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知识]台湾政治体制和\"中华民国宪法\"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7 21:05:19
<B>“总统”</B>

<P>  根据台湾当局“宪法”规定,“总统”拥有统帅海、陆、空三军、公布法律、发布命令、任免文武官吏、授予荣典、颁布紧急命令、召集“国民大会”等大权。1996年以前,“总统”的任期为六年,连选得连任一次,由“国民大会”选举产生。1990年李登辉就任“总统”后,进行了多次“修宪”,“总统”的产生方式、任期、职权都发生了较大变化。规定自1996年起,“总统”的任期改为四年,连选得连任一次。“总统”由“中华民国自由地区全体人民”直接选举产生,而非以“委任选举”方式间接选举产生。“总统”拥有“行政院长”任命权,不再经“立法院”同意;“总统依宪法经国民大会或立法院同意任命人员之任免命令及解散立法院之命令,无须行政院院长之副署”。1996年李登辉当选第一任“民选总统”。
</P>
<P>台现行“宪法”规定,“总统为国家元首,对外代表中华民国”。其主要权力有:
</P>
<P>  (1)统帅海陆空三军,为海陆空军“大元帅”,握有军令权,并以“参谋总长”为幕僚长。

<P>  (2)行使缔约、宣战媾和以及公布法律、发布命令等权。

<P>  (3)决定“国家”大政方针的权力。台“宪法”规定:“总统为决定国家安全有关大政方针,得设国家安全会议及所属国安局,为总统决定国家安全有关大政方针的咨询机关”。“国家安全会议的决议,作为总统决策的参考,国家安全会议以总统为主席,出席人员包括副总统、总统府秘书长、参军长,主持会议;行政院长、副院长、国防部长、外交部长、财政部长、经济部长、陆委会主委,参谋总长,国家安全会议秘书长、国家安全局局长等人”。

<P>  (4)任免文武官吏。主要可分为以下几种:一是任命“行政院长”,“行政副院长”、各“部、会”首长及不管“部、会”的“政务委员”由“行政院长”提请“总统”任命。二是依据“公务员任用法”,非由主管机关迳行任命的较低级官员外,由各主管机呈报“总统府”,由“总统”任命。三是任命陆海空军将校军官。四是设“总统府”,聘请“总统府资政”、“国策顾问”等。五是“司法院正副“院长”、“大法官”若干,“考试院”正副“院长”、“考试委员”,“监察院”正副“院长”、“监察委员”,“监察院审计长”均由“总统”提名,由“立法院”行使同意权后任命。

<P>  (5)覆议核可权。“行政院”对于“立法院”决议之法律案、预算案、条约案,如认为有窒碍难行时,得经“总统”之核可,于该决议送达“行政院”10日内,移请“立法院”复议。

<P>  (6)解散“立法院”。“总统”于“立法院”通过“行政院长”之不信任案后10日内,经咨询“立法院长”后,得宣告解散“立法院”。

<P>  从中可见,“总统”不仅统帅海陆空三军,握有军令权,而且享有决定“国家”大政方针的权力,并通过任免“行政院”正副“院长”等人事任免权,全面掌控作为“宪法上最高行政机关”的“行政院”,成为“最高行政机关与最高行政首长”的领导。</P><B>“总统”</B>

<P>  根据台湾当局“宪法”规定,“总统”拥有统帅海、陆、空三军、公布法律、发布命令、任免文武官吏、授予荣典、颁布紧急命令、召集“国民大会”等大权。1996年以前,“总统”的任期为六年,连选得连任一次,由“国民大会”选举产生。1990年李登辉就任“总统”后,进行了多次“修宪”,“总统”的产生方式、任期、职权都发生了较大变化。规定自1996年起,“总统”的任期改为四年,连选得连任一次。“总统”由“中华民国自由地区全体人民”直接选举产生,而非以“委任选举”方式间接选举产生。“总统”拥有“行政院长”任命权,不再经“立法院”同意;“总统依宪法经国民大会或立法院同意任命人员之任免命令及解散立法院之命令,无须行政院院长之副署”。1996年李登辉当选第一任“民选总统”。
</P>
<P>台现行“宪法”规定,“总统为国家元首,对外代表中华民国”。其主要权力有:
</P>
<P>  (1)统帅海陆空三军,为海陆空军“大元帅”,握有军令权,并以“参谋总长”为幕僚长。

<P>  (2)行使缔约、宣战媾和以及公布法律、发布命令等权。

<P>  (3)决定“国家”大政方针的权力。台“宪法”规定:“总统为决定国家安全有关大政方针,得设国家安全会议及所属国安局,为总统决定国家安全有关大政方针的咨询机关”。“国家安全会议的决议,作为总统决策的参考,国家安全会议以总统为主席,出席人员包括副总统、总统府秘书长、参军长,主持会议;行政院长、副院长、国防部长、外交部长、财政部长、经济部长、陆委会主委,参谋总长,国家安全会议秘书长、国家安全局局长等人”。

<P>  (4)任免文武官吏。主要可分为以下几种:一是任命“行政院长”,“行政副院长”、各“部、会”首长及不管“部、会”的“政务委员”由“行政院长”提请“总统”任命。二是依据“公务员任用法”,非由主管机关迳行任命的较低级官员外,由各主管机呈报“总统府”,由“总统”任命。三是任命陆海空军将校军官。四是设“总统府”,聘请“总统府资政”、“国策顾问”等。五是“司法院正副“院长”、“大法官”若干,“考试院”正副“院长”、“考试委员”,“监察院”正副“院长”、“监察委员”,“监察院审计长”均由“总统”提名,由“立法院”行使同意权后任命。

<P>  (5)覆议核可权。“行政院”对于“立法院”决议之法律案、预算案、条约案,如认为有窒碍难行时,得经“总统”之核可,于该决议送达“行政院”10日内,移请“立法院”复议。

<P>  (6)解散“立法院”。“总统”于“立法院”通过“行政院长”之不信任案后10日内,经咨询“立法院长”后,得宣告解散“立法院”。

<P>  从中可见,“总统”不仅统帅海陆空三军,握有军令权,而且享有决定“国家”大政方针的权力,并通过任免“行政院”正副“院长”等人事任免权,全面掌控作为“宪法上最高行政机关”的“行政院”,成为“最高行政机关与最高行政首长”的领导。</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3-12 22:13:35编辑过]
<B>“司法院”</B></P>“司法院”为“最高司法机关”,掌握“民事、刑事、行政诉讼之审判,及公务员之惩戒”,有“解释宪法,并有统一解释法律及命令之权”。“司法院院长、副院长”、“司法院大法官”由“总统”提名,经“国民大会”同意任命之。“院长”、“副院长”外,另置“秘书长”一人,特任;“副秘书长”一人,简任;“秘书长”承“院长”之命处理“本院”事务。“司法院”为解释“宪法”并统一解释法令,设“大法官会议”,以“大法官”十七人组织之。“司法院”的直属机关有:“各级法院”、“行政法院”、“公务员惩戒委员会”。</P><B>“考试院” </B><P>  台湾当局的最高考试机关。管理“考试、任用、铨叙、考绩、级俸、升迁、保障、褒奖、抚恤、退休、养老等事项。”“考试院”置“院长”、“副院长”各一人,“考试委员”19人,由“总统”提名经“监察院”同意任命之。“考试委员”须超出党派以外,依据法律独立行使职权。“考试院”下设“考选部”及“铨叙部”。“考试院”由“院长”综理“院务”并监督所属机关,其下置“秘书长”、“参事”若干人,及“秘书处”。“秘书处”置“秘书”、“科长”、“科员”等。</P><B>“国民大会”</B></P>根据“中华民国宪法”规定,“国民大会代表全国国民行使政权”。 “国民大会”原系孙中山先生提出。孙中山先生鉴于以往专制政权统治下,权利完全集中于政府,以及鉴于近代西方的议会政治中,政府行动处处受议会牵制,人民只有选举权,没有罢免官员与议员的权利,也没有创制法律与复决法律的权力这一弊端,因而提出了“权能区分”理论。该理论赋予政府以行政、立法、司法、考试、监察五项治权,人民保留选举、罢免、创制、与复决等四项权力,使人民得以有效控制政府,而政府又能服务于人民。但是,国民党政权从未赋予“国民大会”上述权力。“国民大会”除了每六年选举一次“总统”、“副总统”以及奉命修订所谓“临时条款”外,实际上别无所事,根本不具有民意代表性。1948年,第一届“中华民国国大代表”选出,原本1954年任期届满。蒋氏父子去台后,为使这届“国民大会”延续下去,以维持其所谓“正统”形象,并便于当“总统”,经过几次“修宪”,使得这届“国民大会”一直延续到1991年“第二届国民大会”产生为止。 进入上世纪80年代末以后,几十年不曾改选的“国民大会”已随着“资深国代”的“凋谢”而难以为继,台湾民众快速增长的政治参与需求更使“万年国会”的法理性与道德性丧失殆尽,“国民大会”到了非改革不可的地步。经过上世纪90年代的多次“修宪”后,“国民大会”已经“虚级化”,未来的“国民大会”以“政党比例方式”产生,“国大代表”的任期将随任务结束而结束。“国民大会”除保留对“立法院”通过“修宪案”进行复决、复决“领土变更案”以及“弹劾总统、副总统”三项职权外,其他职权大部分移交“立法院”。</P>
<P>"中华民国宪法"</P><P>(中华民国三十五年十二月二十五日国民大会通过)
(中华民国三十六年元旦国民政府公布)
(中华民国三十六年十二月二十五日施行)</P><P>中华民国国民大会受全体国民之付托,依据孙中山先生创立中华民国之遗教,为巩固国权、保障民权、奠定社会安宁、增进人民福利,制定本宪法,颁行全国,永矢咸遵。</P><P>第一章 总纲</P><P>第一条 中华民国基于三民主义,为民有、民治、民享之民主共和国。</P><P>第二条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P><P>第三条 具有中华民国国籍者,为中华民国国民。</P><P>第四条 中华民国领土依其固有之疆域,非经国民大会之决议,不得变更之。</P><P>第五条 中华民国各民族一律平等。</P><P>第六条 中华民国国旗为红地,左上角青天白日。</P>第二章 人民之权利与义务<P>第七条 中华民国人民,无分男女、宗教、种族、阶级、党派,在法律一律平等。</P><P>第八条 人民身体之自由应予保障,除现行犯之逮捕由法律另定外,非经司法或警察机关依法定程序,不得逮捕拘禁。非由法院依法定程序,不得审问处罚。非依法定程序之逮捕、拘禁、审问、处罚,得拒绝之。人民因犯罪嫌疑被逮捕拘禁时,其逮捕拘禁机关应将逮捕拘禁原因,以书面告知本人及其本人指定之亲友;并至迟于二十四小时内移送该管法院审问,本人或他人亦得声请该管法院,于二十四小时内向逮捕之机关提审。</P><P>法院对于前项声请不得拒绝,并不得先令逮捕拘禁之机关查覆。逮捕拘禁之机关对于法院之提审,不得拒绝或迟延。人民遭受任何机关非法逮捕拘禁时,其本人或他人得向法院声请追究,法院不得拒绝。并应于二十四小时内向逮捕拘禁之机关追究,依法处理。</P><P>第九条   人民除现役军人外,不受军事审判。</P><P>第十条   人民有居住及迁徙之自由。</P><P>第十一条  人民有有言论、讲学、著作及出版之自由。</P><P>第十二条  人民有秘密通讯之自由。</P><P>第十三条  人民有信仰宗教之自由。</P><P>第十四条  人民有集会及结社之自由。</P><P>第十五条  人民之生存权、工作权及财产权应予保障。</P><P>第十六条  人民有请愿、诉愿及诉讼之权。</P><P>第十七条  人民有选举、罢免、创制、复决之权。</P><P>第十八条  人民有应考试、服公职之权。</P><P>第十九条  人民有依法律纳税之义务。</P><P>第二十条  人民有依法律服兵役之义务。</P><P>第二十一条 人民有受国民教育之权利与义务。</P><P>第二十二条 凡人民之其他自由及权利,不妨害社会秩序及公共利益者,均受宪法之保障。</P><P>第二十三条 以上各条列举之自由权利,除为防止妨碍他人自由、避免紧急危难、维持社会秩序、或增进公共利益所必要者外,不得以法律限制之。</P><P>第二十四条 凡公务员违法侵害人民之自由或权利者,除依法律受惩戒外,应负刑事及民事责任。被害人民就其所受损害,并得依法律向国家请求赔偿。</P>第三章 国民大会<P>第二十五条 国民大会依本宪法之规定,代表全国国民行使政权。</P><P>第二十六条 国民大会以左列代表组织之:</P><P>      一、每县市及其同等区域各选出代表一人。但其人口逾五十万人者,每增加五十万人增选代表一人。县市同等区域以法律定之。</P><P>      二、蒙古选出代表,每盟四人,每特别旗一人。</P><P>      三、西藏选出代表,其名额以法律定之。</P><P>      四、各民族在边疆地区选出代表,其名额以法律定之。</P><P>      五、侨居国外之国民选出代表,其名额以法律定之。</P><P>      六、职业团体选出代表,其名额以法律定之。</P><P>      七、妇女团体选出代表,其名额以法律定之。</P><P>第二十七条 国民大会之职权如左:</P><P>      一、选举总统、副总统。</P><P>      二、罢免总统、副总统。</P><P>      三、修改宪法。</P><P>      四、复决立法院所提之宪法修正案。</P><P>      关于创制、复决两权,除前项第三第四两款规定外,俟全国有半数之县市曾经行使创制、复决两项政权时,由国民大会制定办法并行使之。</P><P>第二十八条 国民大会代表每六年改选一次。每届国民大会代表之任期,至次届国民大会开会之日为止。现任官吏不得于其任所所在地之选举区,当选为国民大会代表。</P><P>第二十九条 国民大会于每届总统任满前九十日集会,由总统召集之。</P><P>第三十条  国民大会遇有左列情形之一时,召集临时会:</P><P>      一、依本宪法第四十九条之规定,应补选总统、副总统时。</P><P>      二、依监察院之决议,对于总统、副总统提出弹劾案时。</P><P>      三、依立法院之决议,提出宪法修正案时。</P><P>      四、国民大会代表五分之二以上请求召集时。</P><P>      国民大会临时会如依前项第一款或第二款应召集时,由立法院院长通告集会。依第三款或第四款应召集时,由总统召集之。</P><P>第三十一条 国民大会之开会地点在中央政府所在地。</P><P>第三十二条 国民大会代表在会议时所为之言论及表决,对会外不负责任。</P><P>第三十三条 国民大会代表除现行犯外,在会期中非经国民大会许可,不得逮捕或拘禁。</P><P>第三十四条 国民大会之组织,国民大会代表之选举、罢免,及国民大会行使职权之程序,以法律定之。</P>
第四章 总统<P>第三十五条 总统为国家元首,对外代表中华民国。</P><P>第三十六条 总统统率全国陆海空军。</P><P>第三十七条 总统依法公布法律、发布命令,须经行政院院长之副署,或行政院院长及有关部会首长之副署。</P><P>第三十八条 总统依本宪法之规定,行使缔结条约及宣战媾和之权。</P><P>第三十九条 总统依法宣布戒严,但须经立法院之通过或追认,立法院认为必要时,得决议移请总统解严。</P><P>第四十条  总统依法行使大赦、特赦、减刑及复权之权。</P><P>第四十一条 总统依法任免文武官员。</P><P>第四十二条 总统依法授与荣典。</P><P>第四十三条 国家遇有天然灾害、疠疫,或国家财政经济上有重大变故,须为急速处分时,总统于立法院休会期间,得经行政院会议之决议,依紧急命令法发布紧急命令,为必要之处置。但须于发布命令后一个月内,提交立法院追认,如立法院不同意时,该紧急命令立即失效。</P><P>第四十四条 总统对于院与院间之争执,除本宪法有规定者外,得召集有关各院院长会商解决之。</P><P>第四十五条 中华民国国民年满四十岁者,得被选为总统、副总统。</P><P>第四十六条 总统、副总统之选举,以法律定之。</P><P>第四十七条 总统、副总统之任期为六年,连选得连任一次。</P><P>第四十八条 总统应于就职时宣誓,誓词如左:</P><P>      「余谨以至诚,向全国人民宣誓,余必遵守宪法,尽忠职务,增进人民福利,保卫国家,无负国民付托,如违誓言,愿受国家严厉之制裁,谨誓。」</P><P>第四十九条 总统缺位时,由副总统继任,至总统任期届满为止。总统、副总统均缺位时,由行政院院长代行其职权,并依本宪法第三十条之规定,召集国民大会临时会,补选总统、副总统,其任期以补足原任总统未满之任期为止。总统因故不能视事时,由副总统代行其职权。总统、副总统均不能视事时,由行政院院长代行其职权。</P><P>第五十条  总统于任满之日解职。如届期次任总统尚未选出,或选出后总统、副总统均未就职时,由行政院院长代行总统职权。</P><P>第五十一条 行政院院长代行总统职权时,其期限不得逾三个月。</P><P>第五十二条 总统除犯内乱或外患罪外,非经罢免或解职,不受刑事上之诉究。</P>第五章 行政<P>第五十三条 行政院为国家最高行政机关。</P><P>第五十四条 行政院设院长、副院长各一人,各部会首长若干人,及不管部会之政务委员若干人。</P><P>第五十五条 行政院院长由总统提名,经立法院同意任命之。</P><P>      立法院休会期间,行政院院长辞职或出缺时,由行政院副院长代理其职务,但总统须于四十日内咨请立法院召集会议,提出行政院院长人选,征求同意。行政院院长职务,在总统所提行政院院长人选未经立法院同意前,由行政院副院长暂行代理。</P><P>第五十六条 行政院副院长、各部会首长及不管部会之政务委员,由行政院院长提请总统任命之。</P><P>第五十七条 行政院依左列规定,对立法院负责:</P><P>      一、行政院向立法院提出施政方针及施政报告之责,立法委员在开会时,有向行政院院长及行政院各部会首长质询之权。</P><P>      二、立法院对于行政院之重要政策不赞同时,得以决议移请行政院变更之。行政院对于立法院之决议,得经总统之核可,移请立法院复议。复议时,如经出席委员三分之二维持原决议,行政院院长应即接受该决议或辞职。</P><P>      三、行政院对立法院决议之法律案、预算案、条约案,如认为有窒碍难行时,得经总统之核可,于该决议案送达行政院十日内,移请立法院复议。复议时,如经出席委员三分之二维持原案,行政院院长应即接受该决议或辞职。</P><P>第五十八条 行政院设行政院会议,由行政院院长、副院长、各部会首长及不管部会之政务委员组织之,以院长为主席。行政院院长、各部会首长,须将应行提出于立法院之法律案、预算案、戒严案、大赦案、宣战案、媾和案、条约案及其他重要事项,或涉及各部会共同关系之事项,提出于行政院会议议决之。</P><P>第五十九条 行政院于会计年度开始三个月前,应将下半年度预算案提出于立法院。</P><P>第六十条  行政院于会计年度结束后四个月内,应提出决算于监察院。</P><P>第六十一条 行政院之组织,以法律定之。</P>第六章 立法<P>第六十二条 立法院为国家最高立法机关,由人民选举之立法委员组织之,代表人民行使立法权。</P><P>第六十三条 立法院有议决法律案、预算案、戒严案、大赦案、宣战案、媾和案、条约案及国家其他重要事项之权。</P><P>第六十四条 立法院立法委员依左列规定选出之:</P><P>      一、各省、各直辖市选出者。其人口在三百万以下者五人;其人口超过三百万者,每满一百万人增选一人。</P><P>      二、蒙古各盟旗选出者。</P><P>      三、西藏选出者。</P><P>      四、各民族在边疆地区选出者。</P><P>      五、侨居国外之国民选出者。</P><P>      六、职业团体选出者。</P><P>      立法委员之选举及前项第二款至第六款立法委员名额之分配,以法律定之。妇女在第一项各款之名额,以法律定之。</P><P>第六十五条 立法委员之任期为三年,连选得连任,其选举于每届任满前三个月内完成之。</P><P>第六十六条 立法院设院长、副院长各一人,由立法委员互选之。</P><P>第六十七条 立法院得设各种委员会。各种委员会得邀请政府人员及社会上有关系人员到会备询。</P><P>第六十八条 立法院会期每年两次,自行集会。第一次自二月至五月底,第二次自九月至十二月底,必要时得延长之。</P><P>第六十九条 立法院遇有左列情事之一者,得开临时会:</P><P>      一、总统之咨请。</P><P>      二、立法委员四分之一以上之请求。</P><P>第七十条  立法院对于行政院所提预算案,不得为增加支出之提议。</P><P>第七十一条 立法院开会时,关系院院长及各部会首长得列席陈述意见。</P><P>第七十二条 立法院法律案通过后,移送总统及行政院,总统应于收到后十日内公布之,但总统得依照本宪法第五十七条之规定办理。</P><P>第七十三条 立法委员在院内所为之言论及表决,对院外不负责任。</P><P>第七十四条 立法委员除现行犯外,非经立法院许可,不得逮捕或拘禁。</P><P>第七十五条 立法委员不得兼任官吏。</P><P>第七十六条 立法院之组织,以法律定之。</P>第七章 司法<P>第七十七条 司法院为国家最高司法机关,掌理民事、刑事、行政诉讼之审判,及公务员之惩戒。</P><P>第七十八条 司法院解释宪法,并有统一解释法律及命令之权。</P><P>第七十九条 司法院设院长、副院长各一人,由总统提名,经监察院同意任命之。</P><P>      司法院设大法官若干人,掌理本宪法第七十八条规定事项,由总统提名,经监察院同意任命之。</P><P>第八十条  法官须超出党派以外,依据法律独立审判,不受任何干涉。</P><P>第八十一条 法官为终身职,非受刑事或惩戒处分或禁治产之宣告,不得免职,非依法律,不得停职、转任或减俸。</P><P>第八十二条 司法院及各法院之组织,以法律定之。</P>第八章 考试<P>第八十三条 考试院为国家最高考试机关,掌理考试、任用、铨叙、考绩、级俸、升迁、保障、褒奖、抚恤、退休、养老等事项。</P><P>第八十四条 考试院设院长、副院长各一人,考试委员若干人,由总统提名,经监察院同意任命之。</P><P>第八十五条 公务人员之选拔,应实行公开竞争之考试制度,并应按省区分别规定名额,分区举行考试,非经考试及格者,不得任用。</P><P>第八十六条 左列资格,应经考试院依法考选铨定之:</P><P>      一、公务人员任用资格。</P><P>      二、专门职业及技术人员执业资格。</P><P>第八十七条 考试院关于所掌事项,得向立法院提出法律案。</P><P>第八十八条 考试委员须超出党派以外,依据法律独立行使职权。</P><P>第八十九条 考试院之组织,以法律定之。</P>第九章 监察<P>第九十条  监察院为国家最高监察机关,行使同意、弹劾、纠举及审计权。</P><P>第九十一条 监察院设监察委员,由各省市议会、蒙古西藏地方议会及华侨团体选举之。其名额分配依左列之规定:</P><P>      一、每省五人。</P><P>      二、每直辖市二人。</P><P>      三、蒙古各盟旗共八人。</P><P>      四、西藏八人。</P><P>      五、侨居国外之国民八人。</P><P>第九十二条 监察院设院长、副院长各一人,由监察委员互选之。</P><P>第九十三条 监察委员之任期为六年,连选得连任。</P><P>第九十四条 监察院依本宪法行使同意权时,由出席委员过半数之议决行之。</P><P>第九十五条 监察院为行使监察权时,得向行政院及其各部会调阅其所发布之命令及各种有关文件。</P><P>第九十六条 监察院得按行政院及其各部会之工作,分设若干委员会,调查一切设施,注意其是否违法或失职。</P><P>第九十七条 监察院经各该委员会之审查及决议,得提出纠正案,移送行政院及其有关部会,促其注意改善。监察院对于中央及地方公务人员,认为有失职或违法情事,得提出纠举案或弹劾案,如涉及刑事,应移送法院办理。</P><P>第九十八条  监察院对于中央及地方公务人员之弹劾案,须经监察委员一人以上之提议,九人以上之审查及决定,始得提出。</P><P>第九十九条  监察院对于司法院或考试院人员失职或违法之弹劾,适用本宪法第九十五条、第九十七条及第九十八条之规定。</P><P>第一百条   监察院对于总统、副总统之弹劾案,须有全体监察委员四分之一以上之提议,全体监察委员过半数之审查及决议,向国民大会提出之。</P><P>第一百零一条 监察委员在院内所为之言论及表决,对院外不负责任。</P><P>第一百零二条 监察委员除现行犯外,非经监察院许可,不得逮捕或拘禁。</P><P>第一百零三条 监察委员不得兼任其他公职或执行业务。</P><P>第一百零四条 监察院设审计长,由总统提名,经立法院同意任命之。</P><P>第一百零五条 审计长应于行政院提出决算后三个月内,依法完成其审核,并提出审核报告于立法院。</P><P>第一百零六条 监察院之组织以法律定之。</P>
第十章 中央与地方之权限<P>第一百零七条 左列事项,由中央立法并执行之:</P><P>       一、外交。</P><P>       二、国防与国防军事。</P><P>       三、国籍法及刑事、民事、商事之法律。</P><P>       四、司法制度。</P><P>       五、航空、国道、国有铁路、航政、邮政及电政。</P><P>       六、中央财政与国税。</P><P>       七、国税与省税、县税之划分。</P><P>八、国营经济事业。</P><P>       九、币制及国家银行。</P><P>       十、度量衡。</P><P>       十一、国际贸易政策。</P><P>       十二、涉外之财政经济事项。</P><P>       十三、其他依本宪法所定关于中央之事项。</P><P>第一百零八条 左列事项,由中央立法并执行之,或交由省县执行之:</P><P>       一、省县自治通则。</P><P>       二、行政区划。</P><P>       三、森林、工矿及商业。</P><P>       四、教育制度。</P><P>       五、银行及交易所制度。</P><P>       六、航业及海洋渔业。</P><P>       七、公用事业。</P><P>       八、合作事业。</P><P>       九、二省以上之水陆交通运输。</P><P>       十、二省以上之水利、河道及农牧事业。</P><P>       十一、中央及地方官吏之铨叙、任用、纠察及保障。</P><P>       十二、土地法。</P><P>       十三、劳动法及其他社会立法。</P><P>       十四、公用征收。</P><P>十五、全国户口调查及统计。</P><P>       十六、移民及垦殖。</P><P>       十七、警察制度。</P><P>       十八、公共卫生。</P><P>       十九、赈济、抚恤及失业救济。</P><P>       二十、有关文化之古籍、古物及古迹之保存。</P><P>       前项各款,省于不抵触国家法律内,得制定单行法规。</P><P>第一百零九条 左列事项,由省立法并执行之,或交由县执行之:</P><P>       一、省教育、卫生、实业及交通。</P><P>       二、省财产之经营及处分。</P><P>       三、省市政。</P><P>       四、省公营事业。</P><P>       五、省合作事业。</P><P>       六、省农林水利、渔牧及工程。</P><P>       七、省财政及省税。</P><P>       八、省债。</P><P>       九、省银行。</P><P>       十、省警政之实施。</P><P>       十一、省慈善及公益事项。</P><P>       十二、其他依国家法律赋予之事项。</P><P>       前项各款,有涉及二省以上者,除法律别有规定外,得由有关各省共同办理。</P><P>各省办理第一项各项事务,其经费不足时,经立法院议决,由国库补助之。</P><P>第一百十条  左列事项,由县立法并执行之:</P><P>       一、县教育、卫生、实业及交通。</P><P>       二、县财产之经营及处分。</P><P>       三、县公营事业。</P><P>       四、县合作事业。</P><P>       五、县农林、水利、渔牧及工程。</P><P>       六、县财政及县税。</P><P>       七、县债。</P><P>       八、县银行。</P><P>       九、县警卫之实施。</P><P>       十、县慈善及公益事项。</P><P>       十一、其他依国家法律及省自治法赋予之事项。</P><P>       前项各款,有涉及二县以上者,除法律别有规定外,得由有关各县共同办理。</P><P>第一百十一条 除第一百零七条、第一百零八条、第一百零九条及第一百十条列举事项外,如有未列举事项发生时,其事务有全国一致之性质者属于中央,有全省一致之性质者属于省,有一县之性质者属于县。遇有争议时,由立法院解决之。</P>
第十一章 地方制度第一节 省<P>第一百十二条 省得召集省民代表大会,依据省县自治通则,制定省自治法,但不得与宪法抵触。</P><P>       省民代表大会之组织及选举,以法律定之。</P><P>第一百十三条  省自治应包含左列各款:</P><P>        一、省设省议会,省议会议员由省民选举之。</P><P>        二、省设省政府,置省长一人,省长由省民选举之。</P><P>        三、省与县之关系。</P><P>        属于省之立法权,由省议会行之。</P><P>第一百十四条  省自治法制定后,须即送司法院,司法院如认为有违宪之处,应将违宪条文宣布无效。</P><P>第一百十五条  省自治法施行中,如因其中某条发生重大障碍,经司法院召集有关方面陈述意见后,由行政院院长、立法院院长、司法院院长、考试院院长与监察院院长组织委员会,以司法院院长为主席,提出方案解决之。</P><P>第一百十六条  省法规与国家法律抵触者无效。</P><P>第一百十七条  省法规与国家法律有无抵触发生疑义时,由司法院解释之。</P><P>第一百十八条  直辖市之自治,以法律定之。</P><P>第一百十九条  蒙古各盟旗地方自治制度,以法律定之。</P><P>第一百二十条  西藏自治制度,应予以保障。</P>第二节 县<P>第一百二十一条 县实行县自治。</P><P>第一百二十二条 县得召集县民代表大会,依据省县自治通则,制定县自治法,但不得与宪法及省自治法抵触。</P><P>第一百二十三条 县民关于县自治事项,依法律行使创制、复决之权。对于县长及其他县自治人员,依法律行使选举、罢免之权。</P><P>第一百二十四条 县设县议会,县议会议员由县民选举之。属于县之立法权,由县议会行之。</P><P>第一百二十五条 县单行规章与国家法律或省法规抵触者无效。</P><P>第一百二十六条 县设县政府,置县长一人,县长由县民选举之。</P><P>第一百二十七条 县长办理县自治,并执行中央及省委办事项。</P><P>第一百二十八条 市准用县之规定。</P>第十二章 选举、罢免、创制、复决<P>第一百二十九条 本法所规定之各种选举,除本宪法别有规定外,以普通、平等、直接及无记名投票之方法行之。</P><P>第一百三十条  中华民国国民年满二十岁者,有依法选举之权,除本宪法及法律别有规定者外,年满二十三岁者,有依法被选举之权。</P><P>第一百三十一条 本宪法所规定各种选举之候选人,一律公开竞选。</P><P>第一百三十二条 选举应严禁威胁利诱,选举诉讼,由法院审判之。</P><P>第一百三十三条 被选举人得由原选举区依法罢免之。</P><P>第一百三十四条 各种选举应规定妇女当选名额,其办法以法律定之。</P><P>第一百三十五条 内地生活习惯特殊之国民代表名额及选举,其办法以法律定之。</P><P>第一百三十六条 创制、复决两权之行使,以法律定之。</P>第十三章 基本国策第一节 国 防<P>第一百三十七条 中华民国之国防,以保卫国家安全,维护世界和平为目的。</P><P>        国防之组织,以法律定之。</P><P>第一百三十八条 全国陆海空军,须超出于个人、地域及党派关系以外,效忠国家,爱护人民。</P><P>第一百三十九条 任何党派及个人,不得以武装力量为政争之工具。</P><P>第一百四十条  现役军人不得兼任文官。</P>第二节 外 交<P>第一百四十一条 中华民国之外交应本独立自主之精神,平等互惠之原则,敦睦邦交,尊重条约及联合国宪章,以保护侨民权益,促进国际合作,提倡国际正义,确保世界和平。</P>第三节 国民经济<P>第一百四十二条 国民经济,应以民生主义为基本原则,实施平均地权,节制资本,以谋国计民生之均足。</P><P>第一百四十三条 中华民国领土内之土地属于国民全体,人民依法取得之土地所有权,应受法律之保障与限制。私有土地应照价纳税,政府并得照价收买。</P><P>        附着于土地之矿,及经济上可供公众利用之天然力,属于国家所有,不因人民取得土地所有权而受影响。</P><P>        土地价值非因施以劳力资本而增加者,应由国家征收土地增值税,归人民共享之。</P><P>        国家对于土地之分配与整理,应以扶植自耕农及自行使用土地人为原则,并规定其适当经营之面积。</P><P>第一百四十四条 公用事业及其他独占性之企业,以公营为原则,其经法律许可者,得由国民经营之。</P><P>第一百四十五条 国家对于私人财富及私营事业,认为有妨害国计民生之平衡发展者,应以法律限制之。</P><P>        合作事业应受国家之奖励与扶助。</P><P>        国民生产事业及对外贸易,应受国家之奖励、指导及保护。</P><P>第一百四十六条 国家应运用科学技术以兴修水利、增进地方、改善农业环境、规划土地利用、开发农业资源、促成农业之工业化。</P><P>第一百四十七条 中央为谋省与省间之经济平衡发展,对于贫瘠之省,应酌予补助。</P><P>        省为谋县与县间之经济平衡发展,对于贫瘠之县,应酌予补助。</P><P>第一百四十八条 中华民国领域内,一切货物应许自由流通。</P><P>第一百四十九条 金融机关,应依法受国家之管理。</P><P>第一百五十条  国家应普设平民金融机构,以救济失业。</P><P>第一百五十一条 国家对于侨居国外之国民,应扶助并保护其经济事业之发展。</P>第四节 社会安全<P>第一百五十二条 人民具有工作能力者,国家应予以适当之工作机会。</P><P>第一百五十三条 国家为改良劳工及农民之生活,增进其生产技能,应制定保护劳工及农民之法律,实施保护劳工及农民之政策。妇女、儿童从事劳动者,应按其年龄及身体状态,予以特别保护。</P><P>第一百五十四条 劳资双方应本协调合作原则,发展生产事业。劳资纠纷之调解与仲裁,以法律定之。</P><P>第一百五十五条 国家为谋社会福利,应实施社会保险制度,人民之老弱残废,无力生活,及受非常灾害者,国家应予以适当之扶助与救济。</P><P>第一百五十六条 国家为奠定民族生存发展之基础,应保护母性,并实施妇女儿童福利政策。</P><P>第一百五十七条 国家为增进民族健康,应普遍推行卫生保健事业及公医制度。</P>第五节 教育文化<P>第一百五十八条 教育文化,应发展国民之民族精神、自治精神、国民道德、健全体格、科学及生活智能。</P><P>第一百五十九条 国民受教育之机会一律平等。</P><P>第一百六十条  六岁至十二岁之学龄儿童,一律受基本教育,免纳学费,其贫苦者,由政府供给书籍。</P><P>        己逾学龄未受基本教育之国民,一律受补习教育,免纳学费,其书籍亦由政府供给。</P><P>第一百六十一条 各级政府应广设奖学金名额,以扶助学行俱优无力升学之学生。</P><P>第一百六十二条 全国公私立之教育文化机关,依法律受国家之监督。</P><P>第一百六十三条 国家应注重各地区教育之均衡发展,并推行社会教育,以提高一般国民之文化水准,边远及贫瘠地区之教育文化经费,由国库补助之。其重要之教育文化事业,得由中央办理或补助之。</P><P>第一百六十四条 教育、科学、文化之经费,在中央不得少于其预算总额百分之十五,在省不得少于其预算总额百分之二十五,在市、县不得少于其预算总额百分之三十五,其依法设置之教育文化基金及产业,应予保障。</P><P>第一百六十五条 国家应保障教育、科学、艺术工作者之生活,并依国民经济之进展,随时提高其待遇。</P><P>第一百六十六条 国家应奖励科学之发明与创造,并保护有关历史文化艺术之古迹、古物。</P><P>第一百六十七条 国家对于左列事业或个人,予以奖励或补助:</P><P>        一、国内私人经营之教育事业成绩优良者。</P><P>        二、侨居国外国民之教育事业成绩优良者。</P><P>        三、于学术或技术有发明者。</P><P>        四、从事教育久于其职而成绩优良者。</P>第六节 边疆地区<P>第一百六十八条 国家对于边疆地区各民族之地位,应予以合法之保障,并于其地方自治事业,特别予以扶植。</P><P>第一百六十九条 国家对于边疆地区各民族之教育、文化、交通、水利、卫生及其他经济、社会事业,应积极举办,并扶助其发展。对于土地使用应依其气候、土壤性质及人民生活习惯之所宜,予以保障及发展。</P>第十四章 宪法之施行及修改<P>第一百七十条  本宪法所称之法律,谓经立法院通过,总统公布之法律。</P><P>第一百七十一条 法律与宪法抵触者无效。</P><P>        法律与宪法有无抵触发生疑义时,由司法院解释之。</P><P>第一百七十二条 命令与宪法或法律抵触者无效。</P><P>第一百七十三条 宪法之解释,由司法院为之。</P><P>第一百七十四条 宪法之修改依左列程序之一为之:</P><P>        一、由国民大会代表总额五分之一之提议,三分之二之出席,及出席代表四分之三之决议得修改之。</P><P>        二、由立法院立法委员四分之一之提议,四分之三之出席,及出席委员四分之三之决议,拟定宪法修正案,提请国民大会复决。此项宪法修正案,应于国民大会开会前半年公告之。</P><P>第一百七十五条 本宪法规定事项,有另定实施程序之必要者,以法律定之。</P><P>        本宪法施行之准备程序,由制定宪法之国民大会议定之。</P>
<P>可惜呀!台湾没什么人在乎这部宪法。</P><P>倒是大陆,虽然不承认它,但却坚决捍卫它!呵呵!</P>
好帖,强烈要求加精,小弟收了哈
<P>孙先生之建国理想今亦为我民族之述求</P>
这宪法这么短?
我也觉得,这个宪法也太那个了^^^
這只是其中一小部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