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科研经费腐败黑洞:一人搞科研全家随便吃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08:20:57


个科研项目报销各地到佳木斯的单程火车票1505张;曾被列入院士候选人的科研人员因贪污百余万元科研经费一审被判刑13年;某中字头院所下属单位被审计出以项目名义发放近亿元福利……

科研经费为何被屡屡钻空子?侵占科研经费有哪些惯用手段?又是什么原因导致科研经费流失?

巨额科研经费频现流失黑洞

今年3月底,山东省政府公布了关于2011年度省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审计查出问题整改情况的报告。其中,原山东财政学院“微山旅游规划”和“傅村镇旅游规划研究”课题组,以差旅费名义分37次报销各地到佳木斯的单程火车票1505张,金额28.36万元,占2008年至2011年该项目拨入经费57万元的49.75%。相关课题组责任人受到严重警告处分。

也就在今年1月,曾任中国科学院地球深部重点实验室主任的段振豪因为贪污百余万元科研经费一审被判刑13年,按照检方提出指控,段振豪主要“使用虚假的票据报销差旅费等共计124万余元”。

两起典型事件引发了公众质疑与深思。近年来,随着国力的提升和科教兴国战略的推进,我国科研经费投入呈明显上升趋势。2012年全国公共财政中科学技术支出4429亿元,比上年增加601亿元,增长15.7%。

然而,4429亿元中有多少虚报的“1505张火车票”?各级财政为未来竞争力不惜投入的巨额经费究竟有多少用在了“刀刃”上?

此前,中国科协的一次调查显示:科研资金用于项目本身仅占40%左右,大量科研经费流失在项目之外。而审计署2011年公布的科技部2010年度审计发现,2010年的99个支撑计划在研项目普遍存在不符合专项经费管理办法及其他财经制度规定的做法,涉及资金数以亿元计。

在今年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中科院院士崔向群表示,很多项目负责人忘了科研经费都是纳税人的钱,花起钱来大手大脚;更让人气愤的是,一些人竟然通过各种方式来侵占科研经费。

黑洞揭秘:科研经费成个人“提款机”

经深入调查,半月谈记者发现,目前侵占科研经费主要有四种惯用手法:

第一种,发票套取。高校科研院所一般做科研项目预算时预留的“余地”普遍较大,比如需要100万元的项目报300万元,项目审批时即使砍掉一半,还能剩150万元。资金只要拨下来,就想方设法用完,买车、买电脑、置办办公用品都可以,实在用不完就只能通过虚报发票来抵消了。

南京某高校文科硕士生王真(化名)告诉记者,社科类课题经费一般在5万元到20万元之间,除了一些打印、购买资料的费用外,绝大部分钱都通过虚假报销的方式获得。中科院一位海归科研人员的妻子向记者透露,自己吃饭的发票也可以给丈夫走科研项目报销掉:“这个圈子里,一人搞科研,全家随便吃。”

第二种,收受回扣。很多科研项目在申报时就高不就低,涉及仪器设备都按进口的、最贵的价格申报。一些国外仪器的设备经销商很早便会盯上项目负责人,通过回扣的方式让科研人员购买他们的设备。

南京理工大学研究生院一位负责人介绍,他们学校生产的高端光学测量仪器干涉仪,各项技术指标都不比国外仪器差,价格只有国外仪器的1/4,要便宜七八十万元,但很多科研机构还是要购买国外的仪器。此前,相关案件曾披露,国内一名实验设备采购员在为本单位采购聚焦显微镜、分析仪等仪器过程中,收受仪器设备厂商给予的好处费近万美元。

第三种,虚假合同骗取。新闻出版总署官方网站于2012年4月10日发布题为“湖南两教师伪造总署公文被处分”的消息,文中称湖南某高校两名教师王某与李某因伪造新闻出版总署科研立项文件,利用虚假课题及其立项资金单独或伙同他人套取学院配套资金,受到处分。王某通过委托他人私刻公章、制作假公函,先后伪造新闻出版总署科研立项文件7份,交给学院科研处。共涉及所谓“课题”7项、所谓“立项经费”83万元,其中包括与该院科研处副处长李某有关的“课题”两项。

第四种,财务管理人员顺手牵羊。由于科研人员报销很多不符合财务规定,但是财务管理人员一般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长此以往,一些科研人员也会给财务人员一定的“空间”。北京市人民检察院查办的一个案件较为典型。赵静(化名)是北京一所著名高校财务部委派到化学学院的会计。起初,赵静在教师们的发票中加进一点个人的费用,逐渐发展到每报销1万元,赵静就放进去自己找来的票据数千元。第三年开始,赵静骗取次数不断增多,每年贪污数均在10万元以上,最高一年近20万元。

畸形文化透视:“功夫”用在科研外

不可否认,少数科研人员心存侥幸、项目经费监管不力、财务人员法律意识淡薄等均是科研经费流失的直接原因。但半月谈记者在调研中了解到,科研经费流失黑洞的源头在于我国当前已经偏离初衷的畸形科研文化。

“在中国,为了获得重大项目,一个公开的秘密就是:做好研究还不如与官员和他们赏识的专家拉关系重要。”2010年9月,饶毅和施一公两位科学家联合在《科学》杂志上撰文,专门讨论目前中国的科研基金分配体制及科研文化问题。

类似的说法还有很多:“回国一年半,很想在科研上做出点成绩。起码80%以上的时间要花在科研上吧?但现在50%以上的时间花在了拉关系上!”“回国后发现,许多项目都是在圈子内进行的。不交际,根本争取不到像样的基金。为什么说权威厉害,因为权威都是终身的,不退休的。”

伴随着科研经费增长,一些学者争抢课题、项目的目的,不是为了开展研究,而是通过申请课题致富。在这样的氛围下,甚至产生了一些“科研经纪人”、“科研老板”。南京某地质研究所的研究人员说,他们所里就有典型的“科研老板”,本人搞科研不多,却能争取到大量项目,然后再将项目交给研究生甚至退休的研究员来做,出现了“年老的给年轻的打工”现象。

在南京某大学科研处工作多年的工作人员告诉半月谈记者,科研项目经费申请下来后甚至有这样不成文的潜规则:首先是申请人提取5%到10%作为个人提成;15%作为科研人头费,给参与研究的研究生发放助研费和论文发表费;还要拿出一部分用以填补当初申请项目所耗费的“公关费”和专家评审费,以及项目中期评审和验收时的费用,剩下的才能真正用于科研项目本身。

“在如此科研文化氛围下,科研经费不出现黑洞反而不正常了。”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研究员王思潮表示,“以往我们一个研究员一年的课题费顶多10万元,有的门类2万元就够了,而现在我们单位有的年轻研究人员一年掌握的课题费上百万元甚至几百万元。”

畸形文化盛行的背后是刚性制度的缺失。全国人大代表、民革吉林省委专职副主委郭乃硕认为,虽然大多数科研经费使用单位都制定了一整套经费管理制度,但由于种种原因流于形式而得不到有效执行。我国目前还没有统一的针对科研经费管理的财务制度和会计制度,这一管理的真空地带给科研经费管理带来了很大难题。

针对各种暗箱操作手法,专家呼吁,要严格审批、完善审计、强化监督,让科研经费开支在阳光下运行;对于不涉及国家机密的经费收支细目向公众公开。

江苏省政协副主席、中科院南京分院院长周健民建议,抓住当前政府职能转变、简政放权契机,国家和相关部门应及时对目前的科研项目经费制度进行改革。合并、调整相关部门掌握的项目资源和现有的项目计划,突出重点,抓大放小,集中力量办大事和全力攻关,堵塞一个项目多头申报、多渠道获得资金的现象,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一旦发现多头申报和弄虚作假,必须严加惩处。

周健民表示,让科研经费回归本源,按照科研的实际需要划拨,并配合现代的管理手段,确保科研经费全部用于科研。
http://www.yicai.com/news/2013/06/2768525.html一

个科研项目报销各地到佳木斯的单程火车票1505张;曾被列入院士候选人的科研人员因贪污百余万元科研经费一审被判刑13年;某中字头院所下属单位被审计出以项目名义发放近亿元福利……

科研经费为何被屡屡钻空子?侵占科研经费有哪些惯用手段?又是什么原因导致科研经费流失?

巨额科研经费频现流失黑洞

今年3月底,山东省政府公布了关于2011年度省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审计查出问题整改情况的报告。其中,原山东财政学院“微山旅游规划”和“傅村镇旅游规划研究”课题组,以差旅费名义分37次报销各地到佳木斯的单程火车票1505张,金额28.36万元,占2008年至2011年该项目拨入经费57万元的49.75%。相关课题组责任人受到严重警告处分。

也就在今年1月,曾任中国科学院地球深部重点实验室主任的段振豪因为贪污百余万元科研经费一审被判刑13年,按照检方提出指控,段振豪主要“使用虚假的票据报销差旅费等共计124万余元”。

两起典型事件引发了公众质疑与深思。近年来,随着国力的提升和科教兴国战略的推进,我国科研经费投入呈明显上升趋势。2012年全国公共财政中科学技术支出4429亿元,比上年增加601亿元,增长15.7%。

然而,4429亿元中有多少虚报的“1505张火车票”?各级财政为未来竞争力不惜投入的巨额经费究竟有多少用在了“刀刃”上?

此前,中国科协的一次调查显示:科研资金用于项目本身仅占40%左右,大量科研经费流失在项目之外。而审计署2011年公布的科技部2010年度审计发现,2010年的99个支撑计划在研项目普遍存在不符合专项经费管理办法及其他财经制度规定的做法,涉及资金数以亿元计。

在今年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中科院院士崔向群表示,很多项目负责人忘了科研经费都是纳税人的钱,花起钱来大手大脚;更让人气愤的是,一些人竟然通过各种方式来侵占科研经费。

黑洞揭秘:科研经费成个人“提款机”

经深入调查,半月谈记者发现,目前侵占科研经费主要有四种惯用手法:

第一种,发票套取。高校科研院所一般做科研项目预算时预留的“余地”普遍较大,比如需要100万元的项目报300万元,项目审批时即使砍掉一半,还能剩150万元。资金只要拨下来,就想方设法用完,买车、买电脑、置办办公用品都可以,实在用不完就只能通过虚报发票来抵消了。

南京某高校文科硕士生王真(化名)告诉记者,社科类课题经费一般在5万元到20万元之间,除了一些打印、购买资料的费用外,绝大部分钱都通过虚假报销的方式获得。中科院一位海归科研人员的妻子向记者透露,自己吃饭的发票也可以给丈夫走科研项目报销掉:“这个圈子里,一人搞科研,全家随便吃。”

第二种,收受回扣。很多科研项目在申报时就高不就低,涉及仪器设备都按进口的、最贵的价格申报。一些国外仪器的设备经销商很早便会盯上项目负责人,通过回扣的方式让科研人员购买他们的设备。

南京理工大学研究生院一位负责人介绍,他们学校生产的高端光学测量仪器干涉仪,各项技术指标都不比国外仪器差,价格只有国外仪器的1/4,要便宜七八十万元,但很多科研机构还是要购买国外的仪器。此前,相关案件曾披露,国内一名实验设备采购员在为本单位采购聚焦显微镜、分析仪等仪器过程中,收受仪器设备厂商给予的好处费近万美元。

第三种,虚假合同骗取。新闻出版总署官方网站于2012年4月10日发布题为“湖南两教师伪造总署公文被处分”的消息,文中称湖南某高校两名教师王某与李某因伪造新闻出版总署科研立项文件,利用虚假课题及其立项资金单独或伙同他人套取学院配套资金,受到处分。王某通过委托他人私刻公章、制作假公函,先后伪造新闻出版总署科研立项文件7份,交给学院科研处。共涉及所谓“课题”7项、所谓“立项经费”83万元,其中包括与该院科研处副处长李某有关的“课题”两项。

第四种,财务管理人员顺手牵羊。由于科研人员报销很多不符合财务规定,但是财务管理人员一般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长此以往,一些科研人员也会给财务人员一定的“空间”。北京市人民检察院查办的一个案件较为典型。赵静(化名)是北京一所著名高校财务部委派到化学学院的会计。起初,赵静在教师们的发票中加进一点个人的费用,逐渐发展到每报销1万元,赵静就放进去自己找来的票据数千元。第三年开始,赵静骗取次数不断增多,每年贪污数均在10万元以上,最高一年近20万元。

畸形文化透视:“功夫”用在科研外

不可否认,少数科研人员心存侥幸、项目经费监管不力、财务人员法律意识淡薄等均是科研经费流失的直接原因。但半月谈记者在调研中了解到,科研经费流失黑洞的源头在于我国当前已经偏离初衷的畸形科研文化。

“在中国,为了获得重大项目,一个公开的秘密就是:做好研究还不如与官员和他们赏识的专家拉关系重要。”2010年9月,饶毅和施一公两位科学家联合在《科学》杂志上撰文,专门讨论目前中国的科研基金分配体制及科研文化问题。

类似的说法还有很多:“回国一年半,很想在科研上做出点成绩。起码80%以上的时间要花在科研上吧?但现在50%以上的时间花在了拉关系上!”“回国后发现,许多项目都是在圈子内进行的。不交际,根本争取不到像样的基金。为什么说权威厉害,因为权威都是终身的,不退休的。”

伴随着科研经费增长,一些学者争抢课题、项目的目的,不是为了开展研究,而是通过申请课题致富。在这样的氛围下,甚至产生了一些“科研经纪人”、“科研老板”。南京某地质研究所的研究人员说,他们所里就有典型的“科研老板”,本人搞科研不多,却能争取到大量项目,然后再将项目交给研究生甚至退休的研究员来做,出现了“年老的给年轻的打工”现象。

在南京某大学科研处工作多年的工作人员告诉半月谈记者,科研项目经费申请下来后甚至有这样不成文的潜规则:首先是申请人提取5%到10%作为个人提成;15%作为科研人头费,给参与研究的研究生发放助研费和论文发表费;还要拿出一部分用以填补当初申请项目所耗费的“公关费”和专家评审费,以及项目中期评审和验收时的费用,剩下的才能真正用于科研项目本身。

“在如此科研文化氛围下,科研经费不出现黑洞反而不正常了。”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研究员王思潮表示,“以往我们一个研究员一年的课题费顶多10万元,有的门类2万元就够了,而现在我们单位有的年轻研究人员一年掌握的课题费上百万元甚至几百万元。”

畸形文化盛行的背后是刚性制度的缺失。全国人大代表、民革吉林省委专职副主委郭乃硕认为,虽然大多数科研经费使用单位都制定了一整套经费管理制度,但由于种种原因流于形式而得不到有效执行。我国目前还没有统一的针对科研经费管理的财务制度和会计制度,这一管理的真空地带给科研经费管理带来了很大难题。

针对各种暗箱操作手法,专家呼吁,要严格审批、完善审计、强化监督,让科研经费开支在阳光下运行;对于不涉及国家机密的经费收支细目向公众公开。

江苏省政协副主席、中科院南京分院院长周健民建议,抓住当前政府职能转变、简政放权契机,国家和相关部门应及时对目前的科研项目经费制度进行改革。合并、调整相关部门掌握的项目资源和现有的项目计划,突出重点,抓大放小,集中力量办大事和全力攻关,堵塞一个项目多头申报、多渠道获得资金的现象,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一旦发现多头申报和弄虚作假,必须严加惩处。

周健民表示,让科研经费回归本源,按照科研的实际需要划拨,并配合现代的管理手段,确保科研经费全部用于科研。
http://www.yicai.com/news/2013/06/2768525.html
我只见到我们学校一些大牛衣衫褴褛。。。
在南京某大学科研处工作多年的工作人员告诉半月谈记者,科研项目经费申请下来后甚至有这样不成文的潜规则:首先是申请人提取5%到10%作为个人提成;15%作为科研人头费,给参与研究的研究生发放助研费和论文发表费;还要拿出一部分用以填补当初申请项目所耗费的“公关费”和专家评审费,以及项目中期评审和验收时的费用,剩下的才能真正用于科研项目本身。
————————————————————————————————————————————————————————————————————————————————————————————————————————
也不看看人家做几十年学问,工资才开几个钱,项目既然不预算合理的劳务费,就奢望人家义务劳动?
跑关系跑项目和科研经费提成,这两件事情应该分开看。
走后门靠关系拿项目要坚决制止,而科研经费提成则是现有科研费使用规章不合理情况下的无奈变通,这两个是不同性质的事情。国外科研项目经费中的劳务费预算远比国内这些多,而我国科研人员的收入在社会上的相对水平相对西方也明显偏低,真指望马儿跑,又要马儿不吃草?
真按照那个科研经费规定来支出经费,就没法干了。我在高校里面混了挺久的,有一个项目,不能报销话费,有个同学是负责联系厂商买器件的,当时长途电话挺贵的,器件要买的又多又杂,话费一月花了两百块钱。他是贫困生,家里一个月给的生活费才四五百块。你说这样的支出,是属于公事吧?这个钱能让他个人负担吗?但是又不能直接报销他的话费,财务上没法走账。最后只能找别的发票给顶了。

举得这个例子只是个小事,但是道理都是差不多的,大笔支出也有很多这样的事情。听说今年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里面,劳务费的预算从10%压低到8%了,结果必然是让人变着法的用别的发票来顶了。而在国外,劳务费的比例都在50%以上
没有一个领域是白的了现在来自: Android客户端
这个最担心了,在不缺投入的情况下没出成果,钱浪费了没时间浪费了来得严重。
真这么好,那我祝写文章的人全家搞科研,千孙万代都搞科研

最好去搞什么生物、化学,天天接触有毒药品,天天受污染,天天接触强制癌药品
喷的真欢,但是人家做出成果,平心而论,你给的报酬值那么多?
ericcui1 发表于 2013-6-10 08:54
跑关系跑项目和科研经费提成,这两件事情应该分开看。
走后门靠关系拿项目要坚决制止,而科研经费提成则是 ...
腐败就腐败了,有句话说的好,救民先救官,能出成果就行了

一般来说这个不是啥,我看我们学校的计算机叫兽,有硕士的廉价劳力

基本上年入百万轻松得很
一个叫兽年入百万也不多啊。
跑关系跑项目和科研经费提成,这两件事情应该分开看。
走后门靠关系拿项目要坚决制止,而科研经费提成则是 ...
搞科研的每个月就那么万把块钱,穷的快要当裤子了,谁肯卖命干活啊。
ControlGuy 发表于 2013-6-10 09:38
真按照那个科研经费规定来支出经费,就没法干了。我在高校里面混了挺久的,有一个项目,不能报销话费,有个 ...
的确,国内科研费用里给个人的劳务费用太少,我以为至少应该有10%做个人劳务及杂务支出。
的确,国内科研费用里给个人的劳务费用太少,我以为至少应该有10%做个人劳务及杂务支出。
我们生活在市场经济中,但我们做的是社会主义事业,所以……呵呵
现在的情况是
真干事儿的只拿白的,挺不公平,付出所得不对等——也没楼上说的那么夸张,什么食不果腹衣不裹体是不存在的(你非说他一人养活一大家子无劳动能力的我也没招)——跟别人比起来不平衡;
真干事儿的拿点灰的(当然不能拿大了,不过拿大了也干不了事儿),日子就还行,比不上实权领导和老板高管,也算对得起关在书房实验室;
不干事儿的拿灰的,不是个别现象,太大的项目上不了,跟个有能力弄到项目的半领导半“知名学者”混,弄个小课题还是没问题的,这日子指不定比干事儿的还好,出去进来一副小老板的德行
另外相关的还有,各级主管大项目组的克扣,这就没招了
Tzar 发表于 2013-6-10 12:39
搞科研的每个月就那么万把块钱,穷的快要当裤子了,谁肯卖命干活啊。
万把块要当裤子,你这裤子不是prada也得是D&G的啊
科研就应该多支持,探索性的肯定要多费钱
看来斯大林的学霸集中营还是很有必要存在 那种学霸集中营 里面的各类学霸没功夫扯蛋 全力发挥人的潜力 用科技成果谋求生存
我也是跟着老师做科研混过的,也帮老师跑过报销;我认为,科研经费其实应该提高劳务比例;什么叫科研,不是拿仪器来做实验就叫科研,科研是纯粹的脑力劳动。脑力劳动如何体现价值,就得靠劳务比例;

说实话,我的硕士导师和本科期间的导师,都很清贫;当时老师收入低、住房条件差,唯一就是能靠科研经费贴补下;当时学生毕业很少愿意留校的,就跟这个关系很大;

因此我认为要从根本上解决科研腐败,第一,要建立一个公开公正透明的项目评审机制,避免各级政府机构和其中官僚的权力腐败,彻底杜绝靠权钱交易拉项目;第二,提高劳务费比例,为科研人员和相关项目组成员提供较好的待遇,但要加强其余经费的审计;
对于科研人员待遇低,也要分开来看。 千人计划年薪都是在50万以上的。如果这些人再哭穷,就没天理了。很多大学都有住房等各种福利,加起来也不算低了。也确实有些科研工作者待遇偏低。
计算机教授挣钱多 是因为和实际联系比较紧密,那些纯搞理论的人多了去了,拿什么换钱呢?那些人读书读了多少年 ,难道就活该一辈子受穷吗?
小时候很多人长大的理想是当科学家,现在还有几个孩子愿意这样想?
那些唱歌的拍戏的还有一些出名不出明的小明星随便出场费都那么多 他们做什么了?这帮写文章良心都让狗吃了,揭秘,怎么不解他妈的秘
现在拿项目,不上下打点,基本拿不到。评审的时候,也要上下打点。山东财经学院那个估计是得罪了校领导,被穿小鞋了。现在应该明确人头费的比例,至少应该占到经费的50%,人头费不肯出,搞屁科研呀。像硕士和博士研究生也应该有奖学金,而且是免税的,每月硕士5000,博士1万。
问题出在体制上,如果不解决科研中的按劳分配,做科研的要么继续在经费中想尽办法套钱,要么拿点工资不做事图清闲。
不合理的财务制度逼迫人走上不清白的道路。高智力劳动得不到应有的报酬。
价值取向有问题,狠狠刹一下歪风,露露屁股奶子就大把的来钱,吼两嗓子就大把钞票,各种乱七八糟的选秀,这个声音那个声音就该禁了,应该把各行各业的精英人物f都拿出来秀一把,重塑这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观!现在网络上基本就是奶子屁股内裤什么的,没好玩意!
只要科研人员完成了该完成的项目,就让人家多拿一点又怎么样?总比被那些公污员们吃了喝了贪了的好!
遥远7900 发表于 2013-6-10 20:04
对于科研人员待遇低,也要分开来看。 千人计划年薪都是在50万以上的。如果这些人再哭穷,就没天理了。很多大 ...
千人计划的那些人可都是人才,难道不应该多拿点?
qiantangchao 发表于 2013-6-9 23:03
腐败就腐败了,有句话说的好,救民先救官,能出成果就行了

一般来说这个不是啥,我看我们学校的计算机 ...
劳务费(自己或者雇员)本身就是科研经费的一部分。美国不少教授的工资很大比例就是需要从自己的科研经费中支出,成为工资中的soft money。

梦想去飞翔 发表于 2013-6-11 10:33
千人计划的那些人可都是人才,难道不应该多拿点?


人才有的是。千人的待遇比国外都高。这些人里绝大多数根本就不值这些钱。 青年千人更是鱼龙混杂。而且这些人拿着千人计划的年薪,给自己捞黑钱一点也不会手软。
梦想去飞翔 发表于 2013-6-11 10:33
千人计划的那些人可都是人才,难道不应该多拿点?


人才有的是。千人的待遇比国外都高。这些人里绝大多数根本就不值这些钱。 青年千人更是鱼龙混杂。而且这些人拿着千人计划的年薪,给自己捞黑钱一点也不会手软。
遥远7900 发表于 2013-6-11 12:27
人才有的是。千人的待遇比国外都高。这些人里绝大多数根本就不值这些钱。 青年千人更是鱼龙混杂。而且这 ...
你是后进国家,你就必须靠更高的薪水来招揽人才,难道你以为你作为科研后进还能用同样的薪水招揽到高等人才?
梦想去飞翔 发表于 2013-6-11 13:52
你是后进国家,你就必须靠更高的薪水来招揽人才,难道你以为你作为科研后进还能用同样的薪水招揽到高等人 ...

海外华人学者有的是,不是仅仅靠工资就能吸引回来的。公平宽松的科研环境和充足的科研经费远比薪水更重要。沙特给的薪水最高,怎么照样没人去?
科研和足球一样,钱不是万能的。
擦,狗官们屁股底下的轮子跑一年就够一个研究人员一年的工资了,GB jizhe咋不喷了?
擦,狗官们一顿鲍鱼就够一个研究人员一年的宵夜了,JB jizhe咋不记了?
擦,WBD jizhe就惦记着科研项目报销点火车票?
擦,真正从事科研的人,都是猪么?都是驴么?通宵加班的时候,SDZ jizhe 死哪去了?
ca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