歼教1。。。。。。。。。。。。。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12:42:46


歼教-1教练机是我国沈阳飞机制造厂研制的亚音速喷气式中级教练机。它是我国自行设计和制造的第一种喷气式飞机,也是新中国自行设计和制造的第一种飞机,在新中国航空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在我国仿制成功雅克-18初级教练机和米格-17高亚音速喷气式战斗机的基础上,航空工业局决定开始进行飞机的自行设计。

1956年9月,新中国第一个飞机设计室在沈阳飞机制造厂内(也就是现在的隶属于中航工业集团的沈飞公司)成立。该室由航空工业局直接领导,徐舜寿同志任主任设计师,黄志千和叶正大同志任副主任设计师,陆孝彭同志任主管设计师。设计人员共92人,平均年龄只有22岁。他们大多有着海外留学的专业背景,更有满腔航空报国的热情。经过深入部队和工厂的调研之后,设计室认为当时空军航校普遍使用的螺旋桨活塞式后三点起落架的雅克-11中级教练机,已满足不了喷气式飞机的训练要求。根据我国需要及设计亚音速喷气式教练机的条件已基本上具备的基础上,拟定了采用1500~1600千克推力的离心式喷气发动机、最大时速为700~800千米、航程约1000千米、升限为12千米以上,采用全金属、前三点式起落架、两侧进气、双座、梯形下单翼的高亚音速喷气式教练机红专503的总体气动方案,后定名为歼教-1。

为了将纸面上的飞机制造出来,第一代航空人付出了巨大的努力。把二维设计图变成三维实物是一个非常困难的过程,难就难在当时没有人做过样机,没有任何经验,甚至连设计师自己都只是有个朦胧的概念。而沈飞一个叫陈明生的八级木工,带着一个小组,硬是用了不到一百天的时间,将歼教-1的木质样机交了出来

1956年10月,设计工作正式开始,飞机当时被命名为“红专-503”。同时,与其配套的“喷发-1A”发动机也开始研制。先后召开了13次空军领导、飞行员、地勤人员参加的座谈会,广泛征求意见。当年12月草图就绪,1957年先后进行了两次修改设计,送一机部和空军审查,并且于9月将歼教-1的设计文件送到苏联进行咨询。1958年3月,生产图纸绘制完毕。1958年4月,由国家军工产品定型委员会批准,在沈阳飞机制造厂开始试制。设计人员下车间向技术人员讲解总体设计思路,现场研究解决技术问题。

1958年7月26日由时任空军作训部部长于振武(后成为我国第七任空军司令员)驾驶首飞成功,从图纸发完到首飞上天不超过100天。

新中国第一架自行设计制造的喷气式飞机胜利试飞的消息,随后报告了周恩来总理。当时,有的同志建议,在当年国庆节时驾驶歼教-1飞过天安门,后经过通盘考虑,感觉还不宜公开。周总理说,告诉这架飞机的设计人员,要他们做无名英雄。新华社为这架飞机发了一条内部消息。8月4日,当时的军委副主席叶剑英元帅和空军司令员刘亚楼参加了在沈阳举行的庆功大会,并观看了歼教-1的飞行表演。

到1958年10月歼教-1已经完成了3000米以下部分科目的飞行试验。1958年国庆节后,2架歼教-1飞机在北京进行飞行汇报表演。在11月中旬飞回沈阳时,其中1架的发动机出现故障。根据试飞结果分析,飞机的设计、制造是成功的。后因出现发动机叶片折断、试制工厂无力顾及和空军训练体制,由初级教练-中级教练-高级教练的三级体制改为初级教练-高级教练两级体制的原因而中断研制。

歼教-1的成功不仅仅是我军、我国航空工业的成功,也是诞生不久的社会主义新中国的伟大成就。

歼教-1的设计博采国外成功的经验,而没有沿袭苏制米格飞机的模式。从飞机研发到飞机上天,只用了100天时间。歼教-1的首飞时间比捷克生产同类型飞机L-29早了8个半月,主要性能指标超过了后者。

该方案要求材料和成品的研制均立足于国内。该机抛弃米格机头进气布局、采用两侧进气布局,可以在机头安装大型的雷达或电子设备,对后来国产歼击机、强击机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发动机采用的喷发-1是沈阳航空发动机设计所和黎明发动机公司在涡喷-5基础上改进研制的涡喷发动机。是我国自行研制的第一种喷气式发动机。教员座位与学员座位前后纵列,装备有比较完善的仪表、电器、附件设备。

歼教-1设计之时,工厂刚刚仿制成功苏联的“米格-17”喷气歼击机,从工厂来的设计人员都对“米格型”飞机非常熟悉。但是,设计师们在开创中国自行设计飞机的时代,不准备让中国自行设计的飞机成为“米格机”的仿制品,所以有意识地采用了由中国设计人员对全系统进行集成、独立做出“工程综合”的设计路线。

歼教-1飞机在最后确定的总体设计方案中,多处体现了创新的特点。该机打破了米格歼击机的传统框框,采用了两侧进气、全金属、前三点起落架、双座、后掠翼的总体方案。其中抛弃米格机头进气布局、采用两侧进气布局,对后来国产歼击机、强击机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这是因为,两侧进气布局的机型,可以在机头安装大型的雷达或电子设备,此后强-5、歼-8Ⅱ的设计受益不浅。

虽然歼教-1没有在实际中使用,但是它代表了我国航空工业发展阶段上的技术水平,是我国航空工业史上的一个重要机型。

图片1.jpg

http://baike.baidu.com/view/491912.htm

歼教-1教练机是我国沈阳飞机制造厂研制的亚音速喷气式中级教练机。它是我国自行设计和制造的第一种喷气式飞机,也是新中国自行设计和制造的第一种飞机,在新中国航空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在我国仿制成功雅克-18初级教练机和米格-17高亚音速喷气式战斗机的基础上,航空工业局决定开始进行飞机的自行设计。

1956年9月,新中国第一个飞机设计室在沈阳飞机制造厂内(也就是现在的隶属于中航工业集团的沈飞公司)成立。该室由航空工业局直接领导,徐舜寿同志任主任设计师,黄志千和叶正大同志任副主任设计师,陆孝彭同志任主管设计师。设计人员共92人,平均年龄只有22岁。他们大多有着海外留学的专业背景,更有满腔航空报国的热情。经过深入部队和工厂的调研之后,设计室认为当时空军航校普遍使用的螺旋桨活塞式后三点起落架的雅克-11中级教练机,已满足不了喷气式飞机的训练要求。根据我国需要及设计亚音速喷气式教练机的条件已基本上具备的基础上,拟定了采用1500~1600千克推力的离心式喷气发动机、最大时速为700~800千米、航程约1000千米、升限为12千米以上,采用全金属、前三点式起落架、两侧进气、双座、梯形下单翼的高亚音速喷气式教练机红专503的总体气动方案,后定名为歼教-1。

为了将纸面上的飞机制造出来,第一代航空人付出了巨大的努力。把二维设计图变成三维实物是一个非常困难的过程,难就难在当时没有人做过样机,没有任何经验,甚至连设计师自己都只是有个朦胧的概念。而沈飞一个叫陈明生的八级木工,带着一个小组,硬是用了不到一百天的时间,将歼教-1的木质样机交了出来

1956年10月,设计工作正式开始,飞机当时被命名为“红专-503”。同时,与其配套的“喷发-1A”发动机也开始研制。先后召开了13次空军领导、飞行员、地勤人员参加的座谈会,广泛征求意见。当年12月草图就绪,1957年先后进行了两次修改设计,送一机部和空军审查,并且于9月将歼教-1的设计文件送到苏联进行咨询。1958年3月,生产图纸绘制完毕。1958年4月,由国家军工产品定型委员会批准,在沈阳飞机制造厂开始试制。设计人员下车间向技术人员讲解总体设计思路,现场研究解决技术问题。

1958年7月26日由时任空军作训部部长于振武(后成为我国第七任空军司令员)驾驶首飞成功,从图纸发完到首飞上天不超过100天。

新中国第一架自行设计制造的喷气式飞机胜利试飞的消息,随后报告了周恩来总理。当时,有的同志建议,在当年国庆节时驾驶歼教-1飞过天安门,后经过通盘考虑,感觉还不宜公开。周总理说,告诉这架飞机的设计人员,要他们做无名英雄。新华社为这架飞机发了一条内部消息。8月4日,当时的军委副主席叶剑英元帅和空军司令员刘亚楼参加了在沈阳举行的庆功大会,并观看了歼教-1的飞行表演。

到1958年10月歼教-1已经完成了3000米以下部分科目的飞行试验。1958年国庆节后,2架歼教-1飞机在北京进行飞行汇报表演。在11月中旬飞回沈阳时,其中1架的发动机出现故障。根据试飞结果分析,飞机的设计、制造是成功的。后因出现发动机叶片折断、试制工厂无力顾及和空军训练体制,由初级教练-中级教练-高级教练的三级体制改为初级教练-高级教练两级体制的原因而中断研制。

歼教-1的成功不仅仅是我军、我国航空工业的成功,也是诞生不久的社会主义新中国的伟大成就。

歼教-1的设计博采国外成功的经验,而没有沿袭苏制米格飞机的模式。从飞机研发到飞机上天,只用了100天时间。歼教-1的首飞时间比捷克生产同类型飞机L-29早了8个半月,主要性能指标超过了后者。

该方案要求材料和成品的研制均立足于国内。该机抛弃米格机头进气布局、采用两侧进气布局,可以在机头安装大型的雷达或电子设备,对后来国产歼击机、强击机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发动机采用的喷发-1是沈阳航空发动机设计所和黎明发动机公司在涡喷-5基础上改进研制的涡喷发动机。是我国自行研制的第一种喷气式发动机。教员座位与学员座位前后纵列,装备有比较完善的仪表、电器、附件设备。

歼教-1设计之时,工厂刚刚仿制成功苏联的“米格-17”喷气歼击机,从工厂来的设计人员都对“米格型”飞机非常熟悉。但是,设计师们在开创中国自行设计飞机的时代,不准备让中国自行设计的飞机成为“米格机”的仿制品,所以有意识地采用了由中国设计人员对全系统进行集成、独立做出“工程综合”的设计路线。

歼教-1飞机在最后确定的总体设计方案中,多处体现了创新的特点。该机打破了米格歼击机的传统框框,采用了两侧进气、全金属、前三点起落架、双座、后掠翼的总体方案。其中抛弃米格机头进气布局、采用两侧进气布局,对后来国产歼击机、强击机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这是因为,两侧进气布局的机型,可以在机头安装大型的雷达或电子设备,此后强-5、歼-8Ⅱ的设计受益不浅。

虽然歼教-1没有在实际中使用,但是它代表了我国航空工业发展阶段上的技术水平,是我国航空工业史上的一个重要机型。

图片1.jpg

http://baike.baidu.com/view/491912.htm
可谓奇迹!
在那个小葱白豆腐的特殊年代!向共和国航空业的开拓者们致敬!
建国初期兔子的创造力在那种环境下保持生猛真不容易
我觉得像TG版的T-33,63式步枪从思路上来说更像使用M43弹的M14,空中李向阳歼-12更像是缩小版的F-100
这个真的是奇迹,向当年的航空人致敬啊!
涡喷版K8,这货搞好了还是不错的。
这进气口设计为后来的强5积累了经验。
看起来外形很简练 很成熟
他的爸爸被斗死了,可惜。。。
看起来外形很简练 很成熟
当然了,4个头头有3个在西方留过洋,做出来的当然耳目一新。
后来,红小兵掌权,做出来的东西就。。。。
这型飞机为什么没有继续发展下去呢
后来徐舜寿被整死实在是太可惜了,此人正经是个领军人物。
这飞机真心好看!
某个视频的白话版
洋墨水还是管用
长姿势~ 发表于 2013-4-22 20:49
后来徐舜寿被整死实在是太可惜了,此人正经是个领军人物。
他要是不死,兔子早NB了
ertert 发表于 2013-4-22 19:46
当然了,4个头头有3个在西方留过洋,做出来的当然耳目一新。
后来,红小兵掌权,做出来的东西就。。。。
哎,这东西好。。。现在的山鹰是不是因为红小兵迟了50年(两侧进气)?话说为何当初没有量产???
柯家是人 发表于 2013-4-22 22:24
哎,这东西好。。。现在的山鹰是不是因为红小兵迟了50年(两侧进气)?话说为何当初没有量产???
空军训练体制改革

大林 发表于 2013-4-22 20:41
这型飞机为什么没有继续发展下去呢


1.空军撤销三级训练体制,仍坚持原来的二级训练,即由雅克-18(或初教-6)直接上乌米格-15,不再需要歼教-1,二机部四局也就无法继续研制;

2.方案论证不彻底,飞机制成后发动机不过关,不能进行高空试飞。
大林 发表于 2013-4-22 20:41
这型飞机为什么没有继续发展下去呢


1.空军撤销三级训练体制,仍坚持原来的二级训练,即由雅克-18(或初教-6)直接上乌米格-15,不再需要歼教-1,二机部四局也就无法继续研制;

2.方案论证不彻底,飞机制成后发动机不过关,不能进行高空试飞。
ccv 发表于 2013-4-23 13:55
空军训练体制改革
越改革越倒退????你说的是最早的改革???
纯手工制造的飞机?
他要是不死,兔子早NB了
整体工业水平低不会因为几个大师而有什么变化 可能拿出让人耳目一新的东西 但是绝对不是细水长流 如果工业水平高 总师水平再低也能拿出好东西
中国航空研制的几个奇迹
歼教1
飞豹
只有这两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