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部杂志证明“迷魂党”“迷魂药”的确存在!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5/02 09:42:15
本文转载自公安月刊《啄木鸟》2010年第1期

开封“拍花案”之谜

文 金枚

“拍花术”是一种利用特制迷魂药和语言催眠,使人精神麻醉、不能自控,从而听从施术人摆布的法术。“拍花”确有其事,是利用气体致幻剂进行的犯罪活动,在刑法上属于麻醉剂抢劫罪。受害者吸入致幻剂后会产生幻觉,失去自制力,听命于人。
  1948年12月下旬,解放才两个月的中原名城开封,在短短七十二小时内发生了七起“拍花案”,受害者皆系我军政人员,分别被抢劫武器、钱财和机要文件……


一、看戏看没了佩枪

  1948年12月21日,开封古城北风呼啸,滴水成冰。晚上8时许,位于第二区(今鼓楼区及龙亭区部分)的追靖饭庄发生了一起小小的治安纠纷:在该店请客户吃饭的五福布店老板金庆鼎与两名也在该店喝酒的食客顾某、刘某为琐事发生争吵,顾、刘动手对金老板实施拳脚攻击。金庆鼎在抵挡中打伤了其中一人,当时对方未发现已经骨折,经饭庄方面劝解离去了。
  受伤的食客顾某回家后发现挨打的那条胳膊无法动弹且出现肿胀,于是便去医院检查,被告知小臂桡骨骨折,于是便叫上同伴刘某向开封特别市人民民主政府公安局第二区分局报案。分局受理了该案,按照顾某、刘某提供的线索,连夜派员前往已经结束营业的追靖饭庄向老板查问肇事者的情况。五福布店是将追靖饭庄作为长期固定的接待客户的饭店的,饭庄老板跟金老板当然熟识,当下也不敢隐瞒,就说出了金庆鼎的住址。
  这样,分局就派了值班警员前往五福布店将金庆鼎从热被窝里叫起来,当场扣上手铐,拉了就走。
  当时,所有人都没有想到,就是这样一桩普通的治安案件,接下来竟然会引发七桩神秘奇幻的刑事案件!
  第一起案件发生于12月23日晚上。当晚,奉命前来开封出差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华北军区第一兵团的三名军官前往第二区的吉祥戏院观看豫剧《打金枝》。幕间休息时,其中两位军官意欲前往休息室抽支烟,当他们起身招呼旁边那位同伴傅参谋时,发现他竟然歪着脑袋睡着了。这就有些奇怪了,因为这位傅参谋是河南人,是他极力向两位同伴鼓吹豫剧怎么怎么好看,《打金枝》是如何如何一出名剧,这才把另二位不是河南籍的同伴鼓动得决定掏钱看戏的。可是,现在傅参谋他自己怎么看着戏反倒睡着了呢?
  傅参谋被同伴连摇带唤地弄醒后,竟然一脸迷糊样,睁着眼睛茫然四望,却连自己在什么地方也不知道。另外两个军官见状便觉反常,其中一位心里一动,定睛看傅参谋腰间的佩枪,枪套里已是空空如也!
  武器是军人的第二生命,丢失佩枪可不是开玩笑的事儿。傅参谋一下子被吓得清醒了些,弄清自己此刻在戏园子里,记起自己是邀请战友来看《打金枝》的,不知怎么的佩枪竟然不翼而飞了。他这下意识到糟糕了,马失前蹄重新跌坐下去。这时,另外两位军官已经作出了反应,一个奔向门口让封门不准进出,另一个去了后台,命令戏院老板让人把守后门,严禁任何人出进,然后就在老板办公室里给开封特别市军事管制委员会打电话报告情况。
  市军管会公安部当即指令开封市公安局第二区分局出警。数名警员赶来戏院的途中,遇到驻军的一支街头巡逻队,因考虑到警力有限而戏院里接受调查的对象很多,就向巡逻队提出要求请军方协助。这样,来到戏院执行任务的就有十一名军警人员了。
  办案警员问了问情况,听一直没有离开过戏院大门口的那两个检票员说在中场休息前曾有人退场,就意识到这事儿麻烦了,很有可能就是那个中途退场的主儿作的案。果然,在对全场大约五百名观众逐一进行搜查后,没有发现失窃的手枪。接着,又搜查了整个戏院凡是可能藏枪的各个角落,也没有收获。
  这样,这件事就应该认真对待,正式立案侦查了。不过,开封当时的警力有限。军管会公安部和开封特别市民主政府公安局听上去是两个部门,其实是一套班子,就是那么些人在对付着大量的政治、刑事案件,其中不少是凶杀、纵火、抢劫、绑架等大案,警察个个都忙得不可开交。因此,对于眼前这样一起失窃手枪的案子,第二区分局就指派了一名年轻警察小郭负责侦查。
  二十二岁的小郭是江苏盐城人,十七岁参加新四军,当了两年警卫员,第三年调到保卫部,半年后在解放区地方政府公安局工作,开封第二次解放(1948年10月)后被抽调过来安排到了公安局工作。小伙子工作积极性蛮高的,又是中共党员,本来像他这种资格已经可以提拔当个组长之类了,但是小伙子犯过一次错误——丢失过一笔款子,所以只好原地踏步当一名普通警员。
  12月24日上午,小郭受命后,先去了位于第一区当铺胡同的军人招待所跟手枪失主傅参谋及另外两个军官见了面,要求了解昨晚手枪被窃的详细情况。那两个军官除了说是由傅参谋提议前往看戏之外,其他就说不上来了。失主傅参谋谈了以下情况:三人中,他是坐在靠右的那个座位上的,当他们落座时,他右侧的那个座位是空着的,五六分钟后,灯光熄灭了,《打金枝》开始上演。大约过了三四分钟,他旁边座位的那个观众悄悄落座了。傅参谋没有留意那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只顾欣赏他所钟爱的豫剧。后来,也不知是怎么的,他就莫名其妙地失去了知觉,直到被两个同伴连摇带唤地弄醒过来还是觉得迷迷糊糊的。手枪肯定是在他昏睡过去之后被窃的。
  那么,当你醒来时,右边那个观众还在不在呢?
  这个……等我被他们唤醒时,前前后后基本上都没有人了,幕间休息,人家不是去抽烟,就是上厕所了嘛。
  小郭暗忖:看来那个窃枪的家伙就是坐在傅参谋右侧的那位了,他是迟到进场的,我去戏院问下检票的,他们大概会记得那主儿是怎么一副模样吧。于是就去戏院,老板听了来意,马上唤来昨晚守门的那两个检票员。可是,检票员说昨晚在开场后几分钟里迟到进场的观众有三四个,不是女人就是半大不小的孩子,并没有爷们儿呀。爷们儿迟到的也有,但那是一刻钟以后的事了,有两拨人,都是喝得酒气冲天地进场的,其中有一个还叼了支烟,被劝熄了才放进场的。
  小郭寻思这下看来没辙了,再往下应该往哪里去调查呢?他把上述笔录递给检票员看时,戏院老板过来唤他去接听电话。
  电话是二分局刑侦队小郭的组长王守义打来的,小郭以为对方是来询问调查情况的,叫了声“老王”正要开口说查了两处都没辙,老王已经发话了,说小郭你回分局吧,没你的事儿了。小郭以为另有任务要派下来,寻思这个窃枪案总得有人接手吧,于是就说稍等一下就回来,我得把笔录让人家签了字拿回来交给接手的人呀。老王却在电话那头笑了,说还接什么手,那支枪已经在我这里了。
  手枪的失而复得说来极其简单,就是那么一眨眼的工夫:十分钟前,一辆两轮摩托车从分局门前疾驰而过,骑车人身穿黑色棉袍,扣着一顶只露出一双眼睛的厚毡帽,在摩托车驶过分局大门的一瞬间,扬手冲门前的木岗亭扔过一个小包裹,沉甸甸地落在岗亭门口。站岗的警察捡起来,打开包在外面的几层旧布,一看,是一支手枪。
  刑侦队查了昨晚出警的记录,这支手枪的枪型、枪号跟昨晚失主傅参谋报案时说的完全一样,于是断定就是被窃的那支手枪。抽出梭子检查,里面的子弹一颗没少。
  小郭回去后,和组长老王等人对此进行了分析,认为窃枪者很有可能是新来开封混世界的家伙,不知好歹冲解放军军官下了手。估计当时戏院里还有开封本土的扒手之类,得知消息后回去向老大之类的头儿报告了,头儿认为此举属于“太岁头上动土”,便下令打听是谁下的手,让立马给送回去,于是就有了还枪之举。
  老王向分局领导报告后,说既然手枪已经送回来了,那就把这个案子撤了吧。
  但是,谁也没有料到,第三天竟然又发生了类似的案件,而且一天之内发生了三起!


二、奇怪的匿名信

  这三起案件,都发生于12月25日上午——
  第一起发生在上午10时许,驻军医院的采购员乐妙秋前往大相国寺附近的一家西药房购买药品。他骑了一辆自行车,把采购的一箱西药放在车后的架子上,用绑腿带扎牢后,上车往位于市郊接合部的部队医院返回。行不多久,遇到了一个穿着藏青色长棉袍、头戴黑色礼帽的男子,在马路旁边朝他招手。乐妙秋便捏住了刹车,单足支地,看着对方,脸露微笑,轻声询问:“老乡,有什么事吗?”
  那人三步并作两步奔过来,朝乐妙秋欠身致意:“您好!解放军同志,我想问一下,北土街往哪个方向走?”
  乐妙秋给他指了方向。对方又问:“那里有家善济堂中药铺不知在街的哪一端,我这里有个地址,上面写了门牌的,可是字写得太草了,它认得我,我认不得它。”
  这人一边说一边从衣袋里掏出一个信封,打开,抽出信纸,乐妙秋便把脑袋凑过去看。事后乐妙秋回忆,他那储存在大脑里关于这件事的记忆,就到此打住了。等他重新恢复记忆时,发现自己坐在一家茶馆的一个角落里,面前的桌上放着一壶茶、两个杯子,杯子里有喝剩的残茶。乐妙秋跟前天晚上戏院里的傅参谋一样,初时也是一片茫然,不知自己怎么坐在这个地方。呆呆地想了又想,终于想起自己是出来购买药品的,还骑着一辆自行车呢。可是,怎么身在这个地方呢?那箱西药呢?那辆自行车呢?
  这时,跑堂提着一壶开水过来了,客气地问:“同志,您要添水吗?”
  乐妙秋问:“我是怎么到这里来的?”
  跑堂大吃一惊,盯着他看了片刻,点头哈腰道:“同志,我去请我们老板过来。”
  茶馆老板过来了,告诉乐妙秋说是一位商人打扮的男子和他携手进来的,选了这副角落里的座头,要了一壶茶,那商人当时就付了账,大概是十分钟之前的事,至于那商人怎么离开了,老板没有留心。
  乐妙秋站起来:“我的自行车呢?车上还装着一箱西药呢!”
  茶馆老板已经感觉到情况有异,听说还有什么自行车和一箱药品,马上意识到发生案子了,当下陪同乐妙秋到门口去看,哪里还有什么自行车和药品?于是立刻打发一个伙计前往分局报案。
  第二起案件发生在差不多同一时刻,另一部队的营部文书小李和理发员小姜也出了营房上街了。他们两个也是购买东西的,小李购买文化学习用品,小姜购买理发用具。路过鼓楼附近的一条胡同时,有个城市贫民装束的男子从胡同里急匆匆地跑出来,看见两人顿时喜出望外似的长嘘了一口气:“哎!真巧!解放军同志,我的邻居大爷摔了一跤,可能伤了腿骨,这会儿动弹不了了,我想把他送医院去请大夫看看,架子车借到了,却没法把他弄上车,您二位能帮个忙吗?”
  对于解放军来说,不论何时,这种忙都肯定是帮定了的,于是就随那汉子往胡同里走。这回,在小李、小姜的记忆中没有什么拿出信封打听地址什么的情节,记忆临时卡断在走路上,走着走着,就没有印象了。

  文书和理发员重新恢复记忆后,发现自己坐在胡同另一头一条马路边的一块石头上,太阳光照在他们身上,有些暖洋洋的感觉。正因为这样,看见他们的路人才误以为是在晒太阳补钙而没有觉得有什么异样。两人检查身上的东西,所有的钱钞自然已经没有了,文化人出身家境不错的小李入伍时带来的手表、钢笔也不翼而飞了。如果他们带了武器的话,那当然也是没了。
  公安局接到第二起报案时,第三起案件正在发生。
  第三起案件的受害者姓汪,是开封特别市军管会的一名机要通信员。当时,他驾着一辆刚检修好的美制两轮军用摩托车外出试车。行驶中,小汪似乎察觉到摩托车有异响,于是就在路边停下,支起了撑架检查。这时,不知从哪里冒出来一个三十来岁的精壮汉子,在他身边驻步,自来熟样地问道:“怎么,车有问题?”
  小汪看这人一副工人打扮,误以为可能是修车行里的师傅,而他本人不过是一边开车一边拆拆装装摸索着修理的技术,于是就产生了求教的念头:“是啊,这车刚修了修,现在开着觉得声音不对。这位师傅,您是修车的?”
  对方点头:“我以前干过几年修理工,专修汽车、摩托车,现在改行当司机开汽车了。”
  小汪寻思这下巧了,正好当面请教。这时,对方掏出香烟请他抽,小汪客气地摇了摇手说自己不会抽烟,然后就问:“师傅,您说这车速加快时出现异响,那是什么毛病?”
  对方说:“这要发动起来听声音才能辨别。你发动起来,我听听声音。”
  小汪就原地发动引擎,一阵轰鸣,后轮飞快地空转起来。
  “加速!”那人一边说着,一边摘下棉手套,拍打了两下,往摩托车座位上一放,侧耳谛听。这是小汪留下的最后一个印象,等他恢复意识时,发现自己倚在路边的一棵树上,定定神,才想起摩托车,当然已经不见了。
  这三起案件,全部发生在第二区辖区内,二区公安分局接二连三地接到报案,自是吃惊。分局领导当时正在开会研究其他工作,刑侦队在接到第三起报案后,立马去会议室报告案情。分局领导马上意识到这几个案子似乎“邪门”,便中断正在研究的话题,就这三起案子进行了几分钟讨论,决定组织专案组进行专门侦查,同时立即向市局报告。
  刑侦队把侦查任务下达给了头天负责调查戏院窃枪案的刑警小郭所在的那个小组,该组一共有五名刑警,由于警力紧张,专案组只能抽调三名刑警,组长王守义叫上小郭和另一个留用的年轻刑警小那。老王也是留用人员,他是老刑警,又是有着六年党龄的中共地下党员,小郭也是党员,小那则是地下团员,因此,这个专案组的政治可靠性是显而易见的。
  老王把小郭、小那叫到一起,三人举行了一个短时间的案情分析会。老王说,从案情看来,今天上午发生的这三起案件和前天晚上戏院里发生的窃枪案是同一样式的,这种作案手法我知道,叫“拍花”,就是对受害人下了迷药,使人短时间内丧失意识,顺从作案者的意志,通常是让你干什么就干什么。迷药下得重一些,那就是头天晚上戏院里那个傅参谋的遭遇,会昏昏沉沉地熟睡过去。所以,我们现在的调查要顺着这个思路进行。
  三人兵分两路立即开始行动,小那负责收集情报,老王和小郭走访受害人。当时公安局装备极其简陋,老王、小郭只有弄辆自行车骑骑的份,两人轮流互载着整整奔波半天,到天黑才走访了最后一个受害人完成了现场踏勘。
  他们发现三起案件有共同点:第一,三起案子发生时,受害人所站的位置都处于下风头;第二,第一起案件的受害人乐妙秋、第三起案子的受害人小汪都遭遇了案犯出示东西的情节,乐妙秋碰到的那主儿玩的是打开一个信封,小汪遇见的那个家伙则把摘下的棉手套倒拿着套口朝外拍了几下,第二起案子的受害人虽然未见作案者出示什么东西,但作案者当时走在前头,胡同深处有风迎面吹来,他直接撒迷幻药就行了。这两个共同点是符合拍花犯罪的特点的,因此,这些案子看来是拍花犯罪无疑了。

老王、小郭回到分局,小那已经在等他们了。小那说他找到了三个属于他掌握的耳目,都是在社会上到处混的小错不断大事不犯的主儿,问了问这几天黑道方面的活动情况,都没有听说过拍花犯罪,也没有听说过有外地道上的朋友到开封来闯世界。
  情况汇总进行到这里的时候,分局办公室给专案组送来了一封信件。这是一封匿名信,信封、信纸上的文字都是用毛笔写的,但书法并不出众,估摸写字者最多也不过上过几年私塾而已。信封上写的是:“开封市第二区公安分局领导收”,信纸上写着:“敬启者,江湖之道应系任何党派任何政府都遵循之道,否则,党派也好,政府也好,就很难维持长久。君以为确否?实不相瞒,吉祥戏院手枪等诸事,均系兄弟所干。在此警告,如仍不按江湖之道行事,汝等之辈麻烦大着哩!”
  老王三人一看,都是一怔:这是什么意思?跟公安局谈什么江湖之道?写信者要公安局按江湖之道行事,又是什么意思?
  专案组议了议,认为作案者多半是把共产党的公安局当成国民党的警察局了,所谓江湖之道无非就是警匪勾结,黑白通吃。瞧作案者的口气还挺大的,言下之意看来是如果警方不按照他们的意愿行事,那就将继续作案,把“拍花”进行到底。
三、神秘的黄包车夫

  12月26日上午,专案组三人决定分头走访昨天三起案子发生现场周围的群众,指望能够撞到好运,有人能够提供拍花案犯的蛛丝马迹,以便顺藤摸瓜追查下去。可是,三人白白辛苦了大半天,接触了几十位群众,竟然没有一人提供线索。这么多人中,只有茶馆老板和伙计还能说一下那个把乐妙秋引进茶馆坐下喝茶的家伙的形貌特征,但这仅仅可以证明乐妙秋的回忆是准确的,对于此刻的追查并无帮助。
  令人大大出乎意料的是,专案组三人还没有回到分局的时候,开封市内竟然又差不多在同一时刻发生了三起拍花犯罪案件!
  为了叙述的方便,这里就把已经在23日、25日发生的那四起案子按顺序编号为1、2、3、4,而把26日下午发生的三起案件编为5、6、7号案件,下面将后三起案子按顺序介绍如下:
  下午近两点钟时,北土街10号,一个穿未佩戴衔章的解放军制服的干部模样的男子从市政府大门里走出来,大步穿过马路,由于走得急,肩上挎着的军用挎包一晃一晃的特别显眼。这是开封特别市军事管制委员会下设的“蒋匪军散兵游勇收容队”的一位干部,姓龚,他是奉命前往市政府(开封特别市民主政府和开封市军管会是一套班子两块牌子)来领一笔特别经费的,这笔经费将用于已经经过审查允许返乡的国民党士兵的路费。收容队在开封第六区,当时已经属于郊外了,龚某决定叫辆黄包车。
  没有料到的是,这个车夫竟然是拍花案犯装扮的,这样,龚某就着了对方的道道。事后,面对侦查员的询问,他甚至说不清楚当时自己是怎么中招的,只记得他对车夫说去位于第六区的“收容队”,问对方知道不,那车夫连连点头,说他从小就是在那里长大的,熟得闭着眼睛也能拉到;然后就谈车钱,对方也很大路,说同志您就看着给吧,给共产党干部服务,白拉不给钱我也很愿意。龚某就上车了,黄包车随即起步。接着,龚某就记不起发生了什么情节了。等他恢复意识时,是站在离市政府不到一里处的一个十字路口,身后是一根木头电线杆。他那个军用挎包当然不翼而飞了,内中装着1948年12月1日刚刚成立的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已在全国解放区统一使用的旧版人民币1500万元(合新币1500元)。
  这是第5号案件,与此同时,第6号案件也在发生:第6号案件发生于第一区延寿寺东街,受害人是第一区民主政府办事员丰美仪。
  这天上午,丰美仪受领导指派,前往街道居委会去收集最近一个阶段人民群众对于民主政府工作方式、方法和干部态度的情况反映,回来时顺便去一趟印刷厂,把印好的一些表格带回来。领导交待工作时,特地关照丰美仪,印刷的表格有好几捆,很重的,你拿不动,所以一定要乘黄包车回来。
  丰美仪上午办完收集情况的事儿后,回了趟家,在家里吃了午饭,然后去印刷厂取东西。出门后叫了一辆黄包车,把东西放上去,自己却没上车,她的意识中还有着“坐车不平等”的成分。黄包车夫就劝说她上车,说他们工会对车夫有规定,既然收了乘客的钱,那就得全心全意为人家服务,姑娘你如果不坐车,给人家发现了往工会一嘀咕,我就得受处罚。丰美仪听着就有怜悯之意,于是就上车了。车夫却不急于拉车行进,而是拿出一张折叠着的报纸,打开后指着上面的一个字询问应当念什么。丰美仪告诉了他,对方见她似乎有些不解,便解释说他们工会规定车夫学习文化,每天至少要学会三个汉字,他这是在完成任务。
  车夫拉起黄包车往前走,丰美仪不知不觉就没有意识了。等到她恢复意识时,发现自己坐在一条胡同口的一块石头上,旁边有几个孩子,正一脸好奇地打量着她。检点下来,那几大捆表格自然没了,自己的手表、钢笔、钱包、证件也都没了。怎么没的,她却无论如何也回想不起来。

  这时,第7号案件差不多也已经发生了。案件发生的情况跟前面几起几乎一模一样,唯一的不同之处是发生地点是在第二区,也是干部乘坐黄包车,不知不觉就中了招。但是,第7号案件的性质却是最为严重的。受害人是开封特别市民主政府(军管会)军粮股干部,他被窃的挎包里有一份军粮供应计划书,这是一份机密文件。
  这三起案件分别被报到了第一区、第二区公安分局,分局还没来得及向市局报告,那个丢失军粮供应计划书的干部已经直接向军管会报告了情况。军管会当即作出了反应,直接给开封特别市公安局打了电话,命令立刻组织力量侦破该案。
  这时,第一、二区分局的电话也打到市局了。市公安局领导意识到,眼下需要侦破的已经不是“该案”,而是七起拍花系列案件了。于是,决定组成一个由市局和第一、二区分局侦查员组成的联合专案组。
  市局派出了一位侦查员,姓梁名世铭。这个二十六岁的苏北汉子有着一番传奇性的经历。他是个孤儿,打从记事起就在过流浪生活,七岁时被一个走江湖卖膏药的老头收留,跟着老头过了八年,学得些拳棍功夫。老头病殁后,梁世铭就独个儿走江湖卖药,两年后结识了一个也是走江湖卖蛇药的朋友刘俊生。刘俊生是中共地下党的交通员,利用卖蛇药为掩护在苏皖豫边区一带活动,替党做地下交通工作。他和梁世铭相处一段时间后,就发展梁世铭参加了地下党。梁世铭也被组织上安排当了地下交通员,直到抗战胜利。1945年10月29日,中共成立了苏皖边区民主政府,梁世铭被安排去了下设的公安局当了一名侦查员。从那时起到如今,梁世铭一直干着公安侦查工作。这次,市局领导指派梁世铭去第二区分局组建联合专案组,由其担任组长,主持侦查拍花系列案。
  梁世铭到第二区分局时,第一区分局派来的两名侦查员印雄、邱仲曦已经到了。第二区分局派出参加联合专案组的就是原分局专案组的老王、小郭、小那三人。梁世铭点了名把姓名和人对上号以后,说任务紧急,咱们多余的闲话就不说了,赶紧谈案情吧。先请你们把七起拍花案的案情介绍一下,然后请老王同志介绍你们之前所做的工作情况,最后大家一起分析案情。开始吧!
  第二区原专案组三位侦查员还是持原先的观点,说那封匿名信就是拍花案的作案者写的,为的是跟警方建立一种国民党时期的“警匪勾结”关系。对此观点,第一区分局的侦查员邱仲曦表示不完全赞同,他认为这封匿名信出自拍花系列案的作案者那是肯定的,但是,从信的内容里看不出明显的要求建立“勾结关系”的意向,他们只是希望警方按照所谓的江湖规矩行事。而第一区分局的另一位侦查员印雄则认为匿名信乃是那几个案犯在向民主政府叫板,可能他们的背后有国民党反动派的政治背景,作案是为了制造恐慌气氛,写信则是为了干扰侦查方向。
  如此这般议论了一番,梁世铭一直静静地听着,没有开口。众人说完后,他把那封匿名信拿在手里,靠他那在参加工作后才学得的那点文字识别水平不大轻松地看了数遍,忽然开腔了:“我明白了,可能是这么回事!”
  众人便把目光一起投向梁世铭,但梁世铭却没有接着往下说是怎么回事,而是问:“你们一区、二区,哦,可能主要是二区吧,因为最早几起案件都是在二区范围里发生的,老王,你们二区分局在第一起拍花案发生之前一两天里,办过什么案子抓过什么人吗?”
  王守义给问得一怔,想了想才回答:“第一起拍花案是12月23日晚上发生的,就是吉祥戏院窃枪案。在这之前一两天里,我这个小组在办两起案件,一起是盗窃案,大达布厂的棉纱被盗,是我在主持侦查,一直到现在也没有查到什么线索,当然也就谈不上抓人;还有一起是抢劫案,是其他同志在侦查,直到昨天才听说有了点眉目,人抓没抓我不清楚。至于刑侦队其他小组是否办案抓了人,这我就不清楚了。”
  梁世铭知道刑侦队办案都是各归各的,各小组、刑警之间互相不知道各自在办什么案子,准备或者已经抓了什么人,这方面也犯忌打听。但是,现在他需要了解这方面的情况,于是就让大家稍等,他去找刑侦队领导直接问一下。但梁世铭却碰了一枚软钉子。他原以为自己来自市局,为了案情需要了解一下这方面的情况应该没有问题,哪知刑侦队那位队长对此不以为然,听他说明来意后,只是摇头,临末说我给你出一个主意,你去分局办公室走一趟,我们分局各个部门只要逮人,都是需要到主任那里去开拘捕证的,拘捕证有存根,只要主任肯让你查,那几天拘捕了多少人、是些什么人、姓什么叫什么住在哪里不都清清楚楚一目了然了吗?
  梁世铭不得不承认这是一个绝妙而且省事的主意,谢过对方立马去了分局办公室,很快就抄录了一份拘捕证存根。这份存根上有分局自12月20日以来拘捕的十三名人犯的姓名、住址、案由,其中四名是国民党潜伏特务,其余是刑事和治安案件,有强奸、抢劫、盗窃和斗殴等,其中斗殴的就是12月21日晚在追靖饭庄打架的五福布店老板金庆鼎。
  梁世铭把这份名单给专案组每人看过后,这才开口端出了自己的思路:这几个案犯是在跟第二区公安分局叫板。为什么要叫板?肯定他们认为分局的警察在办某件案子时得罪了他们。这个推测是可以用已经发生的事情来印证的。12月23日晚上吉祥戏院发生了窃枪案,但是,次日那支被窃的手枪连同子弹完好无损地被送了回来。这完全是江湖道上人物的行事规矩:你得罪了我,我给你一个小小的警告,但并不真的让你受到什么损失,看你是否意识到。第二区分局方面是否“意识”到了呢?没有!好,那就再给你们些厉害瞧瞧,于是就接连发生了三起拍花案。这下你们总该知晓厉害了吧?但分局方面还是毫无察觉不作任何响应。这样,那就需要给你们进一步点一点了,于是就有了那封匿名信,意欲“开导”警方。但警方还是没有作出他们所希望的反应,于是就接着作了三起案件。
  梁世铭如此这般把自己的推测对老王等人说了说,众人恍然大悟,都认为梁世铭的推测很有道理。于是就讨论接下来应该怎么办,这个思路大家是一致的:分析那十三名被拘捕的人犯,通过人犯的社会关系查摸那几个拍花案犯。
  这种分析是需要比较详尽的材料的,拘捕证存根上的寥寥数字就起不到什么作用了,得从承办这些人犯的警员那里调取卷宗材料。按照规定,借阅卷宗材料需要打报告,由分局领导签批后方能实施。这时已是晚上10点多钟了,即使现写报告请领导签批了也找不到承办警员,人家早已下班了,所以,这件事就只好留待次日进行了。
  次日上午9点,专案组已把十三份卷宗材料借调过来了。先粗略地过过目,一致意见是把那个五福布店的老板金庆鼎排除在外,因为这人是酒后打架,虽然把人家的小臂桡骨打骨折了,但是他在被拘捕进分局后,在第一时间就认错,当场掏钱赔偿。承办该案的治安股警员跟受害人方面接触后,对方也表示可以谅解。这样,承办员就决定将其拘留十天。报告送到主管治安的分局领导那里,领导说看守所监房那么紧张,这人既然已经认错并作赔偿了,那就拘留他六天吧。专案组认为,一个布店老板,应当跟江湖黑道是没有什么关系的,所以就将其排除在需要研究的对象之外了。
  专案组作出这个决定的时候,金庆鼎正好走出看守所,他关押六天期满了。
  没有料到,当天下午会发生一桩令人意外的事情!


四、这个推断准确吗

  这天下午3点多,第二区公安分局门口来了一个衣衫褴褛的流浪汉模样的男子,用一根粗木棒挑着两个沉甸甸的破麻袋,驻步后重重地往地上一放。旁边木头岗亭里的岗哨以为他是歇息的,便说老乡你到一边歇着去,别堵着大门。那男子对岗哨说,有人让我把这些东西送来交给你们。话刚说完,拔腿就走,岗哨叫也叫不住。
  两口麻袋里的东西是从编号第2到第7的六起拍花案件中除自行车、摩托车以外的全部赃物,一件也不少。清点中,发现里面夹着一张十六开白纸,上面用毛笔写着:车在先贤小学后门口停着,你们自己去取。警察过去一看,果然停着,因为上着锁,就找了辆人力车拉了回来。
  当时,专案组正在第二区分局里面阅读、分析那十二个拘捕对象的卷宗材料。赃物被送回的消息一传到他们那里,众人顿时大吃一惊,组长梁世铭第一个反应过来,意识到看来之前的推测是准确的,拍花案犯频频作案的原因就是因为他们认为第二区分局的警察得罪了他们,现在,得罪的因素已经消除,所以就把赃物送回来了。
  得罪的因素是什么呢?梁世铭的第一个想法就是要知道从昨天下午第7号案件发生到现在的这段时间里,那十三个在押人犯的情况有什么变化。
  电话打到看守所,梁世铭要求知道这段时间里他把姓名报过去的那十三个关押对象是否被提审过,是否因治病等原因离开过看守所。那边逐一核对后回报说,除了金庆鼎之外,其余十二个人犯一切情况都正常,这段时间里没有提审过,也没有出过看守所。
  梁世铭听着觉得有情况了,便问:那么那个金庆鼎呢?
  金庆鼎?他已经在今天上午10点多被释放了。
  梁世铭这才想起金庆鼎的卷宗袋里有一份拘留时间的报告,分局领导批了拘留六天。因为这人是被排除在需要了解的对象之外的,所以也就忽略掉了。
  这样,如果说“得罪”拍花案犯的因素确实存在,而目前已经消除,所以案犯把赃物主动送还的话,那么这个消除的因素就是金庆鼎的释放了。专案组众侦查员面对这一猜测,感到简直不可思议:难道这个二十七岁的布店老板,竟然跟黑道上有着比较深的渊源关系?
  十二份卷宗材料被放到了一旁,那份原先已经剔出的金庆鼎的卷宗被众人传阅。但是,看过材料后,侦查员的不解似乎更加浓厚了。当时因为处于新旧政权变更交替之际,公安方面规定,对于被捕者,不管男女老少,不管是由于什么案由折进局子的,在讯问时一律先要了解人犯的家庭情况、社会关系、本人经历,然后再讯问案情。从卷宗里的讯问笔录,金庆鼎的家庭出身、背景和本人经历,看来看去也觉得无法跟江湖人物挂上钩。
  金庆鼎,开封本地人氏,祖上三代都是经营棉布业的本分商人。金庆鼎出生于1922年8月,小时候体弱多病,九岁时被父亲送往嵩山少林寺练武调养。金庆鼎在少林寺待了一年两个月,不但改善了体质,还学得了几套拳术。金庆鼎返回开封后,上学读书,小学、初中是在开封读的,高中去郑州读。读了一年多高中后,为追求北平的表姐,毅然决定放弃郑州的学籍,只身前往北平重新考试,进了一所教会学校。那时对于表亲之间的婚姻还没有“近亲”之说,表姐给金庆鼎追求到了。但是,那位姑娘红颜薄命,订婚后没多久就因肺结核去世了。金庆鼎受此打击,北平也不待了,却也不回开封老家,去了郑州原先读过的那所中学,要求重新入学,读几年级无所谓。学校拒绝恢复他的学籍,却因其在北平的教会学校上了一年多学把英语学得不错而聘请他担任初中部的英文老师。
  金庆鼎的父亲名叫金九灵,子承父业从老爸手里接过了五福布店经营,是一个老实本分的生意人,生意场上人都唤他老金头。金庆鼎是老金头唯一的儿子,因此,老金头希望自己晚年时,儿子从他手里把布店接过去经营。人大多有一个喜欢复制成功模式的习惯,老金头也不例外。所以,想让儿子在读完初中学业后不必考高中了,回到家里开始学着做布业生意。但金庆鼎却不听话,对于老金头的话根本就是当耳边刮过一阵风。老金头不知作过多少努力,还请了亲朋好友方方面面不知多少人做儿子的思想工作,但金庆鼎就是油盐不进,不肯经商。
  直到1948年年初,金庆鼎才像一个长梦做醒似的忽然给金九灵写来一封信,说他愿意回家跟老爸做生意了。老金头大喜,生怕儿子变卦,当即亲往郑州去接儿子回开封。到了那里才知道,儿子此举也是无可奈何的选择:这主儿跟一个女学生玩起了师生恋,那个十七岁的姑娘怀孕了。那是一个资本家的女儿,她对家里说了真情,提出辍学后立刻跟金庆鼎结婚。但父母坚决反对,因为他们对于女儿的今后另有打算,理想中的女婿不是如金庆鼎那样的粉笔匠,所以让女儿马上去把胎儿打掉,那姑娘无奈之下只好服从。这件事被学校方面知晓了,尽管很看重金庆鼎的英文教学水平,但这种品质有问题的人显然不适宜再留在学校为人师表了,于是通知金庆鼎在本学期结束后另谋高就。金庆鼎想想无路可走,于是就决定回家跟老爸学做生意,待老头子百年后接盘做个老板算了。
  没有想到的是,金庆鼎跟着老金头才做了半年生意,老金头就被查出患了绝症,现在说来就是某个内脏生了恶性肿瘤。一个月后,老金头去世。金庆鼎提前接盘做了五福布店的老板,他倒还算聪明活络,渐渐也就应付自如,照样把布店生意做得有声有色,同业中有人断言这小子不久就能超过他那已故的老爸。
  针对金庆鼎的调查方案很快就制定了:第一,对金庆鼎自述的经历进行缜密的调查,看是否有伪造的成分;第二,与此同时还应当对金庆鼎在释放后的活动情况进行调查;第三,从现在起,应当安排专人昼夜对金庆鼎进行秘密监视。
  调查和监视工作紧锣密鼓进行了两天,侦查员向街道、金庆鼎的邻居、布业公会、郑州的那所中学等方面悄然进行了调查,所获结果与金庆鼎在接受承办员讯问时所说的基本相同;金庆鼎自12月27日释放后也未见异常活动,他释放后就坐了黄包车回家,下午就像之前那样坐镇在五福布店的店堂里了,没有外出,也没有人去找过他。
  如此,梁世铭就蒙了:这是怎么的?难道我的推测有问题?他重新梳理了思路,想来想去也无法放弃之前的推测。情况是明摆着的:金庆鼎被捕后,案犯下手盗窃了傅参谋的手枪,次日自动归还;见警方没有反应,于是一口气又作了三起案件,警方还是没有“醒悟”,于是就送来了警告函件,然后紧接着又作了三起案件。之后,金庆鼎被释放了,于是所有赃物都自动归还,而且从此就再也未曾发生过拍花案件。这一切,不就是围绕着金庆鼎在进行吗?但现在的情况怎么跟金庆鼎这人无法联系起来呢?
  梁世铭向领导汇报了情况。领导问接下去你们准备怎么办,是打算放弃呢还是继续调查下去?梁世铭说我不甘心放弃,我一定要把案情调查清楚。我想之后的侦查工作还是分两步同时进行:对金庆鼎的秘密监视继续下去;部分改变侦查方向,准备对黄包车这个方向伸出调查触角,因为后三起拍花案子都是通过黄包车实施的,我想案犯不可能就是黄包车夫吧,那他们一定要设法搞到黄包车,这就是一条线索了。


本文转载自公安月刊《啄木鸟》2010年第1期

开封“拍花案”之谜

文 金枚

“拍花术”是一种利用特制迷魂药和语言催眠,使人精神麻醉、不能自控,从而听从施术人摆布的法术。“拍花”确有其事,是利用气体致幻剂进行的犯罪活动,在刑法上属于麻醉剂抢劫罪。受害者吸入致幻剂后会产生幻觉,失去自制力,听命于人。
  1948年12月下旬,解放才两个月的中原名城开封,在短短七十二小时内发生了七起“拍花案”,受害者皆系我军政人员,分别被抢劫武器、钱财和机要文件……


一、看戏看没了佩枪

  1948年12月21日,开封古城北风呼啸,滴水成冰。晚上8时许,位于第二区(今鼓楼区及龙亭区部分)的追靖饭庄发生了一起小小的治安纠纷:在该店请客户吃饭的五福布店老板金庆鼎与两名也在该店喝酒的食客顾某、刘某为琐事发生争吵,顾、刘动手对金老板实施拳脚攻击。金庆鼎在抵挡中打伤了其中一人,当时对方未发现已经骨折,经饭庄方面劝解离去了。
  受伤的食客顾某回家后发现挨打的那条胳膊无法动弹且出现肿胀,于是便去医院检查,被告知小臂桡骨骨折,于是便叫上同伴刘某向开封特别市人民民主政府公安局第二区分局报案。分局受理了该案,按照顾某、刘某提供的线索,连夜派员前往已经结束营业的追靖饭庄向老板查问肇事者的情况。五福布店是将追靖饭庄作为长期固定的接待客户的饭店的,饭庄老板跟金老板当然熟识,当下也不敢隐瞒,就说出了金庆鼎的住址。
  这样,分局就派了值班警员前往五福布店将金庆鼎从热被窝里叫起来,当场扣上手铐,拉了就走。
  当时,所有人都没有想到,就是这样一桩普通的治安案件,接下来竟然会引发七桩神秘奇幻的刑事案件!
  第一起案件发生于12月23日晚上。当晚,奉命前来开封出差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华北军区第一兵团的三名军官前往第二区的吉祥戏院观看豫剧《打金枝》。幕间休息时,其中两位军官意欲前往休息室抽支烟,当他们起身招呼旁边那位同伴傅参谋时,发现他竟然歪着脑袋睡着了。这就有些奇怪了,因为这位傅参谋是河南人,是他极力向两位同伴鼓吹豫剧怎么怎么好看,《打金枝》是如何如何一出名剧,这才把另二位不是河南籍的同伴鼓动得决定掏钱看戏的。可是,现在傅参谋他自己怎么看着戏反倒睡着了呢?
  傅参谋被同伴连摇带唤地弄醒后,竟然一脸迷糊样,睁着眼睛茫然四望,却连自己在什么地方也不知道。另外两个军官见状便觉反常,其中一位心里一动,定睛看傅参谋腰间的佩枪,枪套里已是空空如也!
  武器是军人的第二生命,丢失佩枪可不是开玩笑的事儿。傅参谋一下子被吓得清醒了些,弄清自己此刻在戏园子里,记起自己是邀请战友来看《打金枝》的,不知怎么的佩枪竟然不翼而飞了。他这下意识到糟糕了,马失前蹄重新跌坐下去。这时,另外两位军官已经作出了反应,一个奔向门口让封门不准进出,另一个去了后台,命令戏院老板让人把守后门,严禁任何人出进,然后就在老板办公室里给开封特别市军事管制委员会打电话报告情况。
  市军管会公安部当即指令开封市公安局第二区分局出警。数名警员赶来戏院的途中,遇到驻军的一支街头巡逻队,因考虑到警力有限而戏院里接受调查的对象很多,就向巡逻队提出要求请军方协助。这样,来到戏院执行任务的就有十一名军警人员了。
  办案警员问了问情况,听一直没有离开过戏院大门口的那两个检票员说在中场休息前曾有人退场,就意识到这事儿麻烦了,很有可能就是那个中途退场的主儿作的案。果然,在对全场大约五百名观众逐一进行搜查后,没有发现失窃的手枪。接着,又搜查了整个戏院凡是可能藏枪的各个角落,也没有收获。
  这样,这件事就应该认真对待,正式立案侦查了。不过,开封当时的警力有限。军管会公安部和开封特别市民主政府公安局听上去是两个部门,其实是一套班子,就是那么些人在对付着大量的政治、刑事案件,其中不少是凶杀、纵火、抢劫、绑架等大案,警察个个都忙得不可开交。因此,对于眼前这样一起失窃手枪的案子,第二区分局就指派了一名年轻警察小郭负责侦查。
  二十二岁的小郭是江苏盐城人,十七岁参加新四军,当了两年警卫员,第三年调到保卫部,半年后在解放区地方政府公安局工作,开封第二次解放(1948年10月)后被抽调过来安排到了公安局工作。小伙子工作积极性蛮高的,又是中共党员,本来像他这种资格已经可以提拔当个组长之类了,但是小伙子犯过一次错误——丢失过一笔款子,所以只好原地踏步当一名普通警员。
  12月24日上午,小郭受命后,先去了位于第一区当铺胡同的军人招待所跟手枪失主傅参谋及另外两个军官见了面,要求了解昨晚手枪被窃的详细情况。那两个军官除了说是由傅参谋提议前往看戏之外,其他就说不上来了。失主傅参谋谈了以下情况:三人中,他是坐在靠右的那个座位上的,当他们落座时,他右侧的那个座位是空着的,五六分钟后,灯光熄灭了,《打金枝》开始上演。大约过了三四分钟,他旁边座位的那个观众悄悄落座了。傅参谋没有留意那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只顾欣赏他所钟爱的豫剧。后来,也不知是怎么的,他就莫名其妙地失去了知觉,直到被两个同伴连摇带唤地弄醒过来还是觉得迷迷糊糊的。手枪肯定是在他昏睡过去之后被窃的。
  那么,当你醒来时,右边那个观众还在不在呢?
  这个……等我被他们唤醒时,前前后后基本上都没有人了,幕间休息,人家不是去抽烟,就是上厕所了嘛。
  小郭暗忖:看来那个窃枪的家伙就是坐在傅参谋右侧的那位了,他是迟到进场的,我去戏院问下检票的,他们大概会记得那主儿是怎么一副模样吧。于是就去戏院,老板听了来意,马上唤来昨晚守门的那两个检票员。可是,检票员说昨晚在开场后几分钟里迟到进场的观众有三四个,不是女人就是半大不小的孩子,并没有爷们儿呀。爷们儿迟到的也有,但那是一刻钟以后的事了,有两拨人,都是喝得酒气冲天地进场的,其中有一个还叼了支烟,被劝熄了才放进场的。
  小郭寻思这下看来没辙了,再往下应该往哪里去调查呢?他把上述笔录递给检票员看时,戏院老板过来唤他去接听电话。
  电话是二分局刑侦队小郭的组长王守义打来的,小郭以为对方是来询问调查情况的,叫了声“老王”正要开口说查了两处都没辙,老王已经发话了,说小郭你回分局吧,没你的事儿了。小郭以为另有任务要派下来,寻思这个窃枪案总得有人接手吧,于是就说稍等一下就回来,我得把笔录让人家签了字拿回来交给接手的人呀。老王却在电话那头笑了,说还接什么手,那支枪已经在我这里了。
  手枪的失而复得说来极其简单,就是那么一眨眼的工夫:十分钟前,一辆两轮摩托车从分局门前疾驰而过,骑车人身穿黑色棉袍,扣着一顶只露出一双眼睛的厚毡帽,在摩托车驶过分局大门的一瞬间,扬手冲门前的木岗亭扔过一个小包裹,沉甸甸地落在岗亭门口。站岗的警察捡起来,打开包在外面的几层旧布,一看,是一支手枪。
  刑侦队查了昨晚出警的记录,这支手枪的枪型、枪号跟昨晚失主傅参谋报案时说的完全一样,于是断定就是被窃的那支手枪。抽出梭子检查,里面的子弹一颗没少。
  小郭回去后,和组长老王等人对此进行了分析,认为窃枪者很有可能是新来开封混世界的家伙,不知好歹冲解放军军官下了手。估计当时戏院里还有开封本土的扒手之类,得知消息后回去向老大之类的头儿报告了,头儿认为此举属于“太岁头上动土”,便下令打听是谁下的手,让立马给送回去,于是就有了还枪之举。
  老王向分局领导报告后,说既然手枪已经送回来了,那就把这个案子撤了吧。
  但是,谁也没有料到,第三天竟然又发生了类似的案件,而且一天之内发生了三起!


二、奇怪的匿名信

  这三起案件,都发生于12月25日上午——
  第一起发生在上午10时许,驻军医院的采购员乐妙秋前往大相国寺附近的一家西药房购买药品。他骑了一辆自行车,把采购的一箱西药放在车后的架子上,用绑腿带扎牢后,上车往位于市郊接合部的部队医院返回。行不多久,遇到了一个穿着藏青色长棉袍、头戴黑色礼帽的男子,在马路旁边朝他招手。乐妙秋便捏住了刹车,单足支地,看着对方,脸露微笑,轻声询问:“老乡,有什么事吗?”
  那人三步并作两步奔过来,朝乐妙秋欠身致意:“您好!解放军同志,我想问一下,北土街往哪个方向走?”
  乐妙秋给他指了方向。对方又问:“那里有家善济堂中药铺不知在街的哪一端,我这里有个地址,上面写了门牌的,可是字写得太草了,它认得我,我认不得它。”
  这人一边说一边从衣袋里掏出一个信封,打开,抽出信纸,乐妙秋便把脑袋凑过去看。事后乐妙秋回忆,他那储存在大脑里关于这件事的记忆,就到此打住了。等他重新恢复记忆时,发现自己坐在一家茶馆的一个角落里,面前的桌上放着一壶茶、两个杯子,杯子里有喝剩的残茶。乐妙秋跟前天晚上戏院里的傅参谋一样,初时也是一片茫然,不知自己怎么坐在这个地方。呆呆地想了又想,终于想起自己是出来购买药品的,还骑着一辆自行车呢。可是,怎么身在这个地方呢?那箱西药呢?那辆自行车呢?
  这时,跑堂提着一壶开水过来了,客气地问:“同志,您要添水吗?”
  乐妙秋问:“我是怎么到这里来的?”
  跑堂大吃一惊,盯着他看了片刻,点头哈腰道:“同志,我去请我们老板过来。”
  茶馆老板过来了,告诉乐妙秋说是一位商人打扮的男子和他携手进来的,选了这副角落里的座头,要了一壶茶,那商人当时就付了账,大概是十分钟之前的事,至于那商人怎么离开了,老板没有留心。
  乐妙秋站起来:“我的自行车呢?车上还装着一箱西药呢!”
  茶馆老板已经感觉到情况有异,听说还有什么自行车和一箱药品,马上意识到发生案子了,当下陪同乐妙秋到门口去看,哪里还有什么自行车和药品?于是立刻打发一个伙计前往分局报案。
  第二起案件发生在差不多同一时刻,另一部队的营部文书小李和理发员小姜也出了营房上街了。他们两个也是购买东西的,小李购买文化学习用品,小姜购买理发用具。路过鼓楼附近的一条胡同时,有个城市贫民装束的男子从胡同里急匆匆地跑出来,看见两人顿时喜出望外似的长嘘了一口气:“哎!真巧!解放军同志,我的邻居大爷摔了一跤,可能伤了腿骨,这会儿动弹不了了,我想把他送医院去请大夫看看,架子车借到了,却没法把他弄上车,您二位能帮个忙吗?”
  对于解放军来说,不论何时,这种忙都肯定是帮定了的,于是就随那汉子往胡同里走。这回,在小李、小姜的记忆中没有什么拿出信封打听地址什么的情节,记忆临时卡断在走路上,走着走着,就没有印象了。

  文书和理发员重新恢复记忆后,发现自己坐在胡同另一头一条马路边的一块石头上,太阳光照在他们身上,有些暖洋洋的感觉。正因为这样,看见他们的路人才误以为是在晒太阳补钙而没有觉得有什么异样。两人检查身上的东西,所有的钱钞自然已经没有了,文化人出身家境不错的小李入伍时带来的手表、钢笔也不翼而飞了。如果他们带了武器的话,那当然也是没了。
  公安局接到第二起报案时,第三起案件正在发生。
  第三起案件的受害者姓汪,是开封特别市军管会的一名机要通信员。当时,他驾着一辆刚检修好的美制两轮军用摩托车外出试车。行驶中,小汪似乎察觉到摩托车有异响,于是就在路边停下,支起了撑架检查。这时,不知从哪里冒出来一个三十来岁的精壮汉子,在他身边驻步,自来熟样地问道:“怎么,车有问题?”
  小汪看这人一副工人打扮,误以为可能是修车行里的师傅,而他本人不过是一边开车一边拆拆装装摸索着修理的技术,于是就产生了求教的念头:“是啊,这车刚修了修,现在开着觉得声音不对。这位师傅,您是修车的?”
  对方点头:“我以前干过几年修理工,专修汽车、摩托车,现在改行当司机开汽车了。”
  小汪寻思这下巧了,正好当面请教。这时,对方掏出香烟请他抽,小汪客气地摇了摇手说自己不会抽烟,然后就问:“师傅,您说这车速加快时出现异响,那是什么毛病?”
  对方说:“这要发动起来听声音才能辨别。你发动起来,我听听声音。”
  小汪就原地发动引擎,一阵轰鸣,后轮飞快地空转起来。
  “加速!”那人一边说着,一边摘下棉手套,拍打了两下,往摩托车座位上一放,侧耳谛听。这是小汪留下的最后一个印象,等他恢复意识时,发现自己倚在路边的一棵树上,定定神,才想起摩托车,当然已经不见了。
  这三起案件,全部发生在第二区辖区内,二区公安分局接二连三地接到报案,自是吃惊。分局领导当时正在开会研究其他工作,刑侦队在接到第三起报案后,立马去会议室报告案情。分局领导马上意识到这几个案子似乎“邪门”,便中断正在研究的话题,就这三起案子进行了几分钟讨论,决定组织专案组进行专门侦查,同时立即向市局报告。
  刑侦队把侦查任务下达给了头天负责调查戏院窃枪案的刑警小郭所在的那个小组,该组一共有五名刑警,由于警力紧张,专案组只能抽调三名刑警,组长王守义叫上小郭和另一个留用的年轻刑警小那。老王也是留用人员,他是老刑警,又是有着六年党龄的中共地下党员,小郭也是党员,小那则是地下团员,因此,这个专案组的政治可靠性是显而易见的。
  老王把小郭、小那叫到一起,三人举行了一个短时间的案情分析会。老王说,从案情看来,今天上午发生的这三起案件和前天晚上戏院里发生的窃枪案是同一样式的,这种作案手法我知道,叫“拍花”,就是对受害人下了迷药,使人短时间内丧失意识,顺从作案者的意志,通常是让你干什么就干什么。迷药下得重一些,那就是头天晚上戏院里那个傅参谋的遭遇,会昏昏沉沉地熟睡过去。所以,我们现在的调查要顺着这个思路进行。
  三人兵分两路立即开始行动,小那负责收集情报,老王和小郭走访受害人。当时公安局装备极其简陋,老王、小郭只有弄辆自行车骑骑的份,两人轮流互载着整整奔波半天,到天黑才走访了最后一个受害人完成了现场踏勘。
  他们发现三起案件有共同点:第一,三起案子发生时,受害人所站的位置都处于下风头;第二,第一起案件的受害人乐妙秋、第三起案子的受害人小汪都遭遇了案犯出示东西的情节,乐妙秋碰到的那主儿玩的是打开一个信封,小汪遇见的那个家伙则把摘下的棉手套倒拿着套口朝外拍了几下,第二起案子的受害人虽然未见作案者出示什么东西,但作案者当时走在前头,胡同深处有风迎面吹来,他直接撒迷幻药就行了。这两个共同点是符合拍花犯罪的特点的,因此,这些案子看来是拍花犯罪无疑了。

老王、小郭回到分局,小那已经在等他们了。小那说他找到了三个属于他掌握的耳目,都是在社会上到处混的小错不断大事不犯的主儿,问了问这几天黑道方面的活动情况,都没有听说过拍花犯罪,也没有听说过有外地道上的朋友到开封来闯世界。
  情况汇总进行到这里的时候,分局办公室给专案组送来了一封信件。这是一封匿名信,信封、信纸上的文字都是用毛笔写的,但书法并不出众,估摸写字者最多也不过上过几年私塾而已。信封上写的是:“开封市第二区公安分局领导收”,信纸上写着:“敬启者,江湖之道应系任何党派任何政府都遵循之道,否则,党派也好,政府也好,就很难维持长久。君以为确否?实不相瞒,吉祥戏院手枪等诸事,均系兄弟所干。在此警告,如仍不按江湖之道行事,汝等之辈麻烦大着哩!”
  老王三人一看,都是一怔:这是什么意思?跟公安局谈什么江湖之道?写信者要公安局按江湖之道行事,又是什么意思?
  专案组议了议,认为作案者多半是把共产党的公安局当成国民党的警察局了,所谓江湖之道无非就是警匪勾结,黑白通吃。瞧作案者的口气还挺大的,言下之意看来是如果警方不按照他们的意愿行事,那就将继续作案,把“拍花”进行到底。
三、神秘的黄包车夫

  12月26日上午,专案组三人决定分头走访昨天三起案子发生现场周围的群众,指望能够撞到好运,有人能够提供拍花案犯的蛛丝马迹,以便顺藤摸瓜追查下去。可是,三人白白辛苦了大半天,接触了几十位群众,竟然没有一人提供线索。这么多人中,只有茶馆老板和伙计还能说一下那个把乐妙秋引进茶馆坐下喝茶的家伙的形貌特征,但这仅仅可以证明乐妙秋的回忆是准确的,对于此刻的追查并无帮助。
  令人大大出乎意料的是,专案组三人还没有回到分局的时候,开封市内竟然又差不多在同一时刻发生了三起拍花犯罪案件!
  为了叙述的方便,这里就把已经在23日、25日发生的那四起案子按顺序编号为1、2、3、4,而把26日下午发生的三起案件编为5、6、7号案件,下面将后三起案子按顺序介绍如下:
  下午近两点钟时,北土街10号,一个穿未佩戴衔章的解放军制服的干部模样的男子从市政府大门里走出来,大步穿过马路,由于走得急,肩上挎着的军用挎包一晃一晃的特别显眼。这是开封特别市军事管制委员会下设的“蒋匪军散兵游勇收容队”的一位干部,姓龚,他是奉命前往市政府(开封特别市民主政府和开封市军管会是一套班子两块牌子)来领一笔特别经费的,这笔经费将用于已经经过审查允许返乡的国民党士兵的路费。收容队在开封第六区,当时已经属于郊外了,龚某决定叫辆黄包车。
  没有料到的是,这个车夫竟然是拍花案犯装扮的,这样,龚某就着了对方的道道。事后,面对侦查员的询问,他甚至说不清楚当时自己是怎么中招的,只记得他对车夫说去位于第六区的“收容队”,问对方知道不,那车夫连连点头,说他从小就是在那里长大的,熟得闭着眼睛也能拉到;然后就谈车钱,对方也很大路,说同志您就看着给吧,给共产党干部服务,白拉不给钱我也很愿意。龚某就上车了,黄包车随即起步。接着,龚某就记不起发生了什么情节了。等他恢复意识时,是站在离市政府不到一里处的一个十字路口,身后是一根木头电线杆。他那个军用挎包当然不翼而飞了,内中装着1948年12月1日刚刚成立的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已在全国解放区统一使用的旧版人民币1500万元(合新币1500元)。
  这是第5号案件,与此同时,第6号案件也在发生:第6号案件发生于第一区延寿寺东街,受害人是第一区民主政府办事员丰美仪。
  这天上午,丰美仪受领导指派,前往街道居委会去收集最近一个阶段人民群众对于民主政府工作方式、方法和干部态度的情况反映,回来时顺便去一趟印刷厂,把印好的一些表格带回来。领导交待工作时,特地关照丰美仪,印刷的表格有好几捆,很重的,你拿不动,所以一定要乘黄包车回来。
  丰美仪上午办完收集情况的事儿后,回了趟家,在家里吃了午饭,然后去印刷厂取东西。出门后叫了一辆黄包车,把东西放上去,自己却没上车,她的意识中还有着“坐车不平等”的成分。黄包车夫就劝说她上车,说他们工会对车夫有规定,既然收了乘客的钱,那就得全心全意为人家服务,姑娘你如果不坐车,给人家发现了往工会一嘀咕,我就得受处罚。丰美仪听着就有怜悯之意,于是就上车了。车夫却不急于拉车行进,而是拿出一张折叠着的报纸,打开后指着上面的一个字询问应当念什么。丰美仪告诉了他,对方见她似乎有些不解,便解释说他们工会规定车夫学习文化,每天至少要学会三个汉字,他这是在完成任务。
  车夫拉起黄包车往前走,丰美仪不知不觉就没有意识了。等到她恢复意识时,发现自己坐在一条胡同口的一块石头上,旁边有几个孩子,正一脸好奇地打量着她。检点下来,那几大捆表格自然没了,自己的手表、钢笔、钱包、证件也都没了。怎么没的,她却无论如何也回想不起来。

  这时,第7号案件差不多也已经发生了。案件发生的情况跟前面几起几乎一模一样,唯一的不同之处是发生地点是在第二区,也是干部乘坐黄包车,不知不觉就中了招。但是,第7号案件的性质却是最为严重的。受害人是开封特别市民主政府(军管会)军粮股干部,他被窃的挎包里有一份军粮供应计划书,这是一份机密文件。
  这三起案件分别被报到了第一区、第二区公安分局,分局还没来得及向市局报告,那个丢失军粮供应计划书的干部已经直接向军管会报告了情况。军管会当即作出了反应,直接给开封特别市公安局打了电话,命令立刻组织力量侦破该案。
  这时,第一、二区分局的电话也打到市局了。市公安局领导意识到,眼下需要侦破的已经不是“该案”,而是七起拍花系列案件了。于是,决定组成一个由市局和第一、二区分局侦查员组成的联合专案组。
  市局派出了一位侦查员,姓梁名世铭。这个二十六岁的苏北汉子有着一番传奇性的经历。他是个孤儿,打从记事起就在过流浪生活,七岁时被一个走江湖卖膏药的老头收留,跟着老头过了八年,学得些拳棍功夫。老头病殁后,梁世铭就独个儿走江湖卖药,两年后结识了一个也是走江湖卖蛇药的朋友刘俊生。刘俊生是中共地下党的交通员,利用卖蛇药为掩护在苏皖豫边区一带活动,替党做地下交通工作。他和梁世铭相处一段时间后,就发展梁世铭参加了地下党。梁世铭也被组织上安排当了地下交通员,直到抗战胜利。1945年10月29日,中共成立了苏皖边区民主政府,梁世铭被安排去了下设的公安局当了一名侦查员。从那时起到如今,梁世铭一直干着公安侦查工作。这次,市局领导指派梁世铭去第二区分局组建联合专案组,由其担任组长,主持侦查拍花系列案。
  梁世铭到第二区分局时,第一区分局派来的两名侦查员印雄、邱仲曦已经到了。第二区分局派出参加联合专案组的就是原分局专案组的老王、小郭、小那三人。梁世铭点了名把姓名和人对上号以后,说任务紧急,咱们多余的闲话就不说了,赶紧谈案情吧。先请你们把七起拍花案的案情介绍一下,然后请老王同志介绍你们之前所做的工作情况,最后大家一起分析案情。开始吧!
  第二区原专案组三位侦查员还是持原先的观点,说那封匿名信就是拍花案的作案者写的,为的是跟警方建立一种国民党时期的“警匪勾结”关系。对此观点,第一区分局的侦查员邱仲曦表示不完全赞同,他认为这封匿名信出自拍花系列案的作案者那是肯定的,但是,从信的内容里看不出明显的要求建立“勾结关系”的意向,他们只是希望警方按照所谓的江湖规矩行事。而第一区分局的另一位侦查员印雄则认为匿名信乃是那几个案犯在向民主政府叫板,可能他们的背后有国民党反动派的政治背景,作案是为了制造恐慌气氛,写信则是为了干扰侦查方向。
  如此这般议论了一番,梁世铭一直静静地听着,没有开口。众人说完后,他把那封匿名信拿在手里,靠他那在参加工作后才学得的那点文字识别水平不大轻松地看了数遍,忽然开腔了:“我明白了,可能是这么回事!”
  众人便把目光一起投向梁世铭,但梁世铭却没有接着往下说是怎么回事,而是问:“你们一区、二区,哦,可能主要是二区吧,因为最早几起案件都是在二区范围里发生的,老王,你们二区分局在第一起拍花案发生之前一两天里,办过什么案子抓过什么人吗?”
  王守义给问得一怔,想了想才回答:“第一起拍花案是12月23日晚上发生的,就是吉祥戏院窃枪案。在这之前一两天里,我这个小组在办两起案件,一起是盗窃案,大达布厂的棉纱被盗,是我在主持侦查,一直到现在也没有查到什么线索,当然也就谈不上抓人;还有一起是抢劫案,是其他同志在侦查,直到昨天才听说有了点眉目,人抓没抓我不清楚。至于刑侦队其他小组是否办案抓了人,这我就不清楚了。”
  梁世铭知道刑侦队办案都是各归各的,各小组、刑警之间互相不知道各自在办什么案子,准备或者已经抓了什么人,这方面也犯忌打听。但是,现在他需要了解这方面的情况,于是就让大家稍等,他去找刑侦队领导直接问一下。但梁世铭却碰了一枚软钉子。他原以为自己来自市局,为了案情需要了解一下这方面的情况应该没有问题,哪知刑侦队那位队长对此不以为然,听他说明来意后,只是摇头,临末说我给你出一个主意,你去分局办公室走一趟,我们分局各个部门只要逮人,都是需要到主任那里去开拘捕证的,拘捕证有存根,只要主任肯让你查,那几天拘捕了多少人、是些什么人、姓什么叫什么住在哪里不都清清楚楚一目了然了吗?
  梁世铭不得不承认这是一个绝妙而且省事的主意,谢过对方立马去了分局办公室,很快就抄录了一份拘捕证存根。这份存根上有分局自12月20日以来拘捕的十三名人犯的姓名、住址、案由,其中四名是国民党潜伏特务,其余是刑事和治安案件,有强奸、抢劫、盗窃和斗殴等,其中斗殴的就是12月21日晚在追靖饭庄打架的五福布店老板金庆鼎。
  梁世铭把这份名单给专案组每人看过后,这才开口端出了自己的思路:这几个案犯是在跟第二区公安分局叫板。为什么要叫板?肯定他们认为分局的警察在办某件案子时得罪了他们。这个推测是可以用已经发生的事情来印证的。12月23日晚上吉祥戏院发生了窃枪案,但是,次日那支被窃的手枪连同子弹完好无损地被送了回来。这完全是江湖道上人物的行事规矩:你得罪了我,我给你一个小小的警告,但并不真的让你受到什么损失,看你是否意识到。第二区分局方面是否“意识”到了呢?没有!好,那就再给你们些厉害瞧瞧,于是就接连发生了三起拍花案。这下你们总该知晓厉害了吧?但分局方面还是毫无察觉不作任何响应。这样,那就需要给你们进一步点一点了,于是就有了那封匿名信,意欲“开导”警方。但警方还是没有作出他们所希望的反应,于是就接着作了三起案件。
  梁世铭如此这般把自己的推测对老王等人说了说,众人恍然大悟,都认为梁世铭的推测很有道理。于是就讨论接下来应该怎么办,这个思路大家是一致的:分析那十三名被拘捕的人犯,通过人犯的社会关系查摸那几个拍花案犯。
  这种分析是需要比较详尽的材料的,拘捕证存根上的寥寥数字就起不到什么作用了,得从承办这些人犯的警员那里调取卷宗材料。按照规定,借阅卷宗材料需要打报告,由分局领导签批后方能实施。这时已是晚上10点多钟了,即使现写报告请领导签批了也找不到承办警员,人家早已下班了,所以,这件事就只好留待次日进行了。
  次日上午9点,专案组已把十三份卷宗材料借调过来了。先粗略地过过目,一致意见是把那个五福布店的老板金庆鼎排除在外,因为这人是酒后打架,虽然把人家的小臂桡骨打骨折了,但是他在被拘捕进分局后,在第一时间就认错,当场掏钱赔偿。承办该案的治安股警员跟受害人方面接触后,对方也表示可以谅解。这样,承办员就决定将其拘留十天。报告送到主管治安的分局领导那里,领导说看守所监房那么紧张,这人既然已经认错并作赔偿了,那就拘留他六天吧。专案组认为,一个布店老板,应当跟江湖黑道是没有什么关系的,所以就将其排除在需要研究的对象之外了。
  专案组作出这个决定的时候,金庆鼎正好走出看守所,他关押六天期满了。
  没有料到,当天下午会发生一桩令人意外的事情!


四、这个推断准确吗

  这天下午3点多,第二区公安分局门口来了一个衣衫褴褛的流浪汉模样的男子,用一根粗木棒挑着两个沉甸甸的破麻袋,驻步后重重地往地上一放。旁边木头岗亭里的岗哨以为他是歇息的,便说老乡你到一边歇着去,别堵着大门。那男子对岗哨说,有人让我把这些东西送来交给你们。话刚说完,拔腿就走,岗哨叫也叫不住。
  两口麻袋里的东西是从编号第2到第7的六起拍花案件中除自行车、摩托车以外的全部赃物,一件也不少。清点中,发现里面夹着一张十六开白纸,上面用毛笔写着:车在先贤小学后门口停着,你们自己去取。警察过去一看,果然停着,因为上着锁,就找了辆人力车拉了回来。
  当时,专案组正在第二区分局里面阅读、分析那十二个拘捕对象的卷宗材料。赃物被送回的消息一传到他们那里,众人顿时大吃一惊,组长梁世铭第一个反应过来,意识到看来之前的推测是准确的,拍花案犯频频作案的原因就是因为他们认为第二区分局的警察得罪了他们,现在,得罪的因素已经消除,所以就把赃物送回来了。
  得罪的因素是什么呢?梁世铭的第一个想法就是要知道从昨天下午第7号案件发生到现在的这段时间里,那十三个在押人犯的情况有什么变化。
  电话打到看守所,梁世铭要求知道这段时间里他把姓名报过去的那十三个关押对象是否被提审过,是否因治病等原因离开过看守所。那边逐一核对后回报说,除了金庆鼎之外,其余十二个人犯一切情况都正常,这段时间里没有提审过,也没有出过看守所。
  梁世铭听着觉得有情况了,便问:那么那个金庆鼎呢?
  金庆鼎?他已经在今天上午10点多被释放了。
  梁世铭这才想起金庆鼎的卷宗袋里有一份拘留时间的报告,分局领导批了拘留六天。因为这人是被排除在需要了解的对象之外的,所以也就忽略掉了。
  这样,如果说“得罪”拍花案犯的因素确实存在,而目前已经消除,所以案犯把赃物主动送还的话,那么这个消除的因素就是金庆鼎的释放了。专案组众侦查员面对这一猜测,感到简直不可思议:难道这个二十七岁的布店老板,竟然跟黑道上有着比较深的渊源关系?
  十二份卷宗材料被放到了一旁,那份原先已经剔出的金庆鼎的卷宗被众人传阅。但是,看过材料后,侦查员的不解似乎更加浓厚了。当时因为处于新旧政权变更交替之际,公安方面规定,对于被捕者,不管男女老少,不管是由于什么案由折进局子的,在讯问时一律先要了解人犯的家庭情况、社会关系、本人经历,然后再讯问案情。从卷宗里的讯问笔录,金庆鼎的家庭出身、背景和本人经历,看来看去也觉得无法跟江湖人物挂上钩。
  金庆鼎,开封本地人氏,祖上三代都是经营棉布业的本分商人。金庆鼎出生于1922年8月,小时候体弱多病,九岁时被父亲送往嵩山少林寺练武调养。金庆鼎在少林寺待了一年两个月,不但改善了体质,还学得了几套拳术。金庆鼎返回开封后,上学读书,小学、初中是在开封读的,高中去郑州读。读了一年多高中后,为追求北平的表姐,毅然决定放弃郑州的学籍,只身前往北平重新考试,进了一所教会学校。那时对于表亲之间的婚姻还没有“近亲”之说,表姐给金庆鼎追求到了。但是,那位姑娘红颜薄命,订婚后没多久就因肺结核去世了。金庆鼎受此打击,北平也不待了,却也不回开封老家,去了郑州原先读过的那所中学,要求重新入学,读几年级无所谓。学校拒绝恢复他的学籍,却因其在北平的教会学校上了一年多学把英语学得不错而聘请他担任初中部的英文老师。
  金庆鼎的父亲名叫金九灵,子承父业从老爸手里接过了五福布店经营,是一个老实本分的生意人,生意场上人都唤他老金头。金庆鼎是老金头唯一的儿子,因此,老金头希望自己晚年时,儿子从他手里把布店接过去经营。人大多有一个喜欢复制成功模式的习惯,老金头也不例外。所以,想让儿子在读完初中学业后不必考高中了,回到家里开始学着做布业生意。但金庆鼎却不听话,对于老金头的话根本就是当耳边刮过一阵风。老金头不知作过多少努力,还请了亲朋好友方方面面不知多少人做儿子的思想工作,但金庆鼎就是油盐不进,不肯经商。
  直到1948年年初,金庆鼎才像一个长梦做醒似的忽然给金九灵写来一封信,说他愿意回家跟老爸做生意了。老金头大喜,生怕儿子变卦,当即亲往郑州去接儿子回开封。到了那里才知道,儿子此举也是无可奈何的选择:这主儿跟一个女学生玩起了师生恋,那个十七岁的姑娘怀孕了。那是一个资本家的女儿,她对家里说了真情,提出辍学后立刻跟金庆鼎结婚。但父母坚决反对,因为他们对于女儿的今后另有打算,理想中的女婿不是如金庆鼎那样的粉笔匠,所以让女儿马上去把胎儿打掉,那姑娘无奈之下只好服从。这件事被学校方面知晓了,尽管很看重金庆鼎的英文教学水平,但这种品质有问题的人显然不适宜再留在学校为人师表了,于是通知金庆鼎在本学期结束后另谋高就。金庆鼎想想无路可走,于是就决定回家跟老爸学做生意,待老头子百年后接盘做个老板算了。
  没有想到的是,金庆鼎跟着老金头才做了半年生意,老金头就被查出患了绝症,现在说来就是某个内脏生了恶性肿瘤。一个月后,老金头去世。金庆鼎提前接盘做了五福布店的老板,他倒还算聪明活络,渐渐也就应付自如,照样把布店生意做得有声有色,同业中有人断言这小子不久就能超过他那已故的老爸。
  针对金庆鼎的调查方案很快就制定了:第一,对金庆鼎自述的经历进行缜密的调查,看是否有伪造的成分;第二,与此同时还应当对金庆鼎在释放后的活动情况进行调查;第三,从现在起,应当安排专人昼夜对金庆鼎进行秘密监视。
  调查和监视工作紧锣密鼓进行了两天,侦查员向街道、金庆鼎的邻居、布业公会、郑州的那所中学等方面悄然进行了调查,所获结果与金庆鼎在接受承办员讯问时所说的基本相同;金庆鼎自12月27日释放后也未见异常活动,他释放后就坐了黄包车回家,下午就像之前那样坐镇在五福布店的店堂里了,没有外出,也没有人去找过他。
  如此,梁世铭就蒙了:这是怎么的?难道我的推测有问题?他重新梳理了思路,想来想去也无法放弃之前的推测。情况是明摆着的:金庆鼎被捕后,案犯下手盗窃了傅参谋的手枪,次日自动归还;见警方没有反应,于是一口气又作了三起案件,警方还是没有“醒悟”,于是就送来了警告函件,然后紧接着又作了三起案件。之后,金庆鼎被释放了,于是所有赃物都自动归还,而且从此就再也未曾发生过拍花案件。这一切,不就是围绕着金庆鼎在进行吗?但现在的情况怎么跟金庆鼎这人无法联系起来呢?
  梁世铭向领导汇报了情况。领导问接下去你们准备怎么办,是打算放弃呢还是继续调查下去?梁世铭说我不甘心放弃,我一定要把案情调查清楚。我想之后的侦查工作还是分两步同时进行:对金庆鼎的秘密监视继续下去;部分改变侦查方向,准备对黄包车这个方向伸出调查触角,因为后三起拍花案子都是通过黄包车实施的,我想案犯不可能就是黄包车夫吧,那他们一定要设法搞到黄包车,这就是一条线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