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科普:关于日本购买F-35项目中的常见疑问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5/04 07:45:32


近几天,日本购买F-35A相关的一些新闻再次被媒体摆在了公众面前;受超大官博之邀,特开此贴解读其中的一些常见问题。超级大本营论坛韩五记原创,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

1、关于“无法发射格斗弹”的相关问题:

在进入这个问题之前,必须首先了解下F-35项目的软件“版本”(Block)概念。

众所周知,一款战斗机在其服役生涯中会不断的改进,如F-16从Block 1到Block 60,F-22的各个“增量”升级等等。一款战斗机的全部功能,是在这样的升级过程中逐步完善的。F-35也是一样。F-35目前的升级主要集中在任务系统的软、硬件上,以软件为主;其他系统的升级(如发动机等)还没有明确的计划。F-35项目中,目前已经确定的版本规划有以下几个:

(版本号)     (主要功能)
Block 0.1   -   基本的飞行性能;可供飞行科学(Flight Science)科目试飞
Block 0.5   -   航电设备底层传感器支持;可供基本的飞行品质训练

Block 1A   -   基本的导航/通信/传感器功能(主要是EW和雷达),任务规划能力;可供飞行员和地勤进行基本的任务科目训练
Block 1B   -   基本的传感器功能(主要增加了EOTS、EODAS功能),本机数据融合,提升多级别安全性能

Block 2A   -   扩展、完善传感器的功能,增加基本的数据链功能;扩展训练能力
Block 2B   -   基本的近距空中支援(close air support ,CAS)作战能力,初始的空对空作战能力;可使用的武器有AIM-120C,GBU-32/31,GBU-12,全部为内置。

Block 3I   -   与Block 2B的软件功能相同,但硬件由TR-1更新为TR-2型,部分传感器也有更新
Block 3F   -   全部SDD阶段要求的武器及作战能力


Block 3F是SDD阶段要求的最后一个版本,这个版本的完成即标志着F-35“研发”的完成。在Block 3F之后,还会有Block 4~7等等的版本,目前这些版本的具体定义还没有确定,但可以肯定会有的项目包括:内弹仓升级到挂载6枚AIM-120C的能力,挂载JSM反舰导弹(A、C型)的能力,挂载SDB II的能力等等等等。

F-35项目目前比SDD初期的计划,有大约5~7年的延迟;目前各个版本的状态及规划时间如下:

Block 1B及以前   -   已经交付部队训练
Block 2A     -     初始版本已陆续开始交付训练
Block 2B     -     正在进行地面试验,完整版本预计今年11月左右开始试飞;按目前计划,完整版本于2015年6月交付使用
Block 3I      -     实验室集成测试
Block 3F     -     尚在开发中;按目前计划,完整版本于2017年8月交付使用


各个版本所占的代码规模比例如下:

Block  0.1  -     20%
Block  0.5  -     32%
Block  1     -     28%
Block  2     -     13%
Block  3     -     7%


根据洛马在2012年11月发布的数据,96%的代码已经完成;当然,后期本版需要的整合测试时间也更长一些。F-35项目负责人Bogdan中将认为,Block 3F的研发进度是该项目目前面临的最大风险。

不同的用户把不同的版本作为他们服役(IOC)的标准;美国海军陆战队一直把Block 2B作为其F-35B服役的标准;其余用户均把Block 3F作为其服役的标准。这也是美国海军陆战队的F-35比美国空军的F-35A更先服役的原因。但是,今年5月末美国三军发布的最新文件显示,美国空军正式决定改变服役标准,使用Block 3I作为其IOC的标准(有报道称是Block 2B)。因此,美国空军的F-35A的服役时间即提前到了2016年。

不过从现实的角度来讲,IOC仅仅是一个标志,这个标志的条件是可以任意改变的,因此这个标志本身的意义也就降低了。以美国空军为例,他们将IOC的标准从Block 3F降到了Block 3I,看起来服役时间是提前了,但它们还是在同一个时间得到Block 2B软件,在同一个时间得到Block 3F软件,实际的能力并没有太多变化,至多把部分训练飞行改为战斗值班飞行。

毫无疑问的是,软件研发的进度对所有用户都是一视同仁的,日本无法在2016年拿到Block 3F软件,美国空军也拿不到,英国空军也拿不到,13个用户谁都拿不到;就算日本愿意投再多的钱也拿不到。对于一个用户,如果你愿意提前拿到战机并投入训练、试使用,那么你就要承担较高的价格、以及后续的改装成完整版本的费用;如果你不愿意承担这些费用,那么你就要接受比别人更晚拿到飞机。

例如,在中巴合作的枭龙战斗机项目中,2006年4月25日全状态的04号枭龙首飞,仅仅10个月后,2007年3月2日首批两架枭龙就抵达了巴基斯坦。这时候距离枭龙完成定型审查还有2年零10个月。所以巴基斯坦就属于前者。在F-35项目中,美国、英国、荷兰也属于前者,他们预定的F-35非常靠前,美国接受的第一批生产型F-35别说发射格斗弹了,连超音速都不允许(在包线试飞完成前,只允许试飞用的飞机超音速)。

土耳其、澳大利亚等国就属于后者,他们购买F-35的批次较为靠后,不需要花费太多的钱来改装LRIP(低速初始生产)阶段生产的飞机,但相应地,他们拿到飞机的时间也更晚,组建出完整作战能力部队的时间也更晚。

那么,我们现在就可以来看看日本购买F-35项目中的这些疑问了。

日本作为非JSF项目伙伴国,以FMS(对外军售,不是军援)的渠道购买F-35A;第一批4架由洛马生产组装,目前的计划是在第LRIP 8批次。该批次预计于2016年交付,计划初始装机软件为Block 3I(前面说了,Block 3F要到至少2017年8月才能交付)。

Block 3I的软件功能和Block 2B一样,只具备基本的近距空重支援任务和初始的空对空能力。所能使用的武器包括AIM-120C,GBU-32/31,GBU-12,全部为内置。可见,确实不包括AIM-9X。这也就是为什之前美国方面建议日本,先把这几架F-35A放在美国和其它各国一起训练,待到2019年IOT&E结束之后再返回日本,因为这样可以省去从日本返回美国升级Block 3F的麻烦。

不能发射AIM-9X对日本有什么实际的影响呢?其实没什么影响。2016年的时候,并不是只有日本一家的F-35不能发射AIM-9X,全球各国的F-35都不能;只不过日本的媒体更善于用春秋笔法吸引眼球而已。更何况,日本当时的实际需求也并不特别需要格斗弹。这里,我希望各位读者明白以下这个事实:日本买F-35A替换的是什么型号的战斗机?

—— 替换的是F-4EJ。

并不是F-2或者F-15J。日本心神计划才是替换F-2等战斗机的正统接班人(至少在名义上如此);当然,很多人认为这个计划可能仅仅是向美国讲价的一个筹码。但是,不管怎么说,日本买的第一批4架F-35A的任务,并不是去做空战主力。对于近距空中支援战机或者隐身攻击机来说,格斗弹都不是那么重要。


(一架在阿富汗执行对地任务的F-16,仅携带了2枚AIM-120自卫,并没有携带格斗弹)

2018~2019年之后,日本的F-35A就会具有挂载全部SDD武器的能力,也包括AIM-9X Block 1。不过,该导弹只能外挂。由英国研发的ASRAAM格斗弹将来会具有在内弹仓挂载的能力,但是,是否会在Block 3F阶段集成到内弹仓,目前还没有看到确切的报道。

洛·马公司在一些采访中表达了这样一种观点:在无外挂的隐身状态下,上一代战斗机很难接近到F-35的视距内;隐身及先进的态势感知能力都给予了F-35很大的优势。只有在战争第二天、F-35以有外挂的的状态出战的情况下,才需要携带AIM-9X等格斗弹自卫。这是很容易理解的,F-117不能超音速、也不能挂格斗弹,态势感知更是比F-35差了太远;在其服役生涯中没有被战斗机截获或击落过。

而且,洛马还给出了一个更加彻底的解决方案:


(洛马公司展示的CUDA导弹方案,该导弹的详情目前处于高度的机密中)

目前普遍认为,CUDA的射程恐怕难以达到AIM-120后期型号的水平;但作为格斗弹还是堪用的。坂野马戏团不知能否在现实中真正上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日本购买F-35的价格问题

关于日本购买F-35的价格,可以说是众说纷纭,有说美国给日本的报价翻了一倍的,也有说一年上涨50%的,实际上这些说法都并不正确。

买东西前,首先要弄清,我买的是什么。

如果一个人说,我买的是飞机,那就大错特错了。以美国为例,所有的军事采购,购买的都是“武器系统”(Weapon system)。这和买车不一样,一辆车,单价多少钱就卖给你多少钱;一架飞机,除了飞机本身的出厂价格,还有各种各样的费用。比如说,F/A-18需要购买各种吊舱,F-16需要购买头盔瞄准具,几乎所有的战斗机都要购买副油箱,还有备用发动机、其他备用零件,还有维护检测设备,还有训练支持设备,还有各种数据、手册、支持服务……这些都不是战机的“标配”,买不买,买多少,随你。

另外,还有很多和这个项目相关的费用,比如研发费用,比如基建费用(新机库、新跑道等等),比如操作费用(包括燃油、导弹等武器、人员、支持、升级等等费用)等等,这些钱也可以算在一个战机项目里。这些不同的口径,除以战机的总数,都可以得到一个“单价”,但是,不同口径下的单价可以相差十万八千里。

以F-22项目为例:

重复性飞离价格(URF):1.45亿(当年币值,均值)
平均采购单价(APUC):1.91亿(当年币值)
项目获得单价(PAUC):3.58亿(当年币值)


因此,不要见到两个价格数字就拿来对比,要首先高清这两个价格分别对应的口径是什么。

一般而言,政府、承包商给出的价格通常是飞离价格(Flyaway cost)或者重复性飞离价格(Recurring Flyaway cost),这两个价格在大批量阶段基本上没有差别,本文不多作介绍。这个价格在国内也被称为出厂价格,一般只包括机体、航电、发动机,是飞机从生产厂转场飞行至军事基地时,整架飞机的价格,这也是“飞离”(Flyaway)二字的含义。通常飞离价格只用来评价有人飞机的价格,而不适用于无人机。

平均采购单价(Average Procurement Unit Cost,APUC)是在飞离价格的基础上,增加了附件、初始备用件、支持设备的价格的平均,因此会比飞离价格明显高出一些。

项目获得单价(Program Acquisition Unit Cost ,PAUC)是一个项目所有的资金总数,除以所有生产出来的战机总数后的值。这个战机总数包括试飞用机和生产型。PAUC在APUC的基础上,增加了军事基建(机库等等),和研发、测试、评估费用两大块;对于F-22这样的生产数量小、研发费用高的项目,PAUC就会比APUC高出很多。

以上三个口径是美国国防部和其他政府机构最常用的三个口径,其他的口径还有很多,比如Weapon system cost、Life cycle cost等等,本文不再一一介绍。

另外,我们还经常看到这样一种价格:一个采购项目,只公布了合同的总价,没有公布严格定义下的单价;但是,用合同总价除以采购数量,也可以得到一个单价;这个单价应该算作什么样的口径呢?—— 哪个口径都是不是。不论是PAUC、APUC还是UFC、URF,都有着严格的定义;而用这种用简单的除法计算出来的价格,包含的内容往往难以确定,因而会有很大的误差。

比如,我们看看美国给韩国开出来的F-35A的报价:108亿美元60架,除一下就是1.8亿一架,看似比美国自己的平均采购单价贵,比日本的“除法单价”便宜。但是,这个108亿的合同里,都包含有什么项目呢?

它包含的内容有:
F135发动机,9台备用发动机;
电子战系统,
指挥,控制,通信,计算机和情报/通信;
导航和识别(C4I/CNI);
自主物流全球支持系统(ALGS);
自主后勤信息系统(ALIS);
全任务训练武器;
教学能力和其他子系统;
F-35独特的软件重新编程中心;
飞机转场和空中加油支持;
支持设备;
工具和测试设备;
通信设备;
飞机备件和维修部件;
人员培训和培训设备;
出版物和技术文件;
美国政府和承包商工程和后勤人员服务;
以及其他相关物流要素和程序支持
http://lt.cjdby.net/forum.php?mo ... ;page=1#pid42975524


我们可爱而又敬爱的Pu大是这样评价这个军售项目的:

http://lt.cjdby.net/forum.php?mo ... ;page=6#pid43047960

可以肯定的是,这肯定不是出厂价格(飞离价格),因为这比飞离价格包含的内容多得多;而且,其中有一些东西,比如软件重编程中心、以及转场空中加油支持等项目,都是美国自己计算APUC时所没有的。所以,拿着这种“除法单价”和其他严格定义下的“单价”互相对比,是极为不精确的。

这也就是为什日本的F-35项目,100亿美元购买42架F-35A除出来的结果是2.38亿美元,但日本政府最后实际购买的“单价”是1.07亿美元(102亿日元)的原因 —— 日本政府公布的这个“单价”指的应当是“飞离价格”,是不能和这种“除法单价”相对比的。当然,这其中还有另一个重要的因素,会在下文详解。


第二个重要的问题是,购买的战斗机是哪一个批次。

众所周知,随着一件商品产量、生产速率的增加,价格就会逐步下降。战斗机其实也是这样。但是为什么我们印象中战斗机的价格一直在上升呢?因为,上升的是“目标价格”,而不是“实际价格”。一个军方的项目,会在项目开始工程研制的时候确定一个“目标单价”,这个价格是未来投入全速生产时的价格,或者是整个生产阶段价格的平均。由于人的天性总是会乐观地估计未来的问题,所以历史上绝大多数飞机最后的实际价格都会比当初的目标价格高出不少。哪怕是被誉为“成本控制典范的”超级大黄蜂项目,其最后的平均采购单价也比预期上涨了20%左右;而严重的项目如F-22,其平均采购单价上涨了109.7%(F-35仅上涨了45.5%;均不包含通货膨胀因素)。

而众所周知,战机的采购是以财年(FY)为单位的,每财年采购一个批次;那么这个批次就会有一个平均的价格。由于军事采购项目通常不会对外公开,因此一般人很难知道每一批的具体价格,这个价格也几乎从不会出现在公众的视野里。但是,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F-35项目便得越发透明,这个价格也就被网民和媒体们挖了出来。随着批次的推进,这个价格一般而言就是逐步下降的(仅限于近些年的一些采购项目,具体原因本文不详述)。

以F-22为例:


其第一批次的平均飞离价格(URF)接近4亿一架,随着生产的逐步进行,产量、生产速率逐步提高,价格持续降低,最后达到1.3亿左右。前后加权平均起来,其整个项目的平均飞离价格就是1.45亿美元。

对于一些采购周期比较长的项目,还会出现这样一种状况:当生产到全速生产阶段(FRP)时,价格趋于稳定,但是,美元却在持续贬值,也就是说,东西本身的价值没变,但是1美元代表的价值更少了。因此,在价格曲线的后部,可能会出现价格的略微上涨,F-35项目就是这样:


(F-35每个批次的的重复性飞离价格URF曲线)

可以看到,从第一批次的2.5亿开始,到FY2014,F-35的单价已经降到了1.2亿左右,未来将持续下降到8000万左右;然后会因为通货膨胀、货币贬值的因素,而导致价格的持续略微上升。

尽管这一过程违背了大多数军迷的印象,但F-35从LRIP 1批次的2.5亿的URF,降到现在的1.2亿的URF,却是无可争辩的事实。

这就解释了这样两个问题:1、为什么日本买的F-35A比韩国贵;2、为什么日本第一批4架F-35的单价是1.07亿美元(102亿日元),第二批两架的单价却“上涨”到了1.58亿美元(150亿日元)

——因为,日本要从第二批次开始,自己生产F-35A。

我们知道,战机价格的下降是由于生产量的增加、工人的熟练程度增加导致的,那么,熟练工人生产出的战机的单价,必然低于非熟练工生产出的飞机——日本的工人就是“非熟练工”。这也就是为什日本F-35A的总的“除法单价”高于韩国的F-35:因为韩国不要求自己生产,他们的飞机是洛·马生产的。另外,日本的合同中可能还包括部分技术转让费用,但没有得到资料的证实。

同时,我们可以看到,日本自己组装的第一批F-35A的单价是1.58亿,明显低于洛马第一批的2.5亿的单价,因为,日本只负责一部分生产,而很多零部件生产商,还是那些原来给洛马供货的熟练生产商。

说到底,日本购买F-35A的“高价”,是日本自己选择的。返包合同可以给他们带来工作岗位和技术输出;同时还可以让自己的媒体更有噱头炒作,“会哭的孩子有奶吃”,日本深谙此道。

_______________

2013.8.6 - 更新了部分语句的描述方式,消除歧义。


近几天,日本购买F-35A相关的一些新闻再次被媒体摆在了公众面前;受超大官博之邀,特开此贴解读其中的一些常见问题。超级大本营论坛韩五记原创,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

1、关于“无法发射格斗弹”的相关问题:

在进入这个问题之前,必须首先了解下F-35项目的软件“版本”(Block)概念。

众所周知,一款战斗机在其服役生涯中会不断的改进,如F-16从Block 1到Block 60,F-22的各个“增量”升级等等。一款战斗机的全部功能,是在这样的升级过程中逐步完善的。F-35也是一样。F-35目前的升级主要集中在任务系统的软、硬件上,以软件为主;其他系统的升级(如发动机等)还没有明确的计划。F-35项目中,目前已经确定的版本规划有以下几个:

(版本号)     (主要功能)
Block 0.1   -   基本的飞行性能;可供飞行科学(Flight Science)科目试飞
Block 0.5   -   航电设备底层传感器支持;可供基本的飞行品质训练

Block 1A   -   基本的导航/通信/传感器功能(主要是EW和雷达),任务规划能力;可供飞行员和地勤进行基本的任务科目训练
Block 1B   -   基本的传感器功能(主要增加了EOTS、EODAS功能),本机数据融合,提升多级别安全性能

Block 2A   -   扩展、完善传感器的功能,增加基本的数据链功能;扩展训练能力
Block 2B   -   基本的近距空中支援(close air support ,CAS)作战能力,初始的空对空作战能力;可使用的武器有AIM-120C,GBU-32/31,GBU-12,全部为内置。

Block 3I   -   与Block 2B的软件功能相同,但硬件由TR-1更新为TR-2型,部分传感器也有更新
Block 3F   -   全部SDD阶段要求的武器及作战能力


Block 3F是SDD阶段要求的最后一个版本,这个版本的完成即标志着F-35“研发”的完成。在Block 3F之后,还会有Block 4~7等等的版本,目前这些版本的具体定义还没有确定,但可以肯定会有的项目包括:内弹仓升级到挂载6枚AIM-120C的能力,挂载JSM反舰导弹(A、C型)的能力,挂载SDB II的能力等等等等。

F-35项目目前比SDD初期的计划,有大约5~7年的延迟;目前各个版本的状态及规划时间如下:

Block 1B及以前   -   已经交付部队训练
Block 2A     -     初始版本已陆续开始交付训练
Block 2B     -     正在进行地面试验,完整版本预计今年11月左右开始试飞;按目前计划,完整版本于2015年6月交付使用
Block 3I      -     实验室集成测试
Block 3F     -     尚在开发中;按目前计划,完整版本于2017年8月交付使用


各个版本所占的代码规模比例如下:

Block  0.1  -     20%
Block  0.5  -     32%
Block  1     -     28%
Block  2     -     13%
Block  3     -     7%


根据洛马在2012年11月发布的数据,96%的代码已经完成;当然,后期本版需要的整合测试时间也更长一些。F-35项目负责人Bogdan中将认为,Block 3F的研发进度是该项目目前面临的最大风险。

不同的用户把不同的版本作为他们服役(IOC)的标准;美国海军陆战队一直把Block 2B作为其F-35B服役的标准;其余用户均把Block 3F作为其服役的标准。这也是美国海军陆战队的F-35比美国空军的F-35A更先服役的原因。但是,今年5月末美国三军发布的最新文件显示,美国空军正式决定改变服役标准,使用Block 3I作为其IOC的标准(有报道称是Block 2B)。因此,美国空军的F-35A的服役时间即提前到了2016年。

不过从现实的角度来讲,IOC仅仅是一个标志,这个标志的条件是可以任意改变的,因此这个标志本身的意义也就降低了。以美国空军为例,他们将IOC的标准从Block 3F降到了Block 3I,看起来服役时间是提前了,但它们还是在同一个时间得到Block 2B软件,在同一个时间得到Block 3F软件,实际的能力并没有太多变化,至多把部分训练飞行改为战斗值班飞行。

毫无疑问的是,软件研发的进度对所有用户都是一视同仁的,日本无法在2016年拿到Block 3F软件,美国空军也拿不到,英国空军也拿不到,13个用户谁都拿不到;就算日本愿意投再多的钱也拿不到。对于一个用户,如果你愿意提前拿到战机并投入训练、试使用,那么你就要承担较高的价格、以及后续的改装成完整版本的费用;如果你不愿意承担这些费用,那么你就要接受比别人更晚拿到飞机。

例如,在中巴合作的枭龙战斗机项目中,2006年4月25日全状态的04号枭龙首飞,仅仅10个月后,2007年3月2日首批两架枭龙就抵达了巴基斯坦。这时候距离枭龙完成定型审查还有2年零10个月。所以巴基斯坦就属于前者。在F-35项目中,美国、英国、荷兰也属于前者,他们预定的F-35非常靠前,美国接受的第一批生产型F-35别说发射格斗弹了,连超音速都不允许(在包线试飞完成前,只允许试飞用的飞机超音速)。

土耳其、澳大利亚等国就属于后者,他们购买F-35的批次较为靠后,不需要花费太多的钱来改装LRIP(低速初始生产)阶段生产的飞机,但相应地,他们拿到飞机的时间也更晚,组建出完整作战能力部队的时间也更晚。

那么,我们现在就可以来看看日本购买F-35项目中的这些疑问了。

日本作为非JSF项目伙伴国,以FMS(对外军售,不是军援)的渠道购买F-35A;第一批4架由洛马生产组装,目前的计划是在第LRIP 8批次。该批次预计于2016年交付,计划初始装机软件为Block 3I(前面说了,Block 3F要到至少2017年8月才能交付)。

Block 3I的软件功能和Block 2B一样,只具备基本的近距空重支援任务和初始的空对空能力。所能使用的武器包括AIM-120C,GBU-32/31,GBU-12,全部为内置。可见,确实不包括AIM-9X。这也就是为什之前美国方面建议日本,先把这几架F-35A放在美国和其它各国一起训练,待到2019年IOT&E结束之后再返回日本,因为这样可以省去从日本返回美国升级Block 3F的麻烦。

不能发射AIM-9X对日本有什么实际的影响呢?其实没什么影响。2016年的时候,并不是只有日本一家的F-35不能发射AIM-9X,全球各国的F-35都不能;只不过日本的媒体更善于用春秋笔法吸引眼球而已。更何况,日本当时的实际需求也并不特别需要格斗弹。这里,我希望各位读者明白以下这个事实:日本买F-35A替换的是什么型号的战斗机?

—— 替换的是F-4EJ。

并不是F-2或者F-15J。日本心神计划才是替换F-2等战斗机的正统接班人(至少在名义上如此);当然,很多人认为这个计划可能仅仅是向美国讲价的一个筹码。但是,不管怎么说,日本买的第一批4架F-35A的任务,并不是去做空战主力。对于近距空中支援战机或者隐身攻击机来说,格斗弹都不是那么重要。

2012_F16_Afghan_06_ColorMap_1267828237_5889.jpg (348.64 KB, 下载次数: 83)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3-6-14 16:41 上传


(一架在阿富汗执行对地任务的F-16,仅携带了2枚AIM-120自卫,并没有携带格斗弹)

2018~2019年之后,日本的F-35A就会具有挂载全部SDD武器的能力,也包括AIM-9X Block 1。不过,该导弹只能外挂。由英国研发的ASRAAM格斗弹将来会具有在内弹仓挂载的能力,但是,是否会在Block 3F阶段集成到内弹仓,目前还没有看到确切的报道。

洛·马公司在一些采访中表达了这样一种观点:在无外挂的隐身状态下,上一代战斗机很难接近到F-35的视距内;隐身及先进的态势感知能力都给予了F-35很大的优势。只有在战争第二天、F-35以有外挂的的状态出战的情况下,才需要携带AIM-9X等格斗弹自卫。这是很容易理解的,F-117不能超音速、也不能挂格斗弹,态势感知更是比F-35差了太远;在其服役生涯中没有被战斗机截获或击落过。

而且,洛马还给出了一个更加彻底的解决方案:

Weapon_CUDA_a001_\'cuda.jpg (63.21 KB, 下载次数: 66)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3-6-14 16:52 上传


(洛马公司展示的CUDA导弹方案,该导弹的详情目前处于高度的机密中)

目前普遍认为,CUDA的射程恐怕难以达到AIM-120后期型号的水平;但作为格斗弹还是堪用的。坂野马戏团不知能否在现实中真正上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日本购买F-35的价格问题

关于日本购买F-35的价格,可以说是众说纷纭,有说美国给日本的报价翻了一倍的,也有说一年上涨50%的,实际上这些说法都并不正确。

买东西前,首先要弄清,我买的是什么。

如果一个人说,我买的是飞机,那就大错特错了。以美国为例,所有的军事采购,购买的都是“武器系统”(Weapon system)。这和买车不一样,一辆车,单价多少钱就卖给你多少钱;一架飞机,除了飞机本身的出厂价格,还有各种各样的费用。比如说,F/A-18需要购买各种吊舱,F-16需要购买头盔瞄准具,几乎所有的战斗机都要购买副油箱,还有备用发动机、其他备用零件,还有维护检测设备,还有训练支持设备,还有各种数据、手册、支持服务……这些都不是战机的“标配”,买不买,买多少,随你。

另外,还有很多和这个项目相关的费用,比如研发费用,比如基建费用(新机库、新跑道等等),比如操作费用(包括燃油、导弹等武器、人员、支持、升级等等费用)等等,这些钱也可以算在一个战机项目里。这些不同的口径,除以战机的总数,都可以得到一个“单价”,但是,不同口径下的单价可以相差十万八千里。

以F-22项目为例:

重复性飞离价格(URF):1.45亿(当年币值,均值)
平均采购单价(APUC):1.91亿(当年币值)
项目获得单价(PAUC):3.58亿(当年币值)


因此,不要见到两个价格数字就拿来对比,要首先高清这两个价格分别对应的口径是什么。

一般而言,政府、承包商给出的价格通常是飞离价格(Flyaway cost)或者重复性飞离价格(Recurring Flyaway cost),这两个价格在大批量阶段基本上没有差别,本文不多作介绍。这个价格在国内也被称为出厂价格,一般只包括机体、航电、发动机,是飞机从生产厂转场飞行至军事基地时,整架飞机的价格,这也是“飞离”(Flyaway)二字的含义。通常飞离价格只用来评价有人飞机的价格,而不适用于无人机。

平均采购单价(Average Procurement Unit Cost,APUC)是在飞离价格的基础上,增加了附件、初始备用件、支持设备的价格的平均,因此会比飞离价格明显高出一些。

项目获得单价(Program Acquisition Unit Cost ,PAUC)是一个项目所有的资金总数,除以所有生产出来的战机总数后的值。这个战机总数包括试飞用机和生产型。PAUC在APUC的基础上,增加了军事基建(机库等等),和研发、测试、评估费用两大块;对于F-22这样的生产数量小、研发费用高的项目,PAUC就会比APUC高出很多。

以上三个口径是美国国防部和其他政府机构最常用的三个口径,其他的口径还有很多,比如Weapon system cost、Life cycle cost等等,本文不再一一介绍。

另外,我们还经常看到这样一种价格:一个采购项目,只公布了合同的总价,没有公布严格定义下的单价;但是,用合同总价除以采购数量,也可以得到一个单价;这个单价应该算作什么样的口径呢?—— 哪个口径都是不是。不论是PAUC、APUC还是UFC、URF,都有着严格的定义;而用这种用简单的除法计算出来的价格,包含的内容往往难以确定,因而会有很大的误差。

比如,我们看看美国给韩国开出来的F-35A的报价:108亿美元60架,除一下就是1.8亿一架,看似比美国自己的平均采购单价贵,比日本的“除法单价”便宜。但是,这个108亿的合同里,都包含有什么项目呢?

它包含的内容有:
F135发动机,9台备用发动机;
电子战系统,
指挥,控制,通信,计算机和情报/通信;
导航和识别(C4I/CNI);
自主物流全球支持系统(ALGS);
自主后勤信息系统(ALIS);
全任务训练武器;
教学能力和其他子系统;
F-35独特的软件重新编程中心;
飞机转场和空中加油支持;
支持设备;
工具和测试设备;
通信设备;
飞机备件和维修部件;
人员培训和培训设备;
出版物和技术文件;
美国政府和承包商工程和后勤人员服务;
以及其他相关物流要素和程序支持
http://lt.cjdby.net/forum.php?mo ... ;page=1#pid42975524


我们可爱而又敬爱的Pu大是这样评价这个军售项目的:

QQ截图20130614174630.jpg (51.27 KB, 下载次数: 64)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3-6-14 17:46 上传


http://lt.cjdby.net/forum.php?mo ... ;page=6#pid43047960

可以肯定的是,这肯定不是出厂价格(飞离价格),因为这比飞离价格包含的内容多得多;而且,其中有一些东西,比如软件重编程中心、以及转场空中加油支持等项目,都是美国自己计算APUC时所没有的。所以,拿着这种“除法单价”和其他严格定义下的“单价”互相对比,是极为不精确的。

这也就是为什日本的F-35项目,100亿美元购买42架F-35A除出来的结果是2.38亿美元,但日本政府最后实际购买的“单价”是1.07亿美元(102亿日元)的原因 —— 日本政府公布的这个“单价”指的应当是“飞离价格”,是不能和这种“除法单价”相对比的。当然,这其中还有另一个重要的因素,会在下文详解。


第二个重要的问题是,购买的战斗机是哪一个批次。

众所周知,随着一件商品产量、生产速率的增加,价格就会逐步下降。战斗机其实也是这样。但是为什么我们印象中战斗机的价格一直在上升呢?因为,上升的是“目标价格”,而不是“实际价格”。一个军方的项目,会在项目开始工程研制的时候确定一个“目标单价”,这个价格是未来投入全速生产时的价格,或者是整个生产阶段价格的平均。由于人的天性总是会乐观地估计未来的问题,所以历史上绝大多数飞机最后的实际价格都会比当初的目标价格高出不少。哪怕是被誉为“成本控制典范的”超级大黄蜂项目,其最后的平均采购单价也比预期上涨了20%左右;而严重的项目如F-22,其平均采购单价上涨了109.7%(F-35仅上涨了45.5%;均不包含通货膨胀因素)。

而众所周知,战机的采购是以财年(FY)为单位的,每财年采购一个批次;那么这个批次就会有一个平均的价格。由于军事采购项目通常不会对外公开,因此一般人很难知道每一批的具体价格,这个价格也几乎从不会出现在公众的视野里。但是,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F-35项目便得越发透明,这个价格也就被网民和媒体们挖了出来。随着批次的推进,这个价格一般而言就是逐步下降的(仅限于近些年的一些采购项目,具体原因本文不详述)。

以F-22为例:

001.jpg (48.69 KB, 下载次数: 58)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3-6-14 18:08 上传



其第一批次的平均飞离价格(URF)接近4亿一架,随着生产的逐步进行,产量、生产速率逐步提高,价格持续降低,最后达到1.3亿左右。前后加权平均起来,其整个项目的平均飞离价格就是1.45亿美元。

对于一些采购周期比较长的项目,还会出现这样一种状况:当生产到全速生产阶段(FRP)时,价格趋于稳定,但是,美元却在持续贬值,也就是说,东西本身的价值没变,但是1美元代表的价值更少了。因此,在价格曲线的后部,可能会出现价格的略微上涨,F-35项目就是这样:

JSF价格趋势.jpg (68.94 KB, 下载次数: 57)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3-6-14 18:13 上传


(F-35每个批次的的重复性飞离价格URF曲线)

可以看到,从第一批次的2.5亿开始,到FY2014,F-35的单价已经降到了1.2亿左右,未来将持续下降到8000万左右;然后会因为通货膨胀、货币贬值的因素,而导致价格的持续略微上升。

尽管这一过程违背了大多数军迷的印象,但F-35从LRIP 1批次的2.5亿的URF,降到现在的1.2亿的URF,却是无可争辩的事实。

这就解释了这样两个问题:1、为什么日本买的F-35A比韩国贵;2、为什么日本第一批4架F-35的单价是1.07亿美元(102亿日元),第二批两架的单价却“上涨”到了1.58亿美元(150亿日元)

——因为,日本要从第二批次开始,自己生产F-35A。

我们知道,战机价格的下降是由于生产量的增加、工人的熟练程度增加导致的,那么,熟练工人生产出的战机的单价,必然低于非熟练工生产出的飞机——日本的工人就是“非熟练工”。这也就是为什日本F-35A的总的“除法单价”高于韩国的F-35:因为韩国不要求自己生产,他们的飞机是洛·马生产的。另外,日本的合同中可能还包括部分技术转让费用,但没有得到资料的证实。

同时,我们可以看到,日本自己组装的第一批F-35A的单价是1.58亿,明显低于洛马第一批的2.5亿的单价,因为,日本只负责一部分生产,而很多零部件生产商,还是那些原来给洛马供货的熟练生产商。

说到底,日本购买F-35A的“高价”,是日本自己选择的。返包合同可以给他们带来工作岗位和技术输出;同时还可以让自己的媒体更有噱头炒作,“会哭的孩子有奶吃”,日本深谙此道。

_______________

2013.8.6 - 更新了部分语句的描述方式,消除歧义。


我们来看看今天的新闻:
http://www.zaobao.com.sg/realtime/world/story20130614-216201
(联合早报网讯)日本新闻网消息,日本自卫队购买美国主导的最新型战斗机F35的计划再度触礁。由于美国开发的关键软件价格高腾,加上美国方面开发滞后,使得日美之间在F35战机的价格谈判上陷入僵局,处于谈判停滞状态。

日美双方争议的最大焦点,美国答应出售给日本的F35战机没有安装近距离空战所需要的短程导弹控制系统,这使得日本政府担忧一旦在东海海域与中国空军战机发生空战的话,F35战机无法实施近距离导弹攻击。为了装备这一套名为“阻止3F”系统,美国方面提出需要对原有系统进行改良和升级。而这一笔巨额的改良和升级费用,美国要求由日本承担,但是日本认为不合理。(评:F-16从Block 1升级到Block 15的费用应该由谁来出?用户噻。多么明显的讲(sa)价(jiao)手法)

日本产经新闻的报道说,日本政府已经向美国方面提出了要求日本承担的理由说明,但是美国方面一直没有回答。如果这一购机案滞后的话,在中国研发成功新型战机的背景下,日本的防空将会出现空洞。

目前,日本政府在2012年度的防卫预算中,将每一架F35战机的价格定位102亿日元,第一批购买4架。2013年度,再以每架150亿日元的价格购买2架。但是,美国政府在2014年度的国防预算案中,将价格提升到每一架1亿9000万美元(约179亿日元)。这意味着,日本购机的预算也不得不提高,对此日本政府感到无法承受
(评:1亿9000万的口径是采购平均,包含备件、附件等等的价格,和前面两个飞离价格不能直接对比,明显错了。第一批和第二批价格差别的问题主贴里解释了;炒作)


我们来看看今天的新闻:
http://www.zaobao.com.sg/realtime/world/story20130614-216201
(联合早报网讯)日本新闻网消息,日本自卫队购买美国主导的最新型战斗机F35的计划再度触礁。由于美国开发的关键软件价格高腾,加上美国方面开发滞后,使得日美之间在F35战机的价格谈判上陷入僵局,处于谈判停滞状态。

日美双方争议的最大焦点,美国答应出售给日本的F35战机没有安装近距离空战所需要的短程导弹控制系统,这使得日本政府担忧一旦在东海海域与中国空军战机发生空战的话,F35战机无法实施近距离导弹攻击。为了装备这一套名为“阻止3F”系统,美国方面提出需要对原有系统进行改良和升级。而这一笔巨额的改良和升级费用,美国要求由日本承担,但是日本认为不合理。(评:F-16从Block 1升级到Block 15的费用应该由谁来出?用户噻。多么明显的讲(sa)价(jiao)手法)

日本产经新闻的报道说,日本政府已经向美国方面提出了要求日本承担的理由说明,但是美国方面一直没有回答。如果这一购机案滞后的话,在中国研发成功新型战机的背景下,日本的防空将会出现空洞。

目前,日本政府在2012年度的防卫预算中,将每一架F35战机的价格定位102亿日元,第一批购买4架。2013年度,再以每架150亿日元的价格购买2架。但是,美国政府在2014年度的国防预算案中,将价格提升到每一架1亿9000万美元(约179亿日元)。这意味着,日本购机的预算也不得不提高,对此日本政府感到无法承受
(评:1亿9000万的口径是采购平均,包含备件、附件等等的价格,和前面两个飞离价格不能直接对比,明显错了。第一批和第二批价格差别的问题主贴里解释了;炒作)
好专业的文章,拜读了。
F35的消息还是要看韩5的

记号一下,慢慢看
108亿美刀。。。我感觉j31自研都没花这么多钱。。。。。
好文   现在就是需要这种冷静分析的文章   而不是网络上的人云亦云!!!!!
这么专业啊,
指望别人的衰落,不如自强不息!!
好文支持一个
信息量很大啊,看来F35有望泛滥啊
未來的天空,F35有希望接F16棒
不知道J21有F35的几分功力?
150亿日元的日本版F35,也只不过比F2贵50%而已嘛
受教了,一直以为飞机买过来就完事呢,原来里面还有这么多的门门道道,包含那么多内容
这种帖子能不能定期发布。
米国卖肥电骗到的钱必须分点给韩五记啊 !
不知道J21有F35的几分功力?
不是一个档次,没法比。
angadow 发表于 2013-6-14 21:29
不是一个档次,没法比。
这个答案让我心里拔凉拔凉的!
希望超大能多出一些这样的帖子,看完了能若有所获~

ps:战斗机真是一个整体的系统,单纯和片面的评价死扣所谓的机动性敏捷性都是误入歧途
,F-117不能超音速、也不能挂格斗弹,态势感知更是比F-35差了太远;在其服役生涯中没有被战斗机截获或击落过。
你也不想想f117都是去炸的谁,有战斗机对他进行过有效拦截吗?
angadow 发表于 2013-6-14 21:29
不是一个档次,没法比。
不处于一个发展阶段,怎么比?
这样理性有理有据的文章很好,美帝是想骗银子,但是也别把那么多发达国家当凯子看好吗?
这是我在CD看到最有技术含量的文章了,不是光靠内部爆料或者胡乱猜测,完全够一篇标准的情报研究报告的水准!
原来还有这么多门道啊学习了
兄弟好文,学习了。
九台发动机?!那合着一台才多少钱啊?!
本贴会火的。
这文出来之前我估计论坛不少人还YY沈飞骨头鹰秒杀肥电呢。
专业,学习了
落拓登徒子 发表于 2013-6-14 20:24
108亿美刀。。。我感觉j31自研都没花这么多钱。。。。。
中国武器价格“低廉”很多是为了实现压低对外发布军费总额的手段。
中国如果真具备能以比美国低得多的成本研发相当能力的武器,中国可以用军备竞赛拖垮美国。
以日本自己的那点数量, 建立装配生产线必然是天价,  光那些工装夹具就要很多很多钱
,F-117不能超音速、也不能挂格斗弹,态势感知更是比F-35差了太远;在其服役生涯中没有被战斗机截获或击落过 ...
南联盟啊'巴拿马'伊拉克'
不处于一个发展阶段,怎么比?
他说的不是现在的歼21
8000万,肥电我只出8000万。多一毛钱也不要
这样的文章才是超大屹立不倒的根基。
支持 老牌帝国的底蕴还是暴发户很难企及的~~ 兔子还要读书学文化
akula971 发表于 2013-6-14 23:34
8000万,肥电我只出8000万。多一毛钱也不要
台风 阵风都上亿了,闪电II不卖个1.5亿都对不起资本家
月底就看韩国给不给肥电下单了
这么好的帖子很难得
技术贴里希望不要产生各种无聊的“帽子党”“嘲讽党”“清醒党”。我实在很烦现在超大的一些气氛。
另外谢谢楼主科普,拜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