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教山人几个问题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07:24:58
以前总是认为国民政府兵工系统效率不高,但是看了几个1950年后到80年代的我党兵工建设和厂家产量产能质量的资料后,发现国民政府兵工系统效率还是不错的,品质管理也还好。

296厂即建设厂为国家定点步枪生产厂,1951年开始经过两年的技术改造,引进苏联的产品、图纸、工艺流程和生产管理组织等。建设厂原来算是国民政府老第1兵工厂,后并入第21厂,1949年11月31日接管。当时步枪厂1356人,设备927台套,厂房2万平方米,年最高可产18万支中正式步枪(材料保障,三班生产)。1952年10月第一次扩建,投资1622万元,新建厂房5.6万平方米,成为拥有9600多职工,设备3400多台套,建筑面积23万多平方米的大型工厂。1953年1月开始试制1953式骑枪,77众83个零件,2518道机加工工序,484道检验工序,两班生产,配备机床25种2451台,生产线配备人员9594人,其中工人7134人,技术人员1426人,非生产人员1034人。9月完成鉴定,到年底生产5.7万只,1954年起投入大批量生产。

至于产能产量没有更详细资料,估计月产应该超过2万只。

1955 年为生产56式半自动步枪,第二次扩建改造,新增加投资1094万元,新建厂房2.7万平方米,并增加新的生产设备。

到了60年代中后期,定型生产63式步枪,结果该厂产能年生产10万只的能力,连民国时期的产能都不如了,这是为何呢?

像296这种专业枪厂,在美国基本上年产百万只的产能,怎么到了60、70年代的中国就变成这个样子呢。当时56半自动步枪应该停产了,这个厂的主要产品就是63式步枪,按理说年产60万只不应该成为问题。

另外,云南的356厂,50年代投产53式轻机枪,两年多生产了4万多挺,年产最高2万多挺,这个确实比1949年前产能提高不少,以前年产最多也就是5000挺。

广东地方兵工厂,连江步枪厂,投产15年,生产40多万只半自动步枪,产能跟民国的石井兵工厂差不太多,但是生产设备和员工比石井兵工厂的步枪线要多不少。子弹厂也是如此,设备人员不少,产量产能还不如民国的生产线。

以前总是认为国民政府兵工系统效率不高,但是看了几个1950年后到80年代的我党兵工建设和厂家产量产能质量的资料后,发现国民政府兵工系统效率还是不错的,品质管理也还好。

296厂即建设厂为国家定点步枪生产厂,1951年开始经过两年的技术改造,引进苏联的产品、图纸、工艺流程和生产管理组织等。建设厂原来算是国民政府老第1兵工厂,后并入第21厂,1949年11月31日接管。当时步枪厂1356人,设备927台套,厂房2万平方米,年最高可产18万支中正式步枪(材料保障,三班生产)。1952年10月第一次扩建,投资1622万元,新建厂房5.6万平方米,成为拥有9600多职工,设备3400多台套,建筑面积23万多平方米的大型工厂。1953年1月开始试制1953式骑枪,77众83个零件,2518道机加工工序,484道检验工序,两班生产,配备机床25种2451台,生产线配备人员9594人,其中工人7134人,技术人员1426人,非生产人员1034人。9月完成鉴定,到年底生产5.7万只,1954年起投入大批量生产。

至于产能产量没有更详细资料,估计月产应该超过2万只。

1955 年为生产56式半自动步枪,第二次扩建改造,新增加投资1094万元,新建厂房2.7万平方米,并增加新的生产设备。

到了60年代中后期,定型生产63式步枪,结果该厂产能年生产10万只的能力,连民国时期的产能都不如了,这是为何呢?

像296这种专业枪厂,在美国基本上年产百万只的产能,怎么到了60、70年代的中国就变成这个样子呢。当时56半自动步枪应该停产了,这个厂的主要产品就是63式步枪,按理说年产60万只不应该成为问题。

另外,云南的356厂,50年代投产53式轻机枪,两年多生产了4万多挺,年产最高2万多挺,这个确实比1949年前产能提高不少,以前年产最多也就是5000挺。

广东地方兵工厂,连江步枪厂,投产15年,生产40多万只半自动步枪,产能跟民国的石井兵工厂差不太多,但是生产设备和员工比石井兵工厂的步枪线要多不少。子弹厂也是如此,设备人员不少,产量产能还不如民国的生产线。

请先搞清楚63式步枪是怎么回事,这是关键。
另外,请搞清楚,民国兵工厂可不能大批量生产半自动步枪哦,别把栓动步枪和半自动步枪搞混了。
zoboe 发表于 2013-4-1 14:02
另外,请搞清楚,民国兵工厂可不能大批量生产半自动步枪哦,别把栓动步枪和半自动步枪搞混了。
你能搞清零件数量,机加工工时,工艺简单和复杂性等这几样吗?

同时期的美国柯尔特公司M-16生产线多少设备,多少工人,产能多少?

@山人256 召唤一下。
1982年前,296厂几个大产品的生产时间和产量,独缺63式步枪的。

第二次引进:从苏联引进马枪和步枪制造技术。

一是引进马枪制造技术。1950年,美帝国主义悍然发动了侵朝战争,为了支援朝鲜战争,给前方部队提供有效的战斗武器,1952年4月,根据中央兵工总局决定,工厂从苏联引进了1908年式7.62毫米马枪(简称53式马枪和步骑枪)全套产品图和工艺资料。根据生产要求,工厂进行了全面技术改造和大规模的基本建设。1954年底第一次改建扩建任务完成后,工厂已发展成为拥有职工9600多名,设备3400多台(套),建筑面积231800平方米的大厂。该枪自1953年开始生产,1961年停止生产,累计生产96万多支。

二是引进步枪制造技术。1955年,根据中央军委决定,工厂从苏联引进了1944年式7.62毫米半自动步枪(简称56式半自动步枪)。该枪在设计、制造工艺上都是当时世界上较先进的。根据生产的要求,工厂随即陆续增加和改装机器设备,增加工具仪器和人员,从苏联引进3000套零部件和部分工装,同时,先后有30名苏联专家来厂指导,帮助试制生产。到1956年,工厂已发展成为有1.2万多名职工的大型兵工厂。该枪自1956年开始生产,1981年停止生产,累计生产394万多支,是我军装备时间最长的武器。
1965年11月1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总书记、国务院副总理邓小平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李富春视察建设,给建设员工以极大鼓舞,为当时工厂制定第三个五年计划,排除一切困难和干扰,在1966年创军品生产最高历史纪录60万支奠定了思想基础。
1960年5月底6月初,中央和第一机械工业部三次电报指示296厂在当年10月前,完成马枪10万支、改制20万支的紧急援外任务,经中央军委批准为“绿灯专案”任务。
1966年,开展“政治定位,思想上岗”活动,广泛深入动员全厂职工进行生产大会战,全年节约钢材1155吨,用50万支枪的原材料完成了60万支枪的任务,各项经济指标都达到了历史最好水平。1966年,工业总产值完成12326万元,比上年增长25.28%。半自动步枪完成60万支,超过设计能力的50%,比上年增长33.35%;四、二联高射机枪完成520挺,比上年增长30.37%。
1977年恢复了56式半自动步枪,1979年荣获国家优质产品金奖。1980-1984年,共生产56-1式冲锋枪63万余支;1987年,5.8步枪、机枪实现研制定型,获电子工业部科技二等奖;1990年,56式冲锋枪实现当年试制、当年投产、当年完成8万支任务,创造了工厂试制生产枪械的新纪录。
另根据文华大歌名中街坊军一书记载,63式步枪到70年代初已经生产210万只,装备了50个师。

1953年后,所有的53式骑枪都是296厂生产 ,大部分63式步枪也是296厂生产。

至于56式步枪,296厂是定点大厂,全国各小厂加起来大约80多家, 大都是296厂支援建设的,图纸工艺乃至工装都是296厂出售和提供的,这些小厂大都是按照年产15000只生产纲领组建,后来有的自定产能提高到3.5万只,大多数产能都在1.5-2.5万只年产之间,另外还有些动员线和各县、上海民兵之类生产的数量不可考。根据我以前用的经验,我们用的是1968年公司买来的,具体哪个厂家哪个批次的产品不可考了,同批零部件还能互换,但是跟警备区民兵训练基地的同型枪就不存在可以互换零件的可能。

56式冲锋枪的国家定点大厂是626厂,生产30多年,也生产了几百万支。同时各地小厂也很多,几十家,年产能基本也是1.5万只左右,也有几个可以年产6万只以上的骨干厂。

296厂还生产了不少气枪和小口径步枪。

要看时代背景吧
民国的兵工署也不是吃干饭的。
296一直没去过。
296厂据说高峰时月产6万支步枪,至少年产60万支步枪是没有问题的。
63产量不多,有自身的问题。
其实,即使改开搞以后,296厂的枪械公司职工人数大大缩减的情况下,稍微辛苦一点,加加班,一年弄个几十万支自动步枪,也是可以滴。
五个国家定点枪厂:  

步枪  296

轻机枪   356

高机枪  456

冲锋枪手枪  626

还有一个是哪厂?106?
dada2000 发表于 2013-4-2 09:02
五个国家定点枪厂:  

步枪  296
296 一枝独秀 风头正劲
356 貌似靠88和02维持
456 人家现在搞大的,搞基似乎成历史了。
626 多年老厂 只是诺干年前关门了。
106 好像是山西某厂? 不过人家也不搞枪了。。。。。。
1952年后到1955年,改造老厂,新的苏式武器产能,目前已经知道的。

296厂   年产步枪纲领30万只

626厂  年产冲锋枪8万只,手枪8万只,猎枪5000只

356厂  年产轻机枪3万挺   年产重机枪1万挺?

456厂   年产单管高机枪5000挺  ?   多管高机枪3000挺?

实际上还有226  926等厂也生产机枪  ,就是296厂也生产高机枪。

我军将装备重点从长短枪转向各种机枪,也是符合世界陆军一战以来的变化的,只是编制装备数量并不多,我军的中型机枪和高机枪(即欧美的重机枪概念)比西方军队少了很多。

美军中型机枪重机枪(高机枪) 步兵师编制数量在几百挺以上,我军总在一百多徘徊。

步兵火力的核心不是步枪冲锋枪手枪之类,而是弹链供弹的中型机枪,我军战术还是长短枪为主。
dada2000 发表于 2013-4-2 09:02
五个国家定点枪厂:  

步枪  296
456是业内真正的大拿,子孙众多。
建国后的主打产品是小高炮,还有个“硬通货”是14.5枪身(或枪管),供296等生产用。
三线时期,
456的12.7生产线——216;
7.62重机生产线——236;
多管高机向量瞄准具生产线——246。
民国时期连年混战枪械消耗量大,兵工厂又少,单厂产能就大吧。建国后和平年间,枪械消耗少,兵工厂又多,单厂产能就下来了。
77式高射机枪不是9656厂造的吗?怎么成了456
40火占编制太多,造成机枪装备少,40火真没啥大用。
jiafeidemao 发表于 2013-4-2 20:14
77式高射机枪不是9656厂造的吗?怎么成了456
77式高机是什么年头的产品了?
之前大量装备的是54式、56式、58式、59式高机。:D
山人256 发表于 2013-4-2 20:56
77式高机是什么年头的产品了?
之前大量装备的是54式、56式、58式、59式高机。
77式高机才是纯正土鳖货啊 性能也不错
dada2000 发表于 2013-4-1 14:37
你能搞清零件数量,机加工工时,工艺简单和复杂性等这几样吗?

同时期的美国柯尔特公司M-16生产线多少 ...
哦,既然如此,麻烦你先列出来所谓“国民政府兵工系统效率还是不错的,品质管理也还好”的数据证据,光说解放后的大陆兵工厂是完全没用的,体制、产品、政治经济环境和先前都完全两样。
对了,很奇怪为啥把生产M16时的柯尔特公司举出来?和解放前的国民政府兵工系统有什么关系?
之前每有韩战讨论,总会把官方的1950年10到1951年10全国搜集各种子弹共1.24亿发支援朝鲜战场,占韩战前两年实际消耗的70%拿出来,国内到处搜集旧子弹和旧子弹壳,体现解放军那时军械的杂乱和弹药的匮乏。但是随着很多资料的陆续发现,这个问题还是要归于管理和计划的混乱上。

1949年7月,中央兵工会议,除了提议军工减产,还提到当时全军步枪130多万只,轻机枪7万2千挺,重机枪1万4千挺,以上步机枪一个基数,就是9680多万发,但是当时全军上报的子弹存量也不过一亿发多点(当时各方面都不正规,这只是各级后勤部门的统计,各部队尤其是分队各自携带的数量很难统计)。

看三年内战的我党兵工生产,一个主要特点就是大量生产迫击炮弹,尤其是50掷弹、50小炮弹,60和81、82迫弹,我党在1948年的迫击炮炮弹产能和产量已经超过国民党不少,国民党1948年下半年都要从美国进口迫击炮弹了。我党兵工厂由于地处偏僻,管理差技术差设备也不行,员工素质较低,生产的弹药成本很高,质量很差,而且都是临战使用的,弹药无法长期保存。我党生产的手榴弹迫炮弹掷榴弹多于国民党,但是子弹生产不行,东北算生产子弹多的,也不过月产2、3百万发,华北华东规模更小,年产不过百多万发.国民党兵工的优势在于工厂管理能力强设备原材料较好,工人素质高,产品质量远高于我党。国民党的枪械生产和子弹生产比我党高出几个数量级,这些枪械和子弹工厂都在重庆和昆明附近。

我党缴获的第一个现代兵工大厂就是沈阳的第90厂,我党准备将东北作为未来火炮、枪械、炮弹、子弹和炸药无烟药生产基地,由于东北战事停止,原定1949年从远方(苏联)引进四个大型兵工生产厂的设备停止,老兵工厂从山区进城与原国民党大厂整合的工作一直进行的不很顺利,导致1949年1950年东北地区的兵工厂产量还不如1948年我党自有控制的时候。

不过韩战爆发后,东北兵工部分厂北撤疏散,韩战的枪械和子弹很多都是东北厂生产的,如50式冲锋枪和53厂生产的子弹。

华北我党兵工事业也是比较强的,但是由于工厂分散在山区,质量差成本高,接管的北平第70厂不算什么大厂,接管太原的五个工厂,我党的评价是管理混乱设备陈旧产品质量奇差,同样存在老根据地兵工厂与国民党兵工厂整合的问题。

华东区比较简单,我党山区兵工厂搬倒城市,由于生产规模不大,也就保留了子弹厂和化工厂。

西北地区原有产能很小,不作为兵工建设的基地。

随着1949年底我党接管西南的各兵工厂,这些厂组建已久,产能产量较大,质量也较好,成本相对我党山区兵工厂为低。

但是韩战期间,西南地区这么强的兵工事业并没有体现出来。我曾经问过一个出身西南兵工厂的人,他也注意到这个问题,也认为整合不顺,计划性不足等原因。

事实上直到1952年上半年,中央都没有确定军队武器制式化的方向和国内兵工事业的规划发展。从1949年6月到1952年上半年,整整三年时间,我军的装备建设和兵工发展都处于毫无头绪的状态。

如果说飞机火炮坦克舰艇这些武器,必须依靠盟国提供支援才能生产,那么普通的枪械迫击炮和子弹迫弹都是可以自己生产的。

韩战爆发后,一方面毛给斯大林打电报要求苏联提供36个师的枪械和子弹,一方面东北兵工组织仿制苏联武器,50式冲锋枪和51式手枪都是测绘仿制的,苏式7.62毫米手冲枪子弹也是在9毫米手冲抢子弹生产线基础上改制的。

按照克里姆林宫档案记载这36个师价值8000万卢布现款的装备如下

1、苏式步枪14万支

2、步枪子弹5800万发

3、苏式自动枪26,000支

4、自动枪子弹8000万发

5、苏式轻机枪7000挺

6、轻机枪子弹3700万发

7、苏式重机枪2000挺

8、重机枪子弹2000万发

9、飞行员用手枪1000支

10、飞行员用手枪子弹10万发

11、梯恩梯炸药1000吨

按照韩战军械资料记载为


共计冲锋枪35607支,步枪156865支,轻机枪8146挺,重机枪2321挺,高射机枪1368挺。另苏迫268门,苏战防炮96门,苏野72门,苏榴32门。


按照我军轻武器发展记载,实际进口手枪0.9万只、步枪16.1万只,冲锋枪1.3万只,机枪数量因与后续进口重叠,所以不详。

1950年紧急生产50式冲锋枪3.6万只,子弹720万发,全部补充志愿军。

这批36个师苏联枪械都是苏军替换下来的旧品,战场回收品,品相很差,还不如我军原有的杂械好用。

我国的兵工厂改造和武器制式化是从1952年开始的。实际上即便不改造,之前的兵工事业产能也很大,完全可以支撑韩战的轻武器和弹药供应。

1947年7月29日,国民党的兵工最高产能  年

步枪      180000

轻机枪     11640

重机枪      5400

冲锋枪     36000

82迫        4560

60迫       12000

枪榴弹筒   60000

7.92枪弹   21600万发

美30枪弹    8160万发

日65枪弹    1920万发

英77枪弹    1920万发

美.45枪弹   2760万发

82迫弹       144万发

60迫弹       172万发

手榴弹      1536万枚

枪榴弹       180万发

望远镜        6000只

迫炮瞄准镜    6000只

我党基本上95%接管以上工厂,加上我党自身的兵工产能,还是很高的。

按军械资料对比表,1950年我党接管的西南兵工事业,基本处于停产状态,没怎么生产。所以韩战开始,依靠进口和东北兵工生产。直到1952年,西南兵工事业才开始动员起来。

1946-1949年国民党仅仅是第21厂(长安厂)产量:中正式步枪33.972万支、捷克式轻机枪1.2万挺,马克辛重机枪1.326万挺、气冷马克辛重机枪850挺、82迫击炮6936门、82迫弹167.42万发、黄磷炮弹21.1万发、黄磷手榴弹13.596万枚、120迫击炮229门、120迫弹1.2万发、破甲枪榴弹195万发、枪榴弹筒650具、穿甲火箭弹4000发、火箭筒20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