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马尔代夫看三沙开发:永兴岛近似面积 人口10万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06:16:29
2013年03月13日 16:37
来源:中国国家地理 作者:单之蔷


马尔代夫首都所在的马累岛长1.5公里,宽1公里,人口10万。(中国国家地理图片)

马尔代夫告诉我们:天堂原来如此

第一次听人把马尔代夫(以下简称“马代”)说成是天堂时,我是不以为然的,以为那不过是一种广告式的夸张。

今年春节,我和家人准备去马代休假。选择它的原因倒不是因为人们说它是“天堂”,而是因为这些年我多次去我国南海的三沙——西沙、中沙、南沙,积累了一些认识和经验,而马代与三沙很相像:都是由热带海洋中的珊瑚礁岛屿、沙洲、暗礁、环礁组成的群岛。由此,我产生一个愿望:想把三沙与马代进行一番对比,看看它们的同与异。借这次休假之名,正好能实现这一愿望。

马代是一个地处印度洋中的热带群岛国家,有1000多个小岛,其中近100个已开发成度假村,所以去马代,首要之事就是选岛。怎样选呢?还是看看别人怎样说吧。

我找来了很多文章,一些是媒体记者写的文章,一些是游客写的游记,还有一些学者研究马代的开发经验和自然环境的论文。

阅读这些文章时,我发现一个问题:几乎所有文章都认同马代是“人间天堂”这样一种说法。当然也有另外一些措辞:它是上帝的一串眼泪;它是印度洋上的花环;它是一块块洒在蓝色海洋上的绿色翡翠;它是上帝抖落的一串珍珠项链;它是地球上最后一片净土;它是不真实的梦境,是蓝色的诱惑。媒体把它排为“十大蜜月旅行胜地”之一;去马代旅行,被称为“极致梦幻之旅”……我认为这些都是“天堂”说法的变种。

如果一两个人这样说,也就罢了,但是几乎所有的人都说:“马尔代夫是人间天堂。”看来这不是一句宣传口号,我开始认真地对待这种说法了。


永兴岛是西沙群岛也是整个南海诸岛中最大的岛屿,面积2.13平方公里。(中国国家地理图片)

马代一定是符合了人们对天堂的期待和想象,它一定具有了一些跟天堂有关的要素。这里的“天堂”应该理解为人类最喜爱的居所,但这些要素是什么呢?

我总结了一下,这些要素是:远离人世的海岛;阳光灿烂的热带;蔚蓝、浅绿、翡翠般的、透明度极高的海水;银白色的细软沙滩;色泽鲜艳的、各式各样的热带鱼和其他海洋生物;以高大的椰子树为代表的绿色植被。但是仅仅这些就够了吗?我觉得我总结得还不够,还缺少了某种魂一样的东西,这种东西是什么呢?

天堂并不是天然的,而是人类与上帝合作建造的

过去我一直认为自然是全美的,所有自然的东西都是美的,我极力推崇荒野之美。对一处纯自然的景观加以人为改变,添加一些人工元素(尤其是建筑物),我认为这往往是画蛇添足,破坏了自然的美。但这次马代之行,让我改变了看法。

我发现被称为“天堂”的一个个珊瑚岛,不是纯自然的,而是都经过了人类的开发。海岛大都或多或少有过填海造陆的过程;沙滩都经过了人工的整治;岛上的植被虽似野生,其实人为;酒店就不用说了,当然是人造的,不过这里的酒店不是都市里那种高楼大厦式的商务酒店,这些酒店的外观大多具有传统风格,完全融入岛上的环境——酒店多是木质结构,以棕榈叶苫顶。为了保证不破坏海岛的整体风貌,海岛的开发严格遵循着几条原则:一个岛只允许一家酒店经营;酒店建筑不能超过两层,也不能超过岛上植被的高度;建筑物距离海滩至少10米。还有一个重要的规定:任何一个珊瑚岛的开发面积都不能超过岛屿总面积的20%。

在这些严格的法律约束下,马代的开发不仅没有损坏环境原有的美,反而为环境增加了韵味和格调。譬如每个珊瑚岛上的水上屋,虽然建在珊瑚礁的浅水中,但是由于水上屋采用传统形式建造,俨然如同热带海域古已有之的渔民的水上村庄。

马尔代夫的每家度假村几乎都拥有一个完整的小岛,岛上建筑风格统一,它们的外形大多看似朴素,以小木屋居多,以使小岛尽量保持原有风格,内部却极尽奢华、舒适,以迎接那些来自世界各地的旅客(摄影/Riccardo Spila/c)。

这种水上屋现在成了马代最受度假者喜爱的名牌,在选择酒店房间时,都首选水上屋。甚至有评论者说,没有水上屋的珊瑚岛,将逐渐走向衰落。可以说,马代的一个个度假村虽为人造,宛如天成;不是自然,胜似自然,它们是人与自然和谐的典范。

在马代,我们住了3个小岛。我仔细查看了每一处游人活动的区域,我看到有的游泳区的底部被精心地铺上了细细的白沙,因此填平了那些黑黢黢的、凹凸不平的珊瑚礁。如此,游泳的人随时可以站在水中,而不会使脚受伤,那些在水中游来游去的色彩鲜艳的鱼群,在白沙的衬托下,也能更清晰地显现出来。另外,岛上的树木花草都有园丁精心地侍弄着,小径也都是由洁白的珊瑚沙铺出来的。

马代并不是处处都是天堂。在最南端的阿杜环礁上的一个小岛——蓝湾半岛,我们住了3天。与前两个小岛相比,这个岛让我体会了从天堂到人间的落差。那是一个很自然的小岛,虽然被开发了,但经营者不懂得自然需经过人工的调适,人类应与上帝合作,才能创造出天堂来。小岛的房屋粗鄙突兀,沙滩完全是自然状态(遍布粗糙的砾石)。我下到海中,发现海底生长着棕褐色的藻类,水面漂浮着椰子树的落叶……显然,这里的海域无人经营和照料。海水也一失马代其他地方清澈透明的风采——竟然是浑浊的,因而不能让人亲近,所以海滩虽然漫长,却没有人下海游泳。我打电话问酒店客服其中的原因,她竟说:“这里的海水本来就是浑浊的。”

我在酒店见到了从成都、西安组团来的很多游客,他们没有去过马代的其他海岛,没见过真正的天堂,以为这就是那被称为“天堂”的地方。看着他们在岛上无所事事的样子,我在心里为他们遗憾。距此不远的地方,有香格里拉度假村经营的海岛和海滩,同样是阿杜环礁上的小岛,但是那里呈现出水清沙幼、树影婆娑的天堂景象。看来,同样的珊瑚礁小岛,落到不同人手中开发,结果就会完全不同,既可以让你感到“天堂亦不过如此”,也可以感到“人间何处不如你”?
因此,我觉得马代的一个个珊瑚礁小岛被誉为“天堂”,并不仅仅是因为它具有热带海洋的气候、美艳的水色、极高的海水透明度、银色的细软沙滩、多样的海洋生物、绿色的海岛植被,还有一样极重要的东西,就是人与环境的相互调适。“天堂”是人的天堂,是按照人类对理想居所的设想,在自然提供的环境中精心构建的。天堂里要点缀恰当的与环境和谐的人类居所和在其中活动的幸福的人。

中国的三沙也具备成为天堂的基本要素

马代分为北部、中部、南部三大群岛,这次马代之行,我到了北部和中部,还越过赤道,到了最南端的阿杜环礁,这样就使我能够将马代与中国的三沙进行一番比较。

我想知道的是:那些让马代成为“天堂”的要素,三沙有没有?三沙有无可能成为“天堂”?

比较的结果是:让马代成为“天堂”的那些自然要素,我们的三沙都有。就气候而言,三沙与马代一样是热带海洋性气候;就生态系统而言,二者都是热带海洋珊瑚礁生态系统;三沙海水的水色和透明度丝毫不比马代差;三沙的热带鱼类和其他海洋生物的多样性也一点不比马代少;三沙的沙滩与马代一样的洁白,一样的细软。

是的,我们得承认:马代珊瑚礁的总体规模比三沙大,露出水面的岛屿数量比三沙多(马代有1000多个,三沙仅几十个),陆地面积也比我们大(马代的陆地面积近300平方公里,三沙的陆地面积只有13平方公里左右)。虽然我们的陆地面积小,但是三沙市的珊瑚礁有一个特点:“干出礁”面积巨大。“干出礁”即高潮时被海水淹没、低潮时露出海面的珊瑚礁盘。比如黄岩岛,高潮时仅有一块3平方米的石头露出海面,低潮时却有150平方公里的礁盘露出,永暑礁等礁盘也都如此。

三沙还有一个特点:覆盖一层浅水的暗礁巨多、面积巨大。譬如中沙群岛,坐落在一个长约140公里,宽约60公里的巨大礁盘上,但是这个巨大的礁盘即使低潮时也淹没在水下。南沙群岛也有许多环礁是水上一点点、水下一大片。我给这种珊瑚礁起了一个名字:“覆水领土”。
三沙的“覆水领土”面积之大,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如南沙群岛的礼乐滩,面积达7000多平方公里。南沙群岛的几大群礁如道明群礁、郑和群礁、九章群礁,面积都在上千平方公里左右。如果比“覆水领土”,三沙市与马代不相上下。

我为什么要把这些高潮时淹没、低潮时露出的“干出礁”和即使低潮时也被一层薄薄的海水淹没的“覆水领土”拿出来与马代相比呢?因为如果开发三沙,这些“干出礁”和“覆水领土”,也是一种珍稀资源。马代那些备受称赞的水上屋,不就是建在这种覆水的礁盘上的吗?

另外,就开发而言,露出水面的小岛,与“干出礁”和“覆水领土”的意义相仿。在填海造陆的过程中,只是一个工程量的问题。一说填海造陆,一些激进的环保主义者就会反对。但是,珊瑚礁的生态系统虽然脆弱,恢复起来却很快,因为与陆地不同,全球的海洋是一个巨大的连通器,填海造陆不会让一个珊瑚礁成为孤岛。因此,在开发的过程中,珊瑚等生物受到干扰和损害,很快就会因海洋的连通性而迅速恢复起来。

而且,就目前三沙的现状来看,只有开发才能保护好这些珊瑚礁生态系统。现在三沙的珊瑚礁岛处于无人管理的掠夺式捕捞状态,鱼类、贝类、珊瑚等都被劫掠殆尽,这与马代那些已经开发成度假村的岛屿的生态相比,不可同日而语。从这个意义上说,开发就是保护。

三沙PK马代:三沙只有天堂的原料,却没有敢建造天堂的人

马代一方面有着与一个个现代都市完全不同、以度假村为核心的天堂般的小岛,也有完全现代化的大都市。

将三沙与马代对比,对我触动最大的是马代的首都——马累市。马累市由几个小岛组成,主岛即马累岛。从空中看,马累岛一群群密集的高楼大厦好像是从海水中窜出来的——我还没有见过哪个地方的楼房密集程度超过了马累岛。当我听说马累岛的面积约2平方公里时,我惊讶了,没想到它的面积竟然与我国三沙市政府所在地永兴岛的面积相近(永兴岛面积约2.1平方公里),二者的建设规模和繁华程度却有天壤之别。
与马累岛比起来,我们的永兴岛很羞愧。差不多同样的面积,马累岛是一个国际大都市,而永兴岛好像一个不伦不类的小村镇。当人们告诉我马累岛的常住人口有近10万时,我更惊奇了,因为三沙市有户籍的常住人口屈指可数。

更让我感慨的是,永兴岛的人口虽然少得很,我们却在为人多地少忧心忡忡。在海口市,我曾与当地几位为三沙市建设规划出谋划策的智囊人物交谈,他们最忧虑的就是三沙市人多地少。他们中有人提出三沙市建设的一个方案:一市两区。就是把三沙市分成两个区,一个区放在永兴岛上,一个区放在海南岛的某个地方,因为担心永兴岛地方太小,放不下政府机构。现在看来,人家马累岛生活着近10万人,我们连几百人都没有,就开始忧虑土地狭小,这不是杞人忧天吗?

说到这里,让我又想起了我与几位科学家关于开发永兴岛的谈话。我们曾担心像永兴岛这样由珊瑚礁构成的岛屿,它的地面(包括礁盘)能否承受上面建筑物的巨大压力?

现在看来,这也是多虑了。到处都是密集的高楼大厦的马累岛也是珊瑚礁岛,但它没有出现承重的问题。

我也和科学家们讨论过永兴岛的水资源问题,讨论过怎样解决永兴岛已经被污染了的地下水等问题。现在看来,这些问题与拥有近10万人口的马累岛面临的水问题相比,就是小菜一碟了。

谁能给中国人再造一个天堂?

上世纪70年代的时候,马代还是世界上最贫穷的国家之一。现在,依托珊瑚礁资源发展起来的旅游业,已经成为马代的支柱产业——旅游业的产值已经占马代国民生产总值的33%,旅游业的税收也占马代全部财政收入的40%。马代已经打造出“人间天堂”的品牌,无数寻找天堂体验的人、无数新婚的恋人,都奔向那里。这其中,中国人最多——中国已经连续几年成为进入马代人数最多的国家。
就在我们自己的国家,就在我们南海的三沙市,有着无数和马代一样的珊瑚环礁、珊瑚小岛、珊瑚沙洲和水下礁盘,有着和马代一样的热带海洋,一样的蓝天,一样碧绿的海水,一样细软的沙滩,一样斑斓的鱼群,可是我们却没有“天堂”。

我们连这块祖先留下的土地是否能留住都是问号,南沙群岛就不说了。西沙群岛已经收复了近40年(1974年收回),很多岛现在还是一个个荒岛——说“荒岛”已经是赞誉,其实那些岛连荒岛也不如,因为生态系统已经遭到严重摧残,鱼类已经捕捞殆尽,水下的贝类也被采挖一空,岛上的渔民没有其他生计,只有潜水炸鱼、毒鱼……海底的珊瑚、贝类被捞走,然后被制成工艺品出售。我曾经走访过西沙群岛上一些岛屿的渔民,他们生活贫困,对未来一脸茫然。

我们的三沙有着和马代一样的资源,具备了成为“天堂”的所有要素,我们唯一缺少的是:敢造“天堂”的人。

三沙市已经成立了近一年的时间(2012年6月21日,国家正式公布设立三沙市),但是未见大的动静,三沙还是过去的三沙,一处处岛屿、沙洲、暗礁,还是往日的模样。

去年三沙市成立的时候,我曾经给三沙市市长写了一封信,希望他是一位外交家、军事家、海洋法专家、实干家,希望他多跑发改委要项目,等等。自从去了马代,把三沙与马代进行一番比较之后,我的想法变了。我现在认为,对于三沙市长来说,最应该做的一件事是:把马代的开发规划和设计方案拷贝一份回来,照着在三沙做就是。当然,他的权力必须足够大才行。

天堂是可以拷贝的,把三沙变成天堂,这是中国人的希望。

我们的三沙有着几百个岛礁,有低潮时露出水面的巨大的“干出礁”,也有比北京、上海市区面积还大几倍、覆盖着一层浅水的“覆水领土”,在这片土地上为中国人建造天堂,这是一项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伟业,是一项堪与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媲美的大事。但是显然,这项事业放在海南省的权力下,做不了,也做不好,他们连三亚的旅游都做不好,怎么能在三沙为中国人造一个天堂呢?

若真想造天堂,三沙应成为直属中央的直辖市。造天堂应该成为整个国家的计划。这一切都取决于人。

天堂的样板已经有了,那就是马代。造天堂的规划,马代也已经做了——通过招标,招来国际一流设计师设计酒店,现在只等着我们去拷贝。当然,我们应该有创新,我们的三沙毕竟有自己的独特之处。给中国造一个天堂,技术上并无难度,因为已经有了马代这样成功的范例。现在缺的就是胆略、气魄、意志,还有调动千军万马、协调上上下下的权力和行使权力的能力。

谁能给中国造一个天堂?我们期待着。


图注:

傍晚时分,一对在马尔代夫中部的马累环礁度假的情侣,正享受着黄昏时分的动人景致,一旁是度假村为他们精心准备的烛光晚宴。画面之外,还有随时准备服务于他们的专属私人管家。这里地处热带,景致亦与别处不同,但不是所有人都有心情欣赏。

另一边,西沙群岛的渔民们正在简陋的屋舍里(下图 摄影/马宏杰)吃着自己捕捞的海产品(这是他们唯一可选择的食物),在他们身后,何尝没有同等动人的景致,但是谁有心思驻足欣赏呢?相比游人,他们才是海岛上真正的主人,但是二者相比,谁真正享有“岛主”的尊贵待遇?  
2013年03月13日 16:37
来源:中国国家地理 作者:单之蔷

rdn_514038b1e7f29.jpg (47.76 KB, 下载次数: 1)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3-3-13 18:07 上传



马尔代夫首都所在的马累岛长1.5公里,宽1公里,人口10万。(中国国家地理图片)

马尔代夫告诉我们:天堂原来如此

第一次听人把马尔代夫(以下简称“马代”)说成是天堂时,我是不以为然的,以为那不过是一种广告式的夸张。

今年春节,我和家人准备去马代休假。选择它的原因倒不是因为人们说它是“天堂”,而是因为这些年我多次去我国南海的三沙——西沙、中沙、南沙,积累了一些认识和经验,而马代与三沙很相像:都是由热带海洋中的珊瑚礁岛屿、沙洲、暗礁、环礁组成的群岛。由此,我产生一个愿望:想把三沙与马代进行一番对比,看看它们的同与异。借这次休假之名,正好能实现这一愿望。

马代是一个地处印度洋中的热带群岛国家,有1000多个小岛,其中近100个已开发成度假村,所以去马代,首要之事就是选岛。怎样选呢?还是看看别人怎样说吧。

我找来了很多文章,一些是媒体记者写的文章,一些是游客写的游记,还有一些学者研究马代的开发经验和自然环境的论文。

阅读这些文章时,我发现一个问题:几乎所有文章都认同马代是“人间天堂”这样一种说法。当然也有另外一些措辞:它是上帝的一串眼泪;它是印度洋上的花环;它是一块块洒在蓝色海洋上的绿色翡翠;它是上帝抖落的一串珍珠项链;它是地球上最后一片净土;它是不真实的梦境,是蓝色的诱惑。媒体把它排为“十大蜜月旅行胜地”之一;去马代旅行,被称为“极致梦幻之旅”……我认为这些都是“天堂”说法的变种。

如果一两个人这样说,也就罢了,但是几乎所有的人都说:“马尔代夫是人间天堂。”看来这不是一句宣传口号,我开始认真地对待这种说法了。

rdn_514038b298d6e.jpg (51.73 KB, 下载次数: 1)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3-3-13 18:09 上传


永兴岛是西沙群岛也是整个南海诸岛中最大的岛屿,面积2.13平方公里。(中国国家地理图片)

马代一定是符合了人们对天堂的期待和想象,它一定具有了一些跟天堂有关的要素。这里的“天堂”应该理解为人类最喜爱的居所,但这些要素是什么呢?

我总结了一下,这些要素是:远离人世的海岛;阳光灿烂的热带;蔚蓝、浅绿、翡翠般的、透明度极高的海水;银白色的细软沙滩;色泽鲜艳的、各式各样的热带鱼和其他海洋生物;以高大的椰子树为代表的绿色植被。但是仅仅这些就够了吗?我觉得我总结得还不够,还缺少了某种魂一样的东西,这种东西是什么呢?

天堂并不是天然的,而是人类与上帝合作建造的

过去我一直认为自然是全美的,所有自然的东西都是美的,我极力推崇荒野之美。对一处纯自然的景观加以人为改变,添加一些人工元素(尤其是建筑物),我认为这往往是画蛇添足,破坏了自然的美。但这次马代之行,让我改变了看法。

我发现被称为“天堂”的一个个珊瑚岛,不是纯自然的,而是都经过了人类的开发。海岛大都或多或少有过填海造陆的过程;沙滩都经过了人工的整治;岛上的植被虽似野生,其实人为;酒店就不用说了,当然是人造的,不过这里的酒店不是都市里那种高楼大厦式的商务酒店,这些酒店的外观大多具有传统风格,完全融入岛上的环境——酒店多是木质结构,以棕榈叶苫顶。为了保证不破坏海岛的整体风貌,海岛的开发严格遵循着几条原则:一个岛只允许一家酒店经营;酒店建筑不能超过两层,也不能超过岛上植被的高度;建筑物距离海滩至少10米。还有一个重要的规定:任何一个珊瑚岛的开发面积都不能超过岛屿总面积的20%。

在这些严格的法律约束下,马代的开发不仅没有损坏环境原有的美,反而为环境增加了韵味和格调。譬如每个珊瑚岛上的水上屋,虽然建在珊瑚礁的浅水中,但是由于水上屋采用传统形式建造,俨然如同热带海域古已有之的渔民的水上村庄。

rdn_514038b82220e.jpg (47.01 KB, 下载次数: 1)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3-3-13 18:12 上传


马尔代夫的每家度假村几乎都拥有一个完整的小岛,岛上建筑风格统一,它们的外形大多看似朴素,以小木屋居多,以使小岛尽量保持原有风格,内部却极尽奢华、舒适,以迎接那些来自世界各地的旅客(摄影/Riccardo Spila/c)。

这种水上屋现在成了马代最受度假者喜爱的名牌,在选择酒店房间时,都首选水上屋。甚至有评论者说,没有水上屋的珊瑚岛,将逐渐走向衰落。可以说,马代的一个个度假村虽为人造,宛如天成;不是自然,胜似自然,它们是人与自然和谐的典范。

在马代,我们住了3个小岛。我仔细查看了每一处游人活动的区域,我看到有的游泳区的底部被精心地铺上了细细的白沙,因此填平了那些黑黢黢的、凹凸不平的珊瑚礁。如此,游泳的人随时可以站在水中,而不会使脚受伤,那些在水中游来游去的色彩鲜艳的鱼群,在白沙的衬托下,也能更清晰地显现出来。另外,岛上的树木花草都有园丁精心地侍弄着,小径也都是由洁白的珊瑚沙铺出来的。

马代并不是处处都是天堂。在最南端的阿杜环礁上的一个小岛——蓝湾半岛,我们住了3天。与前两个小岛相比,这个岛让我体会了从天堂到人间的落差。那是一个很自然的小岛,虽然被开发了,但经营者不懂得自然需经过人工的调适,人类应与上帝合作,才能创造出天堂来。小岛的房屋粗鄙突兀,沙滩完全是自然状态(遍布粗糙的砾石)。我下到海中,发现海底生长着棕褐色的藻类,水面漂浮着椰子树的落叶……显然,这里的海域无人经营和照料。海水也一失马代其他地方清澈透明的风采——竟然是浑浊的,因而不能让人亲近,所以海滩虽然漫长,却没有人下海游泳。我打电话问酒店客服其中的原因,她竟说:“这里的海水本来就是浑浊的。”

我在酒店见到了从成都、西安组团来的很多游客,他们没有去过马代的其他海岛,没见过真正的天堂,以为这就是那被称为“天堂”的地方。看着他们在岛上无所事事的样子,我在心里为他们遗憾。距此不远的地方,有香格里拉度假村经营的海岛和海滩,同样是阿杜环礁上的小岛,但是那里呈现出水清沙幼、树影婆娑的天堂景象。看来,同样的珊瑚礁小岛,落到不同人手中开发,结果就会完全不同,既可以让你感到“天堂亦不过如此”,也可以感到“人间何处不如你”?
因此,我觉得马代的一个个珊瑚礁小岛被誉为“天堂”,并不仅仅是因为它具有热带海洋的气候、美艳的水色、极高的海水透明度、银色的细软沙滩、多样的海洋生物、绿色的海岛植被,还有一样极重要的东西,就是人与环境的相互调适。“天堂”是人的天堂,是按照人类对理想居所的设想,在自然提供的环境中精心构建的。天堂里要点缀恰当的与环境和谐的人类居所和在其中活动的幸福的人。

中国的三沙也具备成为天堂的基本要素

马代分为北部、中部、南部三大群岛,这次马代之行,我到了北部和中部,还越过赤道,到了最南端的阿杜环礁,这样就使我能够将马代与中国的三沙进行一番比较。

我想知道的是:那些让马代成为“天堂”的要素,三沙有没有?三沙有无可能成为“天堂”?

比较的结果是:让马代成为“天堂”的那些自然要素,我们的三沙都有。就气候而言,三沙与马代一样是热带海洋性气候;就生态系统而言,二者都是热带海洋珊瑚礁生态系统;三沙海水的水色和透明度丝毫不比马代差;三沙的热带鱼类和其他海洋生物的多样性也一点不比马代少;三沙的沙滩与马代一样的洁白,一样的细软。

是的,我们得承认:马代珊瑚礁的总体规模比三沙大,露出水面的岛屿数量比三沙多(马代有1000多个,三沙仅几十个),陆地面积也比我们大(马代的陆地面积近300平方公里,三沙的陆地面积只有13平方公里左右)。虽然我们的陆地面积小,但是三沙市的珊瑚礁有一个特点:“干出礁”面积巨大。“干出礁”即高潮时被海水淹没、低潮时露出海面的珊瑚礁盘。比如黄岩岛,高潮时仅有一块3平方米的石头露出海面,低潮时却有150平方公里的礁盘露出,永暑礁等礁盘也都如此。

三沙还有一个特点:覆盖一层浅水的暗礁巨多、面积巨大。譬如中沙群岛,坐落在一个长约140公里,宽约60公里的巨大礁盘上,但是这个巨大的礁盘即使低潮时也淹没在水下。南沙群岛也有许多环礁是水上一点点、水下一大片。我给这种珊瑚礁起了一个名字:“覆水领土”。
三沙的“覆水领土”面积之大,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如南沙群岛的礼乐滩,面积达7000多平方公里。南沙群岛的几大群礁如道明群礁、郑和群礁、九章群礁,面积都在上千平方公里左右。如果比“覆水领土”,三沙市与马代不相上下。

我为什么要把这些高潮时淹没、低潮时露出的“干出礁”和即使低潮时也被一层薄薄的海水淹没的“覆水领土”拿出来与马代相比呢?因为如果开发三沙,这些“干出礁”和“覆水领土”,也是一种珍稀资源。马代那些备受称赞的水上屋,不就是建在这种覆水的礁盘上的吗?

另外,就开发而言,露出水面的小岛,与“干出礁”和“覆水领土”的意义相仿。在填海造陆的过程中,只是一个工程量的问题。一说填海造陆,一些激进的环保主义者就会反对。但是,珊瑚礁的生态系统虽然脆弱,恢复起来却很快,因为与陆地不同,全球的海洋是一个巨大的连通器,填海造陆不会让一个珊瑚礁成为孤岛。因此,在开发的过程中,珊瑚等生物受到干扰和损害,很快就会因海洋的连通性而迅速恢复起来。

而且,就目前三沙的现状来看,只有开发才能保护好这些珊瑚礁生态系统。现在三沙的珊瑚礁岛处于无人管理的掠夺式捕捞状态,鱼类、贝类、珊瑚等都被劫掠殆尽,这与马代那些已经开发成度假村的岛屿的生态相比,不可同日而语。从这个意义上说,开发就是保护。

三沙PK马代:三沙只有天堂的原料,却没有敢建造天堂的人

马代一方面有着与一个个现代都市完全不同、以度假村为核心的天堂般的小岛,也有完全现代化的大都市。

将三沙与马代对比,对我触动最大的是马代的首都——马累市。马累市由几个小岛组成,主岛即马累岛。从空中看,马累岛一群群密集的高楼大厦好像是从海水中窜出来的——我还没有见过哪个地方的楼房密集程度超过了马累岛。当我听说马累岛的面积约2平方公里时,我惊讶了,没想到它的面积竟然与我国三沙市政府所在地永兴岛的面积相近(永兴岛面积约2.1平方公里),二者的建设规模和繁华程度却有天壤之别。
与马累岛比起来,我们的永兴岛很羞愧。差不多同样的面积,马累岛是一个国际大都市,而永兴岛好像一个不伦不类的小村镇。当人们告诉我马累岛的常住人口有近10万时,我更惊奇了,因为三沙市有户籍的常住人口屈指可数。

更让我感慨的是,永兴岛的人口虽然少得很,我们却在为人多地少忧心忡忡。在海口市,我曾与当地几位为三沙市建设规划出谋划策的智囊人物交谈,他们最忧虑的就是三沙市人多地少。他们中有人提出三沙市建设的一个方案:一市两区。就是把三沙市分成两个区,一个区放在永兴岛上,一个区放在海南岛的某个地方,因为担心永兴岛地方太小,放不下政府机构。现在看来,人家马累岛生活着近10万人,我们连几百人都没有,就开始忧虑土地狭小,这不是杞人忧天吗?

说到这里,让我又想起了我与几位科学家关于开发永兴岛的谈话。我们曾担心像永兴岛这样由珊瑚礁构成的岛屿,它的地面(包括礁盘)能否承受上面建筑物的巨大压力?

现在看来,这也是多虑了。到处都是密集的高楼大厦的马累岛也是珊瑚礁岛,但它没有出现承重的问题。

我也和科学家们讨论过永兴岛的水资源问题,讨论过怎样解决永兴岛已经被污染了的地下水等问题。现在看来,这些问题与拥有近10万人口的马累岛面临的水问题相比,就是小菜一碟了。

谁能给中国人再造一个天堂?

上世纪70年代的时候,马代还是世界上最贫穷的国家之一。现在,依托珊瑚礁资源发展起来的旅游业,已经成为马代的支柱产业——旅游业的产值已经占马代国民生产总值的33%,旅游业的税收也占马代全部财政收入的40%。马代已经打造出“人间天堂”的品牌,无数寻找天堂体验的人、无数新婚的恋人,都奔向那里。这其中,中国人最多——中国已经连续几年成为进入马代人数最多的国家。
就在我们自己的国家,就在我们南海的三沙市,有着无数和马代一样的珊瑚环礁、珊瑚小岛、珊瑚沙洲和水下礁盘,有着和马代一样的热带海洋,一样的蓝天,一样碧绿的海水,一样细软的沙滩,一样斑斓的鱼群,可是我们却没有“天堂”。

我们连这块祖先留下的土地是否能留住都是问号,南沙群岛就不说了。西沙群岛已经收复了近40年(1974年收回),很多岛现在还是一个个荒岛——说“荒岛”已经是赞誉,其实那些岛连荒岛也不如,因为生态系统已经遭到严重摧残,鱼类已经捕捞殆尽,水下的贝类也被采挖一空,岛上的渔民没有其他生计,只有潜水炸鱼、毒鱼……海底的珊瑚、贝类被捞走,然后被制成工艺品出售。我曾经走访过西沙群岛上一些岛屿的渔民,他们生活贫困,对未来一脸茫然。

我们的三沙有着和马代一样的资源,具备了成为“天堂”的所有要素,我们唯一缺少的是:敢造“天堂”的人。

三沙市已经成立了近一年的时间(2012年6月21日,国家正式公布设立三沙市),但是未见大的动静,三沙还是过去的三沙,一处处岛屿、沙洲、暗礁,还是往日的模样。

去年三沙市成立的时候,我曾经给三沙市市长写了一封信,希望他是一位外交家、军事家、海洋法专家、实干家,希望他多跑发改委要项目,等等。自从去了马代,把三沙与马代进行一番比较之后,我的想法变了。我现在认为,对于三沙市长来说,最应该做的一件事是:把马代的开发规划和设计方案拷贝一份回来,照着在三沙做就是。当然,他的权力必须足够大才行。

天堂是可以拷贝的,把三沙变成天堂,这是中国人的希望。

我们的三沙有着几百个岛礁,有低潮时露出水面的巨大的“干出礁”,也有比北京、上海市区面积还大几倍、覆盖着一层浅水的“覆水领土”,在这片土地上为中国人建造天堂,这是一项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伟业,是一项堪与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媲美的大事。但是显然,这项事业放在海南省的权力下,做不了,也做不好,他们连三亚的旅游都做不好,怎么能在三沙为中国人造一个天堂呢?

若真想造天堂,三沙应成为直属中央的直辖市。造天堂应该成为整个国家的计划。这一切都取决于人。

天堂的样板已经有了,那就是马代。造天堂的规划,马代也已经做了——通过招标,招来国际一流设计师设计酒店,现在只等着我们去拷贝。当然,我们应该有创新,我们的三沙毕竟有自己的独特之处。给中国造一个天堂,技术上并无难度,因为已经有了马代这样成功的范例。现在缺的就是胆略、气魄、意志,还有调动千军万马、协调上上下下的权力和行使权力的能力。

谁能给中国造一个天堂?我们期待着。

rdn_514038b466093.jpg (58.33 KB, 下载次数: 1)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3-3-13 18:16 上传


rdn_514038b5d9042.jpg (67.21 KB, 下载次数: 1)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3-3-13 18:16 上传


图注:

傍晚时分,一对在马尔代夫中部的马累环礁度假的情侣,正享受着黄昏时分的动人景致,一旁是度假村为他们精心准备的烛光晚宴。画面之外,还有随时准备服务于他们的专属私人管家。这里地处热带,景致亦与别处不同,但不是所有人都有心情欣赏。

另一边,西沙群岛的渔民们正在简陋的屋舍里(下图 摄影/马宏杰)吃着自己捕捞的海产品(这是他们唯一可选择的食物),在他们身后,何尝没有同等动人的景致,但是谁有心思驻足欣赏呢?相比游人,他们才是海岛上真正的主人,但是二者相比,谁真正享有“岛主”的尊贵待遇?  
其实却是可以很好开发的
海岛开发需要较长的时间和较大投入,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且如何平衡渔业、旅游和自然环境可再生三者的关系也是需要通盘考虑的重点。
现在能保护就不错了,再搞这种开发,很快就除了石头什么都没了
潜力无穷。。。。
三沙要搞就搞高端的吧,不过那些个干出礁我觉得没多大的开发价值,没有自然岛屿的依托,建设会很麻烦,没有棕榈树和沙滩的高脚屋也不能被算作天堂,更何况建设带来的环境破坏,而且还要面对糟糕天气比如台风时那种孤立无援。。。。
个人认为,只要不是珊瑚岛礁,基本不用考虑环保问题,就那点人,真正的沧海一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