至少需要5000名蓝领技术工人。”三一西北重工有限公司负责人说。

     2010年6月17日,张春贤在《人民日报》发表署名文章,承诺以更加优惠的政策和更加灵活的措施,在全国范围内“不拘一格”延揽人才。2011年2月24日,浙江省第七批331名援疆干部抵达阿克苏,进行为期三年的援疆工作,其中大部分是教师、医生和业务技术骨干。

     还有一支最大的生力军,就是此前赴援疆省份进行培养的2.2万名大学生,目前他们已经开始实习,即将返回新疆,是未来建设新疆的有生力量。对于新疆一些初中或者高中毕业后的无业青年,也由政府出资成建制地入校进行一至两年职业技术培训。目前阿克苏地区已开展一年,效果不错,和田地区也即将启动。这将使大量少数民族青年进入现代工厂就业成为可能。

     在经历了长期经济增速“低位横盘”后,新疆在2011年凸现“拐点”迹象。从2012年6月起,新疆非石油工业总量首次超过石油工业,工业结构调整实现零的突破。不出意外的话,新疆会在2013年实现4年翻番。

     2012年12月26日,在自治区党委八届四次全委扩大会议上,张春贤宣布新疆将与全国同步迈向小康社会。到2020年,新疆地区生产总值要比2010年翻一番半以上,城乡居民人均收入要翻一番半左右。

     按照既定部署,新疆将用五年时间实施“千百亿工程”,把发展重点从石油工业“一枝独秀”扩大到煤化工、电力、钢铁、有色、纺织等行业,着力培育8个超千亿元产业集群、5个工业产值超过1000亿元的产业园区、50家百亿元大企业,加快构建具有新疆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

     “贤哥”能红多久?

     2011年,新疆地方政府致力流浪儿童的社会治理。这一问题困扰新疆多年,甚至成为内地社会治安的困境。大量流浪儿童被犯罪集团操控在内地行窃,更直接影响了内地对新疆、尤其是对维吾尔族群的观感。自2011年4月新疆宣布“接回所有新疆籍流浪儿童”,目前已有2274名流浪儿童被接回新疆并得到妥善安置。

     三年来,张春贤出现最多的地方是南疆农村、北疆牧区和城市棚户区等极端贫困落后的地方。他看望普通民众、跟少数民族牧民拥抱,非常注意细节。他提倡各民族间形成尊重差异、包容多样、互相欣赏的“现代文化”思维,对少数民族干部的风俗习惯亦着意保持尊重。

     “现代文化”是张春贤调任新疆不久提出的治疆新概念。在拥有维吾尔、汉、哈萨克等13个世居民族的新疆,张春贤试图通过现代文化引领,构筑起发展、民生与稳定的三维体系架构,最终实现长治久安。

     “现代文化”遭遇到的最重要课题,仍是新疆本地特殊的民族和宗教环境。作为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宗教几乎影响和渗透在新疆社会的各个层面,它构成了与世俗化和现代化相对的另外一极,同时又是伊斯兰民族情感的底线。据自治区文化部门的一位官员透露,张春贤履任新疆后,书桌上立即添置了一大批民族学、宗教学以及历史人文类书籍。

     事实上,伊斯兰世界从来没有停止过对现代化的追求,但其现代化道路更为曲折和坎坷。“有宗教信仰与走向现代文明不冲突”,一位文化部门官员称,“穆斯林也要走向世界,对世界文明进程作出贡献。”他说,现代文化不仅仅定位在解决新疆问题上,而是要“以社会的世俗化和宗教的包容性,使新疆经验成为多民族、多宗教地区的现代化模板之一”。

     “张春贤刚来的时候,对我们维吾尔族人而言,不过是又换了一个汉族官员”。在乌鲁木齐一家文化公司工作的艾力亚说,“但是慢慢地,我们听到的看到的,感觉这个人和别的官员不一样。你看他开通微博、街头走访、逛夜市,还与大家一起喝啤酒,你可以认为他是在作秀,但即便这个秀,现在又有几个官员能作得出来?”

     他评价张的治疆政策:“我能看出来,张书记不只是想把我们吓住,他是想用自己的方式、用清明的方式解决问题。这个也是我心里面想的,让老百姓过好,让一切得到平等,新疆所有问题其实就都解决了。”

     张春贤还以其温和有力的风格冲击着新疆官场作风。在位于乌鲁木齐市南郊的新疆迎宾馆,常常天不亮就会有自治区职能部门的官员等在九号楼会见大厅,他们一般是前一天才接到党委办公厅的工作餐会邀约,当天要和张春贤书记共进早餐,交流工作情况。

     熟悉当地官场生态的人知道,这种时不时像检查官员作业般的工作餐会,让以前几乎每晚都有酒局的官员不敢再赴约,有时还要通宵研究工作汇报方案。如今官员们见面时互相打趣的谈资,就是谁的办公室又彻夜通明。

     在官员任用选拔上,张春贤继续实施其在湖南的“不让综合素质高的人吃亏、不让干事的人吃亏、不让老实人吃亏”的用人策略,打破论资排辈的旧规,让新疆官场顺畅流动。他还亲自带队,先后三次组织三批官员去江苏、浙江、宁夏、甘肃、内蒙古等地参观学习,让多年来缺乏横向比较的本土官员正视新疆与其他省份的差距。

     “比浙江、江苏落后也就算了,怎么连宁夏、内蒙古都跑在了新疆前面?”一位曾随张春贤去内地考察的官员回忆,党政考察团回到新疆后,张春贤主持召开会议,让与会代表畅谈考察体会,会议持续了近10个小时。会议结束时,张带领大家一起高喊“奋斗!奋斗!奋斗”鼓舞士气,刚开始他们很不好意思,喊不出来,但随后便觉得激情澎湃,“想大干一场”。

     针对本土官员的大规模轮训正按既定规划实施,除继续之前的常规培训项目,又启动了赴援疆发达省份挂职半年的培训。计划覆盖几乎所有基层少数民族官员,目的是令他们开阔视野、转变观念。“边工作边学习,起码要亲眼看看先进的管理方式究竟是什么样的”,当地组织部门一位官员称,对于很难有机会走出新疆的基层少数民族官员而言,这样的机会极其珍贵。

     新疆官场讲排场的铺张作风也在逐渐扭转,张的以身作则首先被民间舆论录入眼中。有当地民众在微博上写道:“春贤书记昨日来博州考察,坐着越野车来,没有声势浩大的迎接,没有开道也没有交通管制。安保工作虽然不像过去那样草木皆兵,一个路口站一个交警,但思想上却一点也不敢懈怠。这种作风能形成习惯就好了,大家习以为常也就没什么了。”

     一位与张春贤擦肩而过的青年教师也对其留下了深刻印象。当时他与同事到南疆做课题,恰遇张春贤也在此地调研,他观察到张春贤路过一个农户家门,当地领导建议进去看一下,张却转身走进了另一个农户的家。“他知道都是当地安排好的,不愿意去”。

     根据北京一位政情观察人士的说法,张春贤虽然表面一介文弱书生,来疆后也一直高调实施民生工程、力促民族和解,但在新疆数次处置恐怖袭击事件中,“其霹雳手段颇有王震之风”。

     从担任交通部长开始,张春贤一直是大陆明星官员。在其以往的履职经历中,他以务实、开明的形象示人。

     张春贤出身平民,由社会最底层一步一个脚印抵达政府高层。他是家中独生子,孩童时期家乡河南遭遇三年大饥荒,周围大批乡邻都外出逃荒,父母怕他饿死,也把他送到陕西亲戚家寄居。在位于陕西省白水县的大山深处,张春贤当了一年的放羊娃。

     与他给外界的温和印象迥异,据交通部曾与他有过近距离接触的人说,张春贤极富个性。他的父亲曾评价儿子“太犟”,“一斧子下去两个橛”。他无视官场“潜规则”,直言不讳地提醒同僚注意自己的言行,不要传递消极情绪。因不喜欢行文中的“八股”风格,他执笔撰写了担任部长后的第一份施政工作报告。

     尽管仕途节节攀升,锄田出身的张春贤一直保持着平易近人的做派。看到有人进到办公室,他一定起身招呼。他也一直没有放弃与普通百姓的接触--不预先通知就到一般家庭访问,可能还留下来吃顿便饭,在湖南时甚至参加过一对农家小夫妻的婚礼。

     张春贤在新疆,被不少年轻人以“春哥”、“贤哥”称之,这种爱称侧面体现了张春贤治理新疆的政声。张春贤不止一次强调“要依法执政和各族民众分享发展的成果”,这与新疆过去官方的说法有明显不同。而张对媒体承认民族歧视问题确实存在的坦诚态度,亦获赞誉。


     张氏治疆三年成绩有目共睹,但拥有内地省份转型发展中的几乎所有难题,再加上边疆、民族与宗教问题的几何级放大效应,决定了新疆的深层次矛盾在短期内难以根本缓解,张春贤现时的压力也很难减轻。

     更大的挑战是,在面对目前新疆内外的复杂状况时,旧有的传统思维习惯和工作学习惰性,会在官员中间延续,处理方式习惯于他们最熟悉也最拿手的传统维稳方式。张春贤需要足够的社会信任,而这种信任某种程度上是脆弱的,尤其是在面对像巴楚“4·23”这样的严重暴力恐怖事件时。

     2013年“五一”小长假过后,张春贤在南疆阿克苏地区就经济发展、民生改善、社会管理等议题展开新一轮调研。三年前,他也是这样开始了全疆调研之路,迄今已经走遍这1/6国土上的每一个县市。如今,他要“再摸摸情况,看看干得到底怎么样”。(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