衝壓引擎與我─沈默的幕後英雄 梁治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09:01:27
<B>衝壓引擎與我─沈默的幕後英雄     梁治國</B>
<P>
<B></B>  </P>
就衝壓引擎啟始發展時間而言,我國起步較先進國家雖晚了廿年,但近年來的研發成果,卻已逐漸拉近差距;尤其是去年本所依時順利完成火箭衝壓引擎關鍵技術研發計畫,使我國進入第三代衝壓引擎開發國家之林,將英國、中共等遠拋於後。
<P><B>衝壓引擎奠基研究</B>
<P>自民國六十六年進入中科院開始,筆者就與衝壓引擎結緣。來院報到後進入飛彈火箭研究所(二所)一組,由張經國博士、李湘渝博士指導,開始衝壓引擎研發奠基工作。至七十年,參與了為RJ-2衝壓引擎火箭地面測試,出口直徑20公分之次音速自由束流以及稍後出口直徑45公分之超音速自由束流設備的籌建工作。民國七十年二月天弓計畫(原以衝壓引擎作為推進系統)奉准成立,將奠基研究計畫併入其中,此計畫乃告一段落,以現況結案。
<P><B>籌建大型地面測試設備</B>
<P>民國六十九年四月陳傳鎬組長率三位總工程師(馬尚澄先生-氣動力,張明堂先生-機械,張成節先生-儀控)赴國外參觀訪問歸來後,對地面試驗設備之構想更為具體,且得知測試燃燒現象是不能以縮尺模型模擬試驗的,因此決定:(1)增大自由束流直徑尺寸,更改設計以120公分出口直徑為目標,目前暫作束流直徑80公分噴嘴塊,(2)增加另一型式試驗設施-連管式線,以應實際需要。並確立以下三項原則(1)自力規劃系統需求規格,(2)委託國內承商作細部工程設計、製造,(3)控制及數據擷取系統外購,自行承擔整體設備組合工作。
<P>自奠基研究計畫奉核開始執行,至天弓計畫成立後,其間共引進二批新進人員,羅致了當時各大專院校如清華、成大、淡江、逢甲、技術學院等航空系、機械系名列前茅之優秀應屆畢業生,約三十餘人。這些人也就是成為日後建立地面試驗設備及研發衝壓引擎之主力,為今日成功不可或缺的因素。由於近幾年環境變遷,以致人員流失,堅持理想、持續打拚者所剩不多,至為可惜。
<P>天弓計畫成立後,筆者專司地面試驗設備籌建工作。該設備直徑最大達五公尺餘,從高雄中船運至本院時還大費周章,因有陸橋之道路均不得通行。地面試驗設備全部工程分為卅個購案或工程案,由十九家廠商承製及承包,基於本組負責系統整合工作,為爭取及早完成籌建,配合計畫時程執行測試情況下,有時在同一工地上,曾高達八家廠商或包商共同趕工的情況,相互干涉在所難免;為解決此現象,自民國七十二年三月起每週一召開會議,要求有關廠商預報進度並相互協調,至同年七月完成設備組裝後止。期間之工作實備極艱辛,譬如設備燃料管線及氧、氮氣體等系統,管路清潔度需要求至太空設備級,化學劑循環清洗要廿四小時,持續七天,最後再將清洗水經濾紙後,藉顯微鏡計算濾紙殘留物顆粒,以判定是否合格。還有由於設備直徑過大,國內沒有現成熱處理爐可容得下,必須現場作熱處理,加熱過程亦需廿四小時連續運作,同仁義不容辭,自動留下加班守夜監督,以確定加熱時間及加熱溫度均符合規定。同仁輪流值夜工作,未曾抱怨,亦未有人提出補假要求,工作士氣之高可見一斑。
<P><B>設備試車前後</B>
<P>同年七月開始進行所有系統之檢查與測試,以為試車前之準備,承包控制及數據擷取系統之美商STI公司,亦派三位工程師來院駐地參與工作,於九月初完成一切試車前準備,STI公司另換派三人駐院試車,首先從連管式測試設備開始,但自由束測試設備之空氣預熱器一直無法順利運作,在本組人員對於設備控制系統之操作已能完全掌握之下,STI人員繼續停留已無助益,徒增本院負擔,遂同意其撤離。此後本組自行奮鬥,與時間展開競賽,有幸在十二月中克服了吹試中熄火問題,順利操作空氣預熱器於設備運轉包線中。至此我國大型衝壓引擎地面試驗設備終於誕生,民國七十三年一月正式啟用,在國防科技發展史上,建立了一個新的里程碑。也是第一樁引進民間工業參與國防科技的案例。
<P>空氣預熱器是本設備最關鍵之項目,衝壓引擎試驗設備有別於一般風洞,就是在氣流中引燃丙烷產生熱量,增加溫度,以模擬實際飛行之空氣密度,確實達成飛行中燃燒現象與結果,故本設備又稱熱風洞或高熵風洞。由於本設備需求之空氣預熱器其操作範圍廣泛(空氣流量:連管式2-70公斤/秒,自由束流式40-550公斤/秒),要求燃燒效率高(90%以上),當年美商馬夸公司報價為美金2佰14萬餘元,還需獲得輸出許可始能訂約,因計畫時程緊迫,設備試車驗收在即,決定自行研製,在馬尚澄先生指導下,參考類似應用如727飛機引擎燃燒罐,於先導型試驗設備從事開發實驗,歷經萬難,終於及時研製成功獨立筒式之空氣預熱氣,再分別用不同之組合放入設備使用,連管式空氣預熱氣由4支燃燒罐組成,自由束流式空氣預熱氣有7支燃燒罐。之後民國七十八年成功大學航太中心籌建燃燒測試設備,及民國八十二年清華大學動機所籌建小型渦輪機測試設備,本組均協助其完成空氣預熱器及其相關設施。此為科技自主、技術生根最佳例證。
<P><B>執行研發測試任務</B>
<P>至今設備已經執行試驗二千四百餘次,期間配合衝壓引擎擎天一型及擎天二型完成各項地面試驗驗証工作,充分滿足計畫需求,並提昇飛行試驗成功之信心與保證,在歷次成功飛試中已獲得証明,衝壓引擎有如此成果,地面試驗設備已全然發揮其功能。此外設備還配合天弓一、二型,雄風二B、C及E型,天劍一、二型,雷霆2000、工蜂六型、雲漢、玄機、固體導管火箭等計畫,對各型不同試件進行設備修改,以執行氣熱力環境模擬測試或絕熱材料驗証等試驗,解決研發中遭遇的問題,都是當初設備籌建意想不到的收穫。在此操作使用長達十四年間,不論維修、保養或配合不同試件修改設備、更新等工作,均不假手外人,由本組自行承擔完成。本設備還因包括丙烷、JP-5燃料系統及助燃劑氧氣系統,被院內工安主管單位列為危險工作區域,在同仁特別注重工安下,未曾發生重大意外事故。
<P><B>行囊滿滿</B>
<P>廿餘年七千多個日子裡行囊滿滿,在同仁鼎力支持及相互合作下,深深地體會到團隊合作的重要與榮耀。今後不僅有擎天三型持續研發,也還會有飛行速度更快、更遠的飛彈待開發與試驗,亦就表示需要有壓力更大、溫度更高、速度更快、高度更高的測試設備待籌建。「始終如一」的我將懷著感恩的心,踏實、穩健、愉悅地走下去,努力地去作一個快樂的幕後英雄。
</P><B>衝壓引擎與我─沈默的幕後英雄     梁治國</B>
<P>
<B></B>  </P>
就衝壓引擎啟始發展時間而言,我國起步較先進國家雖晚了廿年,但近年來的研發成果,卻已逐漸拉近差距;尤其是去年本所依時順利完成火箭衝壓引擎關鍵技術研發計畫,使我國進入第三代衝壓引擎開發國家之林,將英國、中共等遠拋於後。
<P><B>衝壓引擎奠基研究</B>
<P>自民國六十六年進入中科院開始,筆者就與衝壓引擎結緣。來院報到後進入飛彈火箭研究所(二所)一組,由張經國博士、李湘渝博士指導,開始衝壓引擎研發奠基工作。至七十年,參與了為RJ-2衝壓引擎火箭地面測試,出口直徑20公分之次音速自由束流以及稍後出口直徑45公分之超音速自由束流設備的籌建工作。民國七十年二月天弓計畫(原以衝壓引擎作為推進系統)奉准成立,將奠基研究計畫併入其中,此計畫乃告一段落,以現況結案。
<P><B>籌建大型地面測試設備</B>
<P>民國六十九年四月陳傳鎬組長率三位總工程師(馬尚澄先生-氣動力,張明堂先生-機械,張成節先生-儀控)赴國外參觀訪問歸來後,對地面試驗設備之構想更為具體,且得知測試燃燒現象是不能以縮尺模型模擬試驗的,因此決定:(1)增大自由束流直徑尺寸,更改設計以120公分出口直徑為目標,目前暫作束流直徑80公分噴嘴塊,(2)增加另一型式試驗設施-連管式線,以應實際需要。並確立以下三項原則(1)自力規劃系統需求規格,(2)委託國內承商作細部工程設計、製造,(3)控制及數據擷取系統外購,自行承擔整體設備組合工作。
<P>自奠基研究計畫奉核開始執行,至天弓計畫成立後,其間共引進二批新進人員,羅致了當時各大專院校如清華、成大、淡江、逢甲、技術學院等航空系、機械系名列前茅之優秀應屆畢業生,約三十餘人。這些人也就是成為日後建立地面試驗設備及研發衝壓引擎之主力,為今日成功不可或缺的因素。由於近幾年環境變遷,以致人員流失,堅持理想、持續打拚者所剩不多,至為可惜。
<P>天弓計畫成立後,筆者專司地面試驗設備籌建工作。該設備直徑最大達五公尺餘,從高雄中船運至本院時還大費周章,因有陸橋之道路均不得通行。地面試驗設備全部工程分為卅個購案或工程案,由十九家廠商承製及承包,基於本組負責系統整合工作,為爭取及早完成籌建,配合計畫時程執行測試情況下,有時在同一工地上,曾高達八家廠商或包商共同趕工的情況,相互干涉在所難免;為解決此現象,自民國七十二年三月起每週一召開會議,要求有關廠商預報進度並相互協調,至同年七月完成設備組裝後止。期間之工作實備極艱辛,譬如設備燃料管線及氧、氮氣體等系統,管路清潔度需要求至太空設備級,化學劑循環清洗要廿四小時,持續七天,最後再將清洗水經濾紙後,藉顯微鏡計算濾紙殘留物顆粒,以判定是否合格。還有由於設備直徑過大,國內沒有現成熱處理爐可容得下,必須現場作熱處理,加熱過程亦需廿四小時連續運作,同仁義不容辭,自動留下加班守夜監督,以確定加熱時間及加熱溫度均符合規定。同仁輪流值夜工作,未曾抱怨,亦未有人提出補假要求,工作士氣之高可見一斑。
<P><B>設備試車前後</B>
<P>同年七月開始進行所有系統之檢查與測試,以為試車前之準備,承包控制及數據擷取系統之美商STI公司,亦派三位工程師來院駐地參與工作,於九月初完成一切試車前準備,STI公司另換派三人駐院試車,首先從連管式測試設備開始,但自由束測試設備之空氣預熱器一直無法順利運作,在本組人員對於設備控制系統之操作已能完全掌握之下,STI人員繼續停留已無助益,徒增本院負擔,遂同意其撤離。此後本組自行奮鬥,與時間展開競賽,有幸在十二月中克服了吹試中熄火問題,順利操作空氣預熱器於設備運轉包線中。至此我國大型衝壓引擎地面試驗設備終於誕生,民國七十三年一月正式啟用,在國防科技發展史上,建立了一個新的里程碑。也是第一樁引進民間工業參與國防科技的案例。
<P>空氣預熱器是本設備最關鍵之項目,衝壓引擎試驗設備有別於一般風洞,就是在氣流中引燃丙烷產生熱量,增加溫度,以模擬實際飛行之空氣密度,確實達成飛行中燃燒現象與結果,故本設備又稱熱風洞或高熵風洞。由於本設備需求之空氣預熱器其操作範圍廣泛(空氣流量:連管式2-70公斤/秒,自由束流式40-550公斤/秒),要求燃燒效率高(90%以上),當年美商馬夸公司報價為美金2佰14萬餘元,還需獲得輸出許可始能訂約,因計畫時程緊迫,設備試車驗收在即,決定自行研製,在馬尚澄先生指導下,參考類似應用如727飛機引擎燃燒罐,於先導型試驗設備從事開發實驗,歷經萬難,終於及時研製成功獨立筒式之空氣預熱氣,再分別用不同之組合放入設備使用,連管式空氣預熱氣由4支燃燒罐組成,自由束流式空氣預熱氣有7支燃燒罐。之後民國七十八年成功大學航太中心籌建燃燒測試設備,及民國八十二年清華大學動機所籌建小型渦輪機測試設備,本組均協助其完成空氣預熱器及其相關設施。此為科技自主、技術生根最佳例證。
<P><B>執行研發測試任務</B>
<P>至今設備已經執行試驗二千四百餘次,期間配合衝壓引擎擎天一型及擎天二型完成各項地面試驗驗証工作,充分滿足計畫需求,並提昇飛行試驗成功之信心與保證,在歷次成功飛試中已獲得証明,衝壓引擎有如此成果,地面試驗設備已全然發揮其功能。此外設備還配合天弓一、二型,雄風二B、C及E型,天劍一、二型,雷霆2000、工蜂六型、雲漢、玄機、固體導管火箭等計畫,對各型不同試件進行設備修改,以執行氣熱力環境模擬測試或絕熱材料驗証等試驗,解決研發中遭遇的問題,都是當初設備籌建意想不到的收穫。在此操作使用長達十四年間,不論維修、保養或配合不同試件修改設備、更新等工作,均不假手外人,由本組自行承擔完成。本設備還因包括丙烷、JP-5燃料系統及助燃劑氧氣系統,被院內工安主管單位列為危險工作區域,在同仁特別注重工安下,未曾發生重大意外事故。
<P><B>行囊滿滿</B>
<P>廿餘年七千多個日子裡行囊滿滿,在同仁鼎力支持及相互合作下,深深地體會到團隊合作的重要與榮耀。今後不僅有擎天三型持續研發,也還會有飛行速度更快、更遠的飛彈待開發與試驗,亦就表示需要有壓力更大、溫度更高、速度更快、高度更高的測試設備待籌建。「始終如一」的我將懷著感恩的心,踏實、穩健、愉悅地走下去,努力地去作一個快樂的幕後英雄。
</P>
<P>「始終如一」的我將懷著感恩的心,踏實、穩健、愉悅地走下去,努力地去作一個快樂的幕後英雄。</P><P>有点黄婆卖瓜,自卖自夸。。。。</P>
<P>3。26那边的游行壮了你丫的胆,过来这里意淫了~</P><P>摆得上台面么,还好意思来这里吹?</P>
<P>准备出口吗?那么先进的东西</P>[em01]
[em06][em06][em06]
雄风III的冲压引擎还是值得关注D。
<P> 有(技术)不代表能(制)造</P><P>(制)造得出来不等于能(使)用</P><P>就算能用还要看(PLA)给不给机会你们用</P>[em01][em01][em01][em01][em01][em01][em01]
??????????????
挖卡卡卡卡~欢迎容先生~大家拍砖啊
<P>,將英國、中共等遠拋於後。</P><P>不要脸</P>[em03]
<P>光个引擎有什么用,何况是批量生产、装备,再说谁的杀手锏技术都不会轻易的透露,等你了解了你的装备也落后了!</P>
我不喜欢繁体字!!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3-27 13:01:47编辑过]
7楼讲的好![em01]
<P>恩  是个人才.</P><P>收复台湾后要记得收之囊下</P><P> </P>
<P>      冲压发动机其实制造技术比涡轮发动机容易多了,只要给出尺寸,估计会造钢管的都能造出来。</P><P>     台湾能生产出来其实也很正常。</P>
<P>转成简体的:</P><P>冲压引擎与我─沈默的幕後英雄     梁治国
冲压引擎与我─沈默的幕後英雄     梁治国</P><P>
  </P><P>
就冲压引擎启始发展时间而言,我国起步较先进国家虽晚了廿年,但近年来的研发成果,却已逐渐拉近差距;尤其是去年本所依时顺利完成火箭冲压引擎关键技术研发计画,使我国进入第三代冲压引擎开发国家之林,将英国、中共等远抛於後。 </P><P>冲压引擎奠基研究 </P><P>
自民国六十六年进入中科院开始,笔者就与冲压引擎结缘。来院报到後进入飞弹火箭研究所(二所)一组,由张经国博士、李湘渝博士指导,开始冲压引擎研发奠基工作。至七十年,叁与了为RJ-2冲压引擎火箭地面测试,出囗直径20公分之次音速自由束流以及稍後出囗直径45公分之超音速自由束流设备的筹建工作。民国七十年二月天弓计画(原以冲压引擎作为推进系统)奉准成立,将奠基研究计画并入其中,此计画乃告一段落,以现况结案。 </P><P>
筹建大型地面测试设备 </P><P>
民国六十九年四月陈传镐组长率三位总工程师(马尚澄先生-气动力,张明堂先生-机械,张成节先生-仪控)赴国外叁观访问归来後,对地面试验设备之构想更为具体,且得知测试燃烧现象是不能以缩尺模型模拟试验的,因此决定:(1)增大自由束流直径尺寸,更改设计以120公分出囗直径为目标,目前暂作束流直径80公分喷嘴块,(2)增加另一型式试验设施-连管式线,以应实际需要。并确立以下三项原则(1)自力规划系统需求规格,(2)委托国内承商作细部工程设计、制造,(3)控制及数据撷取系统外购,自行承担整体设备组合工作。 </P><P>
自奠基研究计画奉核开始执行,至天弓计画成立後,其间共引进二批新进人员,罗致了当时各大专院校如清华、成大、淡江、逢甲、技术学院等航空系、机械系名列前茅之优秀应届毕业生,约三十馀人。这些人也就是成为日後建立地面试验设备及研发冲压引擎之主力,为今日成功不可或缺的因素。由於近几年环境变迁,以致人员流失,坚持理想、持续打拚者所剩不多,至为可惜。 </P><P>
天弓计画成立後,笔者专司地面试验设备筹建工作。该设备直径最大达五公尺馀,从高雄中船运至本院时还大费周章,因有陆桥之道路均不得通行。地面试验设备全部工程分为卅个购案或工程案,由十九家厂商承制及承包,基於本组负责系统整合工作,为争取及早完成筹建,配合计画时程执行测试情况下,有时在同一工地上,曾高达八家厂商或包商共同赶工的情况,相互干涉在所难免;为解决此现象,自民国七十二年三月起每周一召开会议,要求有关厂商预报进度并相互协调,至同年七月完成设备组装後止。期间之工作实备极艰辛,譬如设备燃料管线及氧、氮气体等系统,管路清洁度需要求至太空设备级,化学剂循环清洗要廿四小时,持续七天,最後再将清洗水经滤纸後,藉显微镜计算滤纸残留物颗粒,以判定是否合格。还有由於设备直径过大,国内没有现成热处理炉可容得下,必须现场作热处理,加热过程亦需廿四小时连续运作,同仁义不容辞,自动留下加班守夜监督,以确定加热时间及加热温度均符合规定。同仁轮流值夜工作,未曾抱怨,亦未有人提出补假要求,工作士气之高可见一斑。 </P><P>
设备试车前後 </P><P>
同年七月开始进行所有系统之检查与测试,以为试车前之准备,承包控制及数据撷取系统之美商STI公司,亦派三位工程师来院驻地叁与工作,於九月初完成一切试车前准备,STI公司另换派三人驻院试车,首先从连管式测试设备开始,但自由束测试设备之空气预热器一直无法顺利运作,在本组人员对於设备控制系统之操作已能完全掌握之下,STI人员继续停留已无助益,徒增本院负担,遂同意其撤离。此後本组自行奋斗,与时间展开竞赛,有幸在十二月中克服了吹试中熄火问题,顺利操作空气预热器於设备运转包线中。至此我国大型冲压引擎地面试验设备终於诞生,民国七十三年一月正式启用,在国防科技发展史上,建立了一个新的里程碑。也是第一桩引进民间工业叁与国防科技的案例。 </P><P>
空气预热器是本设备最关键之项目,冲压引擎试验设备有别於一般风洞,就是在气流中引燃丙烷产生热量,增加温度,以模拟实际飞行之空气密度,确实达成飞行中燃烧现象与结果,故本设备又称热风洞或高熵风洞。由於本设备需求之空气预热器其操作范围广泛(空气流量:连管式2-70公斤/秒,自由束流式40-550公斤/秒),要求燃烧效率高(90%以上),当年美商马夸公司报价为美金2佰14万馀元,还需获得输出许可始能订约,因计画时程紧迫,设备试车验收在即,决定自行研制,在马尚澄先生指导下,叁考类似应用如727飞机引擎燃烧罐,於先导型试验设备从事开发实验,历经万难,终於及时研制成功独立筒式之空气预热气,再分别用不同之组合放入设备使用,连管式空气预热气由4支燃烧罐组成,自由束流式空气预热气有7支燃烧罐。之後民国七十八年成功大学航太中心筹建燃烧测试设备,及民国八十二年清华大学动机所筹建小型涡轮机测试设备,本组均协助其完成空气预热器及其相关设施。此为科技自主、技术生根最佳例证。 </P><P>
执行研发测试任务 </P><P>
至今设备已经执行试验二千四百馀次,期间配合冲压引擎擎天一型及擎天二型完成各项地面试验验证工作,充分满足计画需求,并提升飞行试验成功之信心与保证,在历次成功飞试中已获得证明,冲压引擎有如此成果,地面试验设备已全然发挥其功能。此外设备还配合天弓一、二型,雄风二B、C及E型,天剑一、二型,雷霆2000、工蜂六型、云汉、玄机、固体导管火箭等计画,对各型不同试件进行设备修改,以执行气热力环境模拟测试或绝热材料验证等试验,解决研发中遭遇的问题,都是当初设备筹建意想不到的收获。在此操作使用长达十四年间,不论维修、保养或配合不同试件修改设备、更新等工作,均不假手外人,由本组自行承担完成。本设备还因包括丙烷、JP-5燃料系统及助燃剂氧气系统,被院内工安主管单位列为危险工作区域,在同仁特别注重工安下,未曾发生重大意外事故。 </P><P>
行囊满满 </P><P>
廿馀年七千多个日子里行囊满满,在同仁鼎力支持及相互合作下,深深地体会到团队合作的重要与荣耀。今後不仅有擎天三型持续研发,也还会有飞行速度更快、更远的飞弹待开发与试验,亦就表示需要有压力更大、温度更高、速度更快、高度更高的测试设备待筹建。「始终如一」的我将怀着感恩的心,踏实、稳健、愉悦地走下去,努力地去作一个快乐的幕後英雄。 </P>
[這篇文章最後由steelshark在 2005/03/28 02:36pm 第 1 次編輯]



<B>下面引用由Skywalker在 <I>2005/03/25 09:50pm</I> 發表的內容:</B>
一篇相關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衝壓引擎與我─沈默的幕後英雄



老大,你這篇給(the little-white  we do not want ot mention)轉貼到超大去了
請大家有任何與雄三相關的資料暫時不要拿出來。
這欄先close吧
九鵬發生什麼事情,也請不要談論,有個 little-white 把這類消息自動轉播到大陸論壇,我們大家要謹言慎行。

<B>steelshark </B>你少笑死人這個也教機密我看你是還活在白色恐怖時代是不是
<P>這篇報導的可信度有多少???</P>
<P>你相信我國已經有長程彈道飛彈的技術了嗎??</P>
<P>冲压技术应该是很有前途的</P>
我不明白在这鼓吹台湾的导弹有什么意思 就算有 战时能有机会发射吗 还说什么长程导弹技术 我们三十年前就有了 这都有什么好吹的 回归以后拉那些专家到我们研究所去看看啥叫先进
<P>將英國、中共等遠拋於後?</P><P>欧洲的流星呢?    大陆的C101呢?不清楚搂主一直提到雄风是什么意思,其充其量只是一个载具罢了,值得吹成这样吗?</P>
又见胸丰文同学。
<B>以下是引用<I>容子文</I>在2005-3-31 13:01:00的发言:</B>

<P>這篇報導的可信度有多少???</P>
<P>你相信我國已經有長程彈道飛彈的技術了嗎??</P>


怎么着,还想真打?明天就用原子弹灭种!说话象白痴一样,台湾就出产你这种低能儿吗?
[em03]
<P>还是佩服小日本,用鲜血换来的东西才可靠。</P>
<P>真是熊疯了耳,看来在不同的政治制度下,祖国大地到处都又意淫人士,呵呵。。。</P><P>继续淫吧,小心到了需要的时候淫不起来!</P>
<B>以下是引用<I>和平</I>在2005-4-1 10:34:00的发言:</B>

<P>真是熊疯了耳,看来在不同的政治制度下,祖国大地到处都又意淫人士,呵呵。。。</P>
<P>继续淫吧,小心到了需要的时候淫不起来!</P>
<P>继续给楼猪抹白鼻子扔骨头,等冬天到了俺要吃狗肉火锅~~~</P>
.......两岸共建科技共同进步,和平统一,善之善也
<B>以下是引用<I>sxtmgod</I>在2005-4-1 13:41:00的发言:</B>
.......两岸共建科技共同进步,和平统一,善之善也

<P>同意</P>
haha[em01]
是个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