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大陈宇翱教授获欧洲物理学会菲涅尔奖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5/01 13:47:34
http://www.stdaily.com/kjrb/content/2013-04/14/content_592951.htm
科技日报合肥4月13日电 (记者吴长锋)记者今天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悉,欧洲物理学会近日致函该校,由于在光子和冷原子的量子操纵以及在量子信息和量子模拟等领域中作出的杰出贡献,该校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实验室陈宇翱教授将被授予2013年度菲涅尔奖,颁奖仪式将于5月14日在德国慕尼黑召开的2013年欧洲量子电子学与量子光学年会上举行。
    菲涅尔奖由欧洲物理学会设立,以19世纪最伟大的光学家菲涅尔命名,是量子电子学和量子光学领域青年科学家的最高荣誉,目前每两年颁发一次,每次奖励2名35岁以下的青年科学家,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领域各一名。
    今年32岁的陈宇翱是我国近年来涌现出的优秀青年科技人才,他曾于1998年在第29届国际中学生物理奥林匹克竞赛中获得实验第一和总分第一,同年进入中科大深造。在校攻读本科和硕士学位期间,他开始进入量子信息科研领域,并合作搭建了世界上首个五光子纠缠实验平台,奠定了我国在多光子纠缠操纵方面的国际领先地位。
    2008年,陈宇翱获得德国海德堡大学博士学位。2011年全职回国工作后,他主要致力于基于光子和超冷原子操纵的可拓展量子信息处理研究,并在国际上首次成功制备出八光子薛定谔猫态。
    迄今为止,陈宇翱仅在《自然》《自然·物理学》《自然·光子学》《美国科学院院报》《物理评论快报》五个国际重要学术期刊上就发表论文38篇,其中第一作者和通信作者论文15篇,共被SCI他引1800余次。其研究成果得到国内外学术界高度评价,一次入选《自然》年度十大科技亮点,两次入选欧洲物理学会“年度物理学亮点”,两次入选美国物理学会“年度物理学重大事件”,五次入选由两院院士评选出的“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


量子计算机。。。。。。。。。。。。。。。。。http://www.stdaily.com/kjrb/content/2013-04/14/content_592951.htm
科技日报合肥4月13日电 (记者吴长锋)记者今天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悉,欧洲物理学会近日致函该校,由于在光子和冷原子的量子操纵以及在量子信息和量子模拟等领域中作出的杰出贡献,该校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实验室陈宇翱教授将被授予2013年度菲涅尔奖,颁奖仪式将于5月14日在德国慕尼黑召开的2013年欧洲量子电子学与量子光学年会上举行。
    菲涅尔奖由欧洲物理学会设立,以19世纪最伟大的光学家菲涅尔命名,是量子电子学和量子光学领域青年科学家的最高荣誉,目前每两年颁发一次,每次奖励2名35岁以下的青年科学家,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领域各一名。
    今年32岁的陈宇翱是我国近年来涌现出的优秀青年科技人才,他曾于1998年在第29届国际中学生物理奥林匹克竞赛中获得实验第一和总分第一,同年进入中科大深造。在校攻读本科和硕士学位期间,他开始进入量子信息科研领域,并合作搭建了世界上首个五光子纠缠实验平台,奠定了我国在多光子纠缠操纵方面的国际领先地位。
    2008年,陈宇翱获得德国海德堡大学博士学位。2011年全职回国工作后,他主要致力于基于光子和超冷原子操纵的可拓展量子信息处理研究,并在国际上首次成功制备出八光子薛定谔猫态。
    迄今为止,陈宇翱仅在《自然》《自然·物理学》《自然·光子学》《美国科学院院报》《物理评论快报》五个国际重要学术期刊上就发表论文38篇,其中第一作者和通信作者论文15篇,共被SCI他引1800余次。其研究成果得到国内外学术界高度评价,一次入选《自然》年度十大科技亮点,两次入选欧洲物理学会“年度物理学亮点”,两次入选美国物理学会“年度物理学重大事件”,五次入选由两院院士评选出的“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


量子计算机。。。。。。。。。。。。。。。。。
记者4月12日从中国科大获悉,郭光灿院士领导的中科院量子信息重点实验室孙方稳研究组,日前在国际上首次利用量子统计测量技术,实现不受传统光学散射极限限制的相邻发光物体的测量与分辨,其精度可达纳米量级。研究成果发表在4月9日的《物理评论快报》上。

  提高测量精度一直是科学研究的主要课题。在众多新型测量技术中,量子测量方法最具吸引力。量子测量既能实现超越经典测量极限的高精度测量,又能实现经典方式无法完成的各种测量。如利用传统光学测量相近的两个物体距离,精度在数百个纳米。孙方稳研究组利用物体发光的量子统计属性,实现了不受经典光学散射极限的量子统计测量技术,精度可达纳米量级。

  孙方稳表示,量子测量技术除适用于相邻物体的光学成像,还可实现发光寿命、偏振和其他自由度的测量与分辨。该测量技术还可实时测量近邻物体的动力学演化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为实现进一步的量子信息技术提供了一种新的测量技术,并将在化学、材料、生物等领域得到应用。
年富力强,正是大展拳脚的时候
牛叉的科大啊
李公子 发表于 2013-4-15 13:03
牛叉的科大啊
做事的科大,其他大学也做事。北大忙于拉帮结派,清华搞理论去了。
花落庭院 发表于 2013-4-15 14:42
做事的科大,其他大学也做事。北大忙于拉帮结派,清华搞理论去了。
科大理论也不错啊,粒子物理,天体物理等很多百人计划和长江学者,以前代培时经过一个课室,老师在讲广义相对论,台下就14个人,中国大学本科开这门课没几个吧
李公子 发表于 2013-4-15 16:15
科大理论也不错啊,粒子物理,天体物理等很多百人计划和长江学者,以前代培时经过一个课室,老师在讲广义 ...
科大出了很多人才。。。。。。。
 陈宇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实验室教授,量子信息研究专家,中组部首批“青年千人计划”入选者,日前荣获欧洲物理学会“菲涅尔奖”。

  中国科大的“牛人”很多,微尺度国家实验室的“80后”教授陈宇翱,便是其中之一。

  17岁,夺得国际中学生物理奥赛实验、总分两项第一,填补中国学生从未获得实验第一的空白;22岁,合作搭建世界上首个五光子纠缠实验平台,奠定中国在多光子纠缠操纵方面的国际领先地位;30岁,入选中组部首批“青年千人计划”,成为中国科大最年轻的教授之一;32岁,获得欧洲物理学会授予的量子电子学、光学领域青年科学家最高荣誉“菲涅尔奖”。

  一路走来,陈宇翱这一科学新星分外耀眼。4月23日上午,当这位“牛人”如约出现在科大校园时,记者在他身上感受到更多的是谦虚,勤奋,活力。

  陈宇翱毕业于中国科大少年班。 “虽然近些年路走得比较顺,但在少年班里,我很普通,不算聪明。 ”陈宇翱谦虚地说。谈起科学研究,他认为:“做科研不能浮躁,得安心坐冷板凳,除了兴趣外,还需要有定力,能抵挡住诱惑。 ”

  4月9日,对于陈宇翱来说是个特别的日子。这天,欧洲物理学会正式致函授予他2013年度“菲涅尔奖”,以表彰他在光子、冷原子量子操纵和量子信息、量子模拟等领域的杰出贡献。 “听到消息,很意外,也很兴奋。第一时间告诉导师潘建伟院士后,他比我还高兴。 ”陈宇翱说。巧的是,这天恰好是他的32岁生日。此前,潘建伟院士曾获2005年度“菲涅尔奖”,是首个获此殊荣的中国科学家。师生同获“菲涅尔奖”,在世界上还属首例,成为一段佳话。

  陈宇翱四五岁时就喜欢动手“做实验”,“拆了东西后,经常安装不起来。 ”陈宇翱笑言。一次,家里收音机没电了,他拿掉电池后,直接找了两根电线,一头连着收音机正负极,一头连着插座,因短路,导致父亲所在的工厂全部停电。因为这事他没少挨骂,但父母还是很呵护他的兴趣。

  陈宇翱上小学最喜欢的课是自然,中学则对物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做实验,别人做一遍匆匆收兵,他却要做上两三遍,细细观察、体验每一个实验步骤。他的解题思路常常别出心裁,有时提出的问题,令老师也“大伤脑筋”。 “天分加勤奋,他取得这样的成就,在意料之中。 ”陈宇翱当年的物理老师、江苏启东中学奥赛中心主任王建忠表示。

  2001年,与潘建伟老师的一次长谈,坚定了他从事量子研究的决心。 “在量子世界,总有想不到的事。它的不可知性,让人着迷。 ”陈宇翱形象地举例说,就像一枚投向空中的硬币,在经典物理世界中,它落下来后,不是正面,就是反面。但在量子世界,它落下来后,可能既不是正面,也不是反面,而会出现一种你根本意想不到的情况。

  “读书时,最喜欢的事就是进实验室。 ”陈宇翱说,科大是个能让人静心做研究的地方,老师那种对科学严格认真的态度,对他的影响极大。

  量子纠缠是量子信息处理的核心资源,中国科大在多光子纠缠操纵领域的领先优势,奠定了中国在量子信息领域的国际地位。 “我的梦想,就是在这个爱好的领域,继续走下去,在量子信息领域全面领先欧美国家。 ”陈宇翱表示,“如果有朝一日,既能自由地对每个原子实现单独操纵,又能按照自己的想法,操控成千上万个原子,那绝对是一种最美妙的体验。 ”
最近,由中国科大潘建伟院士领衔的中国科学院协同创新团队在国际上首次成功完成了全方位的星地量子密钥分发地基验证试验,该工作通过地基实验验证了卫星与地球之间的相对运动带来的困难以及星地链路之间的高衰减等不利因素都是可以克服的,为未来实现基于星地量子通信的全球化量子网络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实验室潘建伟院士及其同事彭承志等,与中科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王建宇、光电技术研究所黄永梅等组成的协同创新团队,在国际上首次成功实现了星地量子密钥分发的全方位的地面验证,为未来实现基于星地量子通信的全球化量子网络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该研究成果于5月1日以长文形式发表在国际权威学术期刊《自然—光子学》杂志上(Nature Photonics 7, 387–393 (2013))。这是中科院量子科技先导专项继去年实验实现拓扑量子纠错和百公里自由空间量子态隐形传输与纠缠分发后取得的又一阶段性重要突破,同时也是量子信息与量子科技前沿协同创新中心的最新重要成果。
  量子密钥分发是最先有望实用化的量子信息技术,其物理原理保证的无条件安全性使科学家们一直致力于全球化量子密钥分发的研究。要实现全球量子密钥分发网络,人们需要突破距离的限制。目前,由于光纤损耗和探测器的不完美性等因素的限制,以光纤为信道的量子密钥分发的距离已基本到达极限。而由于地球曲率和远距可视等条件的限制,地面间自由空间的量子密钥分发也很难实现更远的距离。因此要实现更远距离的甚至是全球任意两点的量子密钥分发,基于低轨道卫星的量子密钥分发成为最有潜力和可行性的方案。理论分析表明,对于低轨卫星平台方案,大气层的传输损耗、量子信道效率、背景噪音等问题都是需要克服的重要问题。尤其是低轨卫星和地面站始终处于高速相对运动之中,如何在有角速度、角加速度、随机振动等情况下建立起高效稳定的量子信道,保持信道效率以及降低量子密钥误码率,是基于低轨道卫星平台实现量子密钥分发面临的关键性问题。
  为了克服星地量子密钥分发的上述困难,中科院协同创新团队在中国科大上海研究院、中科院上海技物所和光电技术研究所进行了多年的合作技术攻关,自主研制了高速诱骗态量子密钥分发光源和轻便的收发整机,自主发展了高精度的跟瞄、高精度同步和高衰减链路下的高信噪比及低误码率单光子探测等关键技术。在此基础上,协同创新团队利用旋转平台来模拟低轨道卫星的角速度和角加速度,利用热气球来模拟随机振动和卫星姿态,利用百公里地面自由空间信道来模拟星地之间高衰减链路信道,从而成功地验证了星地之间安全量子信道的可行性。
  上述研究为我国通过发射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实现基于星地量子通信的全球化量子网络,和在大尺度量子理论基础检验,以及探索如何融合量子理论与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奠定了必要的技术基础。由于量子密钥分发实用化应用基础研究的重要性,同期的《自然·光子学》还分别报道了德国慕尼黑大学研究小组关于飞机与地面的量子密钥分发,以及法国国家科研中心联合团队关于连续变量的远距离量子密钥分发的重要实验成果。
还有一个陆朝阳:
国家的栋梁!
人才哦
不佩服不行
我的堂叔十多年前也在科大做教授,只不过没这样的大牛
又出了个牛人呀。。。
基础研究奖到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