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和书记:谁是大学的一把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10:56:32


     前两天在另一个帖子和人争论,想当然的认为校长是大学的一把手,因为我就读的大学当时就是如此。但既然别人说的似乎也有道理,于是就百度了一下,倒是大开眼界,这个问题还真是比较复杂,不能一概而论。以下是转帖的内容,感兴趣的可以看看。

一、校长PK书记
     "一把手"是一个中国特色的词语,表示一个单位里掌握实权的最高领导人。(www.unjs.com)考虑到中国几千年的"官本位"和"人治"传统,"一把手"的权力宝座对于组织的成员来说显然具有无比的吸引力。因此,要了解一个组织,必须首先了解"一把手",因为"一把手"往往决定了组织的目标、战略和行为方式。
在中国现行体制下,党政机关的"一把手"是一目了然的。例如,一个地区的党委书记显然是"一把手",省长、市长或区长只能是"二把手"。大多数国有企业和事业单位的"一把手"也是非常明确的。例如,国有企业的董事长或者总经理是"一把手",他们通常兼任单位的党委书记,否则党委书记通常是"二把手"。但是,中国有一类事业单位的"一把手"却不是那么容易界定,这类单位就是大学。《高等教育法》第三十九条规定,"国家举办的高等学校实行中国共产党高等学校基层委员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同时《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也明确规定,"高等学校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按照上述两个法律和规定,党委是大学的最高领导机构,校长必须对党委负责。而书记是党委的最高领导人,这就意味着书记是大学的最高领导机构的负责人。可是,《高等教育法》又同时规定,"高等学校的校长全面负责本学校的教学、科学研究和其他行政管理工作"(第四十一条),并且"高等学校的校长为高等学校的法定代表人"(第三十条)。既然大学的主要职责就是教学和科研,而校长又是教学和科研的负责人和本校的法人代表,那么作为大学最高行政领导的校长成为"一把手"也是合情合理的。
     从纯粹学术的角度来看,这个问题有趣的地方在于:既然校长和书记都可以是大学的实际最高领导,那么为什么在一些大学校长是"一把手",而在另一些大学书记是"一把手"呢?更有趣的问题是,如果说根据"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书记应该是法律规定的"一把手",即书记拥有"正式权力"(formal authority),那么在什么条件下身居次席的校长能够突破形式规定获取"真实权力"(real authority)呢?

二、"一把手"校长的特征
     为了回答上述两个问题,我们搜集了中国所有"211工程"大学的有关资料,剔除了一些大学的分校之后,得到了数据比较完整的113个样本。这113所"211"大学覆盖了中国大陆所有内地省级地区,类型包括理、工、农、医、文、史、哲、师范、艺术以及军事等所有类型的高等学校,它们是中国的主要大学。我们的数据包括大学的基本特征,例如规模、地位、级别和类型,还包括了大学校长和书记的个人履历,包括姓名、年龄、教育背景、专业学术和行政任职等信息。
我们在这篇文章中关心的主要问题是,谁是大学的"一把手"。公允地说,由于大学不是一个纯粹的党政机构,而是一种特殊的事业单位,因此要客观地认定校长或书记谁是"一把手"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情。为此,我们采取了一种非常保守的方法。我们识别"一把手"的第一个条件是,在大学的官方网站上,看校长和书记谁排在前面。假如我们发现校长在书记的前面或者左边,我们就认为该大学的"一把手"是校长。第二个条件是,在大学的官方新闻里,当校长和书记同时出现时,如果校长排在书记的前面,我们就认为校长是"一把手"。考虑到书记在当下的法律体系下很可能具有形式上的最高地位(即正式权力),因此书记排序在校长前面未必说明书记是真正的"一把手",但是校长排序在书记前面,一定说明校长是真正的"一把手"。想想看,在一个ZF机构中,市长怎么可能排在市委书记前面呢?换言之,我们估计的校长是"一把手"的样本数量应该是总体数量的下限。

      根据我们的识别方法,我们发现在113个样本大学中,最少有10所大学是校长担任"一把手"。10所大学中还包括4所校长和书记"一肩挑"的大学,我们也认为它们的"一把手"是校长。因为只有教育部或地方ZF特别信任该校长,才可能放弃另外任命一位书记的安排。虽然看上去校长担任"一把手"的大学只有全部样本的10%,但是如前所述,我们估计的是一个底线。我们相信,根据我们了解的现实情况,如果可以获取更多信息,例如谁在主导该校的人事任命权,那么一定可以筛选出更多校长担任"一把手"的大学。
现在可以初步回答我们的问题了。既然多数大学都是书记担任名义上或实际上的"一把手",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少数大学是校长担任"一把手"呢?通过对比校长和书记的履历,并结合大学的特点,我们认为有以下四个原因。
第一,是否在党政部门任职。中国的大学相当于党政机关的一个分支,因此大学的发展特别依赖于其"一把手"在党政机关的背景。一言以蔽之,背景决定资源,资源决定权力。一个在教育部甚至中央任职的校长或书记在高层拥有良好的人脉,能够获取普通的大学校长或书记不能获取的ZF资源,能够给本校教职工和学生带来巨大利益和发展空间,当然会在本校拥有一言九鼎的最高权力。因此,假如一所大学的校长是从教育部重要部门空降下来的,能够带来大笔经费,而书记缺乏这些条件,那么校长成为拥有"真实权力"的"一把手"也就理所当然了。

第二,是否两院院士。大学是培养人才和科学研究的最高学府,而中国科学院院士或工程院院士则代表一个科学家的最高学术荣誉。在一个理工科大学,如果校长是两院院士,那么学术权威首先就不言自明了。因此,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校长成为"一把手"似乎是合乎逻辑的。但中国理工科大学众多,为何只有少数几所理工科大学的"一把手"是校长呢?这就需要结合第一个原因来理解了。假设在一所大学,校长是院士,但是书记来自教育部或者更高层(例如担任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那么此时学术背景就要让位于党政背景了。毕竟,中国大学的最重要资源不是学术本身,而是政策空间。
第三,是否校友。校友是维系学生和母校的感情纽带。因此,一些国外著名大学,例如哈佛大学,董事会在遴选校长时通常强调校长必须是本校校友。除了感情纽带,校友也意味着资源纽带。从本校毕业的学生,如果自己不是毕业后留校工作,那么至少有一批同学留校工作。实际上,能够担任大学校长的人,很多都是毕业后留校工作的,这就意味着他们在担任校长之前已经有了较好的群众基础。这种校友身份显然有利于校长上任后立即熟悉工作,选贤举能,并针对本校现状开出合格的药方。在我们的样本中,在校长和书记其他条件类似的前提下,校友身份显然给校长担任"一把手"加了不少分。
第四,是否主流学科。每个大学都有自己的特色学科和特色专业。学科实力越强,在"学而优则仕"的文化背景下,该学科的学者被提拔为行政领导的概率就越高。从累积概率来看,从该学科中走出来的领导干部也越多,这又形成了一种正反馈效应。在一所以理工见长的大学,文科出身的校长或者书记要成为"一把手",在缺乏强势政治背景的前提下,这种概率应该很小。在我们的样本中,凡是校长成为"一把手"的大学,校长所学专业都是该校的主流学科,有几个甚至就是本校主流学科毕业的校友。
      上述分析还存在两个问题。第一个是遗漏变量问题,即可能存在另外一些重要的决定"一把手"地位的因素,例如校长或书记在本校任职的时间、本校的权力分配传统等。限于时间和数据,我们暂时无法解决这个问题。另一个是样本选择问题,即我们是根据校长成为"一把手"的样本来归纳原因的,这些原因也可能是书记成为"一把手"的原因。尽管我们对校长或书记成为"一把手"的一般原因也感兴趣,但是在缺乏对比样本的情况下,我们的归纳更可能陷入样本选择的陷阱。比如,几乎所有的"一把手"--无论是校长还是书记,都是中共党员,但我们不能推断党员身份是成为"一把手"的主要原因,它最多是一个必要条件。为了减轻第二个问题的严重性,我们也来分析一下书记成为"一把手"的原因。

三、党委书记的背景
      在全部113所大学样本中,有103所大学的党委书记在拥有"正式权力"的同时很可能也拥有"真实权力",即他们很可能也是真正的"一把手"。这是根据我们的识别方法得到的上限比例。一些人也许认为,书记是搞思想政治工作的,因此不容易获得实权。这种观点是一种偏见。实际上,现在的大学党委书记,很多也是专家学者出身,也有海外留学背景,并且担任过大学副校长等"实职"。我们不妨将书记与校长进行一些对比,在概括大学党委书记背景的同时,试图确认前面概括的校长获取"真实权力"的原因。
首先,从学历上看,有40位大学党委书记拥有博士学位,超过全部样本的三分之一,并且在"985工程"高校中也是如此。相比之下,超过80%的大学校长拥有博士学位。这一方面说明,现在的书记学历并不低,具备较高的专业水平,绝非一般单位的政工干部可比。另一方面还说明,在目前大学领导的年龄阶段(校长平均年龄55岁,书记56岁),博士学位本身并不是成为"一把手"的主要原因,因为差别不大。因为党委书记中没有两院院士,所以将是否为两院院士作为校长主政的主要原因之一,这是合理的。
     其次,从任职经历上看,在担任"一把手"的书记中,有将近一半曾在ZF部门任职,例如曾担任地方ZF的教委副主任,还有大约五分之一曾在教育部任职。在那些没有上述任职经历的书记中,有少数也曾担任过副校长职位。这说明,担任党政领导职位是成为大学"一把手"的主要原因。而且,在那些校长是两院院士的情况下,书记既没有党政部门任职经历,又未担任过副校长的样本极少,不到10%。
再次,从教育背景上看,在担任"一把手"的书记中,只有三分之一是本校校友。而担任"一把手"的校长几乎都是本校校友。这说明,是否校友对于校长主政很重要,但对于书记主政并不很重要。因此,我们前面将校友身份归纳为校长成为"一把手"的原因之一,这也是合理的。

     最后,从专业上看,在担任"一把手"的书记中,有一半都是学文科出身,其中文史哲类占了大约三分之一。与担任"一把手"的校长对比,学科优势并不明显。这可能与党委书记的工作有关。做思想政治工作,可能文科出身更有优势,尽管文科出身在理工类或综合类大学中并非主流专业。
综上所述,党政任职背景是校长或党委书记成为"一把手"的共同因素,这对于由教育部和地方ZF共同出资建设的"211"大学来说,也是理所当然的原因。此外,院士身份、校友身份和学科优势的确是校长成为"一把手"的主要原因。当然,由于"一把手"校长的样本较少,并且存在识别的困难,我们希望在将来的分析中努力解决这一难题。

http://www.unjs.com/xuexi/jiaoyu ... 7065859_694618.html

@淡水鱼.oO @魁霎 @尼康小猫  

     前两天在另一个帖子和人争论,想当然的认为校长是大学的一把手,因为我就读的大学当时就是如此。但既然别人说的似乎也有道理,于是就百度了一下,倒是大开眼界,这个问题还真是比较复杂,不能一概而论。以下是转帖的内容,感兴趣的可以看看。

一、校长PK书记
     "一把手"是一个中国特色的词语,表示一个单位里掌握实权的最高领导人。(www.unjs.com)考虑到中国几千年的"官本位"和"人治"传统,"一把手"的权力宝座对于组织的成员来说显然具有无比的吸引力。因此,要了解一个组织,必须首先了解"一把手",因为"一把手"往往决定了组织的目标、战略和行为方式。
在中国现行体制下,党政机关的"一把手"是一目了然的。例如,一个地区的党委书记显然是"一把手",省长、市长或区长只能是"二把手"。大多数国有企业和事业单位的"一把手"也是非常明确的。例如,国有企业的董事长或者总经理是"一把手",他们通常兼任单位的党委书记,否则党委书记通常是"二把手"。但是,中国有一类事业单位的"一把手"却不是那么容易界定,这类单位就是大学。《高等教育法》第三十九条规定,"国家举办的高等学校实行中国共产党高等学校基层委员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同时《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也明确规定,"高等学校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按照上述两个法律和规定,党委是大学的最高领导机构,校长必须对党委负责。而书记是党委的最高领导人,这就意味着书记是大学的最高领导机构的负责人。可是,《高等教育法》又同时规定,"高等学校的校长全面负责本学校的教学、科学研究和其他行政管理工作"(第四十一条),并且"高等学校的校长为高等学校的法定代表人"(第三十条)。既然大学的主要职责就是教学和科研,而校长又是教学和科研的负责人和本校的法人代表,那么作为大学最高行政领导的校长成为"一把手"也是合情合理的。
     从纯粹学术的角度来看,这个问题有趣的地方在于:既然校长和书记都可以是大学的实际最高领导,那么为什么在一些大学校长是"一把手",而在另一些大学书记是"一把手"呢?更有趣的问题是,如果说根据"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书记应该是法律规定的"一把手",即书记拥有"正式权力"(formal authority),那么在什么条件下身居次席的校长能够突破形式规定获取"真实权力"(real authority)呢?

二、"一把手"校长的特征
     为了回答上述两个问题,我们搜集了中国所有"211工程"大学的有关资料,剔除了一些大学的分校之后,得到了数据比较完整的113个样本。这113所"211"大学覆盖了中国大陆所有内地省级地区,类型包括理、工、农、医、文、史、哲、师范、艺术以及军事等所有类型的高等学校,它们是中国的主要大学。我们的数据包括大学的基本特征,例如规模、地位、级别和类型,还包括了大学校长和书记的个人履历,包括姓名、年龄、教育背景、专业学术和行政任职等信息。
我们在这篇文章中关心的主要问题是,谁是大学的"一把手"。公允地说,由于大学不是一个纯粹的党政机构,而是一种特殊的事业单位,因此要客观地认定校长或书记谁是"一把手"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情。为此,我们采取了一种非常保守的方法。我们识别"一把手"的第一个条件是,在大学的官方网站上,看校长和书记谁排在前面。假如我们发现校长在书记的前面或者左边,我们就认为该大学的"一把手"是校长。第二个条件是,在大学的官方新闻里,当校长和书记同时出现时,如果校长排在书记的前面,我们就认为校长是"一把手"。考虑到书记在当下的法律体系下很可能具有形式上的最高地位(即正式权力),因此书记排序在校长前面未必说明书记是真正的"一把手",但是校长排序在书记前面,一定说明校长是真正的"一把手"。想想看,在一个ZF机构中,市长怎么可能排在市委书记前面呢?换言之,我们估计的校长是"一把手"的样本数量应该是总体数量的下限。

      根据我们的识别方法,我们发现在113个样本大学中,最少有10所大学是校长担任"一把手"。10所大学中还包括4所校长和书记"一肩挑"的大学,我们也认为它们的"一把手"是校长。因为只有教育部或地方ZF特别信任该校长,才可能放弃另外任命一位书记的安排。虽然看上去校长担任"一把手"的大学只有全部样本的10%,但是如前所述,我们估计的是一个底线。我们相信,根据我们了解的现实情况,如果可以获取更多信息,例如谁在主导该校的人事任命权,那么一定可以筛选出更多校长担任"一把手"的大学。
现在可以初步回答我们的问题了。既然多数大学都是书记担任名义上或实际上的"一把手",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少数大学是校长担任"一把手"呢?通过对比校长和书记的履历,并结合大学的特点,我们认为有以下四个原因。
第一,是否在党政部门任职。中国的大学相当于党政机关的一个分支,因此大学的发展特别依赖于其"一把手"在党政机关的背景。一言以蔽之,背景决定资源,资源决定权力。一个在教育部甚至中央任职的校长或书记在高层拥有良好的人脉,能够获取普通的大学校长或书记不能获取的ZF资源,能够给本校教职工和学生带来巨大利益和发展空间,当然会在本校拥有一言九鼎的最高权力。因此,假如一所大学的校长是从教育部重要部门空降下来的,能够带来大笔经费,而书记缺乏这些条件,那么校长成为拥有"真实权力"的"一把手"也就理所当然了。

第二,是否两院院士。大学是培养人才和科学研究的最高学府,而中国科学院院士或工程院院士则代表一个科学家的最高学术荣誉。在一个理工科大学,如果校长是两院院士,那么学术权威首先就不言自明了。因此,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校长成为"一把手"似乎是合乎逻辑的。但中国理工科大学众多,为何只有少数几所理工科大学的"一把手"是校长呢?这就需要结合第一个原因来理解了。假设在一所大学,校长是院士,但是书记来自教育部或者更高层(例如担任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那么此时学术背景就要让位于党政背景了。毕竟,中国大学的最重要资源不是学术本身,而是政策空间。
第三,是否校友。校友是维系学生和母校的感情纽带。因此,一些国外著名大学,例如哈佛大学,董事会在遴选校长时通常强调校长必须是本校校友。除了感情纽带,校友也意味着资源纽带。从本校毕业的学生,如果自己不是毕业后留校工作,那么至少有一批同学留校工作。实际上,能够担任大学校长的人,很多都是毕业后留校工作的,这就意味着他们在担任校长之前已经有了较好的群众基础。这种校友身份显然有利于校长上任后立即熟悉工作,选贤举能,并针对本校现状开出合格的药方。在我们的样本中,在校长和书记其他条件类似的前提下,校友身份显然给校长担任"一把手"加了不少分。
第四,是否主流学科。每个大学都有自己的特色学科和特色专业。学科实力越强,在"学而优则仕"的文化背景下,该学科的学者被提拔为行政领导的概率就越高。从累积概率来看,从该学科中走出来的领导干部也越多,这又形成了一种正反馈效应。在一所以理工见长的大学,文科出身的校长或者书记要成为"一把手",在缺乏强势政治背景的前提下,这种概率应该很小。在我们的样本中,凡是校长成为"一把手"的大学,校长所学专业都是该校的主流学科,有几个甚至就是本校主流学科毕业的校友。
      上述分析还存在两个问题。第一个是遗漏变量问题,即可能存在另外一些重要的决定"一把手"地位的因素,例如校长或书记在本校任职的时间、本校的权力分配传统等。限于时间和数据,我们暂时无法解决这个问题。另一个是样本选择问题,即我们是根据校长成为"一把手"的样本来归纳原因的,这些原因也可能是书记成为"一把手"的原因。尽管我们对校长或书记成为"一把手"的一般原因也感兴趣,但是在缺乏对比样本的情况下,我们的归纳更可能陷入样本选择的陷阱。比如,几乎所有的"一把手"--无论是校长还是书记,都是中共党员,但我们不能推断党员身份是成为"一把手"的主要原因,它最多是一个必要条件。为了减轻第二个问题的严重性,我们也来分析一下书记成为"一把手"的原因。

三、党委书记的背景
      在全部113所大学样本中,有103所大学的党委书记在拥有"正式权力"的同时很可能也拥有"真实权力",即他们很可能也是真正的"一把手"。这是根据我们的识别方法得到的上限比例。一些人也许认为,书记是搞思想政治工作的,因此不容易获得实权。这种观点是一种偏见。实际上,现在的大学党委书记,很多也是专家学者出身,也有海外留学背景,并且担任过大学副校长等"实职"。我们不妨将书记与校长进行一些对比,在概括大学党委书记背景的同时,试图确认前面概括的校长获取"真实权力"的原因。
首先,从学历上看,有40位大学党委书记拥有博士学位,超过全部样本的三分之一,并且在"985工程"高校中也是如此。相比之下,超过80%的大学校长拥有博士学位。这一方面说明,现在的书记学历并不低,具备较高的专业水平,绝非一般单位的政工干部可比。另一方面还说明,在目前大学领导的年龄阶段(校长平均年龄55岁,书记56岁),博士学位本身并不是成为"一把手"的主要原因,因为差别不大。因为党委书记中没有两院院士,所以将是否为两院院士作为校长主政的主要原因之一,这是合理的。
     其次,从任职经历上看,在担任"一把手"的书记中,有将近一半曾在ZF部门任职,例如曾担任地方ZF的教委副主任,还有大约五分之一曾在教育部任职。在那些没有上述任职经历的书记中,有少数也曾担任过副校长职位。这说明,担任党政领导职位是成为大学"一把手"的主要原因。而且,在那些校长是两院院士的情况下,书记既没有党政部门任职经历,又未担任过副校长的样本极少,不到10%。
再次,从教育背景上看,在担任"一把手"的书记中,只有三分之一是本校校友。而担任"一把手"的校长几乎都是本校校友。这说明,是否校友对于校长主政很重要,但对于书记主政并不很重要。因此,我们前面将校友身份归纳为校长成为"一把手"的原因之一,这也是合理的。

     最后,从专业上看,在担任"一把手"的书记中,有一半都是学文科出身,其中文史哲类占了大约三分之一。与担任"一把手"的校长对比,学科优势并不明显。这可能与党委书记的工作有关。做思想政治工作,可能文科出身更有优势,尽管文科出身在理工类或综合类大学中并非主流专业。
综上所述,党政任职背景是校长或党委书记成为"一把手"的共同因素,这对于由教育部和地方ZF共同出资建设的"211"大学来说,也是理所当然的原因。此外,院士身份、校友身份和学科优势的确是校长成为"一把手"的主要原因。当然,由于"一把手"校长的样本较少,并且存在识别的困难,我们希望在将来的分析中努力解决这一难题。

http://www.unjs.com/xuexi/jiaoyu ... 7065859_694618.html

@淡水鱼.oO @魁霎 @尼康小猫  
校长
学校里面当然是校长,
书记也可以联合其他党委成员斗倒校长的。
仅仅是比较权力的话,明显是校长管得更全面些。

基层党委政府里,县长到书记算是晋升,大部分书记也有县长的任职经历。
但是大学里面,书记是由副书记晋升,校长大部分是由负责教学或者学术的副校长晋升,这是2条完全不同的路。
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

关键是,学术委员会、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生院之类的机构,它们只听校长的。
党委书记放进大学就是扯蛋的,不知道成天到底干个鸟事。
谁是一把手?那要看谁强势,谁省里关系硬了~~
来自:超级大本营军事论坛 Windows Phone 7 客户端来自: WindowsPhone客户端
校长负责制
清华北大毫无疑问是书记一把手。
我们这是校长
当然党委书记。企业那个作者没有掌握准确,当然我也不能够说得很熟悉。以我以前对我们企业了解他指的企业那个党委更像机关里面的机关党委,但真正实权是党组书记这个必须企业一把手兼任,不太恰当的打个比方某部某厅的部长厅长是民主党派人士,那实权肯定在党组书记手上。
  这一体制中的“党委领导”有三个方面的含义。  首先,从党委在学校的地位来看,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确立了党委在学校的领导核心、政治核心的地位。党委是学校的最高领导集体。除党委外,在学校中不能有别的核心,不能有凌驾于党委之上或与党委平起平坐的组织和个人。党委和校长的关系当然是,也只能是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校长在党委的领导下开展工作,党委充分尊重和发挥校长在学校的重要作用。这是把握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关键所在。  其次,从党委的主要职责来看,党委把工作重点放在研究和决定学校的重大方针、政策问题上。党委要对学校工作中诸如改革和发展的规划和方案、年度工作计划、系处级以上干部任免、晋职晋级工作方案、经费预决算、基建大项目安排以及校生产和科研发展计划等重大问题作出决策,并围绕党和学校的中心工作加强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中共中央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党的建设的通知》中规定的高校党委的主要任务就体现了党委对重大问题的决策和领导。  再次,从党委的领导方式来看,党委的领导主要是政治领导、思想领导和组织领导。所谓政治领导,主要是指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和培养目标,对学校的重大问题进行决策。所谓思想领导,就是依靠强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宣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武装师生员工的头脑,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办好社会主义的大学。所谓组织领导,就是加强党的组织建设,坚持党管干部的原则,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带领和组织师生员工实现党和学校的各项任务。
有第二条,完全是大权以死死抓牢啦。
对楼主的好学精神表示赞许
397350751 发表于 2013-5-5 13:23
  这一体制中的“党委领导”有三个方面的含义。  首先,从党委在学校的地位来看,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 ...
少将同志灰常专业
校长兼书记就没问题了
我妈的单位是校长。最近在政治斗争。
客气了,不是你那一说我也不会想着去查。
对楼主的好学精神表示赞许
客气了,不是你那一说我也不会想着去查。
党委书记
  这一体制中的“党委领导”有三个方面的含义。  首先,从党委在学校的地位来看,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 ...
又涨姿势了,您这分析的非常专业。
365赌王 发表于 2013-5-5 11:04
校长
错,书记。
80年代搞过一段校长负责制,无果,回到书记老子第一的现在了。
书记不就是军队里的政委吗?其实就是双首长体制。

xiaotian2 发表于 2013-5-6 14:12
错,书记。


非行政事业单位一把手都是行政领导。具体到学校,更有校长书记一肩挑的,而大家都称其为校长!
xiaotian2 发表于 2013-5-6 14:12
错,书记。


非行政事业单位一把手都是行政领导。具体到学校,更有校长书记一肩挑的,而大家都称其为校长!
木瓜 发表于 2013-5-6 14:20
书记不就是军队里的政委吗?其实就是双首长体制。
42年前是绝对政委说了算,后来由于种种原因改为现行的党委集体领导下的首长负责制,也就是部队长对党委负责。。。
ligand 发表于 2013-5-5 11:41
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
完全正确
大学不知道,中学是校长一把手
木瓜 发表于 2013-5-6 14:20
书记不就是军队里的政委吗?其实就是双首长体制。
部队现在的确是双首长制;

地方党政机关(省市县乡镇)就不是党政双首长制。而是在党委瑺委会的集体领导下。其中书记是“班长”,政府行政首长是副班长。

政府与政府组成部门(部、委、办、局)都是行政首长负责制(这是宪法及政府组织法规定的)。也就是说,除了个别特例这些单位是不能党政分设的,行政首长要兼任党组书记;党组会议是不能推翻行政首长的决定;行政单位的办公会议也不能推翻行政首长的决定;但重大事项要征询党组会议、办公会议的通过,不能由行政首长一意孤行。

学校、医院等公营事业单位是党委领导下的行政一把手负责制。即重大事项要党委会集体研究决定;行政一把手有否决权;双方相持不下则报告上级来解决(这种情况极为罕见,基本不会发生)。实际上,行政一把手负责全部业务工作;党委书记负责思想政治工作、领导干部工作、统战工作、宣传工作、人武工作、工青妇。

县公安局、区公安分局、各公安执法勤务单位(总队、支队、大队、所、站等)设行政一把手与政委(教导员),二者分工是行政一把手负责全面工作,政委(教导员)配合行政一把手分管组织队伍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

配个书记捣校长的蛋,配个校长捣书记的蛋
魁霎 发表于 2013-5-5 11:43
关键是,学术委员会、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生院之类的机构,它们只听校长的。
最关键的干部问题是书记说了算。我国高校明确规定是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
mv1905 发表于 2013-5-6 13:15
又涨姿势了,您这分析的非常专业。
我其实也不是很懂,因为不是从事党务工作,我是网上百度出来的,地址如下: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128678041.html
只不过平常工作发现党工作好像两部分,一个就是党务,在一些部委厅局是机关党委;一个是决策,在部委厅局就是党组。就给以前我们分公司党委书记好像一般是2、3把手,但具体事务就是党务,做得一般就是发展党员;但每回都要开另外的党的会议,这里面一把手就是总经理,商量的都是决策性东西,如公司发展,公司领导思想汇报,干部任免。这里面仅限领导参加和部分如人力、综合、财务的中层列席。我认为这些单位还是党的大,关键是要理清究竟这书记是党务的,还是决策的。
397350751 发表于 2013-5-5 13:23
  这一体制中的“党委领导”有三个方面的含义。  首先,从党委在学校的地位来看,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 ...
这个要是校长强势团结大多数党委成员那书记就是摆设了,这和党政机关还不一样,那是明确了书记是班长地位的,这在军队企事单位就很明显能看出,谁是一把手还真不一定是书记.


政治性预防,从学生抓起。何况还要招党员。两条线,有关系?

政治性预防,从学生抓起。何况还要招党员。两条线,有关系?
“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说白了,就是总书记和总理之间的关系。
有个别地方是是校长更有权势一点,但是绝大多数地方是书记说了算。
行政单位党委大,但是学术机构、技术部门校长要大得多。因为校长、院长之类的一般在技术上也有相当的功力,如果党委插手那是外行指导内行,不行的。
hester 发表于 2013-5-7 09:58
这个要是校长强势团结大多数党委成员那书记就是摆设了,这和党政机关还不一样,那是明确了书记是班长地位 ...
这个就要看书记个人能力了,书记又不是天生就要去给校长作对的,只能说学校书记从权利规定上他最大,但并不是绝对权威,重大事情都有党委决定。就说新调来的省委和市委书记,刚到一个地方,前面几个事情肯定是拜访省上市上的原老领导,得到老领导支持,并先给领导班子成员留下好印象,等过1、2年他基本掌握绝对权威了,他才敢啥子话都是他说的算,前面还不是夹得紧紧的。
ligand 发表于 2013-5-5 11:41
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
正解
具体自己理解去
虚空异形卡兹克 发表于 2013-5-7 10:10
行政单位党委大,但是学术机构、技术部门校长要大得多。因为校长、院长之类的一般在技术上也有相当的功力, ...
很多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党委书记也是技术上的专家,学术水平也很高。
admiraltr 发表于 2013-5-7 10:38
很多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党委书记也是技术上的专家,学术水平也很高。
但是因为在具体事务上负责很多党性教育之类的东西,这些学术造诣多数都会变得手生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