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十转运发现的一个问题,请教一下大家!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16:50:54
如图,神十转运时,前进方向的导轨应不应该完全封闭戒严,那麽多的人站在导轨上,万一掉了啥东西没有被发现,会不会影响转运安全。另外请教:如此巨大的火箭是如何固定在转运车上而不倒的?如图,神十转运时,前进方向的导轨应不应该完全封闭戒严,那麽多的人站在导轨上,万一掉了啥东西没有被发现,会不会影响转运安全。另外请教:如此巨大的火箭是如何固定在转运车上而不倒的?
2013-6-6 20:20 上传

速度计算过的。周围有保卫。
轮子边上都有保卫跟着走,还有你是不是看反了,那些人是在后面的
谢谢4楼提醒,还真是看反了{:soso__10489269148409181224_2:}
撼天记里有详细介绍。
转运开始前,进行详细检查,确保所有部件牢靠,一切外部电缆均捆扎好。
天气条件(尤其是风速)满足要求才能转运。
转运平台为自走式,电源自备,同时为箭上设备供电。
转运时速每分钟不超过20米,起步停车的加速度严格控制。途中停车检查三次。
箭体底部和转运平台间有防风紧固装置。
走的很慢,不怕压着人的。


1、转运的之前是夜观天象,达标才出阁,而且固定得不错,所以不怕被风吹倒,也不怕掉东西下来砸着花花草草
2、以蜗牛速度前行,要是这样还能压着人,只能怪被压的人了

1、转运的之前是夜观天象,达标才出阁,而且固定得不错,所以不怕被风吹倒,也不怕掉东西下来砸着花花草草
2、以蜗牛速度前行,要是这样还能压着人,只能怪被压的人了
学习了,楼主真仔细。
一丝不苟,分秒不差。
现在需要这么多人干嘛啊
这个整体垂直转运是很先进的
三垂模式:垂直总装、垂直测试、整体垂直转运

参见徐克俊的访谈
  记者:当时垂直整体转运的不多。

  徐:不多,但是已经有了。那时还没有“三垂”这个概念,只是简单有这么个想法。另外还有一个想法是搞远距离测试发射控制技术。这在当时也比较难,因为那时电脑、光纤都很少用。以前我们的地下控制室离发射工位只有几百米远,很危险。如果能在一两公里外远距离控制,就安全得多,这在外国早就有了。

  记者:我们所说的“三垂”的概念是针对哪三个方面说的?

  徐:是指产品的技术准备,包括总装、测试、转运都是在垂直状态下完成的,即垂直总装、垂直测试、整体垂直转运这三个方面,这在我国没有先例,以前我们都是水平状态下操作的,最后到发射区才开始起竖。

  记者:当时国际上有没有这种模式?

  徐:有,但不这么叫,开始我们也没有接触到这些资料,可以说我们的这些想法和他们不谋而合。后来我们去北京参加论证的时候,才看到外国的这些资料。俄罗斯是“水平整体模式”,就是水平状态下进行总装、测试,然后水平整体起竖;美国还有一个是“固定模式”,建了一个很复杂的活动勤务塔,火箭一进场就开始起竖,固定在发射架上。等测试完后,直接加注发射,不存在转运和重复测试的问题。但这种方法有两点不好,一个是火箭飞船占用发射平台时间太长,发射频率不高。再一个是安全性差,一旦火箭在发射台爆炸,损失将非常惨重,整个发射场、地面设备全毁了,很难恢复。所以他们这个发射场建成后用得也不多,基本就废弃了。当然,美国后来发射阿波罗飞船时又建了最早具有“三垂”特征的39A发射场;日本只是火箭垂直准备,卫星则单独转运,到发射区再进行组装,叫“日本模式”;法国阿里安发射场叫“垂直准备模式”,即垂直组装、垂直测试、垂直整体转运,其实就是我们所说的“三垂”,建设时间大致和我们相当。所以我们当时提出的“三垂”模式,确实代表了一种世界发展的潮流,是很先进的。
http://news.21cn.com/zhuanti/s5/x/2003/10/20/1308454.shtml


这里面的很多人恰恰是确保轨道前无异物的,参见航母的异物检查


这里面的很多人恰恰是确保轨道前无异物的,参见航母的异物检查
有人知道为什么这次把原本装在C2F助推器上的尾翼给去掉了?有什么优点吗?
有人知道为什么这次把原本装在C2F助推器上的尾翼给去掉了?有什么优点吗?
尾翼都是转运到发射架后再装的,目的是为了防止运输中出现变形。
miliamlau 发表于 2013-6-7 18:16
尾翼都是转运到发射架后再装的,目的是为了防止运输中出现变形。
原来是这样,谢谢指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