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乌克兰游记:国家航空博物馆-克里米亚-基辅-弹道导 ...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7 15:46:39


目录:
乌克兰游记(一)国家航空博物馆 --- 104楼

乌克兰游记(二)克里米亚半岛-雅尔塔和塞瓦斯托波尔 --- 108楼

乌克兰游记(三)在基辅 --- 109楼

乌克兰游记(四)切尔诺贝利 --- 5楼

乌克兰游记(五)洲际弹道导弹博物馆 --- 1楼

游记已经完本,请按上面的目录顺序观看

附注:在149楼的链接有论坛内网友fresco所著的美国“大力神”洲际弹道导弹发射井博物馆的游记。


(用马甲fly_陈首发于cctvdream,修改后再发于超大。版权没有,欢迎转载)

乌克兰游记(五)洲际弹道导弹博物馆

在乌克兰旅游的最后一站是位于基洛夫格勒州最南部,Pervomaysk (Первомайськ)市以北30公里的战略弹道导弹博物馆,该博物馆曾被 ’lonely planet’评为乌克兰最酷的博物馆。该博物馆的问题是离基辅较远,需要向南开大约300余公里的路程。早上7点45分从基辅出发,到11点半近12点才到达。说来也怪,基辅还是白雪覆盖,但向南开100多公里后就没有雪了,可以看到乌克兰黑土。怪不得自古以来,乌克兰就是罗斯的粮仓。




P.S.:通过这一路,我才感受到乌克兰的高速路有多烂。经常可见路面上脸盆般大小的坑。无怪乎有人说,在美国酒驾的司机开S型路线,而在前苏联,没有酒驾的司机才开S型路线,以便躲避路上的坑。据导游说,这是因为政府没钱,所以本该大修的路面一直的不到应有的维修,只有采取出现一个坑,才填一个坑的做法,所以公路上总是很多坑。另一个奇怪的现象是,离首都基辅较近的路比较烂,离基辅一段距离以后,路面状况反而好了起来。而solo east派过来的司机也是胆大,经常是单手握方向盘,另一只拿着IPHONE拍照。


在苏联时期,乌克兰境内驻扎有一个战略火箭军的集团军,以至于在苏联刚解体那阵,乌克兰的核武器力量位居全球第三,比法,英,中都要强。不仅如此,苏联在在乌克兰境内还设置有战略弹道导弹设计局与制造厂。战略弹道导弹博物馆则是由一个苏联时期的SS-24洲际弹道导弹发射指挥基地所改建而成的。展板上显示的是当年驻扎在乌克兰境内的战略火箭军下属集团军的情况。



该战略火箭军集团军所曾使用过的弹道导弹,其中有不少都是在乌克兰设计制造的。




一个发射指挥中心下辖的阵地模型,包括一个发射指挥中心竖井与10个弹道导弹竖井。各个竖井阵地之间至少保持10千米的距离,以防止被一个弹头摧毁两个或以上的阵地。




指挥中心阵地模型。一个指挥中心阵地包括了营房,指挥中心竖井与一个弹道导弹发射竖井。仔细看下面的模型,可以发现导弹发射井与指挥控制井的井口所在的位置比周围的平原高一截。这是因为SS-24的设备比上一代的要长,其长度超过了原有的发射竖井,而美苏之间的裁军协议禁止加深已有的发射井,为了能将导弹放进去又不加深竖井,苏联干脆就把地面提高了。





师指挥中心的控制台,利用它可以与师下辖的各个发射指挥中心保持联系,但这个控制台无法直接指挥导弹的发射。




发射竖井阵地守卫碉堡内的控制台与视频储藏柜。通过控制台,守卫可以控制阵地四周电网上电压的高低,遥控阵地内所铺设的地雷。同时,这个控制台也接受阵地四周所布设的红外线防偷越传感器与踏步压力传感所发回的信息。在执勤期间,阵地内地表严格禁止人员活动。而食品储藏柜则是供守卫们做饭所用的。因为除了指挥中心所附属的那一个发射竖井外,其它竖井阵地都在荒郊野外,离发射中心较远,中间很有可能路途不便,所以守卫们都是一星期换一次班,在这一星期中守卫们当然不可能去基地的食堂吃饭,四周也不可能有餐厅,所以就得自己做饭。据说厨艺还是战略火箭军对守卫部队的培训项目之一。




发射指挥竖井模型。注意,发射指挥模块是通过支架立在竖井中的,且四周与竖井壁并不接触,这样可以减轻在核弹袭击情况下的振动。一个发射指挥模块共有12层,其中地下第12层是操作人员的寝室,地下第11层就是发射指挥中心。电梯安装在竖井壁上,发射指挥模块之外。在模型上还可以看到设备冷却气体所用的传输通道。正常情况下,人员首先从指挥井旁边的一个房间下到一个水平隧道,通过隧道抵达井口,然后搭乘井壁边缘的电梯下到地下第12层,进入值班预备人员的寝室。值班预备人员的寝室是发射模块的最下一层,在这一层,发射模块的侧壁上开有门,此门正对电梯的门。在值班预备人员寝室的天花板上开有一个方口,方口向下有一截梯子,控制员通过这个梯子向上爬,从而进入地下第11层的控制室。




SS-24(苏联编号,RS-22)弹道导弹发射井模型,注意,导弹发射模块也是通过支架立在竖井中的,且四周与竖井壁并不接触,同样是为了减震。




用于吸收中子弹爆炸所产生中子的石蜡。在一个竖井的修建中就是用了9吨多这样的石蜡,这样一来竖井内的设备(特别是热核战斗部的扳机)与人员就不怕中子弹的袭击了。苏联高兴地宣称用一磅1美元的代价就解决了美国人花费数亿美元研究出来的武器。








好了,下面该去指挥中心了。可以看到厚厚的大门还有门边的密码锁。




在隧道里。旁边包裹有白色绝缘层的管道用于输入冷却设备用的气体。实际上发射指挥模块内部也带有一个小型的冷气制造设备,可以在外部冷气供应断绝的情况下独立工作45天。




双层放冲击波大门,与前面游记第二部分所介绍的塞瓦斯托波尔潜艇基地一样,两层防冲击波大门在执勤时不会同时打开。不仅如此,这里的防冲击波大门还具有一定的气密效果,如果你已经进入第一道大门却忘记了第二道大门的密码,最好在三小时以内想出来,因为两道门之间空间内的氧气只够用3小时。除此以外,请站在红色弧线之外,如果不想在铁门打开的时候被撞断胳膊腿。




竖井内所有重要的设备都有双重备份。





正如模型中所展示的,发射指挥模块与竖井壁是不接触的。





注意,电梯与发射指挥模块也是不接触的。




到达地下第十二层。可见指挥员寝室内的床铺。在战备等级较高的时候,总共有6位操作员会呆在发射指挥模块内,四个人在12层的寝室,2个人在11层的指挥控制中心,每8小时换一班。寝室内有上下铺床,电视,小厨房,洗手间。




放电视的位置还在,电视却已经不翼而飞。




厨房




到达地下第11层的指挥中心只有从其下面一层(第12层,就是人员寝室)经这个口爬上来,而且身体比较丰满的人士就痛苦了,所以不是每个游客都能到这里的,对于身材不够苗条的博物馆就压根不会让你下来。





一号指挥员的战位。注意,其座椅上是配备有安全带的,用以对付核弹打击下的剧烈晃动。




控制台的俄文键盘。





外部环境监视器




发射控制板




按一下按钮,插钥匙的插孔就打开了。在发射操作的最后,转动钥匙,同时按下最左边的白色按钮,导弹就飞出去了。





最左边还有一个红色按钮,这可不是发射键(不要受好莱坞电影的误导),它是紧急终止发射键。




少年,不来一发吗?话说即便是发射员,其对导弹目标也是不知道的,他只知道目标编号,目标的位置坐标都是事先存好,只要选择一下就是了。




二号控制员的位置。发射导弹必须两个人一起操作。旁边还放置有部队的军旗。




二号控制员战位与位于其左边的三号控制员的位置。




通过这个面板,指挥员可以选者查看10枚导弹中任意一枚的技术状况。




第三名操作员,通讯机电员的位置,不过一般值班的情况下不需要他出场。




指挥控制井井口。井口上有的小圆盖下面是紧急逃生口。假设你是一名发射员,打光了导弹,并且没被对方的核反击干掉,这时候发射单元外的电梯多半是已经玩完了。你唯一的出路就是从地下第11层的指挥中心墙壁上所开的紧急逃生口向上爬,最后通过井口上的紧急逃生口逃出来。另外还有一些小圆口下面是紧急无线电通讯天线。在必要时,火药燃气可以推动这些天线像潜望镜那样从地下升起来。指挥控制井井口上那些顶了个球的圆锥形物体据说是紧急卫星通讯天线,对准的是莫斯科方向。在莫斯科附近的一些洲际弹道导弹,其弹头内的武器已被去掉,换装为紧急通讯设备。在必要时,这些改装后的洲际弹道导弹将按照高弹道发射,其弹头将充当紧急通讯卫星,以便让莫斯科与这些弹道发射指挥中心取得联系,甚至遥控发射导弹。(等一等,这个情节好像有点眼熟?真的不是导游的瞎侃?虽然美国也是有洲际弹道导弹改装为紧急通讯卫星的,但遥控发射导弹真的大丈夫?)





为了能让中心正常运作,各种特种车辆是比不可少的。得要有运送发射模块或控制模块的车辆,将发射模块或控制模块竖立起来放入竖井中的车辆,还得有运输导弹的车辆。









守卫们的碉堡。注意这个碉堡是没有门的,因为它位于阵地以内,而阵地内是不允许人在地表活动的,包括守卫。




守卫是从下面这个位于阵地外的入口,经过一个地道,进入碉堡的。





导弹发射井









导弹发射井旁边,用于在维修检测导弹时储存核战斗部的建筑




博物馆成列的SS-18洲际弹道导弹(包括其尾部的燃气发生单元),之所以陈列它是因为它是乌克兰设计制造的。





SS-18一级火箭尾部细节




弹头细节




博物馆内还陈列有一些“小家伙”


蛙-7A无控火箭的箭体




SS-6(R-7),它的改型将人类的第一颗人造卫星送入了太空。从它身上,一路改进最终得到了联盟号火箭。





SS-6的部件





对比SS-6与SS-18,总之就是,个头越来越大,射程越来越远,准备时间越来越短。


SS-21短程弹道导弹的弹头,10万吨当量。




SS-21短程弹道导弹的弹头(从后往前看)





SS-19洲际弹道导弹的发动机,该洲际弹道导弹为俄罗斯的现役装备。




SS-19发动机所配航向发动机细节





来自于SS-X-10,就是那个部分轨道轰炸器



来自于世界上第一种移动洲际弹道导弹SS-15






SS-15的涡轮泵





来自于SS-18








SS-18发射单元尾部的燃气发生器,以便将SS-18推出发射井,从而实现冷发射。








不知名的设备。


目录:
乌克兰游记(一)国家航空博物馆 --- 104楼

乌克兰游记(二)克里米亚半岛-雅尔塔和塞瓦斯托波尔 --- 108楼

乌克兰游记(三)在基辅 --- 109楼

乌克兰游记(四)切尔诺贝利 --- 5楼

乌克兰游记(五)洲际弹道导弹博物馆 --- 1楼

游记已经完本,请按上面的目录顺序观看

附注:在149楼的链接有论坛内网友fresco所著的美国“大力神”洲际弹道导弹发射井博物馆的游记。


(用马甲fly_陈首发于cctvdream,修改后再发于超大。版权没有,欢迎转载)

乌克兰游记(五)洲际弹道导弹博物馆

在乌克兰旅游的最后一站是位于基洛夫格勒州最南部,Pervomaysk (Первомайськ)市以北30公里的战略弹道导弹博物馆,该博物馆曾被 ’lonely planet’评为乌克兰最酷的博物馆。该博物馆的问题是离基辅较远,需要向南开大约300余公里的路程。早上7点45分从基辅出发,到11点半近12点才到达。说来也怪,基辅还是白雪覆盖,但向南开100多公里后就没有雪了,可以看到乌克兰黑土。怪不得自古以来,乌克兰就是罗斯的粮仓。

DSC_3806.jpg (395.47 KB, 下载次数: 56)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3-3-27 02:24 上传





P.S.:通过这一路,我才感受到乌克兰的高速路有多烂。经常可见路面上脸盆般大小的坑。无怪乎有人说,在美国酒驾的司机开S型路线,而在前苏联,没有酒驾的司机才开S型路线,以便躲避路上的坑。据导游说,这是因为政府没钱,所以本该大修的路面一直的不到应有的维修,只有采取出现一个坑,才填一个坑的做法,所以公路上总是很多坑。另一个奇怪的现象是,离首都基辅较近的路比较烂,离基辅一段距离以后,路面状况反而好了起来。而solo east派过来的司机也是胆大,经常是单手握方向盘,另一只拿着IPHONE拍照。


在苏联时期,乌克兰境内驻扎有一个战略火箭军的集团军,以至于在苏联刚解体那阵,乌克兰的核武器力量位居全球第三,比法,英,中都要强。不仅如此,苏联在在乌克兰境内还设置有战略弹道导弹设计局与制造厂。战略弹道导弹博物馆则是由一个苏联时期的SS-24洲际弹道导弹发射指挥基地所改建而成的。展板上显示的是当年驻扎在乌克兰境内的战略火箭军下属集团军的情况。

DSC_3898.jpg (441.19 KB, 下载次数: 47)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3-3-27 02:44 上传




该战略火箭军集团军所曾使用过的弹道导弹,其中有不少都是在乌克兰设计制造的。

DSC_3901.jpg (461.93 KB, 下载次数: 47)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3-3-27 02:44 上传





一个发射指挥中心下辖的阵地模型,包括一个发射指挥中心竖井与10个弹道导弹竖井。各个竖井阵地之间至少保持10千米的距离,以防止被一个弹头摧毁两个或以上的阵地。

DSC_3902.jpg (559.05 KB, 下载次数: 49)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3-3-27 02:45 上传





指挥中心阵地模型。一个指挥中心阵地包括了营房,指挥中心竖井与一个弹道导弹发射竖井。仔细看下面的模型,可以发现导弹发射井与指挥控制井的井口所在的位置比周围的平原高一截。这是因为SS-24的设备比上一代的要长,其长度超过了原有的发射竖井,而美苏之间的裁军协议禁止加深已有的发射井,为了能将导弹放进去又不加深竖井,苏联干脆就把地面提高了。

DSC_3903.jpg (569.49 KB, 下载次数: 65)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3-3-27 02:45 上传






师指挥中心的控制台,利用它可以与师下辖的各个发射指挥中心保持联系,但这个控制台无法直接指挥导弹的发射。

DSC_3905.jpg (473.05 KB, 下载次数: 57)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3-3-27 02:45 上传





发射竖井阵地守卫碉堡内的控制台与视频储藏柜。通过控制台,守卫可以控制阵地四周电网上电压的高低,遥控阵地内所铺设的地雷。同时,这个控制台也接受阵地四周所布设的红外线防偷越传感器与踏步压力传感所发回的信息。在执勤期间,阵地内地表严格禁止人员活动。而食品储藏柜则是供守卫们做饭所用的。因为除了指挥中心所附属的那一个发射竖井外,其它竖井阵地都在荒郊野外,离发射中心较远,中间很有可能路途不便,所以守卫们都是一星期换一次班,在这一星期中守卫们当然不可能去基地的食堂吃饭,四周也不可能有餐厅,所以就得自己做饭。据说厨艺还是战略火箭军对守卫部队的培训项目之一。

DSC_3907.jpg (442.97 KB, 下载次数: 52)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3-3-27 02:46 上传





发射指挥竖井模型。注意,发射指挥模块是通过支架立在竖井中的,且四周与竖井壁并不接触,这样可以减轻在核弹袭击情况下的振动。一个发射指挥模块共有12层,其中地下第12层是操作人员的寝室,地下第11层就是发射指挥中心。电梯安装在竖井壁上,发射指挥模块之外。在模型上还可以看到设备冷却气体所用的传输通道。正常情况下,人员首先从指挥井旁边的一个房间下到一个水平隧道,通过隧道抵达井口,然后搭乘井壁边缘的电梯下到地下第12层,进入值班预备人员的寝室。值班预备人员的寝室是发射模块的最下一层,在这一层,发射模块的侧壁上开有门,此门正对电梯的门。在值班预备人员寝室的天花板上开有一个方口,方口向下有一截梯子,控制员通过这个梯子向上爬,从而进入地下第11层的控制室。

DSC_3909.jpg (602.59 KB, 下载次数: 53)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3-3-27 02:37 上传





SS-24(苏联编号,RS-22)弹道导弹发射井模型,注意,导弹发射模块也是通过支架立在竖井中的,且四周与竖井壁并不接触,同样是为了减震。

DSC_3910.jpg (595.64 KB, 下载次数: 54)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3-3-27 02:49 上传





用于吸收中子弹爆炸所产生中子的石蜡。在一个竖井的修建中就是用了9吨多这样的石蜡,这样一来竖井内的设备(特别是热核战斗部的扳机)与人员就不怕中子弹的袭击了。苏联高兴地宣称用一磅1美元的代价就解决了美国人花费数亿美元研究出来的武器。

DSC_3914.jpg (348.73 KB, 下载次数: 57)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3-3-27 02:49 上传



DSC_3915.jpg (430.63 KB, 下载次数: 53)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3-3-27 02:50 上传







好了,下面该去指挥中心了。可以看到厚厚的大门还有门边的密码锁。

DSC_3808.jpg (511.39 KB, 下载次数: 54)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3-3-27 02:24 上传





在隧道里。旁边包裹有白色绝缘层的管道用于输入冷却设备用的气体。实际上发射指挥模块内部也带有一个小型的冷气制造设备,可以在外部冷气供应断绝的情况下独立工作45天。

DSC_3812.jpg (494.44 KB, 下载次数: 56)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3-3-27 02:26 上传





双层放冲击波大门,与前面游记第二部分所介绍的塞瓦斯托波尔潜艇基地一样,两层防冲击波大门在执勤时不会同时打开。不仅如此,这里的防冲击波大门还具有一定的气密效果,如果你已经进入第一道大门却忘记了第二道大门的密码,最好在三小时以内想出来,因为两道门之间空间内的氧气只够用3小时。除此以外,请站在红色弧线之外,如果不想在铁门打开的时候被撞断胳膊腿。

DSC_3815.jpg (455.44 KB, 下载次数: 60)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3-3-27 02:26 上传





竖井内所有重要的设备都有双重备份。

DSC_3821.jpg (628.62 KB, 下载次数: 53)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3-3-27 02:27 上传






正如模型中所展示的,发射指挥模块与竖井壁是不接触的。

DSC_3826.jpg (487.83 KB, 下载次数: 55)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3-3-27 02:27 上传






注意,电梯与发射指挥模块也是不接触的。

DSC_3832.jpg (480.69 KB, 下载次数: 55)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3-3-27 02:29 上传





到达地下第十二层。可见指挥员寝室内的床铺。在战备等级较高的时候,总共有6位操作员会呆在发射指挥模块内,四个人在12层的寝室,2个人在11层的指挥控制中心,每8小时换一班。寝室内有上下铺床,电视,小厨房,洗手间。

DSC_3830.jpg (516.28 KB, 下载次数: 56)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3-3-27 02:28 上传





放电视的位置还在,电视却已经不翼而飞。

DSC_3855.jpg (458.06 KB, 下载次数: 54)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3-3-27 02:37 上传





厨房

DSC_3854.jpg (400.23 KB, 下载次数: 53)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3-3-27 02:37 上传





到达地下第11层的指挥中心只有从其下面一层(第12层,就是人员寝室)经这个口爬上来,而且身体比较丰满的人士就痛苦了,所以不是每个游客都能到这里的,对于身材不够苗条的博物馆就压根不会让你下来。

DSC_3851.jpg (529.09 KB, 下载次数: 53)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3-3-27 02:25 上传






一号指挥员的战位。注意,其座椅上是配备有安全带的,用以对付核弹打击下的剧烈晃动。

DSC_3849.jpg (467.77 KB, 下载次数: 54)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3-3-27 02:33 上传





控制台的俄文键盘。

DSC_3833.jpg (571 KB, 下载次数: 50)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3-3-27 02:29 上传






外部环境监视器

DSC_3836.jpg (490.37 KB, 下载次数: 54)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3-3-27 02:30 上传





发射控制板

DSC_3835.jpg (575.73 KB, 下载次数: 61)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3-3-27 02:30 上传





按一下按钮,插钥匙的插孔就打开了。在发射操作的最后,转动钥匙,同时按下最左边的白色按钮,导弹就飞出去了。

DSC_3838.jpg (528.84 KB, 下载次数: 45)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3-3-27 02:31 上传






最左边还有一个红色按钮,这可不是发射键(不要受好莱坞电影的误导),它是紧急终止发射键。

DSC_3839.jpg (586.22 KB, 下载次数: 54)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3-3-27 02:31 上传





少年,不来一发吗?话说即便是发射员,其对导弹目标也是不知道的,他只知道目标编号,目标的位置坐标都是事先存好,只要选择一下就是了。

DSC_3843.jpg (574.71 KB, 下载次数: 52)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3-3-27 02:32 上传





二号控制员的位置。发射导弹必须两个人一起操作。旁边还放置有部队的军旗。

IMG_20130228_113810_s.jpg (463.62 KB, 下载次数: 55)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3-3-27 02:59 上传





二号控制员战位与位于其左边的三号控制员的位置。

IMG_20130228_113838_s.jpg (514.22 KB, 下载次数: 55)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3-3-27 02:59 上传





通过这个面板,指挥员可以选者查看10枚导弹中任意一枚的技术状况。

DSC_3848.jpg (602.26 KB, 下载次数: 51)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3-3-27 02:33 上传





第三名操作员,通讯机电员的位置,不过一般值班的情况下不需要他出场。

DSC_3850.jpg (569.1 KB, 下载次数: 53)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3-3-27 02:34 上传





指挥控制井井口。井口上有的小圆盖下面是紧急逃生口。假设你是一名发射员,打光了导弹,并且没被对方的核反击干掉,这时候发射单元外的电梯多半是已经玩完了。你唯一的出路就是从地下第11层的指挥中心墙壁上所开的紧急逃生口向上爬,最后通过井口上的紧急逃生口逃出来。另外还有一些小圆口下面是紧急无线电通讯天线。在必要时,火药燃气可以推动这些天线像潜望镜那样从地下升起来。指挥控制井井口上那些顶了个球的圆锥形物体据说是紧急卫星通讯天线,对准的是莫斯科方向。在莫斯科附近的一些洲际弹道导弹,其弹头内的武器已被去掉,换装为紧急通讯设备。在必要时,这些改装后的洲际弹道导弹将按照高弹道发射,其弹头将充当紧急通讯卫星,以便让莫斯科与这些弹道发射指挥中心取得联系,甚至遥控发射导弹。(等一等,这个情节好像有点眼熟?真的不是导游的瞎侃?虽然美国也是有洲际弹道导弹改装为紧急通讯卫星的,但遥控发射导弹真的大丈夫?)

DSC_3861.jpg (703.69 KB, 下载次数: 56)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3-3-27 02:38 上传






为了能让中心正常运作,各种特种车辆是比不可少的。得要有运送发射模块或控制模块的车辆,将发射模块或控制模块竖立起来放入竖井中的车辆,还得有运输导弹的车辆。

DSC_3866.jpg (625.76 KB, 下载次数: 62)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3-3-27 02:39 上传



DSC_3868.jpg (569.18 KB, 下载次数: 54)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3-3-27 02:39 上传



DSC_3877.jpg (823.34 KB, 下载次数: 52)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3-3-27 02:41 上传






守卫们的碉堡。注意这个碉堡是没有门的,因为它位于阵地以内,而阵地内是不允许人在地表活动的,包括守卫。

DSC_3880.jpg (701.22 KB, 下载次数: 56)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3-3-27 02:42 上传





守卫是从下面这个位于阵地外的入口,经过一个地道,进入碉堡的。

DSC_3881_ss.jpg (1001.05 KB, 下载次数: 60)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3-3-27 03:18 上传






导弹发射井

DSC_3869.jpg (523.15 KB, 下载次数: 52)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3-3-27 02:40 上传



DSC_3874.jpg (564.06 KB, 下载次数: 56)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3-3-27 02:40 上传








导弹发射井旁边,用于在维修检测导弹时储存核战斗部的建筑

IMG_20130228_121504.jpg (184.4 KB, 下载次数: 56)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3-3-27 02:56 上传





博物馆成列的SS-18洲际弹道导弹(包括其尾部的燃气发生单元),之所以陈列它是因为它是乌克兰设计制造的。

DSC_3885.jpg (423.71 KB, 下载次数: 75)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3-3-27 02:42 上传






SS-18一级火箭尾部细节

DSC_3888.jpg (591.21 KB, 下载次数: 51)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3-3-27 02:43 上传





弹头细节

DSC_3889.jpg (652.54 KB, 下载次数: 53)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3-3-27 02:44 上传





博物馆内还陈列有一些“小家伙”


蛙-7A无控火箭的箭体

DSC_3940.jpg (684.46 KB, 下载次数: 54)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3-3-27 02:57 上传





SS-6(R-7),它的改型将人类的第一颗人造卫星送入了太空。从它身上,一路改进最终得到了联盟号火箭。

DSC_3929.jpg (722.42 KB, 下载次数: 57)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3-3-27 02:53 上传






SS-6的部件

DSC_3931.jpg (936.74 KB, 下载次数: 53)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3-3-27 02:54 上传



DSC_3932.jpg (794.55 KB, 下载次数: 56)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3-3-27 02:54 上传




对比SS-6与SS-18,总之就是,个头越来越大,射程越来越远,准备时间越来越短。


SS-21短程弹道导弹的弹头,10万吨当量。

DSC_3942.jpg (524.98 KB, 下载次数: 46)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3-3-27 02:57 上传





SS-21短程弹道导弹的弹头(从后往前看)

DSC_3945.jpg (557.65 KB, 下载次数: 54)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3-3-27 02:58 上传






SS-19洲际弹道导弹的发动机,该洲际弹道导弹为俄罗斯的现役装备。

DSC_3919_ss.jpg (944.21 KB, 下载次数: 53)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3-3-27 03:19 上传





SS-19发动机所配航向发动机细节

DSC_3921.jpg (522.65 KB, 下载次数: 52)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3-3-27 02:50 上传






来自于SS-X-10,就是那个部分轨道轰炸器

DSC_3923.jpg (958.05 KB, 下载次数: 66)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3-3-27 02:51 上传




来自于世界上第一种移动洲际弹道导弹SS-15

DSC_3924.jpg (856.57 KB, 下载次数: 51)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3-3-27 02:52 上传



DSC_3928.jpg (810.95 KB, 下载次数: 52)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3-3-27 02:53 上传





SS-15的涡轮泵

DSC_3926.jpg (754.76 KB, 下载次数: 67)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3-3-27 02:52 上传






来自于SS-18

DSC_3937.jpg (592.39 KB, 下载次数: 54)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3-3-27 02:49 上传



DSC_3935_ss.jpg (958.53 KB, 下载次数: 51)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3-3-27 03:17 上传







SS-18发射单元尾部的燃气发生器,以便将SS-18推出发射井,从而实现冷发射。

DSC_3933_ss.jpg (970.82 KB, 下载次数: 52)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3-3-27 03:19 上传



DSC_3934.jpg (513.95 KB, 下载次数: 55)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3-3-27 02:55 上传







不知名的设备。

DSC_3916.jpg (578.35 KB, 下载次数: 51)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3-3-27 02:50 上传

很好,不知有借鉴价值没
大虎由 发表于 2013-3-27 03:40
很好,不知有借鉴价值没
有没有借鉴不清楚,但对于普通军迷来说,这个博物馆实在是太酷了。[:a2:]
好图!好帖!


(用马甲fly_陈首发于cctvdream,修改后再发于超大。版权没有,欢迎转载)


乌克兰游记(四)切尔诺贝利


在乌克兰,一个不能不提到的话题便是切尔诺贝利核事故,于此相连的参观地点有两个,一个是位于基辅市内的切尔诺贝利核事故纪念馆,另一个则是切尔诺贝利电站原址。我的行程是先参观了基辅市内的切尔诺贝利纪念馆,尔后第二天则去了切尔诺贝利电站。

基辅市内的切尔诺贝利纪念馆位于其老城区的一个原消防站内,建于切尔诺贝利事故六周年。该博物馆颇为国际化,提供英文解说机出租服务,实在是太棒了。

进入博物馆,首先看到的就是这样一副图画,核事故的灾难游荡在乌克兰的土地上


被废弃的居民点的铭牌


切尔诺贝利事故中拯救人民生命的“天使”,他们中大部分是红军士兵及其预备役人员,消防员。仔细看后面布帘上所帖的,当年参与抢险救灾人员的照片,可以发现有人的照片上贴的有辐射警告标志,这就意味这他受到了大剂量地辐射。


事故反应堆的模型,该模型是可以进行电子演示的,去的时候前往不要忘记让博物馆的工作人员打开进行操作。


该反应堆建成于1983年,但其安全性较差,比建造时间更早的福岛电站反应堆还有所不如,仅以非专业的眼光从模型上看,至少其存在有下面的三个问题:
(1)高纯度石墨减速剂在高温有氧条件下是很容易燃烧的,而在事故中,确实有严重的石墨火;
(2)反应堆以单一保护层方式修建;
(3)没有二回路设计,冷却水从反应堆出来后直接被用于推动汽轮机做工,所以1991年2号机组用于发电的汽轮机发生大火,又是让欧洲各国一阵紧张。
从模型上看不来的反应堆设计缺陷还有:
(4)设计不当导致反应堆在特定参数下出现正反馈,即温度越高,链式裂变反应越剧烈,而大家都知道,反应越剧烈,温度越高;
(5)中子吸收控制棒设计不当。控制棒的尖端由石墨与充满水的空腔组成,而石墨与水都是中子减速剂,会增加反应程度。也就是说,在中子吸收控制棒刚插入的时候,不仅不会吸收中子降低反应程度,反而还会增加反应程度。而在1986年事故那个晚上,当操作员按下紧急停堆按钮,放下控制棒后,由于此时反应堆温度已经较高,控制棒受热变形,只有最前端的1/3被插入反应堆。
较小的问题还包括冷却水管道垂直地穿过炉心,而非水平穿过,导致温度梯度效应,降低了冷却效率等。
在现在看来,一个合理的计算机模型与设计全面的计算机仿真实验至少应当能发现上面的(4),(5)两个问题,而它们正是设计方面导致事故的直接原因。

另一方面,操作人员也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当天为了检验在电力不足情形下反应堆能否紧急启动发出充足的电能供给反应堆的安全系统,特别是用于驱动冷却水的水泵(也就是避免类似于福岛那样的事故),留在反应堆中的中子吸收控制棒不足安全规程所规定的最少下限的一半。

第一批参加救火工作的消防员,他们都受到了大剂量的辐射,到2006年(核事故20周年),当年那些18,20岁的小伙子,健在的已不足60%。


为了稳住社会人心,4月26日核事故后,报纸做了低调处理,当年5月1日基辅的劳动节行游照样进行,当时乌克兰党委书记携全家一起在露天参加了整个行游。这样做的是与非就只有留给后人来评说了。



抢险救灾在进行中。英雄们的名字或许已经无人记得,但他们的功绩却将永垂不朽。









看见上图中的那架直升机模型了吗?那是由苏联英雄Mykola Melnyk的儿子制作的。当时Mykola Melnyk驾着直升机,下面吊着一根钢缆,钢缆下方是探测器,他操作直升机,将探测器放到了被毁反应堆中。



切尔诺贝利地区的沙盘,湖旁边的就是出事的核电站



被毁反应堆的模型,天空中还有赶来救援的直升机(这个模型是电动的,记住要工作人员操作)



水泥石棺建好后的样子



用于检测人员放射性沾染的机器


纪念那些在事故中受害的孩子们


第二天8点半,出发去切尔诺贝利核事故原址,从基辅坐车向北,花时间不超过1个半小时。
隔离区内放养的野马。苏联政府在建立隔离区时尽力捕杀了区内所有的动物。后来,乌克兰政府在辐射较小的区域,专门放养了一批动物,用以研究自然环境的自我修复能力。



切尔诺贝利镇入口,上面的核辐射标志是发生事故后加上去的。



哀鸣的天使


被废弃居民点的路牌


被废弃的普里皮亚季的街道路牌


Cs-137同位素(半衰期长达30年)沾染示意图,当时受天气影响,沾染区域是东西宽,南北短


隔离区示意图,绿区是自然公园,辐射水平已经较为安全,放养的动物也在那里。木棍箭头所指的就是出事的厂区。虽然这次事故白俄罗斯的沾染区域更大,但其大多为森林,而乌克兰沾染区域的人口密度要大得多。


消防站,第一批灭火的勇士就是从这里出发的。现在这里任然是消防站。



路边一所被废弃的幼儿园















在被废弃幼儿园外测量辐射,约为3微西弗/小时,而正常背景下应小于0.3微西弗/小时


被废弃幼儿园旁边的辐射危险标志。当年救灾的时候,许多沾染有辐射的物品,土壤,动植物尸体被收集起来,然后深埋,埋藏点上方就会竖立起这样的标志。


永远不会完工的5,6号反应堆


远眺出事故的3/4号反应堆


反应堆左边,树林背后在修建的是新一代的防辐射构建,它将在2016年以前建好,然后通过轨道移动到现在的反应堆水泥石棺之上,将它完全包裹住,因为现在的反应堆水泥石棺设计寿命只有30年,到2016年就将到期。


反应堆水泥石棺与3号反应堆。由于水泥石棺已经出现了裂缝,所以近年来上面新焊接有加固钢筋


反应堆水泥石棺与3号反应堆,以及事故20周年纪念碑


鬼城普里皮亚季入口,本来后面有一片树林,在事故的时候,这片树林吸收了大量的辐射,树木变为红色。苏联救灾人员将红色树木全部砍掉,深埋处理。



在普里皮亚季
废弃的居民楼


市政管理局与附近的旅馆


市政管理局曾被用于作为救灾指挥部,在普里皮亚季居民疏散后的一段时间也在使用,所以被贴上了辐射标志


废弃的旅馆大楼


文化宫内部


回望旅馆大楼


又一座被废弃的居民楼


普里皮亚季的游乐园,从来没有被正式投入使用。正式使用的时间预定在劳动节,但4月26日事故后,劳动节之前居民就已经被全部疏散了。






空无一人的街道与两旁的楼房


普里皮亚季的超市。普里皮亚季市在当时可算作苏联的一个经济奇迹,其居民收入是苏联平均值的两倍,所以也就有了这个相当繁华的超市。在超市二楼还有一个很好的家具部。


当年用于救灾的机器人,但在强烈的辐射下几天便不能正常工作,最后还是靠英勇的红军战士才完成了清理,特别是三号反应堆屋顶部分。


出隔离区时接受beta射线沾染物检测


看了太多太沉重的,最后来点轻松的。

乌克兰名菜,饺子。варе́ники (英文,Varenyky),
乌克兰导游MM还半开玩笑的认为中国饺子是山寨品,而我则告诉她自古以来饺子就是中国食谱中所神圣不可分割的部分。有土豆泥馅,奶酪馅,肉馅可供选择,我要了个肉馅的,导游MM说土豆泥馅的最受欢迎。吃的时候才发现肉馅里面是纯肉,一点蔬菜都没有。话说当我告诉导游MM中国饺子馅大多是肉菜混杂时,她震惊了,表示完全不可想象。在她看来,蔬菜唯一的吃法就是生吃,做沙拉,其它的都是异端。


炸茄子饼


格鲁吉亚名菜,饺子。据在前苏联格鲁吉亚地区出差的朋友介绍,正宗格鲁吉亚饺子类似我们的汤包,不过是薄死面皮做的。面疙瘩凸起是方便用手抓,是不吃它的。正宗吃法是先倒拿起来咬一小口喝掉汤汁,然后在吃肉馅,可以撒胡椒调味。


黑鱼子酱+黄油面包的早饭


(用马甲fly_陈首发于cctvdream,修改后再发于超大。版权没有,欢迎转载)


乌克兰游记(四)切尔诺贝利


在乌克兰,一个不能不提到的话题便是切尔诺贝利核事故,于此相连的参观地点有两个,一个是位于基辅市内的切尔诺贝利核事故纪念馆,另一个则是切尔诺贝利电站原址。我的行程是先参观了基辅市内的切尔诺贝利纪念馆,尔后第二天则去了切尔诺贝利电站。

基辅市内的切尔诺贝利纪念馆位于其老城区的一个原消防站内,建于切尔诺贝利事故六周年。该博物馆颇为国际化,提供英文解说机出租服务,实在是太棒了。

进入博物馆,首先看到的就是这样一副图画,核事故的灾难游荡在乌克兰的土地上

DSC_3588.jpg (641.66 KB, 下载次数: 59)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3-3-27 05:53 上传



被废弃的居民点的铭牌

DSC_3595.jpg (464.07 KB, 下载次数: 60)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3-3-27 05:53 上传



切尔诺贝利事故中拯救人民生命的“天使”,他们中大部分是红军士兵及其预备役人员,消防员。仔细看后面布帘上所帖的,当年参与抢险救灾人员的照片,可以发现有人的照片上贴的有辐射警告标志,这就意味这他受到了大剂量地辐射。

DSC_3597.jpg (741.71 KB, 下载次数: 59)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3-3-27 05:53 上传



事故反应堆的模型,该模型是可以进行电子演示的,去的时候前往不要忘记让博物馆的工作人员打开进行操作。

DSC_3599.jpg (504.96 KB, 下载次数: 62)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3-3-27 05:53 上传



该反应堆建成于1983年,但其安全性较差,比建造时间更早的福岛电站反应堆还有所不如,仅以非专业的眼光从模型上看,至少其存在有下面的三个问题:
(1)高纯度石墨减速剂在高温有氧条件下是很容易燃烧的,而在事故中,确实有严重的石墨火;
(2)反应堆以单一保护层方式修建;
(3)没有二回路设计,冷却水从反应堆出来后直接被用于推动汽轮机做工,所以1991年2号机组用于发电的汽轮机发生大火,又是让欧洲各国一阵紧张。
从模型上看不来的反应堆设计缺陷还有:
(4)设计不当导致反应堆在特定参数下出现正反馈,即温度越高,链式裂变反应越剧烈,而大家都知道,反应越剧烈,温度越高;
(5)中子吸收控制棒设计不当。控制棒的尖端由石墨与充满水的空腔组成,而石墨与水都是中子减速剂,会增加反应程度。也就是说,在中子吸收控制棒刚插入的时候,不仅不会吸收中子降低反应程度,反而还会增加反应程度。而在1986年事故那个晚上,当操作员按下紧急停堆按钮,放下控制棒后,由于此时反应堆温度已经较高,控制棒受热变形,只有最前端的1/3被插入反应堆。
较小的问题还包括冷却水管道垂直地穿过炉心,而非水平穿过,导致温度梯度效应,降低了冷却效率等。
在现在看来,一个合理的计算机模型与设计全面的计算机仿真实验至少应当能发现上面的(4),(5)两个问题,而它们正是设计方面导致事故的直接原因。

另一方面,操作人员也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当天为了检验在电力不足情形下反应堆能否紧急启动发出充足的电能供给反应堆的安全系统,特别是用于驱动冷却水的水泵(也就是避免类似于福岛那样的事故),留在反应堆中的中子吸收控制棒不足安全规程所规定的最少下限的一半。

第一批参加救火工作的消防员,他们都受到了大剂量的辐射,到2006年(核事故20周年),当年那些18,20岁的小伙子,健在的已不足60%。

DSC_3605.jpg (702.94 KB, 下载次数: 66)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3-3-27 05:54 上传



为了稳住社会人心,4月26日核事故后,报纸做了低调处理,当年5月1日基辅的劳动节行游照样进行,当时乌克兰党委书记携全家一起在露天参加了整个行游。这样做的是与非就只有留给后人来评说了。

DSC_3606.jpg (480.36 KB, 下载次数: 59)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3-3-27 05:54 上传




抢险救灾在进行中。英雄们的名字或许已经无人记得,但他们的功绩却将永垂不朽。

DSC_3610.jpg (441.81 KB, 下载次数: 66)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3-3-27 05:54 上传



DSC_3608.jpg (523.4 KB, 下载次数: 62)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3-3-27 05:54 上传



DSC_3616.jpg (538.48 KB, 下载次数: 63)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3-3-27 05:54 上传



DSC_3622.jpg (478 KB, 下载次数: 64)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3-3-27 05:54 上传




看见上图中的那架直升机模型了吗?那是由苏联英雄Mykola Melnyk的儿子制作的。当时Mykola Melnyk驾着直升机,下面吊着一根钢缆,钢缆下方是探测器,他操作直升机,将探测器放到了被毁反应堆中。

DSC_3624.jpg (578.66 KB, 下载次数: 59)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3-3-27 05:54 上传




切尔诺贝利地区的沙盘,湖旁边的就是出事的核电站

DSC_3620.jpg (709.74 KB, 下载次数: 59)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3-3-27 05:54 上传




被毁反应堆的模型,天空中还有赶来救援的直升机(这个模型是电动的,记住要工作人员操作)

DSC_3613.jpg (260.79 KB, 下载次数: 65)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3-3-27 05:54 上传




水泥石棺建好后的样子

Untitled.jpg (177.01 KB, 下载次数: 59)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3-3-27 05:53 上传




用于检测人员放射性沾染的机器

DSC_3632.jpg (547.11 KB, 下载次数: 71)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3-3-27 05:54 上传



纪念那些在事故中受害的孩子们

DSC_3637.jpg (505.09 KB, 下载次数: 60)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3-3-27 05:54 上传



第二天8点半,出发去切尔诺贝利核事故原址,从基辅坐车向北,花时间不超过1个半小时。
隔离区内放养的野马。苏联政府在建立隔离区时尽力捕杀了区内所有的动物。后来,乌克兰政府在辐射较小的区域,专门放养了一批动物,用以研究自然环境的自我修复能力。

DSC_3703.jpg (703.03 KB, 下载次数: 62)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3-3-27 05:55 上传




切尔诺贝利镇入口,上面的核辐射标志是发生事故后加上去的。

DSC_3707.jpg (936.52 KB, 下载次数: 59)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3-3-27 05:56 上传




哀鸣的天使

DSC_3710.jpg (588.52 KB, 下载次数: 68)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3-3-27 05:56 上传



被废弃居民点的路牌

DSC_3711.jpg (612.05 KB, 下载次数: 54)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3-3-27 05:56 上传



被废弃的普里皮亚季的街道路牌

DSC_3712.jpg (551.22 KB, 下载次数: 63)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3-3-27 05:56 上传



Cs-137同位素(半衰期长达30年)沾染示意图,当时受天气影响,沾染区域是东西宽,南北短

DSC_3716.jpg (323.52 KB, 下载次数: 54)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3-3-27 05:56 上传



隔离区示意图,绿区是自然公园,辐射水平已经较为安全,放养的动物也在那里。木棍箭头所指的就是出事的厂区。虽然这次事故白俄罗斯的沾染区域更大,但其大多为森林,而乌克兰沾染区域的人口密度要大得多。

DSC_3715.jpg (261.48 KB, 下载次数: 63)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3-3-27 05:56 上传



消防站,第一批灭火的勇士就是从这里出发的。现在这里任然是消防站。

DSC_3718.jpg (519.34 KB, 下载次数: 59)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3-3-27 05:56 上传




路边一所被废弃的幼儿园

DSC_3723.jpg (498.99 KB, 下载次数: 54)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3-3-27 05:56 上传



DSC_3724.jpg (367.9 KB, 下载次数: 62)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3-3-27 05:56 上传



DSC_3725.jpg (617.45 KB, 下载次数: 68)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3-3-27 05:56 上传



DSC_3726.jpg (408.26 KB, 下载次数: 60)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3-3-27 05:56 上传



DSC_3727.jpg (573.94 KB, 下载次数: 77)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3-3-27 05:56 上传



DSC_3728.jpg (630.55 KB, 下载次数: 61)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3-3-27 05:56 上传






在被废弃幼儿园外测量辐射,约为3微西弗/小时,而正常背景下应小于0.3微西弗/小时

DSC_3722.jpg (592.07 KB, 下载次数: 63)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3-3-27 05:56 上传



被废弃幼儿园旁边的辐射危险标志。当年救灾的时候,许多沾染有辐射的物品,土壤,动植物尸体被收集起来,然后深埋,埋藏点上方就会竖立起这样的标志。

DSC_3731.jpg (953.05 KB, 下载次数: 53)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3-3-27 05:56 上传



永远不会完工的5,6号反应堆

DSC_3736.jpg (506.61 KB, 下载次数: 60)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3-3-27 05:56 上传



远眺出事故的3/4号反应堆

DSC_3735.jpg (278.27 KB, 下载次数: 71)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3-3-27 05:56 上传



反应堆左边,树林背后在修建的是新一代的防辐射构建,它将在2016年以前建好,然后通过轨道移动到现在的反应堆水泥石棺之上,将它完全包裹住,因为现在的反应堆水泥石棺设计寿命只有30年,到2016年就将到期。

DSC_3738.jpg (472.29 KB, 下载次数: 50)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3-3-27 05:56 上传



反应堆水泥石棺与3号反应堆。由于水泥石棺已经出现了裂缝,所以近年来上面新焊接有加固钢筋

DSC_3740.jpg (572.43 KB, 下载次数: 62)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3-3-27 05:56 上传



反应堆水泥石棺与3号反应堆,以及事故20周年纪念碑

DSC_3746.jpg (528.69 KB, 下载次数: 56)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3-3-27 06:04 上传



鬼城普里皮亚季入口,本来后面有一片树林,在事故的时候,这片树林吸收了大量的辐射,树木变为红色。苏联救灾人员将红色树木全部砍掉,深埋处理。

DSC_3755.jpg (390.44 KB, 下载次数: 47)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3-3-27 06:04 上传




在普里皮亚季
废弃的居民楼

DSC_3759.jpg (655.27 KB, 下载次数: 59)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3-3-27 06:04 上传



市政管理局与附近的旅馆

DSC_3763.jpg (796.01 KB, 下载次数: 55)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3-3-27 06:04 上传



市政管理局曾被用于作为救灾指挥部,在普里皮亚季居民疏散后的一段时间也在使用,所以被贴上了辐射标志

DSC_3764.jpg (747.84 KB, 下载次数: 61)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3-3-27 06:04 上传



废弃的旅馆大楼

DSC_3771.jpg (697.2 KB, 下载次数: 49)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3-3-27 06:04 上传



文化宫内部

DSC_3772.jpg (663.12 KB, 下载次数: 49)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3-3-27 06:04 上传



回望旅馆大楼

DSC_3776.jpg (729.59 KB, 下载次数: 47)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3-3-27 06:04 上传



又一座被废弃的居民楼

DSC_3782.jpg (960.06 KB, 下载次数: 51)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3-3-27 06:04 上传



普里皮亚季的游乐园,从来没有被正式投入使用。正式使用的时间预定在劳动节,但4月26日事故后,劳动节之前居民就已经被全部疏散了。

DSC_3787.jpg (592.02 KB, 下载次数: 48)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3-3-27 06:04 上传



n_DSC_3789_s.jpg (696.74 KB, 下载次数: 44)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3-3-27 21:00 上传



n_DSC_3788_s.jpg (967.99 KB, 下载次数: 43)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3-3-27 21:02 上传



空无一人的街道与两旁的楼房

DSC_3791.jpg (899.78 KB, 下载次数: 52)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3-3-27 06:04 上传



普里皮亚季的超市。普里皮亚季市在当时可算作苏联的一个经济奇迹,其居民收入是苏联平均值的两倍,所以也就有了这个相当繁华的超市。在超市二楼还有一个很好的家具部。

DSC_3778.jpg (785.64 KB, 下载次数: 49)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3-3-27 06:04 上传



当年用于救灾的机器人,但在强烈的辐射下几天便不能正常工作,最后还是靠英勇的红军战士才完成了清理,特别是三号反应堆屋顶部分。

DSC_3793.jpg (784.25 KB, 下载次数: 51)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3-3-27 06:04 上传



出隔离区时接受beta射线沾染物检测

IMG_20130227_135817.jpg (159.36 KB, 下载次数: 48)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3-3-27 06:04 上传



看了太多太沉重的,最后来点轻松的。

乌克兰名菜,饺子。варе́ники (英文,Varenyky),
乌克兰导游MM还半开玩笑的认为中国饺子是山寨品,而我则告诉她自古以来饺子就是中国食谱中所神圣不可分割的部分。有土豆泥馅,奶酪馅,肉馅可供选择,我要了个肉馅的,导游MM说土豆泥馅的最受欢迎。吃的时候才发现肉馅里面是纯肉,一点蔬菜都没有。话说当我告诉导游MM中国饺子馅大多是肉菜混杂时,她震惊了,表示完全不可想象。在她看来,蔬菜唯一的吃法就是生吃,做沙拉,其它的都是异端。

IMG_20130227_204648.jpg (198.86 KB, 下载次数: 51)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3-3-27 06:04 上传



炸茄子饼

IMG_20130227_204526.jpg (146.7 KB, 下载次数: 51)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3-3-27 05:57 上传



格鲁吉亚名菜,饺子。据在前苏联格鲁吉亚地区出差的朋友介绍,正宗格鲁吉亚饺子类似我们的汤包,不过是薄死面皮做的。面疙瘩凸起是方便用手抓,是不吃它的。正宗吃法是先倒拿起来咬一小口喝掉汤汁,然后在吃肉馅,可以撒胡椒调味。

IMG_20130226_194100.jpg (240.56 KB, 下载次数: 49)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3-3-27 06:04 上传



黑鱼子酱+黄油面包的早饭

IMG_20130301_085844_s.jpg (367.52 KB, 下载次数: 48)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3-3-27 06:08 上传

对比当年的苏军,尼盆国自慰队在福岛的表现就是渣……
有网友的评论很贴切:

那个指挥井是宅男的梦想吧!
旅馆前的回廊,游乐场里的摩天轮,COD的场景相当靠谱啊
对兔子没啥作用,但是给伊朗嘛还是有用滴
楼主最后辐射检测正常么
游切尔诺贝利,这需要什么样的勇气!
旅馆前的回廊,游乐场里的摩天轮,COD的场景相当靠谱啊
要不要召唤一下钱队呢?
红花舵主 发表于 2013-3-27 06:48
对比当年的苏军,尼盆国自慰队在福岛的表现就是渣……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想想还是蛮不错 总比核潜艇和公路、铁路运核武器 安全多了
福田 发表于 2013-3-27 07:46
楼主最后辐射检测正常么
完全没有问题。虽然普里皮亚季的辐射背景是正常地区的10倍,但由于只在那里待不到2小时,所以总的辐射量很小。而在反应堆前待的时间更是不超过15分钟。实际上总的辐射量比一次全身CT还要小不少,
pengxiao 发表于 2013-3-27 07:37
对兔子没啥作用,但是给伊朗嘛还是有用滴
实际上现在兔子能否山寨出SS-18,SS-24,还是不一定的事情。
hohocking 发表于 2013-3-27 07:23
旅馆前的回廊,游乐场里的摩天轮,COD的场景相当靠谱啊
导游告诉我,曾经有个美国来的游客,指明要到摩天轮底下,然后在那里转了一圈又一圈,走的时候导游问为什么要专门到这个地方,那个游客回答说他在游戏里,多次死在摩天轮这个地方,所以一定要看看真实世界里自己战死的地方。
只有这个地方还完全保留苏联的印记
  这地方真不错~
chenEEcd8002 发表于 2013-3-27 08:41
导游告诉我,曾经有个美国来的游客,指明要到摩天轮底下,然后在那里转了一圈又一圈,走的时候导游问为什 ...
COD4 MW这个游戏影响实在是太大了。很多中国玩家是从这个游戏才开始熟知普里皮亚季的。上次在贴吧看帖,有个楼主也是去了普里皮亚及旅游,专门在游乐场照了很多相,特别是摩天轮下面的售票厅,给了不少特写。真的让人有一种恍若梦回的感觉。

我家本身就是北方的一个小城,小时候的冬天,小区里那种萧索的感觉和当时COD游戏里的普里皮亚及特别特别的相像。这次看楼主的照片,让我再度找回的那种感觉。十分感谢!
  一个很特别的观光点,有机会也想去一次。。。
好贴
福田 发表于 2013-3-27 07:46
楼主最后辐射检测正常么
楼主现在估计就是个放射源。
chenEEcd8002 发表于 2013-3-27 08:36
完全没有问题。虽然普里皮亚季的辐射背景是正常地区的10倍,但由于只在那里待不到2小时,所以总的辐射量很 ...
我说,你还真胆大,多保重身体!话说有没有去福岛旅游的打算?
有个纪录片切尔诺贝利事故,可以看看
感谢LZ的游记,希望LZ身体没受什么影响!
再次找回COD里面感觉……
只能感叹,对比苏联的救援勇士,
一个“渣”字已无法形容尼轰的自卫队公务员的无能和怯懦
真狠,大毛的现役装备都给亮啦。
ps  小心棒子去偷回来自己用
不寒而栗
红花舵主 发表于 2013-3-27 06:48
对比当年的苏军,尼盆国自慰队在福岛的表现就是渣……
“英勇的苏联红军”这个称谓本来就是用生命堆彻出来的,自卫队有毛的可比性 ╮(╯_╰)╭
chenEEcd8002 发表于 2013-3-27 08:41
导游告诉我,曾经有个美国来的游客,指明要到摩天轮底下,然后在那里转了一圈又一圈,走的时候导游问为什 ...
没钱,没护照,没胆量不敢偷渡的屌丝表示,摩天轮离我如此的遥远!
没有看到那个游泳池哦。。。。。。。。。。。。。
自从有了COD4,摩天轮成了众吊心目中切尔诺贝利的象征。
这场景,拍生化危机6可以用到。
我对第一张照片中天使的印象最深刻。好像是黑暗天使对人类的肆虐。
唉, 一场大悲剧。 向英勇的苏联红军致敬
1、感觉着LZ知识面广啊!
2、看到毛熊的运载卡车,仿佛嗅到一股股浓烈的柴油味!
3、看了发射井,深感我二炮工程兔也是功不可没呀!
chenEEcd8002 发表于 2013-3-27 08:41
导游告诉我,曾经有个美国来的游客,指明要到摩天轮底下,然后在那里转了一圈又一圈,走的时候导游问为什 ...
导游没告诉他是被辐射杀死的吗
chenEEcd8002 发表于 2013-3-27 08:36
完全没有问题。虽然普里皮亚季的辐射背景是正常地区的10倍,但由于只在那里待不到2小时,所以总的辐射量很 ...
没去旁边的那个雷达基地?
chenEEcd8002 发表于 2013-3-27 08:41
实际上现在兔子能否山寨出SS-18,SS-24,还是不一定的事情。
lz 前3篇呢 我找了半天{:y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