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韬: 印度水稻卫星是如何上天的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08:35:30
http://www.guancha.cn/tui-si/2013_02_19_127120.shtml

最近有一篇新闻广为流传,十分轰动。据说印度一位农民所种植的水稻,去年产量达到了每公顷22.4吨(每亩1493公斤),打破了袁隆平创下的每公顷19.4吨的世界记录,成为新的世界纪录,而且还没有使用化肥和除草剂,仅仅依靠非杂交也非转基因的普通水稻。

新闻一出,各路“爱国”、“爱外国”人士,立即闻风而动,到处宣传和引申。但是我想,鼓噪之前总要先弄清事情的真假吧。

(一)

大家可还记得2007年一度轰动全国,被数亿网民念叨过的那个印度“卫星”——印度政府准备在2009年实现全民免费宽带上网。那可是已经白纸黑字成为印度政府正式法律文件的,结果印度连个头都没开,就直接把这个计划当厕纸了,叫中国网民白白激愤了一场。

这几年里,网民们已经听到过太多被不假思索转载扩散的印度“卫星”了:从实行全民免费医疗,到降级版的2011年实现免费开药;从2015年的直接载人登月,再到2014年载人上天、2020年载人登月;从2013年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三经济大国,到GDP增长速度力争超过中国。媒体似乎颇热衷于不经验证就转载印度新闻。

水稻产量世界纪录的发生地,位于印度最穷最贫困腐败最严重的比哈尔邦。该邦“济贫粮油补贴”被贪污盗用率,仅印度官方承认的数字,就高达80%,而实际比例早已超出现代中国人的想象力极限了。搜索英国媒体旧闻可知,比哈尔邦的这个名叫Darveshpura的“奇迹村”,在过去三年里,其实已经放了许多卫星了——比较突出的有:2011年的上半年种植季,该村一位农民,据说创造了马铃薯产量的新的世界纪录。而在2011年的下半年种植季,当地又一位农民,据说创造了小麦产量的新的印度记录和新的世界第三纪录。但是,全世界任何一个相关领域的专业机构,不管是美国的、日本的、英国的、德国的、法国的,还是其他什么国家的,他们的农业研究所、大学等,全都一致的对此采取不信、不看、不理的态度。

包括这次的水稻产量的刷新世界纪录,也同样不被这众多国家的众多专业机构理睬。那么一个小地方,在农业领域的连续刷新世界纪录诶,这么多发达国家,没有一个学术界人士赶去关注研究,在学术刊物上没有一篇相关论文出现不说,连个学术短讯都没有,媒体真的好意思,就这样把它当做已经确凿无疑的真事,开始到处传播吗?

(二)

其实,仅需读一遍新闻,就能发现其中各种古怪的细节:

笔者在老家的远亲,那些种地多年的农民,在收割之前就能凭经验粗略的估算出今年的大致产量,增产10%以上几乎立刻就能发现。而那篇新闻里自己承认,当地水稻的正常产量,仅仅只是每公顷4-5吨,也即每亩266-333公斤的水平,属于典型的低产田。每公顷22.4吨(每亩1493公斤)的世界纪录,这是正常产量的四五倍了,可不仅仅是多50%或100%。农民Kumar(以及全村所有人)竟然对这样巨大的产量差异变化,没有直观感觉和反应,只是收割时才觉得“稻米的穗子比以往要特别沉,而且颗粒也更饱满圆润。”这像是一个能种出世界纪录的超级优秀农民的正常水准吗?

在这篇新闻中,这种巨大的产量变化,被归结于作为一个NGO推广示范点,应用SRI(水稻强化栽培)技术的成功。那么推广技术的专家哪里去了?任何正常的专家,都应该有兴趣在收割季节亲自查看验证自己的工作成果吧,尤其是自己的工作很有可能取得了特别巨大成果的情况下。就算农民Kumar对四五倍的增产变化毫无察觉或者毫无反应,这些专家也看不出来,并且不做记录准备?

全世界统一的产量验证程序,每一个步骤应该如何操作,任何农业专家都知道的一清二楚,在开镰收割前就开始进行全程纪录是标准做法。总计有多少丛多少穗,每丛平均多少穗,每一穗平均有多少总子粒、子粒结成实粒(谷子)的比率是多少,这都是有严格的测定规范的。

实际上新闻里已经用隐晦的曲笔提到了这个世界纪录是怎么出炉的:当比哈尔邦乃至全印度自己的农业专家都拒绝承认的时候。比哈尔邦的首席农业部长(注意报道明确指出他是一个农民,而不是农业专家),在事后(当时水稻已经收割完后超过一个月了,就连那些割下来的稻谷也都到城里去转了一圈了。)赶到那里,用他自己的人(而不是拥有公认资格的农业专家)进行了所谓现场调查后,宣布这是真的。随后这个部长向村民许诺了“为村里接通电力,一个银行和一个新的混凝土桥梁。”

于是卫星就这样放出来了。

(三)

顺便说说新闻中提到的SRI技术吧。我很怀疑这是一篇SRI(水稻强化栽培)技术的软文,处处突出如何反工业化肥、反大公司,迎合环保小资的自然派理念。今年是SRI推出三十周年,作为水稻领域中西方发展出的技术,怎么也要吹嘘一把。(除此之外的水稻领域的技术突破的成果,几乎全由中国和日本创造)

其实SRI技术早在十几年前,就已经由袁隆平老师引入中国了。实践证明没那么神奇,农民并不愿意应用。作为一种特殊的精耕细作方式,对于那些几乎谈不上什么农业技术的低亩产地区,确实能有很大的增产,但对中国这样有精耕细作传统的高亩产地区,效果就很有限了。

SRI技术具有高产、省水、省肥、环保等一系列所谓优势。但他的一些缺陷,几乎让他的那些优势全部变成了鸡肋,而这也是它30年来始终推不广的原因:

其一,SRI技术的致命缺陷是连续耕种的土地上使用,会造成水稻田土壤退化。其二,使用SRI技术需要当地有很好的水利设施条件。其三,使用SRI技术需要很大的人力劳动投入。SRI以干湿交替灌溉,确实可以节约用水量,但连续耕种使用,会造成水稻田土壤退化。因此必须休耕轮作。这种水稻田土壤退化的弊端本身就是有违环保理念的。

有很好的水利设施条件的地方,本身就是高产地区,使用SRI技术的增产程度很低,而增加的人力劳动投入的成本远多于增产粮食的价值。而人工价格低的地方,却又没有完善的水利设施。

SRI技术的优势之一即为使用有机肥替代化肥。但有机肥的来源是什么?人和牲畜粪便。如果是人少地多的地方,从别处收集,用十个不用SRI的村的有机肥的来源,去供给一个使用SRI的村庄种地,且不说收集成本高到抵消全部增产利润,光是这一点本身就决定它不能推广。而有足够多本地有机肥来源的农村,也是人多地少、根本不可能休耕的地区,这样的地方每一亩耕地都很宝贵,根本不可能容忍水稻田土壤退化这种弊端。

对于以绿色有机食品为卖点,消费者愿意付出百倍高价的特殊供应商品,这样的水稻田应用SRI技术增产是很合适的。但这不是绝大多数人的日常口粮的解决之道。更不是解决印度饥荒的正确方向。这也是SRI技术有那么多组织到处推广,三十年辛勤推广,只有不到百分之一的农户接受的根本原因。

笔者必须指出,据说创造了世界纪录的那个地方,时机也很凑巧:在当地推广SRI技术的NGO,其他资助人不约而同的全部退出了,时间恰好也都在去年水稻收获季前夕,而只有印度政府之后还继续注资了相当于大约一百万美元的资金,不久之后的这个收获季就出了世界纪录。这巧合也太耐人寻味了。

(四)

最新的消息是那个NGO组织作假,表面上是普通水稻种子,实际上使用的是德国拜耳公司开发的杂交稻种Arise-6444  号,推广SRI种植技术的农业专家早就气得走人了,这也是为什么据说将要创造世界纪录的时候,却没有农业专家现场测量的原因,也是资助人们甩手退出的原因。那个农民甚至是在把稻谷带去县城里才有磅秤去称重量的,至于这每公顷22.4吨到底是湿重还是干重,到底是多少平方米面积上种出来的,到底实际数字是多少,只有天知道。

而杂交稻种Arise-6444  号本身的有严格规范的实测报告(2011年在当地的种植试验),试验田最高产量为每公顷产量湿重20.2吨、干重18.18吨。折合亩产单产为1212公斤。与该杂交水稻情况类似的小片试验田的中国杂交稻纪录,实际上早在2006年就达到了湿重1391.2公斤,干重1279.7公斤,折合每公顷湿重20.868吨、干重19.195吨的水平。而最近的袁隆平教授的每公顷19.4吨(每亩1293公斤)的纪录,同样是以干重计算的单产。换句话说中国杂交稻纪录还高一吨以上。这也为什么2011年的时候,并没有出现什么“德国拜耳破世界纪录”的消息出现的原因。

更进一步说,就算这次是用的Arise-6444,也很难让人相信这个22.4吨的世界纪录是真的。假如是湿重就多十分之一,假如是干重那更是多近四分之一了,对千辛万苦才能在最高纪录提升少许的农业科技领域,真能有如此大的、能创造世界纪录的增产潜力没有挖掘出来,拜耳又岂会不继续试验下去?

袁隆平老师早就已经没兴趣追求更高的试验田产量了,所以每亩1293公斤的记录根本就不上国内新闻宣传。以百亩为单位的大田生产的成绩才是更有意义的。大田生产,是解决农业总产量,解决吃饭问题的具有核心意义的指标。

印度于一九七四年创造的小片试验田亩产单产干重1184.8公斤(每公顷17.77吨)的世界纪录,这个记录实际上一直保持到21世纪初的2001年,才由中国打破。但小片试验田的世界纪录对印度有何价值呢,它有比中国好得多的水热条件,亩产理应比中国更高,但直至今日,印度大田亩产依然停留在中国不到三分之一左右的水平上,粮食产量勉强够全国人民一天吃两顿。直至今日,42%的印度5岁以下婴幼儿因为食物不足而营养不良、体重过轻,这些婴幼儿中,每年都要因此死去200万以上。但印度人似乎对此已经熟视无睹了,只热衷于采购先进武器(并且被宰)或是在某一指标上“放卫星”和中国攀比。

英国记者爱得华卢斯在担任《金融时报》南亚局主任期间,曾记录下一个援助机构领导人在印度的经历:

“那真是太具喜剧性了,”尼克希尔·德对我谈及那段经历,“那些政府官员把我们带到一座拦河坝,我们事先已经知道在他们的支出账目上,这座水坝已经被写成了四座。而他们又带我们从另外三条不同的路去这座水坝去了三次,却希望我们没有发现这是同一座水坝。我们甚至都无法生气,只是感到太可笑了。”

人家搞点印度版放卫星,真的不值得中国人如此热炒了。


http://www.guancha.cn/tui-si/2013_02_19_127120.shtml

最近有一篇新闻广为流传,十分轰动。据说印度一位农民所种植的水稻,去年产量达到了每公顷22.4吨(每亩1493公斤),打破了袁隆平创下的每公顷19.4吨的世界记录,成为新的世界纪录,而且还没有使用化肥和除草剂,仅仅依靠非杂交也非转基因的普通水稻。

新闻一出,各路“爱国”、“爱外国”人士,立即闻风而动,到处宣传和引申。但是我想,鼓噪之前总要先弄清事情的真假吧。

(一)

大家可还记得2007年一度轰动全国,被数亿网民念叨过的那个印度“卫星”——印度政府准备在2009年实现全民免费宽带上网。那可是已经白纸黑字成为印度政府正式法律文件的,结果印度连个头都没开,就直接把这个计划当厕纸了,叫中国网民白白激愤了一场。

这几年里,网民们已经听到过太多被不假思索转载扩散的印度“卫星”了:从实行全民免费医疗,到降级版的2011年实现免费开药;从2015年的直接载人登月,再到2014年载人上天、2020年载人登月;从2013年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三经济大国,到GDP增长速度力争超过中国。媒体似乎颇热衷于不经验证就转载印度新闻。

水稻产量世界纪录的发生地,位于印度最穷最贫困腐败最严重的比哈尔邦。该邦“济贫粮油补贴”被贪污盗用率,仅印度官方承认的数字,就高达80%,而实际比例早已超出现代中国人的想象力极限了。搜索英国媒体旧闻可知,比哈尔邦的这个名叫Darveshpura的“奇迹村”,在过去三年里,其实已经放了许多卫星了——比较突出的有:2011年的上半年种植季,该村一位农民,据说创造了马铃薯产量的新的世界纪录。而在2011年的下半年种植季,当地又一位农民,据说创造了小麦产量的新的印度记录和新的世界第三纪录。但是,全世界任何一个相关领域的专业机构,不管是美国的、日本的、英国的、德国的、法国的,还是其他什么国家的,他们的农业研究所、大学等,全都一致的对此采取不信、不看、不理的态度。

包括这次的水稻产量的刷新世界纪录,也同样不被这众多国家的众多专业机构理睬。那么一个小地方,在农业领域的连续刷新世界纪录诶,这么多发达国家,没有一个学术界人士赶去关注研究,在学术刊物上没有一篇相关论文出现不说,连个学术短讯都没有,媒体真的好意思,就这样把它当做已经确凿无疑的真事,开始到处传播吗?

(二)

其实,仅需读一遍新闻,就能发现其中各种古怪的细节:

笔者在老家的远亲,那些种地多年的农民,在收割之前就能凭经验粗略的估算出今年的大致产量,增产10%以上几乎立刻就能发现。而那篇新闻里自己承认,当地水稻的正常产量,仅仅只是每公顷4-5吨,也即每亩266-333公斤的水平,属于典型的低产田。每公顷22.4吨(每亩1493公斤)的世界纪录,这是正常产量的四五倍了,可不仅仅是多50%或100%。农民Kumar(以及全村所有人)竟然对这样巨大的产量差异变化,没有直观感觉和反应,只是收割时才觉得“稻米的穗子比以往要特别沉,而且颗粒也更饱满圆润。”这像是一个能种出世界纪录的超级优秀农民的正常水准吗?

在这篇新闻中,这种巨大的产量变化,被归结于作为一个NGO推广示范点,应用SRI(水稻强化栽培)技术的成功。那么推广技术的专家哪里去了?任何正常的专家,都应该有兴趣在收割季节亲自查看验证自己的工作成果吧,尤其是自己的工作很有可能取得了特别巨大成果的情况下。就算农民Kumar对四五倍的增产变化毫无察觉或者毫无反应,这些专家也看不出来,并且不做记录准备?

全世界统一的产量验证程序,每一个步骤应该如何操作,任何农业专家都知道的一清二楚,在开镰收割前就开始进行全程纪录是标准做法。总计有多少丛多少穗,每丛平均多少穗,每一穗平均有多少总子粒、子粒结成实粒(谷子)的比率是多少,这都是有严格的测定规范的。

实际上新闻里已经用隐晦的曲笔提到了这个世界纪录是怎么出炉的:当比哈尔邦乃至全印度自己的农业专家都拒绝承认的时候。比哈尔邦的首席农业部长(注意报道明确指出他是一个农民,而不是农业专家),在事后(当时水稻已经收割完后超过一个月了,就连那些割下来的稻谷也都到城里去转了一圈了。)赶到那里,用他自己的人(而不是拥有公认资格的农业专家)进行了所谓现场调查后,宣布这是真的。随后这个部长向村民许诺了“为村里接通电力,一个银行和一个新的混凝土桥梁。”

于是卫星就这样放出来了。

(三)

顺便说说新闻中提到的SRI技术吧。我很怀疑这是一篇SRI(水稻强化栽培)技术的软文,处处突出如何反工业化肥、反大公司,迎合环保小资的自然派理念。今年是SRI推出三十周年,作为水稻领域中西方发展出的技术,怎么也要吹嘘一把。(除此之外的水稻领域的技术突破的成果,几乎全由中国和日本创造)

其实SRI技术早在十几年前,就已经由袁隆平老师引入中国了。实践证明没那么神奇,农民并不愿意应用。作为一种特殊的精耕细作方式,对于那些几乎谈不上什么农业技术的低亩产地区,确实能有很大的增产,但对中国这样有精耕细作传统的高亩产地区,效果就很有限了。

SRI技术具有高产、省水、省肥、环保等一系列所谓优势。但他的一些缺陷,几乎让他的那些优势全部变成了鸡肋,而这也是它30年来始终推不广的原因:

其一,SRI技术的致命缺陷是连续耕种的土地上使用,会造成水稻田土壤退化。其二,使用SRI技术需要当地有很好的水利设施条件。其三,使用SRI技术需要很大的人力劳动投入。SRI以干湿交替灌溉,确实可以节约用水量,但连续耕种使用,会造成水稻田土壤退化。因此必须休耕轮作。这种水稻田土壤退化的弊端本身就是有违环保理念的。

有很好的水利设施条件的地方,本身就是高产地区,使用SRI技术的增产程度很低,而增加的人力劳动投入的成本远多于增产粮食的价值。而人工价格低的地方,却又没有完善的水利设施。

SRI技术的优势之一即为使用有机肥替代化肥。但有机肥的来源是什么?人和牲畜粪便。如果是人少地多的地方,从别处收集,用十个不用SRI的村的有机肥的来源,去供给一个使用SRI的村庄种地,且不说收集成本高到抵消全部增产利润,光是这一点本身就决定它不能推广。而有足够多本地有机肥来源的农村,也是人多地少、根本不可能休耕的地区,这样的地方每一亩耕地都很宝贵,根本不可能容忍水稻田土壤退化这种弊端。

对于以绿色有机食品为卖点,消费者愿意付出百倍高价的特殊供应商品,这样的水稻田应用SRI技术增产是很合适的。但这不是绝大多数人的日常口粮的解决之道。更不是解决印度饥荒的正确方向。这也是SRI技术有那么多组织到处推广,三十年辛勤推广,只有不到百分之一的农户接受的根本原因。

笔者必须指出,据说创造了世界纪录的那个地方,时机也很凑巧:在当地推广SRI技术的NGO,其他资助人不约而同的全部退出了,时间恰好也都在去年水稻收获季前夕,而只有印度政府之后还继续注资了相当于大约一百万美元的资金,不久之后的这个收获季就出了世界纪录。这巧合也太耐人寻味了。

(四)

最新的消息是那个NGO组织作假,表面上是普通水稻种子,实际上使用的是德国拜耳公司开发的杂交稻种Arise-6444  号,推广SRI种植技术的农业专家早就气得走人了,这也是为什么据说将要创造世界纪录的时候,却没有农业专家现场测量的原因,也是资助人们甩手退出的原因。那个农民甚至是在把稻谷带去县城里才有磅秤去称重量的,至于这每公顷22.4吨到底是湿重还是干重,到底是多少平方米面积上种出来的,到底实际数字是多少,只有天知道。

而杂交稻种Arise-6444  号本身的有严格规范的实测报告(2011年在当地的种植试验),试验田最高产量为每公顷产量湿重20.2吨、干重18.18吨。折合亩产单产为1212公斤。与该杂交水稻情况类似的小片试验田的中国杂交稻纪录,实际上早在2006年就达到了湿重1391.2公斤,干重1279.7公斤,折合每公顷湿重20.868吨、干重19.195吨的水平。而最近的袁隆平教授的每公顷19.4吨(每亩1293公斤)的纪录,同样是以干重计算的单产。换句话说中国杂交稻纪录还高一吨以上。这也为什么2011年的时候,并没有出现什么“德国拜耳破世界纪录”的消息出现的原因。

更进一步说,就算这次是用的Arise-6444,也很难让人相信这个22.4吨的世界纪录是真的。假如是湿重就多十分之一,假如是干重那更是多近四分之一了,对千辛万苦才能在最高纪录提升少许的农业科技领域,真能有如此大的、能创造世界纪录的增产潜力没有挖掘出来,拜耳又岂会不继续试验下去?

袁隆平老师早就已经没兴趣追求更高的试验田产量了,所以每亩1293公斤的记录根本就不上国内新闻宣传。以百亩为单位的大田生产的成绩才是更有意义的。大田生产,是解决农业总产量,解决吃饭问题的具有核心意义的指标。

印度于一九七四年创造的小片试验田亩产单产干重1184.8公斤(每公顷17.77吨)的世界纪录,这个记录实际上一直保持到21世纪初的2001年,才由中国打破。但小片试验田的世界纪录对印度有何价值呢,它有比中国好得多的水热条件,亩产理应比中国更高,但直至今日,印度大田亩产依然停留在中国不到三分之一左右的水平上,粮食产量勉强够全国人民一天吃两顿。直至今日,42%的印度5岁以下婴幼儿因为食物不足而营养不良、体重过轻,这些婴幼儿中,每年都要因此死去200万以上。但印度人似乎对此已经熟视无睹了,只热衷于采购先进武器(并且被宰)或是在某一指标上“放卫星”和中国攀比。

英国记者爱得华卢斯在担任《金融时报》南亚局主任期间,曾记录下一个援助机构领导人在印度的经历:

“那真是太具喜剧性了,”尼克希尔·德对我谈及那段经历,“那些政府官员把我们带到一座拦河坝,我们事先已经知道在他们的支出账目上,这座水坝已经被写成了四座。而他们又带我们从另外三条不同的路去这座水坝去了三次,却希望我们没有发现这是同一座水坝。我们甚至都无法生气,只是感到太可笑了。”

人家搞点印度版放卫星,真的不值得中国人如此热炒了。


哦,这才是真相,我放心了!
那真是太具喜剧性了,”尼克希尔·德对我谈及那段经历,“那些政府官员把我们带到一座拦河坝,我们事先已经知道在他们的支出账目上,这座水坝已经被写成了四座。而他们又带我们从另外三条不同的路去这座水坝去了三次,却希望我们没有发现这是同一座水坝。我们甚至都无法生气,只是感到太可笑了。”
那些 啥。。。。的人呢 。。。。。。。。。
笑尿了吧
太不配合了,人家那么认真地作弊,你们也不知道认真地确认没有作弊,一切符合科学
水坝那段真是太有才了。
最后一段把我笑尿了要~三哥的创造力果然厉害
笑死啊M 发表于 2013-2-20 21:18
哦,这才是真相,我放心了!
其实这报道的出台。 结合季节因素。应该是外资农业公司 种子公司的探空气球。
Supersu528 发表于 2013-2-20 23:02
最后一段把我笑尿了要~三哥的创造力果然厉害
真的是三哥的创造力?还是跨国农业巨头的气球?
水坝那个绝对超过人类思想承受力了 笑尿了都
最后一段水坝的故事笑喷
是不是把一亩地的谷子。称完一次,再称几次啊。
科学史严肃的,印度那个就是笑话
鼓励印度多放卫星
感谢你的真相。
红字真喜感,难怪三锅那么奇葩,原来都把别人当傻子
wcgsjo 发表于 2013-2-20 23:17
真的是三哥的创造力?还是跨国农业巨头的气球?
我是说最后一段写的大坝的故事~太NB了~
这也能被盗 发表于 2013-2-21 09:22
红字真喜感,难怪三锅那么奇葩,原来都把别人当傻子
是跨国农业公司 把大家当傻子。
标红的地方太雷人。其实想想,我兔搞大跃进,大炼钢铁的时候。不也是很可笑。
hyphon 发表于 2013-2-21 10:19
标红的地方太雷人。其实想想,我兔搞大跃进,大炼钢铁的时候。不也是很可笑。
是的,所以我们改了,印度起码在那个邦还没改
NGO是个神马脑瘤组织啊?
水坝太厉害了
看了楼主的帖子,在看了采访袁院士的视频,贫道觉得三锅真的无敌了!
谢谢兄弟的文章,很有说服力
hyphon 发表于 2013-2-21 10:19
标红的地方太雷人。其实想想,我兔搞大跃进,大炼钢铁的时候。不也是很可笑。
但是,全世界任何一个相关领域的专业机构,不管是美国的、日本的、英国的、德国的、法国的,还是其他什么国家的,他们的农业研究所、大学等,全都一致的对此采取不信、不看、不理的态度。
。。。这就是当年土鳖吹牛后享受的待遇,有个不识相的捷克科学院,倒是给中科院打来电话,要求提供亩产万斤的证据;P
大坝的事真是太喜闻乐见了,哈哈哈
江苏北部农村,为啥我们那里水稻亩产只有500公斤左右?种子是官方渠道买的,农药化肥啥的也没少用
2013-2-21 15:57 上传

人家印度实在没事情做了,吹吹牛你们也管←_←
f22 发表于 2013-2-21 14:21
但是,全世界任何一个相关领域的专业机构,不管是美国的、日本的、英国的、德国的、法国的,还是其他什么 ...
那时媒体手段和民众接受信息的渠道和现在没有可比性呀。而且“不看”这一点无从考证
slayerhuahua 发表于 2013-2-21 11:54
NGO是个神马脑瘤组织啊?
就是非政府组织(英语: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缩写NGO)。
看四次同一水坝太雷人了!
喜欢吹就让他吹好了,信的都是脑子有问题的。袁老这次确实不淡定了,和这些货有什么计较的。袁老这次反应太大,有损我心中对他MASTER的评价。
水坝的故事笑喷了。
f22 发表于 2013-2-21 14:21
但是,全世界任何一个相关领域的专业机构,不管是美国的、日本的、英国的、德国的、法国的,还是其他什么 ...
任何人吹牛都会是相同下场。唯一的办法是说实话
茄子暴宝 发表于 2013-2-21 22:13
喜欢吹就让他吹好了,信的都是脑子有问题的。袁老这次确实不淡定了,和这些货有什么计较的。袁老这次反应太 ...
关键是记者啊
大家都明白只不过不说破而己我们又什么资格说别人亩产万斤卫星当初人也是这样笑咱的