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酒庄的“红色迷情”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7 19:30:23
http://t.cn/zTH3gIe
波尔多葡萄酒从吸引中国藏家豪掷千金到价格骤跌的原因何在?这说明葡萄酒在中国只是一时兴起吗?纪录片《红色迷情》的导演谈论了他的看法。

2011年,当中国的葡萄酒藏家不再为最新的法国葡萄酒豪掷千金时,骤跌的市场也让法国的各大酒庄放低了姿态。

澳大利亚电影制片人沃里克•罗斯(Warwick Ross)的新纪录片《红色迷情》(Red Obsession)记录了葡萄酒世界的这段荣衰周期。2011年初,法国最重要的葡萄酒产区波尔多的大酒庄开出的是它们有史以来的最高售价。然而,在接下来的这一年中,葡萄酒价格猛跌了20%多,重挫了法国顶级酒庄的傲气。


Lion Rock Films
沃里克•罗斯(Warwick Ross)
今年4月底,这部由男星拉塞尔•克劳(Russell Crowe)担任讲述者的纪录片在纽约翠贝卡电影节(Tribeca Film Festival)上播映后收获了好评。该片将于今年晚些时候在全美院线上映,但在亚洲的上映日期还未宣布。

罗斯接受了《华尔街日报》(The Wall Street Journal) Jason Chow的采访,谈论了波尔多葡萄酒市场泡沫的破灭以及中国葡萄酒市场的迅速增长。以下为经过编辑的访谈内容。

《华尔街日报》:是什么启发了你拍摄一部讲述中国对波尔多高档葡萄酒市场之影响的影片?

罗斯:2010年底,我在飞机上与同坐一趟班机的澳大利亚葡萄酒大师安德鲁•凯拉德(Andrew Caillard)聊了起来,他正要去波尔多。那时候的情况是2010年出产的酒或许会和被所有人称为“世纪之酒”的2009年的酒差不多。

但是,有传言称2010年份的价格比2009年的还会高,我觉得那毫无道理,因为全球金融危机造成的打击是如此严重。谁会买呢?凯拉德回答我说:“中国人。”在我看来,它象征着经济实力从西方向东方的转移。

《华尔街日报》:影片开头展现的是2011年初的法国。法国业界在葡萄酒热潮鼎盛时期的心态如何?

罗斯:各大酒庄有一种不可一世的感觉。当时2010年的酒即将开售,大家的期望很高。就连(美国酒评家)罗伯特•帕克(Robert Parker)也说那年的酒非同一般,但他也提醒说假如价格还在上涨,可能会出现危机,可是法国人置之不理,他们还是提高了价格。

《华尔街日报》:你认为是什么恰好导致泡沫破灭?中国买家为什么不出手了呢?

罗斯:首先,当某样东西变得非常抢手时,它就会被人作假。有人对我们说在中国,标签上写着拉菲(拉菲罗斯柴尔德酒庄(Château Lafite-Rothschild))的酒实际上10瓶中只有一瓶是真的。


Lion Rock Films
纪录片《红色情结》中的一幕,在一个葡萄园工作的中国工人在劳动间隙休息。
其次,中国人很精明。他们已经知道2009年是一个完美年份,所以愿意付高价。过了一年之后,他们对法国人说,“你们的意思是,2010年的只是差不多的酒,却要贵30%?”于是中国人非常正确地决定假如他们想买更多酒的话,他们也要买更多2009年的。

中国藏家告诉我们他们不介意为好酒掏腰包,但是最后如果价格不停地上涨,大家就不会大量购买了,最终他们就会收手。定价体系完全产生了适得其反的效果,波尔多是自讨苦吃,它是严重地管理不善。

《华尔街日报》:波尔多在下一年的心态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罗斯:我在2012年3月重返波尔多,他们的心态变得谦逊了。他们说:“是我们自己造成了这个后果,我们从没有吸取教训。”他们提高了价格,然后就遭遇了剧跌。

《华尔街日报》:影片有大量场景在中国拍摄,你们在那儿跟踪了一些酿酒商和藏家。中国葡萄酒领域给你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

罗斯:小酿酒商的专注和投入。他们酿出了一些好酒,他们酿出真正的顶级葡萄酒只是时间问题。


Lion Rock Films
在纪录片《红色情结》中Peter Tseng在查看他的藏酒的一幕。
葡萄酒世界的某些地方对此有所阻挠。产自宁夏的葡萄酒加贝兰获得《品醇客》(Decanter)葡萄酒大奖时,我们就在伦敦。很多人说它并非真正的中国葡萄酒,说它只是装在贴了中国标签的酒瓶中的波尔多酒。

不过,我在中国宁夏进行过桶边试饮,我毫不怀疑它就是中国葡萄酒。我认为那种阻挠表现了西方的傲慢。现在大家都对中国葡萄酒嗤之以鼻,但是西方世界最终会猛然觉醒。

《华尔街日报》:在葡萄酒市场泡沫破灭之后,有些人开始思考葡萄酒在中国是否只是富人阶层一时的爱好。你认同这种想法吗?

罗斯:它不是一时的爱好,它会在那儿长存下去,那只是时间问题。它会继续发展,人们的鉴赏力将会提升。他们的经验在增长,知识深度也在提高。中国藏家现时在波尔多买葡萄酒,不久之后他们将把目光投向意大利和西班牙。中国葡萄酒市场还在继续发展。

《华尔街日报》:拉塞尔•克劳是你这部影片的讲述者。他是如何参与进来的?

罗斯:他非常喜欢他自己的酒,喜欢他在波尔多的酒庄。他是我的执行制片人的朋友,也是我最中意的讲述者人选。

让我惊讶的是,拉塞尔说他很乐意做这件事。不过当时他正忙着《悲惨世界》(Les Mis口rables)的收尾工作,看起来不像是有时间的样子。后来飓风“桑迪”封锁了曼哈顿,他有了一天空闲。最终他在凌晨一点至四点之间完成了全部录音工作,距我们的最终期限只有几个小时。我欠他一瓶好酒。
http://t.cn/zTH3gIe
波尔多葡萄酒从吸引中国藏家豪掷千金到价格骤跌的原因何在?这说明葡萄酒在中国只是一时兴起吗?纪录片《红色迷情》的导演谈论了他的看法。

2011年,当中国的葡萄酒藏家不再为最新的法国葡萄酒豪掷千金时,骤跌的市场也让法国的各大酒庄放低了姿态。

澳大利亚电影制片人沃里克•罗斯(Warwick Ross)的新纪录片《红色迷情》(Red Obsession)记录了葡萄酒世界的这段荣衰周期。2011年初,法国最重要的葡萄酒产区波尔多的大酒庄开出的是它们有史以来的最高售价。然而,在接下来的这一年中,葡萄酒价格猛跌了20%多,重挫了法国顶级酒庄的傲气。


Lion Rock Films
沃里克•罗斯(Warwick Ross)
今年4月底,这部由男星拉塞尔•克劳(Russell Crowe)担任讲述者的纪录片在纽约翠贝卡电影节(Tribeca Film Festival)上播映后收获了好评。该片将于今年晚些时候在全美院线上映,但在亚洲的上映日期还未宣布。

罗斯接受了《华尔街日报》(The Wall Street Journal) Jason Chow的采访,谈论了波尔多葡萄酒市场泡沫的破灭以及中国葡萄酒市场的迅速增长。以下为经过编辑的访谈内容。

《华尔街日报》:是什么启发了你拍摄一部讲述中国对波尔多高档葡萄酒市场之影响的影片?

罗斯:2010年底,我在飞机上与同坐一趟班机的澳大利亚葡萄酒大师安德鲁•凯拉德(Andrew Caillard)聊了起来,他正要去波尔多。那时候的情况是2010年出产的酒或许会和被所有人称为“世纪之酒”的2009年的酒差不多。

但是,有传言称2010年份的价格比2009年的还会高,我觉得那毫无道理,因为全球金融危机造成的打击是如此严重。谁会买呢?凯拉德回答我说:“中国人。”在我看来,它象征着经济实力从西方向东方的转移。

《华尔街日报》:影片开头展现的是2011年初的法国。法国业界在葡萄酒热潮鼎盛时期的心态如何?

罗斯:各大酒庄有一种不可一世的感觉。当时2010年的酒即将开售,大家的期望很高。就连(美国酒评家)罗伯特•帕克(Robert Parker)也说那年的酒非同一般,但他也提醒说假如价格还在上涨,可能会出现危机,可是法国人置之不理,他们还是提高了价格。

《华尔街日报》:你认为是什么恰好导致泡沫破灭?中国买家为什么不出手了呢?

罗斯:首先,当某样东西变得非常抢手时,它就会被人作假。有人对我们说在中国,标签上写着拉菲(拉菲罗斯柴尔德酒庄(Château Lafite-Rothschild))的酒实际上10瓶中只有一瓶是真的。


Lion Rock Films
纪录片《红色情结》中的一幕,在一个葡萄园工作的中国工人在劳动间隙休息。
其次,中国人很精明。他们已经知道2009年是一个完美年份,所以愿意付高价。过了一年之后,他们对法国人说,“你们的意思是,2010年的只是差不多的酒,却要贵30%?”于是中国人非常正确地决定假如他们想买更多酒的话,他们也要买更多2009年的。

中国藏家告诉我们他们不介意为好酒掏腰包,但是最后如果价格不停地上涨,大家就不会大量购买了,最终他们就会收手。定价体系完全产生了适得其反的效果,波尔多是自讨苦吃,它是严重地管理不善。

《华尔街日报》:波尔多在下一年的心态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罗斯:我在2012年3月重返波尔多,他们的心态变得谦逊了。他们说:“是我们自己造成了这个后果,我们从没有吸取教训。”他们提高了价格,然后就遭遇了剧跌。

《华尔街日报》:影片有大量场景在中国拍摄,你们在那儿跟踪了一些酿酒商和藏家。中国葡萄酒领域给你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

罗斯:小酿酒商的专注和投入。他们酿出了一些好酒,他们酿出真正的顶级葡萄酒只是时间问题。


Lion Rock Films
在纪录片《红色情结》中Peter Tseng在查看他的藏酒的一幕。
葡萄酒世界的某些地方对此有所阻挠。产自宁夏的葡萄酒加贝兰获得《品醇客》(Decanter)葡萄酒大奖时,我们就在伦敦。很多人说它并非真正的中国葡萄酒,说它只是装在贴了中国标签的酒瓶中的波尔多酒。

不过,我在中国宁夏进行过桶边试饮,我毫不怀疑它就是中国葡萄酒。我认为那种阻挠表现了西方的傲慢。现在大家都对中国葡萄酒嗤之以鼻,但是西方世界最终会猛然觉醒。

《华尔街日报》:在葡萄酒市场泡沫破灭之后,有些人开始思考葡萄酒在中国是否只是富人阶层一时的爱好。你认同这种想法吗?

罗斯:它不是一时的爱好,它会在那儿长存下去,那只是时间问题。它会继续发展,人们的鉴赏力将会提升。他们的经验在增长,知识深度也在提高。中国藏家现时在波尔多买葡萄酒,不久之后他们将把目光投向意大利和西班牙。中国葡萄酒市场还在继续发展。

《华尔街日报》:拉塞尔•克劳是你这部影片的讲述者。他是如何参与进来的?

罗斯:他非常喜欢他自己的酒,喜欢他在波尔多的酒庄。他是我的执行制片人的朋友,也是我最中意的讲述者人选。

让我惊讶的是,拉塞尔说他很乐意做这件事。不过当时他正忙着《悲惨世界》(Les Mis口rables)的收尾工作,看起来不像是有时间的样子。后来飓风“桑迪”封锁了曼哈顿,他有了一天空闲。最终他在凌晨一点至四点之间完成了全部录音工作,距我们的最终期限只有几个小时。我欠他一瓶好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